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德育资源 形成德育合力

整合德育资源    形成德育合力
整合德育资源    形成德育合力

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

——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创新的整合研究”课题实

验的思考和实践

江西省金溪县“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创新的整合研究”课题组傅南轩

摘要

本文结合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创新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过程,探讨了在社会转型期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以理论和实践论证了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是创新德育工作,取得德育高效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德育创新互动整合实效

目录

前言

正文

一、课题的内涵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启动阶段

1、组织启动

2、理论启动

3、队伍启动

(1)更新育人观念

(2)建好三支队伍

(3)强化师德建设

4、基地启动

(1)营造和谐校园氛围,优化创新环境。

(2)开发校外德育基地,社会实践育人。

(二)实践阶段

1、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增强德育实效

(1)强化德育学科,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2)学科德育渗透,提高德育效果,培养创新思维。

①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晰学科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②加强组织管理,措施科学,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规范性。

③运用现代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3)开发校本课程,磨练创新意志,培养创新能力。

(4)改革学生品德评价方式。

2、活化德育活动,培养创新素质

(1)德育常规活动

(2)少先队传统活动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3、构建整体化德育渠道,完善创新人格。

(1)学校教育为主体,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2)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

(3)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学校管理的社会参与体系

五、课题实验研究的实效

1、学生综合素质同步提高

2、家长向教育参与型转化

3、教师向专家型转化

4、学校向内涵式发展深化

5、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前言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青少年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奠基阶段,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上已呈现出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总体趋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尤其是加入WTO 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小学德育工作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一方面在校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部分中小学生因社会、家庭及自身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免在校的学习,人际关系,认识能力,观念习惯,心理行为的某些方面产生与学校要求及学生群体不相适应的地方。如奢侈浪费、互相攀比、好逸恶劳、自私小气……另一方面,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隔代监管、亲友托管等几乎使家庭教育缺失,监护人的溺爱、不敢管、不会管致使留守学生心理状况堪忧,学业成绩下降,安全隐患重重……因此,研究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创新的实效性,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关工委作为从事青少年工作的群众团体,必须以新的思路配合、指导和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同时又要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发展他们的个性,使之走好每一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指示下,为了探求这一做法的规律性、科学性和创新性,2010年3月开始,我们开展了“学校、家庭、社会创新教育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该课题由县关工委牵头,整合县共青团、县妇联、县教育局、县老科协教育专委会、社区,以及中小学的人力资源,组成了课题实验小组,以县仰山小学为实验基地,经过三年来不断的探索实践,终于使仰山学校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打造德育格局,创新德育工作思路,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本化德育工作,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三结合”德育网络。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各学科德育渗透、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研究。

2、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网络,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3、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共享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文化氛围的研究。

4、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共建文明社会的研究。主要研究学校、家庭、社区如何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共建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架构和基本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启动阶段

1、组织启动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县关工委主任钟远鸣担任课题组组长,仰山学校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由县关工委、县共青团、县妇联、县教育局、县老科协教育专委会、社区和仰山学校的有关领导和家长中的热心人士组成。与此同时,我们按照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补充的构想创建德育网络,不断拓展阵地,深化内涵,增强辐射,以求实效。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帮助仰山学校形成了五条德育工作主线:一是完善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育主线;二是完善以“校长——办公室——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管理工作主线;三是完善以“党支部——团支部——少先队——班委会”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主线;四是完善以“校长——总务处——后勤人员/校园多媒体”为主体的服务育人主线;五是完善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主线的社会力量的校外指导教育主线。

2、理论启动

(1)组织课题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国务院、教育部有关“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有关文件、实施意义和内涵,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提高认识,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和学者进行德育、素质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3)组织课题领导小组成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取经,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

3、队伍启动

(1)更新育人观念

我们在仰山学校所属的象山社区,成立了社区协同教育领导小组,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学习班,特别是家长学校,组织学习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材料,从而使大家认识到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办在社会中,学生分散在千家万户,学校德育离开了社会和家长的配合、支持,就一事无成。从而树立大德育观思想,确立全员德育观念,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都能育人。同时,制定德育工作制度,明确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职责,让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岗位都意识到自己的育人任务,并切实承担育人职责,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2)建好三支队伍

建立校外辅导员队伍,聘请在社会上有影响的老干部、老专家、司法干部、解放军、街道干部等担任校外辅导员,开展系列活动。

建立德育科研队伍,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班主任研讨会和德育研讨小组,利用校本教研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开展系列活动。

建立家长德育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研讨德育在家庭中的问题。

(3)强化师德建设

用高尚的人格塑造高尚的人格,用美好的心灵感染美好的心灵。进行师德建设,用教师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

4、基地启动

(1)营造和谐校园氛围,优化创新环境。

为了发挥校园的隐性教育功能,课题组指导学校实施了三维课程(必修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构建浓厚书香氛围的校园文化,同时学校新建了校史馆,完善了劳动教育基地。为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在给教师办公室连接了因特网的同时,还创建了计算机网络“校校通”“家校通”工程。

(2)开发校外德育基地,社会实践育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烈士陵园、八仙岭战役纪念碑等。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有象山公园、锦绣塔、仰山书院等。

法制教育基地:有县看守所、县法院等。

国防教育基地:有县消防队、县武装部、县武警大队等。

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发了锦绣华城的学商基地、工业园区的学工基地和城郊的学农基地。

(二)实践阶段

1、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增强德育实效

(1)强化德育学科,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思想品德课是小学德育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思品课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课题组对思品课课堂教学创新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把教育活动的全程交给学生”的教育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树立“师生平等民主”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构建“引趣激情,导入新课;精心设问,启发明理;拓宽补充,深化明理;联系实际,以知导行;总结全文,提出希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拓展学生想象思维,深化道德观点的领悟,在形象、直观、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完成道德认知的过程。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充分地运用电教媒体,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情境;把沉默的人物、事物变为活动的有情节的情境;把枯燥的文字内容变为直观的、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甚至让学生自导自演,重现情境,在指导道德行为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

(2)学科德育渗透,提高德育效果,培养创新思维。

实施德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不研究在教学中实施德育,实际上是丢掉了德育主阵地。为此,课题组实施德育工作坚持立足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科教材的德育因素。一方面,挖掘思品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因素,提高对学生的说服力。另一方面,加强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把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作为学科教研组一项经常性的研究课题,要求教师要把传授知识与灌输做人的道理结合起来,把增强能力与提高思想认识结合起来,把发展智力

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在渗透中做到有量、有序、有机、有度、有效。

⑴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晰学科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此,课题组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使教师从民族复兴,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从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⑵加强组织管理,措施科学,措施科学,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规范性。

