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一、养护的一般规定:

1、沥青路面必须进行经常性和预防性养护。当路面出现裂缝、松散、坑槽、拥

包、啃边等病害时,应及时进行保养小修。

2、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混合料外观应拌合均匀、色泽一致,

无明显油团、花白或烧焦。

3、铺筑沥青混合料时,大气温度宜在10℃以上。低温施工时应有保证质量的相

应技术措施;雨天时不得施工。

4、沥青路面铣刨、挖除的旧料宜再生利用。

5、沥青路面面层不得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修补。

6、当沥青路面摊铺面积大于500m2时,宜采用摊铺机铺筑。

7、沥青路面维修边线、纵横缝接茬宜使用机械切割。

8、采用铣刨机铣刨的路面,在修补前应将残料和粉尘清除干净。粘层油宜选择

乳化沥青。

二、常见破损的维修:

1.裂缝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缝宽在10㎜以内的,应采用热沥青灌缝,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灌缝。②缝宽在10㎜以上的,应采用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混合料填缝。

2.坑槽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坑槽深度已达基层,应先处治基层,再修

复面层;②在低温寒冷季节,可采用沥青冷补材料处治;③当采用热修补方法时,

应先沿加热边线退回100㎜,翻松被加热面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

合料,整平压实;④修补的坑槽应为顺路方向的矩形,坑槽四壁不得松动且必须

涂刷粘层油,槽深大于50㎜时必须分层摊铺压实。

3.拥包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拥包峰谷高差不大于15㎜时,可采用机械

铣刨平整;②拥包峰谷高差大于15㎜且面积大于2㎡时,应采用铣刨机将拥包

全部除去,并低于路表面至少30㎜,清扫干净后,喷洒粘层油,并采用热沥青

混合料重铺面层;③基础变形形成的拥包,应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再重铺面层。

4.沉陷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土基和基层已经密实稳定,可只修补面层;②土基或基层被破坏时,应先修补基层,再重铺面层;③桥涵台背填土沉降时,应先处理台背填土后再修补面层。正常沉降时,可直接加铺面层。

5.车辙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车辙在15㎜以上时,可采用铣刨机械清除;

②当联结层损坏,应将损坏部位全部挖除,重新修补;③因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修补基层。

6.波浪(搓板)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波浪(搓板)的波峰与波谷高差起伏大于15㎜时,应采用铣刨机削平;②当铣刨后的路面露出粗骨料或底面层时,应重铺面层,且厚度应大于30㎜;③当局部强度不足时,应先修补基层,再重铺面层。

7.麻面与松散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已成松散状态的面层,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重铺面层,或按0.8~1.0㎏/㎡的用量喷洒沥青,撒布石屑或粗砂进行处治;②沥青面层因不贫油出现的轻微麻面,可在高温季节撒布适当的嵌缝料处治;③大面积麻面应喷洒沥青,并撒布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处治;④城区可采用稀浆封层或微表处等方法维修。

8.泛油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轻微泛油的路段,可撒3~5㎜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处治;②较重泛油的路段,可先撒5~10㎜粒径的石屑采用压路机碾压。待稳定后,再撒3~5㎜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处治;③严重泛油路段,应将含油量过高的软层铣刨清洗后,重铺面层。

9.脱皮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封层的脱皮,应清除已脱落和松动的部分,再重新做上封层;②沥青面层层间产生脱皮,应将脱落及松动部分清除,在下层沥青面上涂刷粘层油,并重铺沥青层。

10.啃边的维修应将破损的沥青面层挖除,补砌路缘石,在接茬出涂刷粘结沥青,再恢复面层。

11.当路面抗滑性能低于《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中《沥青路面抗滑能力评价指标》要求时,应加铺磨耗层。

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篇一:农村公路养护实施方案 红安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促进农 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根据《红安县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红政办 [20xx]3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机构与职责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交通局 监督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 二)县交通局设立长常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乡镇设立农村公路养 护管理站(挂牌)。 1、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具体行使农村公路养护 管理职能,其 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法律、法规,执行公路建设 和养护技术规范、标准。 2)负责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3)负责编制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度计划,检查考核年度计划的 执行情况,审定并报送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方案和资金预算、拨付方案。 4)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推广公路 养护管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5)依法行政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职能,指导各乡镇、行政村做好乡村 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2、各乡镇(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挂牌),负责辖区内农村公 路的养护与管理,站长由乡镇指派干部兼任,具体负责辖区内乡道、村道 养护的组织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法规、政策,执行公路养护规范及 技术标准,保持公路及附属设施完好、畅通。

