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精讲酸碱中和滴定

高中化学精讲酸碱中和滴定
高中化学精讲酸碱中和滴定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34、酸碱中和滴定

1.复习重点

1、 理解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滴定的正确步骤,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两种滴定管)。

3、 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和终点颜色变化判定。

4、 学会误差分析及成因 2.难点聚焦

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

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 如:①Hcl+NaOH===NaCl+H 2O

②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③N 3PO 4+3NaOH====Na 3PO 4+3H 2O

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

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2、中和滴定原理

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 1mol 1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

)

HA ()

BOH ()BOH ()HA (V V .C C =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

读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若酸为多元酸, HnA + nBOH===BnA+nH 2O 1mol n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则有关系:)

HB ()

HA ()BOH ()HA (V .n V .C C =

3、滴定方法的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

(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 (2)操作: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

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③计算。

(3)滴定管“0”刻度在上。

二、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随着标准液的滴入,溶液的PH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何特征?为何能用指示剂判定终点是否到达?如何选用合适的指示剂?

1、滴定曲线

请看两个实例

实例1:用0.10mol/L NaOH溶液滴定0.10mol/L HCl溶液20.00mL

实例

由上表数据可看出: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少加或多加0.02mL NaOH溶液,即一滴之差造成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但pH值出现突变,因此选择指示剂时,应选择变色范围与滴定时pH值突跃范围相吻合的指示剂。

现将几种典型的滴定曲线画出如下图。

下误读及结果:

若起始平视,终仰视,则V读偏大C测偏大若起始平视,终俯视,则V读偏小C测偏小若先仰后俯,则V读偏小,C测偏小

若先俯后仰,则V读偏小,C测偏大

2、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值)

(2)根据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发色范围选用指示剂。

从上面滴定曲线图可依次看出

①0.1mol/L NaOH 滴定盐酸,酚酞和甲基均可使用,当然两者测定结果不同。

②0.1mol/L NaOH溶液滴定0.1mol/L CH3COOH溶液

恰好中和生成CH3COOCa,溶液呈弱碱性,选酚酞为指示剂,PH=8~10浅红色,误差小。

③用HCl滴定NH3.H2O

恰好中和生成NH4Cl,溶液呈弱酸性,选甲基橙为指示剂,3.1~4.4橙色,误差小。

④用HCl滴定0.1mol/L Na2CO3溶液

第一步生成N aHCO3时,可选用酚酞为指示剂,由红色→浅红→无色。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Cl===NaHCO3+NaOH

第二步生成碳酸(CO2↑+H2O),可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由黄色→橙色,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

小结:(1)指示剂的选择:(由滴定曲线可知)

①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

②若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

③石蕊试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滴定指示剂。

(2)终点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变色后,半分钟内不复原)

一、误差分析

以一元酸和一元碱的中的滴定为例

定读

标测

读标

定测

V V

C C

V C

V

C

..

.

=

=

因C标、V定分别代表标准液浓度、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定值,代入上式计算。

但是实际中C标、V定都可能引起误差,一般可把各因素引起的误差转嫁到V读上,若

V读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若V读偏小,则测定结果偏小,故通过分析V读的变化情况,可分析滴定的误差。

引起误差可能因素有以下几种:

(1)视(读数)

俯视:看小

平视:正确

仰视:看大

注意:①滴定管中液体读数时精确到0.01mL ②一般需滴定2-3次,取其平均值

(2)洗(仪器洗涤)

正确洗法:

二管二洗——滴定管和移液管先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再用待装液润洗几次。

一瓶一洗——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洗。

注意:一般滴定管装标准液,锥形瓶里装待测液。

错误洗法导致结果:

①滴定管仅用水洗,使标准液变稀,故消耗标准液体积一定变大,V读变大,结果偏大。

②移液管仅用水洗,则待测液变稀,所取待测液溶质物质的量变少,V读变小,结果偏小。

③锥形瓶用待测液洗过,则瓶内待测液的溶质量偏多,V读偏大,结果偏大。

④第一次滴定完后,锥形瓶内液体倒去后,尚未清洗,接着第二次滴定,滴定结果如何,取决于上次滴定情况如何。

(3)漏(液体溅漏)

①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液体溅出,则结果偏小。

②终点已到,滴定管下端尖中级有液滴,则V读偏大,测定结果偏大。

(4)泡(滴定管尖嘴气泡)

