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试题(全部收录)

国学经典试题(全部收录)
国学经典试题(全部收录)

国学经典多项选择

1 ( B )和( C)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康有为

2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进学解》)也就是说“勤”要做到( BCD)A.善于思考 B.手勤C.口勤D.脑勤

3 《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A.量力而精 B.因材施教 C.知行合一D.学贵自得

4 《大学》强调的是(ABCD)的统一。A.知B.情C.意 D.行

5 《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豫时孙摩”原则包括(ABCD)A.预防B.适时C.顺序D.观摩

6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ABCD).A.审问之B.慎思之C.明辨之D.笃行之

7 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的主张是(ABCD)A.尽早施教,严格教育 B.注重环境习染C.处理好家庭关系D.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和注重道德教育

8 关于师德师风,黄宗羲对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ABC)A.真才实学 B.品行端正 C.身体力行 D.不干预政治

9 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BCD )A.虚心务实 B.博习广见 C.勤勉惜时D.相互切磋

10 韩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ACD)等著作中。A.《师说》B.《张中丞传后叙》C.《进学解》D.《原毁》

11 韩愈关于教与学的主要观点是(ABC)A.勤学致知B.广泛涉猎,刻苦钻研 C.不计毁誉,勤于治学D.讨论辩难

12 君王要怎样做才能使国家的根本明显?(ABCD )A.很谨慎地对待奉承天意之事B.用修明的教育感化人民C.辨证法度是否适宜,区别上下使有秩序D.以上都正确

13 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BCD )三个部分。A.生产劳动 B.道德教育C.文化知识 D.技能技巧培养

14 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 )A.耳聪目明 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 D.以欲忘道

15 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A.耳聪目明B.血气和平 C.移风易俗D.以欲忘道

16 梁启超主办过的刊物有( ABCD) A.《时务报》B.《清议报》 C.《新民报》D.《新小说》

17 伦理道德是(AB )A.政治的核心B.教育的根本C.社会的风气D.教育的过程

18 孟子的教育内容是(AB )A.人伦教育B.道德教育C.权术教育D.法律教育

19 孟子施教的目标是培养(ABCD )的君子。A.明人伦B.修身齐家 C.治国D.平天下

20 明清三大学者是( ABC)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张之洞

21 明清三大学者是(ABC )A.黄宗羲B.顾炎武 C.王夫之D.张之洞

22 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荀子》

23 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 AB )A.《孟子》B.《论语》C.《学记》D.《荀子》

24 天下的道理除了君臣关系之理,还有(ABCD)。A.父子关系之理 B.夫妇关系之理B.兄弟关系之理C.朋友交往之理

25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ABCD)A.论性与习 B.论学与思C.论知与行D.论教与学

26 王夫之的著作有(AB)A.《习性诸论》B.《书院》 C.《学校》 D.《取士上》

27 下列话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有(BC)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不躐等

28 下列话语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D)A.不陵节而施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不躐等

29 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AC)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一壶道人D.饮冰室主人

30 下列语句出自《习性诸论》的有(ABCD) A.习成而性与成也B.学非有碍于思 C.行可兼知D.善教者必有善学者

31 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ABCD) 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D.以上都对

32 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ABCE )同等的地位。A.天B.地C.君D.神E.亲

33 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ABCD)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34 研究乐可以提高内心修养,可以产生(ABCD)之心A.平易B.正直 C.慈爱 D.诚信

35 以下哪些是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ABCD)A.力学致知 B.学贵适用C.学贵独创D.穷经经士

36 以下哪些言论是孔子讲学的内容 ( ABC )A.为政以德B.以礼治国 C.有教无类D.事异则备变

37 以下属于黄宗羲的著作有( ABC) A.《学校》B.《取士上》 C.《广师说》D.《书院》

38 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ABC)。A.智慧B.仁爱C.勇敢D.道义

39 在《对贤良策》中,董仲舒主要针对文教政策提出了以下哪三点建议?( ABC)A.罢百家以尊儒; B.立大学以养士;C.行贡举以选士;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0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三品”指(BCD)A.上中下三等人B.上智之人C.下愚之人D.中庸之人

41 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 AD )A.小学B.中学C.幼稚园D.大学

42 朱熹在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原则(ABCD)。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43 朱熹总结出六条“朱子读书法”。分别是(ABCD)A.循序渐进,熟读深思B.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C.着紧用力 D.居敬持志

国学经典单项选择

1“人有坎壈(lǎn),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与今天提倡的(C)观点相符。 A. 从小学习B.晚年学习比年轻学习更重要 C.终身学习 D.中年更要注重学习

2、“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的正确解释是( B) B. 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

3(A )别号饮冰室主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A 梁启超 4(A )倡导了“诗界”和“小说界”革命A 梁启超 5(A )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A.纪 B.记 C.计 D.既

6(A)的精神贯穿在《大学》始终。A.伦理道德教育7 (B)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8(C )的实现需要有人性的依据,故要尊重德性,发扬自己的先天的善性。C.学习和教育

9(C)不是黄宗羲的代表作A《学校》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

10 (C)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A.《大学》B.《论语》 C.《学记》D.《中庸》

11 (C)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

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 (D)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A.孔子B.孟子 C.墨子D.荀子

13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A )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14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1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16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 C )的关系。 A.教与学

B.师与生

C.学与思、学与行

D.行与知

17 “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对“诚”的正确理解是( C )A.不自己欺骗自己 B. 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C. 不自己欺骗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D. 讲信誉

18 “传道、受业、解惑也”的“业”指( C )A.事业 B.学业C.古人“六艺”之业 D.专业知识

19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此句说明读书的方法是( C)

A. 熟读

B. 精思

C.熟读与精思

D. 泛观博取

20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选读)其中“修”的正确解释是(D )A.修养B.修身C.养性情D.进修,求上进

21 “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

好的方法是(B) A.广闻博览 B.熟读而精思 C.多方汲取 D.反复思考

22 “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说明对待不同辈行的长辈,正确的态度是( B )B.分长幼和辈行对待

23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说明“风俗”传承中,卑者、幼者与尊者、长者之间的关系是( D)D. 尊者长者影响卑者幼者

24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从教育的角度说明( D )A. 言教的重要性 B. 身教的重要性C.身教胜于言教D. 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有利于言教

25 “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与当今学校德育强调的(C)一致。C.安全教育

26 “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中的“虞氏”指:( A )A.虞舜B.虞姬C.虞美人D.其他

27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说明孩子的教育( C)A. 应该严格 B. 应该慈爱C.应该严格与慈爱结合D. 应该因人而异。

28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的意思是(A )A.声音 B.声乐C.歌曲D.名声

29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 B )A.重要B.严格C.以……为重D.重视

30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B )B.磨练意志

31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进学解》)最正确的大意是(C) C.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32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译文正确的是(B) A. 对记事之的人提取它的要点,对造谣者划出它深奥的意义。 B. 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

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 C. 记事情要抓主要的内容,说话要抓住玄机。D. 记事情抓要点,说话抓重点。

33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B)的关系。A.经济B.政治 C.军事D.文化

34 “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的最正确的解释是( C) C. 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讲节俭就变成吝啬的情况。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节俭

而不吝啬,那就好了。

3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出自( C )C.《孟子》

37 “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对“敬”的正确理解是( D)A. 尊重人B. 有礼貌 C. 对人毕恭毕敬 D. 对人不怠慢,不纵情放荡自己

38 “乐”的起因是:( A )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39“乐”的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来的?( B )B.社会和谐

