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一、目的: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和及时处置,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为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使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得到迅速、有序、妥善、有效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的损失,制定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二、编制依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范围内所有医疗技术风险及发生的医疗技术损害的应急处置。重点包括医院新开展技术或项目、被评价为高风险技术服务或项目、三级及以上重大手术或项目、急危重、疑难及医疗争议病例的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条块结合、部门合作、依法处置的原则。

五、应急组织机构

1、成立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副院长

副组长:执行院长医务科科长

组员:院办公室主任护理部总护士长

门诊部主任药剂科主任

总务科科长院感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应急处置预案,负责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配合、协作,负责医院医疗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调整;对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实施监管,对重大手术、重危、

疑难及医疗争议病例进行评价和指导;

(3)负责指挥医院医疗技术损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协调医院各部门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快速有效开展,最大程度的减小医疗技术损害造成的不良后果;

(4)根据医疗技术损害程度适时向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5)监督各临床科室的日常预防及预警工作,检查各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同时强化全院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置办公室

组长:医务科科长

副组长:院办公室主任

组员:门诊部主任护理部总护士长

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职责:具体负责医疗技术损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六、医疗技术风险处置流程

(—)立案

1、自查立案: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风险项目内容,均有权利和义务立案处理。

2、投诉立案:院办、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及时立案。

(二)处置程序

1、属于自查立案的,应当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反馈。

2、属于投诉立案的,应在受理投诉后24小时内查实并通知被投诉科室并限期整改。

3、发生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的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最迟在48小时内必须主动作出说明或检讨,根据情节、后果、态度和整改结果,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评析并行处罚及责任追究。

七、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置流程

1、立即消除致害因素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通知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

2、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当事科室医务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

3、尽快报告有关领导

技术损害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如实报告。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室负责人,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科(白天)、总值班(中午、夜间及节假日),医务科或总值班接到报告后1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调查核实,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瞒报。

4、组织会诊,协同抢救

损害较轻、不致造成严重后果者,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主持);对于情节严重的技术损害,应当根据需要邀请院内相关专家会诊,共同抢救(科主任主持),必要时由医务科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医务科或主管院长主持),要及时把握“最佳时机”进行救治,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把医疗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5、加强沟通,及时反馈

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

6、积极配合,听从指挥,统一协调

对发生重大医疗技术损害的,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全院车辆、药品、设备、人员进行抢救,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无故违抗或懈怠。

7、及时报告区卫计局医政科

对重大医疗损害技术行为,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当在12小时内向区卫计局医政科报告,在调查、核实后派专人向患者家属通报、解释。

8、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

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应妥善保管。疑似输液、输血、注射、手术等引起医疗技术损害后果的,应当对实物进行现场封存。

9、全面检查、总结教训

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人做出合理处理。找出技术损害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

10、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或应诉准备

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按照《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处理。

11、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时,在耐心劝导的同时向公安部门报警,并通知总务科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

12、加强技术评估

当发现技术损害与技术或药品器材本身缺陷有关,或同类损害重复出现时,应暂停使用该项技术或有关药品器材,并对其认真地进行研讨和重新评估,必要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一、目的 l.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特制定《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2.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医疗医技及相关科室。 二、防范预案 l.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人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 (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 (7)有发生征兆或己发生院内感染者; (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 (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3)患者选医师诊疗者; (14)特殊身份的患者。 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18岁以下人群。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一般不得预防性使用。 9.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用,对于己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l0.输血时必须进行HIV,HCV,HBsAg及梅毒血清抗体等检查。输血后的血袋交由输血科统一保管,7d后方可销毁。

自治州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自治州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自治州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 二、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 (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 (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 (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 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 (一)执行技术操作的经治医师负责监测技术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或已经造成损害时,应立即现场采取处理措施。现场经治医师采取措施后仍难以处理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进行上报。 (二)医务科根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必要时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处理。 (三)如需继续应用该技术,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施行。 (四)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 落实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相关规定,医务科定期对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呈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对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感谢您的阅读!