正确操作应在滴定前把尖嘴管中的气泡赶尽,最后也不能出现气泡。如滴定开始有气泡,后气泡消失,则结果偏大。若先无气泡,后有气泡,则结果偏小。

(5)色(指示剂变色控制与选择)

滴定时,眼睛应紧盯着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指示剂变色后应半分钟内不复原。如变色后立即复原,则结果偏小。另外,同一种滴定,选择的指示剂不同,测定结果不同。

(6)杂(标准物含杂)

用于配制标准液的固体应该是纯净物。但其中有可能混有杂质,称量时又按需标准物固体质量来称取的,帮一般均会产生误差,在此杂质又分两种情况:

①杂质与待测液不反应

如NaOH中含NaCl,所配的NaOH溶液浓度变小,滴定盐酸时,NaCl不参与反应,所需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故测定结果偏大。

②若杂质与待测液反应,则应作具体分析。关键:比较与等物质的量的待测物反应消耗的杂质质量和标准物的质量。若消耗杂质的质量较大,则相当于削弱了原标准液的作用能力,故与一定量待测物反应时,消耗的标准体积变大,测定结果偏大。

或者可用等质量的杂质、标准物分别与待测物反应,根据消耗的待测物质量的多少来判断。如杂质作用待测物质量越多,说明作用能力被增强,故测定结果偏小。

3.例题精讲

例1:图示为1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根据图示推出x和y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解析:(1)x 10ml、y 30ml时恰好中。

30y-10x

1

3

y x -. A 、B 合适 (2)加入y 20ml 时,PH=2 代入

01

.03003.02009.010.D ,

01.030

4

.03004.02012.010.

A =?-?≠=?-? PH=2 ∴选 D 。

例2.用0.01 mol/L H 2SO 4滴定0.01mol/L NaOH 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 ,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1滴H 2SO 4;②少加1滴H 2SO 4;(设1滴为0.05ml )则①和②[H +]的比值是( ) A 、10 B 、50 C 、5×103 D 、104 解析:①多一滴H 2SO 4[H +]=

L /mol 10100

2

01.005.05-=??

②少一滴即OH 过量,[OH -]=10-5 mol/L.[H +]=10-9 mol/L

① 与②[H +

]比值4

951010

10=--。故选D 。

例3:草酸晶体的组成可用H 2C 2O 4·xH 2O 表示,为了测定x 值,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Wg 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 水溶液

(1)称25.00mL 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 2SO 4后,用浓度为amol ·L -1的KMnO 4

溶液滴定到KMnO 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生的反应

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K 2SO 4+10CO 2↑+2MnSO 4+8H 2O 试回答:(1)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有(填序号)_________,还缺少的仪器有(填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a.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

b.滴定管

c.100mL 量筒

d.100mL 容量瓶

e.烧杯

f.漏斗

g.锥形瓶

h.玻璃棒球

i.药匙

j.烧瓶

(2)实验中,标准液KMnO 4溶液应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式滴定管中,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得的x 值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4)在滴定过程中若用amol ·L -1的KMnO 4溶液VmL ,则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mol ·L -1,由此可计算x 的值是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涉及到气化还原滴定,虽然基于反应原理与中和滴定不同,但实验原理及操作和所用仪器等类似。由于该反应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故可不可用指示剂。

(1)c , f , j 还缺少铁架台(带滴定管夹),胶头滴管(定容时用) (2)用酸式滴定管,因KMnO 4溶液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皮管。

(3)无影

响。因当初所取的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一定。

(4) 2KMnO 4 ~ 5H 2C 2O 4 2mol 5mol

aV ×10-3mol 0.025×Cmol

l

/mol 10

aV C C

025.05

10aV 23==

?-

H 2C 2O 4·xH 2O ~ H 2C 2O 4 ~ xH 2O 1mol 18xg

1.010aV ? g 901.010aV W ??

