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智力

6第六章  智力
6第六章  智力

第六章智力

智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表示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不管心理学家对智力怎么看,基本上都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

第一节智力概述

一、智力的性质

(一)能力

1、不同职业的能力要求

?教师:观察能力(两事物之间的异同、觉察事件)、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记

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

?音乐家:对声音的音高、音色、音调的分辨能力。

?中高层管理者: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文字组织

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程序员:逻辑思维能力

2、定义: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在人的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

?能力是完成活动的必要前提,又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一个有绘画能力的人,只

有在绘画活动中才能展现自己的能力,一个有管理才能的人,也只有在领导工作中

才能展现他的才能。

?效率:知识掌握的好坏、快慢或巩固程度、数量多少、活动完成的快慢,或他人的

评价、满意程度;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且是完成活动所必需的,但是活动中表现出的个性心理

特征并不完全是能力,诸如内倾、外倾、活泼、文静、克制、冲动等气质的不同特

点,以及诸如待人热情、工作负责、细致、粗心等性格也表现在人的活动,也对活

动的完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些特征并不是活动完成的必备条件,不直接影响活

动效率。

?这里,能力涵义很广。一方面,能力是所能为者,即个体经过学习所达到的实际水

平,是个体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其它经验;另一方面能力是“可能为者”,是个体

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水平,是个体学习、容纳、接受更多知识、技能的可能性。

?潜在能力不完全等同于知识、技能,尽管它们联系很密切。

3、一般能力:从事各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

4、特殊能力:在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画家的色彩鉴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记忆力,音乐家的曲调感,节奏感、听觉表象能力等等。

5、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

(1)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基础,特殊能力是一般能力以独特方式在特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2)特殊能力的发展又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

(3)要顺利高效地完成一项活动任务,即要有一般能力,又必须依靠特殊能力。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模仿能力

创造能力

(二)智力

智力是一种综合认识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是个体在遗传基础上,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在吸收、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得到现。

“良好而持久的动机可以弥补IQ上的缺陷。”

二、智商与智力差异

(一)智力测验的报告分数

1、心理年龄:比内智力测验

2、比率智商:IQ=MA/CA*100,其主要问题是只适用于儿童,而不适合成人智力水平的表示。

3、离差智商:IQ=100+15Z,Z=(X-M)/S,意义是可以表示个体智力水平在同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二)智力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1)定义:P133

(2)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不同,从总体上讲,智力水平服从正态分布,两头少、中间多。

(3)智力结构,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如有的人记忆力特别好,有的人言语能力特别好,有的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强。

(4)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的形态

?稳定发展

?早熟,后期平平

?晚熟,早期平平,后期发展快,“大器晚成”

2、智力的团体差异

(1)性别差异

?总体水平无显著差异

?智力构成上有差异

?男女在空间能力上存在差异,而且差异随年龄而增大

?男女在数学能力上存在差异,

?在言语能力上女性优于男性

(2)职业差异: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

(3)种族差异

3、差异的原因

?遗传因素(同一团体内部)

?后天环境(不同团体)

?智力测验的文化公平性

第二节智力的理论

一、智力的因素论

1、二因素论:

(1)英国心理学家和统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2)根据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能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是一切活动的基础,特殊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

(3)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相互联系,其中一般因素是关键。

?算术作业所需特殊因素:数概念

?几何作业所需特殊因素:空间关系

?语文作业所需特殊因素:言语能力

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1)卡特尔提出

(2)一般因素可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3)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动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组成,指一般推理能力、记忆广度、抽象思维、信息加工速度等。

(4)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问题解决等测验组成。

(5)流体智力主要解决新知识学习、新问题解决,受遗传素质影响。

(6)晶体智力处理学过的、见过的问题。

(7)发展趋势

张春兴

3、智力多因素论

(1)由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应用了因素分析法;(具体形象解释之)

(2)智力由七种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或因素构成;

(3)但后来的研究表明,七种因素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中间存在共同的成份。

二、多元智力理论

1、加德纳

加德纳

言语智力

逻辑数学智力

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关系智力

内省智力

上述七种智力是相互独立的.

上述七种智力都具有相同的价值.