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学科渗透领导小组”,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学科德育渗透纲要》,并依此编写了《德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同时,组织开展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其科学规范

⑶运用现代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实施“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专业科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四步主体教学模式”,以先学后教为导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为重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

参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丰富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认知。同时,沟通各学科课程的联系,各学科教师组成“联合舰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使“井水也犯河水”,发挥整体功效。根据教育规律、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科教学与教学各环节的特点,有机地、巧妙地加以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

(3)开发校本课程,磨练创新意志,培养创新能力。

课题组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环境育人课程体系:根据该校环境特点,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校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和人格熏陶;如何以临川文化、象山精神为核心,把宣传橱窗,黑板报、记事板,人文标语以及校园绿化景点等等加以优化,并结合实际加以动态变化,从而使学校的每堵墙壁都会说话,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题组要求要“以德育为先导,以劳动教育为支撑点的办学思想”,突出劳动育人、实践育人这一教育理念,确立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哲学思考和实践模式:即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长技、以劳怡心。围绕这一全新的教育哲学思想,在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删减与创编,丰富与整合,构建起以劳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丰富学生情感、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德育校本课程。如学会做人活动课、学会求知活动课、学会健体活动课、学会审美活动课、学会生活活动课等等。

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坚持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把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活动和法制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创新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社会实践课(整合思品与社会)、生活实践课(整合心理健康与卫生保健)、科学实践课(整合科技与自然)、艺术实践课(整合音乐与美术)、信息技术实践课等,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实践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志向、创新动机、创新情感、创新意志和创新个性,促进了学生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德育微型课程体系:全校各班每天午间2:00—2:10开设一节德育微型课,由学生自己主持,每次一个主题,主题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短、平、快”的教育功效,达到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的目的。

养成教育课程体系:这是适合校情,加强管理育人,切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遵规守纪品质和养成基础文明行为习惯的规范教育。课题组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公民道德规范》以及《青少年网络公约》等内容为蓝本,帮助学校制订了《仰山小学少年文明公约》和《仰山小学少年形象标准》。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以背诵、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行为宣讲等方式,按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全体学生掌握公约和标准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做高尚的人,做有道德的人。

(4)改革学生品德评价方式。

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德育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做到定性评价(情景测试)与定量评价(结合《仰山小学少年文明公约》进行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成长记录)与终结评价(期末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体验、感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逐步建立德育学科的评价体系和监测制度。

2、活化德育活动,培养创新素质

第四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提出: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勤于动脑,敢于质疑的“小问号”,勤于探索,独具慧眼的“小发现”,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小能手”。为此,课题组多次邀请省儿童科学教育专家徐章英、顾力兵教授来我县分别向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作报告,提出要让孩子兴致勃勃地玩转科学,在玩中探索科学奥秘、掌握科学知识、体验科学魅力、培养科学精神。讲座深入浅出,语言极具感染力,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极大地感染了广大听众。

课题组以此为契机,坚持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宗旨作为少先队活动的主方向,把学生作为活动和创新的主体。少先队活动设计从“新、奇、活、深”等方面突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参与热情,加强对少先队活动层次性、系列性、发展性、实效性及

创新性等多方面的研究,通过不断的充实、完善、发展,现仰山学校已初步形成了符合时代特征的、独具创新特色的少先队活动体系。

(1)德育常规活动

落实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核心内容的《仰山小学少年文明公约》,坚持开展“仰山小学文明行为示范生”评选活动,并绶带上岗,进行文明行为示范。

高扬爱国主义教育旗帜,认真举行每天的升旗仪式、降旗仪式,开展“我为国旗添光彩”旗手的推荐活动,通过评选推荐每周两名队员担任旗手。

坚持每周一早晨的大中队主题活动(7:40—8:00大队活动,8:00—8:30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并择优举行观摩活动。

加强小班务建设,通过“生态角”、“卫生角”、“图书角”、“科技角”的建设,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智慧,发挥德育常规活动的管理、教育、激励作用。

完善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自我管理,自采、自编、自播,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使学生的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得到满足。

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日,让学生自主设计、自我主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如:五月的劳动节,进行劳动技能比武;十月的艺术节,进行多彩之光艺术演出;还有爱心节、科技节等等。

(2)少先队传统活动

少先队活动是培养少先队员创新精神的实践活动,根据创新精神的实质和少先队员的心理年龄特点,课题组多年来重视活动内容和策略的选择安排,突出体现活动的针对性,科学性、思想性、发展性和创新性,逐步向系列化、课程化和层次化方向迈进,把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

“城乡小伙伴手拉手活动”

与我县郊区的五里中心小学开展校际手拉手活动。仰山学校除了在教育资源、设施上给予五里中心小学帮助外,每年都要组织学生互访活动,让学生换位体验城市和农村的学习、生活,对城市儿童进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教育;对农村儿童进行努力学习,将来改变家乡面貌的教育。随着校际活动的不断深化,

近年来学校又先后两次组织近百名学生代表到五里小学,深入各个班级,和农村孩子一同学习、一同吃午饭、一同到田间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对于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体验大本营、天天我能行”红领巾实践周活动

针对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多,大多数孩子自立能力差,依赖性强的特点,面向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了“红领巾实践周”活动。活动以班为单位,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军训、参观营地、篝火晚会、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内务整理比赛等;五老报告团现身说法的报告内容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教育着孩子们;参观武装部,学生们被解放军战士威武雄壮的军体操和刀切般整齐的内务所折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则唤起了学生无比的爱国之清;篝火晚会使同学们遨游在创新的世界里……实践周活动,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生活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这项活动在该校已发展成为一门以“体验、实践”为形式,以“劳动育人、实践育人”为核心理念的德育校本课程。课程的设置也日益丰富,先后增加了社区公益劳动、烛光亲子晚会、英语沙龙、劳动技能比武、快乐体育竞技场、校园自主体验活动、野营拉练等活动,到社会实践基地参观访问等,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实践的内容,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重视社区及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围绕着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了一系列的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如与环卫部门共同开发的“红领巾一条街建设活动”,与所在社区共同开发的“楼道文化建设活动”、“我是社区小雷锋”、“给墙壁洗脸”、“给社区美容”等活动。学生们深入社区进行《公民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宣传活动,在社区建立废旧电池回收点,协助社区清洁工清理垃圾、擦洗公共设施、清除小广告……一支支文明宣传小队、绿化环保小队、利民服务小队及各种兴趣小队活跃在社区的四面八方。他们小队长自己选、队员自愿组合、活动自己设计,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社区成了学生们成长嬉戏的乐园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突出体现体验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名牌企业”、“派出所”、“消防中队”、“检察院”等单位及一些历史文化古迹、新建的人文景观等,开辟为学校的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到社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调查,如二四中队到县图书馆体验当图书管理员,进行研究性学习;四一中队把卖废品的收入购买树苗,植树绿化;五一中队到县人民医院作保洁员,去立新商场当售货员;六二中队到象山公园拍摄,六三中队到邮政局进行小邮展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了学生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构建整体化德育渠道,完善创新人格。