2)制定、编制本乡镇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年度计划,定期检查乡村公 路养护质量及养护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及县农村公 路管理部门通报乡村公路养护情况。 3)组织公路养护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和乡镇辖区内的乡村公 路养护。 二、养护计划及人员配备 1、养护计划按养护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1)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由各乡镇确定的兼职管理干部具体组织实施。 县乡村公路管理段每年10月底之前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次年度养护 计划,待审批后分解下达执行。 2)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和路面改善工程项目,由县乡村公路管理段上 报项目计划和预(概)算,按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履行立项、设计、审批等 手续,并具体组织实施。 2、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招、投标由县乡村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研究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16-09-27T09:19:47.1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3期作者:张美宏 [导读] 摘要:随着沥青公路急剧增加的通车里程以及越来越大的使用范围,对于养好、管好沥青公路,使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还有沥青公路使用的品质,已经是当今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肇庆市高要区公路管养中心 526100 摘要:随着沥青公路急剧增加的通车里程以及越来越大的使用范围,对于养好、管好沥青公路,使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还有沥青公路使用的品质,已经是当今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交通部提出“公路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重要发展”的观点,把公路的养护管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对沥青公路采取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这对于公路建设的大额投资能够使其发挥出最大化的效益,对于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和日常维护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内容及作用 1、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标准 根据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日常预防性养护标准规定,在其养护的过程中其 PQI 值需要在 60~90 之间,这样才能够满足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标准。此外,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数量的逐渐增加,我国政府制定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进行规定,根据我国《公路沥青路养护技术规范》中规定,只有公路沥青路面的等级不低于良,即分数最小值不低于 70 者,才符合公路沥青养护标准。由于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时间较短,因此在其日常预防性维护的过程中相关的维护技术手段和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公路建设和维护的发展,从而为人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设施。 2.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作用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作用主要包含:①具有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作用;②具有提高公路经济效益的作用;③具有维持公路日常正常运行的作用;④具有促进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的作用。因此,公路沥青路面投入使用后需要对其进行预防性维护,以发挥其作用价值,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二、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内容 通常情况下,在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条件影响之下,公路沥青路面也许会有部分问题存在,在进行使用之后,也会受到环境温度、车辆荷载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造成沥青路面的使用功能发生。为了行车安全和通行要求,对于沥青路面的质量进行维护,这就要对路面定期的进行分析、调查与评价,对预防性养护措施要及时采取,其养护内容主要包括下面几点:使沥青路面平整度得到保证,使沥青路面防滑性能得以强化,防范沥青路面病害,稳定沥青路面的刚度、稳定性和强度等。 1.对其养护时机进行合理选择 使用预防性养护措施,要注意的是不能对沥青路面的使用功能造成破坏,也不能使沥青路面的服务年限缩短,此养护必须要在沥青路面破坏更严重之前进行实施,如果沥青路面采用的是填缝处理措施,就一定要在单条裂缝变成多条裂缝之前进行实施。对于调查研究获得的路面数据,可以将其用作为基础资料,便于对未来的路况评价,其养护时间和调查时间也许不相同,通常情况下,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需要在3~7个月前就开始计划,如果预防性养护时机晚,就会使沥青路面的性能明显降低;如果预防性养护的时机太早,就会使其经济成本明显增加,还有可能导致其他路面问题的发生。为了使预防性养护时机更好的掌握,就要注意下面亮点:第一,通过路面的调查数据,制定出详细的预防性养护计划;第二,对于预防性养护资金,要确保其能够及时到位,防止因为资金的问题对预防性养护的实施产生影响。 2.获得良好的养护效益 如图1所示 三、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现阶段,我国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要借鉴其它发达国家的预防性养护技术,与我国公路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研发出比较高效的养护技术,使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质量能够得到保障,降低经济成本,延长服务年限。 1.