医疗技术经验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一、目的 医疗技术不确定因素较多,为达到及早发现各类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及处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确保医疗活动安全开展,制定本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二、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而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三、原则 预警工作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查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 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I I ,- ■.■ z J- ——一" /*■\ . .*■ X .X ; 四、要求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根据日常医疗工作和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精心整理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工作时间饮酒影响正常工作; (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 (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故意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信息;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的工作, 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 Z -_ |!\ /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 2、违反诊疗规范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3分钟内开始抢救; ■p I (3)门急诊医师对三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诊治; (4)门急诊或病区医师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者而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5)门急医师不见患者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6)病区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及时、不规范;

医院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淮北市人民医院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医疗纠纷,根据国家《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范措施 1、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 医疗安全第一”的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及抢救药品要处于良好齐全状态,保证随时投入 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总院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从维护全局出发,全院各部门、各科室及医务人员之间应相互 配合相互维护;严禁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或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期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诊疗工 作。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 (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 (7)在感染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 (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 (9)住院预交押金不足者; (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2)由于交通事故或打架斗殴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3)特殊身份的患者;

(14)过敏体质者; (15)自带药品来我院进行有创治疗者(输液、肌注)。 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 下一步诊治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 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 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 9、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及无菌操作规 范,对疑似传染性疾病病人必须做好隔离及消毒工作,对于已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 10、各科室在做有创检查时,必须填写知情同意书,配备抢救设备, 并保证随时可用。医技科室接到检查申请单后应尽快安排。11、病历书写必须严格按照《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医疗事故处 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要求进行书写,按时完成,严禁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毁。 二、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医疗意外、差错事故、(输液反应、过敏反应)及突 发事件立即启动本预案,当班医务人员需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同时报告医务处,不得隐瞒。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损害,尽一切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2、由医务处组织科室负责人查找医疗差错、事故原因。必要时组 织多科会诊。 3、医务处及科室主任共同决定接待病人家属的人员,制定专人进 行病情解释。确定部门负责人、经治医师和科室负责人为差错、事故或纠纷第一责任人,其他任何医务人员不得擅自解释及处理。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1)讲课讲稿

医院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不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医疗技术风险。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隐患,通过风险预警监控机制,减少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1.1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1.1违反工作法律 1.1.1.1上班或值班期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以致影响正常工作;

1.1.1.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与旁人聊天、嬉戏或打手机; 1.1.1.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患者的相关信息; 1.1.1.4对医院相关规定及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做出不负责任随意的解释,造成患方误解或引发不满情绪; 1.1.1.5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1.1.1.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1.1.2违反诊疗规范 1.1. 2.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1.1. 2.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实施抢救工作; 1.1. 2.3门诊、急诊医师对连续3次来院就诊但仍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相关科室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1.1. 2.4门诊、急诊医师或住院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1.1. 2.5门急诊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病房医师不查看病人情况即开具医嘱; 1.1. 2.6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1.1. 2.7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1.1. 2.8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针灸科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碍政策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防范预案 1 、本科室医护工作人员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 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 、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 (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 (7)有发生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 (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 (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倭责任者; (13)患者选医师诊疗者; (14)特殊身份的患者。 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

程序及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8 岁以下人群。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第三代头抱类抗生素一般不得预防性使用。 9、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10、病历书写。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要求进行书写,严禁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 住院病历: (1)首页的填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进行填写。各病区主治医师必须及时检查进修医师、住院医师病历质量。 (2)科主任对病历终末书写质量负责,上级医师对运行各环节病历书写和管理质量负责。 (3)各科室必须认真对待质控科签发的不合格病历通知书,3d 内对病历进行完善,填写整改意见答复表,以书面形式上交质控科。 (4)住院病历必须在24 小时之内完成。 (5)主治医师必须在24 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查房意见。 (6)急诊患者入院2 天之内、门诊患者入院3d 之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体,并在病历中体现。 (7)住院病历的其他内容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执行。 (8)主治医师对于终未病历的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的同时完成。 (9)科主任的终末病历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2 周之内完成。 (10)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2 周之内完成。 (11)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后24 小时之内完成,第一术者必须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 12 )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完善,须在抢救结束后 6h 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医疗保健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保健技术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完善新技术的准入、评估,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第18号])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服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各临床医技科室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医务科负责全院常规医疗保健技术的管理。 (二)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 (三)各科不得使用在临床应用卫生行政部门废除或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四)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医院与医师应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医院与医师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 (五)进行的医疗技术科研项目,必需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 (六)各科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二、各科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报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批后方能实施开展,要求:

