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热量平衡。

(二)全球热量平衡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热量相等,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热量失衡,引起全球变暖。

三、大气的运动

(一)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二)原因:①大气运动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②水平运动(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三)大气运动的方式:①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②水平运动:风。

(四)运动基本类型

1.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概念: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①原因: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并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②形成: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密度差变化→同一水面的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近地面:热高压,冷低压);

③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白海黑陆;山

谷风:白谷黑山;海风:海洋吹向陆地;山风:山顶吹向谷底;城市风:

市区上空流向郊区,郊区近地面流向市区。

2.大气的水平运动一风①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方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风力越大。

③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方向和风向相反,即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④高空大气的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⑤近地面风: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四、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概念: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

(二)三圈环流(重点!)

1.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2.表现:在近地表形成七个气压带(低压上升气流,高压下沉气流,低压湿,高压干)和六个风带(如右图);

3.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①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南北移动;

②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2.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气压带呈不连续分布状态,气压呈块状分布(下图)。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3.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低压,如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在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在北大西洋上形成亚速尔高压。

4.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慢,大陆上形成高压,如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把副极地低压带切断,在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在北大西洋上形成冰岛低压。

(四)季风环流(东亚季风最典型)(重点!)

1.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分布: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

2.南亚季风: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分布: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3.季风的共性特点:①冬季风:陆地吹向海洋,低温干燥,风力强劲

②夏季风:海洋吹向陆地,高温湿润多雨

③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五、常见天气系统1.冷锋和暖锋(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

气旋反气旋北半球气旋反气旋图示

气压状况低气压高气压

水平气流北半球

北逆南顺,向中心辐

北顺南逆,向四周辐

南半球

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天气晴朗

典型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

南沿海的台风

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

天气,我国北方的“秋

高气爽”好天气

3.锋面气旋①气旋的低压槽线上气流以辐合为主,易形成锋面。反气旋的气流是辐散的,冷暖空气不能相遇,不会形成锋面。

②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槽线。

③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脊线。

④等压线或等压面上点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越小。

⑤左图中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

就形成了暖锋(图中CD附近)。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源于北方高纬

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图中AB附

近),这样地面天气系统中的锋面气旋便形成了。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

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

动。

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重点!)(一) 气候两主要要素:气温和降水

(二) 气候形成因子:①太阳辐射②下垫面状况③大气环流(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本身是一种气候现象)④人类活动

(三)气候成因:1.三种季

风气候成因:冬夏季风交替

控制。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

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

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

和赤道低压)。

3.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

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

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4.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夏受副高

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②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④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四)气候分布:①大陆东岸:三种季风气候②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大陆内部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称为数据法。A、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五种:(见下表)

3、 八字方针法 以

“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步骤如下:

A 、 先以气温定带(气候带),缩小范围 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低气温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B 、 (四)气候变化 20亿年来,地球气候冷暖干湿交替,周期不一,出现过三次大冰期 ,十九世纪以来:气候有变暖趋势。

七、全球环境问题:

(一)、全球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二)、臭氧层破坏

1.原因: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出大量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加。

2.危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同时也会使全球变暖。

3.解决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合作。

(三)、酸雨的危害

1.定义:一般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2.成因: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3.我国的酸雨:①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②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