40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 D )A.《大学》B.《易经》C.《论语》D.《礼记》

41 “立大学以教国,设庠序以化于邑”中的“庠序”是指什么?( C )A.公园B.医院 C.学校D.监狱

4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 D )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D.民本思想

43 “明圣”的意思是(C)A.制作礼乐的人B.传授礼乐的人C.传授与制作礼乐的人 D.在学术道德上取得极高成就的人

44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其中“详”的正确解释是(C)A.详细 B.仔细 C.(对别人要求)高D.端详

45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原毁》选读)其中“廉”的解释是( B):A.廉洁 B.少,低 C.清廉 D.廉政

46 “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 C )A滋润 B滋味 C滋长 D 滋补

47 “强勉行道”的“行道”指什么?( C )A.行动B.替天行道C.践行圣人的学说或道理 D.人行横道

48 “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出自以下哪篇?( D )A.《三字经》B.《百家姓》C.《千字文》D.《对贤良策》

49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意思是(C)A.人生很平静,这是上天注定的B.人生没有大起大落C.人出生没有情欲,这是天赋予的本性D.人生的情欲是由上天注定的

50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 D )也。A.齐B.律C. 醒D.修

5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A)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2 “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 C)A少年强则国强B少年胜则国胜 C少年富则国富D少年雄则国雄

53 “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D)之口 A 王夫之 B 顾炎武C 谭嗣同D黄宗羲

5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道”指的是(C)A.道德B.知识C.儒家礼教、思想D.抚民思想

55 “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B )A. 不要“重男轻女” B.不要怠慢女孩 C. 优待女孩 D.女孩可以适当怠慢

56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讲了为人之师的标准是(B)A.贤者为师 B.闻道在先者为师C.学高为师 D. 能者为师

57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C)A. 不一定重要B.不重要

C. 重要

D.没有关系

58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说明的主要观点是(D )

A. 选择邻居的重要性

B.交友的重要性

C. 墨子的交友之道

D. 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

59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此话中提出了( C)的观点。A.以意逆志B.以己度人 C.知人论世 D.诗无达诂

60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 C )A.专心致志B.磨练意志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6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B ) A.《学记》B.《论语》C.《四书集注》 D.《孟子》

62 “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D )教学原则。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

63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 A )A.《论语》B.《荀子》C.《春秋》 D.《中庸》

64 “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 D )的《习性诸论》A梁启超B 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

65“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说明对待“贤俊者”和“顽鲁者”这两类孩子的态度是(C )C. “贤俊者”与“顽鲁者”等

66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 B )的知行理论。A 梁启超B王夫之C 谭嗣同D 黄宗羲

67 “兄弟不睦,则于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说明家庭和睦对孩子待人处事的影响是(A)A.重要 B.不重要 C.不一定重要D.没有关系

68 “修身,齐家,安天下”出自于以下哪一部经典?(C)A.《礼记》B.《中庸》 C.《大学》D.《春秋》

69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C)A.《孝经》B.《诗经》C.《论语?公冶长》 D.《千字文》

7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 B.《大学》C.《论语》D.《师说》

71 “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A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72 “学非有碍于思”是说(C)A 学对思有妨碍B思对学有妨碍 C学对思并无妨碍D思对学并无妨碍

7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D)。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教学相长原则

7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一句出自(C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75 “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理解为( D)A勇士 B 战士 C人民 D人才

76 “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意思是(D)A 食客B士兵 C学士D有才能的人

77 “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B) A.《论语》B.《学记》 C.《尚书》D.《孟子》

78 “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就是《学记》强调的( C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79 “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 B )。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

8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揭示了( B )规律。A.教育B.学习成败C.道德教育D.人的成长

81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个故事说明了(B)

对教育的影响。B.环境

82 “以知为行”知与行的关系是( A) A.知决定行B.行决定知C. 二者相干 D.二者不相干

83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体现出对孩子的“爱”应该(D )A.偏宠B.厚爱C. 溺爱D.溺爱害人

84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

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 D )A.可接受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5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

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A.可接受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A)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

87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 B)。A.两回事B.一回事C. 两截 D.不相干

88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语出(D) A《习性诸论》 B《书院》 C《尚书引义》 D《四书训义》

89 “中庸”的核心思想是( C )。A.中立B.平庸 C.中和 D.保守

90 《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A. )著作。A.哲学 B.文学C.历史D.社会学

91 《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 A)。A.亲民B.治民 C.为民 D.富民

92 《大学》是(B)系统的经典论著。A.释 B. 儒C.道D.法

93 《大学》原为《理记》的第(D)篇。A.38B.40C.39D.41

94 《进学解》的“进学”的含义是(B):A、中进士B、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 C、进一不学习D 、要求进步

95 《进学解》的主要观点是(A)A、不计较名誉得失,努力学习 B、努力学习 C、关注名誉D、既要努力学习,又要注重名誉兼得

96 《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A.《中庸》B.《三字经》 C.《弟子规》D.《诗经》

97 《诗》曰:“夙夜匪解。”是什么意思?(B)A.从早到晚都在解题。B.从早到晚都不懈怠。C.早出晚归D.早上和晚上都没有时间。

98 《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个观点的就是(D)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导而弗牵

99 《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B )。A.教材 B.教师 C.教法D.学法

100 《学记》上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了( B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101 《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 )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102 《学记》是(C )四十九篇中的一篇。A.《大学》B.《论语》 C.《礼记》 D.《中庸》

103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A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04 《学记》用( D )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105 《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B)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06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A)A.家教规范 B处世哲学 C.集大成之作 D.家庭教科书

107 《原毁》所阐述的内容,从今天的角度去解释,主要写的是(C )A. 个人修养B. 为人处事C. 个人修养与为人处事 D.都不是

108 《中庸》继承了重视(B)的个别差异的思想。A.群体 B.主体C.个体 D.其它

109 《中庸》强调了教育的(A)的和谐。A.本质与作用B.过程与方法C.主观与能动D.主导和主体

110 《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称为“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称为“道问学”。

这两条途径是(A)。A.相依并进,相辅相成B.相矛盾C.相中和D.相抑制

111 《中庸》是(C)四十九篇中的一篇。A.《大学》B.《论语》 C.《礼记》D.《四书》

112 《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B)的思想。A.天命论 B.性善论C.初本论 D.其它113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114 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B)是儒家的代表人物。A.墨子 B.孔子 C.韩非 D.老子

115 从《大学》的“三纲领”看,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A )。A.政治目的 B.经济目的 C.文化目的 D.历史目的

116 达到了乐的要求便会(A)A.没有怨恨 B.没有争斗 C.没有穷困 D.没有灾难

117 大学之道,(A)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A.在明明德,在亲民,

118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下面的注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洋洋:盛大,浩瀚无边。 B.优优:很多的忧愁。C.其人:指圣人。D.凝聚:引申为成功。

119 怠者不能(A ),而忌者畏人修。 A.修 B.秀 C.休 D.羞

120 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A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21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下列说法对的是(B)A.凡事预先计划好就会成功,不预先计划好也可能成功。B.“豫”同“预”。C.一个人不预先计划好就会成残废人。

D.站着预习,等于浪费光阴。

122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 A )A.则不跲B.则不用C.则不废D.则不穷

123 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体现的教学艺术是( B )A.自主学习B.量力而精C.愉快教学D.尊重个性

124 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体现的教学艺术是(B)A.自主学习 B.量力而精 C.愉快教学 D.尊重个性