构建“一体两翼三维”(一体:以德育为核心;两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三维: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网络,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丰富了德育内容,变单一型为综合型;优化了德育形式,变被动型为主动型;区分了教育对象,变统一型为层次型;落实了德育责任,变接受型为自觉型;更新了德育手段,变传统型为现代型。从而取得了最佳的教育效果,切实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学校教育为主体,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努力完善德育的三条主线(德育课程改革、德育活动、整体化德育渠道),更新德育观念,改革德育方法,建立分层递进的道德目标。加强以自我教育为主的德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德育工作中的创新教育,积极优化学校的德育环境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育人的质量。

(2)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

建立家长委员会。校级家长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党政领导和学生家长代表5—7人组成,每年调整;同是一个年级也设家长委员会,由级长、班主任及家长代表7—9人组成。机构健全,任务明确,学校负责联络,共同开展工作。定期召开家长会或举办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展示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成果,向家长介绍学校近、远景规划和当前的教育教学计划,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努力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征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开通“家校通联系热线电话”,班主任老师随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使信息交流及时,在偶发事件发生时,能立即实现家校沟通,使事件得到较好处理。此外,还通过家访、书面联系等形式指导家庭教育。

在学校的指导下许多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走出教育的误区,掌握教育规律与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修养,家长“以身立教”,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形成了家庭与学校育的合力。

(3)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学校管理的社会参与体系

途径之一:引进社会力量,介入教学管理

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在学生家长和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中挖掘合适的师资资源,探索与社会各界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实学校的教学力量。

途径之二:完善管理措施,加强社会文化的管理。,

与有关政府机构及主管部门加强沟通,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和管理社会文化市场,成立社会文化管理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形成社会文化管理网络,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社会管理,从而有效抵制了这些不良场所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途径之三:争取社会支持,改善办学条件

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社会力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增强了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开拓了教育渠道。

五、课题实验研究的实效

三年来,课题实验的实践证明,仰山学校的德育工作正在向以人为本,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体现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新局面发展;向生动活泼、回归生活、实现自我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倡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方向发展;向在实践中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变被动受教为主动向上的方向发展。

1、学生综合素质同步提高

——自主管理促成长。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变以往的被动形成为当前的主动养成,学生们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学校文明小卫士配合各中队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上学放学纪律、班级卫生、校服穿着、广播操、眼保健操等,每月进行小结,评出优秀班级,并颁发流动红旗,目前学生们已经基本养成穿戴整洁、自律自觉的良好习惯,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先后评选出校级百名好少年,

校级十佳少年,校级形象大使20人,县级三好学生18人,县级十佳少年3人,县级三好特长生15人,市级好少年6人。

——文明礼仪伴我行。学校开展了“人人编写新童谣、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并得到显著成果。活动以“文明童谣快乐传唱健康成长”为主题,学生们学《规范》、习《守则》,结合生活实际,编写童谣。学生们通过说、唱、编、演、画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童谣的系列活动,使学生活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训练了语言,更主要的是强化了学生们的礼仪素质与文明素质。如今,走进学校,学生们行礼问好已经成为亮丽的风景。

——读书学习增涵养。在家庭中,家长们给学生们建立了“小书屋”、“小书架”,社区有了阅览室,学校有“开放性图书馆”,楼道旁、走廊边到处都有图书架,没有管理员,自借自还,图书坏了,有人悄悄补好,几年来,图书不但没少,反而增多了,捐书不留名的太多了。现在,读书成为学生们一种良好习惯。他们读古诗、读经典名著、读优秀作文,写读书笔记,读书已融入了学生们的生活,学生的作文水平与人文素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校报《仰山风铃》上发表了家长与学生们的一篇又一篇文章,作品集《尖尖角》、《我看金溪》、《我能行》……反映出孩子们成长的过程。

2、家长向教育参与型转化

——形成学习型家庭。通过各种渠道的家校沟通,广大家长逐渐认识到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及方式、方法,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当中来,并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学校的工作献计献策;在家庭中也能够放下架子与孩子展开交流,一同学习,原来打麻将混日子的家长感到得到了重生,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而且有许多家长还把家教的体会写成文章发表在校报上,与学校、老师以及更多的家长一同交流。而这也成了“三位一体”体系又一个别致的窗口。

——网络搭建沟通桥梁。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一切成为可能。学校创建了计算机网络“校校通”“家家通”工程,在平时,有许多家长迫于工作压力无法与学校老师展开密切及时的联系与沟通。现在学校所有的老师都创建了自己的网页平台,使沟通不再困难。家长们通过网络可以看到每天自己孩子的作业,学校的

变化,班级的信息,如果愿意还可以留下自己想说的话,如果还觉得不够,微信、电子邮件等也帮上了忙。

——争做“编外老师”。家长应该成为学生教育的参与者与组织者,这是当前学生家长们的认识,把学生送到学校就不用自己再管的消极意识已经消逝。家长们在学校的指导下主动配合学校对学生展开各种教育,使学校工作得到了最大的支持。为了鼓励家长的积极参与,学校把那些在家教方面比较成功的家长聘为校外辅导员,每年“六一”节进行表彰。目前,每个中队都有1——2名自己的校外辅导员,社区每年都对优秀家长进行表彰。这些受表彰的家长已成为家长们的领军人物,大大增加了育人体系的合力,大大促进了社区和谐和文明。

3、教师向专家型转化

——做学生的榜样。实验之初课题组就确立了“以师德带生德的”的思想,将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作为开展实验研究的重要前提。几年来通过教师师德塑性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产生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的强烈愿望,有一股奋勇向上的活力。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明显的提高了,教师们自觉的展开行动研究,探索教育的规律和途径,以一种新的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前瞻性的反思、监控性的反思、批判性的反思使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行为在动态流程中不断得到优化。尤其是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了。在广大教师的参与运作下,学的德育课程体系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先后评选了“十佳师德教师”、“十位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十佳中队辅导员”等师德标兵,

