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石油新能源的技术发展及趋势研究

替代石油新能源的技术发展及趋势研究
替代石油新能源的技术发展及趋势研究

替代石油新能源的技术发展及趋势研究

可行性研究报告

替代石油新能源的技术发展及趋势研究

1.世界石油资源形势及发展趋势

1.1世界石油资源形势

20世纪的工业革命利用广泛存在的化石资源推动了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但其引发的相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也日益加深,同时化石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性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竞争,引发了一系列的国际政治问题。

目前,全球可采石油储量的38%以上分布于中东,17.3%和16.5%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欧洲不足4%(见图1)。

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在世界已探明储量中,石油仅占2.7%,天然气0.9%,煤炭15%,呈现“缺油、少气、多煤”的状况,但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却分别高达4.2%、1.5%和33.5%。高速发展的经济导致石油大幅进口,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40%,严重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

1.2近年世界石油供需状况

1985-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目前,全球

十大石油消费国中有4个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为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日本第三,印度第六,韩国第七。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将以近2%的速度增长,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长水平。未来石油需求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亚太地区需求增长最快,供需矛盾突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大,中国原油消费量以年均5.77%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速仅为1.67%,供需缺口逐年拉大。由表1可知,我国石油消费增长迅速,对石油进口依赖度越来越大,这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性。

1.3替代石油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导向

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制约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加上石油的高价位等因素,迫使世界各国寻求石油替代产品和新能源,大力推行能源多样化,石油替代产品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推行能源多样化方面,日本、法国、德国、美国、巴西等国走在世界前列。日本天然气占能源消费量的比例达13.8%、核电14.1%;法国

核发电占其总发电量的70%以上;巴西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高达41%。德国、丹麦、美国等国家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来取代核能。生物柴油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2004年总产量已达193.34万吨,欧盟计划于2010年生物柴油产量达800—1000万吨,使生物柴油在柴油市场中的份额达5.75%。美国生物柴油的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2004年10月布什总统签署了对生物柴油的税收鼓励法案,大力支持生物柴油在美国的发展。2005年初,巴西颁布法律规定,在巴西销售柴油中必须添加生物柴油。中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资源丰富,新能源建设的市场潜力很大。

鉴于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全球环境压力的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识到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并从政治、经济和技术上采取行动,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商业化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全球至少48个国家制定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政策。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能源多源化问题,采取国家财政补贴等鼓励措施,大力推广燃料乙醇试点工作,已建成四大乙醇燃料生产基地,总产能超过了100万吨/年。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能源法》立法工作也正在抓紧启动。

2.多元化替代石油能源的技术开发现状及应用

目前,多元化能源替代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煤及天然气合成油、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领域。

2.1天然气合成油(GTL)技术

2.1.1国外技术开发及工业化情况

近几年,各大石油公司都非常重视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间接法合成油品的技术开发,壳牌、萨索尔等公司均开发了具有特色的工艺技术。

萨索尔公司开发了采用铁基催化剂和流化床反应器的F-T技术,1993年在南非莫索湾建成一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液体燃料规模为32000桶/日的装置,生产高品质的柴油、煤油和石脑油。萨索尔公司与Topsoe 公司联合开发了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浆态床工艺生产馏分油的GTL技术——SSPD工艺。

壳牌公司开发了中间馏分油工艺,并采用茂金属钴基催化剂和湍流固定床反应器。1993年5月,在马来西亚Bintulu建成GTL工业化装置。

埃克森美孚公司采用钴基催化剂和浆态床工艺的AGC-21工艺,成功地运行了一套200桶/日的中试装置。

Syntroleum公司开发了采用钴基催化剂和流化床工艺的Syntroleum 工艺,并建成2桶/日的GTL中试装置。

2.1.2国内GTL技术开发情况

中国石化十分重视GTL技术开发,目标是开发出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GTL技术。目前在F-T合成催化剂上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大连化物所F-T合成催化剂。

中国石化立项安排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发的适用于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工艺的氧化硅负载的钴基催化剂,具有合成直链高碳烃(蜡质产品)的特点。目前开发的适用于浆态床反应工艺的活性炭负载的钴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制取柴油馏分的性能。液体产品中柴油组分较高,其中C10~C20液体在产物中的比例为60%左右。

2)F-T合成催化剂

该催化剂是由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开发的,以氧化铝为载体、金属钴为活性组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F-T合成反应过程中在提高CO转化率时,C+5选择性下降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反应经济性和碳源利用效率,催化剂已基本定型。