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在这项技术中,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已经十分广泛的被应用。当沥青路面强度能够符合一些标准时,路面的面层又存在有一些轻微问题,例如路面平整度不足、车辙以及裂缝、抗滑性能不够等,就能使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从而能够改善其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9-08-12T15:45:24.6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9期作者:李大川[导读] 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国内的公路建设也在迅速发展,就现阶段国内建成公路来分析,其中七成以上均采用沥青路面。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山东威海 264200摘要: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国内的公路建设也在迅速发展,就现阶段国内建成公路来分析,其中七成以上均采用沥青路面。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不同的沥青材料具备不同的质量水平,同时不同施工单位具备不同的施工水准,导致了一些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病害,病害形式诸如推移、坑槽、车辙、泛油以及开裂等,这些病害的出现不仅仅加大了公路返工返修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更为严重的影 响了公路的使用性能,为上部交通的运行带来了很多风险。因此,务必要密切关注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治理工作。 关键词:沥青路面;养护;新工艺新方法 1沥青路面日常养护中病害形成原因 1.1设计不规范 在目前的柔性路面设计中,仍旧应用弯沉值控制这一国家设计规范,当进行路面设计时,将100KN轴载的双轮组单轴作为标准轴载。同时,在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应用三项指标,一是容许回弹弯沉,二是弯拉应力,三是剪应力。在车辆较少支路的沥青铺筑过程中,可只用一种指标设计,即容许弯沉值。另外在沥青碎石面层设计中可利用两项指标,分别为容许回弹弯沉与剪应力。在设计年限中,所采用控制指标包括标准轴载累计数以及折合成标准轴载累计数。在沥青路面设计过程中采用的交通车辆调查资料并未考虑超载问题,仅服务于通行能力,导致设计缺乏准确轴载,进而出现设计年限中累计标准轴载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对于部分道路来讲,累计标准轴数量从开始便有所降低,导致弯沉值过大,而基层拉应力过小,从整体上降低路面刚度,提前破坏路面。 1.2气候条件影响 其一,低温裂缝。当温度较高时,沥青材料的应力松弛性能较好,虽然温度上升和下降时引发变形,但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尚且处于合理范围中。不过沥青材料在温度大幅降低时会逐渐硬化且出现收缩现象。半刚性基层底部此时会产生拉应力,对比温度应力增长,如果拉应力沥青混合料应力松弛更小,那么其劲度会急速增大。因为在路面上沥青面层被制约,所以只要面层所产生的收缩拉应力大于混合料抗拉强度,必定会导致沥青面层开裂,进而形成裂缝。因为沥青路面的宽度有所局限,并且收缩路面结构彼此之间存在较小约束,所以低温条件下形成的裂缝往往是横向裂缝。其二,温度疲劳裂缝。此类裂缝出现的地区具有较大日温差。因为温度多次反复上升下降,由此严重影响沥青面层,导致其温度应力疲劳,减小混合料极限拉伸应变,同时沥青老化增大沥青劲度,弱化应力松弛性能,进而使抗拉强度达到极限,形成裂缝。高温软化是沥青路面的一大特征,虽然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已尽力减小油石比例,实现骨料级配应用的最大化,由此提高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不过在长时间的车辆荷载作用下仍旧导致车辙病害出现。通常泛油在高温条件下出现,因为温度上升引起沥青软化。 1.3管理方面 在开展日常养护工作过程中,并未制定科学有效的养护计划,也没有全面了解路面实际情况,并且试验检测也相对缺乏。在设计路面时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欠缺沟通。一些施工团队及施工人员还需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一味赶工期、降成本,在施工中并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标准。 2沥青路面养护中新工艺新方法 2.1灌缝及坑洞修补技术 沥青路面的裂缝和坑洞问题是最常见的病害方式,路面在荷载作用和水分侵蚀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和坑洞较难根治,路面坑洞积水严重,坑洞周围已形成严重的网裂,更容易引发车裂爆胎现象。以前对上述两种病害处理上大多是采用冷沥青直接进行坑洞填平,采用热沥青进行裂缝开槽灌封处理。类似病害的处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在坑洞的处理上采用热沥青处理、能有效促进新沥青与旧路面的黏结力,选用就地加热技术,连同坑洞周围一起挖除后,填补高黏性热沥青料,用小型平板夯进行夯实处理,比以前的效果要大为改善。灌缝技术要讲究时机,在晴天干燥天气施工,开槽深度不宜超过宽度2倍,采用智能环保型灌缝机可进行一体化操作,提高精准度和工作流程连续性,提高工作效率,防止热量散失,沥青路面选用新型热熔性沥青基灌缝胶、冷灌缝型聚氨酯基灌缝胶可提高裂缝封堵能力和防水能力。 2.2微波加热快速养护技术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能较好地控制加热温度,较好地减少沥青老化,在投入较小养护资金前提下达到路面性能最优。微波加热技术摆脱了拌合楼的限制,维修成本远低于传统的人工修补,经济效益可观。同时,微波加热技术相当于是就地加热再生技术的升级版,可100%利用原有材料,而且加热方式可有效避免红外线修补技术造成的高温、污染问题,有效地保护了沥青性能和环境。此外,利用微波加热养护车,施工灵活性更高,加热深度更大,不用处理施工冷接缝的问题。在施工中,先进行病害位置的冷料切割,放置于坑槽内,利用加热墙加热,然后碾压成型即可。需要注意加热墙离开地面时微波泄露的危险,以及波导安装板中间变形过大的危害,合理进行施工安排,可有效提高养护效率。 2.3Novachip超薄磨耗层罩面技术 针对沥青路面容易出现抗滑能力不足而且容易掉粒的现象,近些年来出现比较流行的Novachip超薄磨耗层罩面技术,能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Novachip超薄磨耗层在组成材料和级配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由两层组成,分别是有超强黏结能力的改性乳化沥青黏结层和高性能的间断半开式级配改性热沥青混和料层。该技术可有效改善沥青路面出现的轻微裂缝、渗水、摩擦系数不够、路表排水不畅、路面泛油及噪声过大等问题。超薄罩面层厚度在1.5-2.5cm,对于车辙深度大于2cm的路况不建议使用。Novachip超薄磨耗层罩面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优良的改性乳化沥青黏接层NovachipTM、优良的改性沥青及石料。黏结层材料具有出色的网状结构,易于施工喷洒作业,不仅破乳速度快,而且具有超强的黏结能力,可发挥封层与粘层的双重作用。间断级配是良好的嵌锁型级配,空隙率大,构造深度大,可快速排除路表积水,减少水雾,增加表面摩擦力,降低噪声。

