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高低变化

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高低变化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

实验地点:科学实验室

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记录单

实验步骤:1、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2、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强弱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

4、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杯口,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

实验现象: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反之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不同

实验结论:发声物体振幅越大声音越大,反之越小。发声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反之越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 (知识课)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在故事、乐曲中体验声音的强弱。 【教学分析】 声音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强弱、长短、高低、音色。声音的强弱是很容易表现出来的,但往往在说法上与高低相混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好音的强弱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律动、让学生寻找自己发出的声音,拍节奏、演唱歌曲、用声音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声音的强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能正确地运用到演唱歌曲中。 2、在音乐故事和乐曲中理解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及模仿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声音的强弱的音乐形象,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具准备】 钢琴、饮料瓶、塑料袋、沙锤、大鼓、碰铃、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韵律活动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上一节有趣的音乐课,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律动吧——(教师播放课件《拍手歌》) 二、感受音的强弱 1、探索声音活动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小眼睛,老师给你们放两段音乐《铁匠波尔卡》和《摇篮曲》,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把自已的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总结:有的同学在欣赏《铁匠波尔卡》时,因为音乐很大声,同学们都动了起来,学着铁匠师傅们用力地在打铁。在欣赏《摇篮曲》时,因为音乐很轻柔,同学们都随着音乐进入了梦乡。 出示乐器——大鼓,请一学生敲——用力敲,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面大鼓,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敲一下,而且是用力敲。谁来形容一下刚才这位同学敲的声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案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教学实录及简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 知道声音的高低和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教学准备 大小高低不同的杯子、长短金属管、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橡皮筋、三角铁、大小镲、大小鼓、号、二胡、铝板琴等。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体验自然界中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 猜声音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猜声音”看你能不能猜出同学的声音。游戏规则:全班同学闭眼。教师走到一人身旁让他问大家:“我是谁?”大家回答:“你是某某某。” 王云:我是谁? 大家齐答:你是王云! 李平:我是谁? 大家齐答:你是李平! (大部分的同学都猜出了是谁在提问,显的很开心。) 猜乐器 师:同学们的声音你们挺熟悉的啊,老师这有几种乐器,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演奏,这次看谁能猜对。(教师演奏鼓、号、镲、三角铁) 生:这是打鼓的声音。 生:这是吹号的声音。 生:这是打镲的声音。 生:这是敲三角铁的声音。 (学生依然很轻松的听出了乐器的声音。)

小结 师:你们怎么猜得那么的准呢? 生:它们的声音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有的细。 师:你们说的很对,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声音有大小轻重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强弱,声音有粗细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高低。(板书: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评:以游戏的方式从学生最熟悉的同学的声音入手,提高他们对声音的兴趣,感知自然界中的声音是有变化的,为研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作个铺垫。] 第二部分声音的强弱 师:那么声音的强弱和什么有关系呢?怎样能发出强音,怎样发出弱音呢? 生:如果你大声的叫你的声音就会变强的。 生:你用力的吹号。发出的声音也会很响的。 师:那你能不能用老师提供的这些东西中的一样制造强弱不同的音呢? (学生制造强弱不同的音。打鼓、敲锣等,全班用拍手的方式来制造强弱不同的音) 小结。 师:声音的强弱我们就叫音量,(板书:音量)那么什么场合下音量要高,什么场合下音量要低呢? 生:医院里说话的音量要低些,不要影响病人的休息。 师:是啊,那里一定要轻声,给病人一个良好的休息的环境。 生:在图书馆里要轻声,不然会打扰别人的看书。 师:对啊,以后在图书馆里可不能大声说话了。 生:在课堂上读书就要大声的,我们班有的同学读书的声音太小了我们都听不清。 师:音量是可以控制的,希望大家以后要能合理的控制音量。 [评:学生对音量比较熟悉,这里的教学比较轻松,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影响音量的条件,同时还进行了情感的教育。] 第三部分声音的高低 师:声音除了有强弱的变化以外,还有高低的变化,不过有的同学会有一种不正确的观点,认为声音很响那它就是高音,声音很低,那它就是低音,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声音的高低。老师来吹个号给大家听听好不好?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马万红 教学内容: 1、听《大雨和小雨》声音片段 2、听《惊愕交响曲》 3、律动体验《大雨和小雨》《惊愕交响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大雨和小雨》片段,了解声音强弱变化;在声势动作体验过程中,感受声音强弱变化时力度的变化。 2、聆听音乐时感知音乐强弱变化,并作出合适的体态反应,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编创模仿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感受领悟音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领悟声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 动作和音乐吻合,并能随情绪变化创编简单的律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桌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听《大雨和小雨》 听完说说声音的变化 生回答:弱,越来越强,强,越来越弱…… (渐强符号,渐弱符号) 2、声势动作体验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者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变化 (分组加入,感受由弱到强力度越来越大或者越来越小的变化) 3、边听声音片段边模拟声势动作 4、观看强弱视频动画 进一步认识强(f)弱(p) 总结:弱音通常表现安静,祥和,强表现快乐兴奋,激动等 二、新授欣赏乐曲《惊愕交响曲》 1、听乐曲片段感受情绪