125 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 A )A.有教无类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126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 D );同命而行,行其所服。A. 钦B.勤 C.清 D. 亲

127 古代的君王将什么作为管理人民的重大事务?(A )A.教化B.物质诱惑 C.行暴政 D.其他

128 顾炎武和( C)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王夫之B 梁启超 C黄宗羲D康有为

129 顾炎武与黄宗羲和(D)同称明清三大学者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王夫之

130 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意思是( A) A途径、方法 B道路 C修道 D道理

131 韩愈“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讲述了(C )A. 有的疑惑可以不解 B.学生自悟的重要性C.教师解惑的重要性 D.有的疑惑不重要132 韩愈的籍贯是现在(B)省。A.河北 B. 河南C.陕西 D.山东

133 韩愈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诗句中指出理解书本知识(A)A.重要 B.不重要 C.有的重要 D.有的不重要

134 韩愈在《进学解》中论及了教学艺术,其中包括(C)等内容。A. 教B. 学C. 教和学D.教学规律

135 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著有论述教师问题的《师说》,目的在于(A)A.光复“师道”B.论述教师的价值C.传授学习方法 D.树立师德136 汉代时称呼学校为什么?(D)A.校B.庠 C.序 D.庠序

137 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B )A.王充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138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B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

139 黄宗羲被称为( B)A船山先生B梨洲先生C 亭林先生D余姚居士

140 黄宗羲被学者尊称为( B)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141 黄宗羲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是(C)A 自学B 讲解 C 讨论 D探究

142 黄宗羲大胆地对(D)进行了革新A 教学目的 B 教学方法C教学手段 D教学内容

143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A)A《广师说》B《取士下》 C《学校》 D《取士上》

144 黄宗羲的籍贯在(B )A 江苏B 浙江C 上海D 福建

145 黄宗羲和(B )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梁启超B 顾炎武C黄宗羲D康有为

146 黄宗羲认为( B )是成才的必然途径A穷经B致知 C适用 D独创

147 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A)A 适用 B 背经 C 明理 D启智

148 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 A )A培养人才B改变世风 C 匡扶政治 D传承知识

149 黄宗羲是( C )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A 明朝B清朝C明末清初D元末明初

150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

现出孔子( B)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C.讲究礼节D.因材施教

151 将天下正大底(C.)去处置事,便公。A. 事理B.明理C.道理D.道与理

152 教育,对于人民而言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进行教育就会( B )A.发生饥荒B.有伤世风C.产生疾病D.劳而无功

153 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C )A.打发时间B.制造气氛C.改变民风,感化民俗D.其他

154 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D)。A.循序渐进B.启发性 C.巩固性D.因材施教

155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B)中有充分反映。A.《大学》 B.《论语》C.《学记》D.《中庸》

156 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C)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

贵、优越的思想。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学而优则仕。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57 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A)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

书数、射御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158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B )A.不平衡性要求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

159 孔子在( A)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 B.政治C.经济D.军事

160 孔子在(B )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161 孔子招收的学生有出身平民的颜回、子路、曾参、原宪、仲弓等,也有贵族家庭出生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等,还有商人出生的子贡和“大盗”出生的颜涿聚。

这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D)的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诱导D.有教无类

162 孔子主张( C),扩大了教育对象。A.为政以德B.以礼治国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163 乐得到通行,就会使(A)A.人心向道 B.人心思逸 .C人心向善

164 乐是由( A )A.从内心发出来的B.在外貌上表现C.从自然中音响而来D.从乐器中演奏而来

165 乐宜适中,乐强调过分了就会( B )A.使人疏离不相亲B.使人随便放浪C.协和感情D.使人平和安静

166 礼是用来(B) A.协和感情 B.区别等级 C.使人亲近 D.相互尊敬

167 礼云:“欲不可纵,( D )不可满。” A.自 B.只 C.治D志

168 梁启超被称作(D)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饮冰室主人

169 梁启超的籍贯是( B)A 广西B 广东C 浙江D福建

170 梁启超没有主办过下列哪种刊物( C)A《时务报》B《清议报》 C《新华日报》D《新小说》

171 梁启超认为( B)是维护天下安定的公开利器A 舆论 B 法律C 报刊 D专制

172 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D)A特殊教育 B社会教育C 学校教育D 家庭教育

173 梁启超认为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是(C)A 正规的学校 B 和美的家庭 C.人生的苦难 D安定的社会

174 梁启超认为一个人要有成就,必须在( B )树立奋斗目标A青年时代 B儿童时代C中年时代D 出生之时

175 梁启超说:救亡图存、教化愚昧,都必须以( D )为本源A强化专制B扩充军队C对外修好 D学校教育

176 蒙养弗端,长益(A )。 A.浮靡 B.富民C.福民D.抚民

177 孟子认为( A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A.教育B.政治C.经济 D.军事

178 孟子认为,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的像及时雨一般润泽万物,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自行学习的。

这体现了( D )的精神。A.诲人不倦 B.循序渐进C.由博反约D.因材施教

179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B )A.智之端B.仁之端 C.义之端D.礼之端

180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A )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C.悲喜之心D.善恶之心

181 孟子认为有无(B )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A、知识B、先天善良本性C、才能 D、财富财富

182 孟子以( B )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A.人性恶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183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此话意在说明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 A )上去。A.简约B.复杂C.炫耀D.文化

184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C)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C.讲究礼节D.因材施教

185 秦朝继承周朝之后,“重禁文学”,这里的“文学”指:( A )A.儒家学说 B.现代文学C.当代文学 D.其他

186 人性的完善要依赖于( C ),故要注意后天的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A.学习B.教育C.学习和教育D.其它

187 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 B )A.安详B.怨恨 C.愤懑 D.欢快

188 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 B )A.安详B.怨恨C.愤懑D.欢快

189 圣明的君王在乱世中继承王位后会做什么?( C)A.严禁学术 B.焚书坑儒C.扫除乱世迹象,恢复教化 D.什么也不做

190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C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

191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A.《论语》B.《师说》 C.《学记》D.《孟子》

192 是故君子有(A)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A.诸B.知C.彼D.其

193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 A )治天下”的名言。A.《论语》B.《荀子》C.《孟子》D.《韩非子》

194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C )的

重要性。A.巩固性B.启发性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9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A)。A.谦 B.律C.醒 D.查

196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A)也。A.必慎其独B.必慎其慎C.必独其慎D.必独其独

197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A),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A.倍 B.众 C.广 D.出

198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天下(A)矣。 A.鲜 B.闲 C.兼 D.先

199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C)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A. 奋第B.奋弃C.忿惕D.负第

200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A)之。A.无 B.弃C.众D.去

201 汤之《盘铭》曰:“(A),日日新,又日新。”A.苟日新B.近日新C.今日新D.再日新

202 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 )A.《大学》B.《论语》 C.《学记》 D.《中庸》

203 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 C )A.道B.教C.性 D.义

204 王夫之被世人称为( A)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205 王夫之别号( A)A一壶道人 B白石道人C亭林先生D梨洲先生

206 王夫之的籍贯在(A)A湖南 B湖北C河南 D河北

207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书院》和(C)A《广师说》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

208 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D)A 教可以代替学B 学可以代替教C 教比学重要D 教是为了学

209 王夫之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D )A只讲天理 B只讲人欲 C只讲天理,不讲人欲 D既讲天理,有讲人欲