关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

关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 摘要:高速公路在当代中国交通运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车辆碾压、雨水腐蚀、阳光曝晒等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损坏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沥青路面养护工作,延长公路使用年限。本文主要探究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损害问题及其养护方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路面损害 Abstract: highway in contemporary China transport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ng term use process, as the vehicle roller compaction, the rain, and the sun blazed corrosion of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will appear all sorts of damage phenomenon, which requires us to do the asphalt pavement maintenance work, extend the highway use fixed number of year.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highway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maintenance method and its damage problem. Key words: the highway, the road maintenance, road surface damage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隧道新规解读及注意事项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

隧道新规解读及注意事项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 密码:(改颜色显示)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公路隧道养护技术体系、提高养护技术水平,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以下简称“新《规范》”),在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养护检查、清洁维护、保养维修、病害处置、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以下简称“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补充了技术管理的要求,并重点引入了“养护分级”和“技术状况评定”的内容,为各级隧道管理养护单位把握隧道技术状况和采取对应的养护策略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修订背景】 满足养护新需求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公路隧道通车总里程已由2003年年底的1001公里(2175座)增长到9605.6公里(11359座),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隧道大国,积累了大量的隧道养护经验。 原《规范》是2000年开始制定、2003年施行的,当时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刚刚大量出现,公路隧道养护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较缺乏,公路养护技术体系还未形成,原《规范》制定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技术规范,在发布实施的十多年时间里,对推进我国公路隧道养护规范化和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规模不断发展,公路养护技术逐步提升和体系日趋形成,原《规范》所依托的部分技术和相关规定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公路隧道养护管理需要,迫切需要充分吸取实践经验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提高对养护工作具体实施、操作的指导水平。 因此,交通运输部在2011年启动了原《规范》的修订工作。新《规范》编制组以提升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兼容并蓄,立足于国内公路隧道养护的成熟技术和成功经验,同时适当吸取国外经验及成果,开展了全面修订工作。 【修订原则】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本次修订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要求加强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对于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设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直接体现。 新《规范》主要是通过养护检查、清洁维护、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保养维修、运营监测等方面规定达到预防性养护的目的。如根据调研意见,从检查内容、检查频率出发,将日常巡查从日常检查中分离出来,将日常检查调整为经常检查;增加了清洁维护的覆盖范围,如考虑到诱导灯、轮廓标等设施对运营安全和节能的影响,增加了对其清洁的要求;强化了定期检查的要求,明确了定期检查应进行结构技术状况评定的规定并给出了方法。

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定稿版

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沥青路面新技术及绿色施工技术 7分 ======单选题部分====== 1.以下不属于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的是(D ) o A 面层 o B 半刚性基层 o C 垫层 o D 骨料 2.细集料的(B)是细集料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表征了在集料中的嵌挤能力,细集 料的表面粗糙程度对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和使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o A 凝聚性 o B 棱角性 o C 粗细性 o D 水溶性 3.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分类,可按照养护措施厚度的大小和养护强度的强 弱分类,其中养护措施厚度为10~30mm属于(A ) o A 轻强度养护措施 o B 中强度养护措施

o C 重强度养护措施 o D 强强度养护措施 4.封缝措施针对路面的非结构性裂缝,适用于裂缝率小于( A)%的沥青路面 o A 30 o B 40 o C 50 o D 60 ======多选题部分====== 5.沥青路面裂缝包括(BCD ) o A 路基不均匀沉降 o B 疲劳裂缝 o C 低温裂缝 o D 反射裂缝 6.一般来讲,沥青路面碾压包括(ACD )三个阶段 o A 初压 o B 中压

