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绩效管理挑战篇

推动绩效管理挑战篇
推动绩效管理挑战篇

推動績效管理挑戰篇

在金融風暴後許多企業面對外在的挑戰不得不在世紀未的此時重新盤算如何挑戰新世紀。所以很多企業也在此時推動變革管理並且發現績效管理是日常管理的碁石。在過去推動績效管理落實時,往往發現有一或二種因素致使原來的美意落空,其實在推動績效管理常會有七個共通的挑戰:

1. 評鑑或衡量的公正性

2. 取得領導者認同與執行

3. 工作職掌與績效之間的連接

4. 員工落實執行

5. 薪酬與績效之間的公平性

6. 矩陣管理引起的困擾

7. 讓制度可以存活延續

最佳的狀況是在推行績效管理前,正視以上的挑戰或問題,並在事前就能掌控及規劃對策,如此方能危機變轉機,掌握成功的先機,以下是DDI績效顧問群在過去推動績效管理的心得分享,以供各位參考。

挑戰(一):評鑑及衡量公平性

在過去績效管理一直被爭議的是要評鑑什麼?衡量那些重點。自從『職能』觀念被推廣以後,企業界職能(Dimension /Competency)推展出來的行為作為衡量的重點。可是困難又來了,多數人並不覺得很舒坦去評斷別人的行為,因為最大的瓶頸是過於主觀或無法量化。

行為事例法(STAR)及職能之應用

在這裡我們建議各位要衡量職能的績效,必須收集有效資料。衡量的正確性及公正性就在資料本身的品質了。所以有關任何人在工作上職能的表現都必須透過敏銳及持續的行為觀察,不是想像臆測、推測、訴說而來的。譬如說一個人在規劃及組織的職能可以看出表現的應是從專案規劃的內容來給予評量。在DDI績效管理的訓練裡,我們就教育大家必須用具體的資料來佐証,我們稱之為完整的行為事例,或”STAR”(是簡寫為Situation /Task , Action , Result)。完整的行為事例,其實是在衡量職能表現時最佳的證據,它可以提高可信度及主管的敏銳度。也有助於互動式對談時,比較理性的方法。所以在這裡就得教育多數人具有行為事例的觀念及持續收集STAR 的習慣。

至於需要幾個”STAR”方具說明力,我們的建議是至少每個職能有3-4個相符的事例。具有代表性、相關性的事例,正面或有待改進的都應一起收集,以便回饋面談時可以應用。

有了這些資料當然在衡量標準上就顯得更容易管理。例如:三個行為事例可列為滿意,六個行為事例即可評為表現傑出等。但是行為事例的多少應在設定期望時就先討論清楚,如此才能讓主管及員工雙方達成某種程度的認知及共識。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能成功衡量職能是在績效設定之時,就先將重要的行為指標清楚描述或定義。這有助於平常的溝通並且在評估的過程中更有助於觀察及整理分析。

提供技能的訓練

* 員工及主管們學習行為觀察法並能善用此作日常管理

* 員工與主管應學習如何定義職能,作個人發展計劃自行追蹤以及互動回饋等- 「圓桌分享」,一起來分享職能行為上什麼是自已成功以及有困難的部份

* 實施漸層式行為定位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s, BARs)

我們若能在職能上作出漸層式的行為指標,當在進行作評估時就可以有依据可循,甚至可以在個人晉升上有標準的要求,使得評鑑工作不再是主管的責任,而是自行參與及要求。

挑戰(二):取得領導者認同與執行

要取得所有主管及領導者的認同,這勢必是件很困難的事。從古至今都一直是人力資源推動者最深的痛,不過這裡有三個小時戰略可以讓它變得有點不同,就是:

1. 要時時在主管面前耳提面命

2. 維持他們對此制度的參與與執行

3. 讓他們成為成功先例的模範

這聽起來有點簡單,可是如何做呢?

每年將績效管理掫取重點作為活動延續(尤其針對高階主管)

- 運用Workshop協助主管們解決當前較難的問題,如書寫計劃、策略來達成共識

- 分享策略重點與個人計劃間的整合

- 提供與當年績效重點相關的一些工具或訓練

- 多利用內部公佈欄、雜誌的溝通管道來分享重點及公佈成功案例

- 在績效管理的循環期當中辦一些充電研習會

- 作一些行為上的加強或觀念的加強

提供高階主管一對一的輔導

- 提供一些工具來協助主管作個人發展計劃,如360度評鑑法、評鑑中心應用、回饋活動…如AVON、Bayer企業就應用此方法來協助高階主管們作個人計劃。

- 對有特殊問題或高難度績效表現的處理,提供管道或方法來協助主管們一起來作(如線上知識庫、諮詢中心、Mentor等)全球建設就曾應用DDI作諮詢輔導,定期協助主管一起作績效管理的工作。

邀請主管參與分享績效管理心得

- 請成功主管分享是如何應用績效管理制度來達成部門或企業的成效

- 由主管重覆強調績效制度的重要性

- 利用完整行為事例STAR來作為獎勵員工的工具或標準。

徵求主管的意見

定期取得主管對此制度的看法及困難點並且建立一個溝通管道取得主管或員工的看法並作出可行的行動方案,這有助於對這制度承諾亦可應變更大環境的需求。

引導主管參與充電營

- 擷取重要單元如自行追蹤,回饋技巧,輔導或考核技巧作重覆演練

- 提供補充教育,如:如何評分或考核,尤其在考核前的時間點是最有幫助

- 由主管親自主導或協同執行充電課程,將有助於他們的參與並能保有他們的注意力,很多大企業讓企業接班人擔任此工作,不僅可取得認同,也讓這些接班人藉此機會建立人脈及取得資訊。

將績效管理列為主管們的績效表現

有很多企業將績效管理列為是主管的職能之一,如安泰人壽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們認為主管若能在績效管理上確實執行即是一種協助員工或組織成長的重要指標,是管理能力的一種表現。

不定期稽核執行的成果

在Intel就設立了一個”one-on-one”的制度是每季與員工作績效的互動對談,並且必須入檔。每當Andy Grove 到各分公司考察時,即會不定期抽樣檢查這個檔的執行及成效。

挑戰(三):工作職掌與績效之間的連接

績效管理能確實展現工作表現

愈來愈多人發現使大家困擾的是如何將公司原有的目標管理或方針管理與自己的工作內容作個結合來寫一份有效並可行的工作計劃。好的績效計劃應該是能充分呈現部門或個人在現狀的期望及可靠度。所以我們不僅要有公司清楚的目標,當然更要及時更新工作職掌。可是工作職掌的撰寫原本即是非常費時,管理不易的事。尤其在今日組織變動頻頻底下,更使得人力資源人員感到頭痛不己,有時不重要問我仍還需要工作職掌說明書嗎?

