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财政学-邓子基-考研真题详解

[全]财政学-邓子基-考研真题详解
[全]财政学-邓子基-考研真题详解

财政学-邓子基-考研真题详解

1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可采用的公共定价方法是()。[中央财经大学2008研]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C.边际成本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负荷定价法是指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电话等行业,按需求的季节、月份、时区的高峰和非高峰的不同,有系统地制定不同的价格,以平衡需求状况。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高;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低。

2《经济学中的灯塔》一文是1974年由()发表的,研究的是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问题。[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

A.科斯

B.诺斯

C.马斯格雷夫

D.斯密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科斯在1974年发表《经济学中的灯塔》一文,在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该定理研究的是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问题。

3财政支出增长的替代一规模效应理论由()经济学家提出。[中央财经大学2008研]

A.阿道夫·瓦格纳

B.马斯格雷夫

C.皮科克和威斯曼

D.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皮科克和威斯曼提出财政支出增长的替代一规模效应理论,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对1890-1955年间英国的公共部门成长情况的研究,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此即替代-规模效应理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阿道夫·瓦格纳提出了“财政支出扩张论”,即瓦格纳法则。

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不包括()。[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

A.成本——效益法

B.最低费用法

C.公共劳务收费法

D.因素分析评分法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一般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用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和因素分析评价法。

5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需满足的条件是()[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 A.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B.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C.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D.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与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之和最大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当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等于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时,不可能通过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而使得一方收益不减少的情况下而增加另一方的收益,即此时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效率状态,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

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有()[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

A.养老保险支出

B.失业保险支出

C.工伤保险支出

D.医疗保险支出

E.社会救助支出

【答案】ABCDE查看答案

【解析】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社会保险支出、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军人优抚支出和自然灾害救济支出等。其中,社会保险支出又分为养老保险支出、失业保险支出、医疗保险支出、工伤保险支出及生育保险支出。

7最适课税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牺牲”理论。[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A.李嘉图

B.穆勒

C.庇古

D.米尔利斯

【解析】最适课税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穆勒提出的“牺牲”理论,此后庇古等人用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对其做了进一步解释。

8我国现行消费税实行()课征制。[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A.多环节

B.单一环节

C.生产环节

D.流通环节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我国现行消费税实行单一环节课征制。为方便征收管理,我国目前采取了以在应税消费品生产经营的起始环节征收为主的办法。

9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为()。[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

A.3%

B.4%

C.5%

D.6%

【解析】2008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设置两档征收率,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五章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

第五章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 本章知识点认知度 内容提要:本章首先对各国财政支出所普遍呈现出的增长趋势进行了描述和深入分析;然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财政支出的增长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试图对财政支出的增长作出理论上的解释;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状况,明确指出财政支出的增长要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 学习目标:了解世界范围的财政支出增长趋势。掌握财政支出增长的几种理论解释。深刻领会财政支出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这一论断。应用这些理论对我

国财政支出增长进行分析,进而对财政支出的增长进行控制。 第一节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 内容提要:本节通过描述财政支出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均呈现出一种增长的趋势,着重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财政支出迅速增长的原因;同时还说明了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财政支出增长过程中支出结构的不同变化。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 西方国家财政支出增长具有阶段性: (一)50-80年代: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增长都相当迅速的时期。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的上升比例都超过了20%。其中意大利、前德国的增长速度属最高之列。 (二)80年代至今:财政支出的绝对额依然在继续增长,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变化不大,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些许下降,如荷兰王国。 之所以出现这样阶段性特征,主要是因为二战之后,西方国家推崇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结果导致财政支出的绝对额和相当额都开始大幅度上升。但从七十年代末开始,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社会普遍认为财政支出过快增长是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使得各国政府都尽量减缓财政支出的增长。 二、西方国家财政支出增长过程中的支出结构变化 在财政支出增长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也发生显著了的变化,这实际上是对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变化的一个反映。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这就使政府在社会

财政学复习资料(0001)

