系统性红斑狼疮名词解释

系统性红斑狼疮名词解释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炎症性疾病。它主要指多发性皮炎和全身系统病变,能够引起严重的炎症性疼痛、皮肤及内部组织的病变,会造成严重的残疾及不便。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具体症状有皮肤上出现密集的红斑、出现脱发、持久化的肌痛,还可出现关节炎,如颈肩肘腰膝等关节累及,内部器官损害表现为心功能受损、肝肾损伤、免疫缺陷,呼吸道症状也会受到影响,在少数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性明显加重动物实验可能会出现淋巴节肿块。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应用抗炎症药物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避免疾病机制的损害。其中抗炎症药物能够改善病症,预防以及减轻发病,而抗炎症药物能够抑制免疫应答的相关因素,降低免疫相关的炎症病变。有些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还需要注射激素或是更复杂的手术,以减轻症状。

总而言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具有多种严重的症状,需

要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及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高等自学考试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内科护理学:不但是认识、防治疾病,而且是对内科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实施整体护理的学科。 护理学:是现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和实践范畴。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评估: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收集健康资料的过程。(症状和身体评估、辅助检查、健康史、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是需要护士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其发生和情况变化的一些生理并发症,是护士运用医嘱和护理措施共同处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问题。 实施:是指按制定的计划执行的过程。 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一步,是对病人所经历的某些变化是否达到所期望的行为反应的评价。(分为评价目标是否实现、重审护理计划) 呼吸系统疾病:是指气管、支气管、肺和胸膜等组织因各种原因所致的病变。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阻塞性肺气肿:是指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腔过度膨胀,伴有肺泡壁的破坏,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肺气肿类型。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使肺脏呼吸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PaO2<7.98kPa 60mmHg PaCO2>6.65kPa 50mmHg)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嗜酸粒细胞浸润、肥大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肺炎:系肺实质的急性炎症。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肺炎常发展成一个肺叶或段的实变,因之有大叶性肺炎的名称。小叶性肺炎:是指炎症累及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其远端的肺泡,常为两侧小片分布,有融合的倾向,又称支气管肺炎。 间质性肺炎:是指炎症主要累及肺的间质,包括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的间质组织和肺泡壁,伴细胞增生、间质水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 军团菌肺炎:是由革兰阳性的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粘膜的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癌肿位于肺门附近,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为常见。 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肿瘤,位于肺的边缘,占1/4,以腺癌较常见。 霍纳综合征:是指由肿瘤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上眼睑下垂、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凹陷、额部少汗。 肺癌的外部表现(副癌综合征):是指与肺癌有关,与肿瘤的压迫、转移及治疗均无关的一组内分泌、神经、肌肉或代谢异常的综合征。往往出现在肺部肿瘤出现之前,肿瘤切除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肿瘤复发又可出现。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一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多见。 科赫现象:机体经结核菌初次感染后,可产生变态反应,同时出现免疫力。再感染引起局部剧烈的变态反应,病灶局限,不出现全身播散。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次感染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 循环系统:是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的神经体液装置的总称。 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一起的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因心肌收缩力下降而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被动性充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劳力性呼吸困难:体力活动时呼吸困难休息后缓解。因体力活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房压升高,肺淤血加重。 端坐呼吸:卧位时呼吸困难加重,坐位时减轻,因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多,横膈上抬使肺活量减少。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入睡1-2h后突感胸闷、气急而惊醒,被迫坐起;轻者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消失,重者可伴哮鸣音,称“心源性哮喘”。因卧床后血液重新分配使肺循环血量增加,横膈上抬,肺活量减少; 入睡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小支气管收缩,肺通气减少。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和传导的异常。 晕厥:是短暂意识丧失,因脑组织暂时缺血缺氧所致。 心源性晕厥:因心排血量突然减少或暂停引起的晕厥可由心律失常引起。(一般心搏停止6~10s即可引起晕厥)阿—斯综合征:停搏15s以上可出现晕厥伴抽搐、呼吸暂停,又称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 心悸:病人常主诉自觉心跳或心慌并伴心前区不适感。