(一)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与我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 (二)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及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 (三)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三、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档案 (一)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 (二)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建立诊疗规范及质量考核标准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畴。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 二、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 (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 (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 (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 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 (一)执行技术操作的经治医师负责监测技术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或已经造成损害时,应立即现场采取处理措施。现场经治医师采取措施后仍难以处理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上报。 二)医务科根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必要时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处理。 (三)如需继续应用该技术,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施行。 (四)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 落实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相关规定,医务科定期对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呈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对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

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医疗风险及应急预案制度

医院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为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及医务人员的正当行医权利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提高医疗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我院各医疗及相关医技科室必须严格执行。 防范预案 一、总则 1 、医疗、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医疗质量保障工作建立、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 、各种抢救器械设备要处于备用状态,可随时投人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处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 、全体医务人员要有大局意识,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 4 、严禁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谈论同行之间对诊疗的不同意见,严禁诽谤他人,抬高自己的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5 、禁止在诊疗过程中、手术中谈论无关或不利于医疗过程的话题. 6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 7 、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自参加各

种会诊。 二、加强对下列重点病人的关注与沟通: 1 、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 、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 、自费患者。 4 、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5 、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或预后难以预料者。 6 、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7 、交代病情过程中表示难以理解者,情绪偏激者。 8 、发生院内感染者。 9 、病情复杂,可能发生纠纷者。 10 、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1 、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2 、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3 、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4 、经他人介绍者。 15 、患者或家属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者。 16 、艾滋病患者。 三、常规要求 1、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参与决定下一步的诊治措施。主任本人或安排专人接待病人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一、目的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预警机制。 二、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三、原则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项目 各项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因素均为技术风险预警项目,根据其可能出现的环节,主要分为四类。 (一)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 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 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情况;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 (二)违反诊疗规范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及时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不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诊察; 4、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会诊医师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5、门、急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或处方; 6、病房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8、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9、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10、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执行延迟; 11、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交班记录; 12、临床医师发现传染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

医疗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理预案

XXX医院 医疗风险防及应急处理预案 为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及医务人员的正当行医权利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提高医疗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医疗风险防及应急预案。我院各医疗及相关医技科室必须严格执行。防预案 一、总则 1 、医疗、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医疗质量保障工作建立、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 、各种抢救器械设备要处于备用状态,可随时投人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处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 、全体医务人员要有大局意识,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 4 、严禁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谈论同行之间对诊疗的不同意见,严禁诽谤他人,抬高自己的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5 、禁止在诊疗过程中、手术中谈论无关或不利于医疗过程的话题. 6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 7 、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自参加各种会诊。 二、加强对下列重点病人的关注与沟通: 1 、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 、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 、自费患者。 4 、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5 、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或预后难以预料者。 6 、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7 、交代病情过程中表示难以理解者,情绪偏激者。 8 、发生院感染者。 9 、病情复杂,可能发生纠纷者。 10 、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1 、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2 、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3 、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4 、经他人介绍者。 15 、患者或家属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者。 16 、艾滋病患者。 三、常规要求 1、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参与决定下一步的诊治措施。主任本人或安排专人接待病人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2 、所有“绿色通道”在开通的同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预计医疗费用,要留有充分的余地,并且要履行知情同意,由患者签字;意识障碍或病情危重者由家属签字认可。 3 、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包括阳性结果及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结果,应认真分析,所有资料需妥善保管。 4 、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毒副作用。严禁滥用抗生素,三代头抱类杭生素不得预防性使用,只有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有权决定泰能与万古霉素的使用;禁止将奎诺酮类药物用于18 岁以下人群。 5 、重视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各科院感染监控小组的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院感染及时报卡,不