财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物品 是指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其具有两个特征: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前者是指增加消费,其社会边际成本为0;后者指在享受过程种,不排除他人从中获益。公共物品在享受过程种“无法分割,无法量化”,并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 (“公共物品”与“公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部效应 指在市场活动种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例如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财政 1.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疆土范围内,在一定的色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强行参与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价值、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经济行为。 2.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之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需求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以打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

目标。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表转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来达到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还优随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变化。 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邓子基《财政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9章 社会保险支出)【圣才出品】

第9章社会保险支出 一、选择题 1.从保险产品或服务的属性来说,它实际上是一种私人产品,具有()。A.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C.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D.排他性和竞争性 【答案】D 2.社会保险是一种(),政府的介入体现了家长主义(paternalism)的观念。A.劣质品 B.优值品(merit goods) C.吉芬物品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3.社会保险是一种优值品(merit goods),政府的介入体现了()的观念。A.实用主义 B.功利主义 C.家长主义(paternalism) D.以上都不对

【解析】社会保险是一种优值品,政府的介入体现了父爱主义(又称家长主义,paternalism)观念。按照父爱主义的观点,个人缺乏远见,以致不能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购买的足够的保险,因此,政府必须强迫他们购买。 二、判断题 1.医疗卫生是具有很强负外部效应的混合产品。() 【答案】错 【解析】医疗卫生是具有很强正外部效应的混合产品。 2.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 【答案】对 3.力图覆盖全体城镇劳动者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也已得到很好的解决。() 【答案】错 【解析】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正处于改革和完善之中,并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力图覆盖全体城镇劳动者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而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4.在我国逐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部分基金积累相结合。()

【解析】在我国逐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5.在我国逐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各种形式在内的医疗保险体系。() 【答案】对 三、简答题 1.社会保险税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来源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 答:以社会保险税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来源是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做法。其优点在于: (1)同商业保险相比,以社会保险税为资金来源的社会保险更为公平。征收社会保险税实行社会保障可以强制要求社会成员普遍参与保险,防止商业保险中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降低保险费用,避免高风险但非高收入的社会成员承担高额保险费,使社会收入更趋于公平。 (2)社会保险税与财政转移支出作为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相比,具有更高的透明度与权利义务对等性,使高收入的社会成员在缴纳较多的保险税后能取得较多的保险收入,有利于保持高收入者的工作积极性,维持社会效率。 但是这种做法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收入极低或零收入的社会成员,因其没有可以用作投保的资金,无法参与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所产生的保障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另外,社会保障中有一类项目,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有密切的联系,如对现役军人的补贴。虽然具体的

财政学2014讲义讲解

《财政学》授课纲要 导论 一、日常生活中的财政学现象和问题。 1.生活中常见的财政现象; 2.财政现象中的财政学问题; 3.财政现象和问题背后的财政学规律;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人们对政府活动的不同看法。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1)、政府的经济含义; 现代公共财政学(Modern Public Finance)又称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经济学家将所有的经济主体分为两类:公共经济部门(Public Sector)和私人经济部门(Private Sector)。公共部门是指政府,私人经济部门是指家庭和私人企业。公共经济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主要关注和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 在经济学家眼里,现代政府也是一种经济主体,它也进行着各种消费和投资活动,提供着各种社会产品;政府拥有强制权利,政府可以强迫人们去做某些事情;政府有服务于全

体社会成员的义务,政府不能仅仅考虑本身的利益,而必须谋求全社会的福利;政府一方面是总体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又有自己独特的运行特征。(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的与预算有关的经济行为; 公共部门介入经济的手段很多,如计划、法律、货币金融政策等,而这些都不是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财政学研究的是与预算有关的经济活动,诸如税收、政府支出、公债等。现代公共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已涉及政府决策等方面,但它仍是仅仅对与预算有关的行为感兴趣。 (3)、公共部门范围的严格界定; 按覆盖范围从小到大,公共部门可分为:中央政府、广义政府、统一非金融公共部门(Consolidated Non-Financial Public Sector,CNFPS)和统一总公共部门(Consolidated Total Public Sector,CTPS)。 2、人们对政府与政府活动的不同看法; (1)、人们对政府的矛盾心态; 有时,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不能被托付给自己的政府。那么他能否被托付给别人的政府?或者,我们是否已找到了帝王般的天使在统治他呢?还是让历史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Thomas Jefferson (2)、人们对政府活动的不同看法;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讲解学习