4.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危及人体健康;④腐蚀建筑物等。

5.防治:①减少人为硫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②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1)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一、大气层 1、大气 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风、霜、雨、 雪等);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 阻挡 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5)保护地球。(6)大气层提供资源。 3、 4、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2)气体的对流 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密度小),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密度大),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分层高度(千米)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 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500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4)在南方,以制冷为主的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间的上部?北方的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房子的下边? 制冷空调,冷气(密度大)下沉,容易形成对流,装在上方有利于达到制冷效果。 暖气(密度小)上升,装在下方容易形成对流,有利于达到制热效果。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一般认为,化学物质氟氯烷烃(常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患病率就增加3%,还会导致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加剧。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1)降水现象:液态降水(雨、阵雨等),固态降水(雪、冰雹等),还有混合型降水(雨夹雪等)。(2)地面凝结和冻结现象:包括露、霜、雾淞、雨淞等 (3)视程障碍现象:包括雾(雾、大雾、浓雾);霾;沙尘暴;扬沙;浮尘。 (4)雷电现象:雷暴、闪电、极光。(5)其它现象:大风、飑、龙卷风、积雪、结冰。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最高温度计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间隔内(通常为一天)最高温度的仪器。在水银球颈部插入一小玻璃管,或将管口紧缩,当温度升高时,水银膨胀,越过狭小之颈部而上升,但温度下降时,球部水银收缩,因颈部狭小,管内之水银不能随之降入球部,水银柱遂在颈部处中断而留於管内,显示最高温度。最高温度计置於百叶箱内木架上,水平横置,球部在左,顶端在右。最低温度计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间隔内(通常为一天)最低温度的仪器。最低温度计为酒精温度计,在最低温度计酒精柱内,置一黑色指标,为一长约2厘米之两端呈球状之玻璃棒,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因酒精柱顶之表面张力作用,指标随之移动,即向酒精球部后退,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标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最低温度。最低温度计置於百叶箱内木架上,水平横置,球部在左,顶端在右。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天气与气候 学习目标: 1、我国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重难点: 1、我国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 2、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梳理 1、我国气侯的主要特征:、。 2、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一线,它与 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气候。 我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大陆的风,绝大部分地区,夏季受来自低纬海洋风的影响。 4、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发源于西伯利亚和一带,它同来源于洋和洋的 夏季风有规律的更替,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5、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是。一般地说,季风区内降水,若夏季风实力强劲,容易造成“”。 6、在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中,以灾害最为常见,影响也最广泛。 二.课堂合作研习 1、我国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 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气候类型多样D、海洋性明显 2、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B、寒冷干燥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3、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 A、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季风区广大D、雨热同期 4、李军长到12岁了还从来没见过家乡下雪,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是他的居住地的是()A、北京B、上海C、哈尔滨D、海口 5、除夕之夜,哈尔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广州则举办“迎春花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降水差异大C、离海远近相差大D、纬度差异大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如图是地中海气候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下列关于地中海气候特点正确的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全年高温多雨 C.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D. 全年炎热干燥 【答案】 C 【解析】【分析】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暖湿润。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地中海气候的特征,A属于季风气候特征,B属于热带雨林气候,D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2.兰州市规划生态绿地以南北两山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为主体,形成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据次完成下列小题。 (1)夏季人们喜欢去兰山公园休闲度假的原因之一是() A. 气温比市区低 B. 物价比市区便宜 C. 交通比市区方便 D. 便于野炊 (2)下列行为符合兰州市生态绿地规划的是() A. 在林区开垦耕地,种植粮食 B. 在林区修建高档私家别墅 C. 保护林区植被 D. 在林区修建中央商务区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夏季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使得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和森林公园。因此夏季人们喜欢去兰山公园休闲度假的原因是公园的气温比市区低。故选A。(2)在林区开垦耕地,修建高档私家别墅和中央商务区会破坏林区的生态环境,都不符合兰州生态绿地规划;保护林区植被符合兰州市生态绿地规划,故选C。 【点评】(1)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人口工业集聚,交通工具及工业生产等释放大量人为热,使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市区仿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天气与气候练习题

天气与气候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表是某地气温和降水资料,请回答该种气候类型有可能在下列哪个地区分布:() A.南亚B.欧洲西部C.西亚D.南极地区2.号称“世界雨极”的是() A.乞拉朋齐B.火烧寮C.吐鲁番盆地D.阿塔卡马沙漠3.降水量测定通常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A.储水瓶B.储水筒C.雨量器D.盛水器 4.读等值线分布模式图(图中a > b > c),若图中等值线为等温线,则图示地区表示的是() A.南半球1月等温线B.南半球7月等温线 C.北半球1月等温线D.北半球7月等温线 5.在下图代表的四种气候类型中,表示地中海气候的是()

A.甲B.乙C.丙D.丁 6.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其主要因素是:() A.海路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北京的小明暑假去五岳之首——泰山旅游,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小明看见泰山景区某宾馆大厅的四个时钟,同一时刻四个城市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A.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B.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C.泰安市纬度低 D.宾馆时钟损坏 8.泰山玉皇顶(海拔约1 524米)与山麓的宾馆(海拔200米)气温相差大约()A.4.5℃ B.6℃ C.8℃ D.12℃ 9.下列描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狂风暴雨B.东边日出西边雨C.电闪雷鸣D.秋高气爽 10.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 A.1月、7月B.7月、1月C.6月、12月D.8月、2月读下图“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试卷第2页,总7页

