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答案和题目

词类活用答案和题目
词类活用答案和题目

参考答案

鸿门宴

A、名词用作动词

○籍造户籍册或登记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项王。

○刑用刀割、刺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芷阳间行。

○沛公欲王称王关中。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连夜去。

○吾得兄像对待兄长那样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像翅膀那样蔽沛公。

○头发上向上指。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使……活之。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与……交好留侯张良。

兰亭集序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数词活用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副词活用作动词

赤壁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舞,使动用法;//使……泣,使动用法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名词活用作动词;东,向东进发,名词活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名词活用作动词

○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以……为侣、为友,名词用作动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旁边,名词活用作状语)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穷,穷尽,走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看到的景象,动词活用为名词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作动词用

○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弄错○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取名,命名,称呼。用为动词

○名之曰褒禅。名,命名,称呼。用为动词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动词活用为名词

1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容词,这里指幽暗得使人迷惑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劝学

○假舟楫者,非能水水,用作动词,“游水”也,而绝江河。

○上在上面食埃土,下饮黄泉。

○君子博学/而日每天参(cān)省(xǐng)乎己。

过秦论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

2)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席:用席子;包:用包;囊:用口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执敲扑而鞭鞭:用鞭子笞天下。

○乃使蒙恬北北:在北方筑长城而守藩篱。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云: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3)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

○尊贤而重士。贤:贤能的人。

○因利乘便。“利、便”都解释为:便利的条件。

4)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形容词作动词。重:敬重、看重

5)动词用作名词:

○追亡亡:逃走的军队逐北。

6)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斗:使……斗诸侯。

○流血漂漂:使……漂浮橹。

○伏伏:使……倒在地上尸百万。

○却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

○序八州而朝使:使……朝拜同列。

○吞二周而亡亡:使……灭亡诸侯。

○会盟而谋弱弱:使……削弱、削弱秦。

○士不敢弯弯:使……弯、拉开弓而报怨。

○焚百家之言,以愚愚:使……愚昧黔首。

○以弱弱:使……弱、削弱天下之民。

师说

A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一个“圣”,圣人;前一个“愚”,愚人。

B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以……为耻

○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

苏武传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欲因此时降武。/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3、名词活用

○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载/抬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滕王阁序

●襟襟,以……为襟,名词活用作动词三江而带带,以……为带。名词活用作动词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人杰地灵,徐孺下下,使动用法,使……放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雾,像雾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列,俊采星星,像星星一样驰。

●窜使……窜,逐,使动用法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川泽纡其骇使动用法,使……感到惊骇瞩。

●屈贾使动用法,使……屈居宜于长沙。

●物华天宝名词作动词,有光华、有珍宝。

●腾蛟起凤动词使动,使……腾空(飞起)。

3

(完整版)词类活用练习(含答案解释)

文言文小测系列专题:词类活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B、无不膝.行而前 C、欲东.下井陉击赵 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皆沉.船,破.釜甑 A、水上军开入.之 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而相如廷.叱之 D、而耻.学于师 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项王军.壁垓下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 B、大王必欲急.臣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项伯杀人,臣活.之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身披坚.执锐. B、小.学而大.遗 C、积善.成德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C、外连横而斗.诸候 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等死,死.国可乎 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C、后人哀.之而不鉴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牛困人饥日已高.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D、足下深沟高垒,坚勿与战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7词类活用答案