210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B)A政治家 B思想家 C文学家 D活动家

211 王夫之谈教学原则注意对(C)提出相关要求A教师B学生 C教学双方 D家校

212 王夫之提出了(D )的教育理论。(对)A学与思分离B知与行分离C学与行分离D知与行结合

213 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D )A只重视学B不重视实践 C只重视教 D必须重视实践

214 王守仁的籍贯是(C) A.广东B.河南C.浙江人D.福建人

215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B)。A.《王文成公全书》B.《传习录》 C.《大学问》 D.《进学解》

216 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 C.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17 王守仁是宋明(D )的集大成者,是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A.哲学 B.文学C.历史D.主观唯心主义

218 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 )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219 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220 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的教育内容是(A)。A.实学B.章句C.诗词歌赋D.四书五经

221 为了培养新民,梁启超最为重视的教育活动是(C)A 私塾教育B家庭教育C 社会教育D特殊教育

222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实现( B )的中和。A.学生—教师B.主导—主体C.学校—家庭D.其它

223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 )。A.则能尽人之性B.则能尽物之性。C.则可赞大地之化育 D.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224 温故而知新,( D )。A.敏而好学 B.诲人不倦C.不耻下问 D.敦厚以崇礼

225 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C )A.《大学》B.《论语》C.《学记》 D.《中庸》

226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D )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D.孔子

227 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广博、心智聪明?( A )A.努力勤勉、钻研学问。 B.无所事事,异想天开。C.贪图玩乐,乐于享受。 D.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228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了( B )A美国B日本C新加坡 D马来西亚

229 下列句子中汉字注音不正确的是:( D)A.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还:xuán B.自非大亡道之世者。亡:wúC.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汤:tāngD.不以教化堤

防之。堤:tí

230 下列句子中通假字不正确的是?(C) A.而颛(zhuān为自恣苟简之治“颛”通“专”,专门。B.埽(sǎo)除其迹而悉去之“埽”通“扫”,扫除。C.渐(jiān)

民以仁“渐”通“间”,离间。D.臧(cáng)于骨髓“臧”通“藏”,收藏。

231 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A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32 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D)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33 下列哪部是王夫之的著作(A)A《习性诸论》B《取士下》 C《学校》 D《取士上》

234 下列哪个不是梁启超的称呼(C)A卓如 B任公 C 一壶道人D 饮冰室主人

235 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D)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36 下列作品属于韩愈的是( D )A.《明儒学案》 B.《留别海昌同学序》C、《广师说》 D. 《韩昌黎集》

237 下面的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译文:真诚是天的德性,追求真诚的人的德性。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译文:有不曾学过的知识,学习了还不能通晓就不放弃。C.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译文:有不问过虑的疑问,问了还不明了就不放弃。D.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译文:有不曾考虑的问题,考虑了还不得其解就放弃。

238 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A.孔子 B.孟子C.荀子 D.墨子

239 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 C )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C.善民心,易风俗D.提升国家形象

240 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C.善民心,易风俗D.提升国家形象

241 先王用礼是为了( A )A.节制人心 B.调和人生C.推行国家政策 D.防止倾邪的行为

242 先王制定射乡食飨的礼仪是用来(C) A.调节人对安乐的享受B.制定婚姻冠笄的礼仪C.使人交往正常化 D.指导人们如何射乡食飨

243 先王治乐的原因是( A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244 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245 小疑则小( C ) A智 B聪C悟D愚

246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A)矣。A.远 B.偏C.责D.负

247 兄弟不( A ),则于侄不爱. A.睦 B.慕 C.牧 D.目

248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B)A行愈远B思愈远C行愈高D 思愈高

249 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D)看作是最终目标。A.闻 B.见C.知 D.行

250 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C )的思维方法。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C.解蔽救

偏、兼陈中衡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251 荀子认为成为老师的条件有四种,而(D)并不包括在这里面。A.尊严而使人敬畏B.年老而有威信C.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清楚阐述D.博学

252 荀子以( A )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

之博见也。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3 荀子以(B )作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可以有很大的进步。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4 研究礼乐的结果是( A )A.提高内心的修养B.了解民心所向C.丰富精神生活D.以上皆非

255 颜之推认为“厚重”的道德品质包括忠君、孝顺、谦恭和(A )A.礼让B.城市C.谦逊 D.厚道

256 颜之推认为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这种人是指( D )A.清谈家 B.章句博士 C.状元D.服务国家的统治人才

257 颜之推是( A)朝代人。 A.北齐B. 北周C.宋D.清

258 颜之推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是说父母的教育应该( C )A.严爱B.慈爱C.严慈结合D.顺其自然

259 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A )A.强调为人厚重B.强调孝与仁C.强调为人厚道D.强调诚实守信

260 颜之推祖籍是现在的(D )省。A.山西B. 陕西C. 江西 D. 山东

261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B)。A.义B.仁C.礼D.智

262 以下句子翻译错误的是:(C)A.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提防之,不能止也。(万民追逐利益,就像水向下流一样,不用教化来做提防,就不能防止

了。)B.《诗》曰:“夙夜匪解(xiè)。”(《诗经》说:“从早到晚都不懈怠。”)C.《书》云:“茂哉茂哉。”(《尚书》说:“茂盛啊,茂盛啊。”)D.然则

常玉不瑑,不成文章。(然而一般的玉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

26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A.用仁来熏陶人民,用义来砥砺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就能使人民习俗美善。B.如果教化已经鲜明,习俗已经成就,子孙遵循下去,过个

五六百年仍然不会衰败。C.汉朝没有很好的治理好的原因就在于应当改革时却没有改革。D.乐是用于给君王行乐,而不是用来改变民风、感化民俗的。

264 以自家(C)去处之,便私。A.思意 B.司仪C.私意D.思议

265 有弗学,( B)A.问之弗知弗措也。B.学之弗能弗措也。C.思之弗得弗措也。C.辨之弗明弗措也。

266 宇宙可臻其极,(A)不知其穷。 A.情性B. 清醒C. 情形 D.庆幸

267 语出《明夷待访录》的语句是(D)A道无定体,学贵适用B小疑则小悟C发先儒之所未发者D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

268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A)。A.格物 B.知物 C.其物 D.及物

269 运用在学习中,《中庸》强调(A)。A.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B 主体的主导作用C.客体的主观能动作用D.客体的主导作用

270 在( B)中,王夫之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A《四书训义》B《尚书引义》C《习性诸论》D《书院》

271 在《大学》中,教育过程与政治过程是一个(A )的过程。A.统一 B.矛盾C.融合D.发展

272 在对老师职责的看法上,与韩愈最为接近的是( D )A 梁启超B王夫之C 谭嗣同D 黄宗羲

273 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 B )A.人性善 B.人性恶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274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 B )占首位。A.文化知识 B.道德教育C.自然科学 D.生产劳动

275 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C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

276 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 ) A 王夫之B梁启超C顾炎武 D 黄宗羲

277 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C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

278 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说明“孝仁礼义”等教育( D)A. 应该从小开始 B. 无所谓C.一律从出生开始D. 根据外在环

境和孩子自身条件,力求越早越好。

279 只知晓歌曲而不知晓乐的是( B )A.禽兽 B.老百姓C.君子D.以上皆对

280 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A )A.孔子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81 中学语文教材选有(B )的作品《少年中国说》A王夫之 B 梁启超C 谭嗣同D 黄宗羲

282 种树者必(A )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A.培 B.赔 C.配 D.倍

283 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D )