财政学复习资料-重点

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2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6消费的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7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 8庇古税: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 9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整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10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1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1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常财政拨款,不以获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作为补偿,受益者得到财政的转移资金后也不需要返还给政府 1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 14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15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 16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分配,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17支付能力原则: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 18税收收入效应:对消费者表现为国家征税之后会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对生产者表现为政府课税之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因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而处于较低的生产水平。 19税收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 20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 21宏观税收负担:亦称总体税负,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以税收形式集中的收入总额。 22公平定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23债务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累积余额占GDP的比例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五章-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汇编

学习-----好资料 第五章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 、对财政支出增长的控制 内容提要:本章首先对各国财政支出所普遍呈现出的增长趋势进行了描述和深入分析;然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财政支出的增长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试图对财政支出的增长作出理论上的解释;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状况,明确指出财政支出的增长要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 学习目标:了解世界范围的财政支出增长趋势。掌握财政支出增长的几种理论解释。深刻领会财政支出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这一论断。应用这些理论对我

国财政支出增长进行分析,进而对财政支出的增长进行控制。 第一节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 内容提要:本节通过描述财政支出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均呈现出一种增长的趋势,着重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财政支出迅速增长的原因;同时还说明了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财政支出增长过程中支出结构的不同变化。 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 西方国家财政支出增长具有阶段性: (一)50-80 年代: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增长都相当迅速的时期。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的上升比例都超过了20% 。其中意大利、前德国的增长速度属最高之列。 (二)80 年代至今:财政支出的绝对额依然在继续增长,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变化不大,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些许下降,如荷兰王国。 之所以出现这样阶段性特征,主要是因为二战之后,西方国家推崇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结果导致财政支出的绝对额和相当额都开始大幅度上升。但从七十年代末开始,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社会普遍认为财政支出过快增长是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使得各国政府都尽量减缓财政支出的增长。 二、西方国家财政支出增长过程中的支出结构变化在财政支出增长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也发生显著了的变化,这实际上是对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变化的一个反映。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这就使政府在社会保障支出等转移性支出方面增长得更快,而在和平时期,国防支出等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就随之而下降了。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的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2.立法和行政手段3.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4. 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1)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2)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是规范工资制度; 3.是加强税收调节; 4.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按产生收益的时间):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财政支出的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邓子基《财政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17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圣才出品】

第17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一、概念题 1.分级财政体制 答:分级财政是指“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中国在1985~1989年实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是各级财政收入基本按税种划分,财政支出按照行政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划分,地方以收定支,自求平衡。它是适应第二步利改税后,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各项税收的新变化而实行的。财政收入划分按税种划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享收入三大类。 2.俱乐部理论 答:俱乐部是人们为分享某种利益而自愿联合起来的一种组织。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就是把地方辖区比作俱乐部,这实际上意味着,之所以会有众多不同的地方辖区的存在,是因为有着不同兴趣、爱好、习俗等的人们自愿选择各自居所的结果。 在这一类比的基础上,布坎南分析了实现地方辖区最优规模的条件。①随着新成员的加入,现有辖区居民所承担的成本将由更多的成员分担。②新成员的加入会使辖区逐渐变得拥挤,辖区提供的公共产品变得更加紧张。因此辖区的最优居民规模应当确定在这样的水平上:因新成员加入而节省的边际成本恰好与新成员加入所带来的边际拥挤成本相等。显然,如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增加,那么辖区的最优居民规模也会增加。 3.蒂伯特模型 答:蒂伯特模型说明的是,个人在各辖区之间移动的能力产生了一个类似于市场的、解