? ????-

5aV

9W

50x ,10

aV 9w x 18100aV 1-=-=

4.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是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用100mL 量筒量取5.2mL 盐酸 B 、 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g 氯化钠 C 、 用100mL 容量瓶配制50mL 0.1mol ·L -1盐酸

D 、 用25.00mL 碱式滴定管量取14.80mL NaOH 溶液

2、有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 B 、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未知浓度的NaOH 待测液荡洗2~3次 C 、 滴定前没有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D 、 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用盐酸滴定NaOH 溶液的实验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 、 由黄色变为红色 B 、 由黄色变为橙色 C 、 由橙色变为红色 D 、 由红色变为橙色

4、用0.1mol ·L -1NaOH 溶液滴定0.1mol ·L -1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 (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 ),继续加水至50mL ,所得溶液的PH 是( ) A 、4 B 、7.2 C 、10 D 、11.3

5、准确量取25.00mL 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 、50mL 量筒

B 、10mL 量筒

C 、50mL 酸式滴定管

D 、50mL 碱式滴定管 6、下列仪器中,没有“0”刻度线的是( )

A 、温度计

B 、量筒

C 、酸式滴定管

D 、托盘天平游码刻度尺

7、用移液管取10ml 烧碱溶液注入25ml 洁净的碱式滴定管中,则液面读数应( )

A 、在10mL ——15mL 之间

B 、恰好在15mL 处

C 、小于15mL

D 、大于15mL 8、对于锥形瓶在中和滴定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有来盛装被滴定的溶液 B 、 可蒸馏水洗净后还应用被滴定的溶液润洗 C 、 滴定中不能向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 D 、 滴定时应用左手顺时针方向旋摇

9、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mol ·L -1的HCl 溶液,将①加热蒸发体积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 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可观察到所消耗的NaOH 溶液体积是( )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③=②>①

D 、①=②=③

10、有甲、乙、丙三种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若将甲蒸发一半水,在乙中通入少量CO 2,丙不变,然后用等浓度的H 2SO 4溶液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完全反应后,所需溶液体积是( )

A、甲=丙>乙

B、丙>乙>甲

C、乙>丙>甲

D、甲=乙=丙

11、用0.01mol·L-1H2SO4滴定1mol·L-1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00mL。若滴定终点判断有误:(1)多加了1滴H2SO4;(2)少加了1滴H2SO4(设1滴H2SO4的体积为0.05mL)。则(1)与(2)溶液中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0

B、50

C、5×103

D、104

12、已知NH4Cl浓度小于0.1mol/L时,溶液PH>5.1现用0.1mol/L HCl溶液来滴定10mL 0.05mol/L氨水,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体积()

A、=10mL

B、=5mL

C、>5mL

D、<5mL

13、中和一定量的某种醋酸溶液耗ag NaOH。若先在该醋酸溶液中溶于少量CH3COONa,再用NaOH中和滴定,耗bgNaOH。则a和b的关系是()

A、a>b

B、a

C、a=b

D、无法确定

14、有四种不纯的Na2CO3样品,分别会有下列一种杂质。如果取等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2mol/L盐酸,完全反应且均生成CO2,所耗用盐酸体积相同。这四种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KHCO3

B、NH4HCO3

C、K2CO3

D、NaHCO3

15、两位学生用一瓶标准盐酸滴定同一瓶NaOH溶液,甲将锥形瓶用NaOH待测液润洗后,使用水洗过的移液管取碱液于刚用蒸馏水洗过尚存较多水的锥形瓶中,其它操作及读数方法全部正确。则对滴定结果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操作有错误

B、乙操作有错误

C、甲测定数值一定比乙小

D、乙实际测得的数值准确

16、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由于滴定速率太快,当混合溶液变红时,不知NaOH是否过量,判断它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A、加入5mL盐酸进行滴定

B、返滴一滴待测盐酸

C、重新进行滴定

D、以上方法均不适用

二、填空

17、(1)图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mL。(2)图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______________。

A、是amL

B、是(50-a)mL

C、一定大于amL

D、一定大于(50-a)mL

18、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NaOH和Na2CO3的混含液中的NaOH含量时,可先在混合液中加过量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变成BaCO3沉淀,然后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

(1)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和NaOH溶液中滴入盐酸,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使BaCO3溶解而影响测定NaOH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确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

(3)滴定时,若滴定这中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处才到达滴定终点,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由此得出准确的测定结果。

(4)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若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测定结果

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正确”)。

19、某学生有0.1000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尝试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 )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 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完成以下填空:

(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B )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A )操作之前,如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用左手控制____________(填仪器及部位),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滴定终点。判断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称取一定量的KOH 固体(含少量NaOH )配制标准溶液并有来滴定上述盐酸,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滴定结束后如仰视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0、称取NaOH 、Na 2CO 3的混合物Wg ,溶于水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以Mmol/L 的盐酸滴定,耗用V 1L 时变为粉红色,此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最初以甲基橙作指示剂,当耗用V 2L 盐酸时变橙色,此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计算混合物中NaOH 和Na 2CO 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多少?