A.修身

B.传授治国之道

C.传授家族礼仪

D.为朝廷培养有用的人才

284 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 C )A.不断努力B.循序渐进C.遵循由易而难、由近而远的阶段,且努力学习,则自有进步 D.学习要有计划性

285 朱熹认为的“大学教育阶段”,年龄段是(A )A.15岁以后 B.15—20岁C.16岁以后 D.18岁以后。

286 朱熹认为的“小学教育阶段”,年龄段是(B) A.6—12岁 B.8—15岁 C.7-12岁 D.5-12岁

287 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 A ),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A.教理 B.认识事物C.传授科学知识D.明人伦

288 朱熹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继孔丘之后的又一个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大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国古代教育宝库,对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发展曾产生

过重大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朱子语类》是一部涉及(D )领域的重要著作。A. 哲学 B. 历史 C. 文学 D.政治、哲学、历史、文学

289 朱熹说:"道不能安坐等其自至,只待别人理会,来放自家口里"。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 D )A.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

等D.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290 朱熹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千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体现他张的教学原则是( A )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 C.教人

有序不说等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291 朱熹说:"人而不学,则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无以能其所当为之事。学而不习,则虽知其理,能其事,然亦生涩危殆,而不能以自安。习而不时,虽日习之而其功夫间

断,一暴十寒,终不足以成其习之功矣"。他强调了( A )的教学原则。A.时习 B.笃行 C.博学与专精 D.勇猛奋发

292 朱熹说:"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拨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功夫。若半上

半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 体现他主张的教学原则是( B )A.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 D.自动和适时的启发

293 朱熹说:"徒明不行,则明无所有,空明而已;徒行不明,则行无所问,冥行而已"。他强调的主要观点是(C)A.知的作用 B.行的重要性 C.知行并进 D.知与行的关系

294 朱熹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是(C)A.明人伦B.明确伦理纲常C.居敬D.反省

295 子曰:“好学近乎( C )”。 A.仁 B.智 C.知 D.勇

296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段讲(A)的重要性。 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29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段讲(C)的重要性。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

298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B)的教学方法。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诱导D.有教无类

299 自天子以至于(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A.庶人 B.众人 C.草民 D.庶民

300 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 B )A.朱熹B.王阳明C.韩非子D.黄宗羲

301 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B)A.朱熹 B.王守仁 C.韩非子 D.黄宗羲

302 纵观周朝、秦朝,君王统治因为缺少什么而导致灭国?( C )A.货币B、实权C.王道D.法度

国学经典判断题

1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2 “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

3 “读书,须有次序……然后将全章反复抽绎玩味。”《朱子语类》)其中“玩味”的意思是探索体味。(√)

4 “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解释为性是生理,天天在生长形成。(√)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6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X )

7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

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8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此段文字是说:只要有“修己治人之道”的人,就可以为人师长。(√)

9 “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

10 “学非有碍于思”是说“学对思并无妨碍”(√)11 “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12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13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内文的撰成约在战国末期至西汉之间。(√)

14 《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

15 《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

16 《论语》是“四书”之一。(√)17 《论语》是一部对话体散文。(X )

18 《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19 《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

20 《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对教师职责的论述。(√)

21 《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22 按照朱熹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因此,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23 不放荡之谓也。”(《朱子语类》)此句话讲了“诚”和“敬”对一个人立身做事的重要性。(√)24 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25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26 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27 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28 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29 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30 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

31 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32 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X )

33 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爱,知道廉耻就接近于勇。”(√)

34 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35 梨洲先生和亭林先生。(√)

36 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并参与了戊戌变法。(√)

37 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67 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作用以及任务。( X )

38 平天下八个条目。(√)39 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40 人生以及自身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指导思想。(√)

41 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该学业为根本,道德次之。(×)42 王夫之提出了“夫学以夫教,而学必非教”的教学原则。(√)

43 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 X )44 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X )

45 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46 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X)47 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

48 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49 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50 颜之推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

51 颜之推认为人如果达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程度,是早教的结果。(√)

52 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53 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骄傲浮夸的学风。(√)

54 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55 一般的玉如果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同理,君子如果不学习的话,就不能成就他的德行。(√)

56 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57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58 在知行认识上王夫之的观点和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一致。(×)59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60 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61 只要用教化来规范人民,就能取得成功。(√)

62 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63 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64 朱熹继承了儒家关于笃行的思想,在教学上重视行的作用,而且强调知行并进。(√)

65 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66 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物欲之蔽”:“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重庆市中小学(中职)教师公共课

《国学经典与教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B ) B.学校

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A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C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 D )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 )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 C ) C.持之以恒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D )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 D.孔子

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B )中有充分反映。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 A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D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一句出自( C ) C.《学记》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 B ) B.《论语》 15.“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 B )。

B.开而弗达 16.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A )A.是非之心 17、《学记》是( C )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C.《礼记》

18.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A )A.孔子 19.( C )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C.《学记》20.“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个故事说明了( B )对教育的影响。 B.环境 2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B )B.仁22.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C) C.《学记》2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B)B.个别差异性要求24.荀子以(A )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B )的关系。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文化

26.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 D )看作是最终目标。A.闻 B.见 C.知 D.行

27.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此话意在说明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 A )上去。

A.简约

B.复杂

C.炫耀

D.文化

28.( D )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2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A )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30.孟子以( B )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A.人性恶 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31.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 )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32.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C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3.孟子认为( A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4.孔子在( B )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映了教学的( D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教学相长原则

36.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C )的重要性。A.巩固性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37.孔子在( A)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8.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 B )A.人性善 B.人性恶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39.“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就是《学记》强调的( C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道而弗牵

40.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B )A.智之端 B.仁之端 C.义之端 D.礼之端

41.荀子以( B )作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可以有很大的进步。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2.《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A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43.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 B )是儒家的代表人物。A.墨子 B.孔子 C.韩非 D.老子

4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B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45.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 C )的思维方法。

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46.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A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7.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D )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B ) A.《学记》 B.《论语》 C.《四书集注》 D.《孟子》

49.“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B ) A.《论语》B.《学记》 C.《尚书》 D.《孟子》

50.《学记》上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了( B )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51.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 A )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B )的治国思想。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5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此话中提出了( C )的观点。

A.以意逆志

B.以己度人

C.知人论世

D.诗无达诂

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 A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55.( C )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6.孟子认为有无(B )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A、知识 B、先天善良本性 C、才能 D、财富

57.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 C )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学而优则仕。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 B )占首位。A.文化知识 B.道德教育 C.自然科学 D.生产劳动

59.孟子认为,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的像及时雨一般润泽万物,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自行学习的。这体现了( D )的精神。A.诲人不倦 B.循序渐进 C.由博反约 D.因材施教

60.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 A )治天下”的名言。A.《论语》B.《荀子》C.《孟子》D.《韩非子》

61.《学记》用( D )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6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出自( C )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6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段讲( A )的重要性。

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

64.《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 B )。A.教材 B.教师 C.教法 D.学法

65.荀子认为成为老师的条件有四种,而( D )并不包括在这里面。

A.尊严而使人敬畏

B.年老而有威信

C.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清楚阐述

D.博学

66.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C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C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68.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B )的教学方法。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69.《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B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70.孔子招收的学生有出身平民的颜回、子路、曾参、原宪、仲弓等,也有贵族家庭出生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等,还有商人出生的子贡和“大盗”出生的颜涿聚。这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D )的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71.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C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D )教学原则。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73.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A)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7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A)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75.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D)。A.循序渐进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7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段讲(C)的重要性。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D.废寝忘食