——做学生的朋友。传统的观念对好教师的评价标准是成功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创新为动力的时代,它使人类经济生活的维系从物的依赖转向知识创新的依赖,它导致了教育的深刻变革。课题实验的开展导致教师在教学或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幻想给予热情地肯定、鼓励和积极引导,绝不用僵化的思想来束缚学生。他们见微知著,能够发现普通人不注意的、容易忽略的问题,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承认每个学生皆有创新能力,对学生一视同仁,甚至有些“偏爱差生”。可以说,我们的实验教师既是一位善于发现、鉴别学生创造力的良师,也是一位关心爱护学生的益友。通过社会、家庭的互相沟通,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成为一种共识,这就要求教师

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学校倡导广大教师要“蹲下来与学生交谈”。校长就经常接待学生们的访谈,从中了解不同学生的内心,使学校获取第一手资料。

——做学习的主人。在实验过程中,社会与家庭因素的多元化与发展性在客观上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当前适应社会的必须,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一切,才能真正履行自己的使命。教师们在完成正常工作的同时,能够自觉参与以现代化、专业化、信息化及师德为主体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总结中提高。教师们在学习中提高着,又在提高中积淀着。具有个性化与先进性的教育思想涌动在教师的胸怀中,这些思想正是指导学校适应社会、家庭需要的精华,为了把这些思想保存并发扬开来,学校先后出版了教师论文集,其中不少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有的还在教育杂志报上刊发表。

4、学校向内涵式发展深化

——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学校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教室张贴的科学家画像和格言引导学生崇尚科学,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结合校本课程建立“爱我家乡”文化长廊,做到让校园处处成为大课堂,面面墙壁都育人;品味高雅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着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爱与责任不变的承诺。教师职业是爱与责任同行的职业。为了达到这一理想境界,学校主动聘请社区代表及家长代表作为学校师德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征求各种意见或建议,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对有损师德的言行及时处理,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大力表扬与奖励。

——特色教育加快发展。学校要想在发展中求生存,特色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发展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品牌。学先后开办了音乐班、舞蹈班、美术班、围棋班、科技班等。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不但拓展了校本德育课程的资源,而且在发挥学生左右两半脑球协调功能的同时,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灵感,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力地促进了他们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及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在课题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民主意识,主人翁意识等到了加强,个性得到了发展,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和独立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创新思维得到了开发。学生获得了善于观察、善于质疑

的能力,在各类学习活动中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敢于与同学和老师争辩,并且养成了独立思考、勤阅图书资料的习惯。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都得到了提高,想像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社会与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提升,教育教学保持名列前茅。

5、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学生们需要肯定,需要展示,为了学生们有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学校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单一宣传模式,以更新更宽的视角,为全体学生以“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去想,以儿童的方式去演去说”这一宗旨,围绕校园中出现的、社会与家长关注的、学生们喜欢的事物进行多角度剖析。使社会与家庭更好地了解了学校。

——活动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为了整合社会、家庭教育资源,学校开展了许多喜闻乐见的活动来丰富第二课堂,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最大化。其中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以学雷锋活动与环保活动为突破口,先后开展了“手拉手地球村”、“新世纪环保春之行”、“关注金溪、关注家园”、“向白色污染宣战”“心系城管共建家园”等一系列活动。丰富的校外教育活动使学校的学习活动向课外、校外延伸,而且使许多原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或要解决的问题转向让学生在自己主动的探索中去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从小就充满自信心、自豪感、成就感。

——社会资源在进一步拓展。社会资源不仅仅是学校所处的狭隘的区域,其实只要肯去拓展,还有许多值得去探索,这就需要学校要有一种大社会资源观。目前,学校已经与县武装部缔结为友好单位,聘请了优秀的指战员为校外辅导员,使学校更好地借助了他们在科技、国防、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了军地的共建工作,密切了双方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使学校教育途径进一步拓展。其次,学校还与周边及郊区学校结为友好学校,与他们积极实现地区、校际、城乡的资源整合与交流,从他们身上吸取自身发展需要的“养分”。

课题实验的开展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的充分发挥和学校外部家庭及社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使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对青少年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更科学、更富有新意和实效。

我们将再接再厉,以仰山学校为实验基地,增强辐射力,以点带面,扩大实验成果,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主要参考文献:

(1)《德育原理》擅传宝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学校德育于德育课程化研究》何晓文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生活德育论》高德胜著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4)《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孟育群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整合校园资源

整合校园资源,开展校本德育研究方案 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课题组 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5月党中央又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职责.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惊人发展使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物质领域空前繁荣。但与此同时,人类也面临着道德滑坡的世界性难题。纵看现行的我国学校教育智德分离,德育与学生日常生活分离.德育过程,不是完全依照学生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带有明显的唯理性倾向,重理性知识传授,轻感性体验内化;重外在理智控制,轻内在情绪调节。德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体验,造成知行不一。环境无疑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生又是最具可塑性的个性群体,所以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根据区域优势和本地区青少年的德育状况,有步骤地整合校园资源,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校本德育,促进小学校本德育的开展,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应是一十分有效的。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对校园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能,有利于使学生在学校和社区所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校一向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德育的作用。几年来,我校在环境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财力,如今不仅成为了一所花园式的学校,更是一所在环境建设上处处体现人文性、区域性、历史性、国际性、时代性,洋溢浓浓爱国情的学校. ?十五?期间,我们顺利地进行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德育的研究?这一市级课题,使我们对于校园文化环境的德育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于校园中的德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研究的积累为新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探索基础。从课题的内

德育工作机构及分工职责

2012—2013学年学校德育工作机构 一、组织机构 组长:李占国(校长) 副组长:吕松阔(副校长) 杨春有(总务主任) 武梦月(教导主任) 王鹏晓(少先队辅导员) 组员:辅导员(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职责 1、依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当好理论学习的带头人。 2、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搞好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干训等项工作,努力培养“合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深化教育改革,以教科研带动教学,自觉按教学规律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以教学为中心组织教师学习政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建设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充分发扬民主,重视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发挥广大教师和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全面主持学校各项工作。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做

好培训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5、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自觉接受教职工的监督,搞好廉政建设。 6、领导和组织总务工作。贯彻勤工俭学的原则,坚持总务工作为教书育人和教职工服务的方向,严格财务制度,增收节支办好校办工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搞好校园建设,关心教职工生活。 7、配合党组织,支持和指导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发挥工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二)副校长工作职责(德育管理) 1、加强对政教处、大队部、辅导员的领导,经常与他们研究改进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2、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或与学生对话,把握学生的政治思想等脉搏,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 3、积极指导和帮助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家长委员会开展工作,使学生工作形成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局面。 4、发动全体教师、各室、学生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保证德育工作的全员性,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5、指导教师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的教育作用,使德育工作做得有序、自然、生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6、抓好学校的体、音、美及卫生等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文娱、体育活动,组织和促进学生进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种课外活动。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艺