17、3.2 ,D

18、(1)不会,当酚酞变色时的PH 值条件下,HCl 是与NaOh 发生反应,不会与BaCO 3作用。 (2)浅红色 无色

(3)不能。因滴定管下方刻度线距活塞处有一定空间,不能测出其所用的滴定液体积 (4)不能 偏高 19、(1)BDCEAF

(2)防止将标准液稀释 (3)偏大

(4)滴定管活塞;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浅红且保持30秒内

不褪色。

(5)偏小 (6)偏大 20、NaOH+HCl====NaCl+H 2O Na 2CO 3+HCl====NaHCO 3+NaCl NaOH+HCl====NaCl+H 2O

Na 2CO 3+2HCl====2NaCl+CO 2↑+H 2O;

W

)

V V (M 106,W )V V 2(M 401221--

高中化学58个考点14、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4、元素周期表 1.复习重点 1.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元素推断和确定几种元素形成化合物形式。2.难点聚焦 二、周期表 1.位、构、性三者关系 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 2.几个量的关系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 3.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 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 除外)。 ⑵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1~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15。 ⑶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满足以下规律:设n为周期序数,则奇数周期中为 2)1 (2 + n 种,偶数周期中为 2)2 (2 + n 种。 ⑷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Ⅳ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⑸设主族元素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有:①a/b<1时,为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碱;②a/b=1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高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③a/b>1时,为非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酸。无论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元素中,a/b的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反之,a/b的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⑹元素周期表中除第Ⅷ族元素以外,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 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⑻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 3.例题精讲 例1今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按C、A、D、E的顺序增大。 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 与气态物质EB4。 ⑴写出五种元素名称 A B ,C ,D , E 。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讲解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 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 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 n=N/NAn=m/M 5.气体的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提问:为什么液体、固体没有摩尔体积) 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 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④物质的量中所指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

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Na2SO4等)。 (2)摩尔 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不能说1 mol氢,应该说1 mol氢原子(或分子或离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 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 O2中约含有个6.02×1023氧分子 2mol C中约含有1.204×1024个碳原子 1mol H2SO4中约含有6.02×1023硫酸分子 1.5mol 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 n 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 = n·N A,由此可以推知n = N/N A N A = N/n 3.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一定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这句话对否?为什么? 不对。因为摩尔质量的单位有g·mol-1或kg·mol-1等,只有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才与微观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③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有何关系?为什么? 相等。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任何原子的质量之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4.物质的量n、质量m、粒子数目N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知识讲解《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 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 满反应液(如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考点1常用化学计量 (1) 考点2化学计量在计算中的应用 (4) 考点3物质的分类胶体 (7) 考点4离子反应 (9) 考点5氧化还原反应 (13)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 考点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16) 考点2物质结构 (18) 考点3化学反应与能量 (20) 考点4 电化学基础 (23) 考点5化学反应速率 (27) 考点6化学平衡 (29) 考点7弱电解质的电离 (33) 考点8溶液的酸碱性及pH (36) 考点9盐类的水解 (38) 考点1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42) 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 考点1 钠及其化合物 (44) 考点2镁、铝及其化合物 (47) 考点3铁及其化合物 (50) 考点4铜及其化合物 (53) 考点5金属元素小结 (55) 考点6碳、硅及其化合物 (57) 考点7 氯及其化合物 (59) 考点8硫及其化合物 (61)

考点9氮及其化合物 (64) 考点10非金属元素小结 (67) 考点11无机物的推断 (70) 考点12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74) 考点13无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77) 第四部分有机化合物 考点1烃 (79) 考点2同分异构体 (82) 考点3卤代烃 (84) 考点4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 (86) 考点5烃的含氧衍生物—醛 (89) 考点6烃的含氧衍生物—羧酸酯 (91) 考点7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94) 考点8有机反应类型 (97) 考点9有机合成与推断 (100) 考点10 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105) 第五部分化学实验 考点1无机化学实验综合 (107) 考点2有机化学实验综合 (114)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考点1 常用化学计量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时间:2017年2月17日 组别:第1组指导教师:崔凯山组长:夏文科组员:钟扬高子惠杨一诺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NaOH+HCl==NaCl+H20 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小烧杯、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锥形瓶直接用蒸馏水洗涤即可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红色。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三)数据处理