(完整版)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1、GERD: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得组织损害 2、X线钡影跳跃征象:在溃疡型肠结核,钡剂于病变肠段呈现激惹征象,排空很快,充盈不佳,而在病变的上,下肠段则钡剂充盈良好 3、肝肾综合症: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流重分布等因素,可发生肝肾综合症 4、肝肺综合症:指严重肝病,肺血管扩展和低氧血症组成的三联征 5、肝性脑病:是有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得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6、Grey-Turner征:少数患者因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肌层渗入腹壁下,致两侧腹部皮肤呈暗灰蓝色 7、Zollinger-Ellison综合症:是胰腺非β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致(又称胃泌素瘤),胃泌素可刺激壁细胞增生,分泌大量胃酸,使上消化道处于高酸环境中,导致胃,十二指肠发生多发性溃疡 8、消化性溃疡: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得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9、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得慢性肝病 10、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 11、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得炎症反应 12,蛋白尿:每日尿量持续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比率》200mg/g称蛋白尿 14,尿液检查:1功能性蛋白尿 2肾小球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15,肾病综合症:各种原因所致得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明显水肿和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 16,肾炎综合症:以蛋白尿,血尿及高血压为特点的综合症 17,急性肾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而出现得临床综合症20,急性肾小球肾炎:AGN 是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得一组疾病。特点是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22,缺铁性盆血(IDA):当机体对铁得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盆血 23,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盆血,出血。感染综合症,免疫抑制治疗有效。(再障诊断: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2.一般无肝,脾大 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 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 24,溶血性盆血(HA):溶血超过造血代偿时出现得盆血 2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盆血(AIHA):系免疫功能调节紊乱,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而引起得一种溶血性盆血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大全(考试专用)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该病病程迁延,多数患者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有内脏(肾、中枢神经)损害者预后差。 2、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可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 3、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具有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口腔干燥症,还可累及其他重要内脏器官如肺、肝、胰腺、肾脏及神经系统等。 4、晨僵:早晨起床后病变关节感觉僵硬,称为“晨僵”(日间长时间静止不动后也可以出现),如胶粘着样的感觉。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呈进行性发展。 6、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 高反应性(AHR),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 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7、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非典型病原体。 8、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 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肺炎。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肠杆菌等),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等。 9、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急性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 13、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 呼吸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技术方法。 14、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 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 合征。 15、肺血栓栓塞症(PTE):PTE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16、中毒:中毒是由于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产生损害全身性的疾病。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17、中暑:是指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引起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过度丧失所致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不同,中暑可分为热(日)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三种类型。 18、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最低值。其中血红蛋白浓度最重要。在我国成人血红蛋白测定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可诊断为贫血。 19、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1.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2. 三凹征:见于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吸气时间明显延长。 3 .慢阻肺: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 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4.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 性疾病。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5.原发综合征:结核菌从原发病灶通过淋巴血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称。。。。。 6.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主支气管的病灶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多见。 7.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肿瘤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使头部静脉回流受阻,出现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 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并有头痛、头昏或眩晕。 8. Horne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上沟癌(Pancoas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 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压迫臂丛神经可引起同侧肩关节、上肢内侧疼痛和感觉异常,夜间尤甚。 9. ARDS: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烧伤,严重创伤,DIC和大手 术)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 10.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 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11. 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病人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的呼吸异常。 12 .期前收缩: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博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脏收缩所致。 13. 预激综合征(WPW):是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部。14原发性高血压:指病因末明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严重并发症。 15. .心脏骤停:指原来全身与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地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16. 高血压急症:是指病人血压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急剧升高,伴有心,脑,肾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或功 能障碍的一种临床危重状态。 17. 高血压危象:血压在短时间内剧升,收缩压达260mmHg(34.7Kpa)以上,舒张压20mmHg(16Kpa)以 上,病人出现头痛,烦燥,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分泌过多) 18.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用一特定大小的球囊扩张冠状动脉内径,解除其狭窄,使相应心肌供 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19.CVP: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判断病人血容量,心功能及血管张力的综合情 况。正常值为5-12cmH2O. 20. 大量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含量持续超过3.5g/1.73m2或者50mg/kg体重。 21. 自控镇痛(PCA):应用特制泵,连续性输注止痛药,病人可自行控制,采取间歇性投药。给药途径包括静 脉,皮下,椎管内。该方式用药灵活,可克服投药的不及时性,降低病人对止痛药的要求,减少病人对止痛药物的总需要量和对专业人员的依赖性,增加病人自我照顾和自主能力以及对疼痛控制的能力。 22.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主要表现是意识障 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23.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 恶心,呕吐,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四)