放射科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方案

放射科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方案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国家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加强预警监控,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预案。 1、成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理小组由科主任任组长,主抓医疗(技术)风险工作。 2、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各种检查护理操作规程和常规工作,严禁无证独立上岗工作。 3、对高风险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不经准入的技术和人员不允许从事高风险的医疗技术工作。 4、对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定期维护、校正,严禁违规操作,及时书写交班记录。严格查对病人姓名、年龄、检查部位等各种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及病人的射线防护工作。 5、对急危症病人实行科主任负责制,需要临床医生协助的,立即通知医疗部,由医疗部集中院内外权威专家会诊救治,不得贻误患者病情。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理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耿海 副组长全世杰 组员王现亮、季乐新、孙希芹

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急预案 1.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2.立即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3.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4.必要时通知患者家属,如医护抢救工作紧张可通知住院处,由住 院处负责通知患者家属。 5.某些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应按规定及时通知医务处或院总 值班室。 患者突然发生猝死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后立即抢救,同时通知值班医生、科总值班室,必要时 通知上级领导。 2.通知家属,抢救紧张可通知住院处,由住院处通知家属。 3.向院总值班或医务处汇报抢救情况及抢救结果。 4.如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应等家属到院后,再通知接诊室将尸 体接走。 5.做好病情记录及抢救记录。 6.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保护。 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的应急预案

医疗风险及应急预案制度

医疗风险及应急预案制度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医院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为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及医务人员的正当行医权利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提高医疗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我院各医疗及相关医技科室必须严格执行。 防范预案 一、总则 1、医疗、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医疗质量保障工作建立、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器械设备要处于备用状态,可随时投人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处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全体医务人员要有大局意识,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 4、严禁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谈论同行之间对诊疗的不同意见,严禁诽谤他人,抬高自己的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5、禁止在诊疗过程中、手术中谈论无关或不利于医疗过程的话题. 6、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 7、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自参加各种会诊。 二、加强对下列重点病人的关注与沟通:

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自费患者。 4、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5、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或预后难以预料者。 6、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7、交代病情过程中表示难以理解者,情绪偏激者。 8、发生院内感染者。 9、病情复杂,可能发生纠纷者。 10、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1、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2、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3、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4、经他人介绍者。 15、患者或家属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者。 16、艾滋病患者。 三、常规要求 1、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参与决定下一步的诊治措施。主任本人或安排专人接待病人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医疗不良事件处理预案