整合德育资源 形成德育合力

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

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 ——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创新的整合研究”课题实 验的思考和实践 江西省金溪县“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创新的整合研究”课题组傅南轩 摘要 本文结合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创新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过程,探讨了在社会转型期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以理论和实践论证了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是创新德育工作,取得德育高效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德育创新互动整合实效 目录 前言 正文 一、课题的内涵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启动阶段 1、组织启动 2、理论启动 3、队伍启动

3、创设形成课内外、校内外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构建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增加人生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各学科德育渗透、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研究。 2、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网络,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3、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共享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文化氛围的研究。 4、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共建文明社会的研究。主要研究学校、家庭、社区如何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共建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架构和基本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启动阶段 1、组织启动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县关工委主任钟远鸣担任课题组组长,仰山学校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由县关工委、县共青团、县妇联、县教育局、县老科协教育专委会、社区和仰山学校的有关领导和家长中的热心人士组成。与此同时,我们按照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补充的构想创建德育网络,不断拓展阵地,深化内涵,增强辐射,以求实效。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帮助仰山学校形成了五条德育工作主线:一是完善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育主线;二是完善以“校长——办公室——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管理工作主线;三是完善以“党支部——团支部——少先队——班委会”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主线;四是完善以“校长——总务处——后勤人员/校园多媒体”为主体的服务育人主线;五是完善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主线的社会力量的校外指导教育主线。 2、理论启动 (1)组织课题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国务院、教育部有关“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有关文件、实施意义和内涵,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提高认识,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校德育工作报告

学校德育工作报告 一、本学年xx小学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规程》、《学校德育实施细则》,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贯穿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把小学生的实际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与应达到的德育目标结合起来,真正使德育工作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网络。 1、开学初组织学生大会。学生大会是全校师生共同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对一学年的教学、管理起到指导大方向的作用,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定下了基调,这为教育学生和教师开展德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根据学校实际组建少先大队(现更名学生会)。我校学生人数多,为能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组建学生会,制定相应的制度,设各部负责人,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学生会进行德育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我校学生会在贯穿学校工作计划、开展活动中,把学校教育意图变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真正达到了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结合。特别是在学校日常卫生、纪律的评比检查和遵纪守法自我教育活动中,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规范教育。我校根据各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特点,重点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在学规范、用规范中注重了全面要求,突出重点,根据实际情况侧重解决几个问题,达到了目标准确,要求具体,效果明显,也避免了走过场,流于形式。尊重少年儿童身心个性发展规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教育引导和学生自主参与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塑造健全独立的人格。 4、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有极大意义。 二、本学年计划完成情况 本学年德育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在教导处及任课教师的积极协助下,组织班主任开好班会和办好黑板报、教室文化布置,进行了普法宣传;组织开展

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成员分工

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成员分工 精品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成员分工 校长: 、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认真执行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的决议,努力做好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和职工学习研究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三个面向”的要求,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行使对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的统一指挥权,对人事安排的任免权,对师生员工的奖惩权,对经费使用的决定权和对学校重大问题的最后决策权。 三、全面管理学校教育、教学、人事、总务、保卫等各项工作,认真抓好管理过程和基本环节。要经常深入教研组和课堂,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学校实际出发,制订有明确目的、切实可行的学校长期规划和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并采取得力措施组织落实,加强执行计划的督促和检查工作,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四、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根据学校特点和改革需要,组建灵敏高效的工作指挥系统和反馈系统。按照知人善任的要求,安排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师和职工的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确定明确的职责范围,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五、加强学校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的作用。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定期向职代会报告工作,并通过对话、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用主要精力抓好教学工作,要有计

划、有重点地参与教师备课、听课,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要经常参加班会、教研活动和学生的课外活动。 七、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切实抓好教职工的政治、文化、业务的学习和进修。引导教师发扬团结、协作、互尊、互学的精神,培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教师群体。 八、负责考核评定教导主任和各科组组长的工作。 九、遵循勤俭办学的方针,领导有关部门管理好学校的校舍、设备和经费。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十、要依法治校,调动全体教职工民主参与监督学校工作的积极性,给教职工创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德育处主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校长的决策和行政会的决议,在校长 的领导下制定德育处工作计划,负责德育处的全面工作,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指导班主任制定并实施班级工作计划,主持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布置 总结周常规检查评比工作,组织班主任交流经验,并进行业务学习。 三、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搞好学校室内外卫生,营造良好和校园环境。四、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好常规管理。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做好后进生帮教工作。实施对学生的奖惩制度,做好班主任和班级的量化考评工作,负责对学生的操行评定工作。 五、抓好控制班级的工作,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向校长请示汇报。协调德育处内、外关系。完成校长分给的其他工作。 班主任: 、热情关怀和爱护学生,负责做好本班德育工作,组织班队会和主题班队会活动等。教育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有关 规章制度,努力使本班形成一个具有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团结互助、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文明集体。 精品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整合德育资源 形成德育合力

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 ——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创新的整合研究”课题实 验的思考和实践 江西省金溪县“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创新的整合研究”课题组傅南轩 摘要 本文结合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创新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过程,探讨了在社会转型期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以理论和实践论证了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是创新德育工作,取得德育高效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德育创新互动整合实效 目录 前言 正文 一、课题的内涵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启动阶段 1、组织启动 2、理论启动 3、队伍启动 (1)更新育人观念

(2)建好三支队伍 (3)强化师德建设 4、基地启动 (1)营造和谐校园氛围,优化创新环境。 (2)开发校外德育基地,社会实践育人。 (二)实践阶段 1、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增强德育实效 (1)强化德育学科,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2)学科德育渗透,提高德育效果,培养创新思维。 ①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晰学科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②加强组织管理,措施科学,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规范性。 ③运用现代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3)开发校本课程,磨练创新意志,培养创新能力。 (4)改革学生品德评价方式。 2、活化德育活动,培养创新素质 (1)德育常规活动 (2)少先队传统活动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3、构建整体化德育渠道,完善创新人格。 (1)学校教育为主体,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2)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 (3)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学校管理的社会参与体系 五、课题实验研究的实效 1、学生综合素质同步提高 2、家长向教育参与型转化 3、教师向专家型转化 4、学校向内涵式发展深化 5、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利用地方德育资源 打造德育特色学校