以下是一些可以結合兩者的間的執行方法:

更新工作職掌說明書的手法

- 建立以行為或職能為基礎的工作說明書,使其能保留極大的彈性。

- 翻新工作職等說明書撰寫的技術,訓練員工在績效管理的表格中將工作職等說明展開成

為”KRAs”個人工作成就重點。

- 在每年績效評估時修正個人職掌說明

參照工作職等說明書來書寫個人績效計劃

- 採用遠景權重彈性管理(Balance Scored Card)來定義出當年度的重點任務,在工作職掌說明上列出相關任務重點來引導自己在公司目標中判斷自己的工作成就重點(KRA)。

- 鼓勵員工在KRA中去確認當年應著重的職能發展及行為來確保KRA的執行成功。

- 培育主管能善盡檢測工作成就重點的衡量標準應與企業的成功關鍵因素有關連。

- KRA必須是可以有成果呈現,所以應遵守SMART之原則。S-特定清楚、M-可衡量、A-可執行、R-與工作相關、T-有時間性,並且必是可與企業遠景,經營策略,成功關鍵因素等相關連,主管應有這些能力去判讀KRA的品質,並可給予修正或引導。

如果員工可以掌握自己的工作內容去展現成就,這樣績效管理就不會流於形式。也必能帶給員工自己的自我肯定之效果,亦不會有認知差異的情形出現。

挑戰(四):員工落實執行

員工落實應用績效管理

落實員工應用績效管理其實會與落實主管的部份相當雷同。可是問題在於一些基層人員在有些組織裡很難定義”標準”或是根本不具有個人主導權。有時甚至投資太多的時間來討論績效計劃是浪費氣力的事時,我們又如何能要求仍保有相同的績效架構,如個人工作成就重點,目標。又職能定義都能與公司策略相結合呢?類似這種問題,我們應怎麼處理呢?

以下有些建議是針對如何使員工可以落實應用績效管理的小小技巧!

從上而下宣導新系統及制度

在組織中同一職級的主管層層由上而下展開訓練及練習,如此可以引導主管們在訓練後的方向再往下宣導。

安排同質類型學習(homogeneous training)

基於程度及工作的考量,我們會建議在課程的安排上盡量選擇相類似的工作職務,層級。如此他們可以互相分享及討論工作的成就重點以及解答問題。

促使主管來參與員工訓練

- 由主管執行員工訓練時,可明顯的取得主管的承諾及相當程度的宣誓,如此就更能顯示公司的重點策略及取得共識。

- 主管的參與更能促使一些常有的問題被重視,甚至可以回饋目標策略的可行程度。

- 選擇受人尊重並有信賴度的主管來執行訓練,更能取信於這個制度的可靠度。

- 提供樣版或範例可供作學習模仿。

提供給員工一些範例

如每個工作的可能工作成就重點,目標標準及職能。這些都可以引導員工寫出有效的計劃或激發出一些靈感。可以指定一些績效計劃做得很好的員工成為導師,私下尋求協助。

委任績效計劃

在一些較基層並且變化權及的工作職務可應用委派方式的半制式績效計劃,如總機、司機、助理等,讓他仍從事簡單的格式中形成習慣。但必須注意的是為了不破壞對績效的承諾及文化的考量,應每年或每兩年選擇性請這些人參與修正這些半制式績效計劃。如台灣禮來葯廠他們的廚

師亦能在創新研發的成功關鍵因素中寫下他的KRA,如:每個星期五是點心時間。自我成長的目標裡他則寫下學習製作蚵仔麵線並能在星期五時供應。

我們相信很多時侯員工有很多的好想法,其實都可以透過良好互動的績效管理,發展成極好的表現。對企業或員工都是一種互贏的成長。

挑戰(五):薪資與績效之間的公平性

要將績效與薪酬劃上一個等號,本來就是一個很廣的課題。至今仍有許多的研究在這上面打轉。到底如何可以依績效付薪?前陣子聽到一個有趣的論調,究竟是”Pay by Performance or Performance by Pay。”做多少拿多少或是付多少做多少,但不管哪一項都仍舊是很難去衡量怎樣的績效拿什麼樣的薪酬。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簡單建議,若對此課題想深入探討,不妨可參考DDI的專題論文:

”Pa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Marking the Relationship Work”(Rogers & Davis,1997)

績效管理的重點應與薪酬重點一致

我們首先要確實掌握到底薪酬制度中要激勵的重點是什麼。譬如;我們要員工的表現能多表現在客戶服務,薪酬就應著重服務行為或技巧的表現而非依他的年資或出勤率來決定加薪的程度或比率。這是常在一些制度行之己久的公司常發生的矛盾現象。人力資源專業人員應要修正這個一致性。

在設計或修正薪酬制度時應不僅要重做一次工作職等評價,但更重要的是整合公司未來五年的經營策略及企業文化的競爭力重點來作為薪酬給付之重點。如以往工作職等評價中其中一個因素:體力因子就可能要因產業結構改變而有所修正。若產業已中勞力製造業升級成為腦力服務業,這因子的比重,甚至內容都得從新考量,是否合適來評比。

獎加薪與績效面談時間錯開

很多企業讓績效面談每年一次提在加薪時間前或甚至同時進行。這難免使得員工一個錯覺,績效管理相等於薪資管理。再加上加薪一向喜歡用比例(%),更造成更多的比較不滿。如果我們能有2-3次績效面談而加薪卻是在績效面談後1~2個月後再發生,直接的聯想及一次訂江山的錯覺自然相對可以減少。更可以將績效管理是作個人未來發展為目的的美意具體呈現出來。

將『給付-pay』的觀念分為二,薪資是pay by competency,獎金分紅則是pay by performance。

很多人並不很清楚付薪的觀念是付過去的辛勞,或是付市場的價格?事實上付薪是付這個人的市場競爭力,不論是勞力市場或是企業市場。這是為什麼薪資要以市場付薪作為管理。我們買一個人未來及潛力。而他的績效及成績就應以他當年為企業付出而得到成果部份來分享他的成就。所以獎金及分紅則應以績效的成績來作依據。