词类活用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名词活用知识点规律说明,系统全面掌握名词活用现象相关知识。 2.复习课内名词类活用现象,丰富课内相关积累。 3.加强训练,提高课外名词知识运用及考查的能力。 【学习要点】 1.名词活用相关语法知识。 2.识记课内名词活用现象。 一、高考考点示例 例1.【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禨。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 18.以下加点词与“其人鬼且禨”中的“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圆.其说 B.不胫.而走 C.降.龙伏虎 D.貌.合神离 例2.【2010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18.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A.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道.芷阳间行 E.侣鱼虾而友.麋鹿 例3.【2012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例4.【2012年上海秋季高考卷】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2)布衣 ..草履而牧羊() 二、考点简析 第1、2例以选择题形式辨析实词的活用情况,重点是区分名词作动词和其它活用情况,第1例中“鬼”、“禨”与B项中的“胫(长腿)”都应该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的意思。其它的“病”是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舟”是名词作状语,乘船,表明出行的的方式,凭借的工具;“友”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圆”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圆”;“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貌”,名词做状语,在外表上。第2例中的的“祠”与A项中的“雨(下雨)”、D项中的“道(取道)”是名词作动词。 第3、4例是同一年中对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一知识点的集中考察,虽然题型不同,但难度不高,主要检测学生的灵活性。例3中,“妻”活用为动词,根据语境是“嫁作妻子”的意思;例4中,“布衣”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穿布衣”,前后语境明白晓畅。该题的失分主要在于学生“想当然”地把该词往文化常识上靠,解释为“平民”,缺乏对词语在语境中含义的斟酌。 【课内整理】请把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加点,并在括号内解释1.名我固当(名:称呼,命名)《种树郭橐驼传》 2.病瘘(病:患……病)《种树郭橐驼传》 3.早实以蕃(实:结果实)《种树郭橐驼传》 4.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指甲掐)《种树郭橐驼传》 5.而卒以祸(祸:遭受祸害)《种树郭橐驼传》 6.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病梅馆记》 7.而江浙之梅皆病(病:呈病态、成为病态)《病梅馆记》 8.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呈病态、成为病态)《病梅馆记》 9.试使斗而才(才:显示才能)《促织》 10.杖至百 (杖:用杖打)《促织》 11.大喜,笼归(笼:用笼子装着)《促织》 12.上于盆而养之(上:放)《促织》

词类活用题目

文言文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 5父利.其然也。(同上)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 7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 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9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 1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 11无丝竹之乱.耳。(同上) 12无案牍之劳.形。(同上) 1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 ..覆之。(《核舟记》 14石青 ..糁.之。(同上)16卧.右膝。(同上) 17诎.右臂支船。(同上)18而竖.其左膝。(同上) 19居右者椎髻 ..仰面。(同上) 2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 2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 23每至晴初霜.旦。(同上) 24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25与余舟一芥.。(同上) 26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 27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同上) 2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同上) 29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五柳先生传》) 30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同上) 31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同上) 32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33一食或尽.粟一石。(同上) 34策.之不以其道。(同上) 3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同上) 36食之不能尽.其材。(同上) 37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38余则蕴袍敝衣 ....处其间。(同上)

古汉语练习答案(词类活用)

一、以下是从《史记·苏秦列传》中依次摘出的句子。请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说明活用的条件,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 1、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致力”,与“工商”构成动宾关系。译文:按照周国人的风俗,大家都经营产业,致力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一二利润作为谋生的手段。 2、禹无百人之聚,而王诸侯。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与“诸侯”构成动宾关系。译文:夏禹聚集的人数没有一百人,却统率了天下诸侯。3、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臣”活用为动词,“臣人”意思是“使别人称臣”,“臣”为使动用法;“臣于人”意思是“对别人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 4、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 洹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通质:交换人质。刳:剖开并挖空,此泛指宰杀。名词用“而”连结时,一般活用为动词。“盟”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结盟”、“订立盟约”。译文:让天下的将领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互相交换人质,宰杀白马来订立盟约。 5、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宾:通摈,排斥,弃绝。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

词,意思是“合纵”。译文:六国合纵相亲,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危害山东各国了。 6、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犀首:本魏国武官名,此指魏人公孙衍,当时在秦作官。龙贾:魏将。雕阴:地名,在今陕西甘南县南。“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兵”(方位名词“东”作状语)。名词放到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译文: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活捉魏国将领龙贾,攻取魏国的雕阴,并且打算向东方用兵。 7、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逆:接受。“市”活用为动词,购买。译文: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止境的贪求,这正为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的意思。 8、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而孤秦。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合纵。“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孤立”。译文:所以替大王您考虑,没有哪个赶的上六国合纵相亲以孤立秦国更好。 9、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帝”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帝”。译文:合纵成功就能让楚国称王,连横成功就会使秦国称帝。 10、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相”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任相国”。译文:苏秦做了合纵联