决地方公共产品问题的方法。一般地,当人们知道现在所居住的社区不能满足其对公共产品的要求,或者发现有另外一个社区能够更有利于提高他们所追求的福利时,人们就会“用脚投票”,流动到并居住于这样的社区,该地区提供他们最喜欢的公共服务与税收组合。而当人们纷纷从公共产品供给成本较高的辖区移向公共产品供给成本较低的辖区时,辖区之间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差距就会逐渐缩小,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将不断提高。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4.辖区间外溢 答:辖区间外溢是指一个辖区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影响到另一个辖区居民的效用水平。辖区间外溢包括两种情形:①辖区间效益外溢,②辖区间成本外溢。比如,某个辖区为当地的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公共教育,而他们中的有些人实际上要移居到外边,于是,其他辖区就可能会从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中得益。这是效益外溢的情形。再如,某个辖区的人往河流里倒垃圾,结果一些废弃物流到了位于河流下游的辖区里,那里的居民的正常生活就难免会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这是成本外溢的情形。辖区间外溢性的存在,表明不同辖区之间互相施加了或为正面或为负面的影响,而分权制又往往造成每个辖区只关心自己的成员,在此情况下,这些外溢性影响在公共决策中就会被遗漏,进而导致低效的资源配置格局。 5.无条件补助/收入分享/一般性补助 答:无条件补助是指对补助金的用途不作限定,由受补助者自主决定和支配,这种无限制的总额补助有时被称为收入分享或一般性补助。 6.有条件补助

罗森财政学复习资料(双语版)

罗森财政学复习资料(双语版) Unified budget:The document which itemizes all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expenditures and revenues. 统一预算:联邦政府在一种文件中将其支出逐项列出的文件 Regulatory budget: an annual statement of the costs imposed on the economy by government regulations 管制预算:政府管制对经济产生的成本 Entitlement programs: programs whose expenditur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qualify ,rather than preset budget allocations. 公民权利性计划:(是指有关社会保障、公共福利计划、农产品价格维持等法律规定受益人和收益数额的政府支出项目)项目的成本不是由固定的美元数额来决定,而是由符合条件的人的数量决定。 Substitution effect :the tendency of an individual to consume more of one good and less of another because of a decrease in the price of the former relative to the latter. 替代效应: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使消费者调整该种商品与其他商品需求量比例的效应。 Income effect : the effect of a price change the quantity demanded due exclusively to the fact that the consmer’s income has changed 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Welfare economics: the branch of economic theory concerned with the social desirability of alternative economic states. 福利经济学:研究各种经济状态的社会合意性的经济理论的一个分支 Pareto efficient : an allocation of resource such that no person can be made better off without making another person worse off. 帕累托效率:要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唯一的办法就是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Pareto improvement: a re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at makes at least one person better off without making anyone else worse off. 对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境况变好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Pure public good : a commodity that is nonrival and nonexcludable in consumption. 纯公共物品:指既没有排他性有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Privatization :the process of turning services that are supplied by the government over to the private sector for provision and production 私有化:把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交给私人部门去提供和生产 Commodity egalitarianism : the idea that some commodities ought to be made available to everybody 商品平均主义:要求某些商品人人有份

邓子基《财政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4章 税收制度)【圣才出品】

第14章税收制度 一、概念题 1.分级分税预算体制 答: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主要包括以下五点内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级财政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实行预算调节制度;(5)适应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历史传统而长期形成,体制整体相对稳定。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以及名符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分税制是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税种统一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分级预算管理体制,硬化各级预算约束,有利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2.税收中性 答: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市场活动中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的(税前)资源配置状况。这些改变效果即税收的非中性。税收的经济效率通常与税收中性有关。

