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 /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 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增加。

2.性别: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在中年时约高3-4倍绝经期后妇女发病增高,但男女之比仍在1倍左右。

3.高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长期增高,均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4.吸烟:其危险程度与吸烟量相关,吸烟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可高l倍。

5.糖尿病与糖耐量减低:男性的冠心病危险性增性高2倍,女性约高3-4倍,不论胰岛素依赖与否,危险同样加。

6.冠心病家属史:直系亲属中有冠心病史,尤其有早发冠心病(指男性在55岁前,女性在65岁前发病)者,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其他有关危险因素尚有肥胖,活动少的生活方式等,血中纤维蛋白原增高,血胰岛素抵抗、血中脂蛋白(a),增高或高半胀氨酸血症等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正在研究中。

高脂血症的分类

一、从临床上,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类: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2.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

3.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二、按病因高脂血症可分为:

1.原发性高脂血症。

2.继发性高脂血症:常见的病因为: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

高脂血症的预防

与一般西方国家不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尤其是内地农村,人群中高脂血症尚不多见。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应重视对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积极预防。预防措施以饮食控制为主,也包括其他非药物性生活方式调节措施。方法主要依靠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和反复的健康教育,并与整个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病防治的卫生宣教相结合。目的是使人群中血脂保持在较低水平或降低,以普遍提高健康水平。

高脂血症治疗步骤

1.血脂异常对象的检出。

2.判断血脂水平及类型。

3.根据临床上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有无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全面评价。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4.分清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血症,属后者则诊治其原发病。

5.决定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调节的方法并给予指导。

6.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及药物选择。

7.防治进程的监测。

一、血脂异常对象的检出

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采取人群血脂普查有因难、以下作为应接受血脂检查的对象:(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4)有黄瘤或黄沈者;(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以下可考虑作为接受血脂检查的对象:(1)40岁以上男性;(2)绝经期后女性。

二、血脂检查

1.项目:血清TC、血清HDL-C、血清TG、血清LDL-C[用Fnedewald公式计算:LDL-C(mmol /L)=TC HDL-C TG/2. 2或LDL-C(mg/d1)=TC HDL-C TG/5但限于TG<4.5mmol/L,TG>4.5mmol/L时须用直接检测法]。血脂测定技术及其标准化建议见附件1。

2.复查:如首次检测发现异常则宜复查禁食12-14小时后的血脂水平,1-2周内血清胆固醇水平可有l10%的变异,实验室的变异容许在3%以内,在判断是否存在高脂血症或决定防治措施之前,至少应有二次血标本检查的记录。

3.意义判断

血清TC

5.20mmol/L(200mg/d1)以下合适范围

5.23-5.69mmol/L(20l-219mg/d1) 边缘升高

5.72mmol/L(220mg/d1)以上升高

血清LDL-C

3.12mmol/L(120mg/d1)以下合适范围

3.15-3.6lmmol/L(12l-139m8/d1) 边缘升高

3.64mmol/L(140mg/d1)以上升高

血清HDL-C

1.04mmol/L(40mg/d1)以上合适范围

0.9lmmol/L(35mg/d1)以下减低

血清TG

1.70mmol/L(150mg/d1)以下合适范围

1.70mmol/L(150mg/d1)以上升高

高脂血症治疗原则

1.高脂血症治疗用于冠心病的预防时,若对象为临床上未发现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一级预防,对象为已发生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二级预防。

2.区别一级与二级预防并根据一级预防对象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及血脂水平分层防治。

3.以饮食治疗为基础,根据病情、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决定是否或何时开始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防治措施

一、可分为非药物和药物措施

1.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调节,用于预防血脂过高,也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

(1)饮食调节见(附件2):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对象。

目的:保持合适的体重,降低过高的血脂,兼顾其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如限制食盐量。

方式: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尤其是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人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减少饮酒和戒烈性酒。

(2)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运动锻炼和戒烟。在降压药物治疗中注意噻嗪类利尿药可能增高TC与LDL-C或TG,?阻滞剂可能增高TG和降低HDL-C。钙桔抗剂和ACEI对血脂影响少。

2.药物治疗措施

(1)一级预防:适用于不能进行饮食及非调脂药治疗或治疗后疗效不满意的对象,以TC与LDL-C水平为判断基础。

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6.24mmol/L(240mg/d1),LDL-C>4.16mmol/L(160mg/d1)。

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5.72mmol/L(220mg/d1),LDL-C>3.64mmol/L(140mg/dl)。

(2)二级预防

TC>5.20mmol/L(200mg/d1),LDL-C>3.12mmol/L(120mg/dl)。

二、可选药物种类及用法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洛伐他汀,10-80mg每晚一次或每日分二次口服;辛伐他汀,5-40mg每晚一次口服;普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氟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

胆酸隔置剂:考来烯胺,4-24g每晚一次或每天分二次口服;考来替哌,5-20g每晚一·次或每天分二次口服。

贝丁酸类:非诺贝特,100mg每天3次或微粒型200mg每天一次口服;苯扎贝特,200mg

每天3次或缓释型400mg

每天一次口服;吉非罗齐,300mg每天3次或600mg每天二次,或缓释型900mg每天一次口服。

烟酸类:烟酸,100mg每天3次渐增至1-3g/天口服;

阿西莫司,250mg每天l-3次口服。

三、防治目标水平

1.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5.72mmol/L(220mg/d1),TG<1.70mmol/L(150mg/d1),LDL-C<3.64mmol/L(140mg/d1)。

2.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但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5.20mmol/L(200mg/d1),TG<1.70mmol/L(150mg/dl), LDL-C<3.12mmol/L(120mg/d1)。