A.由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B.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C.由东向西气温逐渐降低D.由西向东气温逐渐降低 12.上图中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高低B.地形地势C.海陆分布D.人类活动 13.在卫星云图中,某日上海为绿色时,上海的天气是( ) A.阴雨天气B.晴朗天气C.晴转阴天气D.阴转晴天气 14.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友人游江西庐山,宿大林寺。当时为农历四月初九,山上梨桃始花,作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请你判断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B.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C.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D.洋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5.读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判断气候类型以该城市的气候类型()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16.防止全球变暖的最好措施是() A.不使用煤、石油、天然气 B.减少人口数量 C.多种粮食作物 D.开发新型的、污染少的能源 17.世界上降水最多被称“世界的雨极”的地方() A.奥伊米亚康B.阿齐济耶 C.乞拉朋齐D.阿塔卡马沙漠 18.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说,科学家可以95%地肯定,人类活动是加剧了自1950年代以来地球变暖。如果气温再升高2℃,地球的1/4变沙漠!为了明确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和全球变暖的不良后果,下列按因果关系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②沿海低地被淹没③冰川融化 ④海平面上升⑤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⑥温室作用使气温升高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③④②⑥C.①⑥⑤③④②D.①⑤⑥③④②19.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年降水量曾达到26461毫米,影响其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快要考试了,同学们要好好地复习一下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⑴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⑴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书本46面图3.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等。 §3.2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3.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亚马逊平原。热带草原气候:最大的非洲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 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 (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 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 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 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1. 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 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 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8. 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气温的单位为℃,读作摄氏度;PM2.5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又被称为“隐形杀手”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 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3、 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聞創 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 (2) 气体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分层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 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三、大气压强 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14、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 )和毫米汞柱(mmHg ) 1 mmHg = 133 Pa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15、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 帕,即 760毫米汞柱 16、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 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 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 19、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大多数人能通过自身调节,使反映减轻或消失。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人体内也有压强,与体外压强大致相等,抗衡体外受到的大 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反应。(中医拔罐疗法、飞机高空舱内须增压、宇航员穿内增压航天服)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20、气压对液体沸 点的影响:气压大,液体沸点会升高(压力锅);气压小,液体沸点会降低 21、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液体压强也 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通道越小,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体遇到阻碍时,流速会变大,导致压强变小。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力的方向:压强大向压强小 22、压强计算公式: P = S F (F :压力 S :受力面积) (此公式算出的是两个压强差) 四、风和降水

初一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 、 、 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 、 。 ⑶影响:天气对 、 、 、 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 表示海洋、 表示陆地、白色表示 。 不同地区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 ,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吧!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2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梳理 2.1大气层 知识点1大气的作用及大气的温度 1.大气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而且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大多数紫外线,避免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强紫外线的伤害,同时,大气层的水汽可以成云致雨,构成了地球的水循环,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2.大气层具有缓冲作用,避免地球表面温度变化过于剧烈,永远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不会因为过冷或过热而导致生物死亡. 3.大气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12km以下和55~85km的范围内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其余高度则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知识点2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底层的对流层. 点拨: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目前地球大气上界有多高,说法不一.在1000km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km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km 分层高度(千米)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17-55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55-85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85-500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500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知识点3对流层 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1.对流层的高度并不完全相同,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大;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小. 2.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初中地理经典试题( 天气与气候)

考点2 天气与气候 知识点一:多变的天气 1.(2010·四川巴蜀)学校准备周末到郊外春游。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什么符号?() 【解析】选B。上题中ABCD天气符号分别表示的是:冰雹、多云、大雨、雷雨,多云的天气比下雨的天气适合出行。 2.(2010·山东济宁)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解析】选B。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天气时刻在变化,而气候一般变化不大。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由于地势高低不同造成的,变化不大。 3.(2010·山东淄博)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人类活动组合最为合理的是() 【解析】选B。B晴天适合晾晒衣服;A大雨的天气不适合户外活动,C大雪的天气不适合播种小麦,D雷雨环境下不适合高空作业。 4.(2009·天津)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A.地形条件 B.气温条件 C.肥力条件 D.抗病条件 【解析】选B。该题考查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寒冷的季节,因为气温低许多农作物无法生长,农民利用塑料大棚正是为了提高温度,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