国内其他企业F-T合成技术开发情况: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先后开发了将传统F-T合成与沸石分子筛相结合的固定床二段合成工艺和浆态床—固定床二段工艺,于2001年建成千吨级浆态床合成油试验装置和催化剂制备装置,已进行了多次试验,并得到合格产品。目前正计划建10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山东兖矿集团公司2004年建成了5000吨/年浆态床低温F-T合成油装置,连续运行4706小时。目前已完成百万吨级煤制油工业示范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兖矿集团在国内合成油领域居领先地位,该集团目前已拥有包括反应器和催化剂技术的F-T合成核心技术。

2.1.3GTL产品对全球相关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GTL工业快速发展主要受资源、战略、市场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其中天然气资源国积极利用偏远地区天然气资源,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成为主要的推动力之一。未来国际油价走势将对GTL工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据资料报道,预计2010年,世界GTL产能将达45万桶/日,2020年将达100万桶/日。

F-T合成柴油是优质柴油组分,据估计2020年GTL柴油占中间馏分油消耗量小于3%,不太可能对全球柴油市场有很大的影响,但在某个区域,GTL柴油有可能占市场很大比例。

目前,中国以煤炭为原料,采用直接液化或经F-T合成制取液体燃料的在建、拟建项目已近800万吨/年,一般在2010年左右建成,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完成总投资4000—5000亿元,形成5000万吨/年的油品

产能。中国煤炭储量相对丰富,在特定区域,有一定的天然气资源。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煤炭、天然气为原料制合成气,经F-T反应制液体燃料较有发展前途。

2.2生物柴油技术

生物柴油是从天然动、植物油脂生产的柴油,化学组成为长链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几乎不含硫和芳烃,十六烷值高,润滑性能好,并且储运方便安全,降解性能好,是一种优质清洁柴油。

2.2.1国外生物柴油技术

目前,国外已工业化技术主要是液碱催化的生产工艺,所用的催化剂一般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甲醇钠、甲醇钾等。但这类技术对原料的酸值要求苛刻,必须通过脱酸处理,同时生物柴油粗产品也必须通过减压蒸馏精制以达到标准要求。国外有很多商家掌握这个技术,可适合各种规模的连续或间歇生产。但产品减压蒸馏精制能耗较大,对于原料品质比较高,只生产生物柴油时会增加生产成本。

德国鲁奇公司在上述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两级连续碱催化醇解工艺。德国斯科特公司也成功开发了连续脱甘油碱催化醇解工艺。这两种技术在欧洲和美国均有大型工业化生产装置。

法国石油研究院成功开发了Esterfip-H工艺生产生物柴油。此工艺用尖晶石结构的固体碱作为催化剂,采用多相催化反应来制备生物柴油。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发了生产生物柴油的BIOX工艺。计划投资2400万美元,建约5万吨/年生物柴油厂,2005年投产。

2.2.2国内生物柴油技术

在生物柴油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国内起步较晚,目前万吨级企业主要有3家: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福建卓越

新能源发展公司,并采用自主开发技术。其中,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的技术已申请专利(公开号:CN1473907A),该技术利用植物油精炼过程中所产生的下脚料及食用回收油为原料,经酸化除杂、连续脱水、酯化、回收甲醇、静置、分出甘油相,然后连续蒸馏得到成品。这种工艺反应需6小时即可结束,酸值可降至1mgKOH/g以下,脂肪酸转化率可达93%以上。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公司的技术也已申请专利(公开号:

CNl382762A),该技术利用废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从总体水平看,这些技术是针对废弃地沟油开发的,原料利用率低,生产过程有污染,产品质量按自订的标准控制。但由于原料价格便宜,一般2600元/吨左右,生产经济效益还是很好的。

RIPP根据我国原料供应的特点、环保要求、产品增值的要求开发了以下两种生产生物柴油新技术,并申请了一批专利。

1)高温醇解工艺

高压醇解法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可适应不同原料油、产品方案和工厂规模,以及适应原料收集、贮存和产品市场的物流状况等需求。原料预处理简单并适应性强,能加工高酸值、高水油料;采用多种原料时,切换容易;不使用催化剂,简化了后处理工艺,无污水;联产甘油浓度高。这些工艺根据规模大小,可为连续式或间歇式生产。目前该技术的2000吨/年规模的中试装置已建成,正在进行中试试验。该技术生产的生物柴油产品质量能达到德国的B100(生物柴油含量100%)产品质量标准。

2)反应分离耦合工艺

本工艺是专门为生产生物柴油而开发的,适应采用的原料如大豆油、双低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以及其他脂肪酸组成近似于上述原

料的油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合格。反应分离耦合工艺的特点是在反应的同时,进行甘油的连续分离,反应转化完全,产物不需要蒸馏精制,减少能耗;进料醇油比低,催化剂的消耗少,“三废”排放少;简化了工艺流程,有利于减少设备投资和降低操作成本。此技术还处在小试阶段。

此外,脂肪酶催化的醇解工艺最近几年在国内研究比较热。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都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展。