三、智力结构论

(1)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

(2)智力可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物,每个维度有几个水平。即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智力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即智力的三个属性。例如,对人的分类,可从性别、种族、个性三个角度分类。

内容:视、听、符号、语义、行为

操作:评价、聚合思考、发散思考、记忆、认知

产物:单位、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应用

内容维度

●视觉:是通过视觉器官获得的具体信息;

●听觉:通过听觉器官获得的具体信息;

●符号:主要指字母、数字等;

●语义:指言语含义或概念;

●行为:与人交往的智力。

操作维度

●认知:发现或认识;

●记忆:保持已经认识的信息;

●分散思维:智力的创新成份,与创造力想联系;

●集中思维:问题解决得到有限的结果;

●评价: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产物维度

●单元:字母、音节、单词、熟悉的事物图案和概念等。

●类别:某一类单元,如名词,物种等;

●关系:指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

●系统:用逻辑方法组成的概念;

●转换:对安排、组织和意义的修改;

●应用:将已知信息用于解决新问题。

(3)每个维度有若干水平,因此,在理论上可分为150种智力。

四、智力的认知理论

1、智力的三元理论:斯腾伯格

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指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它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分配心理资源,调整解题思路等;操作成分是指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做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是指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与存贮。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例如,对类比推理过程的研究发现,推理能力强的人完成得比推理能力差的人更快,也更准确,但他们在进行解题中先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问题,而不是急于得出答案。

智力的第二个方面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它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或称为经验性智力。经验性智力既包括有效地应付从未见过的新异事物,也包括自动地应付熟悉的事情。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智力的这方面特点又称作情境智力。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行为有不同的表现。

2、PASS模型

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提出。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第三节智力测量

一、智力测验概述

(一)智力测验的产生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

比奈和医生西蒙在1905年编制的。

(二)智力测验的种类

1、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2、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3、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三)心理测验的性质

1、心理测验的对象是心理特质;

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

3、心理测量有误差;

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二、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

(一)信度

定义: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种类:1、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

2、评分者信度

3、内部一致性信度

(二)效度

定义:是指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种类:1、内容效度

2、构想效度

3、预测效度

(三)测验的标准化

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三、经典智力测验

(一)斯坦福—比奈测验

(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三)团体智力测验

四、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成就测验的关系

第四节智力的影响因素

?二大方面: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

?相关分析简介。

一、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遗传是父母把自己的性状结构和机能特点传给子女的现象,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元。(一)家庭谱系研究

1、家庭成员有一定共同基因,通过家庭成员之间成就差异的分析,可以了解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2、最早研究能力的遗传性的是高尔顿(英),他以成就为能力的指标,发现亲缘关系越近,名人亲属成为名人的可能性越大,并断定:在能力发展中,遗传力量超过环境的力量。

(二)双生子研究

1、双生子分为同卵双生子(基因完全相同)和异卵双生子(部分相同,相似程度和兄弟姐妹差不多)

2、比较双生子智商方面的相关程度,可以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3、一同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智商相关0.86,而一同抚养的异卵双生子智商相关为0.6。

4、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智商相关为0.75。

(三)父母亲与亲子女、养子女的相关程度

1、亲父母与亲子女相关为0.2,表明遗传作用

2、养父母与养子女相关为0.02,表明环境作用

3、10年后??

4、家庭环境的影响随子女年龄的增大而减少;遗传的影响却随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二、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略有相关,可将之归于后天环境的影响。

2、子女从条件差的家庭到条件好的家庭,智商会有所提高,大约提高10至12分左右(T 分数??)。

3、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发展??

4、早期干预的确能够提高儿童智力,不过提高作用是有限的,其促进作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三、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1、是否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儿童之间,接受良好教育的儿童与接受较差教育的儿童之间存在差异。

2、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也发展了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课堂教学和课外兴趣小组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3、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潜能。

四、社会实践对智力影响

1、智力和其它能力一样,都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施用累能”——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

2、多元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在实践中实现。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 一、什么是智力 1.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2.智力是一种学习的潜在能力 3.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4.智力是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综合 5.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 什么是智力? 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二、智力结构的理论 (一)智力的因素理论 1.独立因素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Tho圃dike,1911)曾对能力做过系统的描述。在他看来,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例如,抽象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对机械问题的适应能力等。根据这种学说,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这种学说很快受到人们的批评。心理学家们很快发现,当人们完成不同的认知作业时、他们所得到的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这说明各种能力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2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 1927年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1863—1945)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出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能量),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这种因素,人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的成绩才会出现某种正相关。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由于这些因素起作用,人们的作业成绩才没有完全的相关。由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人的智力。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图11—1是二因素学说的模式图。图中的圆圈代表c因素,三个长方形代表三种作业。其中1、2两种作业渗透了较多的G因素,因而测验分数的相关度较高;而1、3两种作业,只有少量的G因素,因而测验分数的相关度很低。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对我们理解能力的结构有重要的启发。由于能力包含着一般能力和持殊能力,两者并不相同,这就为研究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制定测验这些能力的手段,莫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当然,斯皮尔曼强调—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的区别,把它们绝对对立起来,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种看法是不可取的。 3.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3 多元智力理论

