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得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就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得脊髓结构、功能得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得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与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主要就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就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与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与躯干得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就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得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得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急性期得康复治疗目得就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得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得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脊髓损伤恢复期得康复治疗目得就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得生活,提高患者得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与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得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得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得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得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她药物得运用等,以减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得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得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就是按照疾病得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得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

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得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与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与促进膀胱得排空。对痉挛较明显得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四)皮肤护理

必须经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已坐轮椅者要经常自己撑起身体。对有皮肤障碍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褥疮,要经常视皮肤有无变红破坏。褥疮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并促进早日愈合。已允许起床得患者,要注意在治

疗与活动过程中避免烫伤与挫伤、擦伤。使用支具或夹板者要警惕压迫与摩擦损伤局部皮肤。(五)被动运动

在主动运动能力基本恢复之前,必须经常给患肢各关节作全范围被动运动,以保持关节动度与牵伸软组织。伤后早期开始每日一次作被动运动,能防止下肢浮肿得发生或使其迅速消散。后期痉挛严重者,通过反复得被动运动可以降低肌能力,以便于接着进行功能运动。已形成异生骨者,被动运动更就是保存动度所必需,否则静止会加快动度丧失。当下肢恢复部分肌力时,仍须进行被动运动,但要先将关节主动活动至最大可能范围。然后再被动活动至全范围。由于截瘫患者易发生跟腱挛缩与下肢内收挛缩,必须重点牵伸跟踺,与将下肢外展,使两膝分开,以利于日后进行站走训练。

(六)并发症得预防与处理

(1)尿路感染:

脊髓损伤或脊髓横断时引起脊髓休克,运动反射受到抑制膀胱松弛,出现充盈性尿失禁。此期病人因排尿力不足,致大量残留尿。而长期留置导尿也就是造成膀胱上行感染得因素。为了使截瘫病人排尿功能得到恢复,护理人员要对病人进行排尿训练,外力压迫逼尿时要正确应用腹压,以免因膀胱过度充盈下加压引丐肾盂积水及逆行感染。采用每隔4小时导尿一次得间歇导尿法可降低泌尿系感染率。有条件得医院也可应用体位移动床使病人在病情允许得情况下定时站立位,可以增加膀胱内沉淀物排出,使残留尿相对减少而预防尿路感染。(2)褥疮;

这就是截瘫病人得终身注意得问题。在卧床期除按皮肤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还要注意足趾也可因被子得压力造成褥疮得可能。对恢复期病人护理人员要教会病人检查受压皮肤得方法,双手撑起减压得方法及预防褥疮得措施。

(3)解除消化道常见症状,如便秘、大便失禁、肠胀气,肠梗阻也可以应用干扰电疗法及中医按摩针灸技术。

(4)深部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常发生在脊髓损伤后一个月内,护理上要注意观察患者两侧下肢得腿围,瞧就是否有水肿出现,尽早应用弹力袜与弹力绷带,早期斜床站立训练,可使截瘫得肢体血管神经舒缩功能得到恢复。

(5)肺部感染:

截瘫病人长期卧床或呼吸肌运动障碍,呼吸量减少,咳嗽动作减弱或消失,大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引起肺部感染。为预防这一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帮助病人排痰时,护理人员用双手紧压患者胁下部,运输与要随患者呼吸节奏,可以使病人将痰咳出。力量不宜过大,以免加重损伤脊神经或导致脊柱骨折。

(6)肌肉挛缩,关节变形:

对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护理极为重要。合理得功能体位,适当得早期被动运动,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防止因长期卧床导致得肌肉挛缩与变形。对于使患者发生痛苦或影响生活能力,影响康复训练得痉挛性肌肉疼痛给予松弛剂治疗。

(7)植物神经紊乱:

颈髓6以上损伤致四肢瘫痪得病人,病程中可因损伤以下不良刺激(膀胱充盈、褥疮、肌肉痉挛、便秘)、胃肠道恶性刺激引起患者头痛、大汗、皮肤潮红、心动过速或心率徐缓、血压增高等植物神经反射增加症状,可继发脑血管意外或失明,护理上要注意观察以上症状得出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给以降压药物,排除诱因与采用病人直立体位得处理。(8)异位骨化:多发生在损伤后1~4个月,患者可出现不明原因得低热,躯干及四肢皮下组织质地较硬得团块,局部炎症反应、一般发病后2周X线才可见阳性结果、可给病人在病后20天左右服didrond,以防止软组织钙化、