生产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生产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序号KPI指标考核周期指标定义/公式资料来源 1 生产计划达成率季/年度生产管理部 2 内部利润达成率季/年度财务部 3 劳动生产效率季/年度质量管理部 4 交期达成率季/年度销售部 5 产品抽检合格率月/季/年度质量管理部 6 生产成本下降率季/年度 财务部 7 生产设备利用率年度 设备部 8 生产安全 事故次数季/年度考核期内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合计生产管理部 6.2 工艺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序号KPI指标考核周期指标定义/公式资料来源 1 新产品工艺设计 任务完成准时率季/年度 工艺管理部 2 工艺试验 及时完成率月/季/年度 工艺管理部 3 工艺工装文 件差错率月/季/年度 质量管理部 4 工艺工装文 件出错损失季/年度因本部门提供的工艺工装文件错误造成的经济损失金额生产管理部 财务部 5 标准工时降低率根据实际 工艺管理部 6 工艺改进 成本降低率根据实际 生产管理部 财务部 7 部门管理费用 预算达成率季/年度 财务部 6.3 生产车间主任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被考核人姓名职位生产车间主任部门生产车间 考核人姓名职位生产管理部经理部门生产管理部 序号KPI指标权重绩效目标值考核得分 1 生产计划 按时完成率15% 考核期内确保产量、产值计划100%按时完成 2 劳动生产效率10% 确保本考核期内的劳动生产效率比上一期的

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3 交期达成率10% 考核期内确保交期达成率在%以上 4 产品抽检合格率10% 考核期内产品抽检合格率不得低于% 5 生产计划 排程准确率10% 考核期内不得低于% 6 工时标准达成率10% 考核期内工时标准达成率达% 7 物耗标准达成率10% 考核期内应达到%以上 8 生产现场5S质量5% 考核期内5S要求的不合格项数不得超过项 9 生产安全事 故发生次数10% 考核期内一般性的生产安全事故不超过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0 10 员工技能提升率5% 考核期内应达到%以上 11 有效的流程和制度 得到实施的百分率5% 考核期内确保有效的流程和制度100%得到贯彻实施 本次考核总得分 考核 指标 说明员工技能提升率 被考核人考核人复核人 签字:日期:签字:日期:签字:日期: 6.4 生产车间班组长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被考核人姓名职位生产车间班组长部门生产车间 考核人姓名职位生产车间主任部门生产车间 序号KPI指标权重绩效目标值考核得分 1 生产计划 按时完成率20% 考核期内确保产量、产值计划100%按时完成 2 劳动生产效率20% 确保本考核期内的劳动生产效率要比上一期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3 产品一次 性合格率20% 考核期内产品一次性合格率达到%以上 4 产品返工率10% 考核期内产品返工率应控制在%以内 5 工时标准达成率15% 考核期内工时标准达成率达% 6 生产安全事 故发生次数15% 考核期内一般性的生产安全事故不超过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0 本次考核总得分 考核 指标 说明

绩效考核主要方法

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 强制分布法 关键事件法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目标管理法 平衡计分卡 关键绩效指标 绩效考核方法优缺点比较 方法优点缺点 强制分布法在每一绩效等级中都会有预定数量的人数。评价结果取决于最初确定的分布比例。 关键事件法关键事件对绩效的影响,便于管理者的评价难于对员工之间的相对绩效进行评价或排列。 行为锚定评价法能够为评价者提供一种“行为锚”,评价结果非常精确。设计较为困难。目标管理法有利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对工作绩效目标的认同。耗费时间。 医院绩效考核评估方法 平衡计分卡 创始人:哈佛商学院教授(战略管理专家): 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Kaplan) 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 大卫·P·诺顿(David P·Norton) 平衡计分卡(BSC)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顾客、企业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反映了财务、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长期发展。

---维度:维度体现了医院战略的基本关注点; ---战略目标:是从战略重点分解、细化出来的关键性战略目标; ---指标与指标值:指标是由预先设定关键性战略目标推导而来;指标值是指标的具体要求,也是评价指标实现与否的具体尺度; ---行动计划:是支持平衡计分卡每个指标的具体项目计划,目的是为了指标与指标值的实现。

---围绕医院的战略目标,把医院、科室和员工个人的业绩目标与行动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不同医院、科室以及员工的能力和特点,量身定做。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医院不会过度关注某些衡量指标,而是结合考虑统一所有的核心衡量指标。 --- 医院、科室、员工之间可以使用平衡计分卡的流程进行绩效沟通。

关键绩效考核法

关键绩效考核法(KPI)面面观 一、概念解读 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它是目标管理法(MBO)与帕累托定律("20/80"定律)的有机结合,是通过这20%的关键指标来把握和引领企业80%的绩效。 基于关键业绩指标的绩效管理体系是通过这20%的关键业绩指标来描述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绩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系统。基于关键业绩指标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在对工作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企业愿景和使命转化为战术目标,再将战术目标分解至各岗位,形成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设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业绩指标,并以此为考评工具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及为实现绩效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沟通、反馈、改进的过程。综上所述,基于关键业绩指标的绩效管理体系即各层级绩效目标的有机整体,是实现企业战略的系统。 二、指标分类 (一)关键业绩指标的分类从战略目标分解的结果分,可分为:1、财务层面指标、2、内部运营层面指标、3、周边关系层面指标、4、投入指标四种。 (二)关键绩效指标由以下几个层级构成:一是公司级关键

绩效指标,它是由公司的战略目标演化而来的;二是部门级关键绩效指标,它是根据公司级关键绩效指标和部门职责来确定;三是由部门关键绩效指标落实到具体岗位(或子部门)的业绩衡量指标。因此,基于关键业绩指标的绩效管理体系根据组织的层级关系分为:企业级绩效管理、部门级绩效管理、岗位级绩效管理。其中,企业级绩效管理、部门级绩效管理、岗位级绩效管理是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 三、管理原则 1、 SMART原则。即设立关键业绩指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2、战略性原则。即关键业绩指标的设计,是对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后形成战略性绩效指标。 3、关键性原则。即关键业绩指标的设计以 "二八原理"为理论依据,通过工作分析找出20%的关键行为,以有限的管理资源实现最大化绩效管理效益。 4、系统性原则。即基于关键业绩指标的绩效管理从战略决策层到执行层,根据不同层级岗位的性质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关联度,由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 四、KPI在组织中的意义 首先,作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KPI的制定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在各单位各部门得以执行; 其次,KPI为上下级对职位工作职责和关键绩效要求有了清晰的共识,确保各层各类人员努力方向的一致性; 第三,KPI为绩效管理提供了透明、客观、可衡量的基础;

