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背景的研究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背景的研究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背景的研究

物联网发展历程及背景

物联网的技术历史和发展背景 1 、什么是物联网 目前在国际上对于物联网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比较广泛的解释是,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节点、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装置、红外感应器、移动手机、PDA、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就是将传感器等装置嵌入物体并进行联网以最终接入互联网,通过使物体具有“智慧”,从而延伸人类感知、控制外部世界的能力。 2、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背景 计算机技术、通信与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技术、射频标签(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与数字地球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无线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研究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所产生的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加深了人们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而互联网技术、RFID技术、GPS 技术与WSN技术为实现全球商品货物快速流通的跟踪识别与信息利用,进而实现现代管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互联网已经覆盖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已经深入到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已经改变了几十亿网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但是现在互联网上关于人类社会、文化、科技与经济信息的采集还必须由人来输入和管理。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人们设想如果从物流角度将RFID 技术、GPS技术与WSN技术与“物品”信息的采集、处理结合起来,如果从信息流通的角度将RFID技术、WSN技术、GPS技术、数字地球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就能够将互联网的覆盖范围从“人”扩大到“物”,就能够通过RFID技术、WSN技术与GPS技术采集和获取有关物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实现对世界范围内的物流信息的快速、准确识别与全程跟踪,这种技术就是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发展的社会与技术背景如图1所示。

关于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的起源: 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器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实验室首先提出。其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以RFID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作为支撑。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简称 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物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的现状: 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较早,中科院早在十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在物联网这个全新的产业中,我国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个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其影响力举足轻重。 物联网的定义: 凡是有传感器和传感技术而感知物体的特性,并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的网络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信息技术和传感、控制技术融合的产物。物联网可视为互联网的扩展,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扩展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 物联网的基本构架: 物联网的基本构架由三层组成,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物体的传感器如射频识别装置(EFID)、红外线感应器、激光扫描仪等及其他的控制、执行设备联网组成。网络层包括接入网和通信网,包含了TCP/IP 协议、互联网应用协议等各种通信协议和互联网协议栈。应用层是基于Web浏览器的应用,如智能电网、城市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监控等具体某一领域的引用方案。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感知层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电子设备产生射频信号或空间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单个或多个对象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大纲 一. 适用对象 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相关专业学生。 二. 课程性质 《物联网技术基础》是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讲述物联网涉及的技术、知识、概念,展示一个应用前景广阔的物联网世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前序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 三.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RFID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熟悉物联网相关的基本技术,如M2M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系统知识,了解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农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军事等领域的相关应用,为以后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打下良好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基础。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 教材:吴功宜、吴英,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 学时安排: 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 第一章物联网概论 教学要求: 了解:物联网发展的背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掌握:相关定义、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关键技术;。 理解:物联网相关研究的发展。

内容要点: 1.1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 1.1.1 比尔?盖茨与《未来之路》 1.1.2 Auto ID 实验室、RFID与物联网的概念 1.1.3 ITU与The Internet of Things研究报告 1.1.4 智慧地球与物联网 1.1.5 欧盟与各国政府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规划 1.1.6 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物联网技术的特征 1.2.1 物联网的定义 1.2.2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特征 1.2.3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1.3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 1.3.1 物联网关键技术 1.3.2 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1.3.3 物联网产业的特点 1.3.4 物联网应用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1.4 物联网与相关研究的发展 1.4.1 CPS的研究与发展 1.4.2 普适计算研究与发展 1.4.3 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与泛在网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智能信息感知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理解与掌握:感知层的基本概念;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位置信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感知设备与嵌入式技术。 应用:学会用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 内容要点: 2.1 感知层的基本概念 2.1.1 感知层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 2.1.2 感知节点的特点 2.2 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2.2.1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2.2.2 条码、磁卡与IC卡 2.2.3 RFID标签 2.2.4 RFID应用系统结构与组成 2.2.5 RFID标签编码标准 2.3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 2.3.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世界也在慢慢地将物联网转变为万物互联。据悉,到2022年,全球物联网技术支出预计将达到1.2万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13.6%。那么蓬勃发展的物联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以下为物联网相关主要事件摘要: 1969年: Arpanet是现代互联网的先驱,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发并投入使用。这是物联网的基础由此奠定。 1982年: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程序员将可口可乐(Coca-Cola)自动售货机接入互联网,让他们在购买前可以检查机器是否有冷饮。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最早的物联网设备之一。 1990年: 为了迎接这一挑战,JohnRomkey将烤面包机连接到互联网,并成功地将其打开和关闭,这一实验让我们更进一步的接触的物联网。 1995年: 美国政府运营的第一个版本的GPS卫星项目终于完成。从那时起,这为如今大多数物联网设备提供了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功能:GPS定位。 1999年: 在这一年,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实验室负责人凯文·阿什顿在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了“物联网”一词,以说明RFID跟踪技术的潜力。 2007年: 第一部iPhone问世,它为公众提供了一种与世界互动和连接设备的新方式。2008年: 首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而这一年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年,因为在2008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首次超过了地球上的人口数量。 2010年: 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其长期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同年,Nest发布了一款智能恒温器,可以了解用户的生活习惯,自动调节房子的温度。Nest让“智能家居”的概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3年: 谷歌智能眼镜的发布是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2014年: 亚马逊发布Echo智能音箱,为进军智能家居中心市场铺平道路。也是在这一年工业物联网标准联盟的成立,也间接表明物联网具有改变任何制造和供应链流程运作方式的潜力。 2017-2019年: 物联网的发展变得更便宜、更容易、更被广泛接受,从而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创新浪潮。自动驾驶汽车在不断完善,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融入物联网平台,智能手机/宽带普及率的提升将继续让物联网成为未来有吸引力的价值主张。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 现状 与 发展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愈 加便利,有了智能手机、电脑、iphone 、ipad 等高科技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了。互联网导、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物联网基本概念和发展前景