3.税收转嫁 答: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在广义上,税负转嫁包括税收负担转移和最终归宿两个部分。税负转嫁与价格的升降直接相关,是税收负担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重新分配,也是纳税人维护和增加自身利益的自主行为。 税负转嫁包括下面五种类型:(1)前转,又称“顺转”或“向前转嫁”。这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这是最典型的税负转嫁形式。(2)后转,又称“逆转”或“向后转嫁”。这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购进价格等方式向后转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3)散转,又称“复转”或“混转”。即纳税人将税负既向前转,又向后转。这是双渠道的转嫁。(4)消转,又称“消化税收”。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前转也不后转,而是内部消化,使纳税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增长中消失。这是一种积极的税负转嫁方式。(5)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这是后转的一种特殊方式。一般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购买生产要素的应纳税款预先通过压价扣除,实际是将税负转给了生产要素的出售者,从而使自己的资本具有更高的创利能力。 二、选择题 1.社会保险税的课征范围包括()。 A.资本利得 B.股息所得 C.自营人员的事业纯收益额 D.利息收入

财政学资料归纳分析

选择题 1.()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7.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8.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的分配 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 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 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 9.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经济与社会效益 D、企业效益 10.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A、C+V+M B、C+V C、V+M D、C+M 11.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是() A、农业 B、重工业 C、建筑业 D、轻工业 12.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东部沿海 B、中部省份 C、西部地区 D、北部地区 13.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14.按照马克思产品价值的构成理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构成. A、c B、v+c C、m+v D、c+v+m 15.财政积累的源泉是() A、v B、m C、v+m D、c+v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倾斜. A、政府 B、公有制企业 C、其他所有制企业 D、居民个人 17.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最有利于提高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占的分额 A、人头税 B、定额资源税 C、比例流转税 D、累进所得税 18.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邓子基《财政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邓子基《财政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概念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社会福利制度 答:社会福利制度是指由国家和社会为法律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与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具体讲:(1)社会福利制度一般是为调节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和矛盾而建立的;(2)社会福利制度为法律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资金和服务,常常不带任何前提,以“普遍性”为原则;(3)社会福利制度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除了保障服务对象一定的生活水平之外,还着意在既定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力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4)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福利制度更偏重于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因为这恰恰弥补了其他偏重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障形式的不足,从而能更好地发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2.延期纳税 答:延期纳税亦称“税负延迟缴纳”,系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这种方式一般可适用于各种税,且通常都应用于税额较大的税收上。在施以这种办法的场合,因可延期纳税,纳税人等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纳税人解除财务上的困难。采取这种办法,政府的负担也较轻微,因为政府只是延后收款而已,充其量只是损失一点利息。

3.有条件非配套性转移支付 答:有条件非配套性转移支付是指中央对地方政府实行有条件非配套性转移支付时,指定该笔资金用途,但不要求地方政府出配套资金。例如,中央政府在某时期对地方补助1.5亿元,规定该资金只能用于教育项目。有条件非配套性转移支付最适合于补助那些中央政府认为十分重要,而地方政府由于只考虑地方局部利益却不十分重视的经济活动。 4.现收现付制 答:现收现付制是指政府用每年收缴的投保资金支付当年应付的社会保障费用。其优点是比较灵活,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缺点是现收现付制只能适应于人口数量较为稳定的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较大将引起“跨代分配不公平”,导致人数较少的就业群体负担较多人群的社会保障,在人口加速老龄化的国家,现收现付制还有可能出现无法维持的危机。 5.完全基金制 答:完全基金制是指受保人接受的社会保障补助来源于他本人、他的单位和国家在以前年份的积累。其优点在于一般对积累基金有明确的规定,能保证受保人在将来可以取得稳定的收入;缺点是当外部经济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即基金制筹集的资金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可能造成正向或反向的收入缺口。

陈共版财政学讲义(word版本,条理较清晰)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 1. 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明确财政学从"市场"说起的原因,阐明"市场失灵"是政府介入或干预的必要合理依据。 2. 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明确现代社会中政府的经济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干预的程度并选择干预的适当手段,避免过度干预导致政府干预的失效。 3.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1)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人类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有些商品和服务市场不能提供,或不适于由市场提供,则必须由政府系统通过本身的特殊运行机制来提供。因此,人类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有些物品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称之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2)公共需要是和私人需要相对应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由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的特征可从四方面来理解。 第二节财政概念 1.财政的基本含义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中文"财政"词汇从日本"进口",来自于英文"Public Finance"一词。虽然在学术研究上还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把财政理解为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简略地概括财政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他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2.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3. 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 财政一词至今已经约定俗成应用了100多年,在中国财政改革中,近年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应是"公共财政",并提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命题,于是出现两词并用,而且对两个词赋予不同的涵义的现象,并由此引起一场学术争论。由于本书仍名之曰财政学,没有同时使用"公共财政"一词,因此,本书从英文public finance一词的译法、财政学的理论发展方向以及"公共财政"一词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二者的区别进行了相应解释。 第三节财政职能 1. 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财政学--讲义