利用地方德育资源打造德育特色学校 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 今天,举国上下高举教育现代化的旗帜,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积极启动教育改革。在这种背景下,走出一条成功的办学之路,成为教育专家和各类学校领导必须面对的课题。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茅山中心小学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学校打出“德育牌”,即以继承革命传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办学特色,从而走出一条“以德兴教”的新路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一、深入挖掘德育资源,使德育教材化 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远大理想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当前学生求知、求美、求乐,好动喜新,厌恶陈腐的说教,因此教育活动要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现在各地都有德育基地,里面有许多丰富翔实的资料,是各地历史的见证。学校可以利用校外德育基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中心校充分利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和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作为学校的校外德育基地,定期在那里举行各种活动。每年的新生入队仪式在德育基地进行,每个班每学期都要到德育基地举行一次活动,学校每年还要利用重大节日如清明节、国庆节,在那里举行全校师生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写一写,了解茅山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众多的景点和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茅山,热爱祖国的热情。 1、收集整理地方德育资源资料 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注重收集整理具有特色的德育资源资料,如新四军纪念馆主编的《茅山抗日故事》,该书收集整理了发生在茅山的100多个故事,从不同侧面再现了在艰难

利用地方德育资源打造德育特色学校

利用地方德育资源打造德育特色学校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利用地方德育资源打造德育特色学校 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 今天,举国上下高举教育现代化的旗帜,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积极启动教育改革。在这种背景下,走出一条成功的办学之路,成为教育专家和各类学校领导必须面对的课题。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茅山中心小学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学校打出“德育牌”,即以继承革命传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办学特色,从而走出一条“以德兴教”的新路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一、深入挖掘德育资源,使德育教材化 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远大理想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当前学生求知、求美、求乐,好动喜新,厌恶陈腐的说教,因此教育活动要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现在各地都有德育基地,里面有许多丰富翔实的资料,是各地历史的见证。学校可以利用校外德育基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中心校充分利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和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作为学校的校外德育基地,定期在那里举行各种活动。每年的新生入队仪式在德育基地进行,每个班每学期都要到德育基地举行一次活动,学校每年还要利用重大节日如清明节、国庆节,在那里举行全校师生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写一写,了解茅山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众多的景点和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茅山,热爱祖国的热情。 1、收集整理地方德育资源资料

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注重收集整理具有特色的德育资源资料,如新四军纪念馆主编的《茅山抗日故事》,该书收集整理了发生在茅山的100多个故事,从不同侧面再现了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茅山根据地党政军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其中既有陈毅、粟裕等人在茅山的事迹,也有茅山当地人的抗日故事,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本很根子的教材。《茅山志》,该书由茅山道院出版,我们还对此书加以重新整理,便于我们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另外还收集了茅山道院摄制的专题片《茅山风光》。 2、开发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互相补充的课程格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每所学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我校地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茅山脚下,茅山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茅山是融自然景观、道教文化、革命史迹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有着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对学生的思想、文化、身体和心理等素质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校根据茅山的地方特色,着手开发了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以德育为目的,加强学生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个性化学生、个性化教师,创办特色化学校。我校的校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革命英雄故事、历史文化、茅山风光三大部分,都是与茅山紧密联系或发生在茅山的一些故事。我校利用这本教材,教育学生继承革命光荣传统,爱家乡,爱祖国。 二、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寓德育于活动

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德育工作调研报告2007-02-10 16:48:17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我校德育工作,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学校安排专人对德育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发现了问题和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确立了以德立校,以德育育人的育人方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大气力抓好德育工作,主要经验和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到位”,“五种教育”,“六个结合”。 “四个到位”即

⒈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在校委会领导下,校长为组长,政教主任、抓德育的校委会成员,团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年级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骨干教师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实行办主任、学部、学校“三级管理”负责制,定期分析研究德育工作,按时布置阶段性任务,并负责检查考核。 ⒉计划到位。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大纲要求和内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了德育工作活动系列,规定初一以养成教育和传统教育为主,确立“做合格中学生”、“做时代小主人”活动主题,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以校为家,“校荣我荣”、“校耻我耻”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初二以“五爱”教育为主,确立“迈好青春第一步”,“共青团在召唤”等主题,初三以理想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为主要内容,确立“做合格的毕业生”,“学校永在我心中”等主题,为学生毕业

后走向社会或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⒊活动到位。一是常规训练活动坚持不懈,如利用周一组织升国旗仪式,举行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利用团队活动,班会活动进行纪律教育、行为习惯教育;二是结合重大纪念活动和青少年自身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如“举行五四爱国演讲”,“祖国在我心中知识竞赛”,“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演讲比赛,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等。三是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等。 ⒋总结评比到位。学校制定了详细实用的德育量化评比则,对德育活动实行过程管理,对每一次活动有布置、有记录、有结果、有总结,防止走过场,做表面文章。

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校长 德育副校长 教导主任(德育主任) 少先大队辅导员学年组长、班主任 二、工作职责: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校长主要职责: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校长的根本任务是在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负责地做好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造能力、体魄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长工作职责: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认真执行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的决议,努力做好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 作。 二、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和职工学习研究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三个面向”的要求,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行使对教育教学和

行政工作的统一指挥权,对人事安排的任免权,对师生员工的奖惩权,对经费使用的决定权和对学校重大问题的最后决策权。 三、全面管理学校教育、教学、人事、总务、保卫等各项工作,认真抓好管理过程和基本环节。要经常深入教研组和课堂,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学校实际出发,制订有明确目的、切实可行的学校长期规划和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并采取得力措施组织落实,加强执行计划的督促和检查工作,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 四、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根据学校特点和改革需要,组建灵敏高效的工作指挥系统和反馈系统。按照知人善任的要求,安排好处室主任、学年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师和职工的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确定明确的职责范围,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五、加强学校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的作用。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定期向职代会报告工作,并通过对话、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用主要精力抓好教学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参与教师备课、听课,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要经常参加班会、教研活动和学生的课外活动。 七、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切实抓好教职工的政治、文化、业务的学习和进修。弓I导教师发扬团结、协作、互尊、互学的精神,培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教师群体。 八、负责考核评定副校长和各处室主任的工作。 九、遵循勤俭办学的方针,领导有关部门管理好学校的校舍、设备和经费。积

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昭仁中学焦维世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进行系统的德育改革,增强德育实效。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外界多方面信息源的影响下综合形成的,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学校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影响、社会教育影响而形成的。为此,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德育改革的道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促进学校德育发展。 关键词:学校德育、学校、家庭、社会、问题、促进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进行系统的德育改革,增强德育实效。例如近来一篇题为《正衡中学,名校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果然有特色!》的网帖。这是一位网友将其近日开家长会的经历发上网,孩子在XX某名校上初一,老师在家长会上“颁布”了N多的个性规定,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周末不准看XX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MP3、MP4……” 这不仅反映出学校对德育工作抓得较紧,坚持守住学校德育主阵地,顶住逆流冲击,防止学校“污染”,也反映出当前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可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下面,我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德育改革的道路。 一、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外界多方面信息源的影响下综合形成的,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学校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影响、社会教育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在学校德育中存在着环境污染,部分教育效果相互抵消在所难免。 (一)学校教育影响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学校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