c(碱)平均值=0.098mol/L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结果偏大 ②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结果偏小 ③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结果偏小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结果偏大 ⑤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结果偏小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又用待测液润洗:结果偏大 ②锥形瓶洗涤后残留一些水:结果无影响 3、读数带来的误差 ①标准液读数时先俯视后仰视:结果偏大 ②标准液读数时先仰视后俯视:结果偏小 4.操作不当带来的误差 ①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结果偏大 ②滴定过程中,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结果偏大 ③移液时,将移液管尖嘴处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中:结果偏大 ④滴定过程中,震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待测液溅出:结果偏小 ⑤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滴液滴:结果偏大 一滴标准液附在锥形瓶壁上未洗下:结果偏大 5.终点判断不准 ①强酸滴定弱碱时,甲基橙由黄色变为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结果偏大 ②强碱滴定弱酸时,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结果偏小 五.实验改进意见及实验感悟 在本次实验中,器材的选取很重要,在选取时应当注意器材是否完好,而不应随便选取。同时,作为一个团队,合理分工合作很重要,应当给每个人分配适合的工作,确保每个人都能顺利完成自己需完成的那部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实验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 在历年高考命题中,通过图象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pH与起始浓度的关系、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守恒关系的应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 等知识的题目是必考题,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试题通常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涉及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 浓度的等量关系、大小关系以及水的电离程度等知识和规 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一、解题方法: 1.要仔细分析所给图象,确定图象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 碱性,充分挖掘图象信息中的隐含条件,如图示中的最高点、最低点、交汇点、突变点都是提供解题信息的关键点。 2.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等方法解决问 题。 (1)三大守恒:①电荷守恒,②物料守恒,③质子守 恒。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 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可水解的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 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需要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 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3.对于混合溶液的离子平衡图象题,解题思维必须触及:混合溶液有无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电离与水解何者强、 溶液体积变化有无影响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等。若不发生反 应的混合溶液,则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若恰好完全反应的 混合溶液,生成的是酸或碱则考虑电离,生成的是盐则考虑 水解。若反应物过量,则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若 有定量计算,则要考虑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4.一定要理解透坐标用对数表示的含义。结合平衡移动 原理确定变化量到底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5.选择题中的曲线图通常有以下几种: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象。该类试题中,图象中 一般会同时涉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酸碱混合液的pH与离子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图象。 (3)沉淀溶解平衡图象。 无论哪种图象题,主要的命题点都无外乎以下几方面: (1)水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判断。

高考化学58个考点名师精讲(45)石油 煤

考点45石油煤 1.复习重点 1.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2.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 2.难点聚焦 一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原油含水盐类、含水多,在炼制时要浪费燃料,含水量盐多会腐蚀设备。所以,原油必须先经脱水、脱盐等处理过程才能进行炼制。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先复习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的知识,然后启发学生如何能把石油组成里的低沸点烃和高沸点烃分离开。(答: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冷却先分离出来。随着温度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冷凝也分离出来。)向学生说明原油开始沸腾后温度仍逐渐升高。同时问学生为什么?这说明原油是混合物。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按P137图5-24前半部分介绍,要突出介绍分馏塔的作用。最后总结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接着,提出重油所含的成分如何分离?升温?在高温下,高沸点的烃受热会分解,更严重的是还会出现炭化结焦、损坏设备,从而引出减压分馏的方法。 按课本P137图5-24的后半部分介绍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提出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 如何提高轻质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引出石油的裂化。什么叫裂 化?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裂化过程举例: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学考知识点资料讲解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 1.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3.点燃可燃气体(氢气等)前要验纯。 4.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 5.分离提纯的装置: 依次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 6.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 7.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主要仪器包括蒸馏烧瓶,冷凝管)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冷凝水“下进上出”。 8.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如四氯化碳,不可使用酒精。 9.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植物油和水。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下层放、上层倒”。 10.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不可加热至蒸干。 11.精盐含(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的提纯的方法: 加氯化钡目的: 除去Na2SO4,加入氢氧化钠目的是除去MgCl2, 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BaCl2, 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NaOH和Na2CO3。 12.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3.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 l-1数值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量相同(如氯化氢相对分子量为:36.5,摩尔质量为:36.5g/mol) 14.22.4L/ mol的使用条件: ①标准状况下(0℃ 101KP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15.物质的量的计算的四个公式:n= 16.溶液稀释的公式:c(浓)·V(浓) = c(稀)·V(稀) 17.两个浓度的转化公式:c=1000ρω/M 1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 ..的仪器:××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9.有关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做题步骤: (1),将已经m,V气,c、V液计算成n, (2)列化学方程式将已知与待求的物质建立联系,求出待出物质的n (3)将求出的n转化为最终要求的m,V气,c、V液