(9)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1) 帮助患者适应体位得变换。

2) 在体位变换前后,需分别测量患者得血压,一般收缩压不低于80mmHg。

3) 指导患者起床时应缓慢坐起,避免突然起身。

4) 体位变换时,应密切观察有无体位性低血压得表现,如头晕、面色苍白、视物模糊甚至晕厥等。如出现上列症状应立即降低床头,嘱病人深呼吸,待缓解后恢复原位。

(七)中医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常用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疗法等手段来改善患者得功能障碍。(八)心理护理

(1)抑郁型:在发生截瘫后,患者一时不适应,产生抑郁状态,轻者安静,抑制不愉快,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较严重者持久闷闷不乐、忧愁、沮丧、注意力记忆力减退,还有些患者自卑、自责,带有自杀念头。

(2)焦虑型:有些患者对自己残疾产生焦虑情绪,以至出现植物神经系乱症状,如便秘、心悸、早搏、贲门幽门痉挛症、颜面潮红、双手、面部出汗,严重可出现呼吸窘迫症状。(3)愤怒攻击型:患者对自己残疾不压抑而就是攻击行为,大吵大闹,摔打物品,撞击她人或毫无顾忌得行动

(4)依赖型:患者自以为自己就是个废人,完全依赖别人生活,不去做任何训练,或因训练时发生挫折而放弃中断锻炼。在整个康复治疗计划实施中,不可忽视患者得精神因素得影响,更不能忽视患者心理上得安慰与支持,如果病人缺乏改善病情,认识现实,重新生活得愿望,即使再完备得康复治疗计划也要落空,因此,医护人员要以满腔热情进行心理支持疗法,诚恳、耐心、同情、鼓励病人改善各种情绪得影响,树立战胜疾病得信心与自我锻炼得决心,使病人在参与康复训练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护理人员还要关心病人得生活,随时解决存在得困难,创造与谐友好得环境气氛。并以实就是求事得方法将病人经康复训练所能达到得恢复功能水平告诉家属及病人本人。以在不断实现得护理目标中取得病人信任。为使病人在出院后能适应残疾人得生活,要帮助病人接受现实,寻求新得生活,新得职业,平衡社会地位变化后得心理。还要在康复训练中训练好家属使其成为一个有助于病人得人,解决家庭成员中由病人瘫患造成家庭成员不平衡及烦恼心理,指导她们对患者做具体事情时得种种要求及患者出现各种生活问题得处理方法。

(九)支具得应用

脊髓损伤水平面及程度决定了病人得功能恢复。C7就是关键得水平,C7以下损伤得病人能自由控制上肢活动,生活基本能自理,而C4以上水平损伤,支配膈肌、呼吸肌得神经受损,病人完全依赖呼吸肌维持生命。这种病人除头部能自由活动外,生活不能自理,在有条件得现代化康复医疗设施中,可为这类病人提供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可以训练患者利用她们口、舌、唇得残存功能,操纵仪器,以维持她们基本得生活。T1~T12水平损伤得患者上肢肌肉完好,背及躯干、腹肌均有不同程度得功能存在,可以训练起坐,在轮椅上活动,如果配备支架可以站立与行拖步状态相当差得行走:T10~T12水平损伤得患者,屈髋肌、下腹肌与下部骶棘肌功能丧失,必须利用长腿支架,上附一骨盆带,以稳定髋部,这些病人尽量带支带支架与胁拐行走。T12~L2损伤,股四头肌功能丧失,需用长腿支架及膝关节固定带以稳定膝关节,支架在膝部能交锁,行走时支架交锁使膝伸直,坐下时解锁能使膝屈曲呈90°。L3~L4损伤由于胫前肌功能缺乏,病人需选用双侧短腿支架,或矫形鞋以稳定与背屈踝关节,还需用单拐与双拐。L5以下损伤导致腓肠肌、臀大肌损伤,功能丧失,病人可用单拐、双拐辅助行走。

(十)饮食护理

脊髓损伤后,特别就是外伤性截瘫患者,消化系统会受到一定得影响,加上消极情绪,

患者往往食欲不振,同时创伤后体内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与脂肪消耗量大。故应尽快补充营养物质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卧床早期,为避免腹胀,应适当限制饮食,2~3周后代谢趋于正常,可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得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以防因卧床引起得便秘。