2、简单介绍曲名的来历 3、请学生边听乐曲边考虑用什么动作变现音乐 4、请学生用自己创编的动作随音乐做声势动作 提示学生在“惊愕”处做不同的惊吓动作停住 5、请学生说出第一小部分反复有什么变化 (p---mp) 师:小朋友们能让老师从你的动作让我看出来变化吗? 6、学生边听边做声势动作 师:小朋友们能哼唱出这部分的旋律吗? 7、请学生哼唱(啦) 第一遍学生哼唱,第二遍唱出强弱变化 三、拓展部分 师:这么了不起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吧! 1、介绍作曲家海顿(观看图片) 海顿生于奥地利,海顿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视频了解乐曲的写作背景 边欣赏边介绍,帮助学生理解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声音的强和弱,知道了它们得变化时音乐力度变化的大小形成的,小朋友们在今后听赏音乐时要特别注意啊!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2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教学实录及简评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知道声音的高低和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教学准备 大小高低不同的杯子、长短金属管、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橡皮筋、三角铁、大小镲、大小鼓、号、二胡、铝板琴等。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体验自然界中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 猜声音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猜声音”看你能不能猜出同学的声音。游戏规则:全班同学闭眼。教师走到一人身旁让他问大家:“我是谁?”大家回答:“你是某某某。” 王云:我是谁? 大家齐答:你是王云!

李平:我是谁? 大家齐答:你是李平! (大部分的同学都猜出了是谁在提问,显的很开心。) 猜乐器 师:同学们的声音你们挺熟悉的啊,老师这有几种乐器,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演奏,这次看谁能猜对。(教师演奏鼓、号、镲、三角铁) 生:这是打鼓的声音。 生:这是吹号的声音。 生:这是打镲的声音。 生:这是敲三角铁的声音。 (学生依然很轻松的听出了乐器的声音。) 小结 师:你们怎么猜得那么的准呢? 生:它们的声音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有的细。 师:你们说的很对,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声音有大小轻重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强弱,声音有粗细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高低。(板书: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评:以游戏的方式从学生最熟悉的同学的声音入手,提高他们对声音的兴趣,感知自然界中的声音是有变化的,为研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作个铺垫。]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1、声音的强弱(在游戏、乐曲中体验声音的强弱) 2、学习《小动物在唱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强弱并熟知力度记号强(f)和弱(p) 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歌曲,并能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声音的强弱;通过游戏、 创编歌词等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及模仿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能通过歌曲的学习,学会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认识音乐的力度记号强(f)和弱(p)并能掌握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声音强弱的音乐形象,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学准备:教具,PPT和动画视频。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小老鼠图片。 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想要和我们做朋友,最先来欢迎我们的是一只小老鼠,今天它要和我们做游戏。 2、教师宣读游戏规则。 一位小朋友找老鼠,一位小朋友藏老鼠,其余小朋友用拍手的声音提醒那位找老鼠的小朋友,当老鼠离他近时,拍手的声音要大;当老鼠离他远时,拍手的声音要小。 二、新授 1、小老鼠的这个游戏告诉什么? 2、出示课件: 离身体远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要小 离身体近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要大 在音乐当中:声音大用“强f”表示 声音小用“弱p”表示 3、听辩强和弱 (1)既然大家已经知道声音的强和弱了,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手心表示强(f),用自己的手背表示弱(p) (2)出示三组图片及声音 那么接下来,老师会出示几组声音,若听到很强的声音,请把你们的手心举给老师看;若听到的是比较弱的声音,请把你们的手背举给老师看,看哪些小朋友反应最快? (3)启发学生想象,寻找生活中声音的强弱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那么现在老师把难度加大,请仔细听好问题:请找找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强弱的声音? 三、学习歌曲 1、听《小动物在唱歌》,思考:在这首歌曲当中有谁来唱歌欢迎我们? 2、小猫和小狗这两处叫声有什么不同? 3、跟着旋律一起模仿小猫和小狗的叫声。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陈金林