3.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TC<4.68mmol/L(180mg/dl),TG<1. 70mmol/L(150mg/d1),LDL-C<2.60mmol/L(100mg/d1)。

高胆固醉血症:首选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降低TC能力为20%一30%,降LDL-C能力为30%一35%,还

轻度增高HDL-C及轻度降低TG。胆酸隔置剂用足量可降TC与LDL-C,效果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相近,但

不易耐受,故可以较小剂量用于轻度TC或LDL-C增高者。贝丁酸类轻至中度降低TC与LDL-C,降低TG能力高于他汀类,并升高HDL-C。烟酸类降低TC、LDL-C与TG,升高HDL-C,但副作用使其应用受限;阿西莫司的副作用较小。对TC或LDl-C极度增高者可采用他汀类与胆酸隔置剂合并治疗。

高甘油三酯血症:如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减轻体重,减少饮酒,戒烈性酒等不能降低TG 至4.07mmol/L(360mg/d1)以下时,可应用贝丁酸类,不用烟酸,胆酸闲置剂或他丁类药。

混合型高脂血症:如以TC与LDL-C增高为主,可用他丁类;如以TG增高为主则用贝丁酸类;如TC,LDL-C与

TG均显著升高,可能联合用药治疗,联合治疗选择贝丁酸类加胆酸隔置剂类,或胆酸隔置剂类加烟酸。谨慎采用他丁类与贝丁酸类或烟酸类的合并使用。

高血脂血症患者的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见附表。

附表高脂血症患者的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

饮食疗法开始标准,药物治疗开始标准, 治疗目标值

1.动脉粥样硬化病(-) TC>5.72mmol/L(220mg/d1) TC>6.24mmol/L(240mg/dl) TC<

5.72mmol/L(220mg/d1)

其他危险因子(一) LDL-C>3.64mmol/L(140mg/d1) LDL-C>4.16mmol/L(160mg/d1) LDL-C <3.64mmol/L(140mg/d1)

2.动脉粥样硬化病(-) TC>5.20mmol/L(200mg/d1) TC>5.72mmol/L(220mg/d1) TC<

5.20mmol/L(200mg/d1)

其他危险因子(十) LDL-C>3.12mmol/L(120mg/d1) LDL-C>3.64mmol/L(140mg/dl) LDL-C <3.12mmol/L(120mg/d1)

3.动脉粥样硬化病(十) TC>4.68mmol/L(180mg/d1) TC>5.20mmol/L(200mg/d1) TC<4.68mmol/L(180mg/d1)

LDL-C>2.60mmol/L(100mg/d1) LDL-C>3.12mmol/L(120mg/d1) LDL-C<2.60mmol/

L(100mg/d1)

四、治疗进程监测

饮食与非调脂药物治疗后3-6个月复查血脂水平,如能达到要求即继续治疗,但仍每6个月至1年复查,如持续达到要求,每年复查一次。药物治疗开始后6周复查,如能达到要求,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如开始治疗3-6个月复查血脂仍未达到要求则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3-6个月后复查,达到要求后延长为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未达到要求则考虑再调整用药或联合用药种类。在药物治疗时,必须监测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必要时测定肌酶。

老年人:高脂血症使老年人中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可能性仍存在,成年人中的防治原则可用于老年人,但药物使用应注意剂量及副作用,降脂不宜过剧过急。

妇女:绝经期前妇女除非有严重危险因素,一般冠心病,发病率低,故可用非药物方法防治,有严重危险因素及高脂血症者方考虑药物防治。绝经期后妇女高脂血症发生机会增多,冠心病危险性也增高,故应积极治疗,除上述药物外,雌激素替代疗法对降低血脂也有效。

(诸俊仁陶寿淇执笔)

(本文编辑:宁田海)

附件1血脂测定技术及其标淮化的建议

血脂测定应力求符合标准化要求,使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批标本的测定值落入可允许的"不精密度"(以变异系数cv表示)与"不准确度"(以与靶值的偏差表示)范围内(见附表)。因此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实验室标准化方案并落实有领导的质量保证制度。

附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所制定的技术目标

血脂指标不准确度(偏差)不精密度(CV)总误差

TC <土3%<3% 8.9%

TG <土5%〈5% <15%

HDL-C目前<土10%<6% <22%

1998年<土5%<4% <13%

LDL-C <土4%<4% <12%

注:·总误差=偏差%十1.96CV

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全面推广血脂测定标准化的条件,应首先在迫切需要做到标准化的研究工作中进行,以便取得经验逐步推广,例如: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国际间与地区间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多中心协作的心血管疾病一级与二级预防试验。

各医疗单位的临床实验室应争取在2000年前做到血脂分析质量达到或接近所规定的技术目标。

一、血脂测定项目

建议采用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四项。上述四项一律采用血清测定,如用EDTA抗凝血浆(EDTA-Na2 lmg/lml血)时,测定结果应乘以1.03。

二、受检者的准备及取血方法

1.空腹12小时(可少量饮水)后取前臂静脉血(只查TC时可以不空腹)。

2.取血前应有2周时间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近期内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意外情况。

3.取血前24小时内不饮酒,不作剧烈运动。

4.取血前最好停止应用影响血脂的药物(如血脂调节药、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激素等)数天或数周,否则应记录用药情况。