2.2.3生物柴油方面的建议

首先,B100不可直接作柴油使用,只可作为柴油的一个组分,调入石油柴油里,目前国外比较通用的是B5、B20、B2,2005年欧盟规定生物柴油的加入量不得超过5%(B5)。B100的标准国家已委托RIPP编制,并已通过国家评审,但对于B5、B20、B2的调合油性能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而且目前社会上生物柴油炒得很热,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加入的量也没有统一的规定,这必将扰乱柴油市场。因此,建议国家制定B5、B2或B20生物柴油的标准,并将生物柴油的销售统一纳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的销售系统,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系统外的其他单位,只能生产Bi00的生物柴油组分,不可销售B5、B20或B2的生物柴油,以规范市场,保证生物柴油质量。

2.3燃料乙醇技术

2.3.1燃料乙醇生产技术

燃料乙醇通常由谷类、甘蔗和任何含淀粉或糖类的农作物及其废弃物为原料采用生物发酵方法制成,各国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原料生产乙醇,如巴西选择甘蔗、糖蜜,美国采用玉米,瑞典用林业残余物及造纸废液等。目前世界工业化生产燃料乙醇多采用淀粉类食物如玉米和高含

糖农作物如甘蔗、甜高梁等。已工业化的技术主要是采用淀粉质和糖基的农作物为原料,采用林业残余物、农作物废弃物的技术正在开展工业放大阶段。

2.3.2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经济性分析

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糖经济尚缺乏与石油经济竞争的实力。虽然生物质原料成本低,但加工转化成本高,只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才能形成完整的生物质技术工程体系。

在生产工艺确定后,燃料乙醇的价格主要取决于粮食价格,乙醇成本与原料费用线性相关。我国现阶段使用燃料乙醇的方式是将10%的乙醇与汽油调合成车用乙醇汽油,与普通汽油同升同价销售。由表2可知,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一直高于汽油价格,我国确定的乙醇汽油价税政策是,石油公司按汽油出厂价的91.11%接受燃料乙醇,燃料乙醇生产环节出现的亏损由国家财政补贴。

根据美国政府测算,推广乙醇汽油可节省联邦政府财政预算支出36亿美元,其中,可增加农民收入45亿美元;减少政府对农民的补贴;增加19.52万个就业机会;增加个人所得税收人5.32亿美元;减少原油进口,

改进贸易平衡20亿美元;降低汽车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均十分显著。

2.3.3国内外燃料乙醇应用情况

据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统计,截至2005年11月,全美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厂共有93家,产能达约1245万吨/年,另有24个新厂正在建设中,预计全部建成后生物燃料乙醇产能将增加368万吨/年,届时全美生物燃料乙醇的产能将达1613万吨/年。

2004年,巴西乙醇的产量达1152万吨,其中970万吨用于国内消费,182万吨用于出口到印度、瑞典、南韩、日本、美国等国。2004-2005年向印度出口乙醇的比例最大。2005年,巴西的乙醇产量已达约1342万吨,其国内的需求量超过1250万吨。

2004年,欧盟国家共生产了42万吨生物燃料乙醇,欧洲生物燃料乙醇的主要生产国是西班牙、法国、德国、瑞典和波兰,此外,荷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意大利也生产少量的生物燃料乙醇。

目前,国内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小麦、薯类、甘蔗、甜高梁等,国家认可的燃料乙醇产能为102万吨/年,其中河南天冠30万吨/年,安徽丰原32万吨/年,吉林天河30万吨/年,黑龙江华润金玉10万吨/年。中国石化人股河南和安徽的2套生产装置,参股比例分别为20%和15%;吉林天河为中国石油控股。2001年6月-2006年2月,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担负的河南、安徽全省及河北、山东、江苏和湖北4个省的27个地市的乙醇汽油试点和推广使用工作,总计销售乙醇汽油(乙醇含量10%)436.88万吨。

2.4生物质乙烯技术开发

随着全球性的石油资源供求关系的日益紧张,传统石油乙烯工业将

面临新挑战。如何突破资源短缺的瓶颈,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生产乙醇,再进一步脱水成乙烯,从而替代传统的石油乙烯路线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1981年,巴西建成3套乙醇脱水制乙烯装置,总产能74万吨/年。近几年,印度建成4套乙烯装置。虽然其规模远低于现代石油乙烯装置,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应予重视。

目前,国际上乙醇制乙烯工业装置主要集中在巴西、印度、巴基斯坦、秘鲁,最大规模为印度的6.4万吨/年装置。乙醇脱水制乙烯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是装置大型化、低能耗,以及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降低催化剂成本。