医疗不良事件防范与处理预案 一、目的 1.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特制定《宁波北仑大港医院医疗不良事件防范与处理预案》。 2.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医疗医技及相关科室。 二、防范预案 1.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公用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技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进修和实习医师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 (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经有不满情绪者; (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 (7)有发生征兆或已经发生院内感染者; (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 (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2)由于交通事故可能推诿责任者; (13)患者选医师诊疗者; (14)特殊身份的患者。 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和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18岁以下人群。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严禁滥用抗生素。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实施日期: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定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方针、风险可接收准则和风险管理过程要求,规范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确保医疗器械产品使用安全。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以下简称:风险管理)。 3 职责 3.1 公司总经理 a) 制定公司风险管理方针; b)为风险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 c)主持公司风险管理评审,评价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适宜性,以确保风险管理过 程持续有效; d)对公司成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组,授权管理者代表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e)对分厂成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组,授权分厂技术厂长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 a) 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b)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督导; 3.3 公司质量部 a) 编制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b)通过内审、日常检查等形式,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3.4 分厂技术厂长 a) 对本单位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 b)主持评审产品的风险管理过程; c)批准风险管理计划; d)批准产品风险管理报告。 3.5 分厂技术质量部 a) 指定各项目的风险管理负责人。 b)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活动; c)跟踪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3.6 项目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 a) 制定《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计划》(以下简称:风险管理计划); b)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实施风险管理活动; c)跟踪相关活动,包括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d)对涉及重大风险的评价和措施,可直接向分厂技术负责人汇报; e)组织风险管理过程评审,编写风险管理报告; f)整理风险管理文档,确保风险管理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6 风险管理小组 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都应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以设计开发项目组成员为基础,根据需要可邀请制造、检验、服务和临床人员参加。 a) 对产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b)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c)实施、记录和验证风险控制措施; d)对剩余风险、是否产生新的风险、风险控制的完整性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 接受性进行评价; e)建立和保存必要的风险管理文档; f)参与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 3.7 产品负责人 对已上市产品,分厂应指定一名技术人员,负责产品的风险管理(简称“产品负责人”),其职责如下: a) 收集产品生产和生产后信息; b)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对与安全性相关的信息评价是否有新的或不可接受的风险出现; c) 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d)更新风险管理报告。 4 管理要求 4.1 公司风险管理方针 a)对所有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只有全部剩余风险和综合剩余风险符合公司可 接受性准则(4.2),并未产生新的危害;或产生新的危害通过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又符合可接收准则的产品,才可接受;

(完整版)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风险系指使患方或医方遭受伤害的可能性,是一种可以有效防范,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但绝对不能消除的。“预则立,不预则废”就需要医院管理部门从管理体制、医疗流程、规章制度等查寻缺陷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目前我院各项业务发展形势较好,结合开展的各项新技术、新项目及引进的高新设备、医疗质量管理、医务人员的技术、责任感等诸多方面因素,特制定本预警机制。 一、建立预警机制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医学本身的许多未知性,就造成了医疗诊治效果的不确定,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使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目的就是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的伤害,减轻医院负担。 二、医疗风险存在方面: 1、医疗管理方面: 各项医疗技术操作无统一的规范或规范不标准; 医疗活动过程或有关核心制度中存在有缺陷; 医疗诊疗技术流程的伪科学性或者过于复杂,都容易造成失误; 医疗质量管理运行中全程管理、环节管理及终末管理有制度难执行,缺乏监督机制及反馈机制。 2、医务人员个人因素: 缺乏医疗风险意识; 医疗技术水平有限; 责任心不强或不遵守规章制度; 3、设备因素: 抢救设备的完好,能否正常运转; 检验科各项实验设备的完好,给临床医生以重要参考标准。 三、医疗风险预警程序: 医疗风险预警的实施进程可以归纳为风险识别、风险估测和风险评价三个大的阶段。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全面地分析以掌握其性质和特征,便于确定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同时分析引发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和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这个阶段是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工作;风险估测是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的研究,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工具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这个阶段工作是对风险分析的定量化,使整个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风险评价是根据专家判断的安全指标,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 四、针对我院医疗风险的对策: 1、成立专职专家的督导组,由院内专家委员会成员担任。制定院内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及核心制度,参与院内的医疗质量及目标管理检查,工作形式以现场检查,评分计入月度考核。 2、设立医疗风险预警管理人员,针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事件,进行调查,设计管理程序,监测管理过程、收集信息资料、改进医疗质量,杜绝此类医疗事件的再次发生。对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各项制度,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并给予完善。 3、医疗管理部门要关注管理体制、医疗流程、操作规范、质量评价等方面内容。查看管

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一,目的 1. 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特制定《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2.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医疗医技及相关科室. 二,防范预案 1. 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 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根据资源共享, 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处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 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 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 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 (1) 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 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 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4) 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5) 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6) 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 (7) 有感染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 (8) 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 (9) 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0) 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1) 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2) 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3) 患者选医师诊疗者; (14) 特殊身份的患者. 6. 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 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 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 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18岁以下人群.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一般不得预防性使用. 9. 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