物联网基本概念和发展前景

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编辑本段] 一、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及其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

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编辑本段] 二、物联网的背景与前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 析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具有巨大增长潜能,已是当今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一、什么是物联网(一)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也称作“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含义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MIT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Center)”,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714507555.html,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王成莉 来源:《商情》2013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物联网的内涵, 分析了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现状发展趋势一、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稱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顾名思义就是“物品与物品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物联网仍旧是一种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延伸和扩展,第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是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嵌上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二、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但确切来说,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同年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陸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此时,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职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然而,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2008年后,为了促进 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说,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继实施;澳大利亚、新加

(完整版)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从狭义上讲,物联网家电是指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家电产品。从广义上讲,是指能够与互联网联接,通过互联网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的家电产品,并且家电产品本身与电网、使用者、处置的物品等能够实现物物相联,通过智慧的方式,达成人们追求的低碳、健康、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2、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3、要有CPU; 4、要有操作系统; 5、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6、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7、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从两化融合这个角度分析物联网的涵义: 其一:工业化的基础是自动化,自动化领域发展了近百年,理论、实践都已经非常完善了。这一角度不是本文重点不过多赘述。 其二:IT信息发展的前期其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当为人服务的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后,是要在更大范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将物与人的信息打通。人获取了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信息判断,做出决策,从而触发下一步操作;但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做出的决策是不同的,如何从信息中获得最优的决策?另外物获得了信息是不能做出决策的,如何让“物”在获得了信息之后具有决策能力?智能分析与优化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手段,在获得信息后,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理论模型,快速做出最优决策。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技术在两化融合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方面都有旺盛的需求。 , 注一: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孤岛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注二: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

物联网的介绍和物联网发展的未来展望详细概述

物联网的介绍和物联网发展的未来展望详细概述 物联网是什么?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冰冷的物体该怎么接受信息? 一个物品、设备,可以透过许多种方式来接收信息,所谓信息包含外在的温度、湿度、压力、方位,也包含人类使用模式,当物体装设如陀螺仪、RFID 读取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就可以接受这些信息,记录外在环境的变化及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接受信息之后该怎么传送到云端计算? 当然只能接收信息还不够,让信息全部储存在物品里无法运用这些信息,必须让这些信息传送到计算器里分析,这要怎么做到?透过有线网络或是4G、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就能够让这些信息传送到云端主机,开始让计算器分析信息。云端计算后能做到什么应用? 云端主机接收到信息,将所收到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主机分析用户行为模式后,能提供个人化服务,给予使用者有用的建议,而目前的IPv6 技术让每个物品都可以有自己的IP,因此若和手机连上,则使用者能以手机知道目前物品的定位,并遥控远程的物品,同时也能做到数据串联,和不同的设备间进行信息交换及连动,如同人类大脑一般,对所有的信息做出反应。你的手机,就是启动物联网的开关只要有了手机,就可以在办公室遥控家里的冷气、接收云端主机传来的通知,告诉你冰箱里的牛奶已经没有了,下班记得到超市补货?,所有的信息都传递到手机中,所有的指令也都从手机中发出,人手一机的时代,只要有手机就掌握一切。我们来模拟物联网生活的一天未来物联网白热化的世代,当你早上起床时传感器会自动监测窗外的阳光,调整窗帘要拉开多少,室内是否需要开灯;手上的穿戴式设备也会汇集前一晚的睡眠数据,以及前一天的饮食记录,建议你今天早上应该喝进多少水;你边刷牙的时候,智能牙刷会提醒你哪些地方还需要再加强,也可以一边用手机遥控家电,让咖啡机开始帮你冲咖啡,等你梳洗换装好后,马上就可以出门了。上班途中用手机打开公