浅谈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德育资源

浅谈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德育资源 摘要:中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德性培养,树立道德风范,其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曾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教育、感染、薰陶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繁荣,陶冶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德育就象一座桥梁把中国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起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理念。本文就德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关键词:德育学生教师 前言 乌申斯基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种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智力和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由此,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什么是德育?德育,就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政之、思想和品行方面的教育。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教育,亚太地区的国家从对外开放的实际中体会到,在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本国文化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论中小学,还是大学教育,国外教育都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多级性的发展趋势。在我过素质教育中,德育为首不仅是由我国的教育目标所决定,而且也为社会主义事业所决定。德育功能的实现,就像黑暗中照亮道路的明灯,它能给人的理智以提示和警告。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沿着正确路线走的跛子甚至会胜过没有确定方向乱跑的人。因此,新时期实施德育教育是关键。加强德育教育,是新时期对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其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挖掘和利用德育资源的过程,最好的德育资源往往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师德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中国古代教育家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德育教育的说明报告

德育教育工作报告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少先队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上述两课教学,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的规定,以及对德育课的问卷抽查,现就进一步加强本校部德育课、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提出如下要求:一、认清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本校德育课程建设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迫切 要求。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发挥主渠道作用必须依靠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各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总体要求为引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紧扣时代特点,贴近学生实际,进一步构建并完善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二)加强本校德育课程建设是实施学校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只有切实加强本校德育课程建设,充分利用课堂空间和时间实施德育,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才能

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完成学校课程改革的德育目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三)加强本校德育课程建设是提高学校德育水平、形成学校德育特色的重要途径。加强本校德育课程建设有利于学校整理、总结本校德育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理清德育工作思路;有利于将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加以整合,并以适当形式进入课堂,形成学校稳定的德育模式;有利于学校突出本校德育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深入研究,积极实施,形成鲜明的德育特色。 二、进一步加强本校德育课、团委、少先队活动课建设 (一)进一步改进本校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严格执行国家和安徽省颁发的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小学《品德与生活》一、二年级每周2课时,《品德与社会》三、四年级每周2课时,《品德与社会》五、六年级每周3课时,初中《思想品德》每周2课时,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课程。 (二)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要求,要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把握少年儿童的情感、意识、信念形成的基本规律,将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精选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采取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活

德育处工作职责

德育处工作职责 德育处是学校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机构,是学校德育、班级管理、校园常规等工作的管理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领导下,制定和完成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布置、检查、评定,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其工作职责是: 1、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 2、组织全体班主任和处室工作人员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学习,提高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3、组织实施和管理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学校学生思想实际,制定德育工作工作计划和德育工作规章制度,确定德育工作阶段重点和内容,抓好德育常规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做好德育和日常管理等工作总结。 4、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军训、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寓思想教育于有意义的活动中。 5、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负责班主任的培养、选拔、任命和考评工作,贯彻班主任工作职责条款,定期检查班主任工作,指导班主任按教育规律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实施班主任考评奖励制度,评选和推荐“优秀班主任”与“先进班集体”。 6、加强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进一步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的学生德育评估方案,改进和完善各项教育管理制度,有效地实施学生常规管理和日常行为规范。 7、严格学校德育常规,要求学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负责校风、校纪和课间情况的检查、评比工作。 8、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办好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 9、负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督导班主任搞好学生学期操行评定和毕业操行鉴定等工作,评选和推荐“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各项积极分子,开展特殊生的帮教工作,教育和处理违纪学生。 10、负责校园环境卫生工作,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11、负责住校生管理和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抓好宿舍管理员的培训和考评工作,打造出一批“文明寝室”。 12、积极完成上级和校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述职报告

学校德育工作述职报告 精心回顾工作为了更好的明天 ---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渗透“以爱育德、以身垂范、以文化人”的理念,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化、主题化、生活化。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1.确立以为主,班级学科教师为辅的德育工作队伍,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教育观,明确全体教师都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重视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坚持班主任月例会,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研讨班级管理方法,引导班主任多采用赏识教育,尊重、信任、理解、关心学生,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做到“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抓主题班会,进行正面教育;二是加大力度进行日常班级管理;三是加强对“问题生”的转化和优秀生的培养,抓两头,带中间;四是沟通家庭、学校教育,家校联合,共同努力。另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强新入职人员班主任岗前培训。 二、强化常规管理,促进习惯养成。

2.注重角色体验,培养学生责任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借助“地盘我做主、责任我承担”岗位设置这个平台,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真正实现“无垃圾校园”、“无痕迹使用”。目前,多数学生能自己携带垃圾袋,将产生的垃圾带走,见到垃圾能主动捡起,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健全领导、教师、学生值勤制度,制定路队牌、队旗、家长接送点等标志,执行中高年级轮流“值周”制度,班级管理实行“轮岗制”,参与值周的领导、各位班主任和全体非班主任都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和心血,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都能尽心尽责、早来晚走,组织学生有序值勤,才确保学生一条龙列队入校、站队放学井然有序。 3.继续开展“星级班集体”评选活动。根据评选方案,我校一如既往的坚持从遵规守纪、勤奋学习、文明礼仪、卫生保洁和安全习惯等五方面,实行日检查、周统计、月汇总、期末总评的模式,评出星级班集体。 三、开展活动引领,丰富校园生活。 1.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坚持“细、小、实”的德育工作要求,从每周升旗、新生入队、毕业典礼和各种集会等方面进行仪式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红领巾校园广播、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开展贴近实际、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充分利用每一个空间,真正把德育做到“入脑”、“入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龙湖区新溪镇教育指导组 我镇现有14所小学,学生6099人,长期以来,因受经济、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基础薄弱,设施落后,师资不配套,教育质量不高。近几年来,新溪教育指导组在镇委、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迎难而上,经过对现有各校分散的、潜在的和现实的资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全镇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整合教学资源,深化课程改革 在教学领域,我镇以新课程改革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教育指导组在其中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作用,整合各校教学资源,使课程改革在各校均衡开展。 (一)合理规划——构建整合网络 针对我镇各校办学条件及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比较落后的实际,我们制定了新溪镇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大本大”教研思路,即 “大校带小校,强校带弱校”, 整合各校教学资源,集中各校教研优势,推进课改的实施。以新溪中心小学、西南小学为本镇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监测点,把镇内14所小学分成四个片,每片定一所“龙头”学校,形成点面结合,分片互动的教研网络。每学期都在监测点举行新教材教学研讨、观摩、交流、展示活动。定期组织各片联校课改教研活动。每项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题,课改实验开展得密实有效。 (二)督导调研——拓宽整合渠道 教育指导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督导、调研活动,拓宽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共享交流渠道,拓展我镇教学资源的整合空间。 连年来,教育组每学期都组织各校校长、 教导主任及各学科教研组成员组成督导