o C 复压 o D 终压 7.SJML-01的作用(ABCD ) o A 能够显着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模量 o B 改善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抗车辙能力) o C 改善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 o D 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开裂性能也有所改善 ======判断题部分====== 8.永久性沥青路面的理念:设计的沥青路面能够使用50年以上、采用较厚的沥青 层柔性路面,降低了传统的沥青层底疲劳开裂和避免结构性车辙,由于此路面的损坏仅限于路面顶部(2.5—10cm),因此只需要定期的表面洗刨、罩面修复,使得沥青路面在使用年限内不需要大的结构性重建 对?错 9.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般容许筛余不超 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通常比集料最大粒径小一个粒级 对?错 10.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以检验沥青混合 料的水稳定性 对?错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方法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方法 一、沥青路面遭破坏的形式 1、沥青路面裂缝 气温、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对于裂缝的大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如果未处理好,或者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时,路面在车辆和大气因素的作用下会逐渐发生开裂。 2、车辙 车辙的出现主要是在超重车、集装车、大吨位的车在公路上反复行驶碾压的作用下,产生永久性变形和塑性流动而形成的。它在沥青路面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横向隆起,其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路面面层。 3、局部沉降 局部沉降主要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局部路面的沉陷,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小问题不能得以有效解决,出现质量控制不严的情况,也是导致路面局部沉降的重要原因。 二、沥青路面养护措施 1、局部养护 局部养护主要适用于病害发生的面积较小,或比较零散,在整个路段里,占有的比重较小,通过小范围的处理,就可以使破坏的路面恢复正常的使用功能的情况之下。具体养护办法如下: (1)沥青路面裂缝养护 相比较而言,现在新建的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现象较少发生,而在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中,由于温度裂缝、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和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网状裂缝的出现不足为奇,对于高速公路而言,出现裂缝现象严重影响着其使用功能,因而,对于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要求,以及对裂缝的处理必须按高标准进行。 纵横向裂缝,裂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对于出现的横向裂缝,裂缝宽度在5mm以内的,灌入热沥青,裂缝宽度在5mm以上的,先用机械开槽,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如果裂缝出现较多,宜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由于基层强度不足而引起的网状裂缝,应将沥青表面铣刨或拉毛,再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上封层。 (2)沥青路面车辙养护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一、总则 为确保本标段公路的“畅、安、舒、美”,承包单位应对该标段的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周期性和预防性的维修保养,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同时应会同业主等有关部门迅速排除交通阻塞,并及时修复被损设施,做到“五修”、“五清”、“五无”,五修:路面要修补,路基要修整,设施要修复,路容要修饰,设备要修理;五清:设备要清洁,边沟要清理,路障要清除,桥涵要清淤,路牌要清楚;五无:路面平整无坑,设备完整无恙,边沟畅通无阻,标志清晰无污,桥隧完好无损。 (一)公路养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了发生不可抗力的事件外,在任何情况下应保持道路畅通,设 施处于完好状态。 2.通过巡视等方法及时掌握公路的信息,预测并采取必要预防措施。 3.为确保公路设施能迅速得到养护与维修,应以机械化养护为主。 4.在公路设施作业范围内,作业人员必须着标志

服,夜间作业着反 光标志服,作业区域设置施工标志标牌。 5.养护管理人员应搜集与掌握有关公路设施的路况,受灾等动态信 息,以及公路、桥梁构造物的形态、尺寸等静态信息。 (二)资料 1.承包商中标后应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通过调查建立路况及养护 工作台册,格式应按业主规定的格式进行,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各类由业主规定的报表。2.承包商应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科技含量,配合做好业主推广的设施 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基础资料收集、管理应用工作。 (三)养护维修及作业要求 1.公路设施养护质量 公路设施的养护质量检查评定、养护维修技术标准以及养护施工安全文明要求适用国家现行法律、规范、标准以及上海市现行规范标准,具体包括: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20-2007)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

