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方差分析实验报告模板

多因素方差分析实验报告模板
多因素方差分析实验报告模板

石家庄铁道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社会统计软件任课教师:李玉红实验日期:班级:姓名:学号:

矩形框,将“地区”和“险种”放入Fixed Factor(s)矩形框中(图

异方差实验报告

附件二:实验报告格式(首页) 山东轻工业学院实验报告成绩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2013.5.18 院(系)商学院会计系专业班级会计实验地点实验楼二机房 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无 实验项目名称异方差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异方差的含义后果、 2、学会异方差的检验与加权最小二乘法要求熟悉基本操作步骤,读懂各项上机榆出结果 的含义并进行分析 3、掌握异方差性问题出现的来源、后果、检验及修正的原理,以及相关的Eviews操 作方法 4、练习检查和克服模型的异方差的操作方法。 5、掌握异方差性的检验及处理方法 6、用图示法、斯皮尔曼法、戈德菲尔德、white验证法,验证该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 二、实验原理 1、异方差的检验出消除方法 2、运用EVIEWS软件及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估计 3、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并对其进行调整 三、主要仪器设备、试剂或材料 Eviews软件、课本教材、电脑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工作。建立工作文件,并输入数据,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操作步骤 与方法同前),得到残差序列。 1、CREATE U 1 31 回车 2、DATA Y X 回车 输入数据

obs Y X 1 264 8777 2 105 9210 3 90 9954 4 131 10508 5 122 10979 6 10 7 11912 7 406 12747 8 503 13499 9 431 14269 10 588 15522 11 898 16730 12 950 17663 13 779 18575 14 819 19635 15 1222 21163 16 1702 22880 17 1578 24127 18 1654 25604 19 1400 26500 20 1829 26760 21 2200 28300 22 2017 27430 23 2105 29560 24 1600 28150 25 2250 32100 26 2420 32500 27 2570 35250 28 1720 33500 29 1900 36000 30 2100 36200 31 2800 38200 3、LS Y C X 回车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出现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5/18/13 Time: 11:19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Variable Coefficien 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双因素方差分析习题

1. 某湖水在不同季节氯化物含量测定值如表6.16所示。问不同季节氯化物含量有无差别? 若有差别,进行32个水平的两两比较。 解: 2.有三种抗凝剂(123,,A A A )对一标本作红细胞沉降速度(一小时值)测定,每种抗凝剂 3.将18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按年龄相近的原则配为6个单位组,每个单位组中的3名患者随机分配到A 、B 、C 三个治疗组中,治疗后的血小板升高情况见表6.17,问3中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无差别? 表6.17 不同人用鹿茸后血小板的升高值/(4 3 10/mm ) 解: 4.某研究人员以0.3mL/kg 剂量纯苯给大鼠皮下注射染毒,每周3次,经45天后,实验动物白细胞综述下降至染毒前的50%左右,同时设置未染毒组。两组大鼠均按照是否给予升高白

细胞药物分为给药组和不给药组,试验结果见表6.18,试作统计分析。 解: 问:(1)这三类人的该项生理指标有差别吗?() α=) (2)如果有差别,请进行多重比较分析。(0.05 解: 6.将24家生产产品大致相同的企业,按资金分为三类,每个公司的每100元销售收入的生产成本(单位:元)如表6.20所示。这些数据能否说明三类公司的市场生产成本有差异(假 α=) 定生产成本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同)?(0.05 解: 7.为了解三种不同配比的饲料对仔猪影响的差异,对三种不同品种的猪各选三头进行试验,分别测得其三个月间体重增加量如表6.21所示。假定其体重增加量服从正态分布,且1方 α=) 差相同。试分析不同饲料与不同品种对猪生长有无显著差异?(0.05

8.比较3种化肥(A,B两种新型化肥和传统化肥)施撒在三种类型(酸性、中性和碱性)的土地上对作物的产量情况有无差别,将每块土地分成6块小区,施用A,B两种新型化肥和传统化肥,收割后,测量各组作物的产量,得到的数据如表6.22所示、化肥、土地类型 α=) 及其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作物产量有影响吗?(0.05 -

spss实验报告---方差分析

实验报告 ——(方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学会通过方差分析分析不同水平的控制变量是否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二、实验内容 1、某职业病防治院对31名石棉矿工中的石棉肺患者、可疑患者及非患者进行了用力肺活量(L)测定,问三组石棉矿工的用力肺活量有无差别?(自建数据集) 石棉肺患者可疑患者非患者 1.8 2.3 2.9 1.4 2.1 3.2 1.5 2.1 2.7 2.1 2.1 2.8 1.9 2.6 2.7 1.7 2.5 3.0 1.8 2.3 3.4 1.9 2.4 3.0 1.8 2.4 3.4 1.8 3.3 2.0 3.5 SPSS计算结果: 在建立数据集时定义group1为石棉肺患者,group2为可疑患者,group3为非患者。 零假设:各水平下总体方差没有显著差异。 相伴概率为0.075,大于0.05,可以认为各个组的方差是相等的,可以进行方差检验。