3.中国多元化能源替代石油发展思路和建议

随着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还会增大。在新的世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对能源、资源和环境进行整体化的考虑和部署。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今后15年能源发展思路:“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应。在提高油气开发利用及水电技术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核能技术,形成核电系统技术自主开发能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安全开发和利用技术,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优先发展“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等。可见煤制油是能源多元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生物质产业是实现能源多元化和保证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生物质资源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在生物质加工转化及相

关环保技术研究方面也有较好的经验积累,如在燃料酒精,生物柴油方面,我们的技术跟国际上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走多元化替代石油的生物能源和生物产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之路。

在走多元化石油替代之路时,重点解决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瓶颈问题(包括全生物质的利用和生物质的高效转化),缓解能源紧张、石油价格上涨等带来的问题。从长远看,这是走可持续发展、应对能源紧张,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最终发展之路。

在技术路线上,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与传统强势化学工程技术以及过程工程技术结合,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交叉结合,充分全利用生物质材料,高效生产大宗化学品,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行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面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以及人类对气候危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出现超常规发展的态势。各国对新能源的投资大幅度增长,新能源产能也急剧扩大。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风电是在技术和成本上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形式。尽管短期内新能源还无法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供需紧张以及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对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限制为新能源发展铺就了宽广的道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超乎想象,许多可再生能源资源将逐渐变成商业项目。可以预见,不同能源形式的逐渐替代将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版图以及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石油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没有石油了。 ——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Ahmed Zaki Yamani)新能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太阳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正在起步,2009年科技部成立“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始发动一轮光热攻坚战。目前,我国已完成建设的光热发电项目只有少数几个,且装机容量均在1MW以下。但我国在建和拟建项目较多,这意味着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将呈现突破式增长。据统计,如果所有已公布项目均能实施,2015年前,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GW左右规模,市场总量达450亿元人民币。 (二)风能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年,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872台,装机容量12960MW,同比下降26.5%;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台,装机容量75324.2MW,同比增长20.8%。2012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46台,容量达到127MW,其中潮间带装机量为113MW,占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89%。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除了水、煤资料炭和石油,我们还有什么-新能源投资机会(PDF 21)

陈夷华chenyihua@https://www.360docs.net/doc/3610896818.html, (010)65183888-84073除了水、煤炭和石油,我们还有什么? ——新能源投资机会

我国能源需求高速增长 根据我国新能源规划,到20l0年,可再生能源的总装机容量达到60GW ,占全国总电 力装机容量的10%。其中小水电(50GW),风力发电(4GW),生物发电(6GW),太阳能发电(450kW)。到2020年,新能源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约121GW ,占全国总电力装机容量的12%。 50000 100000150000200000250000909192939495969798990001020304 -10% -5%0%5%10%15%20%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 我国能源需求高速增长

新能源崛起 新能源 广义上来说,有别于传统 依靠矿物质原料燃烧的能 源都称之为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潮 汐能……

太阳能:国外市场推动国内企业高速增长 1256 54.933.136.351.8141.5344.1594.1产量 MW 67.5 100 合计 183.04.4其他26.32.6澳大利亚39.12.9印度270.04.1中国46.911.3美国70.127.4欧洲62.647.3日本增幅%比例%国家0 20040060080010001200日本 德国美国其他0% 20%40%60%80%100%120%140%160%2003年 2004年 增幅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 国外太阳能市场强劲增长

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需求量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90 92 94 96 98 00 02 04 06 E 08 E 10 E 产量(MW) 需求量(MW)

替代石油新能源的技术发展及趋势研究

替代石油新能源的技术发展及趋势研究 1. 世界石油资源形势及发展趋势 1.1世界石油资源形势 20世纪的工业革命利用广泛存在的化石资源推动了经济持续、 高速 地发展,但其引发的相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也日益 加深,同时化石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性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竞争,引发 了一系列的国际政治问题。 目前,全球可采石油储量的38%以上分布于中东,17.3%和16.5%分 布于前苏联 和北美,欧洲不足4%(见图1) ■皿 ! Uta i J 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在世界已探明储量中,石油仅占 2.7%,天然气 0.9%,煤炭 15%,呈现缺油、少气、多煤”的状况,但其产量占世界总 产量的比例却分别高达 4.2%、1.5%和33.5%。高速发展的经济导致石油 大幅进口,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 40%, 严重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 1.2近年世界石油供需状况 1985-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目前,全球 十大石油消费 国中有4个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为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 国,日本第三,印度第六,韩国第七。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将以 近2%的速度增长,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长水平。未来石油需求呈现稳 定增长态势,亚太地区需求增长最快,供需矛盾突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大,中国原油 消费量以年 均5.77%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速仅为 1.67%, 供需缺口逐年拉大。由表1可知,我国石油消费增长迅速,对石油进口 依赖度越来越大,这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性。 表1近5年中国原油生产、进口及消费概况 亿吨 门 15, ±印町ft 屯an*诉石 :『m”八碍I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论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 发展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武汉工程大学08级化工02班,湖北武汉430073)摘要: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规模和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现状的仔细分析,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即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bei Wuhan 430073,China) Abstract: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is the basis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s to promote the country's economy continued to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hallenge of the two briefly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rough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carefu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rend in Chin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hat is, the road of the future. Keywords: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分析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持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趋势、确定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应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形势,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1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现状