公路养护工职业标准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附件 公路养护工国家职业标准 (征求意见稿)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公路养护工。 1.2 职业定义 使用机械设备、仪器、工具从事公路养护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外、噪声、有毒、有害、粉尘、危险。 1.5 职业能力特征 有学习、计算能力;有空间感、形体知觉和色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或相当文化程度。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8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9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相近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相近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相近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理论培训场地应具有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多媒体教室。实际操作培训场地应能满足培训需要,且有相应的设备、仪器和必要的工具、机械,光线充足、安全设施完善。 1.8 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养护及延长寿命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7] 【摘要】:城市沥青路面在铺筑后由于行车的压力作用,特别是大吨位车辆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路面承受不了超载车辆荷载的作用会产生各种各样裂缝。而天气作用的降雨,加之路表水的浸入,导致路面结构层损坏和土路基的下降,致使路基和路面强度降低,长此以往加速了路面的裂缝产生,并且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综上,本文就如何有效提升城市沥青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结合国内外沥青路面新技术、新工艺做出具体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沥青路面养护质量使用寿命策略 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城市频繁的超限运输、巨大交通流量、极端环境天气状况、以及道路本身的质量。经过反复使用运行,沥青路面性能会降低,恶化会日益加快。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问题和养护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以下就路面养护和寿命延长的做一些阐述和分析。 一、我国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养护问题分析 如何有效控制路面维修成本,使有限的资金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同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路面实施过程。 近年来城市交通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以公路来看,通车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公路建设的质量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有些路段在通车的第二年就开始出现局部裂缝、坑槽等病害现象,有的公路使用不到一年,路面损坏就近20%。路面过早破坏在经济上造成的直接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同时,也妨碍了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由此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更不容忽视。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的技术实践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是防止半刚性基层引起的反射裂缝。第二是片面地追求路面平整度,造成路面压实度不足,空隙率过大,产生了大量的"水损坏"。第三为了减少水损坏而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密实型混合料,同时大大提高了路面的整体强度,而出现的路面问题则主要是车辙。 沥青路面养护方式通常又分为预防性、应急性以及功能恢复性养护。因此对于在时间和路面结构形式以及交通量考虑的情况下,实施什么养护方案显得犹为重要。沥青路面的使用功能因随时间积累、交通量增加、天气变化以及路面自身结构和材料等因素会逐渐降低。因此,定期对路面状况进行评价,在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应经常检查路面病害,定期做好路面维修和保养记录;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并定期对路面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充分利用路面管理系统,评价出路面使用状况,为路面养护决策提供精确进行施工养护的依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常在负重交通情况和水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如裂缝、坑槽等病害,因此对路面出现的早期病害应及时修复。要延长沥青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路面的大修成本,就必须在路面使用达到临界值之前进行强制实施和预防性养护措施。要注意把握好预防性养护的时机,过早或过迟对养护实施成本都会造成浪费。为规避关联交易,可以尝试通过引入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将养护作业项目和内容进行动态的量化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养护施工单位提高养护工作效率,降低了养护直接成本。路面专项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按照“最低价中标法”择优选择施工单位,有效节约了路面专项成本。 二、提升沥青路面质量应用的技术与使用寿命策略 1、纤维微表处理技术工艺应用分析 纤维微表处理技术是指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级配集料、填料、纤维、水和必要的添加剂按照重新设计进行配比拌合,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道路路面上,并可以很快的开放交通,这种工艺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具有很高的防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结构,是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应用中最普及的一种工艺方法。 纤维微表处理技术强调了纤维在稀浆混合料中的作用,纤维的拌合能有效地改善沥青胶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一、养护的一般规定: 1、沥青路面必须进行经常性和预防性养护。当路面出现裂缝、松散、坑槽、拥 包、啃边等病害时,应及时进行保养小修。 2、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混合料外观应拌合均匀、色泽一致, 无明显油团、花白或烧焦。 3、铺筑沥青混合料时,大气温度宜在10℃以上。低温施工时应有保证质量的相 应技术措施;雨天时不得施工。 4、沥青路面铣刨、挖除的旧料宜再生利用。 5、沥青路面面层不得采用水泥混凝土进行修补。 6、当沥青路面摊铺面积大于500m2时,宜采用摊铺机铺筑。 7、沥青路面维修边线、纵横缝接茬宜使用机械切割。 8、采用铣刨机铣刨的路面,在修补前应将残料和粉尘清除干净。粘层油宜选择 乳化沥青。 二、常见破损的维修: 1.裂缝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缝宽在10㎜以内的,应采用热沥青灌缝,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灌缝。②缝宽在10㎜以上的,应采用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混合料填缝。 2.坑槽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坑槽深度已达基层,应先处治基层,再修 复面层;②在低温寒冷季节,可采用沥青冷补材料处治;③当采用热修补方法时, 应先沿加热边线退回100㎜,翻松被加热面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 合料,整平压实;④修补的坑槽应为顺路方向的矩形,坑槽四壁不得松动且必须 涂刷粘层油,槽深大于50㎜时必须分层摊铺压实。 3.拥包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拥包峰谷高差不大于15㎜时,可采用机械 铣刨平整;②拥包峰谷高差大于15㎜且面积大于2㎡时,应采用铣刨机将拥包 全部除去,并低于路表面至少30㎜,清扫干净后,喷洒粘层油,并采用热沥青

混合料重铺面层;③基础变形形成的拥包,应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再重铺面层。 4.沉陷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土基和基层已经密实稳定,可只修补面层;②土基或基层被破坏时,应先修补基层,再重铺面层;③桥涵台背填土沉降时,应先处理台背填土后再修补面层。正常沉降时,可直接加铺面层。 5.车辙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车辙在15㎜以上时,可采用铣刨机械清除; ②当联结层损坏,应将损坏部位全部挖除,重新修补;③因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修补基层。 6.波浪(搓板)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波浪(搓板)的波峰与波谷高差起伏大于15㎜时,应采用铣刨机削平;②当铣刨后的路面露出粗骨料或底面层时,应重铺面层,且厚度应大于30㎜;③当局部强度不足时,应先修补基层,再重铺面层。 7.麻面与松散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已成松散状态的面层,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重铺面层,或按0.8~1.0㎏/㎡的用量喷洒沥青,撒布石屑或粗砂进行处治;②沥青面层因不贫油出现的轻微麻面,可在高温季节撒布适当的嵌缝料处治;③大面积麻面应喷洒沥青,并撒布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处治;④城区可采用稀浆封层或微表处等方法维修。 8.泛油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轻微泛油的路段,可撒3~5㎜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处治;②较重泛油的路段,可先撒5~10㎜粒径的石屑采用压路机碾压。待稳定后,再撒3~5㎜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处治;③严重泛油路段,应将含油量过高的软层铣刨清洗后,重铺面层。 9.脱皮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封层的脱皮,应清除已脱落和松动的部分,再重新做上封层;②沥青面层层间产生脱皮,应将脱落及松动部分清除,在下层沥青面上涂刷粘层油,并重铺沥青层。 10.啃边的维修应将破损的沥青面层挖除,补砌路缘石,在接茬出涂刷粘结沥青,再恢复面层。 11.当路面抗滑性能低于《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中《沥青路面抗滑能力评价指标》要求时,应加铺磨耗层。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研究论文参考