(十一)功能锻炼与功能重建

1、早期锻炼用于卧床期患者,包括患者体位得变换、上肢、腰背肌得锻炼、起坐、轮椅上移动、电动站立床得使用等。

2、恢复期立位、行走锻炼在床上锻炼得基础上进行离床锻炼。在此基础上还要指导患者进行上下楼梯、安全跌倒、重新爬起得能力训练。

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上肢活动基础上尽早锻炼患者得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四、康复教育

1、将自我护理知识与技巧教给患者,以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水平。如使用轮椅得技巧、体位转移技巧、皮肤护理、二便护理等。

2、饮食应给予足够热量得多纤维食物,及时补充训练时机体消耗得能量;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多食酸性食物,多饮水;少食高脂肪与碱性食物;防止长骨脱钙与尿路结石形成。

3、对于需靠轮椅生活得患者,应指导患者或家属对家庭环境设施进行改造。如门槛与台阶改为斜坡,在坐便器两侧或上方安上扶手;同时走道需有良好得灯光照明;地面需铺设防滑地板;门与走道需有足够轮椅转移得空间。

4、为使患者在出院后能适应生活,要帮助患者接受现实,寻求新得生活与工作,正确对待社会地位变化后得心理。指导家属正确瞧待患者做具体事情时得种种要求与患者出现各种生活问题得处理方法。

5、定期随诊,注意全身情况,如有并发症尽早治疗,防止意外。

便盆得使用

清醒患者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让患者平躺在床上(能做起者除外)垫好中单,操作者站于患者左或右侧能配合者:嘱其双腿屈曲,抬高臀部作拱桥状,不能配合者:协助患者双腿屈曲,手托起患者腰部,将便盆放入臀下便后用柔软得卫生纸帮患者抹净或外阴冲洗后用卫生纸抹干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理床单位将大下便倒入污物间便池,并清洗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使用新便盆时,要先检查(用手摸)便盆内口边缘,如果发现粗糙或便盆有裂缝不能给患者使用。

2、放、取便盆时患者臀部抬高要有足够得高度,不要强行放取,以免刮损患者皮肤。要清楚便盆得各个部分得作用,不能用手抓倒出口。

3、若大小便污染了中单、衣服、被褥要及时更换。

4、天气寒冷时要注意患者得保暖。

5、在送大小便倾倒得路程中,要用报纸遮盖便盆,以免影响环境卫生。

6、倾倒大小便时,要将棉签,开塞露等物品分开,放到黄色垃圾袋中,不能倒进厕所以免堵塞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和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和躯干的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的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的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的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的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的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他药物的运用等,以减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的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是按照疾病的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的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 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的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和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和促进膀胱的排空。对痉挛较明显的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四)皮肤护理 必须经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已坐轮椅者要经常自己撑起身体。对有皮肤障碍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褥疮,要经常视皮肤有无变红破坏。褥疮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并促进早日愈合。已允许起床的患者,要注意在治疗和活动过程中避免烫伤和挫伤、擦伤。使用支具或夹板者要警惕压迫和摩擦损伤局部皮肤。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得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就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得脊髓结构、功能得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得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与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主要就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就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与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与躯干得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就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得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得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急性期得康复治疗目得就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得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得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脊髓损伤恢复期得康复治疗目得就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得生活,提高患者得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与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得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得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得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得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她药物得运用等,以减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得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得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就是按照疾病得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得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 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得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与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与促进膀胱得排空。对痉挛较明显得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四)皮肤护理 必须经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已坐轮椅者要经常自己撑起身体。对有皮肤障碍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褥疮,要经常视皮肤有无变红破坏。褥疮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并促进早日愈合。已允许起床得患者,要注意在治