从上表可以看出3个组之间的相伴概率都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零假设,说明3个组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别。 2、某汽车经销商在不同城市进行调查汽车的销售量数据分析工作,每个城市分别处于不同的区域:东部、西部和中部,而且汽车经销商在不同城市投放不同类型的广告,调查数据放置于附件中数据文件“汽车销量调查.sav”。 (1)试分析不同区域与不同广告类型是否对汽车的销量产生显著性的影响?(2)如果考虑到不同城市人均收入具有差异度时,再思考不同区域和不同广告类型对汽车销量产生的影响差异是否改变,这说明什么问题? SPSS计算结果: (1)此为多因素方差分析 相伴概率为0.054大于0.05,可以认为各个组总体方差相等可以进行方差检验。

实验报告 单因素方差分析

5.1、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2个变量:PWK和DCGJSL,分别表示排污口和大肠杆菌数量。 2. 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弹出“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话框。在对话 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DCGJSL”进入“因变量”列表框,选择变量“PWK”进入“因子”列表框。

3.单击“确定”按钮,得到输出结果。 结果解读: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到,观测变量大肠杆菌数量的总离差平方和为460.438;如果仅考虑“排污口”单个因素的影响,则大肠杆菌数量总变差中,排污口可解释的变差为308.188,抽样误差引起的变差为152.250,它们的方差(平均变差)分别为102.729和12.688,相除所得的F统计量的观测值为8.097,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3。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的情况下。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应拒绝零假设,认为不同的排污口对大肠杆菌数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它对大肠杆菌数量的影响效应不全为0。 因此,可判断各个排污口的大肠杆菌数量是有差别的。 5.2、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2个变量:Branch和Turnover,分别表示分店和日营业额。将Branch的值定义为1=第一分店,2=第二分店,3=第三分店,4=第四分店,5=第五分店。 2. 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弹出“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话框。在对话 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Turnover”进入“因变量”列表框,选择变量“Branch”进入“因子”列表框。

3.单击“确定”按钮,得到输出结果。

结果解读: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到,观测变量日营业额的总离差平方和为1187668.733;如果仅考虑“分店”单个因素的影响,则日营业额总变差中,分店可解释的变差为366120.900,抽样误差引起的变差为821547.833,它们的方差(平均变差)分别为91530.225和14937.233,相除所得的F统计量的观测值为6.128,对应的概率P值近似为0。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的情况下,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应拒绝零假设,认为不同的分店对日营业额产生了显著影响,它对日营业额的影响效应不全为0。 因此,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这五个分店的日营业额相同”这一假设不成立。 5.3、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定义3个变量:weight和method,分别表示幼苗干重(mg)和处理方式。将method 的值定义为1=HCI,2=丙酸,3=丁酸,4=对照。 2. 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弹出“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话框。在对话 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择变量“,method”进入“因变量”列表框,选择变量“weight”进入“因子”列表框。在“两两比较”选项中选择LSD、Bonferroni 和Scheffe方法。

异方差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名称异方差的检验及修正 实训时间 2011年12月13日 实训地点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训(实践) 报告

实训名称异方差的检验及修正 一、实训目的 深刻理解异方差性的实质、异方差出现的原因、异方差的出现对模型的不良影响(即异方差的后果),掌握估计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思想和修正异方差的若干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模型中的出现的异方差问题,并要求初步掌握用EViews处理异方差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训要求 使用教材第五章的数据做异方差的图形法检验、Goldfeld-Quanadt检验与White检验,使用WLS法对异方差进行修正。 三、实训内容 1、用图示法、戈德菲尔德、white验证法,验证该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 2、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异方差。 四、实训步骤 练习题5.8数据1998年我国重要制造业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的数据 Y—销售利润,x—销售收入 1. 用OLS方法估计参数,建立回归模型:ls y c x