2014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 练习题【精品文档】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学习用“狗”这个字来表示实际生活看到的狗,这是()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2、感性知识分为两种水平,即() A、感觉和知觉 B、感知和表象 C、表象和语词 D、概念和命题 3、程序性知识包括两种,即() A、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B、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C、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4、学习“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两个关键特征,这是()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5、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下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上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下位学习 B、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英语单词的学习主要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7、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 A、高效学习 B、复习 C、过度学习 D、深度加工 8、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的观念,现在学习“正方形”概念,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词汇学习 10、瞬时记忆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引起() A、注意 B、复述 C、神经冲动 D、条件反射 11、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具的运用一般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符号直观 12、遗忘曲线呈() A、正U型 B、倒U型 C、加速型 D、负加速型 13、学过了行为主义关于“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后,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学习,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王振宇)

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概念: 1、健康:我们常说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 应性。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三者处于完好状态 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健康标准的人。 2、动作常模: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 称为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是儿童在于养育者分离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具体表现 为害怕、退缩、哭泣、胡思乱想等。 4、边缘儿童:有一些儿童,虽然有交往的愿望,但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往 往不受同伴的欢迎,这类儿童往往会变成在集体中处境不良的边缘儿童。 5、自尊: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6、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特征 或特质的儿童。 7、工具性攻击:是指并不带有伤害的动机,而只是通过攻击性行为达到 占有某种资源(玩具或食物)的目的的行为。 8、敌意性攻击:具有伤害别人或自己的目的,这类攻击性行为称为敌意 性攻击。 第一节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 1、心理健康的特征: (一)积极的自我观念

(二)悦纳他人 (三)恰当地面对现实 (四)智力正常 (五)情绪适度 (六)热爱生活 (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第一,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第二,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 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第五,年龄特征明显。 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 (二)家庭的教养方式 (三)社会文化 (四)个体因素 第二节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 第一,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华师心理学讲义第八章智力和创造力

第八章智力和创造力 今天星期几 ?“哪一年的4月21日是星期日?” ?George:2002,1996,1991,1985,1974,1963 (1700) ?2002年的2月15日是星期五,1591年的8月28日是星期三?可以进行上下6000年的计算 ?他是天才吗?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二、智力测验 三、智力的差异性 四、创造力及其培养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智力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这孩子聪明点儿,那孩子笨点儿。 比尔·盖茨是个天才,爱因斯坦是天才,有人在音乐方面有天赋,有人组织能力很强等。 每个人都似乎知道智力的含义,但真正了解智力是什么?还真不容易。

智力的理论 (一)智力因素论 斯皮尔曼(Spearman)提出二因素论。 ?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

?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 ?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 ?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 ?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语文理解(V)指理解语文涵义的能力; –语句流畅(W)指属迅速语文反应能力; –数字运算(N)指迅速正确地计算能力; –空间关系(S)指方位辨识及空间关系判断能力; –联想记忆(M)指两事联结的机械式记忆; –知觉速度(P)指凭视觉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 –一般推理(R)指根据经验能做出的归纳推理能力。

–吉尔福特(J.Guilford)提出 (三)智力形态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Cattell,1963) (四)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H.Gardner,1983)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①语言智力 ?②数学逻辑智力 ?③空间智力 ?④音乐智力 ?⑤身体运动智力 ?⑥人际关系智力 ?⑦自知认识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 合方式不同。 二、智力测验 比纳-西蒙量表(1905) 斯坦福-比纳量表(1916)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个别差异]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个别差异 第一节智力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一、智力的个别差异 (一)智力发展水平方面 人与人的智力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关于智力水平的划分问题,一般都参照推孟的做法,按照智商的高低把智力划分成九类:天才,IQ是140以上;上智,IQ在120~140之间;聪颖,IQ在110~120之间;中材,IQ在90~1lO之间;迟钝,IQ在80~90之间;近愚,IQ在70~80之间;低能,IQ在50~70之间;无能,IQ在25~50之间;白痴,IQ在25以下。人们的智力优劣差异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 (二)智力发展时间方面 不同的个体智力发展的时间也有差异,有人才华早露,有人大器晚成。王勃6岁善文辞,曹子建7岁能诗,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4岁可自由阅读书籍,这是一批早期就显露出天才的伟人。爱因斯坦3岁才开始学说话,被认为是一个傻头傻脑的孩子,但他26岁发表了《狭义相对论》,30岁发表了《广义相对论》。更有大器晚成者,我国明朝学者李贽,57岁才写成《焚书》。 了解智力发展时间的个别差异,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智力和智力培养是有指导意义的。 (三)智力类型方面 同样智力优秀的人,他们的智力类型并不完全一样。有的智力优秀者记忆力特强,抽象概括能力并不怎么好;有的智力优秀者相反,抽象概括能力很好,而记忆能力并不突出。又如同样是天才,有的是音乐天才,有的是美术天才,有的是数学天才,有的是文学天才等等,他们虽然都是智力优秀者,但在智力类型上,各有特点。

