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章主要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体介绍食品、环境方面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及本人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发展的一些看法及体会。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PCR技术食品检测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d 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ction method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pecific introduction food, environm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method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I have some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detection method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Detection method PCR technology Food testing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在食品、环境、医药方面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应用及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增加生物学科普知识。

1病原微生物概述

1.1 病原微生物概念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1.2 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类:1)生物化学方法2)血清免疫学方法3)分子生物学方法4)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相结合的方法5)用生物传感器进行病原微生物的鉴定6)生物芯片7)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8)LANP技术

2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食品病原微生物传统检验方法步骤非常繁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检测周期长灵敏度较低,难以满足国内外对食品检测的要求。这里介绍几种效益高且易操作现代食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2.1 微生物培养法

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始于80年代早期,主要根据各种菌体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而后不断出现改进方法,通过加入抑制剂、指标剂或者荧光物质等或借助快速的预处理方法缩短增菌时间,合并检验步骤,使培养和鉴定一步完成,从而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常用的检测方法有1)疏水网膜法2)葡萄糖苷酶荧光法3)Oxoid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法。微生物培养法是食品检测中较常用切简单易行的食品检测方法。

2.2 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法在食品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此技术是以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为基础,通过病原物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建立的。根据检测技术的不同可分为免疫扩散法、凝集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探针检测法。免疫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且易操作,价格便宜,所以在食品的检测中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针对病原微生物的核酸分子特征进行鉴定。主要分为3种:1)核酸分子杂交2)基因重组法3)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是有特异探针识别特异碱基序列实现杂交;基因重组法无需对待测菌株进行纯培养,而且无需什么特殊的试剂和设备简便易行,所以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食品鉴定方法。PCP技术是一种核酸体外扩增技术,该方法灵敏度高,效果好,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检测出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3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在环境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主要介绍水环境)

当今水污染隐患令人担忧,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88%腹泻类疾病是由饮用水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饮用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水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如霍乱、军团菌病、肺炎等等。1993年美国密尔沃基市因为应用水中包含隐孢子虫菌导致100人死亡。所以水污染的防治与检测迫在眉睫!下面是目前比较前沿的检测水污染的方法。

3.1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技术)

PCR技术是当今较流行的分子检测技术。虽然PCR检测技术应用广泛,但是缺点是稳定性差,容易产生非特异性产物且水体出现假阳性现象较高。所以目前出现了很多改进的PCR 技术,缩小其缺点,使其可信度变高,特异性更好。以下是利用相关PCR技术对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报道,见表1

3.2 RPA检测技术(Rationmetricpre-rRNA

analysis,RPA)

PCR检测方法缺点很明显,稳定性差,容易产生非特异性产物。检测水体假阳性的概率相当高,可信度不高。RPA检测技术与PCR检测技术相比,RPA用于检测细菌在受到营养刺激后pre-rRNA的变化情况从而检测水中活的病原株。减少PCR检测技术中假阳性的干扰。同时该方法也避免了了由于试验过程中引入的DNA污染或者由于PCR试剂造成的污染的影响。

3.3 DNA芯片检测技术

DNA芯片检测水中病原微生物是生物技术检测法中的新突破。DNA芯片也称DNA微阵列,是利用机械系统将DNA探针阵列分布于玻璃或硅基片上形成多个点,可在同一时间对大量样品进行高通量分析的技术。利用此技术检测水污染的流程图见图 1 芯片检测法的最

大优点是快速,特别是是在水源处可能污染的情况下,尽快得到检测结果尤为重要。

4本人的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的一些看法及体会

病原微生物对我们人类的危害极大,检测与防治病原微生物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所以我认为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应被鼓励,在未来希望有更优秀的检测方法出现,帮助人类去认识并且消灭病原微生物,让人类远离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与健康。

参考文献

矢野郁也内山竹彦病原微生物学M 东京化学同人2002年8月

李淑英李燕水中病原微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12年第一期

王辉张伟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与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2年