回归结果如下: Y=12.036+0.1044x; S = (19.5178) (0.00844) T= (0.6167) (12.3667) R^2=0.8547 S.E.=56.9037 2.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 (1) 图形检验:残差图形scat x e2 结果表明:

残差平方e2对解释变量的x的散点图主要分布在图形的下方,大致看出残差平方随X 的变动呈增大的趋势,因此,模型很可能出现异方差。 (2)戈德菲尔德-夸特检验 首先,对变量进行排序,在这个题目中,我选择递增型排序,这是y与x将以x按递增型排序。 然后构造子样本区间,建立回归模型。在本题目中,n=28,删除中间的1/4,的观测值,即大约8个观测值,剩余部分平分得两个样本区间:1—10和19-28,他们的样本个数均为10。 用OLS方法得到前10个数的样本结果(ls y c x): 用OLS方法得到后10个数的样本结果(ls y c x):

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精)

实验三 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实验目的:1掌握单因素实验方差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2正确分析输出结果中的各参数,并得出正确结论。 试验内容: 某种火箭使用4种燃料,3种推进器进行射程试验。在每种燃料与每种推进器的组合下火箭各发射两次,射程数据见表3.1。 表3.1 火箭的射程数据 试在水平05.0=α下,检验不同燃料(因素)A 、不同推进器(因素)B 下射程是否有显著差异?交互作用是否显著? 操作步骤: 1.在excel 的工作表中输入如表3.1所示的的样本数据。 2.点击“工具—数据分析—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在弹出对话框的输入区域,拖动鼠标选择样本值A1:D9;每一样本的行数,输入2;显著性水平α设置为0.05,如图 3.1所示。

3.点击确定,输出参数的窗口如图3.2所示。 图3.2 应用excel“数据分析”功能求双因素等重复方差分析的有关参数结果分析: 图3.2 中仅列示了输出结果中的方差分析表。“样本”即燃料因子,“列”即推进器因子,“交互”为燃料和推进器因子的交互作用,SS 为平方和;df 是自由度;P-value 为P 值,即所达到的临界显著水平;F crit 是Fα(t-1,N-t)的值。 由方差分析表可知,因子A (燃料)的作用是一般显著的(P-value的值为0.025969<0.05);因子B(推进器)的作用是高度显著的(P-value的值为0.003506<0.01);而交互作用是极其显著的(P-value的值为6.15E-05<<0.01),这说明燃料的作用于与推进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 系,也即每种推进器都有各自最合自得最佳燃料。

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非参数检验 实验报告 方差分析 学院: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1.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内容; (1) 2.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 (1) 3.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 (1) 4.学会运用spss软件求解问题; (1) 5.加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 二、实验环境 (1) 三、实验方法 (1) 1. 单因素方差分析; (1) 2. 多因素方差分析。 (1) 四、实验过程 (1) 问题一: (1) 1.1实验过程 (1) 1.1.1输入数据,数据处理; (1) 1.1.2单因素方差分析 (1) 1.2输出结果 (3) 1.3结果分析 (3) 1.3.1描述 (3) 1.3.2方差性检验 (4) 1.3.3单因素方差分析 (4) 问题二: (4) 2.1实验步骤 (5) 2.1.1命名变量 (5) 2.1.2导入数据 (5) 2.1.3单因素方差分析 (5) 2.1.4输出结果 (7) 2.2结果分析 (7) 2.2.1描述 (7) 2.2.2方差性检验 (8)

2.2.3单因素方差分析 (8) 问题三: (8) 3.1提出假设 (8) 3.2实验步骤 (8) 3.2.1数据分组编号 (8) 3.2.2多因素方差分析 (9) 3.2.3输出结果 (13) 3.3结果分析 (14) 五、实验总结 (14)

方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内容; 2.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 3.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 4.学会运用spss软件求解问题; 5.加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 Spss、office 三、实验方法 1.单因素方差分析; 2.多因素方差分析。 四、实验过程 问题一: 1.1.1输入数据,数据处理; 1.1.2单因素方差分析 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VONA;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步骤