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及应用

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及应用 一、责任数据化才能落实责任。现场安全员的工作量和成果表现在对责任区内班组作业的工作内容的了解,自已的责任具体是什么。如工作点有什么危险?已经消除了多少?还有哪些没有消除?采取了什么措施,符合安全施工条件吗?有哪些施工行为是违章行为?哪些违章行为纠正不了,需要暂时停工整顿后才能继续作业?责任区域是否达到安全文明施工的条件?根据这些内容,可以提炼2个基本数据来衡量现场安全员的工作量和成果。一是检查了哪些内容,二是安全员观察纠正了多少个缺陷点。现场安全员在现场通过“安全工作汇报表”,分别从:卫生清洁、环保及定置化管理问题、脚手架施工问题、施工用电问题、空洞邻边防护及安全设施、运输起重吊装作业问题、高处作业、防火防爆问题、安全/劳保用品使用八方面内容对作业场所“人机料法环“进行隐患排查,及时给予处理及纠正,同时做好记录,每周向安全管理部门汇总,统计分析。记录的内容包括:存在问题、责任班组及责任人、处理方式及结果,详见附表(1—4、5)。二、工区安全状态的识别、分析、评价、考核。工区安全状态统计数据的内容和指标主要有:、总人数、处罚总数、整改总数、千工日处

罚率、千工日整改率、缺陷总数及分类和分布、影响缺陷影响缺陷增加的因素变化量(有特定时段内工作量的增加、施工人员进场人数的增加、重复性违章人数的增加、也有因采用新工艺的因素等)。自身的比较分析如事故、缺陷的上升或下降与工日的增加或减少有主要的关系。通过整理每周(月)总工日、处罚、整改总数、Δ1总工日增加率、Δ2总缺陷数(处罚及整改总数)的增加率,形成图表,可以分析工区安全状态和趋势。根据总量指标的判断,把Δ2-Δ1值,形成环比曲线可以说明安全状态的趋势。下降趋势,则说明安全状态转好;上升趋势则转差。也可以根据相对指标判断,采用千工日处罚率和千工日整改率,可以对标比较分析,详见附表(1—3)。三、安全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安全部每2周组织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安全联合检查,并对各责任区域安全状态作出评价,作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考核依据评价结果详见附表(1—2)。??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汇总表(1—2)? 责任工区安全管理人员?所属部门工区周内发现、排查安 全隐患总数(A)周完成整改安全隐患总数B完成情况率 C={B/(B+A)} ×100%?工效评价填报人:?? 审核:?? ?日期:注:关于过失率对绩效结果的评价:完成率 90%<C<100%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过失率

绩效考核建设步骤

绩效考核建设步骤 第一、推行绩效管理之前,企业必须具有清晰的战略。 绩效管理是实现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是让战略落地的工具。在战略和绩效管理之间,如果战略不清晰,再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或再强的绩效驱动力,其实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清晰,绩效管理活动就会迷失方向。对那些战略不清晰的企业来说,展开绩效管理,也许是一种悲哀,因为没有人知道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目标是否能够达成,也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在加速成功还是在加速失败,更没有人知道企业明天会怎样。所以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要有清晰的企业战略。 第二、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企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1、基于企业战略建立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目标包含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指标体系;第二,工作流程。指标体系是由关键性战略目标体系推导出来的,一个战略目标有可能对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指标。指标值是指标的具体要求,是评价指标实现与否的具体尺度,是公司对各部门、各岗位期待的理想效果;指标值变化与提炼的内在依据为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是对指标值的支撑。我们要通过流程的优化组合(行为的改变)来改变与提升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值,让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值与行为模块(工作流程)更接近企业的期望值。 战略——战略目标——指标——指标值——行动计划(工作流程)。从此思路中可以看出:战略目标反映了公司战略的重点与驱动因素,明确了公司努力的方向;指标与指标值则是对战略目标的衡量方向和标准,是公司战略目标落地的重要载体;行动计划是实现指标与指标值的重要保证,它将引导全体员工在行为上与战略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2、提升员工职业行为表现和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绩效考核过程,引导员工高度关注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实现关键绩效指标的行为。强化责任、塑造职业行为,改进绩效,促进员工发展,最终达到提升员工职业行为表现和实现组织目标的双赢局面。 第三、实施绩效管理的观念和方法的全员培训以达成共识,从转变员工的观念与思想认识作为切入点推行绩效管理工作。 在绩效管理的实际推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与阻力。其中,最困惑的并不是绩效考核管理技术的缺乏,而是来自管理干部和员工最基本的观念和思想认识的保守与顽固。因此,企业首先转变观念,必须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对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中高层管理干部进行相应的培训,可以导入新的观念和方法,如采用绩效考核不扣钱或绩效考核是加钱等方法,让企业全体员工达成共识——认可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宗旨在于: 1、考察员工的工作绩效; 2、作为员工奖惩、调迁、薪酬、晋升、退职管理的依据; 3、了解、评估员工工作态度与能力; 4、作为员工培训与发展的参考; 5、有效促进员工不断提高和改进工作绩效。 第二条:绩效管理是指上级为了不断提高和改善下属员工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所做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第三条:绩效考核是指上级对直接下级的工作结果进行定期的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四条: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各级直线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人力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和提供技术方面支持。 第五条:员工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档案,是公司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材料,必须妥善保管。 第六条:本制度规定的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对象包括公司内所有正式签约的员工;试用期(见习期)人员的考核,不属于本制度范围,由公司招聘与 录用制度做出具体规定。

第七条:本制度规定的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责任主体是各职位的直接管理者,不采取全方位考核的方式,但上级管理者拥有员工考核结果调整的权 力。 第八条:各级管理者必须强化对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观念,牢固树立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责任意识,包括: 1、员工的业绩就是管理者的业绩; 2、各级管理者是员工责任的最终承担者; 3、不断提高和改善下属的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是管理者不可推卸 的责任; 4、在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过程中,下属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参与 性,各级管理者必须随时与下属进行沟通。 第二章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程序 第一条: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其基本程序为:

绩效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绩效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何有效地考核和奖励员工的绩效是企业管理层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可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创造最大效益,留住优秀人才;反之,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竞争力。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阶段,如何使企业的员工绩效管理与世界著名企业接轨,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员工绩效管理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部分员工在思想上对现代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现代企业的员工绩效管理与传统企业的人事管理在对象、范围、重点和方式上均有较大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员工对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的实质和重点未能完全理解,对其认识仍未上升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和抵触感。个别员工认为考核体系的评价不够公正,不能真实反映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状况,对个人认为本应是"超期望值"的评价却仅仅得到"达期望值"或"未达期望值"的评价表示不满,从而产生受挫感和抵触感。 (二)考核指标量化较为困难。 由于部门或员工岗位职责之间的不可比性,在考核指标设置中难以完全涵盖各个层级和各个岗位的要求,因而在指标设置上要将全部指标均量化较为困难,目前只能针对同一性质和层次的岗位设定一致的考核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绩效考核的客观性。 (三)考核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考核工作中,由于考核者对绩效考核的技能尚未完全掌握,特别是由于平日被各种琐碎的事务所困扰,忽视了对绩效的记录,考评无以为据,只能求助于印象或个人述职报告。印象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也受到考评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述职报告亦未能全面反映员工的真实情况。这时考核往往会受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的影响,使之失去客观衡量尺度,使评选先进变成了评人缘,甚至在不同意见中搞平衡,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二、开展员工绩效管理的思路

绩效管理的关键实施

绩效管理的关键及实施 家企业绩效管理的优点1 建立有效的价值评价体系5 难以量化的绩效如何考核?----"行为锚定等级量表"简介8 让管理问题不发生12 知识员工的绩效考核与薪酬15 绩效信息为什么失真?17 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绩效管理23 十家企业绩效管理的优点 随着规模的增大、管理理念的提升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绩效管理。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探索,大多数企业还是在绩效管理方面遇到困难。原因在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经营环境、核心能力、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人员的素质、管理理念和方式业有较大的差异。而绩效管理与企业的情况切合得好坏直接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所以不同的企业应在绩效管理方法、程序等方面有所不同。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好的经验中发现共性的东西。我从互联网上找到了十家绩效管理做得比较好的国内企业的资料,总结了它们绩效管理的最主要的三条优点,分列如下: 一、海尔集团: 1、目标制定程序规范,将目标细化到每位员工每天的工作,形

成OEC日清体系,使员工和管理人员对工作清楚了解,及时纠正错误和推广优秀的做法,养成即时改善的习惯。 2、PDCA管理方法保证工作得到迅速执行,有海尔特色的横向月度激励和纵向日度激励体系直接与指标挂钩。 3、兼顾结果和过程,设定主项指标和辅项指标,如果主项指标不理想,管理人员就会从针对过程控制的辅项指标上找原因或采取纠偏措施。 二、联想集团: 1、通过静态的职责分解和动态的目标分解,形成每一岗位的"岗位责任书"和"目标责任书",建立目标与职责一致的大岗位考核体系。 2、对干部和业务的管理采用定期检查评议的方式,并注重业绩核实,用制度化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 3、在"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细化"的思想指导下,多种方式综合评价部门业绩和员工业绩,全面周到,考核结果应用合理。 三、许继集团: 1、根据考核结果,每年按比例淘汰,提高干部员工总体素质。 2、考核与竞争上岗相联系,平者让,优者上,坚决执行。 3、全员考核,对不同类型的人员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和指标。 四、金地集团: 1、与严密的计划管理体系相配合,使考核考评客观,不流于形式。 2、采用末位淘汰制,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建设、利益的分配和保持全员的危机感。 3、人性化:全员参与、公开、民主,注重绩效提高和职业生涯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设计(论文)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生班级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为了探讨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绩效评估理论进行了简述,接着分析了效绩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针对企业目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及解决办法,最终达到了对理论的学以致用。结果表明是的关键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过程的有效性。绩效考核有利于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最终使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对我国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并设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1绪论 (1) 2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 (2) 2.1绩效考核的概念 (2) 2.2绩效考核的目的 (2) 2.3绩绩效考核的一般程序 (2) 3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 3.1绩效考核是人员任用的依据 (3) 3.2绩效考核是决定人员调配和职务升降的依据 (3) 3.3绩效考核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依据 (3) 3.4绩效考核是薪酬分配的依据 (3) 4人力资源管理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5) 4.1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 (5) 4.2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5) 4.2.1考核标准不清晰 (5) 4.2.2考核方式单一 (5) 4.2.3考核结果不反馈考核者 (6) 4.2.4考核目的不明确。 (6) 4.2.5考核原则不明确。 (6) 4.2.6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案 (6) 5有绩效效考核的措施与办法 (7) 5.1绩效考核的原则 (7) 5.2有效进行绩效考核的措施 (7) 5.2.1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组织环境中分配资源 (7) 5.2.2激励和奖励员工 (7) 5.2.3给予员工有关工作情况的反馈 (7) 5.2.4培训和发展员工 (8) 5.3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的途径 (8) 5.3.1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 (8) 5.3.2明确绩效考核的原则 (8) 5.3.3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要合理 (8) 5.3.4完善绩效考核程序 (8) 5.3.5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 (8) 结论 (9)

绩效管理的十大关键方法

谈到绩效管理,人们往往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应由人力资源部门来唱主角。实际上,员工的绩效关乎整个企业,绩效管理应成为部门经理、员工个人、人力资源部共同承担的工作,建立高绩效企业文化是从公司高层到每位员工的不可推卸的责任,离开绝大部门管理人员及所有员工而仅靠人力资源部门推动的绩效管理体系注定是要失败的。 在绩效管理中,正确的管理模式是部门经理对绩效结果负责而人力资源部对流程负责。人力资源部的职责是建立整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政策、流程和工具。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所管理的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负最终责任。员工个人更不应成为绩效管理的旁观者。绩效管理关乎员工的切身利益,员工应积极参与到绩效管理的每一个步骤中。实践证明,只有管理人员、员工和人力资源部共同积极参与的绩效管理才能达到最大化的目标,实现多赢的结果。做绩效管理应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本文围绕小型民营企业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小型民营企业在做好绩效管理应避免的十个问题。 绩效管理如今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跨国公司一直重视绩效管理,自然不必多言。国内企业,不论是国有还是小型民营,都开始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虽然部分企业还在“上绩效,还是不上”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但不少企业已通过各种方式开始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实施绩效管理和衡量,而且部分企业已经获得了初步成效。相对国有企业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概括表现在:关键职位家族化,决策权与经营权相对集中;工作效率低,员工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用人标准也常因一时一事而频繁变化,企业缺乏凝聚力;中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员工缺乏安全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劳资双方互存有戒心。不重视这些差异性,绩效管理是难以进行的。小型民营企业要做好绩效管理,应重视以下问题: (1)统一认识要目的明确 提起绩效管理,人们往往会将它同“绩效考核”相混淆,甚至将它们等同起来。而谈到绩效考核时,又以为就是打打分,然后依以进行奖罚(甚至只罚不奖),因而对之产生莫名的恐惧,由此引发不自觉的抵触情绪。实际上,绩效管理是一个管理体系,而绩效考核仅仅是冰山一角。要使得绩效管理变得真正有效,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应忽视。整体来讲,绩效管理包含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四个环节组成一个循环流程,在绩效改进之后又返回到绩效计划,以此形成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而考核也不等同于打分,发奖金。当然,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绩效打分,然后把绩效分数同薪酬,特别是员工的月度、季度、半年或年度奖金挂钩,奖勤罚懒,以此进行激励,的确是考核的重要目的。但是,绩效考核的目标是多重的,除上述方式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公开表扬、晋升,对绩优员工进行激励。考核的结果更可广泛地运用在员工招聘、培训和发展、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通过绩效考核,发现企业招聘的员工是否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所真正需要的人才;通过绩效考核,发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同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差距,从而制定培训和发展计划。因此,做绩效管理之前,要澄清认识,消除因概念不清、目的不明引起的恐惧心理,为下面的工作扫清障碍。