高中化学重难点讲解 超详细的哦

盐类的水解重难点知识讲解 1、根据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大小判断弱酸的相对强弱 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例NaAc、NaCN、NaClO、Na2CO3、NaF……。影响水解平衡的外界条件有温度、盐溶液的浓度、等,但决定水解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水解生成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那么就可根据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大小,判断对应酸的酸性强弱,若溶液的pH越大,水解所得的对应酸的酸性就越弱。 2、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NaHSO4、NaHCO3、NaHS、NaH2PO4等均是酸式盐,酸式盐溶液不一定呈酸性,若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例如NaHSO4,但弱酸的酸式盐呈酸性还是碱性,要看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谁更大。常见盐溶液酸碱性归纳如下: 碱性:NaHCO3、NaHS、NaHPO4 酸性:NaHSO4、NaH2PO4 3、盐溶液中离子种类及浓度关系的判断 如K2S溶液中离子有K+、S2-、HS-、H+、OH-。下面以0.1mol·L-1 Na2CO3溶液为例说明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关系,溶液中存在电离和水解: (1)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Na+)>C(CO32-)>OH->H+ (2)电荷守恒关系(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C(Na+)+C(H+)=2C(CO32-)+C(OH-)+C(HCO3-) (3)物料守恒 Na2CO3固体中n(Na+)=2n(CO32-),即为n(Na+)=2n(C)

溶液中CO32-一部分变为HCO3-、H2CO3,故有: C(Na+)=2[C(CO32-)+C(HCO3-)+C(H2CO3)] (4)水电离出的H+和OH-物质的量相等. C(OH-)=C(H+)+C(HCO3-)+2C(H2CO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溶液pH的计算方法(25℃) 1、酸溶液 (1)强酸溶液,如H A,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C(H+)=nC mol·L-1,pH= n -lgC(H+)=-lg(nc)。 (2)一元弱酸溶液,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电离度为α,则C(H+)=C·α,pH=-lg(Cα)。 (3)两强酸混合 2、碱溶液 (1)强碱溶液,如B(OH) ,设物质的量为 n C mol·L-1,C(OH-)=nC mol·L-1, (2)一元弱碱溶液,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电离度为α,C(OH-)=Cα, (3)两强碱混合 由,先求出混合后的C(OH-),再通过K w求混合后C(H+),最后求pH。 3、强酸与强碱混合 先依据H++OH-=H O,判断是否有过量的情况,可以分为下面三种情况: 2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高考化学58个考点精讲 考点50 乙醛 醛类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考点50乙醛醛类 1.复习重点 1.乙醛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银镜反应的操作要点和反应原理; 3.醛类的结构及性质、相关计算。 2.难点聚焦 、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HC42 ,结构式是,简写为CHOCH3。 注意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而不能写成—COH。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 甲基与醛基 ()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 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 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 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 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 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

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注意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HCOOCHOCH22234452??????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2O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实验6—7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实验现象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高中化学选修选修五知识点整理(详细讲解)

.. 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 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 成氢键 )。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 常用乙 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 乙醇既 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 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 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 于闻 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 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F..,.沸.点.为.-.2.9...8.℃.). 322 氯.乙.烯.(..C.H 2 氯.乙.烷.(..C.H 3 2 3Br,沸点为 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 CH3(CH2) 4CH 3环己烷 甲醇CH3OH甲酸HCOOH 溴乙烷C2H5Br乙醛CH3CHO 溴苯C6H5Br硝基苯C6H5NO 2 ★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 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特殊:苯酚(C6H5OH)、苯甲酸(C6H5COOH)、氨基酸等在常温下亦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高中化学精讲酸碱中和滴定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34、酸碱中和滴定 1.复习重点 1、 理解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滴定的正确步骤,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两种滴定管)。 3、 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和终点颜色变化判定。 4、 学会误差分析及成因 2.难点聚焦 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 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 如:①Hcl+NaOH===NaCl+H 2O ②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③N 3PO 4+3NaOH====Na 3PO 4+3H 2O 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 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2、中和滴定原理 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 1mol 1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 ) HA () BOH ()BOH ()HA (V V .C C =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 定 读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若酸为多元酸, HnA + nBOH===BnA+nH 2O 1mol n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则有关系:) HB () HA ()BOH ()HA (V .n V .C C = 3、滴定方法的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 (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 (2)操作: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 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③计算。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巅峰冲刺山东省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扫描(原卷版)