世界石油工业预测分析报告文案

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预测分析报告 总体来说,20世纪是廉价的石油时代,低廉而又充足的石油支撑了人类工业的大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廉价的石油在20世纪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几次石油危机使世界为之震撼。20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也有低谷,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迷茫,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也不清楚地球到底蕴藏多少油气资源,只是凭借我们现有的手段来发现我们能发现的油气资源,尽量提高采收率,产出更多的油气来。石油工业发展到今天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充满了希望,但随着人类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油气资源的不断减少,决定了油气资源——这种不可再生能源——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有人预测21世纪石油时代即将终结,因为人类已经通过各种手段从地

下开采了一个多世纪的石油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油气的产出急剧加大,油气消费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油气需求还在以比较快的速度增加着,以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人类将会在21世纪用完地下的油气资源,石油时代将要在21世纪终结。而21世纪油气对人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还得依靠油气资源来维持发展。这里我们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认识,对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做一些初步展望。 一、有限的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确定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油气资源,但是我们确信,油气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在不久的将来某一段时间将出现枯竭,产量将逐渐下降,新发现储量将难以弥补产量的下降,但是人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所以能否继续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能否把地下以前没有采出的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能否改进各种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上业的最大特点。同时,有限的油气资源将影响和制约着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对油气资源远景趋势的一个初步判断。 (一)短期油气资源展望 从总体上来看,世界油气资源丰富,在将来几十年仍然能维持人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但是油气资源分布明显呈不均状态,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现实。人们对世界油气资源数量的评价呈上升趋势,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是不断增长的。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

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

最新能源基础知识答案

能源基础知识答案 1、能源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2、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3、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4、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5、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量。 6、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 7、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 8、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能也属于二次能源。 9、一次能源无论几次转换而得到的另一种能源都是二次能源。 10、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那种不作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制取时又需要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这些工作物质被称为耗能工质。 二、简答题 1、①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石油、

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②二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取得的另一形态的能源。如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能也属于二次能源。如:高温烟气、可燃气体(高、焦、转煤气)、水蒸汽、热水等。 2、亦称煤当量。指具有统一规定的标准热值的一种能源标准计量单位。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量为7000千卡。 1千克标准煤(kgce)=7000千卡(kCal)=29.3076兆焦(MJ) 3、高位热值是指燃料在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全部热量,即燃烧生成物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时的发热量。 低位热值是燃料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中的水以蒸汽状态存在时的发热量。 4、节能的定义 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5、节能的途径 ①管理节能 指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利用各种手段来减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已达到节能的目的。 ②技术节能

新能源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概况

新能源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概况 摘要:通过简单介绍能源的概念与内涵,引出了新能源的内涵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然后又介绍了未来几种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趋势,并且对新能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新能源在减少二氧化碳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对新能源提出了未来展望。 关键词:能源;新能源;未来的新能源;新能源发展愿景 一能源概念及内涵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均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能源稳定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的新型能源已开始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按能源来源分类 (1)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而来。 (2)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km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大部分为熔融状的岩浆,厚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七月二日星期二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在学校进行了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其对应的实验科目。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有幸在大二期末小学期内与石油化工行业有近距离的接触。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关于石油化工行业门类与系列产品链的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石油化工行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是基础性产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横向的角度观察,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石油化工的主要产品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基础有机化学品,例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合成气等;基本有机化学品(有机中间体),例如醇、醛、酮、酸、胺类、酚类、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高分子化学品,例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精细化学品,例如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石油助剂与添加剂、催化剂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可见石油化工行业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娱等方方面面,石油化工行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又被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从纵向的角度观察,石油加工工序又是复杂的,每一步都有一定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即可以再深入加工,也可以直接运用。比如石油加工可以得到基础有机化学品,基础有机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可以得到基本有机化学品,而这两种产品再加工又可以得到精细化学品,高分子化学品。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行业、中游行业和下游行业。上游行业主要为炼油及进一步裂解生成基础化工原料;中游行业主要为基本有机原料及三大合成材料;下游行业主要为精细化工、材料工业等,是指以有机化工原料和聚合物继续深加工得到更多品种的产品。石油化工行业门类按加工深度分类又可分为零道加工,一道加工,二道加工,三道加工,四道加工。零道~二道加工对应上、中游产业,特点是规模大、投资高、效益低,尤其是零道加工。三道~四道加工对应下游产业,特点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规模小、投资低、产品附加值高、效益高。由此也可见初级石化产品是随着加工深度的不断延伸而更大的提高附加值。所以石油要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石油化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是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 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石化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1) 一、石油的影响和地位 (2) 二、石油、天然气生产 (3) 三、美、苏(俄)两大产油国 (3) 四、中东 (4) 五、石油输出国组织 (5)