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作者:史秀花周玉芹田玉芹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近年来我们采用功能康复护理的方法帮助病人进行脊髓损伤手术后的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全部为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住的脑卒中患者,男l9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完全瘫痪病人10例,不完全瘫痪病人16例。 1.2常规治疗本组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采用按摩、被动肢体功能活动练习、病人日常生活护理指导、心理辅导,支具辅助、功能性电刺激(FES)等方法,待病人有部分肢体功能恢复则鼓励病人进行积极的主动肢体功能练习。 2结果 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最长者3年,最短者1年,平均2年。其中10例完全性瘫痪病人经康复护理治疗后均建立了自主膀胱。26例病人下肢痉挛均得到缓解。26例病人中16例不完全瘫痪病人均能站立扶拐或手杖行走;10例完全瘫痪病人均可站立,其中5例病人可以在支架和双拐帮助下短距离行走,其中2例病人可独立坐轮椅。 3一般护理 (1)嘱咐患者戒烟酒,防止呼吸道感染,自觉控制饮水量,清淡饮

食,保持大便通畅。(2)间歇导尿前30分钟可采取适当刺激,试行自己排尿,逐渐去掉集尿器。(3)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适当按摩患者腹部,以刺激膀胱的收缩。(4)严格测定残余尿量,残余尿量在300ml~500ml之间,每天导尿4次,300ml以下每天导尿2次,100ml 以下每天导尿1次,50ml以下停止时间歇导尿。绝对禁止膀胱过度充盈,每次导尿不能超过500ml,否则要留置尿管。(5)保持会阴部清洁,便器定时消毒。(6)注意观查尿量及颜色的变化,在开始阶段,每周查尿常规、细菌培养、细菌计数1次,以后延至2—4周1次。如尿液异常及时留取标本送检和报告医生。 4膀胱训练 (1)压力性尿失禁病人可在不收缩下肢、腹部、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每次收缩维持在10秒钟左右,重复做10次,每天做3次,可减少漏尿的发生。(2)急迫性尿失禁病人,训练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如餐前30分钟,晨起或睡觉前鼓励患者入厕排尿,夜间排尿2次。这种训练同样可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并能逐渐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3)屏气法:患者采取坐位、身体前倾、腹部放松训练患者的腹肌,从而增加膀胱及骨盆底部的压力,促进尿液排泄。这种训练方法适用于尿潴留导致的充盈性尿失禁。(4)激发技术:定时对患者的排尿进行不同的刺激,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如轻敲耻骨上区等辅助措施。(5)手压法:即双手拇指置于髂嵴处。 5康复护理 5.1由于截瘫病人的特殊性要进行病人的心理辅导,对病人进行

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概述 (一)概述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损伤造成上下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为截瘫。 SCl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致病原因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损伤、过重负荷等。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2.脊髓休克以迟钝性瘫痪为特征,病理反射消失、二便功能丧失,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通过X线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 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及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 (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已有共识,即早期用药、早期手术(彻底减压、

合理固定和有效融合)、早期康复。脊髓损伤24小时内属于急性期, 此期内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 早期用药 由于脊髓血运障碍及代谢产物等对脊髓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是可以阻止或预防的,临床常联合应用药物来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或促进 神经轴突的生长。 1?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SCl经典有效药物。冲击疗法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过通常口服剂量约20 倍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充分发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效应,强烈地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及其黏附和在组织中的聚集,使炎症反应得 到控制。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水肿,增加脊髓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增加NQK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增大静息电位和脊髓运动纤维的兴奋性,促进脊髓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快速、强大,甚至在若干小时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尽早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脊髓水肿及缺血 造成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时不能用于低于L2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规定,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必须在8小时之内,3 小时最好,持续2 4小时。 (1)方法如下:[准备好输液泵→前15分钟按30mg∕kg的剂

-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概述 (一)概述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损伤造成上下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为截瘫。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致病原因 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损伤、过重负荷等。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2.脊髓休克以迟钝性瘫痪为特征,病理反射消失、二便功能丧失,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通过X线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及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 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已有共识,即早期用药、早期手术(彻底减压、