浅谈沥青路面养护技术 作者:不详更新时间:2012-8-29 16:11:2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桥梁建设也在迅速的发展的,而作为适用范围最广泛的沥青路面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了,而沥青路面也存在着诸多的劣势,针对目前沥青路面的铺设情况,本文主要探讨了沥青路面在养护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和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 养护, 技术措施 沥青路面绝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最多的公路路面的一种形态了,它的广泛应用也逐渐吸引了人们的广泛目光,针对沥青路面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多。沥青路面在交通载荷和气候影响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路面状况和服务能力将逐渐恶化。为了保持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寿命周期备个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养护维修措籀。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工作对保持路面的服务能力.延长寿命周期.改善噪音、振动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初期。路面养护的工作量不是很大,人们容易产生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们的路面大量出现早期破坏,达不到设计所要求的服务水平。增加了道路使用者的交通运行成本,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所以,相关的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公路的养护问题、预防和减少路面发生各种病害,从而保证我们的路面具备良好的服务品质. 1 沥青路面的养护 在我们针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之前,我们应该先来了解下什么是沥青路面的养护,它的基本操作内容如何。我国七三建成的高等级公路路面,据不完全统计约有80%的为沥青路面。因此.沥青路面的养护占公路路面养护的很大比重.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的沥青路面养护的定义。我个人认为,沥青路面养护指的是r为了.使沥青路面保持正常的T作状态,提供窟好的服务品质,运用相关机械设备。采取一定技术措施。针对沥青路面面层的各种改善厦修复活动。修建公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国家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使用好和管理好它。但无论怎样,髓着时间的推移,在轴载的作用下.在阳光、温度、雨水等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路面的使用性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退化。路面养护的作用就是尽量减缓这种退化.使路面在设计寿命期内提供良好的服务水平。为保证公路的畅通,路面养护工作必须做到快速、高效.保证质量和安全。养护的目的包括:防止退化,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使路面保持良好的状态,减少营运者的营运费用;通过紧急维修,保证公路安全、正常通行。 2 沥青路面的养护现状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5.1 一般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 5.1.1初期养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初期养护 (1)摊铺、压实后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待摊铺层自然冷却后,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0C后方可开放交通。 (2)纵横向的施工接缝是沥青路面的薄弱环节,应加强初期养护,随时用三米直尺查找暴露出来的轻微不平,铲高补低,经拉毛后,用混合料垫平、压实。 2 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初期养护 (1)路面竣工后,开放交通时,行驶车辆限速在15km/h以下,根据表面成型情况,逐步提高到20km/h。 (2)设专人指挥交通或设置临时路标,按先两边,后中间控制车辆易辙行驶,达到全面压实。 (3)应随时将行车驱散的嵌缝料回扫、扫匀、压实,以形成平整密实的上封层。当路面泛油后,要及时补辙与施工最后一层矿料相同的嵌缝料,同时控制行车碾压。 3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的初期养护 (1)层铺法施工的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的初期养护与贯入式路面的要求基本相同。 (2)拌和法施工的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的初期养护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要求基本相同。