一、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步骤 假定实验或观察中只有一个因素(因子)A ,且A 有m 个水平,分别记为,,,21m A A A 在每一种水平下,做n 次实验,在每一次试验后可得一实验值,记做ij x 表示在第j 个水平下的第i 个试验值 ()m j n i ,2,1;,2,1==。结果如下表3.1: 表3.1 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结构表 为了考察因素 A 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影响,我们把因素A 的m 个水平m A A A ,,21看成是m 个正态总 体,而()m j n i x ij ,2,1;,2,1==看成是取自第 j 总体的第i 个样品,因此,可设 ()m j n i a N x j ij ,2,1;,2,1,,~2==σ。 可以认为j j j a εεμ,+= 是因素A 的第j 个水平j A 所引起的差异。因此检验因素A 的各水平之间是否 有显著的差异,就相当于检验: μ====m a a a H 210:或者 具体的分析检验步骤是: (一) 计算水平均值 令j x 表示第j 种水平的样本均值, 式中,ij x 是第 j 种水平下的第i 个观察值,j n 表示第j 种水平的观察值次数 (二)计算离差平方和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离差平方和有三个,它们分别是总离差平方和,组内离差平方和以及组间平方和。 首先,总离差平方和,用SST 代表,则, 其中,n x x ij ∑∑= 它反映了离差平方和的总体情况。 其次,组内离差平方和,用SSE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j x 反映的是水平内部或组内观察值的离散状况,即反映了随机因素带来的影响。 最后,组间平方和,用SSA 表示,SSA 的计算公式为: 用各组均值减去总均值的离差的平方,乘以各组观察值个数,然后加总,即得到SSA 。可以看出,它

计量经济学异方差实验报告材料二

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掌握异方差的检验及处理方法。 实验容:检验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有关数据如下:其中,收入为X,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为Y。 地区家庭人均 纯收入 家庭生活 消费支出地区 家庭人均 纯收入 家庭生活 消费支出 北京9439.63 6399.27 湖北3997.48 3090 天津7010.06 3538.31 湖南3904.2 3377.38 河北4293.43 2786.77 广东5624.04 4202.32 山西3665.66 2682.57 广西3224.05 2747.47 3953.1 3256.15 海南3791.37 2556.56 辽宁4773.43 3368.16 重庆3509.29 2526.7 吉林4191.34 3065.44 四川3546.69 2747.27 4132.29 3117.44 贵州2373.99 1913.71 上海10144.62 8844.88 云南2634.09 2637.18 江苏6561.01 4786.15 西藏2788.2 2217.62 浙江8265.15 6801.6 陕西2644.69 2559.59 安徽3556.27 2754.04 甘肃2328.92 2017.21 福建5467.08 4053.47 青海2683.78 2446.5 江西4044.7 2994.49 宁夏3180.84 2528.76 山东4985.34 3621.57 新疆3182.97 2350.58 河南3851.6 2676.41 实验步骤如下: 一、建立有关模型分析异方差检验如下。 方法一、图示法。(两种) (一)、x y 相关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不断的提高,但离散程度也逐步扩大。这说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递增的异方差性。 建立模型: 1、从图中可以看出,x y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LS Y C X

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一)摘要: 实际问题中往往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此时即使用双因 素方差分析。主要方法为建立合适的假设,并对分析已有数据的各部分方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求得F 比后利用检验方法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可分为无重复试验和等重复试验两部分讨论,无重复试验只需检验两个因素对实验结果有无显著影响,等重复试验还要考虑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实验结果有无显著影响。 (二)关键词: 双因素 方差分析 EXCEL 应用 (三)引言: 在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中,影响一事物的因素往往是很多的。每一因素的 改变都有可能影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些因素影响较大,有些较小,为了优化生产过程,通过进行试验找出对产品质量有显著影响的那些因素。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鉴别各个有关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的有效方法即为方差分析。本文双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考虑两个因素的影响,涉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实际生产实践中较为实用。 (四)算法原理: 双因素方差分析有两种类型:一个是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它假定 因素A 和因素B 的效应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相互关系;另一个是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它假定因素A 和因素B 的结合会产生出一种新的效应。 (一)双因素等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 设有两个因素A ,B 作用于试验的指标。因素A 有r 个水平,,...,,21r A A A 因素B 有s 个水平.,...,21s B B B 现对因素A,B 的水平的没对组合(j i B A ,), i=1,2,...r,j=1,2,...,s 都作(t ≥2)次试验(称为等重复试验),得到如下表的结果。 因 素A 因素B 1B 2B ...... s B 1A t X X X 11112111...,,, t X X X 12122121...,,, ...... st s s X X X 12111...,,,

方差分析与假设检验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方差分析与假设检验实验报告二 学生姓名:方炜学号:20092123080 专业:软件工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SPSS的基本命令; 2、掌握方差分析和假设检验。 二、实验内容: 1、为比较5中品牌的合成木板的耐久性,对每个品牌取4个样本作摩擦试验测量磨损量,得以下数据: (1)它们的耐久性有无明显差异? (2)有选择的作两品牌的比较,能得出什么结果?