二、智力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为了适应智力个别差异,我们应该因材施教。下面从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如何因材施教问题。 (一)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 为了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我们常常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同质分组,二是留级和跳级。 1.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是最早用来解决同一班级学生智力和知识程度差距较大的方法之一。所谓同质分组,就是按照学生的智力或知识程度分校、分班或分组。同质分组有利于缩小班内学生之间的差距,便于用统一的进度和方法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同质分组也有许多局限性。首先,很难找到一种理想的分组标准。以智商分组只适应小学低年级学生,随着年级升高,智力和知识发展不完全同步,智商相同的学生,知识水平仍可能有较大的差距。若以知识程度分组,由于学生各学科成绩参差不齐,很难得到对各学科成绩的一致评价。其次,同质分组客观上给学生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容易使程度高的学生骄傲自满,使程度低的学生感到羞辱和受挫,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留级和跳级 留级和跳级也是缩小班内学生能力差距的方法。留级的目的,是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去掌握以前尚未掌握的知识。但是,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只有少数学生通过重读成绩有显著进步,多数学生留级后成绩仍无多大进步,有的甚至比原来更差。究其原因,除了教师教学方法没有改进外,主要是由于留级有损于学生的自尊心。留级生往往会遭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蔑视,他们因此而自暴自弃。为了达到留级的教育效果,教师除了做好被留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外,还须做好家长和同学的思想工作,让留级学生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重新树立自信心。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1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1.A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 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2.D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3.A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 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4.B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5.B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 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6.D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 7.创造性与()无关。7.C A.智力B.发散性思维C.生活条件D.人格 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8.D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 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9.C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 10.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10.A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11.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11.C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1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12.D 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 13.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3.A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 在人类历史上,能够创造一个时代的人寥若晨星,比尔·盖茨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时代就是信息时代。他靠计算机征服了世界,使世界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人称他为电脑帝国的拿破化;使不仅是计算机的玩家,更是一个经营家,31岁已经拥有了10亿美元的资产,到了41岁就成了世界首富,有人称他为信息时代的福特。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超群的智力和创造力以及坚毅、自信、冒险和不甘落后的个性。 人的智力和创造力问题正是本章所要探讨的问题。 第一节智力与智力开发 什么是智力?人的智力为什么会有差异?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智力可以测量吗?智力发展有何规律?智力如何培养?这是本节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一)智力的含义 智力是一个复杂而颇有争议的概念,至今尚未有定论。心理学家斯腾(Stern)认为,智力是个体有意识地以思维活动来适应新情境的一种潜在能力。心理学家科尔文(Colvin)认为,智力是个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学习的能力。心理学家比奈(Binet)认为,智力是一种判断力、创造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学家韦克斯勒(Wechsler)认为,智力是有目的地的行为、合理的思维以及有效适应环境的总能力。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认为,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产生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rnberg)认为,智力是从经验中学习和获得的能力,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适应不断变化、模糊多样的世界的能力,以及激励自己有效地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的能力。我国心理学界的倾向性意见是:智力是个体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的综合,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尽管心理学家对智力的看不尽相同,但各种定义彼此之间并不矛盾,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智力加以界定,反映了智力的多层次性和多面性。智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要给它下一个全面、完善的定义是很不容易的。随着智力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智力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当代大多数心理学家倾向把智力看作是多种相对独立能力的综合体,主要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智力理论 心理学界对智力的看法有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了解智力理论的发展对于理解智力的本质、科学设计智力测量工具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以来,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人的智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智力理论。 1.传统智力理论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人脑的内部特征和有待发现的心理结构。因素分析法是建构这类理论的主要方法。研究者们试图寻找智力的构成因素,不同的研究者通过因素分析得到的智力构成因素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智力理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智力理论主要有: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英国的心理学家斯皮尔曼(Spearman)认为,智力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构成。完成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需要这两种因素的参与,G因素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因素,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G因素和S因素