---------------------------------------------------------------最新资料推荐------------------------------------------------------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风湿性疾病: 是泛指病变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膜、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部分病人可发生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功能衰竭。 2.系统性红斑狼疮: 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病人血清内可产生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损害各个系统、脏器和组织。 3. 晨僵: 是类风湿性关节性活动的特征表现之一。 即早晨起床后病变关节感觉僵硬(日间长时间静止不动后也可出现),如胶粘着样的感觉,难以达到平时关节活动范围,持续时间至 少 1 小时者临床意义较大。 4.狼疮小体: 是由于细胞核受抗体作用变性为嗜酸性团块,为诊断SLE 的特征 性依据。 5.类风湿关节炎: 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1/ 29

6.雷诺现象: 指因受寒冷或情绪紧张等刺激后,肢端细动脉痉挛。 使手指(足趾)皮肤突然出现苍白,相继出现皮肤变紫、变红,伴有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等短暂的临床现象,称雷诺现象。 7.强直性脊柱炎: 是以骶髂关节及脊柱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 8.Gottron 征: 皮肌炎的病人肘、膝关节伸侧面和内踝附近、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伸面出现紫红色丘疹,逐渐融合成斑片,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上覆细小鳞屑,称 Gottron 征。 (二)选择题 A1 型题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发生的脏器或组织损害是( B) A.肌肉、关节 B.肾脏 C.皮肤 D.心血管 E.肺和胸膜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损害的部位最常见于( C ) A.腹部 B.颈部 C.暴露部位D.前胸上部 E.下肢 3.类风湿关节炎最常累及的关节是( B ) A.肘关节 B.四肢小关节 C.膝关节 D.脊柱小关节 E.肩关节 4.Schober 试验: 病人直立,在背部正中线髂棘水平作标记为零,向下及向上再作标记,然后让病人弯腰,测量上下两个标记间的距离,若增加小于 4cm 为阳性。 标记方法为(C ) A.向下 3cm 作标记,向上 6cm 再作标记 B.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胞及其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肺间质的炎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看,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血压,使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导致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严重损害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综合征。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心力衰竭:又称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显著,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心律失常: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形成或冲动传导异常均能使心脏活动规律发生紊乱 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致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或早搏,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以控制心脏收缩。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是由于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期前收缩形成,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可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 扑动或颤动:当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范围时。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心脏传导系统的心房与心室之间传导出现缓慢或不同程度的阻滞。

内护名词解释

内护名词解释 1、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 2、COPD:当慢性支气管炎或(和)肺气肿病人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完全可逆时,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继而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衰的心脏病。 4、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 5、肺炎球菌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肺实变为特征的肺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肺炎。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样痰、胸痛。 6、休克型肺炎:肺炎球菌肺炎感染严重时并发感染性休克,称为休克型肺炎 7、肺结核: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临床主要有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8、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改变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0、肺性脑病:是因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衰竭、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出现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11、ARDS: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严重的感染、休克、创伤、DIC等肺内外严重疾病而引起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12、心力衰竭: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13、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14、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赠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并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15、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病程中,由于全身小动脉的暂时性强烈痉挛,周围血管阻力明显增加,致血压急剧上升,以收缩压上升为主,出现剧烈头痛、烦躁、气急、胸闷、视力模糊等,并伴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症状等。 16、高血压脑病:在高血压病程中,血压突然或明显增高,发生急性脑循环功能障碍,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17、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呼吸系统疾病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炎症。 3、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5、Horner综合症: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 6、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低氧血症伴有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标准为:静息状态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 心血管系统疾病 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 2、Frank-Starling机制:即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使回心血量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从而增加心排出量及提高心脏做功量 3、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方面的异常 4、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5、预激综合症: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解剖学基础:房室旁路 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QRS波无固定关系,各自按固有频率发放冲动,心房率>心室率 7、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8、恶性高血压:发病较急剧,舒张压持续≥130mmHg,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持续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肾衰竭等肾脏损害表现。病理上以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为突出特征。9、高血压脑病: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范围,脑灌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临床表现有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 10、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嗜铬细胞瘤发作、突然停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升高,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 11.高血压急症:是指短时间内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大于130mmHg和(或)收缩压大于200mmHg.伴有重要组织器官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损害 12.冠心病CAD/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13.顽固性高血压:是指使用了(包括利尿剂在内的)3种以上合适剂量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血压水平。 消化系统疾病 1、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2、小肝癌:单个癌结节直径小于3cm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cm者 3、肝性脑病HE: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4、Zolling-Ellison综合征:即胃泌素瘤,是胰腺非β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致。大量胃泌素可刺激壁细胞增生,分泌胃酸,使胃、十二指肠球部和不典型部位发生多发性溃疡