2、将土质基本相同的一块耕地分成5块,每块又分成均等的4小块。在每块地内把4个品 种的小麦分钟在4小块内,每小块的播种量相同,测得收获量如下: 考察地块和品种对小麦的收获量有无显著影响?并在必要时作进一步比较。 3、为了研究合成纤维收缩率和拉伸倍数对纤维弹性的影响进行了一些试验。收缩率取0,4, 8,12四个水平;拉伸倍数取460,520,580,640四个水平,对二者的每个组合重复作两次试验,所得数据如下:

(1)收缩率,拉伸倍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弹性有无显著影响? (2)使弹性达到最大的生产条件是什么?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运行结果截图: 1、结果分析: (1)、Sig<0.05,耐久性有明显差异 (2)、由样本分析,品牌3分为一类;品牌1,2,5分为一类;品牌4分为一类。而品牌3和品牌4差距最大,品牌3的耐久性最差,品牌4的耐久性最好。 2、运行结果截图:

2、结果分析: (1)、地块(A组)Sig>0.05对小麦的收获量无显著影响,品种(B组)Sig<0.05对小麦的收获量有显著影响。 (2)、由图得,地块4最适合种小麦,地块1最不适合种小麦;而品种2的小麦收获量最大,品种4的小麦收获量最小。 3、运行结果截图: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实验报告概要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实验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假日旅游,有力刺激了居民消费而拉动内需。2012年,我国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0.0亿人次,同比增长13.6%,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1%。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研究影响旅游景区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旅游收入增长规律,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因素可能有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因此在进行旅游景区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引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为解释变量。旅游业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和从业人数影响,固定资产和从业人数体现了旅游产业发展规模的内在影响因素,因此引入旅游景区固定资产和旅游业从业人数作为解释变量。因此选取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旅游业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的分析,建立以下模型 Y=β 0+β1X 1 +β2X 2 +β 3 X 3 +β 4 X 4 +Ut 参数说明: Y ——旅游景区营业收入/万元 X 1 ——旅游业从业人员/人 X 2 ——旅游景区固定资产/万元 X 3 ——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X 4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方差分析 学院: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参赛队员: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 (4) 1.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内容; (4) 2.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 (4) 3.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 (4) 4.学会运用spss软件求解问题; (4) 5.加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 二、实验环境 (4) 三、实验方法 (4) 1. 单因素方差分析; (4) 2. 多因素方差分析。 (4) 四、实验过程 (4) 问题一: (4) 1.1实验过程 (4) 1.1.1输入数据,数据处理; (4) 1.1.2单因素方差分析 (4) 1.2输出结果 (6) 1.3结果分析 (6) 1.3.1描述 (6) 1.3.2方差性检验 (7) 1.3.3单因素方差分析 (7) 问题二: (7) 2.1实验步骤 (8) 2.1.1命名变量 (8) 2.1.2导入数据 (8) 2.1.3单因素方差分析 (8) 2.1.4输出结果 (10) 2.2结果分析 (10) 2.2.1描述 (10) 2.2.2方差性检验 (11) 2.2.3单因素方差分析 (11)

问题三: (11) 3.1提出假设 (11) 3.2实验步骤 (11) 3.2.1数据分组编号 (11) 3.2.2多因素方差分析 (12) 3.2.3输出结果 (16) 3.3结果分析 (17) 五、实验总结 (17) 方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内容; 2.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 3.了解多因素方差分析; 4.学会运用spss软件求解问题; 5.加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 Spss、office 三、实验方法 1. 单因素方差分析; 2. 多因素方差分析。 四、实验过程 问题一: 1.1.1输入数据,数据处理; 1.1.2单因素方差分析 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VONA;