6第六章 智力

第六章智力 智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表示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不管心理学家对智力怎么看,基本上都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 第一节智力概述 一、智力的性质 (一)能力 1、不同职业的能力要求 ?教师:观察能力(两事物之间的异同、觉察事件)、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记 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 ?音乐家:对声音的音高、音色、音调的分辨能力。 ?中高层管理者: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文字组织 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程序员:逻辑思维能力 2、定义: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在人的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 ?能力是完成活动的必要前提,又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一个有绘画能力的人,只 有在绘画活动中才能展现自己的能力,一个有管理才能的人,也只有在领导工作中 才能展现他的才能。 ?效率:知识掌握的好坏、快慢或巩固程度、数量多少、活动完成的快慢,或他人的 评价、满意程度;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且是完成活动所必需的,但是活动中表现出的个性心理 特征并不完全是能力,诸如内倾、外倾、活泼、文静、克制、冲动等气质的不同特 点,以及诸如待人热情、工作负责、细致、粗心等性格也表现在人的活动,也对活 动的完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些特征并不是活动完成的必备条件,不直接影响活 动效率。

?这里,能力涵义很广。一方面,能力是所能为者,即个体经过学习所达到的实际水 平,是个体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其它经验;另一方面能力是“可能为者”,是个体 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水平,是个体学习、容纳、接受更多知识、技能的可能性。 ?潜在能力不完全等同于知识、技能,尽管它们联系很密切。 3、一般能力:从事各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 4、特殊能力:在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画家的色彩鉴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记忆力,音乐家的曲调感,节奏感、听觉表象能力等等。 5、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 (1)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基础,特殊能力是一般能力以独特方式在特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2)特殊能力的发展又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 (3)要顺利高效地完成一项活动任务,即要有一般能力,又必须依靠特殊能力。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模仿能力 创造能力 (二)智力 智力是一种综合认识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是个体在遗传基础上,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在吸收、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得到现。 “良好而持久的动机可以弥补IQ上的缺陷。” 二、智商与智力差异 (一)智力测验的报告分数 1、心理年龄:比内智力测验 2、比率智商:IQ=MA/CA*100,其主要问题是只适用于儿童,而不适合成人智力水平的表示。

第八章 智力与智力开发 题库

试题库 第八章智力及智力开发 西华大学吴薇莉胡冬梅李艳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1分/题,共8分) 1、智力是以(C)为核心的能力。 A.创造力 B.想象力 C.抽象思维能力 D.记忆力 2、西方心理学中,一般认为智力是(C)。 A.个体学习的能力 B.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 C.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D.个体抽象思维能力 3、斯腾伯格认为应从(D)方面分析一个人的智力。 A.经验 B.成分 C.实践 D.情景 4、创造力的核心要素是(C)。 A.聚合思维 B.直觉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抽象思维 5、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C)。 A.二因素论 B.群因素论 C.三元智力理论 D.多元智力理论 5、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A)的智龄? A. l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6、智力年龄的概念由()提出,后经由()修订,并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C) A.推孟,比纳 B.比纳,西蒙 C.比纳,推孟 D.比纳,韦克斯勒 7、在智力测验中成绩为95分属于(B)。 A.优秀 B.中等 C.中下 D.迟钝 8、某人1980.10.10出生,1987.09.05参加测验,测验分数经查知道其智龄为8岁5个月,则此人智商为(D)分。 A.125 B.118 C.137 D.121 二、多项选择题(共6题,2分/题,共12分) 1、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智力由三个各自包含多种因素的维度组成,这三个