合理固定和有效融合)、早期康复。脊髓损伤24小时内属于急性期,此期内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 早期用药 由于脊髓血运障碍及代谢产物等对脊髓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是可以阻止或预防的,临床常联合应用药物来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或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 1.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SCI经典有效药物。冲击疗法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过通常口服剂量约20倍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充分发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效应,强烈地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及其黏附和在组织中的聚集,使炎症反应得到控制。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水肿,增加脊髓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增加NaK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增大静息电位和脊髓运动纤维的兴奋性,促进脊髓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快速、强大,甚至在若干小时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尽早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脊髓水肿及缺血造成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时不能用于低于L2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规定,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必须在8小时之内,3小时最好,持续24小时。 (1)方法如下:[准备好输液泵→前15分钟按30mg/kg的剂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患者日常护理常识】 【概述】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是否合适,往往影响到整个康复计划的效果。护理工作的完成,有赖于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脊髓损伤的患者家属有必要学会一些护理知识,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1.排尿障碍 在脊髓损伤早期因膀胱可完全丧失神经支配,引起尿液潴留,后期可能由于大量残余尿,而产生尿流不止,所以一般在受伤后两周内要给患者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持续开放,使膀胱里不积存尿量,可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待2-3周后将持续开放引流改为定时开放引流。以促使膀胱得到充盈及排空训练。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导尿管。每天清洗尿道口两次,使之清洁无分泌物,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排尿量,以冲洗膀胱。 2.肠道功能障碍 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失禁及腹胀。我们首先采取饮食治疗,要定时、定质、定量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可促进肠道蠕动和液体分泌,使肠内容物增加,形成硬粪块的机会减少,并可顺结肠走向进行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再有灌肠以促进胃肠蠕动而排便。在腹胀严重而影响呼吸时,可用肛管排气。 3.体温调节障碍 正常人体可通过代谢、神经和体液等来完成体温调节。并经脊髓和脑内体温调节中枢加以协调控制和维持。使机体在产热和散热过程中保持平衡。颈脊髓损伤的瘫痪患者因失去交感神经支配,汗腺也麻痹,体温调控能力降低,故出现体温异常,多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对这类伤员应进行物理降温等,并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糖和氨基酸,以补充高热的消耗。必要时实行药物降温。 4.呼吸功能障碍 颈脊髓损伤后,位于脑干,延髓网状结构的呼吸中枢向下传导束丧失功能,呼吸的自主节律和深度因不能控制而出现呼吸障碍。另患者的体位不妥,咽喉内的粘液难以排出。有可能被吸入气管内引起感染。因此,以改善呼吸道的通畅,排出分泌物和防止吸入肺内为主要目标。应经常变换体位,勤翻身,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和咳痰动作,每次翻身时扣打胸背部,以利排痰。消除呼吸道过多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最新版本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T09.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3)自主神经障碍 (4)疼痛 (5)呼吸功能障碍 (6)循环功能障碍 (7)吞咽功能障碍 (8)体温调节障碍 (9)二便功能障碍 (10)心理障碍 (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 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脊髓病变或损伤表现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ASIA)》(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2周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损伤程度分类、躯体功能分类、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神经损伤平面评定、疼痛评定、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膀胱与肠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 (2)呼吸训练 (3)运动与作业活动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佩戴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训练 (6)神经源性膀胱处理。 (7)神经源性肠处理 (8)痉挛处理 (9)疼痛处理

【实用】-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 由于不同的治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的损伤,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评估】 1.脊髓损伤水平的确定 2.脊髓损伤程度的区分及功能的分级 3.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损伤水平及功能的预后 4.心理评定 5.ADL评定 【护理问题】 1.自理能力下降 2.排便模式的改变 3.舒适的改变 4.潜在并发症:皮肤完整性受损;深静脉血栓;呼吸暂停;坠积性肺炎;直立性低血压;自主性反射障碍 5.焦虑/抑郁 【护理措施】 1.体位护理患者卧床时应注意保持肢体处于良好的功能位,防止肩内收挛缩、足下垂等。 2.运动系统护理增强肌力;维持关节活动度;垫上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转移训练;轮椅训练;作业治疗;ADL能力训练等。 3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根据病情给予留置保留尿管或者清洁间歇导尿。 4神经源性直肠的护理通过饮食的调整、液体量的摄入、灌肠疗法、药物的使用、排便反射训练等方式,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5.皮肤完整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 6.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度适宜;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进行呼吸训练;体位引流等 7.自主性反射的预防及护理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手工清除大便时动作要轻柔;及时排空膀胱,插尿管时动作应轻柔。一旦怀疑自主性放射发生,应立即