第4期

宋宏新马娜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第4期

汪长中吴璇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进展M 安徽医药2013年3月

李维彬郭从文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06年7月

甲醛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方面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将来人们重点将是对这些调节途径的详细信号机制的探索,明确这些机制对掌握许多疾病的发生机制、选择针对性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W ang G L,Jiang BH,Rue E A,et al.Hypoxia2inducible factor1is a ba2 sic2helix2loop2helix2PAS heterodimer regulated by cellular O2tension[J]. Proc Natl Acad Sci US A,1995,92(12):5510-5514. [2] M axwell PH,W iesener MS,Chang G W,et al.The tum our suppress or protein VH L targets hypoxia2inducible factors for oxygen2dependent prote2 olysis[J].Nature,1999,399(6733):271-275. [3] Berra E,Benizri E,G inouves A,et al.HIF prolyl2hydroxylase2is the key oxygen sens or setting low steady2state levels of HIF21alpha in norm oxia [J].E M BO J,2003,22(16):4082-4090. [4] M cNeill LA,Hewits on K S,G leadle JM,et al.The use of dioxygen by HIF prolyl hydroxylase(PH D1)[J].Bioorg M ed Chem Lett,2002,12 (12):1547-1550. [5] M etzen E,Zhou J,Jelkmann W,et al.Nitric oxide im pairs norm oxic degradation of HIF21alpha by inhibition of prolyl hydroxylases[J].M ol Biol Cell,2003,14(8):3470-3481. [6] Haddad JJ,Land SC.A non2hypoxic,ROS2sensitive pathway mediates T NF2alpha2dependent regulation of HIF21alpha[J].FE BS Lett,2001,505 (2):269-274. [7] Zhong H,Chiles K,Feldser D,et al.M odulation of hypoxia2inducible factor1alpha expression by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phosphatidyli2 nositol32kinase/PTE N/AK T/FRAP pathway in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s:im plications for tum or angiogenesis and therapeutics[J].Cancer Res,2000,60(6):1541-1545. [8] Laughner E,T aghavi P,Chiles K,et al.HER2(neu)signaling increases the rate of hypoxia2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21alpha)synthesis:novel mechanism for HIF212mediat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2 sion[J].M ol Cell Biol,2001,21(12):3995-4004. [9] Jung Y J,Isaacs JS,Lee S,et al.I L21beta2mediated up2regulation of HIF2 1alpha via an NFkappaB/COX22pathway identifies HIF21as a critical link between in flammation and oncogenesis[J].FASE B J,2003,17(14): 2115-2117. [10] Qian D,Lin HY,W ang H M,et al.N orm oxic induction of the hypoxic2 inducible factor21alpha by interleukin21beta inv olves the extracellular signal2regulated kinase1/2pathway in normal human cytotrophoblast cells [J].Biol Reprod,2004,70(6):1822-1827. [11] S troka DM,Burkhardt T,Desbaillets I,et al.HIF21is expressed in nor2 m oxic tissue and displays an organ2specific regulation under systemic hy2 poxia[J].FASE B J,2001,15(13):2445-2453. [12] K im CH,Cho Y S,Chun Y S,et al.Early expression of my ocardial HIF2 1alpha in response to mechanical stresses:regulation by stretch2activated channels and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32kinase signaling pathway[J].Circ Res,2002,90(2):E25-33. [13] K uwahara F,K ai H,T okuda K,et al.Hypoxia2inducible factor21alph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athway for adventitial vasa vas orum formation in hypertensive rat aorta[J].Hypertension,2002,39(1):46 -50. (收稿日期:2004-07-07 修回日期:2004-10-25) 文章编号:1000-6486(2005)01-0055-03【综 述】甲醛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志虎, 邵华 关键词:甲醛;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134+.4 文献标识码:A 甲醛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机体有诸多不利的影响。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意识的增强,人们现在越来越关注它在 环境中的存在(尤其是在室内装修方面),因此对它的研究也较多。国内外建立了许多空气中甲醛的检测方法,而对甲醛的生 物检测方法研究却很少,本文旨在探索有效的检测方法。 1 甲醛的理化性质 甲醛常温下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易溶于水,比重01815,沸点-1915℃。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它能使蛋白凝固,具有杀菌和防腐作用,常用来保存动物标本。甲醛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和氢氰酸、亚硫酸氢钠、氨的衍生物(如2,4-二硝基苯肼、苯肼、羟胺等)以及醇类发生加成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47142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Y2002C30) 作者单位:山东省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62 作者简介:张志虎(1973-),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职业卫 生和环境卫生研究 通讯作者:邵华反应;经催化氢化,甲醛被还原成甲醇;甲醛可以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甲酸;它在浓碱的作用下,能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作用,此即所谓的歧化反应。 2 甲醛的来源 甲醛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它有众多的来源:许多工业生产活动如石化工业、药物制造、燃煤工业等可产生甲醛;甲醛是树脂、橡胶、塑料等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一些燃烧产物(如机动车尾气、烹调油烟、香烟烟雾等)、生活用品(如香水、喷发水、空气清新剂等)、建筑、装饰材料(如脲醛树脂、夹合板、粒子板、泡沫绝缘材料、油漆、染料、新家具等)也可产生甲醛;空气中碳氢化合物在光化学作用下可以生成甲醛。体内脂质的氧化或过氧化,丝氨酸、甘氨酸、胆碱等的代谢,以及一些脱甲基反应都可产生甲醛;甲醛还是嘌呤、胸腺嘧啶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 3 甲醛的代谢 人体内的甲醛(包括外界进入的和内生的)有多种代谢途径,主要有:①经肺直接呼出;②进入尿液被排出[1];③与体内组织蛋白质、细胞DNA反应形成加合物而贮存在体内;④在肝脏和红细胞中的甲醛脱氢酶、醇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甲酸。