企业绩效管理BPM的挑战

企业绩效管理BPM的挑战 第三时期,绩效治理关注战略、KPI、预算、治理会计、业务治理等多种力量参与绩效治理,其职能要紧由某个在企业范畴内具有权威的"委员会"行使,日常事务托付人力资源部或企管部执行。该委员会如绩效治理委员会、战略治理委员会,要紧由高层领导、业务部门长、关键职能部门长组成。对比第二阶段的绩效治理过程、绩效诊断,BPM的绩效治理过程表现为设立目标、业务建模、打算及预算、监控、分析、报表报告等六个步骤的有效结合(如图表一);BPM倡导的绩效诊断表现出前置的、全局的特点,如图表五所示,认为绩效的归因是理念、战略、组织、流程、信息系统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那个地点包括"人"的因素。 三、在BPM领域,预算突破了财务治理范畴 预算治理认为:"预确实是打算的货币化表述"――BPM进展了这一观点。预算与打算的关系,按其成熟度,大致能够分为四种类型,四个时期(如图表六)。因此,企业的预算工作并不一定差不多上从第一时期起步的。

第一时期,"预确实是预算,打确实是打算"。这一时期的预算从财务角度动身,为了预算而预算,预算缺乏对业务的支持。本时期,预算的要紧目的是完成财务部的预算工作; 第二时期,"预确实是打算值的货币化"。只是依照公司要紧目标的打算值,对应一个预算比率,制订预算。由于预算比较僵化,对业务的支持作用也专门小。本时期,预算的要紧目的是粗放地估量财务"三张表"。 第三时期,"预确实是打算的货币化"。是比第二种方式更精细的预算方式,细化了"打算值"的实施打算,并依照细化的打算做出预算。这种预算方式,差不多能够较好地支持业务开展,指导财务治理工作如资金治理,其不足是不同区域、产品、客户、部门的打算缺少沟通和互动,借用"切片流程"的说法,这能够叫做"切片计划"吧。本时期,预算的要紧目的是加强预算对业务的支持和指导作用。 第四时期,"预确实是战略的货币化",这是BPM倡导的预算方式。实现一个目标能够有多种途径,"业务建模"要求企业将目标实现方式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推测、论证、分析、互动沟通及优化,选择一个最有利于战略成功的战术。"业务建模"(借用"流程优化"的说法,或能够称之为"战术优化")及其互动沟通,是优秀预算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预算治理的重点从"财务预算"转变到"业务建模",从"独自打算"转变到战略协同,是第四种方式与第三种方式的最大不同。本时期,预算的要紧目的也是加强预算对业务的支持和指导作用,但实现目的的方法发生重大变化。 有效地落实战略、监控战略、挖掘ERP系统收集的海量数据的价值……这些需求催生了BPM。同时,BPM也向各位治理实践者提出了综合运用战略、流程、KPI、预算、治理会计等经营治理手段开展绩效治理的挑战。

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管理文件

关键绩效指标(KPI )体系管理文件 1目的 1.1 使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各部门以及公司成员的具体行动,以促使 各部门及各级员工的价值创造为公司战略目标服务,并使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 公正合理,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激励效果,从而确保的经营绩效不断提高,保证的持续 发展。 2 关键绩效指标(KPI )管理思想诠释 2.1 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战略管理的过程管理,是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 2.2 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组织以及组织行为的方向指引和结果评价的标杆。 2.3 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组织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持续努力,是组织按科学的方法,遵循明 晰路径,执行现实目标的过程。 2.4 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就是把企业宏观的战略目标科学地转化为组织和组织成员行动的管 理过程。 2.5 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各级主管参与的管理过程,是全员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 2.6 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是把个人、团队、组织的目标和绩效与价值分配进行有机结合和管 理的过程。 3 关键结果领域(KRA )和关键绩效指标(KPI )概念解释 3.1 关键结果领域(KRA):是对公司使命、愿景及目标达成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和直 接贡献的领域。 3.2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衡量公司及各责任中心关键成功要素的量化的衡量措施;是依 据企业组织、成员行为与战略目标之间的价值创造关系、因果关系建立起来的指标体 系。 4 适用范围 4.1 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制定原则、使用方法及体系运行机制。 4.2 公司关键绩效指标(KPIs)体系维护与管理。 4.3 全公司以及各部门、各职位的KPI的制定、修正、更改。

聚焦绩效管理与运用

聚焦红星大市场绩效管理与运用 □彭彬周映忠 谈说起企业绩效管理,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绩效评价与激励,如老师发给优秀学生奖状、企业给优秀员工优厚福利或培训机会、体管局发给夺冠的中国女排奖金、女士由于男友的优良表现而应允结婚等等,适当的绩效考核、管理、激励是推进个人行为改变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绩效管理横贯各个行业,被不同程度的运用,其中运用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那么绩效管理与运用的生命力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带着这样的思考,让我们一起聚焦红星大市场。 绩效管理与运用“土壤”的形成 多年前,市场已经不同程度的利用绩效工具在市场开展管理工作。由于绩效管理需要土壤,例如氛围、职业素养、思维意识、机制、理论支持、可被绩效灵活运用的薪酬体系等等,所以在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不同阶段的运用过程中均遭遇着不同程度的阻力、困难,甚至在某一阶段还曾经被叫停。绩效管理,这片土壤就是这样被开垦着…… 红星大市场人力资源部成立于2007年,这一年算是人力资源工作的起步年,随着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在07、08年两年的过程中进行着建构、摸索与实践。2008年,在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说明书不完备、薪酬体系不完善、员工履职态度业绩管理粗放的条件之下,开始了绩效考核,而非绩效管理。人力资源部根据访谈、调研、分析制作96个岗位的月度绩效考核表,统筹并执行着各部门、经营区域的月度绩效考核,按照月度工作目标的考核法,但强调并强化达成“正态分布”;而部门则实施着按照业绩的月度整体排名; 这样的绩效考核模式较2005、2006年的年度能力、态度、目标考核,还是取得了本质的进步;全体干部员工从工作机制、薪资构成与发放、每月度自己部门工作业绩的评定通报、领导大会小会对绩效的灌输、人力资源部不断作出的方案调整等形式上彻底的、耳濡目染的亲身感受着绩效的意识与力量。大家慢慢清楚,个人的未来,企业的未来,一定与绩效密不可分。 绩效管理与运用“种子”的播种 2011年,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成型并有序的发展着。由于市场现实经营环境的特殊性及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等原因的影响,我们现实存在着员工高流失率、经营技术型人才引进难、管理理念滞后、经营业绩与管理绩效难以提高等弊病。为达成市场整体战略目标,确保企业下一阶段的稳步良性发展,在市场总经理胡超同志的英明、果断决策下,市场引进了“长松