物联网的概念、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

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概念、、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 ? 导读: 现今的模型专注于控制办公室内取暖与照明的楼宇管理系统,而未来的物联网将囊括数十亿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并共享数据的设备。本白皮书着眼于如何实现这一愿景,以及为构建一个完全实现IoT 连接的智能世界,我们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又有哪些要素业已具备。 ? 简介 物联网到底是什么?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包含智能、传感器功能的物理对象以及与其交互的网络、服务器和服务的集合。这是一个趋势,而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业或市场。但是,ARM 的技术设计能够使当今与未来的物联网应用和服务遍布每一个角落,并具备真正的智能。它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和有线或无线网络组成,使这些对象能够自主感知周围环境,与其他对象通信,以及与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和基于云的应用进行交互。物联网功能可添加到任意物理对象中,如服装、珠宝、恒温器、医疗设备、家用电器、家庭自动化、工业控制,甚至是灯泡。这一趋势需要经济高效的传感技术—可持续使用几年,而不是几小时。这些传感器可以长期收集少量数据。ARM 认为,用于实现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始于小数据。ARM?的核心技术打造了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嵌入到设备中的其他智能器件。去年,ARM 的合作伙伴售出了87亿块芯片,其中有很大比例是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这为ARM 在大数据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嵌入到设备中的智能器件为公司提供分析大数据所需的小数据。

物联网(IoT)时代已经到来,且已应用在我们现今的生活当中。现今的模型专注于控制办公室内取暖与照明的楼宇管理系统,而未来的物联网将囊括数十亿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并共享数据的设备。本白皮书着眼于如何实现这一愿景,以及为构建一个完全实现IoT连接的智能世界,我们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又有哪些要素业已具备。最后,我们将探讨物联网如何提供多样化和差异化产品(要实现这些功能,必须建立坚实的小数据基础,以衍生出位于物联网顶层的大数据,并从中得到见解以及形成新型应用与服务)。 这会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节能解决方案的重要性产生一定影响。 ?物联网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计算技术诞生。该技术主要用于专门的应用—从天气预报到复杂的电话交换系统,乃至核武器试验。通常情况下,个别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该高性能计算市场围绕这些早期实施逐渐壮大,但应用范围仍很狭隘。 当时,该市场的主力消费者是需要借助超级计算中心进行复杂模拟和研究的组织。大型机计算单元的职责是处理数据。之后,借助编程进行商用计算变得日益简单,此时开始出现标准应用程序。大型机转变为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微型计算机,拓展了计算的市场覆盖范围。 接下来的进化步骤是微处理器和个人电脑(PC)的演变,个人电脑使计算机的触角延伸到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以及家庭和学校。之后,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出现,PC趋向移动化,并掀起了手机领域的革命,使之迅速演变成一个移动计算平台。今天,我们生活在

关于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关于物联网起源与发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的起源: 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器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实验室首先提出。其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以RFID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作为支撑。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简称 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物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的现状: 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较早,中科院早在十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在物联网这个全新的产业中,我国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个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其影响力举足轻重。 物联网的定义:

凡是有传感器和传感技术而感知物体的特性,并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的网络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信息技术和传感、控制技术融合的产物。物联网可视为互联网的扩展,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扩展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 物联网的基本构架: 物联网的基本构架由三层组成,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物体的传感器如射频识别装置(EFID)、红外线感应器、激光扫描仪等及其他的控制、执行设备联网组成。网络层包括接入网和通信网,包含了TCP/IP协议、互联网应用协议等各种通信协议和互联网协议栈。应用层是基于Web浏览器的应用,如智能电网、城市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监控等具体某一领域的引用方案。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感知层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电子设备产生射频信号或空间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单个或多个对象信息数据,并且可以通过读写设备跟新对象信息数。完

物联网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新技术讲座)