目录 教学内容 (3) 教学目标 (3) 重难点 (3) 教学准备 (4) 教学过程 (4) 一、引入 (4) 二、准备阶段 (4) 三、假设阶段 (4) 四、实验阶段 (5) 五、验证阶段 (5)

教学内容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和嘈杂的不同。 2、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3、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4、使学生了解噪声危害身体健康,懂得要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个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够做实验、查资料等方法验证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教学流程: 重难点 能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并了解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 1、能反映出各种各样声音的挂图或录音、录像 2、大鼓、哨子、竖笛、橡皮筋、二胡、盛有不同理水的烧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标题)看了标题,你能猜一猜这个单元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吗? 2.听一听,周围有没有声音,都是些什么声音? 二、准备阶段 1.利用周围的物体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2.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 3.置身于这样一个声音王国里,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三、假设阶段 根据平时的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原因作出假设。

四、实验阶段 1.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汇报验证结论,通过再实验,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反思:说一说你的研究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五、验证阶段 1.提问:我们能“看见”声音吗?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第14课声音的强弱教案教学设计

第14课声音的强弱教案教学设计 第14课《声音的强弱》教学设 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第2课。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声音两个基本的特点,其中声音的强弱 更加容易理解和观察。本课先从较为简单的特点“强弱”开始,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导致声音强弱不同。 本课的第1个活动就直接进入主题: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联 系。通过观察鼓面振动与声音的强弱的关系得出结论。为了巩固 习得的概念,活动2通过用视觉和触觉来判断两组实验中产生声音 的强弱。教材设置的这两个活动,不仅让学生能够说出判断声音 强弱的依据,更能让学生搞清楚现象背后的内在联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在各个方面都有基础性的前概念,也有一定的观察基础。学生已经历过一些探究活动,学会了比较详 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记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识方面,

他们知道声音是不同的,知道声音有大小的区别,并且经历了探 究声音发生的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情感方面,他们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愿意通过实 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会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起 到积极作用,但在孩子们的前概念中,往往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混淆,他们听到高音会误以为声音强,听到低 音就会认为声音弱。如音高与音量分辨不清的话,就无法从根本 上区别振动时产生的现象,更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规律。 所以,“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将会是 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上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有强弱之分。 2.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关系,知道物体振动的幅度变化会使声音的强弱发生改变。 3.尝试让各种物体发声,感知强弱不同的声音。 4.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实践的习惯。

2020年秋新新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声音的高低强弱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举例说明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2.能说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 1.能从对声音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探究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产生兴趣。 2.能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体会声音的高低、强弱给人们带来的丰富感受,以及科学技术对声音研,究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音叉、橡皮锤、铝板琴、小鼓、钢板尺、系有泡沫小球的细绳、纸屑少,许、长方形硬纸片、齿轮组、粗细相同的皮筋6根、长尾夹6个、相同的玻璃杯,7个、水槽、胶带、抹布等。 学生准备 硬板纸小纸盒、剪刀、笔2根、《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活动3和“应用与拓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但即使同一个物体,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播放,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音频。)刚才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提问: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有关呢? (二)感知声音,作出假设 1.演示:先轻轻敲击音叉,再用力敲击音叉,反复3次,倾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2.讲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大表示声音强,音量小表,示声音弱。 3.假设:你认为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声音的强弱可能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物体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就强;物体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就弱。) (三)实验观察,获取事实 1、掌握方法。 出示:实验方法的幻灯片,要求学生理解、记忆。 (1)音叉发声强弱的实验方法。 ①把系有泡沫小球的细绳用胶带固定在音叉叉股顶端。 ②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另一个叉股,观察泡沫小球振动的幅度及音叉发声的,大小。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