绩效考核管理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管理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一、关键绩效指标(KPI)基本概念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的英文简写,是管理中“计划—执行—评价”中“评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个体/组织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依据和指标。KPI是指标,不是目标,但是能够借此确定目标或行为标准:是绩效指标,不是能力或态度指标;是关键绩效指标,不是一般所指的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绩效指标具备如下几项特点: (一)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 这首先意味着,作为衡量各职位工作绩效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所体现的衡量内容最终取决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当关键绩效指标构成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组成部分或支持体系时,它所衡量的职位便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部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如果KPI与公司战略目标脱离,则它所衡量的职位的努力方向也将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分歧。 KPI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其第二层含义在于,KPI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公司战略目标是长期的、指导性的、概括性的,而各职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内容丰富,针对职位而设置,着眼于考核当年的工作绩效、具有可衡量性。因此,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真正驱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因素的发掘,是公司战略对每个职位工作绩效要求的具体体现。 最后一层含义在于,关键绩效指标随公司战略目标的发展演变而调整。当公司战略侧重点转移时,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予以修正以反映公司战略新的内容。 (二)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绩效构成中可控部分的衡量 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内因是各职位员工可控制和影响的部分,也是关键绩效指标所衡量的部分。关键绩效指标应尽量反映员工工作的直接可控效果,剔除他人或环境造成的其它方面影响。例如,销售量与市场份额都是衡量销售部门市场开发能力的标准,而销售量是市场总规模与市场份额相乘的结果,其中市场总规模则是不可控变量。在这种情况下,两者相比,市场份额更体现了职位绩效的核心内容,更适于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三)KPI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衡量,而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 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都涉及不同的方面,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复杂,但KPI只

浅谈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7007928.html, 浅谈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作者:李媛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7年第14期 摘要本文主要在充分结合笔者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自身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情况下,重点 围绕于绩效管理的内涵、程序和方法,探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绩效管理作用思考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内涵 绩效管理是企业传导价值理念、贯彻企业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年度目标,以及对绩效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和运用的一套管理工具,包括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组织绩效是指一个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作单元在一定时间内所要达成的绩效目标,在LT集团主要指经营单位绩效和职能部门绩效。员工绩效是员工个人在一定考核时间内要达成的绩效目标,包括工作目标、价值观和行为目标以及学习和发展目标。绩效管理体系从管理流程上来说,包括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的辅导、绩效的评价、绩效的反馈及绩效结果的运用。 二、组织绩效 (一)组织绩效目标的制定 绩效目标的制定已公司战略目标为基础,遵从自上而下,逐项分解的原则。 (二)组织绩效目标的内容 经营单位:组织绩效目标以规划、经营计划和预算为基础,围绕经营业绩以重点战略议题和重点工作,对被评价单位设置10个左右评价指标。以绩效评分卡的形式确认,针对不同业务单元设置细分绩效指标,如针对生产单元设置利润收入、能耗物耗、装置综合效率等指标,对研发项目则设置项目进展、费用预算、项目成效,对照任务按“停滞、滞后、正常、超进度”等进行分类评价。绩效评分卡的制定体现与规划计划的一致性、评分内容透明化、评价指标个性化,被评价单位绩效评分卡满分为一百分,结合各被评价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主要内容如下: 1.财务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指标包括:盈利、成本费用控制(含产品单耗)、营业收入、产量、销量、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2.战略议题推进情况、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经理办公会议决议执行情况。

浅谈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和绩效考核的原则

浅谈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和绩效考核的原则所谓绩效考核就是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的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 企业制定了战略发展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各人员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绩效考核重要性。 一、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可以说,公司一切整体的管理运营都是以绩效为导向的,都是围绕绩效而展开的。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有效地反馈给员工。只有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以及全面的考核体系,并将其贯彻实施,才能确保绩效考核的实效性,否则无论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得多么的完美,如果不付诸实践,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相当于一纸空文,不起任何作用。 另外,绩效考核是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连的,它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把员工的行为统一到战略目标上来。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还对组织整合人力资源、协调控制员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不准确或不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不会起到积极的激励效果,反而会给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带来重重障碍,使员工关系紧张、团队精神遭到损害。因此,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应看到绩效考核实效性的意义所在。 1.绩效考核的原则 实施绩效考核时要掌握以下原则: 公开性原则:以让被考评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 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开放沟通原则:通过考核者与被考评者沟通,解决被考评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差别性原则:对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考核内容要有区别。 常规性原则: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 发展性原则: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员和团队的发展与成长,而不是惩罚。 立体考核原则:增强考核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及时反馈原则:便于被考评者提高绩效,考核者及时调整考核方法。 2.绩效考核的方法 (1)图尺度考核法: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绩效考核技术之一,一般采用图尺度表填写打分的形式进行。 (2)交替排序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排序考核法。其原理是:在群体中挑选出最好的或者最差的绩效表现者,较之于对其绩效进行绝对考核要简单易行得多。因此,交替排序的操作方法就是分别挑选、排列的“最好的”与“最差的”,然后挑选出“第二好的”与“第二差的”,这样依次进行,直到将所有的被考核人员排列完全为止,从而以优劣排序作为绩效考核的结果。交替排序在操作时也可以使用绩效排序表。 (3)配对比较法:是一种更为细致的通过排序来考核绩效水平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一个考核要素都要进行人员间的两两比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个考核要素下,每一个人都和其他所有人进行了比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个要素下都获得了充分的排序。