队伍,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督查指导,对学校课改工作进行全面调研,了解课改试验中的一些典型问题、热点问题、症结问题,发现、收集、吸纳各校在课改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富有个性的思想,并通过专场探讨、交流,解决问题,推广经验,为各学校调整教研思路提供帮助。 我们十分重视点上的经验,定期举行课改工作现场观摩暨经验总结交流活动。围绕课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竞赛评比——优化整合效果 为提升我镇教师参与课改、实施课程的能力,教育组积极组织各项教学竞赛评比活动,创设参与的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广大教师在一次次活动中砥砺观摩,从而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组每年都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镇性教师基本功比赛,新课型案例设计比赛,组织优胜者开展观摩展示活动。通过逐年度的评比、验收、展示,教师们的教学基本功得到整体提升,不少教学新手脱颖而出:连年来10多位教师在区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新溪中心小学陈光龙老师2009年度还代表我区参加汕头市数学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还有一批教师在省、市、区组织的案例设计比赛中屡获佳绩:新溪中心小学谢楚兰老师的科学案例获得中央教科所二等奖;中心小学陈育芝的语文科案例、西南小学谢美珠的数学科案例获汕头市一等奖。 教育组还通过组织教学能力专项竞赛、课改论文评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汕头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比赛中,中心小学谢凯芸老师获二等奖;西南小学谢彦民、蔡炎端制作的课件获得中教会多媒体教育研究部三等奖。新溪中心小学谢勇辉的课改论文分别刊登于《中国教育报》《广东教育》;西南小学卓林清的数学论文发表在《广东教学报》;一批教研论文在市、区教研刊物上发表。 二、整合德育资源,优化德育管理 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是现代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与整合德育资源是个难题。发挥优势,整体配合,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实际上完成的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 (一)充分发挥学校德育资源的主导作用。

发掘、利用社会德育资源

发掘、利用社会德育资源 第一节发掘、利用社会德育资源的意义 本文所说的社会德育资源泛指学校以外具有明显德育功能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诸如历史文化古迹、深藏文化历史底蕴的图书馆和博物馆、革命老人和先进模范人物、科学研究实践基地、社会发展长河中的标志性工程、高度文明的居住小区、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点、社会公共场所和特殊人群的服务机构等等。 社会德育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对丰富教育内容和提高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丰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必须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是一个国家求发展,求强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直至个人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只有唱响了这个主旋律,才能说把握住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也才能为学校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爱国主义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提供丰富而生动的教育内容,并采取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使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真正被受教育者所理解和接受。比如我国国旗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容:红色表示人民的政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中间一颗五角星标志着全国各族、各界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为祖国的解放、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学校运用这个载体,通过升旗仪式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在理解上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养成尊敬国旗的行为规范,增强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中,不乏有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比如许多历史文化古迹闪耀着历史上爱国志士仁人的思想光辉,图书馆、博物馆里保存着爱国主义者的遗著、遗物,健在的革命老人历经革命斗争风雨的洗礼,是爱国主义

社区德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课题研究总结

社区德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课题研究总结 “十一五”期间,我们都亭初中申报了恩施州教科所规划办规划研究课题“社区德育资源整合与运用研究”,此课题已被列为省民宗委立项课题——“恩施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一级子课题。学校课题组在历时两年的研究工作中自始自终得到各级专家的指导,现已按课题实施方案完成各项内容,拟准备结题,现作如下总结: 1研究的目的 从初中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着手,认真开掘本地区的优良民族传统、革命传统、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社会信息(包括法制、纪律、社会公德)、学科教材等方面的德育因素,加以整合,用以开展对中学生的经常性、针对性的思想道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感悟道德理念,提高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通过研究,要调查、搜集、整合社区德育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本校德育管理制度,形成合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论文、经验文集,形成研究实验报告。 2研究的重点 整合城区文化场所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整合教场村委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整合城区旅游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整合市直部门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整合处直部门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 3研究的基础 “八五”、“九五”、“十五”期间,我校先后承担了湖北省教育科研课题——“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学校德育工作研究”、“中小学德育管理研究”、“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等德育研究课题任务,是全州德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通过研究,提高了我校德育工作水平,培育锻炼了一批德育师资队伍,营造了良好的德育研究氛围,形成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例谈》一批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运用本地德育资源相关问题已进行了一些探讨,将为社区德育的整合与运用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课题组主要负责人王家庄长期从事德育研究工作,是全州学科带头人,对德育方针、政策熟悉,对本地德育资源也多有了解,且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是州德育研究会会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课题第二负责人张德淮是主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对德育工作多有研究、著述,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课题组组长张明政系都亭初中校长,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能调动人、财、物力集中组织研究。我校长期承担省、州德育课题,具备课题研究实验基地的条件。强有力的研究队伍,为此项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整合德育资源

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逐步形成自律、自强、自爱、自信、自立、自主的成功心理品质。 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晨午检、班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实施发展性评价(即根据学校每月教育主题,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缺点或不足,自己制定改进目标,并努力争取做到,月末班级进行统一评价),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培养高雅的情趣、顽强的意志,逐步形成自律、自强、自爱、自信、自立、自主的成功品质。 主要内容 1、利用晨午检时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和“传统美德故事导读”活动。 2、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3、整体设计三个年级的主题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编制德育大课表。 4、创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机制。 5、利用多种手段,围绕特色校创建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第五章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 第一节德育目的及功能 德育目的决定课程的安排,德育要干什么?德育把学生具有成什么样的人?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下面四个小标题。第一节开始讲起。 一、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教育主体培育人才的规格和标准。德育目的就是我们所要培养的品德。)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也是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由于有了目的,人类的活动就不再是一种无反省的动物性本能,而是一种追求理想和完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当然也有各自的目的。 什么是德育目的呢? 德育目的就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教育目的与德育目的的关系有三重: 第一,德育目的就是教育目的(赫尔巴特的教学的教育性原则,道德应该是德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德育目的就是教育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