实验步骤:(1)用相同的力度去吹奏口琴,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2)反复试验3次,描述听到声音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簧片越长,声音越低;簧片越短,声音越高。实验结论:声音有高低的不同,口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簧片的长短。 钢尺实验。 1.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发出的声音的关系。 实验目的: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 实验猜想:随着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伸出越长,音高越____;伸出越短,音高____。(填“低”或“高”)实验材料:钢尺、硬皮书。 实验步骤:(1)根据钢尺的长度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2)将钢尺露出桌面5~6厘米,用硬皮书盖住余下部分,并用力压住(如上图)。(3)用力拨动钢尺,反复3~4次,仔细倾听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然后记录下来。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振动用快、较快、较慢、慢来描述。(4)把钢尺依次伸出桌面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重复以上实验过程。 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音高振动 5~6 高快 10~11 较高较快 15~16 较低较慢产生的? 全班交流 汇报。 学生分小 组进行实 验,全班交 流,小组代 表汇报。 同的声音与 铝片的长短 有关。口琴 的簧片越 长,发出的 音量越低, 簧片越短, 发出的声音 越高。也就 是说,口琴 声音的高低 与簧片的长 短有关。

20~21 低慢 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高低就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长,发出的声音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短,发出的声音高。实验分析:(1)通过对记录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的频率有关。钢尺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钢尺振动越慢,声音越低。(2)声音高低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2.音高。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3.音高变化柱形图。 我们可以用柱形图表示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长度之间的关系。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观看视频资料《声音传播的特征》、《声音的高低变化》。 从钢尺振动长度与声音高低实验的记录表和柱形图中,你能发现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吗? 音高的变化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出示各小 组的实验 记录表,各 小组汇报 实验情况 及本小组 得出的实 验结论。 柱状图使我 们科学活动 中经常用到 的,它可以 帮助我们对 实验数据进 行整理,便 于我们分析 数据,它可 以直观地表 示数据之间 的差异,从 而让我们找 出数据之间

北京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案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2、养成严谨的科学观察和思维习惯,尊重事实。 二、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三、教学难点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或玻璃瓶(里面装上高低不同的水),排箫,铝板琴,各种长短、粗细、松紧不同的橡皮筋。 学生准备:自带几种小乐器,如:小鼓、三角铃、音叉等。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课前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预习题。 二、导入新课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在表格内。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探究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及时记录。 3、分组实验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反馈交流。 4、分组实验二: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交流反馈。 四、展示提升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 六、达标测评: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吧!老师相信这些问题是难不住你们的!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说课稿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5.声音的强与弱》说课稿 开始: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声音的强与弱》。 一、说教材 声音的强弱是声音的一个重要属性。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用不同的力度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和橡皮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探索影响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本质。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不同,从而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学生收集了多种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声音强弱也不同的信息对比中实现的。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传播并且人耳如何接收,也学会了对多个发声物体进行观察、记录,寻找规律。那为什么我们会听到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呢?这些强弱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同样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将“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 五、说教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②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②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重点:知道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产生的条件。 难点:能提出假设并能选择方法验证假设。 关键:分组材料要备齐 二、教学准备: 教师:烧杯、瓶子、纸片、铝板琴、音叉、小锤、水、表格、小黑板 学生:各种发音物品 三、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振动) 2、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物体振动的速度都一样吗?(不一样) 3、怎么一个不一样法?(有的物体振动的快,有的物体振动的慢)(板书)

4、如果同一物体或多个物体振动快慢不一样,那么它们产生的声音又有何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好) 5、我们今天先来研究一下(板书:声音的强弱和高低)(设计意图:从总体上认识自然界中声音是各不相同的,为后面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 (反思: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导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科学探究的情景中来,能使学生奠定起良好的探究心理准备。由于提问到位,因此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始高涨起来。) 二)、新授 (一)、指导学生认识音量 1、出示音叉提问: 谁有办法让这个音叉发出(强音——板书)?(学生上前操做演示) 谁有办法让这个音叉发出(弱音——板书)?(学生上前操做演示) (反思: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很合理,它让我在教学行为上确立了“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也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了机会,激发了学生潜意识中的学科学的本能和欲望。) 2、提问:大家猜猜看为什么同一个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呢?(学生回答振动的快发出强音,振动的慢发出弱音) 3、小黑板出示并谈话: 同一个物体用两种不同的力量敲击,发出强音时,它振动的快;发出弱音时,它振动的慢。这是真的吗?(真的、假的) 4、我们先假设这是真的,你能收集一些证据来验证它的正确性吗?(能) 5、谁能先说一说这个假设最好采用哪种探究方法来验证它?(实验法) 6、(对)下面老师讲一下实验要求:这个实验必须采用同一个物体来做。 7、讲解表格的用法 8、学生实验,师指导 9、小组汇报、交流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高低强弱 冀人版2017