狼疮带试验名词解释

狼疮带试验名词解释 狼疮带试验是一种用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实验室检查方法,通过检 测皮肤活检中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来确定诊断。本文将介绍狼疮带试验的定义、原理、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 写的5篇《狼疮带试验名词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疮带试验名词解释》篇1 一、定义 狼疮带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实验室检查方法,通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皮肤活检中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情况,来确定诊断。 二、原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引起炎症和损害。在皮肤病变中,免疫复合物会沉积在表皮和真皮交界处,这些免疫复合物可以通过狼疮带试验检测出来。 三、操作方法 狼疮带试验通常需要在皮肤科医生或风湿免疫科医生的指导下 进行。患者需要取一小块皮肤活检,通常是从手背或手臂内侧等暴露部位取材,然后将皮肤活检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在实验室中,技术人员会用荧光标记抗体来检测皮肤活检中的免疫复合物,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四、临床应用 狼疮带试验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以检测出大多数患者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狼疮带试验还可以用于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和疗效,以及鉴别诊断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五、注意事项 在进行狼疮带试验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有其他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以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狼疮带试验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需要取一小块皮肤活检,但操作简便,不需要缝合和拆线,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 《狼疮带试验名词解释》篇2 狼疮带试验是一种检测自身抗体的方法,主要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该试验通过在患者正常皮肤和受损皮肤区域进行对比,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分子在皮肤基底膜区的沉积情况。如果皮肤受损区域出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可以辅助诊断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带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其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 《狼疮带试验名词解释》篇3

内外科名词解释

内科名词解释 呼吸系统 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哦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弹性减退,过度充气膨胀, 肺容量增加,并伴有气道壁和肺泡比的破坏。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成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一起的肺 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心脏病。 5.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 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6.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非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 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7.医院获得行肺炎:是指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 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8.卡他格内综合征:由于软骨发育不全和弹性纤维不足,导致局部管壁薄弱或弹性较差所 致的支气管扩张,常伴有鼻窦炎和内脏转位(右位心)。称为~。 9.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所导致的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破 坏,官腔形成和不可逆性扩张,变形。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与感染。 10.肺炎球菌肺炎:是由于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肺泡炎症,占CAP的首位,临川特征 为突发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和血痰。 11.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坏死性炎症,早期为非组织化脓性感染, 继而坏死、野花、脓肿形成。临床特点为高热、咳嗽、胸痛,咳大量脓臭痰,X线显示肺部含气液平面的空洞。 12.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起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肺实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13.科赫现象: 14.结核球:干酪坏死灶部分消散后,周围形成纤维包膜或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内干 酪物不能排除,凝成球状病灶,称为~。 15.空洞开放愈合:有效的化学治疗能使空洞逐渐缩小闭合,或者空洞的组织缺损依旧存在, 但其中的结核菌已全部消灭,称为~。 16.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空洞长期不愈,空洞壁逐渐变厚,病灶出现广泛纤维化,随机 体免疫力高低起伏,病灶吸收,修复与恶化,进展交替发生,称为~。 17.气胸:是任何原因造成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 18.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 19.特发性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慢性,炎症 性,间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及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损害和呼吸困难。 20.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 21.肺血栓栓塞:为来自静脉系统的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之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 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22.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 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储留,从而引起的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1.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和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2.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中一种重要的临床类型,是由细菌(极少数为真菌, 病毒,原虫等)直接引起的肾盂,肾盏,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 3.急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突 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4.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缓慢进展恶化的最终结局,主要表现为肾 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产物潴留引起全身各系统症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5.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的物理性质来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和去除体内过多 的水分。 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过多的甲状 腺激素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7.甲状腺危象:甲亢未控制或未经治疗,在各种不利诱因下导致病情急剧加重, 危及生命称甲状腺危象。 8.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 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 9.腺垂体功能减退: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种或多种腺垂体激素减少或缺乏的 一组临床综合征。 10.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 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11.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等因素 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溃疡及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12.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 压积低于正常最低值,其中血红蛋白浓度最为重要。 13.缺铁型贫血: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障碍 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 14.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多种原因,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或不明原因等 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 15.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引 起的贫血。 16.出血性疾病:是指正常的止血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以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 后出血不止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1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外周血血小板免疫破坏过多及血小板寿命缩 短,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为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8.白血病:是一类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19.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 20.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21.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 疫病,血清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 22.干燥综合症: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有高度淋巴浸润为 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23.中毒:是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产生损害全身性的疾病。 24.中暑:是指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 衰竭和水、电解质过度丧失所致的疾病。 25.镇静催眠药中毒:是由于服用过量的镇静催眠药而导致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 统过度抑制病症。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1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以持续气流为特征、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疾病。 2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气喘得其他疾病 3肺栓塞亦称肺血栓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5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合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6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