5.除卧床的患者外,一律以坐位5分钟后取血。

6.止血带使用不超过1分钟,静脉穿刺成功后即松开止血带,让血液缓缓吸入针管。

7.由于血脂的个体内变动较大,最好测2-3次(间隔l周),取平均值。

三、血标本的处理与贮存

1.血标本应尽快送实验室,室温下静置30-45分钟后离心(最多不得超过3小时);即时吸出血清,在密闭的小试管中保存。

2.血清放在4℃冰箱中,4项测定值在3天内稳定。如不能在3天内分析,应贮存在-20℃冰箱中,可稳定数周。长期贮存则应在-70℃以下。血清不可反复冰冻、融化,否则LDL-C值最不稳定。

四、测定方法

采用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的推荐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实验方法会有所更新,今后采用新方法时应经过学会讨论通过,并且使新方法的测定值与相应的原推荐方法的测定值保持一致。

1.TC测定:推荐酶法(CHOD-PAP法)。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185-187。

2.TC测定:推荐酶法(CHOD-PAP法)。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49-25l。此法测定结果已除去

游离甘油(FG),目前国内多数商品试剂用不去除甘油的一步酶法。在一般情况下,血清中FG不超过0.11mmol/L(即相当于TG0.11mmol/L),但在病理情况下FG值变动较大,故应逐步改用二步酶法。

3.HDL-C测定:推荐PTA-Mg法沉淀HDL以外的脂蛋白,然后用CHoD-PAP法测上清波中的HDL-C。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3ll-312。

4.LDL-C测定:推荐公式计算或直接测定法。

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以mmol/L计:LDL-C=TC HDL-C TG/2.2;以mg/dl计:LDl-C =TC HDL-C TG/5

注1:计算值是否可靠,依赖于TC、HDL-C、TG三项测定的准阴性。

注2:下列情况下不应采用公式计算:(1)血清中存在乳糜微粒时;(2)血清TG水平>4.52mmo1/L(400mg/dl)时;(3)血清中存在异常9脂蛋白时(m型高脂蛋白血症)。

注3:计算出的LDL-C中包括中间密度脂蛋白与脂蛋白(a)所含的胆固醇在内,由于冠心病危险水平的估计中,过去一直采用这样的数据,而且单独测定LDL-C与Lp(a)有技术困难,故仍按习惯采用计算法。

直接测定法(聚乙烯硫酸沉淀法)。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381-382。

五、参考标准

按上列推荐方法所规定的参考标准。

六、分析质量保证.

由专题组或地区性组织召集参与实验室研究落实。

1.建立及坚持室内质控,或参与全国性或地区性质控;

活动。

2.组织落实对参与实验室的技能状态考核(每年2次):

及必要的技术指导。

3.四项实验的技术指标(附表)。

(李健斋执笔)

附件2高脂血症的膳食治疗

根据最近的研究,在东方人群中血清总胆固醇每增加0.6mmo1/L(23mg/dl),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34%。因此在东方人群中防治高脂血症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膳食治疗的主要内容

影响血清总胆固醇的主要营养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及膳食胆固醇,以及因膳食热量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而导致超重和肥胖。因此膳食治疗的主要内容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以及控制总热量和增加体力活动来达到热量平衡,同时为防治高血压还应减少食盐摄入量。这是治疗血清胆固醇升高的第一步,同时也要贯穿在降脂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的全过程。

二、膳食治疗的目标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进行膳食治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降低血清胆固醇,同时需要保持患者在其性别、年龄及劳动强度的具体情况下有一个营养平衡的健康膳食,还要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增加保护因素。由于高脂血症患者的膳食往往是不平衡的,因此膳食治疗的目标是对有关的营养成分规定一个限度(表1)。

表1高血清胆固醇膳食治疗目标

营养素建议

总脂肪<30%kcal

饱和脂肪酸 8%kcal

多不饱和脂肪酸 8%kcal-10%kca1

单不饱和脂肪酸 12%kcal-14%kca1

碳水化合物>55%kcal

蛋白质 15%左右

胆固醇<300mg/日

总热量达到保持理想体重

上述目标是参考美国成人高胆固醇检出、评价与治疗方案(ATPII)的膳食治疗方案,又根据我国人群90年代膳食情况略作修改而成。此方案大体相当于目前我国大城市中年人群营养素平均摄人员,因此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是可以做到的,其中最关键的是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昼。至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热量百分比可以互有增减,例如蛋白质热量百分比为12%kcal,碳水化合物热量百分比为58%kcal也可。热量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脂肪(或脂肪酸)%kcal={[脂肪(或脂肪酸)摄入量(g)*9]/总热量(kcal)}*100%

蛋白质%kcal={[蛋白质摄入量(g)*4]/总热量(kcal)}*l00%

碳水化合物%kcal={[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总热量(kcal)]}*l00%

三、膳食治疗的方法及具体事实方案

中国人膳食中以上几种成分的主要事物来源如下饱和脂肪酸:家畜肉类(尤其是肥肉)、动物油脂、奶油糕点、棕桐油;胆固醇:蛋黄、蛋类制品、动物内脏、鱼子、蛇鱼、墨鱼;总脂肪:肉类(尤其肥肉)、动物油脂、植物油(植物油固然能提供不饱和脂肪酸,但它和动物油一样能提供较高的热量,有些植物油也台一定量的饱和脂肪酸,故植物油也不应摄入过多)。