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在与病原微生物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防卫体系。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PTI和ETI。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PAMPs)诱导的免疫反应PTI 是植物限制病原菌增殖的第一层反应,效益分子(effectors)引发的免疫反应ETI是植物的第二层防卫反应。本文主要对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的免疫反应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广泛地研究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关键词:植物免疫;机制;PTI;ETI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抗性,与动物可通过位移来避免侵染所不同的是,植物几乎不能发生移动,只有通过启动内部免疫系统来克服侵染,植物的先天免疫是适应的结果是同其他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植物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识别病原物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 激活体内信号途径,诱导防卫反应, 限制病原物的入侵, 这种抗性称为病原物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1]。为了成功侵染植物,病原微生物进化了效应子(effector)蛋白来抑制病原物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同时,植物进化了R基因来监控、识别效应子, 引起细胞过敏性坏死(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限制病原物的入侵,这种抗性叫效应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2]。 1 病原物模式分子引发的免疫反应 1.1植物的PAMPs PAMPs是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的一些保守分子。因为这些分子不是病原微生物所特有的,而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它们也被称为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 (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MAMPs)。目前在植物中确定的PAMPs有:flg22和elf18,csp15,以及脂多糖,还有在真菌和卵菌中的麦角固醇,几丁质和葡聚糖等。有研究证明在水稻中发现了两个包含LysM结构域的真菌细胞壁激发子,LysM 结构域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都存在,与寡聚糖和几丁质的结合有关,在豆科植物中克隆了两个具有LysM结构域的受体蛋白激酶,是致瘤因子(Nod-factor)的受体,在根瘤菌和植物共生中必不可少,这说明PAMPs在其它方面的功能。在这些PAMPs中flg22和elf18的研究比较深入,Felix 等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及临床意义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 一、呼吸道九联检主要检测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 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主要针对九项病原体的IgM 检测。由于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但是IgM的半衰期短(约5天)若血清中特异性IgM类抗体含量增高,表明有近期感染,这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以下是关于九项病原体名称及其潜伏期和产生IgM的时间。 九项病原体IgM抗体产生时间

三、临床意义 嗜肺军团菌 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在欧洲和北美军团军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前3,4位,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三位,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5 %也由嗜肺军团菌所致。对人致病的嗜肺军团菌有16个血清型,80%军团菌肺炎有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引起。然而军团菌细菌培养检出率低, 只有50%左右, 目前临床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军团菌感染的主要手段。

肺炎支原体 是目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占儿童肺炎感染病原体的15%左右,由于肺炎支原体传统培养难度大,单纯凭借患儿的临床症状不易确诊是否感染,支原体抗体于感染后7~9d出现,3~4周达高峰,可持续4~6月,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 Q热立克次体 可引起Q热等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等。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 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仅1个血清型。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技术等,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人与人之间的传

病原微生物检测新方法

病原微生物检测新方法 检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时存在前处理困难,步骤多、时间长、重复性与可扩展性差、需要高温灭活等问题,所以在临床实验室难以实现标准化。自动聚焦声学技术是在传统超声波处理基础上的技术革新,聚焦声波能够以极低的能量输入获得良好的样本处理结果,避免传统超声能量过剩可能引起的样本处理过度及热损伤。 AFA技术在DNA剪切中的准确稳定的表现使其在NGS领域备受推崇。其实该技术在微量珍贵以及难处理的医学样本制备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可有效提高生物大分子得率,获得足够且高质量的核酸样本用于下游分析。这是现有条件下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有效手段,可减低可疑或者假阴性结果。 有数据表明:对于珍贵/微量及难处理的样本,基于AFA聚焦超声技术的生物大分子制备方案,其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得率,纯度,完整性等表面价值,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下游数据价值:1.qPCR 扩增效率提高;2医学样本如痰液中病毒核酸有效释放;3宏基因组样本有效破碎以便下游检出更多革兰氏阳性菌;4