财政学 第一章:导论 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就属于财政本质方面的问题。 公共财政的特点 ○1弥补市场失效的财政 所谓市场失效或无效领域就是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政府介入的只能是市场失效而又需要弥补的部分。 ○2公平的财政 财政活动要奉行“一视同仁”的原则,包括对一个国家范围内所有的国民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及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3非营利性的财政 ○4法制化的财政 第二章: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与财政 第一节: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政府活动 正因为人类社会中的资源是稀缺的,才引发出了社会经济中的两个根本问题,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假如资源充分利用程度一定,被使用的资源是否就使用得恰到好处?如何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率”?经济学家认为有两种机制,一是计划机制,二是市场经济。 市场失效 市场失效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公共物品、外溢性、垄断、信息失效、风险与不确定性、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等。 公共物品 纯粹的公共物品有两个显著的特征:1、消费的非排它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它性,使得公共物品在经济利益上是不可分的,在所有权上是不确定的,所以它无法通过等价交换的形式提供。 外溢性: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 自然垄断行业一般有两个特征;1、产品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比重很大2、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经济学所指的规模收益递增或规模经济并不等同于自然垄断的成本递增。首先规模经济是指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促进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技术进步时所引起的成本下降,而自然垄断则是在既定的企业规模基础上增加产量所引起的成本下降。其次规模经济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限度时,规模经济会转化为规模不经济。

邓子基《财政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5章 政府债务)【圣才出品】

第15章 政府债务 一、概念题 1.国债结构 答:国债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一般来说,短期国债指偿还期在1年或1年以内的国债,1年~5年(或1年~10年)称为中期国债,5年(或10年)以上称为长期国债。永久国债是指没有偿还期的国债,只是按年付息,但可以上市流通,随时兑现。合理的期限结构应该是短期、中期、长期并存的期限结构。 2.国债负担率 答:国债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国债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例。表明一国的国民经济对政府债务的负担程度。一般来说,国债负担率越高,国民对公债的负担越重,国家财政的困难程度也越大。国债负担率的计算公式为:国债负担率=%1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国债累积余额。一国政府在评价国债规模是否合理时,国债负担率是主要根据。 3.国债依存度 答:国债依存度是指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的比例,反映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对国债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国债依存度越高,国家的债务负担相对越重,国家财政的困难程度也越大。国债依存度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国债依存度=国债年度发行额

/财政支出×100%。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按上述公式以当年国债发行额计算国债依存度。此外,也有人提出过国债累积依存度的概念,即以国债累积余额代替当年国债发行额作分子与当年财政支出相比,但实践意义不大。 4.国家债务 答:国家债务是指政府作为借债主体(债务人)所形成的债务。国家债务最初源于弥补财政赤字的需要,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政府主动调节经济的一种筹资手段。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国债具有三方面的积极意义:①具有反通货膨胀作用。当财政出现赤字时,若不用借债弥补,那就只能依靠扩大货币供应,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用国债弥补赤字属于购买力转移或结构调整,社会需求总量不变,但能防止出现通货膨胀。②具有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作用。财政支出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虽是一个长期性的总的原则,但一经确定就有较强的刚性,难以因经济的临时或短期波动而削减,相反,经济萧条时财政收入减少了,但为了社会稳定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财政支出还得增加。国债解决了这种一减一增的矛盾,是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与这种消极应付不同,国债还可以用来筹集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等建设需要的资金,这更是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无以替代的积极作用。③国债及其市场的发展还能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手段。国债本来属于财政政策范畴。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它又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三大传统手段中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对象,国债市场是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部。 二、选择题 1.如果国债的发行价格高于国债票面的名义价值,就叫做国债的()。