维度是(ABD)。 A.内容 B.产物 C.符号 D.操作 2、发散思维具有(BCD)的特征。 A.灵活性 B.流畅性 C.独特性 D.变通性 3、以下更多受到液态智力影响的测验是(BC) A.经验评估 B.图形相关 C.记忆广度 D.词的理解 4、人的智商按(AD)分布 A、常态曲线 B、两头大中间小 C、偏态曲线 D、两头小中间大 5、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ABC) A、发展水平上 B、表现早晚上 C、类型结构上 D、性别差异上 6、(ABCD)是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A、出生前后的营养 B、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C、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 D、主观努力 三、填空题(共8题,1分/空,共15分) 1、迈耶等人编制的《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中用以评估整体情绪智力及其三个成分。这些项目涉及知觉情绪、理解情绪、调节情绪三方面。 2、斯皮尔曼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认为,人的能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 3、智力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类:心理测量观点、多重智力观点、认知发展观点。 4、卡特尔采用因素分析法将一般智力分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两种。 5、在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发散思维属于智力的操作。 6、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贝多芬属于具有较强音乐智力的人。 7、智力的变化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两个特征。 8、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的智力品质。 四、名词解释(共4题,5分/题,共20分) 1、智力: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第六章智力 (1)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六章智力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能力P130 2.一般能力P130 3.特殊能力P130 4.认知能力P131 5.比率智商P132 6.离差智商P132 7.流体智力P138 8.晶体智力P138 9.心理测验P143 10.个别测验P145 11.团体测验P145 12.心理特质P147 13.信度P148 14.效度P149 15.常模P151 二、单项选择题 1.试比较下列四个儿童的智商,智商最高的是( )P132 A.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 B.实足年龄6岁智力年龄7岁 C.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8岁 D.实足年龄7岁智力年龄8岁 2.所谓智力,主要是指( )P130 A.能力 B.一般能力 C.特殊能力 D.观察能力 3.编制第一个正式智力测验量表的是( )P144 A.吉尔福特 B.韦克斯勒 C.比内、西蒙 D.推孟 4.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均属于( )P130 A.特殊能力 B.一般能力 C.鉴别力 D.操作能力 5.测量智商(IQ)的正确公式是( )P132 A.MA/CA x 100 B. CA/MA x 100 C.MA-CA D.CA/MA 6.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是( )P131 A.模仿能力 B.操作能力 C.创造能力 D.认知能力 7.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被称为( )P131 A.创造能力 B.操作能力 C.模仿能力 D.认知能力 8.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缩写为( )P132 A.EQ B.MQ C.IQ D.CQ 9.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依据统计学原理提出了智商的新的计算法,称为( )P154 A.相对智商 B.绝对智商 C.比率智商 D.离差智商 10.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现的形态是( )P152 A.两头小 B.中间大 C.正态分布 D.偏态分布 11大量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 )P134 A.没显著差异 B.有显著差异 C.部分有差异 D.没有结论 12.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P134 A.一般能力方面 B.特殊能力方面 C.操作能力方面 D.创造能力方面 13.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P137 A.二因素说 B.多因素说 C.三元理论 D.多元理论 14.认为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心理学家是( )P138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5.提出智力多因素论,并认为智力由7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并且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的心理学家是( )P139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6.提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智力结构模型,人的智力在理论上可以区分为150种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P140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第一讲:智力与创造力(练习题)

第二讲智力与创造力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年编制的量表 2、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 3、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的差异。 4、据研究,智力在同龄人口中基本上呈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 5、心理学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时,通常采用、、的概念来概括儿童智力水平的三个等级。 6、智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最高体现是。 7、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8、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9、元认知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和。 10、智商是和的商数,智商等于100,表示这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是。 二、名词解释 1、智力 2、创造力 3、智力测验 4、元认知 5、非智力因素 三、选择题 1、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推孟 B、斯皮尔曼 C、瑟斯顿 D、卡特尔 2、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皮尔曼 B、阜南 C、吉尔福特 D、斯腾伯格 3、三元智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皮尔曼 B、斯腾伯格 C、阜南 D、推孟 4、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抽象思维能力 D、创造力 5、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方面的差异。 A、性别 B、发展速度 C、发展水平 D、类型 6、瑞文推理测验是一种测验。 A、团体 B、个别 C、文字 D、操作 7、最早使用了智商的概念。 A、比纳 B、西蒙 C、推孟 D、韦克斯勒 8、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9、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能力 B、抽象思维能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10、在总人群中,智力呈状态分布。