具体膳食控制方案见表2,这个方案的重点是根据上述食物来源来指导患者限制某些食物摄入量,并选择适当品种,同时考虑到有利于降低其他危险因素水平,如限盐、增加抗氧化维生素(蔬菜水果)等。此控制方案列为对高脂血症膳食治疗的总体要求,实际应用时要针对患者情况加以个体化,即根据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或LDL-C)水平及其目前膳食存在的主要问题 阅承┫钅壳康鹘逃 R陨峡刂品桨敢部梢杂美醋魑 兰刍颊呱攀车牟慰急曜迹 绕渥胖亓私馊狻⒌啊⑹秤糜秃透獾闾鹗车纳闳肓考捌分帧H缬谐 碇?限制量"或多食用表中所列"应减少或避免"的品种者,即应进行教育,要求减量并选择表中所列"选择品种"。在治疗前及治疗中评价患者膳食及对膳食教育依从性可参照表3进行询问和记录。表3询问的结果如每天摄入肉类>75g,或蛋类每周>4个,或食用煎炸食品每周5-7次,或食用奶油糕点每周5-7次者,应视为对高脂血症者不合理的膳食,予以教育使之改正,如经常食用肥肉或动物内脏,虽然<75g/日,亦应予引导,建议改用瘦肉(包括畜、鱼及家畜的瘦肉)。

表2高脂血症膳食控制方案(达到AHA StepI)

食物类别限制量(g)/日选择品种减少或避免品种

肉类 75g 瘦猪、牛、羊肉去皮

藏肉

鱼肥肉、禽肉皮

加工肉制品(肉肠类)

鱼子、鲍鱼

动物内脏:肝、脑、肾肺、胃、肠

蛋类奶类 3-4个/周250g 鸡蛋、鸭蛋、蛋清牛奶、酸奶蛋黄全脂奶粉、乳酷等奶制品

食用油 20g(2平勺) 花生油、菜子油、豆油、葵花子油、色拉油、调和油、香油棕桐油、猪油、牛羊油、奶油、鸡鸭油、黄油

糕点、甜食 (最好不吃) 油饼、油条、炸糕奶油蛋糕巧克力、冰洪淋、雪糕

糖类新鲜蔬菜 10g(1平勺)400g-500g 白糖、红糖

深绿叶菜

红黄色蔬菜

新鲜水果 50g 各种水果加工果汁、加糖果味饮料黄酱、豆瓣酱、咸菜

盐 5g(半勺)

谷类 *500g(男)*400g(女) 米、面、杂粮

干豆 30g(或豆腐150g 豆制品豆腐干等45g) 黄豆、豆腐、豆制品油豆腐、豆腐泡、素什锦

*指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体重正常者

对于高甘油三脂血症和血清HDL-C过低者的治疗应以控制体重为主要目标,因为它们常是代谢异常综合征(或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部分。控制体重除应限制膳食中的高热量食品如脂肪、甜食等之外,还应增加体育锻炼,如步走,侵跑,体操,骑自行车等,每天坚持20-30分钟,以达到热量收支平衡。超重肥胖,血清甘油三脂增高者除按照上述治疗方案外,还应适当控制主食,即吃"八成饱"。

血脂异常的健康教育

血脂异常的健康教育 1.什么是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或低于正常的代谢紊乱状态。主要指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和(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2.血脂异常的表现 血脂紊乱可在相当长时间无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两方面,即脂质在真皮内沉积引起黄色瘤以及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由于高脂血症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等,故临床上通常只表现为这些疾病的症状;还有一些高脂血症病人在检查血脂水平时,才发现血脂异常。体检时发现黄色素瘤、角膜环和高脂血症眼底改变以及上述伴发疾病的相应体征。 3.血脂异常的危害 过多的血脂易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的“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下,就能引发一系列的高血脂并发症,而发病情况也视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等。此外,高血脂可引起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4.饮食指导 合理饮食调养,宜低糖,低脂、低盐饮食,提倡高纤维饮食,常食黑木耳、芹菜等蔬菜;忌暴饮暴食,晚餐少量清淡,忌辛辣厚腻之品。尤其是肥肉、蛋黄、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等。忌烟忌酒,饮食应有节制,控制体重。提倡适量饮茶,如生山楂、野菊花、决明子、五味子。昆布、花生壳泡茶饮。 5.运动指导 起居有常,避免过劳。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运动减肥,可选择散步、快走、慢跑、骑车、打太极拳,做家务劳动,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控制体重。每天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得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得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得证据说明冠心病得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与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就是重要得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得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得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得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得意义得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得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得重要环节。合理得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得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得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得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得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得结果.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得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得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得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得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得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得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与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得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得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发病得可能性越大。 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得发病增加。 2。性别: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在中年时约高3-4倍绝经期后妇女发病增高,但男女之比仍在1倍左右。 3.高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长期增高,均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4.吸烟:其危险程度与吸烟量相关,吸烟者得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可高l倍.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7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前言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 -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血脂是存在于血浆中的脂类总称,主要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 TC) 和甘油三酯( TG) 。由于TC 和TG 都不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和类脂结合,形成亲水性脂蛋白复合物才能在体内被运输及进入组织细胞,因此,血脂异常实际上是指血浆中某一类或几类脂蛋白水平异常的表现。临床工作中,血脂检测通常包括血浆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四个项目,其中任一项目异常变化均可被称为血脂异常。目前公认,TC、TG、LDL-C 的升高以及HDL-C 的降低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及早发现血脂异常并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可起源于小儿时期,并与小儿血脂异常相关联,然而,小儿血脂异常对健康的影响因早期无明显症状而常被忽视。因此,临床医生了解小儿血脂异常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关注小儿血脂异常的临床诊断和防治,切实有效地早期干预小儿血脂异常及其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助于延缓和控制成人相关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1.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 小儿血脂异常常无明显症状与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目前,国内外均要求临床血脂检查中应至少测定TC、TG、LDL-C 及HDL-C 四项,若仅检测诸如TC 或TG 等1 ~ 2 项,不足以反映脂质代谢紊乱的全貌。影响血脂准确测定的因素很多,包括标本的来源、测定方法、仪器和试剂以及测定前的因素如遗传及生物学因素、行为因素、临床因素等。因此,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必须强调血脂测定的标准化,以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小儿血脂的合适水平( 可接受水平) 尚无定论,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血胆固醇水平不同,而且同一国家儿童血脂水平也受生活方式、年龄及地区、测定时间的影响。目前,国内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多参考2009 年中华儿科学会提出的《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共识》,依据该共识,满足以下四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血脂异常:①血清TG≥1. 70mmol /L,也可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②血清TC≥5. 18mmol /L,也可称为高胆固醇血症; ③血清LDL≥3. 37mmol /L,也可称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④血清HDL < 1. 04mmol /L,也可称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需要注意的是该共识只适合应用于 2 岁以上小儿,与成人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是一致的。 2.小儿血脂异常的病因和分类 小儿血脂异常发生的病因与成人不同,其中遗传因素或基因改变引起的先天性/家族性血脂异常占很大一部分,近年来基因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血脂异常的基础研究,突出表现在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很快,但取得明确结果的仍限于单基因遗传的血脂异常。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各种疾病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儿血脂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加,因此非遗传性因素相关的血脂异常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对于临床医生,更应注意导致小儿血脂异常的常见疾病包括肥胖症、糖尿病和肾脏疾病等。 依据病因,可将小儿血脂异常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类。小儿原发性血脂异常是指原因不明的血脂异常,系由于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相互作用而引起。儿童青少年多见,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所致,其中家族性血脂异常和家族性混合型血脂异常多见。小儿继发性血脂异常是指由于某些明确的全身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较成人少见,常见