77.《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个观点的就是(D)

A.博学于文

B.开而弗达

C.强而弗抑

D.导而弗牵

7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C )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79.(B)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80.孔子主张( C ),扩大了教育对象。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81.“乐”的起因是:( A )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 B.是由不同是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

82.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 B )A.安详 B.怨恨 C.愤懑 D.欢快

83.先王治乐的原因是( A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84.“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 D ) A.《大学》 B.《易经》 C.《论语》 D.《礼记》

85.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 C )

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案例【案例宗旨】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简单地说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5-6年级学习阶段目标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创设了《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课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博大精深,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学生综合性学习有效方式。因此,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学习国学经典的综合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和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能力。 【案例背景】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能成为人,而不是动物。教育就是要使一个冥然无知的人明白事理和获得智慧,使人能泰然自若地进入复杂无比的社会,可以参与建设和改造社会的种种活动。教育不单教人以谋生的技能,还应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协助人找出生命的秘密,明白生存的意义和提高生活的质量。教育的理想是尽人之性,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圆满的人。更具体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有情有心、有灵性有仁爱之心的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其实我们不只要爱人,我们还要爱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爱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爱世界上任何一种高贵与微小的事物。 据此,本案例设计它分为三个教学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探索研究的兴趣。通过对以前的学习内容的回顾,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师生共同确定研究

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2015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1.“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我国古代落第著书终成大器的是:(蒲松龄) 2.被称为荷月的月份是?(六月) 3.被称为“三苏”的北宋文学家父子中的父亲是?(苏洵) 4.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九月) 5.被称为我国最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哪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6.被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为(王羲之) 7.被称为我国“瓷都”的是指哪一城市?(景德镇) 8.被称为杏月的月份是?(二月) 9.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是谁创作的?(宋应星) 10.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是?(苏州) 11.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京剧、国画、中医) 1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13."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西厢记》) 1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多少年?(400) 15.鞭炮和爆竹哪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爆竹)

16."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川剧) 17.九宫格”的创始人是:(欧阳洵) 18.旧时我国的老百姓称什么动物为“仓神”:(鼠) 19.就体裁而言,正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20.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 (武则天) 22.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 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乡试、会试、殿试) 23.“孔”姓的来源是:(祖先的字) 24.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 (隋朝) 25.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被发左衽”,这的“左衽”是指:(少数民族) 26.昆剧因何地而得名?:(江苏昆山) 27.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佛教) 28.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风水勘探) 29.“兰桂齐芳”的“兰桂”指:(子孙) 30.狼毫”的原料取自:(黄鼠狼)

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 2、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正确 3、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错误 4、“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错误 5、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正确 6、“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错误 7、“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错误 8、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错误 9、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10、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正确 11、“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正确 12、乐可以使人心向善。()正确 13、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错误 14、“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勤学好问,使自己的知识达到广大而深入精微的境地,以提高自身修养。()错误 15、王夫之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正确 16、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错误 17、孔子认为学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18、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正确 19、大乐必繁,大礼必复。()错误 2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B.思愈远 2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 23、“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 C. 重要 2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说明孟子强调做事要()。 C.认真思考 25、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经典是中华中的经典作品,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在的长河中经久不衰,是人类应该不断保护和传承的文化珍宝。那么你对国学经典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 ___关于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 1、先秦时代,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D )。 A、射 B、御 C、礼 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6、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7、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8、一提到中的,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帖 D、黄州寒食帖 9、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志 D、资治通鉴 10、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C )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 11、“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C ) A、周 B、元 C、商 D、夏 12、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

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并融入国学经典,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 立正确的三观,可以说,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从根本上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学生 文化素养的提升,本文就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了 分析论述。 关键词: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小学语文,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16-01 引言 国学经典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及途径。小学作为 学生经历的启蒙教育阶段,学习和发扬国学经典文化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随着素质教育的 贯彻落实,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潮流所淹没, 为了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国学经典纳入教育之中已是形势所趋。 一、了解国学经典教育,分析其之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华经典文化越 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赏,作为炎黄子孙更有必要去学习了解我们的 国学经典文化所含有的文化精髓,所以国学经典教育也逐渐融入了当代教育之中。国学经典中包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岁月与历史的洗礼所积淀下来的,里面所 包含的内容包罗万象,小学语文教育有了国学经典教育的添砖加瓦,学生的知识 基础和人文情怀将会更加牢固和丰富多彩。 小学语文教育处于学生受教育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此后学习生涯中的所有 学科基础都依赖于小学语文教育,因此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及其有必要。国学经典 教育中包含了中华民族古、近、现代的文化精粹,思想、文化、艺术等等各方面 都覆盖其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课本上的基本 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情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树立学生正向核心价值观也是小 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教育可以很好地达 到教育目的。与此同时,国学经典教育的进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民 族文化自豪感,增添学生的爱国心,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增加学生词汇量 小学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他们本身所储存的文化知识和日常交 往用语甚少,而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经典文化可以提供更好、更丰富的词汇以及 文化经典作品给小学学生。语文课程剖白来讲就是一门有关于交流的艺术,通过 国学经典教育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且这些词汇与语言文句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与 选择,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学生多接触这样的语言文学在无形 之中,不经意之间便会沾染到,在以后的人生发展道路上,与人交往交谈时便会 口吐芳华,举手投足之间也带染着国学经典文化所蕴含的气息,有着与常人不同 的特殊气质。 2、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往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粹,其内容有着深入浅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 1.本课程为省开课。 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 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二、期末复习题、 (一)常识 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 2. 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 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 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P47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 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 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P142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 22. 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P178 23. 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

2020年国学知识竞赛经典试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2020年国学知识竞赛经典试题库及答案(共 150题) 1、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 C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乡里无不称其善也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 ) 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 《望洞庭》 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B ) A老子B荀子C庄子D孟子 4、“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B ) A赤眉起义 B 陈胜吴广起义C绿林起义D四黄巾起义5、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 ) A王维B王勃C李白D孟浩然 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C ) A朱淑真B秦良玉C李清照D蔡琰 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 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D《论语》8、“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 ) A十五岁B二十岁C三十岁D四十岁

9、“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 ) A文章B书法C绘画D音乐 10、河姆渡遗址位于:(B)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赣江流域D海河流域 11、“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C ) A、周B、元C、商D、夏 12、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4、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16、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C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摘要: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作用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品质,还需要继续深入执行,融合国学的经典韵味。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 经典国学诵读表示的是在儿童人生记忆最好的时候,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背诵的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作用突出。我国从古代蒙学教育开始,对经典诵读就十分重视,如今经典诵读对儿童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没有被学校和家长接受,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这是本次探讨的价值所在。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的国学元素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的扶持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民族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也就不会取得进步,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要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精神得以升华,促进小学生思政道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与独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注入国学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考虑。 1.1经典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进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能够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同时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加大学生的新词积累量,增强语感。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13岁之前的记忆是最好的一段时期,依照这个规律特点,小学过程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记忆和积累上。新课标规定小学学段学生需要背诵至少古诗文160余篇。小学生诵读不但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意境,因此在小学生记忆最好的时期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与智慧锻炼的目的。 1.2故事熏陶 我国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留下了大量声情并茂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穿越,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集中表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历史变化方面有”史书”

国学常识(小升初奥语经典考题)