第12章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12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 ariance) 方差分析是鉴别各因素效应的一种有效统计方法,它是通过实验观察某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是否带来显著影响,从而选取最优方案的一种统计方法。 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影响一件事物的因素往往很多,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特征。有的影响大些,有的影响小些。为了使生产过程稳定,保证优质高产,就有必要找出对产品质量有显著影响的那些因素及因素所处等级。方差分析就是处理这类问题,从中找出最佳方案。 方差分析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1923年英国统计学家R.A. Fisher 首先提出这个概念,(ANOV A)。因当时他在Rothamsted农业实验场工作,所以首先把方差分析应用于农业实验上,通过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Fisher1926年在澳大利亚去世。现在方差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科学实验,医学,化工,管理学等各个领域,范围广阔。 在方差分析中,把可控制的条件称为“因素”(factor),把因素变化的各个等级称为“水平”或“处理”(treatment)。 若是试验中只有一个可控因素在变化,其它可控因素不变,称之为单因素试验,否则是多因素试验。下面分别介绍单因素和双因素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1.1 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1.一般表达形式 2.方差分析的假定前提 3.数学模形 4.统计假设 5.方差分析:(1)总平方和的分解;(2)自由度分解;(3)F检验 6.举例 7.多重比较 1.1.1 一般表达形式 首先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某农业科研所新培养了四种水稻品种,分别用A1,A2,A3,A4表示。每个品种随机选种在四块试验田中,共16块试验田。除水稻品种之外,尽量保持其它条件相同(如面积,水分,日照,肥量等),收获后计算各试验田中产量如下表: 通过这些数据要考察四个不同品种的单位产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类似的例子很多,如劳动生产率差异,汽车燃油消耗,金属材料淬火温度等问题。上述问题可控实验条件是“种子”。所以种子是因素。把不同的品种A1,A2,A3,A4称为“水平”。1,2,3,4表示试验

多元线性回归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多元线性回归、异方差、多重共线性 实验目的:掌握多元线性回归的最小二乘法,熟练运用Eviews软件的多元线性回归、异方差、多重共线性的操作,并能够对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 实验内容:习题3.2,分析1994-2011年中国的出口货物总额(Y)、工业增加值(X2)、人民币汇率(X3),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并修正。 实验步骤: 1.建立出口货物总额计量经济模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1) 1.1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得到图1 图1 在“workfile"中按住”ctrl"键,点击“Y、X2、X3”,在双击菜单中点“open group”,出现数据 表。点”view/graph/line/ok”,形成线性图2。 图2 1.2对(3.1)采用OLS估计参数 在主界面命令框栏中输入ls y c x2 x3,然后回车,即可得到参数的估计结果,如图3所示。

图 3 根据图3中的数据,得到模型(3.1)的估计结果为 (8638.216)(0.012799)(9.776181) t=(-2.110573) (10.58454) (1.92851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F=522.0976 从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拟合优度很高,整体效果的F检验通过。但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05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131.有重要变量X3的t检验不显著,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多重共线性模型的识别 2.1计算解释变量x2、x3的简单相关系数矩阵。 点击Eviews主画面的顶部的Quick/Group Statistics/Correlatios弹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解释变量x2、x3,点击OK,即可得出相关系数矩阵(同图4)。 相关系数矩阵 图4 由图4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2.2多重共线性模型的修正

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spss的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实 验 报告 篇二: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琚锦涛学号:091230126 一.实验目的 根据方差分析的相关方法,利用excel中的相关工具,将数据收集,整理,从而了解方差分析的特点和性质。 二.实验内容 1.单因素方差分析 利用以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不同产地的原材料是否显著影响产品的质量指标; 2.双因素方差分析 利用以下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因素a与因素b搭配下是否对其有显著差异,交互作用是否显著;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单因素方差分析由以上数据可知,p-value=0.2318>0.05,因此可得出:原材料产地的这一质量指标无显著影响。 2.双因素方差分析 样本、列及交互的p-value远小于0.05,由此可得出燃料和推进器两因素对于火箭影响显著。数据来源:《应用统计学》第二版;篇三: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天水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属课程名称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日期2011.11.22 班级 09统计一班学号 291050146 姓名成绩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数据研究各个因素对总体的影响效果,判定因素在总变异中的重要程度 【实验原理】 比较因素a的r个水平的差异归结为比较这r个总体的均值.即检验假设 ho : μ1 = μ2 = … = μr, h1 : μ1, μ2, … , μr 不全相等给定显著水平α,用p 值检验法, 当p值大于α时,接受原假设ho,否则拒绝原假设ho 【实验环境】 r 2.13.1 pentinu(r)dual-core cpu e6700 3.20ghz 3.19ghz,2.00gb的内存【实验方案】 准备数据,查找相关r程序代码并进行编写运行得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根据四种不同配方下的元件寿命数据 材料使用寿命 a1 1600 1610 1650 1680 1700 1700 1780 a2 1500 1640 1400 1700 1750 a3 1640 1550 1600 1620 1640 1600 1740 1800 a4 1510 1520 1530 1570 1640 1600 2.利用主函数aov()编写该数据的方差分析r程序 3.运行得出结果 df sum sq mean sq f value pr(>f) a3 49212 16404 2.1659 0.1208 residuals 22 166622 7574