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区别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对于不少人来说,我们嘴上讲的是“绩效管理”,实际上心里想的、手头做的是“绩效考核”,不信,看一看案例:“王君给我们的启示” 个案介绍: 王君最近情绪糟糕透了,坐在办公室,冲着墙上那张《××年度销售统计表》不断运气。这也难怪,全公司23个办事处,除自己负责的A办事处外,其他办事处的销售绩效全面看涨,唯独自己办事处的作犬牙状,不但没升,反而有所下降。 在××公司,王君是公认的销售状元,进入公司仅五年,除前两年打基础外,后几年一直荣获“三连冠”,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正因为如此,王君从一般的销售工程师,发展到客户经理、三级客户经理、办事处副主任,最后到了办事处最高长官——办事处

主任这个宝座,王君的发展同他的销售绩效一样,成了该公司不灭的 神话。 王君担任A办事处主任后,深感责任的重大,上任伊始,身先士卒,亲率20名弟兄摸爬滚打,决心再创佳绩。他把最困难的片区留给自己,经常给下属传授经验。但事与愿违,一年下来,绩效令自 己非常失望! 烦心的事还真没完。临近年末,除了要做好销售总冲刺外,公司年中才开始推行的“绩效管理”还要做。 王君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天天讲管理,天天谈管理,市场还做不做。管理是为市场服务,不以市场为主,这管理还有什么意义。又是规范化,又是考核,办事处哪有精力去抓市场。公司大了,花招也多了,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多了,总得找点事来做。考来考去,考的主管精疲力竭,考的员工垂头丧气,销售怎么可能不下滑。不过,还得要应付,否则,公司一个大帽子扣过来,自己吃不了还得兜着走。” 好在绩效管理也是轻车熟路了,通过内部电子流系统,王君给每位员工发送了一份考核表,要求他们尽快完成自评工作。同时自己根据员工一年来的总体表现,利用排队法将所有员工进行了排序。排序是件非常伤脑筋的工作,时间过去那么久了,下属又那么多,自己不可能一一都那么了解,谁好谁坏确实有些难以的区分。不过,好在公司没有什么特别的比例控制,特别好与特别差的,自己还是可以把握

推动绩效管理挑战篇

推動績效管理挑戰篇 在金融風暴後許多企業面對外在的挑戰不得不在世紀未的此時重新盤算如何挑戰新世紀。所以很多企業也在此時推動變革管理並且發現績效管理是日常管理的碁石。在過去推動績效管理落實時,往往發現有一或二種因素致使原來的美意落空,其實在推動績效管理常會有七個共通的挑戰: 1. 評鑑或衡量的公正性 2. 取得領導者認同與執行 3. 工作職掌與績效之間的連接 4. 員工落實執行 5. 薪酬與績效之間的公平性 6. 矩陣管理引起的困擾 7. 讓制度可以存活延續 最佳的狀況是在推行績效管理前,正視以上的挑戰或問題,並在事前就能掌控及規劃對策,如此方能危機變轉機,掌握成功的先機,以下是DDI績效顧問群在過去推動績效管理的心得分享,以供各位參考。 挑戰(一):評鑑及衡量公平性 在過去績效管理一直被爭議的是要評鑑什麼?衡量那些重點。自從『職能』觀念被推廣以後,企業界職能(Dimension /Competency)推展出來的行為作為衡量的重點。可是困難又來了,多數人並不覺得很舒坦去評斷別人的行為,因為最大的瓶頸是過於主觀或無法量化。 行為事例法(STAR)及職能之應用 在這裡我們建議各位要衡量職能的績效,必須收集有效資料。衡量的正確性及公正性就在資料本身的品質了。所以有關任何人在工作上職能的表現都必須透過敏銳及持續的行為觀察,不是想像臆測、推測、訴說而來的。譬如說一個人在規劃及組織的職能可以看出表現的應是從專案規劃的內容來給予評量。在DDI績效管理的訓練裡,我們就教育大家必須用具體的資料來佐証,我們稱之為完整的行為事例,或”STAR”(是簡寫為Situation /Task , Action , Result)。完整的行為事例,其實是在衡量職能表現時最佳的證據,它可以提高可信度及主管的敏銳度。也有助於互動式對談時,比較理性的方法。所以在這裡就得教育多數人具有行為事例的觀念及持續收集STAR 的習慣。

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

经营业绩计划的制定。各子公司及部门制定经营业绩计划的 过程即总公司(集团)经营业绩目标的层层分解的过程,也是各 子公司和总公司(集团)之间就关键绩效指标,权重和目标值进 行沟通并达成一致的过程。 公司经营业绩计划及评估表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绩效计划及评估内容:公司经营业绩计划及评估内容包括各类关键绩效指标。 2.权重:列出按绩效计划及评估内容划分的大类权重,以体现工作的可衡量性及对公司整体绩效的影响程度。 3.目标值的设定:对关键绩效指标设定目标值和挑战值两 类,以界定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与指标所得绩效分值的对应关系。 4.绩效评估周期:公司经营业绩计划的评估周期一般为一年 一次。 公司经营业绩计划的步骤: 1.集团(总公司)下达绩效管理系统实施文件。 2.确定集团(总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出 考核方法,推动计划确定,搞好后续管理,收集汇总数据,计算 绩效分值。3.集团(总公司)经过与各子公司商讨确定对公司的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4.各子公司经过与各部门商讨确定部门绩效 考核指标。

员工绩效计划过程即评估者和被评估者(各级员工和直接上级)之间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关键绩效指标、工作目标及相应的 权重,参照过去的绩效表现及公司当年的业务目标设定每个关键 绩效指标的目标指标及挑战指标,并以此作为决定被评估人浮动薪酬、奖惩、升迁的基础。同时,绩效计划还帮助员工设定一定 的能力发展计划,以保证员工绩效目标的实现。主要流程如下:员工绩效计划及评估表格的主要组成要素如下: 1.被评估者信息:通过填写职位、工号及级别,可将绩效计 划及评估表格与薪酬职级直接挂钩,便于了解被评估者在公司中的相对职级及对应的薪酬结构,有利于建立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评估者信息:便于了解被评估者的直接负责人和管理部 门。通常,评估者是按业务管理权限来确定的,常常为上一级正 职(或正职授权的副职)。 3.关键职责:是设定绩效计划及评估内容的基本依据,提供查阅、调整绩效计划及评估内容的基本参照信息。 4.绩效计划及评估内容:包括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评价两大部分,它用以全面衡量被评估者的重要工作成果, 是绩效计划及评估表格的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