文库复杂度提升,基因密集区以及GC富含区测序深度提升;5融合基因检出提升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种RNA病毒,可导致发热、鼻炎、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在老年人患者中,病毒载量较低,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要灵敏度更高的检测方法如RT-PCR法。 在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鉴定案例中,比较了聚焦超声技术(AFA)处理痰液结合MNAzyme探针法与Glass beads研磨方法处理痰液结合探针法对RSV病毒提取及扩增效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Glass beads方法相比,经Covaris AFA超声法处理后提取的核酸样本,检测到的Ct值明显减小(变化范围1.0 - 4.0 log),即经Covaris AFA 超声法处理的样本提取的病毒RNA得率更高。尤其是在7号样品中,使用Glass beads方法处理的样本,检测RSV-B呈阴性,而Covaris方法处理的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 在这个案例中,Covaris AFA超声法处理痰液的时间仅为30秒。这是因为聚焦超声技术的声波频率(500kHz)远远高于普通水浴超声,集中的能量可以

甲醛的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

第19卷第5期2009年10月 皮革科学与工程LEATHER SC I ENCE AND ENG I N EER ING V ol 119,N o 15O ct 12009 文章编号:1004-7964(2009)05-0033-03 甲醛的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 胡逸飞,张新申* ,俞凌云 (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甲醛含量是环境监测与皮革工业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来常用的甲醛测定的方法的优 缺点及其实际应用。 关键词:甲醛;检测方法;皮革 中图分类号:TS 5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09-05 第一作者简介:胡逸飞(1988-),男,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本科生,专业:轻化工程。 *通讯联系人,张新申,教授,博士生导师,E-m a i:l zhangx -i nsheng @126.co m 。 Research Progress i n AnalysisM et hods for For mal dehyde H U Yi -fei ,Z HANG X in-s hen * ,YU L ing-yun (N 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Cle an T echno l ogy of L eather M anufact ure ,S ic huan Uni versit y,Che ngdu 610065,Chi na )Abstrac t :The content o f fo r ma l dehyde is a very i m po rtant i ndex i n env iron m entalm onitor i ng and l ea t her i ndustry .T he re -cent co mmon de ter m i nati ons of f o r m aldehyde i n the wo rl d are briefl y su mma rized and t he ir practical appli ca tions a re dis -cussed . K ey word s :for m aldehyde ;analysis m ethods ;leather 甲醛是日益受到重视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在我 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甲醛居第二位[1] 。甲醛对人体有害,主要因为甲醛可以和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改变蛋白质的内部结构并使其凝固,因而 具有杀伤力[2] 。因此建立易操作,精密度高的甲醛测定方法尤其重要。 1 分光光度法 111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鲍军等[3] 采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人造板及其制品、木家具的微量甲醛释放量(干燥器法)。甲醛浓度在0~3.50mg /L 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3。检测灵敏度是GB 18584、GB /T 17657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的5倍,显色过程耗时约为后者的1/5,样品测定结果与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相符合。尤其对于甲醛释放量不 大于115mg /L 的样品,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的重复性好于乙酰丙酮光度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乙酰丙酮光度法。112 变色酸分光光度法 变色酸法是测定甲醛的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 I O SH 把其列为标准的 分析方法(N I O SH 方法3500)[4] 。甲醛在浓硫酸溶液中与变色酸作用形成紫色化合物,检出限为011mg /L 。其中当乙醛在017m g 以下时不干扰测定,量大时使溶液发黄,醇共存时不干扰测定;酚含量 为2L g 以上时测定结果偏低[5] 。Petreas M 等提出了改良变色酸法,以1%的亚硫酸钠溶液吸收甲醛,变色酸浓度改为5%,使该法在应用中更稳定、更灵敏。 113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甲醛 崔成民等[6] 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甲醛的方法,并对显色剂的使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显色剂用量为1100mL 以上时,甲醛显色溶液的吸光度值基本保持稳定,此方法在测定食品等固形物中的甲醛有很好的应用。114 AHMT 法 AHMT 法 [7]指空气中的甲醛与AHMT (4-氨基-