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置预案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了加强医院对医疗风险的管理和对重点环节的监控,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适用于医院范围内所有医疗活动的预警和处置。重点包括医院内新开展技术或项目,被评价为高风险技术服务或项目,三级及以上重大手术或项目,重危、疑难及医疗争议病例的预警和处置。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的医疗技术损害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从事病情的检验、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措施的执行,病情发展过程的追踪以及术后照护等医疗行为,不符合当时既存的医疗专业知识或技术水准的过失行为。 第四条 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条块结合、部门合作、依法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 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应对医疗风险的决策。对发出预警的病

例组织讨论,作出处置。对出现缺陷的新技术项目行使否决权。 医务科是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公地点,接受科室医疗风险的预警和报告,并作出相应反应。 科室质控小组全面负责医疗风险预防、风险评估、质量监控、风险处置、缺陷整 改等工作;对医疗风险作定期总结,跟踪评价;向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报告 组织机构 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担任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一)研究制定医院医疗技术损害应急处置预案,负责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二)同医院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委员会配合共同负责医院医疗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调整; (三)负责指挥医院医疗技术损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协调医院各部门,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快速有效开展,最大程度的减小医疗技术损害造成的危害;并及时向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四)同医疗技术委员会协作,对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实施监管,对重大手术、重危、疑难及医疗争议病例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定期或不定期督查临床各科室的日常预防及预警工作,各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同时强化全院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持续监督执行好医院继续教育和技能考核,提高科室成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预防与控制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一、建立预警机制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医学本身的许多未知性,造成了医疗诊治效果的不确定,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使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目的就是降低医疗风险,防范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的伤害,减轻医院负担。 医疗风险存在方面: (一)医疗管理方面: 1、各项医疗技术操作无统一的规范或规范不标准; 2、医疗活动过程或有关核心制度中存在有缺陷; 3、医疗诊疗技术流程的伪科学性或者过于复杂,都容易造成失误; 4、医疗质量管理运行中全程管理、环节管理及终末管理有制度难执行,缺乏监督机制及反馈机制。 (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 1、缺乏医疗风险意识; 2、医疗技术水平有限; 3、责任心不强或不遵守规章制度; (三)设备因素: 1、抢救设备的完好,能否正常运转; 2、检验科各项试验设备的完好,给临床医生以重要参考标准。 二、医疗风险预警程序 医疗风险预警的实施进程可以归纳为风险进程、风险估测和风险评价三个大的阶段。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纳和全面的分析以掌握其性质和特征,便于那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同时分析引发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和所产生后果的严重

性,这个阶段是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工作;风险估测是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的研究,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工具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这个阶段工作是对风险分析的定量化,使整个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风险评价是根据专家判断的安全指标,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 三、针对我院医疗风险的对策 成立专职的专家督导组,由院内专家委员会成员担任。制定院内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及核心制度,参与院内的医疗质量及目标管理检查,工作形式以现场检查为主,评分计入月度考核。 设立医疗风险预警管理人员,针对已出现的医疗事件,进行调查,设计管理程序,监测管理过程、收集信息资料、改进医疗质量,杜绝此类医疗事件的再次发生。对可能发生风险的各项制度,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并给予完善。 医疗管理部门要关注管理体制、医疗流程、操作规范、质量评价等方面内容。查看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无缺陷,流程是否复杂易致操作失误,统一医护操作标准,使医疗操作科学化、合理化。对环节和全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加强医疗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改进系统及制度的缺陷,不强调个人处罚,从根本上降低医疗风险。 严格外科手术准入制度,由麻醉人员协同成立科内管理和准入审定小组,并制定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专业准入制度,提高专科救治水平,严禁跨科别收治病人,因短期经济利益延误病人治疗时机。严格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安全评估制度。严格执行入院告知制度。 加强全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全员技术操作水平,培养医疗风险意识,培训医患沟通技巧、技术操作常规、各种法律法规、医学新进展等各种知识,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 严格按照执行制度,按照制度办事,认真落实各项规范和制度。加大由于责任心不强或不按照制度办事所引起纠纷的处罚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