0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0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0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这里的“屠”指的是:(C) A、 B、房屋 C、酒 D、庄稼 0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0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0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07. “床前明月光”是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0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0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A、乌 B、巫 C、肖 D、萧 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B、女角 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16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鲁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3.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5.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6.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7.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论语 8.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9.《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10.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11.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人与人 12.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自弃 1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要吃亏 14.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孝 15.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16.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仁 18.“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孔子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做事不用认真 20.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21.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的作用 C、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在古代《春秋》只是鲁国才有的我的答案: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孔子编订了《春秋》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我的答案:B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天人”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古代的“卜官”也属于史官我的答案:C 25.《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6.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27.《春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B、《春秋》的字数比《左传》多 C、《左传》最大的影响是“行人辞令” D、《左传》是研究历史得失,总结教训的我的答案:B 29.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夹氏传》 30.对《公羊传》和《谷梁传》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有谈义例 31.《公羊传》和《谷梁传》在汉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

国学经典选读模拟试题二 02国学经典选读-0001 试卷总分:100 单项选择(共10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4分) 《新五代史》的作者是()。 A、宋祁 B、欧阳修 C、昫 D、脱脱 2.(4分) 历代的“起居注”及“实录”是按年叙述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在体例上属于()。 A、编年体史书 B、纪传体史书 C、政书 D、纪事本末体史书 3.(4分)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言为《尚书》。” A、《国语》 B、《左传》 C、《公羊传》 D、《春秋》 4.(4分) 《资治通鉴》是一部()。 A、编年体通史 B、编年体断代史

C、纪传体史书 D、纪事本末体史书 5.(4分)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出自《诗经》的()。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雎》 C、《风?蒹葭》 D、《王风?黍离》 6.(4分) ()是我国最早的断代政书。 A、《唐六典》 B、《会要》 C、《续会要》 D、《唐会要》 7.(4分) 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 A、班固 B、司马迁 C、袁枢 D、司马光 8.(4分) 《宋书》最有价值的是()这一部分。 A、本纪 B、志 C、表 D、列传

9.(4分) 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A、《史通》《通典》《通志》 B、《通志》《通典》《资治通鉴》 C、《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D、《通典》《通志》《通鉴纪事本末》 10.(4分) ()也被称为《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本是一部先编年体古书,但到战国以后就不见流传。 A、《竹书纪年》 B、《春秋》 C、《国语》 D、《左传》 多项选择(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1.(5分) 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 B、《晋书》 C、《南齐书》 D、《梁书》 12.(5分) 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属于史评史论类的有()。 A、《过论》 B、《汉书》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正确答案:A 2.九十年,国祚废。中的“祚”读作() 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 3.《千字文》中的“克念作圣”是指。() A:能够克服圣人易犯的错误 B:克服自己的私念才能成为圣人 C:做一位圣人正确答案:B 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 A:19 B:20 C:25 D:28 正确答案:B 5.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满江红》 B:《临江仙》正确答案:B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正确答案:B 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 B:孙膑正确答案:A 8.为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

A:lè B:yuè正确答案:B 9.河姆渡遗址位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正确答案:B 10.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黎民百姓。 A:瑶姬 B:后羿 C:精卫 D:神农氏正确答案:B 11.“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龙套”指的是()。. A:一种戏服 B:一种游戏 C: 主角正确答案:A 12.岳宗泰岱中提到了五岳之首是指() A:泰山 B:华山 C:衡山正确答案:A 13.在《西游记》书中孙悟空是向()借来宝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A:如来佛祖 B:灵吉菩萨 C:观音菩萨 D:弥勒佛正确答案:B 1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正确答案:B 15.《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乌、巫、肖 A:乌 B:巫 C:肖正确答案:C 16.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正确答案:C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的崇高使命是引导我们的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承祖国的文化,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它能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把国学经典有效的渗透、巧妙的融入到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与国学经典零距离对话,既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语文教学的魅力。 那么,如何让国学经典同语文教学相结合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 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国学经典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去涉猎,去搜集、整理、积累。背诵最有价值的中华经典,让他们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形成自己的品质,在中华经典中成长。 “学以致用”,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应把外部的获得通过学生主体的消化吸收,成为内部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教师应铺设平台,利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三分钟,它的作用不可忽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学生明白了谦虚使人进步,应该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会了学生读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告诉学生要有责任感,要用坚强的意志来完成自己背负的使命。在展示的过程中,有学生的积累成果,有教师的简单解说,有同学们知识的相互补充,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情感做人的教育也无形中有了渗透和熏陶。 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利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领略经典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二、解读文本,渗透经典。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注重意境,强调诗画同源,通过所写的文字来展现出意境的画面,使读者对其思想产生共鸣。《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中的《蒹葭》,文字简单,画面唯美,意境朦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它有效的融入语文教学中,通过意境转化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意境的能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在赏析诗歌方面能给学生很好的借鉴。 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再用问题贯穿一节课的始终,不再以老师的问与学生的答作为课堂的主题。我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国学经典《蒹

小升初数学测试题经典十套题及答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人教版)小升初入学考试数学试卷(一)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港距离为9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开向B港,到达B港的时间是()。 A、15点 B、17点 C、19点 D、21点 2、将一根木棒锯成4段需要6分钟,则将这根木棒锯成7段需要()分钟。 A、10 B、12 C、14 D、16 3、一个车间改革后,人员减少了20%,产量比原来增加了20%,则工作效率()。 A、提高了50% B、提高40% C、提高了30% D、与原来一样 4、A、B、C、D四人一起完成一件工作,D做了一天就因病请假了,A结果做了6天,B做了5天,C做了4天,D作为休息的代价,拿出48元给A、B、C三人作为报酬,若按天数计算劳务费,则这48元中A就分()元。 A、18 B、19.2 C、20 D、3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学校开展植树活动,成活了100棵,25棵没活,则成活率是()。 2、甲乙两桶油重量差为9千克,甲桶油重量的1/5等于乙桶油重量的1/2,则乙桶油重()千克。 3、两个自然数的差是5,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的差是203,则这两个数的和是()。 4、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已知圆锥与圆柱的体积比是1:6,圆锥的高是4.8厘米,则圆柱的高是()厘米。

5、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千米。 6、扑克牌游戏,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 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 这时小明准确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是()。 7、前30个数的和为()。 8、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三、计算:(每小题5分,共10分)