5.(2009·山东威海)某日天气预报图的天气符号和气温状况如图,说明威海的天气情况是() A.晴转多云,气温19到27摄氏度 B.多云转晴,气温19到27摄氏度 C.阴转晴,气温27摄氏度以下 D.晴转阴,气温19到27摄氏度 【解析】选A。图中天气符号表示晴转多云,天气预报预报的是该日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19℃为最低气温,27℃是该日的最高气温。 6.(2009·河北保定)天气预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对下列图表信息表述全部正确的是() A. 哈尔滨中雪转小雪,空气质量优 B. 北京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良 C. 南通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优 D. 广州晴转阴,空气质量良 【答案】选C。 7.(2009·辽宁葫芦岛)卫星云图每天都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关于卫星云图叙述错误的有()(双项选择) A.白色表示陆地 B.蓝色表示海洋 C.白色表示云雨区 D.绿色表示森林 【解析】选A、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卫星云图的常识性认识。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读懂卫星云图,是进行简易天气预报的基础。分析卫星云图的一般方法是: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程度愈浓,表明云层愈厚,此云区往往有较大降雨。 8.(2009·湖南株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诗句。以下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吹来舶棹风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内容细目: 2-2-0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识别与描述层级 核心知识点描述:区分概念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可以用来描述天气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C.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D.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2、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气和气候一样,都是时刻在变化的的分 B.北京的冬天寒冷干燥,描述的是天气 C.同一时刻,不同地区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气候 3、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准备到英国伦敦和希腊雅典旅游,请你帮助他预测一下两地的天气A.伦敦多为晴天,雅典阴雨连绵 B.伦敦阴雨天气较多,雅典多晴天,阳光充足 C.伦敦和雅典都以阴雨连绵的天气为主 D.伦敦和雅典都干燥少雨,阳光充足 2-2-02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运用简单天气图说出天气现象 识别与描述层级 核心知识点描述:天气符号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天气现象中最有可能出现“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人才走”的是 2、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相符的是

3、下图是四川省内江某日天气资料图。内江该日天气可描述为 A.晴,北风4级,气温0-10℃ B.雾,南风2级,气温0-10℃ C.雨,无风0级,气温2-10℃ D.阴,西风3级,气温2-10℃ 2-2-03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说明与归纳层级 核心知识点描述:影响 单项选择题: 1、2013年初年初,我国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下列哪些出行方式能为减少雾霾天气作出贡献 ①步行②骑自行车③骑摩托车④开私家车⑤乘公交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2、目前,各类共享单车已经走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鼓励市民选用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这有利于 ①减轻大气污染②减少能源消耗③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 ④传递“绿色出行,从我做起”的理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要减轻如图漫画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 A.绿色出行 B.燃烧秸科 c燃放烟花爆竹 D.开车上下班 综合题: 1、材料:自2014年2月20日始,中央气象台已连发六天雾霾预警。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均出现雾霾天气,影响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月25日06时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宁等多地有中度霾,京津冀等地有重度霾。此外,华东、华中、华南等地也出现不同程度连续的雾霾天气。本次长时间的雾霾天气爆发,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 3、 — 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 、 (2) 气体的对流 …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二、气温 分层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 分层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 10、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1、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 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三、大气压强 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 14、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15、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和毫米汞柱(mmHg) 1 mmHg = 133 Pa 16、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帕,即760毫米汞柱 17、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 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 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 | 19、大气压对人体 的影响:人体对大 气压的变化有一 个逐步适应的过 程,短时间内气压 变化较大,人会由 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 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大多数人能通过自身调节,使反映减轻或消失。 人体内也有压强,与体外压强大致相等,抗衡体外受到的大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反应。(中医拔罐疗法、飞机高空舱内须增压、宇航员穿内增压航天服) 20、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大,液体沸点会升高(压力锅);气压小,液体沸点会降低 21、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液体压强也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通道越小,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体遇到阻碍时,流速会变大,导致压强变小。 力的方向:压强大向压强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