物联网技术改变生活 当你拿起柚子,它会告诉你含糖量及合理的摄入量;当你准备出门,电脑包会提醒你忘带了什么东西;当你坐进驾驶室,汽车会警示你酒精过度并拒绝行驶;当你在回家的路上,冰箱会告诉你储存了什么食物,并推荐相应的菜谱。家里冰箱空了,或者是储存食物快过保质期,冰箱会自动提示你赶紧去购买。你呢,只需手指一按,商家便会送货上门。而当衣服需要清洗时,洗衣机会智能识别衣服的质地、色彩、洁净度等,并自动设置洗涤程序。一个物品和物品直接相连的新互联网时代。 除了以上谈到的,还有GPS定位、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也可以与物联网概念结合起来。用美国一位教授的话来说,到第三代互联网,地球上每一粒灰尘都可以拥有一个IP。因此,光光解决传感技术还远远不够,只有从“端、管、云”三个方面统一协调发展,才能让物联网真正从一个概念走入产业化进程。 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是困扰当今国际交通领域的三大难题,尤其以交通安全问题最为严重。据专家研究,采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大规模的智能交通技术研究试验。 智能交通技术(ITS),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它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该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各国都积极寻求在这一领域中的发展。 “对交通的要求不仅因国家、地区、文化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甚至同样的交通状况因出行者的角色——步行或者驾车的不同,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与评价。”贾利民说,“进一步说,同样的角色,因个体性情的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此,交通是与文化和参与者的行为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 我国交通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多。此外,交通流的构成也很复杂,除了庞大的机动车流、行人流、自行车流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助力自行车、三轮车等交通方式。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个人健康设备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目前常用的个人健康状况电子监测设备主要包括电子秤、人体脂肪分析仪、电子体温计、血压计和心率监测仪等。这些设备都起到了对身体健康状况监测的作用,可以看做是一个个的传感点,但并没有形成网络,如果能在医院建立一个局端,然后通过各种传输方式将个人健康信息传输到局端,并通过“云”进行智能管理和监测,这对个人健康监测无疑是划时代的变革。 数字家庭互联是个热炒多年的概念,现在也与物联网概念结合起来。由于处于成本敏感的消费电子领域,受价格的影响较大,此外标准问题困扰多年,国内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不过随着闪联标准逐渐被业内所认可,该领域有望出现更多的机会。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曾智泽对物联网的发展表示了自己的忧虑,“目前我国在

物联网将会社会带来哪些改变- 物联网发展历程概述

物联网将会社会带来哪些改变? 物联网发展历程概述 导读:我们总是喜欢围绕着物联网侃侃而谈,大谈未来将对我们产生何种影响,谈论物联网将会社会带来哪些改变。我们置身于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也许太快的变化已经让我们适应其中,但回过头来看,我们在物联网这条道路上已经行走了很远。出门在外,忽然忘记自己是否关闭了房屋的门锁,对于许多有些许强迫症的人而言,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不回去确认一下,一天的心神都不会安宁。而这时,简单的拿出自己的手机,查看自己家智能门锁的相关信息,就能很明确的知道门窗是否已经紧锁,这种场景只不过是目前物联网中一个微小的缩影。 我们总是喜欢围绕着物联网侃侃而谈,大谈未来将对我们产生何种影响,谈论物联网将会社会带来哪些改变。我们置身于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也许太快的变化已经让我们适应其中,但回过头来看,我们在物联网这条道路上已经行走了很远。 物联网发展历程 物联网,英文缩写为IoT(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互联网让万物连接。物联网可追溯最早的鼻祖,要算1990年由施乐公司发售的网络可乐贩卖机——Networking Coke Machine。这台可以监测出机器内可乐是否有货,温度是否够冰凉,并且能够联网的贩卖机,算是开创了物联网的先河了。 直到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才正式由美国所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中提出。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虽说物联网概念是在1999年才被提出,但是直到2016年,物联网才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发展元年,这17年期间,得益于技术的进步,物联网终于一步步从概念走向了成熟。 掌握物联网数据便是掌握未来

物联网的产生背景

产生背景 1、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2、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传感网是基于感知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3、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4、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电信联盟2005 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互联网报告。然而,ITU的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 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物联网技术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5、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6、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信息技术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工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物联网”观念的问世,冲破了以前传统观念,顾名思义,物联网即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成为了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枢纽,本文将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系列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特性;用途;物联网发展趋向;中国物联网 (一)物联网发展起源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可以追溯到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首次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一词便从此诞生。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发表“感知中国”讲话,也将物联网的发展首次提升到国家层面。从此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达到了高潮,自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开始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二)物联网特征 物联网是万物相连通的,具有全面感知,稳定传输,智能处理的特性。 1-全面感知 因为物联网连接对象的是物,物通过物联网的平台与其它物体相?B。因此,物联网需要有能够感知物的性质,方可授予物智能,从而实现对物的感知,这性质也是物联网的最大特性之一。 2-可靠传输 物联网通过前端感知层收集各种信息,还要通过传输网络将感知的各类信息进行及时传输。 3-智能处理 通过物联网中各种传感器设备可以对信息实现远程获取,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在流通中的物体内安装内置芯片,系统就能够实现实时监控物体运行的状态,且在智能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实现各环节信息共享。 物联网融合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使每个物体都能“说话”,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直接交流。此外,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的有机结合,使人类能够更精细、更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能力。 (三)物联网用途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具有巨大增长潜能,已是当今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一、什么是物联网(一)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也称作“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含义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MIT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Center)”,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1月28日,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其后,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11月17日,ITU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物联网”颠覆了人类之前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截然分开的传统思维,将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的物理实体基于通信技术有效连接在一起,使得政府管理、生产制造、社会管理,以及个人生活实现互联互通,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物联网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

物联网技术的背景应用介绍

发表于 2010-4-12 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

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钱大群表示,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际上都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乐观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