专题2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名师预测】 本专题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外界因素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二是溶液pH计算或溶液酸碱性判断;三是中和滴定实验。常以图象或图表形式考查水的离子积K w和溶液的pH比较或计算,以选择题为主;滴定原理可以扩展为氧化还原滴定或沉淀滴定,以实验题考查方式为主,题目综合性较强。【知识精讲】 一、体系构建 二、水的电离与水的离子积常数 1.水的电离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 H3O++OH-或H2O H++OH-。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c(H+)·c(OH-)。 (1)室温下:K w=1×10-14。 (2)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w增大。 (3)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4)K w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只要温度不变,K w不变。 易错提醒:1.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H+)·c(OH-),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一切酸、碱、盐的稀溶液。在任何酸、碱、盐的稀溶液中,只要温度一定,K w就一定。2.在不同溶液中,c(H+)、c(OH-)可能不同,但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总是相等的。在K w的表达式中,c(H+)、c(OH-)均表示整个溶液中H+、OH-总的物质的量浓度而不是单指由水电离出的c(H+)、c(OH-)。3.水的离子积常数显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H+和OH-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4.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c(H+)和c(OH-)都增大,故K w增大,但溶液仍呈中性;对于K w,

[推荐学习]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专题05物质的量分数曲线练习

专题05 物质的量分数曲线 1.25℃时,改变0.1mol/L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RCOO-的微粒分布分数a(X)= c(X)/[c(RCOOH) + c(RCOO-)];甲酸(HCOOH)与丙酸(CH3CH2COOH)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酸的酸性比甲酸强 B. CH3CH2COOH CH3CH2COO-+ H+的lgK=-4.88 C. 若0.1mol/L 甲酸溶液的pH=2.33,则0.01mol/L 甲酸溶液的pH=3.33 D. 将0.1mol/L 的HCOOH溶液与0.1mol/L 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HCOOH)>c (HCOO-)>c(OH-)>c(H+) 【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图像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大小进行判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越大,酸性越弱;B. 根据图像中给定的信息pH=4.88时,c(CH3CH2COOH)=c(CH3CH2COO-),并结合电离方程式进行解析;C.弱酸溶液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D.根据图示信息,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10-3.75,电离大于水解过程,所以HCOOH与HCOONa(1:1)的混合液显酸性。据此解答问题。 2.室温下,某二元碱X(OH)2水溶液中相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 b2的数量级为10-8 B. X(OH)NO3水溶液显碱性 C. 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c[X(OH)+] D. 在X(OH)NO3水溶液中,c[X(OH)2]+c(OH-)= c(X2+)+ c(H+)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图形比较熟悉的题目,不过题目将一般使用的二元酸变为了二元碱,所以在分析图示时要随时注意考查的是多元碱的分步电离。 详解:A.选取图中左侧的交点数据,此时,pH=6.2,c[X(OH)+]=c(X2+),所以 K b2=,选项A正确。 B.X(OH)NO3水溶液中X的主要存在形式为X(OH)+,由图示X(OH)+占主导位置时,pH为7到8之间,溶液显碱性,选项B正确。 C.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和c[X(OH)+]近似相等,根据图示此时溶液的pH约为6,所以溶液显酸性X2+的水解占主导,所以此时c(X2+)<c[X(OH)+],选项C错误。 D.在X(OH)NO3水溶液中,有电荷守恒:c(NO3-)+c(OH-)=2c(X2+)+c(H+)+c[X(OH)]+,物料守恒:c(NO3-)=c(X2+)+c[X(OH)2]+c[X(OH)]+,将物料守恒带入电荷守恒,将硝酸根离子的浓度消去,得到该溶液的质子守恒式为:c[X(OH)2]+c(OH-)=c(X2+)+c(H+)。 3.25℃时,在“H2A―HA-―A2-”的水溶液体系中,H2A、HA-和A2-三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4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与推断题解析精讲篇