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的实验报告

实验四: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学会在计算机上利用excel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有交互的双因素分析以及无交互的双因素分析, 实验背景: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一个复杂的事物,其中往往有许多因素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方差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对该事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显著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等。方差分析是在可比较的数组中,把数据间的总的“变差”按各指定的变差来源进行分解的一种技术。对变差的度量,采用离差平方和。 实验内容: 实验(1):单因素方差分析 条件:单因素方差分析是对成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所以对数据格式有特殊要求,因素的不同水平作为表格的列(或行),在不同水平下的重复次数作为行(或列)。 例1:以下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按不同项目分组的不同地区: 其中,1代表生活消费支出合计,2代表食品,3代表衣着,4代表居住, 5代表家庭设施及服务, 6代表交通和通讯, 7代表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8代表医疗保健, 9代表其他商品及服务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 (2009年) 单位:元 地区项目 地区生活消 费食品衣着居住 家庭设 备交通和 文教娱 乐 医疗保 健 其他 品支出合 计 及服 务通讯 用品及 服务 及 务 地区 1 2 3 4 5 6 7 8 北京8897.59 2808.92 654.36 1798.88 528 1132.09 960.41 867.87 14天津4273.15 1848.11 324.63 674.67 187.83 481.27 371.85 299.79 8河北3349.74 1195.65 217.82 796.62 170.4 350.92 263.53 289.27 6山西3304.76 1224.6 283.2 584.07 156.27 324.89 416.94 240.94 7内蒙古3968.42 1578.57 271.88 609.29 148.03 466.34 390.85 416.87 8辽宁4254.03 1563.33 335.93 793.91 185.5 416.41 437.79 409.64 11吉林3902.9 1371.12 286.97 737.07 168.36 355.99 376.76 511.5 9黑龙江4241.27 1331.07 345.69 946.84 161.03 427.35 496.42 434.25 9上海9804.37 3639.14 496.14 2102.96 480.62 1212.38 942.76 738.94 19江苏5804.45 2275.28 306.62 969.76 286.37 691.56 818.45 322.99 13浙江7731.7 2812.39 473.11 1488.95 374.31 968.17 843.34 609.07 16安徽3655.02 1494.19 203.37 813.12 229.66 302.23 312.05 227.1 福建5015.72 2304.14 291.72 821.21 260.68 570.24 421.69 219.02 12江西3532.66 1609.2 162.58 725.11 181.91 295.76 254.77 232.78 7

EViews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异方差的诊断及修正

姓名学号实验题目异方差的诊断与修正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要求目的:1、用图示法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再用White检验异方差; 2、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修正异方差。

估计结果为: i Y ? = 12.03564 + 0.104393i X (19.51779) (0.008441) t=(0.616650) (12.36670) 2R =0.854696 R =0.849107 S.E.=56.89947 DW=1.212859 F=152.9353 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销售收入每增长1元,销售利润平均增长0.104393元。 2R =0.854696 , 拟合程度较好。在给定 =0.0时,t=12.36670 > )26(025.0t =2.056 ,拒 绝原假设,说明销售收入对销售利润有显著性影响。F=152.9353 > )6,21(F 05.0= 4.23 ,

表明方程整体显著。 (三) 检验模型的异方差 ※(一)图形法 6、判断 由图3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Y 随着解释变量X 的增大而逐渐分散,离散程度越来越大; 同样,由图4可以看出,残差平方2 i e 对解释变量X 的散点图主要分布在图形中的下三角部分,大致看出残差平方2 i e 随i X 的变动呈增大趋势。因此,模型很可能存在异方差。但是否确实存在异方差还应该通过更近一步的检验。

※ (二)White 检验 White 检验结果 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3.607218 Probability 0.042036 Obs*R-squared 6.270612 Probability 0.043486 Test Equation: t 界值5.002 χ (2) =5.99147。比较计算的2χ统计量与临界值,因为n 2R = 6.270612 > 5 .002 χ(2)=5.99147 ,所以拒绝原假设,不拒绝备择假设,这表明模型存在异方差。 (四) 异方差的修正 在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过程中,分别选用了权数t 1ω=1/t X ,t 2ω=1/2 t X ,t 3ω=1/t X 。 用权数t 1ω的结果