心血管病指南要点及解读

2016年心血管病指南要点及解读中国指南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3.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 欧洲指南 1. 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 2. 欧洲房颤管理指南 3. 欧洲肿瘤治疗与心血管毒性立场声明 4. 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5. 欧洲心衰管理指南 6. 欧洲新型口服抗凝药指导更新 7. 冠心病和/或房颤患者出血后抗栓治疗ESC专家共识 8. ESH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管理声明 美国指南 1. ACS血运重建适用标准 2. STS房颤外科消融临床指南 3. ACC/AH颇防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绩效与质量指标文件 4. ACC/AHA成人房颤/房扑患者临床绩效与质量指标文件 5. AHA/ACC/AG老年人心血管病管理知识缺口科学声明 6. ACC/AHAS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程指南更新

新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白 1. 血脂与脂蛋白 血脂是指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 TG。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形式存在;TG是甘油分子中3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形成。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载脂蛋白(Apo )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此外还有脂蛋白(a)[Lp(a)]。各类脂蛋白物理特性、主要成分、来源和功能如表1。 表1?脂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加覺虑芒宦』o/ml 1WliAi; CM r 0,950TG酩 Al TIG巧卜匸.卄话屯上耳也悄* 心L却-凱w% E Cs IDL loos-t ms TG.虺谢H Be E腼L巾TG*■戰壇緊后轴t V LDL ntt, LOL 1 Ory.i 血加⑵萨富睪目〒Vl£O【Di 'I' *JR1B鼻的畫皤 4曼谭介耳画聂弊胸雄创即取和 ".;国.Tgli鱼囉相監 HDL IOS3-121Q B-1Q Al w. A?. Cn I ■菱幣脏狗卩曲含厦HItWtM 酬烟禅命瓠HDL疋巧ASCvb盒檢\ L阳1 1 056-1 躅3C FiSU Bqq . IM司讯「^SCVD Hi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舟LDL強股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 CM;* :VLDL (SEL胃;5琳雀包飢L 岸可■磴由耳口LDL 曲 IK.1 D HDL V 曙團乩I B Leld. It 90 '0 甘iZKi ASM 朋 甘世业t! H卫[克軌S IE哥自电酗I 2. 血脂检测项目 临床上血脂检测基本项目为TC、TG、LDL-C和HDL-C。其他血脂项目如ApoAl、ApoB 和Lp(a)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 3. 血脂适合水平和异常切点 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是增加 ASCVD发病危险。本指南对我国人群血脂成分合适水平及异常切点的建议(表2)基于多项对不同血脂水平中国人群ASCVD发病危险的长期观 察性研究结果,包括不同血脂水平对研究人群10年和20年ASCVD累积发病危险的独立影 响;也参考了国际多部血脂相关指南对血脂成分合适水平的建议及其依据。需要强调,这些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主要适用于ASCVD一级预防目标人群。 表2?中国ASCVD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分层标准[mmol/L(mg/dl)]TC LDL-C I-UL-C非—HDL-C TG 理愎水平<2.6 (100)w 3.4 (130) 合适水举<52 ^200 )<3.A(130)<4.1 |150}< 17(150) 込塚升高产5 2 (200) E 】犷34 (130) H H 4.1 门60) A A 1.7 0 50)且 <6.2 (240)<44 (100)<4.9 1190)<2.3(200) 升离/ 6 2 ^210}至4 J 1160)# 4 .9 (190} 2.3 (200) |降低<1.0 啊6 汴ASCVD =7林尅样悼化啊心即百烷病T匚一总胛忠祈LDL-C 仕耳塔昭皓白阴】曲常 HDL-C:高聖度脂匪白胆固醇;S-HDL-C 非离密度脂医白胆固礴甘池一旣 4 ?血脂异常分类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 的各种血脂异常。分类较繁杂,最简单的有病因分类(继发性高脂血症和原发性高脂血症)和临床分类二种,最实用的是临床分类(表3)。