4 乳化沥青路面的初期养护 乳化沥青路面的初期稳定性差,压实后的路面应做好初期养护。 5.2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 5.2.1 一般规定 1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应进行经常性和预防性的日常养护,以保证路面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高速公路路面日常养护的工作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立完善的巡视检查制度和技术检测系统,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的掌握路面状况及相关信息,科学的、客观的评定路面使用品质,有依据、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养护项目。 (2)树立高度的交通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在路面养护作业中,应满足正常行车的需要,尽量避免完全封闭交通。 (3)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养护作业,宜 采取机械化养护作业方式,迅速、优质、高效地处理各类路面损害与障碍,确保运行质量。 (4)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养护作业的时效性、机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3对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出现的各类病害,必须及时快速处理。当发现直接危害及正常交通和行车安全的病害,应立即修复或采取临时过渡措施后再按本规范有关要求进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一、总则 为确保本标段公路的“畅、安、舒、美”,承包单位应对该标段的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周期性和预防性的维修保养,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同时应会同业主等有关部门迅速排除交通阻塞,并及时修复被损设施,做到“五修”、“五清”、“五无”,五修:路面要修补,路基要修整,设施要修复,路容要修饰,设备要修理;五清:设备要清洁,边沟要清理,路障要清除,桥涵要清淤,路牌要清楚;五无:路面平整无坑,设备完整无恙,边沟畅通无阻,标志清晰无污,桥隧完好无损。 (一)公路养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了发生不可抗力的事件外,在任何情况下应保持道路畅通,设 施处于完好状态。 2.通过巡视等方法及时掌握公路的信息,预测并采取必要预防措施。 3.为确保公路设施能迅速得到养护与维修,应以机械化养护为主。 4.在公路设施作业范围内,作业人员必须着标志服,夜间作业着反 光标志服,作业区域设置施工标志标牌。 5.养护管理人员应搜集与掌握有关公路设施的路况,受灾等动态信 息,以及公路、桥梁构造物的形态、尺寸等静态信息。 (二)资料 1.承包商中标后应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通过调查建立路况及养护 工作台册,格式应按业主规定的格式进行,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各类由业主规定的报表。2.承包商应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科技含量,配合做好业主推广的设施 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基础资料收集、管理应用工作。 (三)养护维修及作业要求 1.公路设施养护质量 公路设施的养护质量检查评定、养护维修技术标准以及养护施工安全文明要求适用国家现行法律、规范、标准以及上海市现行规范标准,具体包括: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20-2007)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 2-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 1-2001) 《上海市公路桥涵养护规程》(S2-40-2005)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程》 (SZ-21-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程》(SZ-30-2002) 《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技术规程》(SZ-G-D01-2007) 《上海公路绿化养护技术规程》(SZ-36-2004)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 《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2010年10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8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1)1号) 国家、交通部、上海市以及市公路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颁布的其它相关规范和技术标

养护技术规范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 2017-07-26享受自由x...转自blueeyes_617 修改微信分享: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公告 第43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的公告现批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36—2006,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8、4.2.7、4.4.1、10.1.1、10.2.1、11.4.1、14.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CJJ 36—90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2006年5月18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规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 本规的主要技术容是:总则、基本规定、道路检测评价、路基养护、路面养护、人行道养护、掘路修复、道路附属设施的养护、养护状况的评定、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养护作业安全防护。

本规修订的主要技术容是: 1 路面使用性能检测评价; 2 道路及附属设施的养护技术要求; 3 养护作业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本规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容的解释。 本规主编单位: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地址:市海淀区厂西门路2号邮政编码:100097) 本规参编单位: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天津市道路桥梁管理处市市政工程养护管理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市政工程维修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建筑工程学院 主要起草人员:树丛任明星晓光商国平高金礽任辉王德信叶蓁罗时柳董宝柱进篪新天列学白晓瑾祖勋 1 总则 1.0.1 为加强城镇道路的养护工作,保持道路设施的功能,统一技术标准、提高城镇道路的服务水平,保证道路完好和安全运行,使城镇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化和制度化,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的城镇道路的养护。城镇道路中的桥梁养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CJJ 99的规定。 1.0.3 城镇道路的养护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符号、代号 2.1 符号

公路养护新技术

公路养护新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公路养护新技术 近十余年来,中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系列养护工艺:同步碎石封层技术、雾封层技术、微表处技术、再生技术等,凡此种种,在推动中国养护技术和机械不断向前迈进的同时,用户和行业专家也在探讨与思考着:在中国公路养护市场即将迎来高峰之际,中国未来的养护工艺、养护机械将趋向何处哪种或哪几种养护工艺及养护设备将占据行业主流地位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 工艺原理:同步碎石封层是指沥青结合料的喷洒及骨料的撒布为同步进行,使沥青结合料和骨料之间有最充分的表面接触和最好的粘结性。

工艺概述:由于同步碎石封层将粘结剂的喷洒与碎石撒布两道工序集中在一台车上同时完成,可以使碎石颗粒立即与刚喷洒的流动性好的120~140℃的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相接触,并较深地埋入粘结剂内,因此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良好的防水性;良好的附着性和防滑性;良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良好的经济性(同步碎石封层可作为低等级公路的过渡型路面,以缓和公路建设资金暂时不足的问题);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可及时限速开放交通,一小时后可完全开放交通。

配套工艺使用设备:同步碎石封层车、装载机、轮胎压路机、沥青运输车、洒水车、路面除尘设备和小型铣刨机等。 施工原材料:普通沥青、骨料(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等都可)等。 微表处技术 工艺原理:微表处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外加剂按合理配比拌和并摊铺到原路面上,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 工艺概述:微表处的摊铺厚度一般为5-10mm。经过乳液与骨料裹腹、破乳、分离、析水、蒸发、固化等过程,从而形成密实、坚固、耐磨的道路表面层。 微表处施工工艺不但用于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微表处混合料可以修复路面的流动性车辙,可以为行车提供一个平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