[摘要]从20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1)石油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还将逐步缓慢增长。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正在下降。(2)1980年以来,世界石油生产进入了在波动中缓慢增长的阶段,预计今后10-20年内仍将是同样的趋势,而10年后世界天然气的产量可能会超过石油。(3)美国作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源地,由于储量接替不上,原油产量逐步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和石油工业吸引外资力度的加大,石油生产的潜力还相当大。(4)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仍在稳定增长,2000年为932亿吨,占世界的66.5%,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该地区将是世界的石油资源重心。(5)经历了40年风雨的欧佩克已重新认识到维护内部团结和加强外部合作的重要性,它将积极寻求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新的对话渠道,推动市场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经评论·北京) 一、石油的影响和地位 在进入20世纪的时候,石油的主要用途是照明,主要产品是煤油。当时,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正在取代石油。20世纪头10年代,福特的变革使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也使石油从“煤油时代”进入“汽油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汽车挽救了巴黎;率先实现军舰以油代煤的大英帝国海军战胜了德国,初步显示了石油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一战以后,汽车、拖拉机和飞机工业的崛起,产生了对石油的巨大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动用了大量汽车、装甲车、坦克、舰艇和飞机,石油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战后,来自中东的大量廉价石油促进了西欧、日本等国能源结构的变化。1967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的比重超过煤炭而居首位。60-70年代,石油的地位达到了顶峰。石油不仅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燃料和动力,而且由于石油化工的蓬勃兴起,也成为主要的化工原料。石油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几乎一切领域。全球年石油消费量1953年为6.49亿吨,1973年跃到28.2亿吨,增长了3.34倍。1973年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动用“石油武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和西欧造成严重的经济和政治的振荡,更显示了石油影响之巨大。 作为转折点,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推动了各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大调整。在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用油工业的比重从1977年的22%降到1997年的17%;石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1年的8%降到1998年的3%。海湾战争显示出高科技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从整个世界来看,石油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还将逐步缓慢增长。石油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步下降,1983年为23.3%,1987年已下降到6.1%。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也正在下降,1970年为48.7%,1980年48.6%,1990年下降到38.6%,1999年为40.57%。天然气的比重正在上升,1950年为9.7%,1970年18.6%,1999年已上升到24.2%。 尽管如此,石油仍然是世界第一能源,仍然在人类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来石油的主要用途将从燃料转为化工原料,它的“孪生兄弟”天然气将取代石油成为第一能源。对石油的最大挑战将是新能源(特别是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和广泛应用,但这可能还需要10-20年。 与石油相应,石油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经历了大变化。20世纪的前80年,石油公司的地位节节上升。1980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前3名是石油公司,在前10名中石油公司占8家,在前50名中占20名;美国500强中,第1、2名是石油公司,前10名中石油公司占4家,前50家里石油公司占15家。但是,80年代以后,石油公司的地位逐步下降,1999年在世界500强的前10名中,石油公司只有1家,前50名中只有4家;