国学经典试题二

1、梁启超的籍贯是(B ) A 广西 B 广东 C 浙江D福建 2、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 A )A 王夫之B梁启超C顾炎武D 黄宗羲 3、“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C )A少年强则国强B少年胜则国胜C少年富则国富D少年雄则国雄 4、黄宗羲被称为(B)A船山先生B梨洲先生 C 亭林先生D余姚居士 5、小疑则小(C )A智B聪C悟D愚 6、王夫之被世人称为(A)A船山先生B梨洲先生C亭林先生D余姚居士 7、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意思是(A)A途径、方法B道路C修道D道理 8、“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C )A滋润B滋味C滋长 D 滋补 9、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B )A行愈远B思愈远C行愈高 D 思愈高 10、王夫之别号(A)A一壶道人B白石道人C亭林先生D梨洲先生 11、顾炎武与黄宗羲和(D)同称明清三大学者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王夫之 12、王夫之的籍贯在(A)A湖南B湖北C河南D河北 13、在(B)中,王夫之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A《四书训义》B《尚书引义》C 《习性诸论》D《书院》 14、王夫之谈教学原则注意对(C)提出相关要求A教师B学生C教学双方D家校 15、王夫之是明末清初(B)A政治家B思想家C文学家D活动家 16、“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语出(D)A《习性诸论》B《书院》C《尚书引义》D 《四书训义》 17、顾炎武和(C)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王夫之 B 梁启超C黄宗羲D 康有为 18、黄宗羲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C )A 自学B 讲解 C 讨论D探究 19、黄宗羲的籍贯在(B )A 江苏 B 浙江 C 上海 D 福建 20、“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D )之口A 王夫之 B 顾炎武 C 谭嗣同D 黄宗羲 21、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 A )A 适用 B 背经 C 明理D启智 22、黄宗羲大胆地对( D )进行了革新A 教学目的 B 教学方法C教学手段D 教学内容 23、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A )A培养人才B改变世风 C 匡扶政治D 传承知识 24、梁启超认为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是( C )A 正规的学校 B 和美的家庭 C.人生的苦难D安定的社会 25、梁启超认为一个人要有成就,必须在(B )树立奋斗目标A青年时代B儿童时代C 中年时代 D 出生之时 26、梁启超认为(B )是维护天下安定的公开利器A 舆论 B 法律 C 报刊D专制 27、为了培养新民,梁启超最为重视的教育活动是( C )A 私塾教育B家庭教育 C 社会教育D特殊教育 28、梁启超说:救亡图存、教化愚昧,都必须以(D )为本源A强化专制B扩充军队C 对外修好D学校教育 29、(A )倡导了“诗界”和“小说界”革命 A 梁启超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 30、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D)A 教可以代替学 B 学可以代替教 C 教比学重要 D 教是为了学

2016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期末考试100分

1 《墨子》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A、 4.0 ?B、 5.0 ?C、 6.0 ?D、 7.0 我的答案:D 2 春秋时期继承《尚书》治国精髓的国家是()。 ?A、 赵国 ?B、 秦国 ?C、 魏国 ?D、 鲁国 我的答案:D 3 “仁智信勇严”出自? ?A、 《论语》 ?B、 《吴子》 ?C、 《六韬》 ?D、 《孙子兵法》 我的答案:D 4 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修己 ?B、 务本 ?C、 乐他 ?D、 自弃

5 三省六部制是跟哪本书借鉴的? ?A、 《大学》 ?B、 《中庸》 ?C、 《周礼》 ?D、 《论语》 我的答案:C 6 庄子说的“顺应天下”一方面是指顺应民心,另一方面是指顺应()。 ?A、 天道 ?B、 传统 ?C、 王道 ?D、 自然 我的答案:B 7 恭俭庄敬这四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的一个素养。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A 8 《新君主论》讲的主要是? ?A、 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B、 怎么当君主 ?C、 怎么统治国家 ?D、 怎么当领导人 我的答案:A 9 孟子所指的君子三乐不包括()。 ?A、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金榜题名 ?C、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的答案:B 10 “新民”的意思? ?A、 改变自己 ?B、 亲民 ?C、 学习 ?D、 实践 我的答案:A 11 庄子讲的“坐忘”就是忘掉理、法,忘掉外在的约束,忘掉社会中的自己,回到你的()。 ?A、 精神 ?B、 心灵 ?C、 本性 ?D、 本真 我的答案:C 12 《中庸》里边讲五达道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A 13 下列具有概括功能的是()。 ?A、 象形字 ?B、 形声字 ?C、

2017年少儿国学经典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7年少儿国学经典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并称“三百千弟”,是中国古代启蒙读物。 2.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3.祖父的父亲叫曾祖(曾祖父) 。祖父的祖父叫,高祖(高祖父) 。 4.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5.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这五位思想家被合称为五子。 6.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位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开创了著名的康乾盛世。“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赞扬了这一情景。 7.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8.“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9.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给我们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10. 韩与柳,并文雄。李若杜,为诗宗。 11.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讲了汉代的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都是书袋和书箱。 12.有的同学背地里直接说老师的名字,是很不礼貌的,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 称尊长,勿呼名”。 13.有些同学现在穿衣很讲究品牌,总要让家长给买名牌,对于这样的同学,你要用《弟子规》中哪些话劝导他们? “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14.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15.“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告诉我们五岳中人们最尊崇东岳泰山,历代帝王都在云山和亭山主持禅礼。 16. 从“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可以提炼出的成语是举一反三。 17.《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以提炼出的成语是箪食瓢饮。

国学经典测试题二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是 A:别人不知道我,我却生气,不也是君子吗B: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正确答案:B 2.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A:读到一本好书B:听到一首好曲正确答案:B 3. 在《西游记》中,石卵遇见()化作一个石猴。 A:阳光B:月光C:雨水D:大风正确答案:D 4. 三圣母被()逼迫,交出了宝莲灯。 A:杨戬B:孙悟空C:岳飞D:神农氏正确答案:A 5. ()彻底治理好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A:鲧B:大禹C:尧D:舜正确答案:B 6. 下面的上下连接不对的是() A:牛一一马B:犬一一猫C:作酒固难忘曲蘖一一飘扬竞把秋千舞D:虎兕——猿猱正确答案:C 7. ()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A:黄帝B:燧人氏C:仓颉D:神农氏正确答案:D 8. 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 A:白居易B:李白正确答案:A 9.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骚首踟蹰。”这是一首()诗 A:爱情B:团聚C:思亲正确答案:A 10. 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的线索是()

A:思亲B:欢聚C:离别正确答案:C 11. 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A:落花时节又逢君B:朝辞白帝彩云间C:闻郎江上唱歌声D:劝君更尽一杯酒正确答案:D 12. 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A:朽木粪土B:杯水车薪C:祸起萧墙D:一匡天下正确答案:B 13.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是() A:舜B:禹C:纣正确答案:C 14. 下面的上下连接不对的是() A:好友一一嘉宾B:弹冠一一结绶C:蝉鸣哀暮夏一一野烧焰腾红烁烁 D: 哀——乐正确答案:C 15. 九十年,国祚废。中的“祚”读作() A: zh a B: zh a C: zu o 正确答案:C 16. 头悬梁,锥刺股。中的“头悬梁”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位名人 () A:孟子B:苏秦C:孙敬正确答案:C 17. “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 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正确答案:B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摘要:衡量国学经典诵读成败的首要标准是有效的作用于语文教学实际。从服务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国学教育,通过二者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操作,可以实现二者的有效贯通和衔接,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效率,为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新的视角和增长点。 关键词:经典诵读;初中语文;有机结合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中结合国学经典诵读 初中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散文、诗歌、韵文等方面,其本身就是对国学经典的吸收。在两者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点面结合的原则,遵循从阅读教学到作文教学、从韵文到散文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诗歌,大都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而它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音韵和美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这些诗歌的课堂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这些诗歌的阅读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汉语语感和音韵感得到良好的培养。同时,通过阅读大量的诗歌,对于学生阅读潜力和阅读经验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在教《论语》这一章节时,可以适当加入四书五经和《史记》等经典的文章片段,让学生进行朗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教师的个人修养变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写作时,这些文章经典是非常好的模本和典范,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还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典文章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经、子、史”类的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 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要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和明清小说为主“;经”主要指的是《四书》、《五经》;“子”主要指的是《老子》、《庄子》;“史”主要指的是《史记》。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散体文,从写作方面属于经典文章,是古代写作教学的经典范例,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还蕴含丰富的写作方法。初中作文除了记叙文形式之外,还具有议论文的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吸收丰富的养分。例如学生阅读《论语十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言简意赅的风格;阅读《世说新语》,学生能够体会其中运用的简约传神的写作技巧。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 在教育方面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孟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