《财政学》复习资料

《财政学》复习资料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财政分配的依据为() A、资产所有权 B、政治权力 C、劳动力所有权 D、资产所有权和政治权力 2.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A、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B、中央收入占GDP比重 C、地方收入占GDP比重 D、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3.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支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资金来源不同 B、对相对价格结构的影响不同 C、支出渠道不同 D、经济性质不同 4.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5.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 6.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A、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 B、发行的利率不同 C、发行的方式不同 D、发行的机构不同 7.以编制形式上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 A、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D、总预算和单位预算 8.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是() A、税收 B、公共支出 C、国家预算 D、利率 9.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一般把财政支出划分为__________。 ①经济建设费②社会文教费③地质勘探费④国防费⑤行政管理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0.下列各项不属于外债的有() A、政府向外国政府的借款 B、政府在国外发行的外币债券 C、外商以外币在境内的投资 D、政府向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 财政分配的依据为()。 A、资产所有权 B、政治权力 C、劳动力所有权 D、资产所有权和政治权力

财政学讲义

财政学讲义(48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篇:财政理论基础(32) 1、导论 2、福利经济学 3、交换经济 4、生产经济 5、公共品 6、外部性 7、不完全竞争 8、信息不对称 第二篇:财政实践(16) 1、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2、财政收入(税收等) 3、财政政策 第一章导论 一、引言 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国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宋)苏辙 所谓财政,国之大计,不可不察。 那我们了解的财政活动主要有哪些呢?(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财政问题) 比如:1、政府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供电、供水、供气 公共道路、公共汽车、公共电视节目 公立学校、国家助学贷款 医疗保障、失业保险 扶贫、补贴、抚恤计划…… 2、我们为享用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缴款 使用费:电费、水费…… 税收:消费税、所得税、财产税…… 专项税(费):社会保险税(费)…… 可以说:我们的一生时时、处处受政府经济活动的影响。由于财政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核心,因此它是现实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经济现象之一。 二、什么是财政学 1、经济学原理回顾 我们知道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里面涉及到几个问题: 生产什么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商品的交易,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Max U(x1,x2) S.t p1*x1+p2*x2=I

●如何生产产品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最优的投入要素,使生产的利润最大化 Max π=p*y-c(y) ●而为谁生产强调的是社会财富(福利)的分配是否公平 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西方经济学家试图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运行良好的体制的过程。这些经济学家对该体制的进行描述,并在相关假设条件下提出:任由人们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交易可能是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最好途径。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的。对于该两个基本原理我们下一章再说。 2、私人欲望和公共欲望 人类的欲望可分为私人欲望与公共欲望 私人欲望 ?指个人希望独自拥有、独自享用的欲望 ?如:获得并享用食品、衣服等物品的欲望 ?私人欲望一般经由市场机制达成 公共欲望 ●指能够与别人共同享用而不是独自享用的欲望 ●如:道路与公园的使用、警力与国防的保护等欲望。 ●公共欲望一般经由政府机制达成 3、私人部门经济学与公共部门经济学 私人部门经济学(private sector economics)着重研究私人欲望如何借助市场途径达成;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着重研究公共欲望如何借助预算和投票过程达成。 4、财政与财政学 政府是满足公共欲望的当然“人选”,因此,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主要指政府的经济活动;而政府从事的经济活动,衍生出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问题以及收支的管理问题。所以简单地说:财政指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财政学(public finance) ●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也称为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或公共部门经济学 三、混合经济中的财政 1、混合经济 我们说混合经济实际上是一种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体制),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实际上由私人部门经济和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成;由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共同作用。2、纯粹私人部门经济的运行纯私人部门经济的特点 ●两个主体:家庭和企业 ●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纯私人部门经济的运行 ●商品运动过程(图中实线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