词类活用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答案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29、未果,寻病终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30、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 3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32、恵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3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幅: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34、一鼓作气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35、肉食者谋之,又何加间焉间:名词用作动词,参与。 36、驴不胜其怒,蹄之蹄:名词用作动词,踢。 3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38、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39、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用作动词,送食物。 4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41、行舟绿水前行:名词用作动词,前行。 4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4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 44、造化钟神秀钟:名词用作动词,聚集。 45、浑欲不胜簪簪:名词用作动词,插簪。 46、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47、客此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48、大雪三日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古代汉语练习题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练习(词类活用) 班级:姓名:学号: 一、简答: 1、什么是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有哪几种? 2、怎样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试举例说明。并说明如何翻译。 3、试说明名词做状语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4、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情况主要有哪些?应该如何辨认?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 A.斩一首者爵一级B.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C.曹人凶俱,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 D.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 2.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A.裂裳衣疮,手往善药 B.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C.范增数目项王D.诸侯宾至 3.下列各句含宾语前置现象的是() A.姜氏何厌之有B.楚君之惠,末之敢忘 C.除君之恶,唯力是视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4.对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组分析错误的是() A.子重使太宰伯州犁待于王后(动宾)B.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连动)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D.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偏正) 5.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是() A.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B.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手谒,人见平

C.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D.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四、指出并具体说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2.赵王不听,遂将之。(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3.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4.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5.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韩信拜将) 6.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韩信拜将) 7.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韩信拜将) 8.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韩信拜将) 9.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韩信拜将) 10.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柳子厚墓志铭) 11.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柳子厚墓志铭) 12.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段太尉逸事状) 13.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柳子厚墓志铭) 14.晞一营大噪,尽甲。(段太尉逸事状) 15.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段太尉逸事状) 16.黄罔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黄冈竹楼记)17.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晋灵公不君) 18.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晋灵公不君) 19.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晋灵公不君) 20.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晋灵公不君) 五、说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将全文译为现代汉语:

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D、足下深沟高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公始常欲奇此女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 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 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 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 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 5、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6、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虏方苦疲甚 B、颇失部伍 C、耻学于师 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一战大破虏师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阅读下文,回答题目。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导读:词类的活用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等类;虚词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例如《狼》:“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句中的“洞”本是个名词,表示“洞穴”,这里却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再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句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分别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情况就是词类的活用。现代汉语里也有这种活用现象,如“铁了心”、“密切关系”、“巩固国防”等,但却远不及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那样普遍。 总的说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

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所以也附在这里加以介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 ①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满井游记》)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如: ①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厖攻铚、酂、苦、跖、樵,皆下之。(《陈涉世家》) ②秦师道东。(《左传氛辍罚? 二、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词类活用练习

词类活用练习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词类活用练习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 、妣,先大母婢也,乳. 二世。 C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火尚足以明. B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C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 、无乃尔是过. 与 C 、刑.人如恐不胜 D 、年十七,好. 古文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拔剑撞而破.之 B 、骊山.北构而西.折 C 、天下云. 集响应 D 、道. 芷阳间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 、侣鱼虾而友. 糜鹿 C 、序八州而朝.同列 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 、且夫天下非小. 弱也 C 、小.学而大遗 D 、是故圣.益圣,愚. 益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歌.窈窕之章 B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C 、则其至.又加少矣 D 、唐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却.匈奴七百余里 B 、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吾得兄.事 D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覆道行空,不霁何虹.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沛公军. 霸上 D 、此其志不在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既来.之,则安.之 B 、襟.三江而带. 五湖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 、交戟之卫士欲止. 不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 、下. 江陵 C 、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 、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也 C 、以愚.黔首 D 、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 、后世必为子孙忧. 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 、秋毫不敢有所近.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必修1-5词类活用(教师答案版)