01 第一节 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第八章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一节 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在科学试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影响一个事件的因素往往很多。例如,在工业生产中,产品的质量往往受到原材料、设备、技术及员工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又如,在工作中,影响个人收入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除了学历、专业、工作时间、性别等方面外,还受到个人能力、经历及机遇等偶然因素的影响. 虽然在这众多因素中,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但有些因素影响较大,有些因素影响较小. 故在实际问题中,就有必要找出对事件最终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那些因素. 方差分析就是根据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鉴别各个因素影响效应的一种有效方法. 内容分布图示 ★ 引言 ★ 基本概念 ★ 例1 ★ 例2 ★ 假设前提 ★ 方差分析的任务 ★ 偏差平方和及其分解 ★ E S 和A S 的统计特性 ★ 检验方法 ★ 例3 ★ 例4 ★ 习题8-1 ★ 返回 内容要点: 一、基本概念 在方差分析中,我们将要考察的对象的某种特征称为试验指标. 影响试验指标的条件称为因素. 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们可以控制的(如上例的原材料、设备、学历、专业等因素);另一类人们无法控制的(如上例中员工素质与机遇等因素). 今后,我们所讨论的因素都是指可控制因素。因素所处的状态,称为该因素的水平. 如果在一项试验中只有一个因素在改变,则称为单因素试验;如果多于一个因素在改变,则称为多因素试验. 为方便起见,今后用大写字母,,,C B A 等表示因素,用大写字母加下标表示该因素的水平,如 ,,21A A 等. 二、假设前提 设单因素A 具有r 个水平,分别记为,,,,21r A A A 在每个水平),,2,1(r i A i 下,要考察的指标可以看成一个总体,故有r 个总体,并假设: (1) 每个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 (2) 每个总体的方差相同;

实验 10 双因素方差分析

实验10 双因素方差分析 双因素方差分析是对样本观察值的差异进行分解,将两种因素下各组样本观察值之间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加以比较,据此推断总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两因素是否相互影响,双因素分析分为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存在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10.1 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SAS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 10.2 实验内容 一、用INSIGHT作双因素方差分析 二、用“分析家”作双因素方差分析 三、用glm过程作双因素方差分析 10.3 实验指导 一、用INSIGHT作双因素方差分析 【实验10-1】工厂订单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工厂生产的产品的畅销程度,因此工厂订单数目的增减是经营者所关心的。经营者为了研究产品的外形设计及销售地区对月订单数目的影响,记录了一个月中不同外形设计的该类产品在不同地区的订单数据如表10-1(sy10_1.xls)所示。试用双因子方差分析检验该产品的外形设计与销售地区是否对订单的数量有所影响。 表10-1 不同外形设计的产品在不同地区的订单数据 销售地区设计1 设计2 设计3 地区1 700 450 560 地区2 597 357 420 地区3 697 552 720 地区4 543 302 515 该问题即检验如下假设: H0A:不同的设计对订单数量无影响,H1A:不同的设计对订单数量有显著影响 H0B:不同地区对订单数量无影响,H1B:不同地区对订单数量有显著影响 具体步骤如下:

1. 生成数据集 将表10-1在Excel 中整理后导入成如图10-1左所示结构的数据集,存放在Mylib.sy10_1中,其中变量a 、b 、y 分别表示销售地区、外形设计、销售量。 图10-1 数据集mylib.sy10_1与分析变量的选择 2. 方差分析 在INSIGHT 模块中打开数据集Mylib.sy10_1。 选择菜单“Analyze (分析)”→“Fit (拟合)”,在打开的“Fit(X Y)”对话框中选择数值型变量作因变量,分类型变量作自变量:选择变量y ,单击“Y ”按钮,选择变量a 和b ,单击“X ”按钮,分别将变量移到列表框中,如图10-1右所示。 单击“OK ”按钮,得到分析结果。 3. 结果分析 结果中表的含义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应的表的含义是类似的: (1) 第一张表提供了模型的一般信息;第二张表列举了作为分类变量的a 和b 的水平的信息;第三张参数信息表给出了标识变量P_i 的定义。 图10-2 多因素方差分析第1、2、3张表 其中,标识变量取值: ,其他类似。,其他,设计,,其他类似;,其他,地区,""? ??==???==01b 1P_601a 1P_2 (2) 第四张表给出了方差分析模型,利用参数信息表中标识变量P_i 的定义可以推算出在各个因素不同水平下变量y 均值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