石油化工发展趋势及机遇

未来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未来十年,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了一批跨国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和高层管理人员,对“未来十年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创新发展机遇”进行深入讨论,用了9个月的时间,五易其稿,形成了“跨国公司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在9月11~12日召开的201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向业界公开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作为报告发布人指出,“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全球视野和独到见解,值得全行业认真学习、仔细倾听和深入思考。整个研究报告共分五个部分,4万多字,现摘要介绍其主要观点。 一、未来十年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未来十年,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石化产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未来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五大新趋势: (一)新兴市场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石化消费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石化市场重心东移 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空间,并推动市场增长重点由北美、西欧加快转向高速增长的亚太和南美地区。未来十年,亚洲将持续保持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 2.全球石化产业发展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在未来中长期发展阶段,全球石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石化产业发展速度都将超过GDP增速。 (二)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推动全球能源原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推动全球油气供给重心向西转移 北美“页岩气革命”正在推动世界油气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的快速增长,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气国。随着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全球能源供给的重心将加快从中东向西半球转移。 2.中国现代煤化工重大突破开辟了原料供应新途径 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快速增长以及油价的持续高位促使中国使用更多的煤炭来替代进口石油。现代煤化工的技术突破加快了以“煤代油”的进程。中国正在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工程示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文/胡文瑞鲍敬伟胡滨 近10 年来,国内外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2001—2011 年,全球新增石油剩余可采储量614.0×108 t,新增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39.9×1012 m3,其中,中国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2.2×108t,累计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8×1012 m3,相继探明了姬塬、塔河、蓬莱19-3 等15 个地质储量大于1×108 t 的油田和苏里格、普光、徐深等14 个地质储量大于1 000×108 m3的气田。在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油气勘探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1 油气勘探新成果 21 世纪以来,全球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对象日益复杂,然而由于认识的深入、理论的突破和技术的进步等,发现的油气田储量和数量不断增长,勘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1 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达2 343×108 t,比2001 年增长了35.5%;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达208.4×1012 m3,比2001 年增长了23.7%。一些大型油气田不断被发现,2000—2008 年,全球共发现大油气田(可采储量油大于6 850×104 t、气大于850×108 m3)90 个,主要位于被动陆缘深水、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老油气田、新区新盆地等领。2010 年全球新发现的7个大油气田合计探明可采储量达31.4×108 t 油当量(见表1),占当年全球新增探明可采储量的40.5%,而数量仅占2010 年全球新发现油气田数量的1.4%。 2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2.1 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 以前认为,油气勘探的基本要素是寻找“生、储、盖、圈、运、保”组合,具备此条件就有可能找到油气田,且油气生成后从原生地层(烃源岩)“二次运移”到储油(气)层,原生地层是生油(气)层,但不是储油(气)层。现在勘探开发的视野已扩展到原生地层,即从原生地层中寻找油气资源。某种意义上,“回归原生地层找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和理论的挑战,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美国页岩气和致密油资源的成功勘探开发证明,传统意义上的生油(气)层已成为了勘探开发对象。美国产页岩气盆地超过30 个,产层包含了北美地台区所有的海相页岩烃源岩地层;致密油产于原生地层或与其互层、紧密相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是继页岩气之后美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2012 年美国致密油产量突破7 000×104 t,预计2020 年全美致密油产量将达1.5×108 t。

最新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发展替代能源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十一五期间,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边界的约束下,能源替代这一有助于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产业,孕育着重大投资机会。 在我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决定不同形式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有两点,一是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内外部成本,二是后继储量以及是否可再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可再生能源再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6%。 一、各种能源形式发电成本比较 风电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的风力发电成本与燃油发电或燃气发电相比,已经具备成本竞争力。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0.1%风电到2020年很可能超越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发电形式。2006年到2015年风机设备市场容量总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率仅有25%,目前对风电场招标有70%国产化率的要求,本土风机制造商面临巨大市场空间。 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是所有化石能源及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源头。多晶硅价格上涨对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行业内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厂商的电池片产能和组件产能成为无效产能,避免了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的恶性竞争,行业优胜劣汰得以更快的实现。高价多晶硅的压力下,优势企业也会有极强的动力削减成本,比如应用更先进的硅片切割技术,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等,以求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力。,多晶硅太阳能行业有可能08-09年重新进入黄金发展期。 在我国能源消费新格局中,中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禀赋格局决定了煤变

为何近期内石油不会被新能源所取代

为何近期内石油不会被新能源所取代? (文/曼哈顿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Robert Bryce)要说过去 10 年里面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很简单——气候变暖,一直以来都没有变过。再有的话,就是世界各国减少或限制CO2的排放量。 但就是在这个 10 年间,全球 CO2的排放量大约为33 亿吨,增长了 28.5%。据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到2030 年,全球 CO2排放量还会再增加21%,上升至约40 亿吨。 CO2排放量将继续增长,因为工业发展会消耗更多的能源,具体来说是更多的碳氢化合物,例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许多理想化的环保主义者以及一些决策者认为我们应该停止使用碳基燃料,转向一个只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全球经济。不过,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碳氢化合物不可能被取代。 碳氢化合物将继续主导未来几十年全球能源结构的原因有三:成本、能源转化的步伐缓慢及能源规模的计算。