血脂异常的分类及药物使用

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因素 一、血脂和血脂异常的概念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磷脂及游离脂肪等,通常所说的血脂是指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由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不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必须与脂蛋白的形式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因此,临床主要检测血浆脂蛋白中所含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所测各类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等(注:LDL-C是通过Friedwald公式计算而得),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血脂异常与高脂血症有什么区别?血脂异常是血脂代谢异常的简称,习惯上也称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血脂异常的临床类型主要有: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另外也包括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y LDL,SLDL)和载脂蛋白(Apo)的代谢异常。血脂异常与高脂血症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称谓的不同。将低HDL-C血症也称高脂血症逻辑上似有不妥,因此将高脂血症称为血脂异常更准确。同理,习惯所说的降脂药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有些降脂药也有升高HDL-C的作用,因此不论是“降”是“升”,将降脂药称为调脂药更合理。 那么血脂异常有哪些危害呢?简言之,血脂过高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即所谓“血稠”。但更重要的是血脂过高时,过多的脂质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的“斑块”,即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狭窄的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可以引发危及生命的急性事件。这种情况如发生在心脏血管,就称之为冠心病;如发生在脑血管,就称之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此外,血脂异常还有引发或加重周围血管病、脂肪肝、高血压、男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还可诱发胆石症、胰腺炎等疾病。 二、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关系最为密切,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点我们从冠心病的命名上即可略知一般。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本质是冠状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复杂,但血脂代谢异常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已为公认。 大量研究,无论是动物实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实践及大规模临床试验都证明,总胆固醇和LDL-C与冠心病发生为正相关,而HDL-C与冠心病发生为负相关。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1979年公布,对5209名Framingham镇居民长达30年的随访发现,总胆固醇>7.8mmol/L(300mg/dl)有90%发生冠心病,凡发生心肌梗死男性患者的总胆固醇为5.2~7.0mmol/L(200~270mg/dl),平均为6.3mmol/L(244mg/dl)。 另外,从胆固醇升高与冠心病死亡率的关系来看,两者也是正相关。这种关系在总胆固醇大于3.5mmol/L(135mg/dl)即可看到,当总胆固醇大于5.2mmol/L(200mg/dl)时正相关的趋势更加明显,即血中总胆固醇每升高10%,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增高20%,死亡的危险增高23%。 近年来,人们把研究的目标更加对准LDL-C,沉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脂质来源于血浆中LDL-C。血管内皮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伊始,有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内皮组织功能受损,二是脂质聚集氧化与修饰。正常的内皮细胞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功能,内皮功能受损后,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经氧化修饰的LDL-C而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融合成脂质条纹,进而发展为成熟的粥样斑块。因此,LDL-C被认为是冠心病真正的元凶。 相反,HDL-C与冠心病发病是负相关。近来认为,HDL-C降低也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最新研究发现,血浆HDL-C每升高0.03mmol/L(1mg/dl),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青柠檬教育】2018.04健康管理师【理论知识】真题

2018.04健康管理师【理论知识】真题 1.一.单选题(每题 1 分) 2.患者男,70 岁,患骨质疏松 5 年,适用于该患者的活动方式是()[1分] A 跳绳 B 跳远 C 跳高 D 太极 E 举重 3.不属于健康档案中以预防为导向记录内容的是()[1分] A 危险因素筛查 B 随访服务 C 危险因素评价 D 预防接种 E 健康体检 4.健康信息个人记录表填写要求,描述错误的是()[1分] A 编码的每一位数字都有具体意义 B 一律用钢笔或水笔 C 表格填写设计的日期按照年(4 位)月(2 位)日(2 位)顺序填写 D 数字和编码不要出格 E 数字填错直接在字面划一斜线 5.下列关于高血压患者干预计划制定原则说法错误的是()[1分] A 患者不需要参与目标的设定 B 一次一般不要设立太多目标 C 要针对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 D 目标的设立要有可行性 E 目标要十分清楚、具体、可操作 6.体力活动过少会引起的情况有()[1分] A体力降低 B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C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D 缓解高血压 E 心肺功能下降 7.下列对于基本卫生保健的含义理解有误的是()[1分] A 最初级的卫生保健组织,是卫生系统的低级部分 B 技术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人们乐于接受的 C 必不可少、人人都能享有和充分参与的 D 各级政府组织参与保健的有效形式 1/14

E 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8.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和老年人,因其代谢功能和生理反应不同,选择用 药的原则是:()[1分] A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用药 B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用药 C 根据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药物 D 根据药物的价格选择药物 E 根据药物的效应选择药物 9.身高别体重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儿童健康状况的()[1分] A 智力发育 B 体能状况 C 心理健康 D 远期营养状况 E 近期营养状况 10.原发性抑郁障碍产生的原因是()[1分] A 无明确原因或原发疾病引起 B 由大脑和躯体疾病疾病引起 C 由酒精滥用引起 D 由精神分裂症引起 E 由药物的使用引起 11.关于目标分值计算,描述不正确()[1分] A 目标分值是假设受评估者成功地实现了所有行为改变的建议后而得到的分值B 目标分值是以临床正常值为基础计算得出的 C目标分值是以评估分值为基础计算得出的 D如果上次评估建议的所有目标均已达到,则本次评估的目标分值和评估分值相同 E如果上次评估建议的所有目标均未达到,则本次评估的目标分值和评估分值不同 12.患病率的用途不包括()[1分] A 合理规划卫生设施 B 研究疾病流行因素 C描述疾病的分布和探讨病因 D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 E 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13.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是()[1分] A 妊娠糖尿病 B 2 型糖尿病 C 糖调节受损 D 1 型糖尿病 E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4.心理健康的内容不包括()[1分] A 反应适度 B 乐于助人