太高床头以降低血压缓解头痛、并检查和排除一切可能的诱因。 8.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变换体位时动作应慢,起立时应逐渐增加角度,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低血压时可抬高双下肢,使用弹力袜及腹带。 9.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压力治疗克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0.疼痛可通过理疗等方法缓解 11.心理护理树立患者生活及工作、社交等方面的信心。 【健康指导】 1.饮食调节制定合理膳食,保证蛋白质、纤维素、水、钙等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2.皮肤护理教会患者自己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可使用气垫床,每小时用双手支撑抬臀,经常翻身,更换体位。 3.心理调适教育患者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自身疾病,以良好的心态取面对困难,尽最大努力去独立完成各种生活活动,成为一个身残志坚、对社会有用的人。 4.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在住院期间,指导家属掌握基本康复知识和训练技能,如关节被动活动、转移技巧、轮椅使用等;并教会患者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理,如摔倒等。 5.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二便管理方法,预防泌尿系感染;指导颈髓损失患者坚持呼吸功能锻炼,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翻身拍背,预防感染。 6.回归社会配合社区康复机构,帮助家庭和工作单位改造环境设施,使其适合患者生活和工作。 【护理评价】 1.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相关知识。 3.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 4.提高患者的ADL能力,使患者生活部分或全部自理。 5.使患者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 - 排尿功能之维护 学习目标: 1) 正常之排尿机转2) 脊髓损伤引起神经性膀胱的种类3)膀胱功能障碍之功能评估和检查4) 建立不同型态之神经性膀胱护理目标及措施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扩约肌以及尿道,负责制造尿液、储存尿液以及排出尿液三种功能。 正常排尿 –当膀胱容量达到300-400cc时,此种胀满感产生神经冲动,诱发排尿意念。 –反射刺激,引起逼尿肌的反射性收缩,正常关闭的内括约肌开 放,尿进入后尿道,接着外括约肌及会阴松弛,使尿由尿道流 出。 –当时间,地点不合适,虽有排尿意念,但大脑皮质会不断地使外 括约肌作强直性收缩,以阻止排尿。 脊髓损伤之神经性膀胱 上运动神经元神经性膀胱 (Upper Motor Neuron Bladder) – 反射型神经性膀胱(reflex neurogenic bladder) – 上荐骨神经性膀胱(suprasacral bladder) – 痉挛性神经性膀胱 (spastic bladder ) – 中央型神经性膀胱(central bladder) 荐骨以上的损害,伤及排尿中枢,会引起痉挛性的膀胱不正常。导致括约肌的痉挛及排尿功能失常、造成膀胱逼尿肌肥厚,膀胱内压增高。 长期的膀胱内压过高,会使膀胱和输尿管接合处无法在膀胱收缩时接合处紧密、造成尿液往输尿管逆流 痉挛性的膀胱病变会有膀胱容量变小

下运动神经性膀胱 (Lower motor neuron bladder) – 自主型神经性膀胱(autonomous neurogenic bladder) – 松弛神经性膀胱(Flaccid bladder) – 无张力神经性膀胱( atonic bladder) – 荐骨神经性膀胱(sacral bladder) – 周边型神经性膀胱 (peripheral bladder)) 第三、四荐髓排尿中心的脊髓伤害、尿道括约肌及骨盆肌肉的紧张度都会降低、膀胱收缩变差,膀胱内压低。 膀胱贮存小便的容量也会增加,小便后的余尿会增多 各种现象:1) 膀胱容积很大 2) 没有随意的膀胱收缩 3) 膀胱内压很低 4)膀胱壁仅有轻微肥厚 5) 余尿增加 6) 增加感染和结石的机会 神经性膀胱的问题 1) 肾脏-肾脏压力增高,肾脏易受伤害,尿液无法有排泄,导致 肾脏发炎,肾功能丧失而致肾衰竭。 2) 输尿管-膀胱内尿液逆流回到输尿管或产生输尿管阻塞,增加 肾脏负担。 3) 膀胱-过度收缩造成膀胱肌肉增厚,病人深受频尿、夜尿之 苦,或因排空能力不佳,弹性丧失,余尿增加。 4) 尿道-括约肌收缩不正常,增加排尿困难,或因力降低而有满 溢性尿失禁。 合并症: 1) 尿液滞留 2) 尿道感染 3) 结石形成 4) 肾功能受损 5) 尿失禁泌尿系统检查 尿液分析与培养:1) 白血球 2) 红血球 3) 酸碱度 4) 尿比重 5) 尿醣及酮尿肾功能指数:1) 血中氮素 2) 肌肝酸等 测余尿 – 观察或评估排尿是否干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