可再生能源造价高昂 第一个原因解释起来相对简单。全球能源行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每年花费在寻找、改善以及提供给消费者各种形式能量的资金投入就超过了 5 万亿美元。风能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它们的优势,但从经济上讲是不能跟碳氢化合物相比的。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最近的一项分析估计,由陆上风力涡轮机进行的风力发电,成本是 97 美元/兆瓦时,约为天然气产生同等电量所耗成本(EIA估计63 美元/兆瓦时)的 1.5 倍以上。海上风力发电更贵,成本为 243 美元/兆瓦时。最便宜的一种太阳能发电——光伏电池板发电,成本为210 美元,比燃烧天然气发电耗资的 3 倍还多。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正在进行研究的热点项目,世界汽车大国如中国、日本、美国、 德国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推广。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内外科技实力竞争的一个关键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严峻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汽车行业技术和产业革新的必然趋势。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解决能源和环境系统问题以及提高国家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一方面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汽车行业面对的共同问题。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内汽车保有量呈递增趋势。预计2015年的汽车保 有量将达到1.5亿辆,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更是将达到2亿辆以上。传统汽车在 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的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传统汽车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现有的车用内燃机的动力技术的改进处于一种渐进式的状态,进展缓慢,已经不能应对环境、能源系统的挑战,汽车行业亟待一场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带动钢铁、机械加 工、电子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是提升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一直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原始创新的技术,没有形成自己的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面,世界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国家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才能在汽车工业上实现“弯道超车”,才能有机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上一较高下。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种类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 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后文简称《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概念。实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便是新能源汽车,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汽车拥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结构也较为新颖。《规则》还指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出现以来,动力形式主要有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主要的研究方向。 混合动力汽车在汽车上配置了两种动力系统,一般是在传统燃料的动力系统基础上 再匹配发电机、电动机等以电能为动力的系统。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电能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外部充电,即通过充电桩直接给汽车中的蓄电池充电。二是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将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回收,转换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三是采用前述两种方式的组合,既可以直接给蓄电池充电,也配有能量回收装置。 纯电动汽车,从字面就可以看出,该类汽车采用电能为唯一的动力来源,无需内燃机或其它动力装置。纯电动汽车只有电能一种动力来源,在行驶过程中没有尾气排放,也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是一种“干净”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由于受续航里程、充电桩的数量及位置的影响,目前主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修改)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分析报告 (杨婧刘璐胡馨月娄姚荣) 第一节、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行业现状 (一)行业概况 1、国际石化产业运行情况 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倒挂日渐频繁;二是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价差缩小;三是石油的金融属性更加明显,投机商继续青睐石油期货市场;四是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五是欧佩克减产履约率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剩余产能大幅增加;六是石油库存居高不下。 通过对市场、贸易、油价、运输和劳动成本等方面的分析,鉴于欧美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市场的成熟度,欧美等地区对基础化学品和大宗石化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这就迫使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全球化工行业发展的重心逐步向原料产地(中东)和产品市场(亚洲)转移。中东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炼油和石化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市场。同时,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向大型化、基地化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2009 年,排在前10位国家的炼油能力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比例有所提高,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韩国4国,占世界10 大炼油国总能力的比例已上升到39.9%(见表1),炼油能力占全球的比例也上升到23.1%。

表1 各国炼油能力表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状况 (1)炼油工业逆势上扬。2009 年,中国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 500万t,全国炼油能力增至4.83 亿t/a,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截至2009 年年底,全国千万吨级炼油厂已达到17家,全年全国原油加工量约为3.75 亿t,比上年增长7.9%。 (2)产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 万家,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3%,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实现销售产值6.35万亿元,增长0.15%。20 多种大宗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数据见下表2: 表2 石油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数据表 (3)市场需求持续回升。2009年,国内主要石化产品表观消费量持续回升,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88亿t,同比增长6.2%;乙烯表观消费量达1 165.6 万t,同比增长10.1%;硫酸表观消费量增长21.4%,烧碱增长13.4%,纯碱增长8.9%,甲醇增长35.9%,合成树脂

海洋石油技术七大发展趋势

海洋石油技术七大发展趋势 2015.7 世界海洋油气储量丰富,海洋油气产量稳步上升,成为世界油气产量增长的源泉。由于深海的极大魅力,未来几年,在深海的投资将会不断增大,深海油气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第46届美国海洋技术大会(OTC),作为参加人数最多的石油界盛会和世界海洋石油技术及市场趋势的风向标,会议呈现的海洋石油工业七大发展亮点值得关注。 1.世界海洋石油工业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油价暴跌给世界石油工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海洋石油工业同样不能幸免。 在专题论坛、专题早餐会和午餐会上,多数专家认为,随着国际油价企稳并逐步走出谷底,“严冬期”总是要过去的,曙光就在前方。他们对世界海洋石油工业尤其是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前景依然乐观,业界的信心逐渐恢复。 据Douglas-Westwood公司的最新预测,2015~2019年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将增加69%左右,即从上一个五年期间的1240亿美元增加到2100亿美元。 2.合作是应对低油价、实现共赢的必然选择 无论是油气项目的开发还是新技术的研发,都离不开合作,在低油价时期更是如此。无论是油公司还是服务公司,都在通过合作寻求发展。 BP公司认为,合作对于技术开发至关重要,为满足未来的技术需求,海洋石油工业需要在业内外开展合作。正因如此,BP的技术开发模式正从传统型转向更加对外合作型。 斯伦贝谢公司同样认为,合作和整合是应对低油价挑战的有效策略,通过资源整合可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供更高效的一体化服务,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3.安全环保文化建设不容忽视 BP墨西哥湾泄油事件之后,包括政府、行业和公司在内的各界对深水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