声音的高低强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知道物体能够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3、通过观察,发现振动幅度和声音强弱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在,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难点:要求学生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能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 音叉、钢尺、塑料尺、橡皮筋、纸盒、硬纸板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科学课上,老师语音生动,声音抑扬顿挫,一会高,一会低 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很大,有时候却很小,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讨论 汇报:这说明声音是有强弱之分的。 问题:你能听出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吗? (二)探究与发现 1、认识声音的强弱 用力敲击音叉,倾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再轻轻敲击音叉,倾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问:这两次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仔细倾听 汇报:用力敲击时,声音大,轻轻敲击时,声音小。 师: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大表示声音强,音量小表示声音弱。 问题: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实验:一只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保持钢板尺位置不变,另一只手用力拨动钢板尺,观察尺子振动幅度及声音的强弱;再轻轻拨动钢板尺,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及声音的强弱。记录实验结果。 我的发现:用力大,尺子振动幅度大,声音强;用力小,尺子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结论: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的。 2、声音高低的变化 用橡皮锤敲击铝板琴上不同的铝板,听一听它们发出的音调有什么不同?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案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在故事、乐曲中体验声音的强弱。 教学分析: 声音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强弱、长短、高低、音色。声音的强弱是很容易表现出来的,但往往在说法上与高低相混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好音的强弱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律动、让学生寻找自己发出的声音,拍节奏、演唱歌曲、用声音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声音强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能正确地运用到演唱歌曲中。 2、在音乐故事和乐曲中理解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及模仿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声音的强弱的音乐形象,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具准备: 钢琴、饮料瓶、塑料袋、沙锤、大鼓、碰铃、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韵律活动。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上一节有趣的音乐课,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律动吧。教师播放课件《拍手歌》。 二、感受音的强弱。 1、探索声音活动。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小眼睛,老师给你们放两段音乐《铁匠波尔卡》和《摇篮曲》,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总结:有的同学在欣赏《铁匠波尔卡》时,因为音乐很大声,同学们都动了起来,学着铁匠师傅们用力地在打铁。在欣赏《摇篮曲》时,因为音乐很轻柔,同学们都随着音乐进入了梦乡。

出示乐器——大鼓。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面大鼓,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敲一下,而且是用力敲。 谁来形容一下刚才这位同学敲的声音? 生:强、重、大。 师:同学们有三种答案,老师比较同意其中的一位同学的答案,他敲的声音比较强。 出示“强”,用音乐的标记来记强——“f”。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强”,请大家看大屏幕。“强”是我们音乐中的一种力度记号,在音乐中一般我们用“f”来表示“强”。以后你们在音乐中遇到“f”就知道它表示“强”。那么你能模仿我们生活当中强的声音吗? 师:你们知道“强”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对,是“弱” 出示“弱”。 师:“弱”也是我们音乐中的一种力度记号,在音乐中一般我们用“p”来表示“弱”。 师:刚才老师请同学模仿很强的声音,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模仿一下弱的声音。动作幅度小。 师:我们什么时候声音要弱一些呢?用肢体语言表示说悄悄话、跺脚声。 2、师:老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中的几组图片,你们想象一下,其中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请你用“f”、“P”记号分别填写在方框内。 3、再次通过韵律活动,与学生复习强弱练习,引导学生分辨强、弱的声音。这一次的要求和第一次做的不同,这次教师拍强,学生就拍弱,教师拍弱,学生就拍强。 4、敲击节奏。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条节奏。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擂起了大鼓咚咚,敲起了碰铃叮铃铃。 师:老师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f”、“p”放到节奏里,老师把它们移动,我把“f”放到了第2小节,“p”放到了第4小节,想一想我们怎样拍?老师拍一下,看看和你们刚才拍的一样吗?同学们再拍一次。 师:老师考考你们,如果把它们的位置调换一下,看看你们应该怎样拍?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老师下去指导。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并拍打节奏。教师在节奏谱上标明“f”和“p”,引导学生在节奏谱中运用强记号和弱记号。 5、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中的强弱。 (1)播放《小蘑菇》舞蹈其中的音乐片断,学生听。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教学反思23