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7支气管扩张: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所导致的中等大小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的破坏,官腔形成不可逆性的扩张和变形8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用衰竭的一类疾病。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胸廓和肺血管的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肥大及右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及心脏功能衰竭和其他受累脏器的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肺动脉高压: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30mmHg或平均压>20mmHg。 10心源性哮喘: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类似。心源性哮喘既往有高血压或心脏病汗青,哮喘时,伴随频繁咳嗽、咳泡沫样特别是血沫样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音反常等。 1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后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1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医院外XXX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3)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3) 病理学重点及名词解释 肥大与增生:细胞、组织或器官因适应环境的改变而体积增大称为肥大,通常是由组成的细胞体积增大所致。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使该组织器官增大称为增生。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由于适应环境改变或受理化因素刺激而转变成另一种相似性质的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变性: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致细胞功能下降并出现一系列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某些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一般为可复性变化。 细胞水肿(颗粒变性、水样变性、气球样变性)、脂肪变性(虎斑心)、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粘液样变性、病理性钙化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出现固体状钙盐沉着,称病理性钙化。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坏疽:较大面积坏死并伴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者称为坏疽。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及其他异物)的过程称为机化。 肉芽组织:即旺盛增长的幼稚结缔组织,主要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以及一定量的炎细胞构成。因肉眼形态呈鲜红色,颗粒状,质地柔软,似鲜嫩肉芽,故名肉芽组织。动脉性充血:因动脉血流入过多而引起的器官或组织血管内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含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或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淤血性硬变:长期淤血在引起脏器实质细胞损伤的同时,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使器官组织质地变硬,称为淤血性硬变。 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引起慢性肺淤血,肺泡腔的水肿液中常有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将红细胞吞噬,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被分解为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这种吞噬有含铁血黄素的巨

临床检验基础名词解释大全

1.血常规CBC:全血细胞计数 2.血量:动物循环系统内所含血液的总量 3.红细胞计数RBC:即测定单位体积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4.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珠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组成 5.白细胞计数WBC:指测定单位体积外周血(循环池)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6.白细胞分类计数DC:根据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特征识别五种白细胞,测定其相对比值(百分率)以及观察其病理变化的一种检验方法 7..血小板计数:即测定单位体积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出血与血栓形成实验室检查中最常用的实验之一 8.抗凝: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抑制或除掉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9.抗凝剂: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除去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 10.毒性指数:计算含有毒性颗粒的细胞数与所计数的中性粒细胞的比例 11.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中比正常中性颗粒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性粒细胞易混淆,有时又小而稀少, 散杂在正常中性颗粒中. 12.亚铁血红素: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13.核象: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反应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14.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 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15.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 细胞总数减少 16.网织红细胞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 胞 17.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 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8.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 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9.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 或溶解等变化 20.血细胞比容HCT.PCV:一定体积中的全血中的红细胞所占容积的相对比例 2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细胞体积的平均值,fl 2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 平均值,pg 2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g/L 24.出血时间(BT):在特定条件下,皮肤小血管被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 止的时间 25.点彩红细胞: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26.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是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残存的核酸变性,聚集成 为颗粒,经碱性染料染色后,细胞内可见深染的颗粒 27.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髓系干细胞分化的嗜酸性粒细 胞祖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集落形成因子主要由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 因此,嗜酸性粒细胞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 28.酸性染料:为阴离子染料,主要有伊红Y和伊红B,能释放质子,与细胞的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