血脂异常的生活方式干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511229241.html, 血脂异常的生活方式干预 作者:王刚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01期 血脂异常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生活方式疾病”。>90%的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有关,防治心血管病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当积极重视调整生活方式,关键在于改变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如果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饮食调节一日三餐,做到定时定量,宜清淡为主(低盐、低脂、多杂粮、多豆类和绿叶蔬菜、瓜果等)。应该选择低脂、低热量、低盐、高纤维素和高矿物质的食品,少食油炸食物、动物内脏和蛋黄,多选择水果蔬菜类,低脂肪高蛋白的鱼、豆制品和少油低糖的健康食品。 粗细搭配,适量谷类血脂异常患者要改变精细为主、脂肪为主的饮食习惯,做到粗细搭配,粗粮中适量增加玉米、莜麦、燕麦等成分,少食单糖、蔗糖和甜食。 重“量”又重“色”食蔬菜和瓜果既要保证数量,即每天摄入400~500 g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又要注重颜色,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的比例,比如大蒜、洋葱、香菇、黑木耳。大蒜和洋葱能降低血清TC,提高HDL-C;香菇和木耳能降低血清TC,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常食奶类和豆类血脂异常患者应以低脂或脱脂奶为宜。常食豆类及其制品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多食鱼肉和家禽类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每日摄入脂肪量应 少盐多茶血脂异常者要保证清淡少盐的饮食。多喝茶,尤其是绿茶,因为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清TC、游离胆固醇、LDL-C以及TG的量,同时可以增加血清HDL-C的量。 实验研究证明,各种茶叶均有调脂、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其中以绿茶调脂作用最好。因此,血脂异常的老年人不妨多饮茶。 戒烟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吸烟或是酗酒均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胆固醇和TG上升。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应强调戒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的防治。 高胆固醇血症的饮食原则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 5.0- 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 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 /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增加。 2.性别: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在中年时约高3-4倍绝经期后妇女发病增高,但男女之比仍在1倍左右。 3.高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长期增高,均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在ASCVD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 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血脂与脂蛋白:

(1)CM: (2)VLDL: (3)IDL: (4)LDL: (5)HDL: (6)Lp(a): 2.载脂蛋白(Apo): 3.脂蛋白受体: (二)脂蛋白与ASCVD 1. CM: 2. VLDL: 3. IDL: 4. LDL: 5. HDL: 6. Lp(a): 二、血脂异常定义及分类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因为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环,所以是通过高脂蛋白血症表现出来的,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简称为高脂血症。 (一)病因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2014年CCEP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

2014年CCEP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疾病等)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30余年来,我国居民中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ASCV D的防治形成严峻挑战。为进一步做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专家,于2007年制定并颁布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颁布以来,对于我国血脂异常的规范化防治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新研究结果的陆续发表,为血脂异常管理策略提供了很多新信息。新近,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于2013年底更新了成人降胆固醇治疗指南(AC C/AHA降胆固醇治疗指南)。虽然该指南针对美国患者而制定,但仍可能对我国现行的降脂治疗理念产生一定影响。如何评价该指南、如何在我国积极合理的开展血脂异常和ASCVD 的防治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为规范我国新指南颁布之前的血脂管理临床实践,藉此中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开展1 0周年之际,CCEP委员会组织部分专家制定这一专家建议,旨在针对当前血脂异常防治方面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阐述,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 1. 无ASCVD患者的血脂管理 大量研究表明,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由此所诱发的多种ASCVD,因此高胆固醇血症被视为AS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积极控制胆固醇水平是降低ASCVD风险的关键措施。 1.1 血脂异常的干预靶点 临床常规检验提供的血脂参数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与甘油三酯(TG)等。现有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本因素。基础研究发现,LDL通过血管内皮进人血管壁内,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后者被臣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鉴于LDL在ASCVD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大量随机化临床研究也证实降低LDL-C可显著减少ASCVD事件风险,因此在降脂治疗中,应将LDL-C作为主要干预靶点。同时,近年来日渐增多的证据显示,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与ASCVD的发病风险也密切相关,因而VLDL-C应成为降胆固醇治疗的另一个可能的目标。LDL-C与VLDL-C统称为非HDL-C,二者包括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因此非HDL-C可作为降LDL-C 治疗的替代指标。临床上,非HDL-C数值由TC减去HDL-C而获得。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HDL-C与TG水平也与ASCV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HDL-C水平降低和(或)TG水平增高的人群中,ASCVD的发病风险也增高。然而,近年来所完成的多项以升高HDL-C 和(或)降低TG为治疗目标的药物试验未能降低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因此,在血脂异常的治疗方面,目前仍建议以LDL-C为主要靶点。在保证LDL-C(或非HDL-C)达标的前提下,力争将HDL-C和TG控制于理想范围内(HDL-C≥1.04mmol/l,TG<1.7mmol/l)。生活方式治疗是升高HDL-C和(或)降低TG的首要措施。若TG严重升高(≥5.6 mmol/L)(甘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元凶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元凶 2008年01月23日 光明日报 为宣传血脂异常危害,传播相关疾病知识,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中国记者协会新闻发展中心日前在京联合启动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血脂异常·2007)”系列活动。 调查显示,我国血脂异常患病人数已高达亿。虽然血脂异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发病却可能造成伤残或死亡的后果,但是我国居民大多没有意识到血脂异常的危害性,大量患有血脂异常的人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多数确诊患者的血脂控制也并不理想。本版将专家组撰写的《防治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知识要点》编辑成文,希望引起读者的高度重视。 心血管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近40%。 我国居民所患心血管病以缺血性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脑血栓)为主,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是引发这些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不同成分。其中,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是心肌梗死的“元凶”,脑血栓的“帮凶”。 血脂异常的防治就是要保持血中较低的“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保持较高的“好”胆固醇水平。当前,血脂异常的首要治疗目标是降低“坏”胆固醇。 重点人群(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这些人是已经患有血脂异常的人群和血脂异常的易患人群,因此需要定期检测血脂,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血脂异常,及早干预。 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不仅是预防血脂异常的根本手段,而且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使胆固醇降低7%-9%。即使正在服用降胆固醇药物,也应坚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血脂异常合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 返回上一级10题,每题10分)单选题(共 1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低密度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B. C.Apo B D.Lp(a) B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暂无2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急性心肌梗死A.高血压B.主动脉夹层C.糖尿病D.A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答案解析:暂无3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姐姐70A.岁行冠脉搭桥术母亲60B.60父亲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C.波低平”父亲50岁心电图“TD.B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暂无答案解析: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4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暂无答案解析: 5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5mmol/L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血T4、T3B.200μmmol/LC.血肌酐7.6%