教学反思表单 我的教学反思 一、重难点解决是否得当【提示】我的教学是否聚焦重难点?如果重新再来,在聚焦重难点方面,我是否还需改进? “音调”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让学生听几段声音,感受音调的变化,学生觉得很容易,但在实验中,由于橡皮筋本身的音色听起来比较闷,弹拨的响度也不高,特别是粗细橡皮筋的对比,让学生听起来会将音调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混淆;另外学生不太能掌握每次拨动橡皮筋的力道,也造成了一些失误。 通过课后思考与实验,我认为本次实验可将橡皮筋制成一个专用小盒子,可以方便地调整橡皮筋的松紧、长短、粗细。 二、信息技术运用是否恰当【提示】我的教学是否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如果重新再来,我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将作何改进? 在讲解完“音调”后,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几段声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调”,并帮助学生理解“音量”和“音调”的不同。但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会灵活应用。 通过课后思考与教研,我认为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和学生生活有关的声音,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是否恰当【提示】我是否组合了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活动步骤等来突破重难点?我如果重新设计这个教学,我将在那些方面加以改进? 在教学上,先采用游戏导入,让学生辨析声音的同时掌握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音色。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 接着,组织学生认识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值得辨析的是,“声音的强弱”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它传递能量的强弱,而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声音响度的大小。我们平时说的音量显然指的是声音响度的大小。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敲击小鼓,让学生画用大小不同的力气敲击鼓面,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振幅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最后,组织学生学习音调。先让学生听几段声音,感受音调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听一些声音来理解音调;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找出影响音调变化的因素;最后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声音存在音色、音调与音量的区别,只是在探究使橡皮筋音调变高的方法的实验中效果不太理想。应该采取麦克风录音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调的变

2017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1

小学科学课“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 摘要: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声音中的一难点内容。本文作者对这一节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p25-26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1能区分声音的强弱,了解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反之亦然。 1.2能区分声音的高低,了解声音高低与振动物体长短的关系,振动物体短,声音高;反之亦然。 1.3能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1通过探究声音变化的活动,学生学习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2在活动中,养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3.2意识到尊重证据是科学探究的正确态度。

3.3感受科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声音的强和弱、高和低,把物体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难点: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长短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器材 钢尺、腰鼓、口琴、敲琴、试管、吸管 六、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附: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 振动幅度声音强弱 轻轻拨动 用力拨动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声音中的一难点内容。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的发生,知道声音有大小,对科学课感兴趣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但在学生的前概念中,不能将声音的强与弱、高与低区