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之粤教版必修1—5词类活用三、请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词的含义,试试吧! (一)名词作动词 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取名;取表字。 2.杂彩三百匹,广交市.鲑珍:买。 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坐辇车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8.前辟四窗,垣墙 ..周庭:砌上墙。 9.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吃饭。 10.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 1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 1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向上飞;落下来。 13.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总结。 14.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摆酒。 1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作歌。 1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击鼓。 17.王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1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 1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 2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游泳。 21.过.秦论:指出……的过失。 22.诸侯恐惧,会盟 ..而谋弱秦:集会结盟。 23.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24.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水缸做(窗户),用草绳栓住(门枢)。2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学习。 26.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怪罪。 27.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居……之下。 28.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驻扎。 29.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30.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口。 31.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3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敬酒。 3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4.晞一营大噪,尽甲.:穿上铠甲。 35.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致辞。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资料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 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古汉语知识。 2、使学生的文言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教学设想: 通过大量训练,加上老师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方面知识。 教学过程实施: 导入: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词类活用答案

高三文言文知识复习词类活用 【复习参考书目】《高一上语文课本·附录》 一、在文言文中,名词可以单独修饰动词用作状语。请划出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说明其作用,并加以解释。 例:而相如廷叱之(表处所)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1.天下云集响应表特征像云那样像回声一样《过秦论》 2.赢粮而景从表特征像影子那样《过秦论》 3.其岸势犬牙差互表特征像犬牙似的《小石潭记》 4.人皆得以隶使之表态度当作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表态度像对待兄长似的《鸿门宴》 6.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表工具用盒子《荆轲刺秦王》 7.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表工具用(乘)辇车《阿房宫赋》 8.呈卷,即面署第一表方式当面《左忠毅公逸事》 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表方式亲手《项脊轩志》 10.谁得而族灭也表方式整族的《阿房宫赋》 1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表处所从侧面《游褒禅山记》 12.内立法度,务耕织表处所在国内《过秦论》 13.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表时间按时《秋水》 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时间每天《劝学》 15.项王则夜起,饮帐中表时间在夜里《垓下之围》 1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表时间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六国论》 17.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表方位对上对下《左忠毅公逸事》 1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表方位在上面《与朱元思书》 19.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王表趋向向东《垓下之围》 20.对此欲倒东南倾表趋向向东南方《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在文言文里,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会当作一般动词来使用。请划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加以 解释,试归纳活用的规则。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穿戴白衣白帽穿上丧服《荆轲刺秦王》 2.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插上《训俭示康》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命名、称《游褒禅山记》 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晾干《捕蛇者说》 5.乃使其从者衣褐穿《廉颇蔺相如列传》 6.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用盒子装《伶官传序》 7.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做人质《荆轲刺秦王》 8.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游褒禅山记》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游泳《劝学》 1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名字、识其本名《游褒禅山记》 1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向东(进发)《垓下之围》 12.客逾庖而宴吃饭《项脊轩志》 13.荆轲笑顾舞阳,前谢曰上前去《荆轲刺秦王》 14.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手指目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吃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看《口技》 17.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把破瓮当作用绳子系《过秦论》 1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玉石、金字、珍珠当作《阿房宫赋》 1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记下《桃花源记》 20.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得《陈涉世家》 三、在文言句中,形容词后面如果带宾语,而本身又不是使动、意动或为动用法,就活用为一般动词。有时,形容词 在句中不表示某一性质、状态、特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特征的动作行为,也活用为一般动词。划出下列各句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形容词,并解释。

职高文言文词类活用练习

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非能水.也 3、曾皙后. 4、歌.以赠之 5、遂命酒. 6、风.乎舞雩 7、端章甫 ... 8、鼓.瑟希 9、五十者衣.帛食肉 10、填然鼓.之 11、然而不王.者 12、王无罪.岁 13、臣少仕.伪朝。 14、历职.郎署。 15、谨拜表.以闻。 16、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17、下.江陵, 18、顺流而东.也 19、歌.窈窕之章 20、扣舷而歌.之 21、序.八州而朝同列 22、举匏.樽以相属 23、不知东方之既白. 24、桂.棹兮兰.桨 25、树.之以桑 26、梦啼妆泪.红阑干 27、执敲扑而鞭笞 ..天下 28、瓮.牖绳.枢之子 29、追亡逐北. 30、岂不日.戒 3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2、日.参省乎已 33、大江东.去 34、乌鹊南.飞 35、天下云.集响.应