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与推断专题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 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 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补充性质【高中化学中各种颜色所包含的物质】 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 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 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 5.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 6.绿色:氯化铜溶液、碱式碳酸铜、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气或氯水(黄绿色)、氟气(淡黄绿色) 7.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淡蓝)、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误差分析案例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误差分析案例 [引言]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从而拉开21世纪初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序幕。在千呼万唤中浙江省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实施新课程标准。传统的高中教学还是把学生限定在教室和习题中,排斥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题海战”中普遍下降,化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得不到很好体现。取而代之的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不同领域的人才。新课标强调的就是“你需要什么,我给你什么”,而不是“我给你什么,你接受什么”。 [背景]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终点的判断又是做好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根本保证。因此使学生认识指示剂和滴定终点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上好这堂组内公开课,我事先作了精心准备,考虑到面对的是一批学习成绩优秀的,思维敏捷而发言又很积极的学生,也考虑到中和滴定实验的难度,事先我也作了许多假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期望按照我的思路上好这堂公开课。[问题提出] 师:在定量分析中,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和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和酸的方法叫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目的是测定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据中和反应的实质: H++OH—=H2O 推出:K.c 标.V 标 =c 待 .V 待 即:c 待=K. c 标 .V 标 /V 待 师:酸碱中和滴定所需的仪器(一一展示并简单介绍它们的作用和使用要注意的问题)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等。 (学生认真的听着,不时对新看到的仪器表现出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 师:准确的做好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生:我想,根据上面的公式准确测出V 标 的体积很重要。 师:很好,那么我怎么知道V 待 的体积是多少呢? 生:我认为V 待 的体积事先也应该测好,可以把它放在锥形瓶中 (看来学生事先也作了预习) 师: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有两点: 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溶液V标和V待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进行,可借助于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滴定终点; 师:其中强酸与强碱互滴时,可选用酚酞(变色范围8—10)或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作指示剂。如果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去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用1—2滴酚酞作指示剂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放入锥形瓶中,可以观察到红色现象,在盐酸滴定过程中若刚由粉红色变为无色,恰30秒内不褪色为滴定终点。如果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去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选用1—2滴甲基橙作指示剂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放入锥形瓶中,可以观察到

专题09强碱滴定三元酸曲线 2019高考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Word版含解析

1.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常温下,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加NaOH溶液调节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 K a=-lg K 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a2HAsO4溶液显碱性 B. H3AsO4溶液p K a2为2.2 C. m点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 D. n点对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AsO42-)=c(H2AsO4-)>c(H+)=c(OH-) 【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Na2HAsO4溶液pH大于7判断; B.根据H3AsO4的电离平衡常数计算; 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说明是盐的水解的原因;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呈中性,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图象分析可知,HAsO42-溶液pH大于7,溶液显碱性,A正确; B.H3AsO4的K a2=,pH=7时c(HAsO42-)=c(H2AsO4-),K a2=c(H+)=10-7,pK a2=7,B错误; 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m 点溶液的pH=11.5,则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C正确; 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中c(Na+)>c(HAsO42-)=c(H2AsO4-)>c(H+)=c(OH-),D正确;答案选B。 2.25℃时,向10mL0.1mol·L-1H3AsO4水溶液滴加0.1 mol·L-1NaOH溶液,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分别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 1.复习重点: 1、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的元素(CL、Br、N、S、H、O、Si、Na、Mg、Al、Fe、Cu等)单质及其化 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转化关系,是分析解决推断题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2、以网络的形式让学生自我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筑学生自我的知识框架 3、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框图题两大题型,解选择题要谨防题设的陷井。解框图题不外乎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特殊性质找到题眼后顺藤摸瓜,另一种是缩小范围后发散推理。 2.难点聚焦 1.氯元素的知识网络 2.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 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经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 (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能力有如下关系:H2CO3>HClO>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 NaClO + CO2+H2O=NaHCO3+HClO 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NaHCO3=NaCl+CO2↑+HClO (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 ClO-+H2O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 3ClO-+Fe3++3H2O=Fe(OH)3↓+3HClO (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如: 硫酸亚铁溶液遇漂白粉: 2Fe2+ + 5ClO- + 5H2O = 2Fe(OH)3↓+Cl- + 4HClO 漂白粉遇亚硫酸酸盐: ClO-+SO32-=Cl-+SO42- ??2HCl+O2↑ (4)HClO见光易分解:2HClO?→ (5)次氯酸钙中的Ca2+、ClO-可以表现出一些综合性质。如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钙溶液中:Ca(ClO)2+CO2+H2O=CaCO3↓+2HCl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