糖化血红蛋白D.A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答案解析:暂无6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LDL-C 2.2mmol/L 糖尿病A.HDL-C 0.8mmol/血B.LDL-C 5.6mmol/L C.血 D.心肌梗死 D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答案解析:暂无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7 . ASCVD高危患者A.1.8 B.2.6 C.3.4 D.4.1 B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暂无答案解析:8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B.95cm C.90cm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第一讲 血脂基础

第一讲血脂基础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赵水平 各类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一、CM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 血浆中CM已完全被清, 但I型和V型高脂蛋白血症病人, 空腹血浆中出现高浓度CM。由于CM颗粒大, 不能进入动脉壁内, 一般不致动脉粥样硬化, 但易诱发胰腺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餐后高脂血症(主要是CM浓度升高)亦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CM的代谢残骸即CM残粒可被巨噬细胞表面受体所识别而摄取, 因而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二、VLDL与动脉硬化的关系一直没有定论。以往认为正常的VLDL不具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因为它们携带相对少量的胆固醇, 另外VLDL颗粒相对大, 不易透过动脉内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血浆VLDL水平升高是冠心的危险因子。其理论依据是: (1).当血浆VLDL浓度升高时, 其结构也发生变化, 颗粒变小, 胆固醇的含量相对增加, 因而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例如, β-VLDL是唯一的不必经化学修饰就可在体外试验中引起细胞内胆固醇聚积的脂蛋白。(2). VLDL 浓度升高, 可影响其他种类脂蛋白的浓度和结构。例如, 高VLDL血症常伴有小颗粒LDL增加, 而小颗粒LDL易被氧化, 氧化后的LDL(Ox-LDL)具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 VLDL浓度升高伴有血浆HDL水平降低, 因而使体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减弱。(4). VLDL增高常与其他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相伴随, 如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等。 三、IDL一直被认为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是, 由于IDL的分离技术相对复杂, 有关血浆IDL水平与冠心病的大系列临床研究报道不多。有研究表明, 血浆IDL浓度升高常易伴发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四、LDL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已经证明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胆固醇来自血液循环中的LDL。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其本身的一些特点有关, 即LDL 相对较小, 能很快穿过动脉内膜层。近来的研究发现, 经过氧化或其他化学修饰后的LDL, 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于小颗粒LDL易被氧化, 所以较大颗粒LDL 更具有致动脉硬样粥化作用。 五、HDL被认为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人群中HDL-胆固醇水平< 0.907 mmol/L(<35mg/dl)者, 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为HDL-C>1.68mmol/L者的8倍。HDL-C水平每增加0.026 mmol/L(1 mg/dl), 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则下降2%-3%。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是由于它能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有关。最近有人发现,HDL还具有抗LDL氧化的作用, 并能促进损伤内皮细胞的修复, 还能稳定前列环素的活性。曾认为在临床上测定HDL2亚组分浓度对预测冠心病的较大, 其敏感性约比总HDL-C高1.5倍。但新近的研究表明, 测定HDL3亚组分浓度对预测冠心病具有同样的价值, 并可能大于HDL2亚组分的测定。 血脂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由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不溶于水,在血液中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是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这样血脂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所以,要了解血脂的基础知识,就必须清楚血浆脂蛋白代谢的基本过程。

健康生活方式、营养与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

健康生活方式、营养与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是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导致了全球疾病负担加重。我市居民的健康也同样面临着慢性病的威胁,城市居民死因位于前三位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0年上升了73%,且发病年龄提前。人群中与慢性病相关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升高,成年男性吸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初次吸烟年龄有低龄化趋势,人们对被动吸烟有害健康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膳食结构不合理,谷物类食品摄入减少,动物类食品摄入增加,成年在职人员参加体育锻炼少,生活中半数以上的人静坐时间在5小时以上,人群中超重、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等都是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少多种慢性病的发生。 一、慢性病的危害因素 健康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可归为三类:不可变的(有年龄、性别、遗传基因)、行为危险因素(抽烟、膳食、饮酒、缺乏运动)和社会危险因素(包括互相影响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其他环境变量的非常复杂的混合因素)。但造成慢性病的主要共同危害因素是膳食因素、缺乏体力活动以及饮酒和抽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 1、膳食因素 膳食作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膳食结构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传统的、主要以植物为基础的膳食很快被有相当多动物性食物的高脂肪、高热能膳食所取代。在我国城市,与传统的膳食模式相比,尤其是人们摄入富含高能量的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增多,而谷类食物有明显的减少,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偏低。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