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高低 因为任何物体的振动都会发生声音,而同一时刻,世界上将有数以万计的物体在振动,所以,可以这么说,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充满着声音,人们就是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之中。声音对人类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空气、水、食物。正因为如此,人们特别是声学专家才对声音作系统而又深刻的研究。至今,声学专家已掌握了大量有关声音规律的知识。然而,一段时间内,声学知识曾受到冷遇,具体表现在我国的中学物理课本上对声学知识一字不提,直到1984年,我国的高中物理课本才加强了声学部分的知识,介绍一些有关声学知识方面的概念。对声学知识的偏废,必然会产生一批“声盲”。不是吗?你稍加注意,在你周围认为“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高低”是一回事的人数还是相当可观的。本节结合区分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高低来介绍声音的几个常用概念。 声音的强弱有时又称声音的大小,它决定于使物体振动的外力的大小。如轻拨琴弦,声音就弱(小),重拨琴弦,声音就强(大)。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呼出气流力量的大小。气流对发音器官的压力大,声音就强;相反,声音就弱。以上是直接从促使声源(振动物)振动的外加策动力的大小来定义声音的强弱,属于“因果性定义”。声学上,描述声音强弱的科学术语是“响度”,有时亦称“音量”或“声量”。所谓响度,就是听觉所估计的声音强弱程度的物理量。显然,它是一个主观感觉量,其大小主要与“声强”的大小有关。而所谓声强,就是每单位时间内通过与指定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声能,它的单位是瓦特/米2。一般人的耳朵可以感受声强变化范围很宽的声波(大约从10-12瓦特/米2~1瓦特/米2),但是,人耳对声强的变化感觉却很迟钝,这种感觉大致与声强的对数成正比。例如,声强增大10倍时,入耳听起来只感到响度为原先的2倍;声强增大100倍时,听起来也只觉得响度大约为原先的3倍。于是,人们规定用对数标度来描述声强的大小,选定(空气中)声强的参考基准I0=10-12瓦特/米2,则某一声强I与I0之比的对数再乘以10,就称作为声强的声强 级L I,即L I=10lg I I0(分贝)。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的压力(p)会围绕大气压(p0)发生涨落,涨落值(Δp=p -p0)就叫做声压。随着声音(波)的传播,声压时刻在变化,而通常所说的声压实指它的有效值。事实上,声强的测量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而测量声压却很方便。因此,描述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常采用声压。与声强相似,国际上统一规定声压的参考基准p0=2×10-5帕,并把: L p=20lg p p0(分贝) 称做为声压级。平常说声级时,往往就是指的声压级,声级可用声级计测量。 声音的强弱不仅与声压(或声强)有关,也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实验证明,人耳对中、低声压级的低频声音与高频声音的听觉相对不敏感,而对频率3000~4000赫之间的声音最敏感。响度的单位是宋或毫宋,40分贝声级的1000赫的纯音的响度就是1宋,1毫宋的响度相当于刚能听到的声音。不过人们更加常用响度级来描述声音的强弱,响度级的单位是方,某个声音由正常人耳判断与1000赫纯音的1分贝声压级等响,则它的响度级就定为1方,声音响度级的方数等于与它等响的1000赫纯音声压级的分贝数。 响度还与声音的持续时间有关,当持续时间在0.2秒以下时,相同声级的声音作用于耳朵的时间越短,响度越小。此外,响度还与声波的波形(包络)有关。 声音的高低简称“音高”,它可以是语言学名词,也可以是音乐术语。在语言学中,音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2、养成严谨的科学观察和思维习惯,尊重事实。 二、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三、教学难点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或玻璃瓶(里面装上高低不同的水),排箫,铝板琴,各种长短、粗细、松紧不同的橡皮筋。 学生准备:自带几种小乐器,如:小鼓、三角铃、音叉等。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课前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预习题。 二、导入新课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在表格内。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探究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及时记录。 3、分组实验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反馈交流。 4、分组实验二: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交流反馈。 四、展示提升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 六、达标测评: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吧!老师相信这些问题是难不住你们的!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

5.声音的强与弱 【教材简析】 声音的强弱是声音的一个重要属性。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用不同的力度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和橡皮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探索影响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本质。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不同,从而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学生收集了多种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声音强弱也不同的信息对比中实现的。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传播并且人耳如何接收,也学会了对多个发声物体进行观察、记录,寻找规律。那为什么我们会听到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呢?这些强弱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同样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将“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段音频(可在计算机上播放)、教学课件。 学生:1把钢尺或塑料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单,(以小组为单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聚焦: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一段音频] 1.感受音量的小游戏。教师播放一段鼓乐,里面有轻重不同的鼓声。学生伸出手臂,当听到比较弱的鼓声时,放低手臂;当听到比较强的鼓声时,抬高手臂。(预设:通过这个小游戏感受到声音强弱的变化) 2.教师指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也成为声音的强弱不同。提问: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呢?(预设:学生会提到和用力大小有关) 3.揭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板书) 二、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预设15分钟) (一)探究钢尺、橡皮筋、鼓面振幅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2把钢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单] 1.出示尺子,提问:怎样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教师揭示“音量”的概念。 2.学生相互合作,先尝试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再进行观察发出不同声音时钢尺自身的变化。交流后出示“振动幅度”的概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上台来画一画看到的振幅情况,最后统一用“ ”来表示物体的振幅大小。 3.出示活动单,明确活动要求。组内合作,依次观察并记录尺子、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教师需要提出重复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多做几次再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