36、赢粮而景.从 37、刘病日.笃 38、羽.化而登仙 3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40、樯橹灰.飞烟.灭 4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4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3、闻舟中夜.弹琵琶 4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45、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46、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47、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8、臣不胜犬马 ..怖惧之情 49、非利.足也 50、会盟而谋弱.秦 51、流血漂.橹 52、吞二周而亡.诸侯 53、却.匈奴七百余里 54、以愚.黔首 55、序八州而朝.同列 56、可使足.民 5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8、臣具以表闻. 59、正.襟危坐 60、破.荆州 61、外连衡而斗.诸侯 6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63、商人重.利轻.别离 64、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 65、谨.庠序之教 66、尊贤而重.士 67、赤之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9、凡在故老 .. 70、用心一.也

词类活用选择题20题

A“词类活用”期末复习 每题5分,共20题,凡100分。 40分钟内完成。记得涂卡。 班级姓名 得分 1、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 B、孔雀东南 ..飞 C、字.余曰灵均 D、勤心.养公姥 2、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一.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辇.来于秦 D、手巾 ..掩口啼 3、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槌.床便大怒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自名.秦罗敷 D、纫.秋兰以为佩 4、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齐.彭殇为妄作 B、舞.幽壑之潜蛟 C、泣.孤舟之嫠妇 D、汝幸而偶.我 5、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时.至轩中 B、东犬西.吠 C、瓜.分之日可以死 D、一觞.一咏. 6、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B、扈江离与辟.芷兮 C、齐、楚之精英 ..D、士贰.其行 7、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乳.二世 B、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 C、吾家读书久不效.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8、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逆以煎.我怀 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是以荣.汝身 D、天下归.心 9、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交广市.鲑珍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C、引以为流.觞曲水 D、族.秦者,秦也 10、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夏雨.雪 B、当其欣.于所遇 C、歌.窈窕之章 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11、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A、朝.歌夜.弦 B、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C、风雨 ..凄凄 D、日.益骄固 12、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知东方之既白. A、匪我愆.期 B、头上玳瑁光. C、名.余曰正则兮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答案

1、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使动,使……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③序八州而朝同列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六. 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 ⑤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②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 《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 “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7.乘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存活) 十. 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 ① 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小”,使……变小) ②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昂”,高,即“使其值昂”)/(形容词+ 宾语/名、代) ③ 4.数词的使动用法。 ④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使……二三) ⑤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 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⑥ 三、活用为意动词在文言文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那就是意 动关系,在文言词法中叫意动用法。 ⑦ 意动用法是古汉语的词类活用一种,一个词加上一个宾语,在意义上 是“认为(宾语)是……”“把(宾语)当作……”“以为(宾语)是……” 的意思,这里的“认为,以为”就是意动,是根据意思加上去的。意动中的" “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 ⑧ 活用为意动词: ⑨ ⑩ 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 ?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把……看作/当作……/以……为……)(名+名)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2.十一. 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 “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21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词类活用练习题学生版

词类活用练习题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名词作状语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名词用作动词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沛公欲王关中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 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⑥大楚兴,陈胜王 ⑦日将暮,取儿稿葬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 名词使动用法 ①生死而肉骨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名词意动用法 ①稍稍宾客其父 ②鱼肉缙绅 ③孟尝君客我 ④君子病无能焉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 动词用作名词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6.动词使动用法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⑤李牧连却之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 7.动词为动用法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8.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②晓看红湿处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⑤险以远,则至者少 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②予怪而问之 ③渔人甚异之 ④贵货而易土 ⑤患志之不立 12.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③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④二三其德

词类活用(练习含教师版)

词类活用练习 第一组: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B、无不膝行而前 C、欲东下井陉击赵 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皆沉船,破釜甑 A、水上军开入之 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 B、天下苦秦久矣 C、而相如廷叱之 D、而耻学于师 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项王军壁垓下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 B、大王必欲急臣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项伯杀人,臣活之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身披坚执锐 B、小学而大遗 C、积善成德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C、外连横而斗诸候 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牛困人饥日已高 C、不能独完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D、足下深沟高垒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公始常欲奇此女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 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 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 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 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 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7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 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4、名+名/代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