心理学第6章

第六章智力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能力2.一般能力 3.特殊能力4.认知能力5.比率智商6.离差智商7.流体智力8.晶体智力9.心理测验10.个别测验11.团体测验12.心理特质13.信度14.效度15.常模 二、单项选择题 1.试比较下列四个儿童的智商,智商最高的是( ) A.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 B.实足年龄6岁智力年龄7岁 C.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8岁 D.实足年龄7岁智力年龄8岁 2.素质对能力形成和发展起的作用是( ) A.物质前提 B.决定性C.可有可无 D.相反 3.所谓智力,主要是指( ) A.能力 B.一般能力 C.特殊能力 D.观察能力 4.编制第一个正式智力测验量表的是( ) A.吉尔福特 B.韦克斯勒 C.比奈 D.推孟 5.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均属于( ) A.特殊能力 B.一般能力 C.鉴别力 D.操作能力 6.测量智商(IQ)的正确公式是( ) A. MA/CA x 100 B. CA/MA x 100 C.MA-CA D.CA/MA 7.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是( ) A.模仿能力 B.操作能力 C.创造能力 D.认知能力 8.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被称为( ) A.创造能力 B.操作能力 C.模仿能力 D.认知能力 9.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法国心理学家( ) A.西蒙 B.推孟 C.达斯 D.比内 10.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缩写为( ) A.EQ B.MQ C.IQ D.CQ 11.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依据统计学原理提出了智商的新的计算法,称为( ) A.相对智商 B.绝对智商 C.比率智商 D.离差智商 12.智商在70 以下的儿童,它的智力水平处于( ) A.极优等 B.优异等 C.中下等 D.智力落后 13.智商在140以上的儿童,它的智力水平处于( ) A.极优等 B.优异等 C.中下等 D.智力落后 14.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现的形态是( ) A.两头小 B.中间大 C.正态分布 D.偏态分布 15大量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 ) A.没显著差异 B.有显著差异 C.部分有差异 D.没有结论 16.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A.一般能力方面 B.特殊能力方面 C.操作能力方面 D.创造能力方面17.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一节智力及其理论 一、什么是智力 智力一词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流行,我们经常说“这个人很聪明”,或“那个人真笨”。人们还把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这个人物看作“智慧的化身”。聪明、智慧、笨这些词,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涉及智力问题时惯用的说法。心理学家对智力及智力测验向来很重视,但由于智力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他们对智力的看法不尽一致。智力概念的演进(见书)。我国心理学家大多认为,智力(intelligence)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与智力相关的几个概念 (一)能力 能力(ability)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只有从一个人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中,才能看出他是否具有某种能力。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活动能否顺利地进行,能否取得成功,往往还与人的整个个性特点、知识与技能、工作态度、物质条件、健康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但是,在这些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力强的人比能力弱的人更能使活动顺利进行,更容易取得成功。人的能力多种多样,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优势能力与非优势能力等。其中,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表现出来,且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的综合也就是智力。 (二)知识与技能 知识、技能不同于能力。个人所掌握的知识(knowledge)就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技能(skill)是个人掌握的动作方式。如证明一道几何题,人在证明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公理、定理、定义、公式等属于知识,而在证明过程中思维活动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则属于能力。如果一个人不仅在证明这道几何题时思维分析是严密的、简练的、迅速的,而且这种简捷的思维操作还能经常迁移到不同的运算场合,这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具有数学运算思维敏捷的能力。又如,在学骑自行车时,操作自行车的一套动作方式是技能,而支配此动作方式的心理过程的稳定特点则属于能力。如果一个人不仅在学自行车时表现出动作敏捷,而且在掌握其他技能时也经常表现出这一特点,这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具有动作敏捷的能力。 能力(智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例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思维操作,从而发展了智力;学生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绘画能力。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制约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易、速度和巩固程度。知识、技能的掌握又会导致能力的提高或新能力的发生。 三、智力理论 人们对智力结构的认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伴随智力测验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反过来,有关智力结构的理论也促使人们对智力测验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智力的因素说 1、二因素说 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他在对心理测验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于l904年首创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斯皮尔曼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他称这种因素为G因素(普通因素)。

心理学基础第八章 参考答案

第八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BAB 6-10. CCBDA 11-15. BDDC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 3.BCD 4.BCD 三、填空题: 1、晶体 2、发散思维 3、比率智商 4、70 5、离差智商 6、125 7、经验智力 四、判断改错题: 1、错,比西量表的不能比较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智力 五、简答题答题要点 1、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 (2)高智力的人既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有低创造力 (3)低创造力的人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要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高智力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训练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 (3)利用“头脑风暴法”,开发创造力 (4)掌握创造技巧,训练创造力 3、加德纳(H.Gardner,1983)认为,智力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者 制造产品的能力。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数学逻辑智力③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运动智力⑥人际关系智力⑦自知认识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4、简述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他的智力理论也被称为智力三元论:

成分智力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经验智力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 情境智力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5、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智力活动、智力操作和智力活动产品。智力活动内容,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它们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智力操作,即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智力活动产品,即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按单位计算,可以分类处理,也可以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 6、①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②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顺利地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③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④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⑤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⑥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和多样性。能进行意义的变换。 7、①发散性细微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 ②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 ③变通性 ④独特性 ⑤流畅性 8、韦克斯勒提出离差智商的概念,先计算在年龄组内的标准分,再换算为在全部人口中的IQ分; 包含了言语分量表和操作分量表,分别计算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 三种不同的智力测验量表:韦氏成人、韦氏儿童、韦氏幼儿。 六、论述题答题要点: 1、创造力的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培养途径与方法: (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2)实施教育创新。 (3)开发创造力的具体方法。 适当联系实际。 2、遗传和环境,相应的研究有家族谱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先天遗传决定智力构架,后天环境影响智力发展,环境影响早期大于后期。 智力测量说心理测量中的一种,需要编制选择公正无偏的行为样本,进行客观标准化的测量,检验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并常常需要参照常模对分数进行解释。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教学目标: 1.掌握智力的相关理论及其观点 2.掌握智力的界定及其计算方法 3.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智力的相关理论及其观点 2.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智力的相关理论及其观点 2.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时数:4 教学过程: 一、智力及其理论 1.智力的含义 智力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存在颇多争议的概念,不同学者们对其各有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讲,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智力的理论 (1)二因素论 二因素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于l904年提出。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个体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这两种因素的参与。每个人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不同,即使具有同样一种特殊因素,在程度上也有差异。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相互联系,一般因素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 (2)群因素论 群因素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于1938年提出。他认为智力由七个因素构成,这七种因素称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这些心理能力的不同搭配,构成每个人独特的智力结构。这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是:语词理解、语词流畅、计算、空间知觉、记忆、知觉速度、推理。 (3)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三维智力结构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l977年提出。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维度来考虑。操作意义分为五种:认知、记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评价;内容又可分为五种: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

为;产物有六种: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 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对智力结构提出了一种动态的看法,同时考虑信息加工的内容、操作和产物,有助于智力测验研究工作的深入。但这一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困难,他把智力分为一百多个相互独立的因素,显得过于精细。此外,他否定一般智力存在的观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 (4)多元智力理论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出版了《智能结构》一书,向传统偏向认知的智力理提出了挑战。他认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加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存在着七种独立的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其自身的符号系统。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的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力是:语言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一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在1999年,加德纳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认识自然的智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提出就对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智力强调数理一逻辑智力和语言智力,而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加德纳还指出,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学校教育应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符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兴趣爱好。 (5)三元智力理论 在多元智力理论中,各种不同形式的智力是相互独立的,而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却关注于将各种智力成分组合起来。他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当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由此,斯腾伯格提出人的智力是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 成分智力是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制.它包含三种机能的成分: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元成分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解决问题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执行成分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知识习得成分是指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背景智力主要是指和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能力。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三元智力理论对智力提出了新的解释,并系统地探讨了内部心理过程如何与文化因素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产生有效的智力。但三元智力理论没有对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智力测验 1.常用的智力测验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第八章 小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发展与培养

第八章小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发展与培养 学习目标: 1.了解智力、创造力的概念以及发展特点; 2.理解影响小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3.掌握小学生智力开发的途径,掌握并运用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第一节小学生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智力概述 ●智力、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智力因素21%;非智力因素52%;其他 ●非智力因素:广义地说指智力以外的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 认知过程起着推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比如动机、情绪、意志、个性等因素。 二、智力结构理论 ●经典智力理论:二因素论(斯皮尔曼);群因素论(瑟斯顿);三维智力结构模型(吉尔福 特); ●现代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 ●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智力概念;理论内容;现实应用;评价 ?你认为智力是什么,怎样定义? 传统智商(IQ )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认为智力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加德纳多元的智力概念:在《智能结构》中,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 化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 有效产品所需的能力”。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 1 .言语—语言智能 概念: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认交流的能力。 主要表现:对语文历史之类感兴趣、喜欢阅读与写作、演讲辩论能力强 适合职业:律师、演说家、作家、节目主持、编辑、记者、教师、翻译 2.音乐—节奏智能 概念: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主要表现:喜欢音乐和乐器、唱歌音准、音乐记忆强、有作曲天赋 适合职业:作曲家、音乐家、音乐评论家 3 .逻辑-数理智能 概念: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主要表现:对数字敏感、抽象能力强 适合职业:数学家、科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 4 .视觉—空间智能 概念: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表现: 方向感强、善于形象思维、有绘画能力 适合职业:画家、航海家、飞行员、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摄影师、越野定向运动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