甲醛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甲醛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甲醛(HCHO)是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它是一种原生质毒。对眼部、呼吸道、致敏性和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均具有毒性,此外还有遗传、致癌和生殖毒性。甲醛污染主要来源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须品的制造,如塑料、橡胶、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黏合剂、皮革、纺织、制药、汽车尾气等。近年来,随着新的装璜材料、家具、防腐剂、杀菌剂、化妆品等广泛使用,甲醛已成为重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甲醛的分析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在食品、空气和水质等样品中甲醛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甲醛;检测 甲醛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机体有诸多不利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意识的增强,由甲醛造成的室内空气、大气环境、公共场所空气、生活饮用水和食品等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对它的研究也较多。本文就甲醛污染的危害及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1 甲醛的理化性质、污染来源及毒性 1.1甲醛的理化性质 甲醛又名蚁醛,分子式为HCHO,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最简单的醛,分子质量30.03,常温下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溶点-92℃,沸点-19.5℃,相对密度0.815(-20℃,水=1);易溶于水和乙醇等多种有机溶剂,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作“福尔马林”,常用作组织防腐剂。甲醛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和氢氰酸、亚硫酸氢钠、氨的衍生物(如2,4-二硝基苯肼、苯肼、羟胺等)以及醇类发生加成反应;经催化氢化,甲醛被还原成甲醇;甲醛可以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甲酸;它在浓碱的作用下,能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作用,此即所谓的歧化反应[1]。 1.2甲醛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以及广泛运用的塑料、橡胶、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黏合剂、皮革、纺织、制药、汽车尾气等。室内环境中甲醛主要来源于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以及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其它各类装饰材料,如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塑料地板砖,油漆、涂料以及某些纺织品;厨房内使用的燃料液化气、煤气、木、煤等不完全燃烧后会产生甲醛和其它污染物;日常使用的化纤纺织品、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等日用品中也含有甲醛[2]。生活饮用水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所接触的输配水管、蓄水容器、供水设备和漆酚、环氧(酚醛)树脂为涂料,内衬等防护材料的溶出及环境水的污染[3]。食品中甲醛的主要来源为一些不法厂商向水产品中添加甲醛,以达到延长保存时间、改善口感的目的。 1.3甲醛的毒性 甲醛的毒性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一般毒性涉及对眼部、呼吸道、致敏性和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特殊毒性主要指遗传、致癌和生殖毒性[4]。 1.3.1甲醛的一般毒性 第一,甲醛对人体的急性毒作用,主要是对眼睛、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引起眼痛、流泪、皮炎等症状。第二,甲醛是一种环境致敏原,接触高浓度甲醛溶液(2%)可引起皮肤过敏。同时,甲醛也可引起变态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哮喘,大量接触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癜。第三,甲醛具有一定的免疫毒性,可抑制机体某些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的功能。第四,较高浓度甲醛的吸入能引起较强的神经毒性,如疲劳、记忆困难或性绪波动等。低浓度甲醛对接触者的短时记忆力、注意力、视感知、感知运动速度和手运动速度准确度等神经行为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影

【CN109932513A】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60836.0 (22)申请日 2019.03.04 (71)申请人 浙江大学 地址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 路866号 申请人 山东泰乐康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 (72)发明人 陈瑜 王楠 郑书发 楼滨  (74)专利代理机构 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57 代理人 丁修亭 (51)Int.Cl. G01N 33/68(2006.01) G01N 33/531(2006.01) (54)发明名称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1)对给定的呼吸道病原样本进行 蛋白提取;2)以步骤1)提取到的蛋白为蛋白样本 形成RPPA;3)对步骤2)获得的RPPA通过PWG进行 微生物或病毒检测;其中,RPPA为Reverse Phase Protein Array,即反相蛋白阵列;PWG为Planar Wave Guide,即平面光导。依据本发明呼吸道病 原体检测方法在样本中所含蛋白量相对较少时 不容易产生漏检。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10页CN 109932513 A 2019.06.25 C N 109932513 A

1.一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给定的呼吸道病原样本进行蛋白提取; 2)以步骤1)提取到的蛋白为蛋白样本形成RPPA; 3)对步骤2)获得的RPPA通过PWG进行微生物或病毒检测; 其中,RPPA为Reverse Phase Protein Array ,即反相蛋白阵列; PWG为Planar Wave Guide,即平面光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蛋白提取的方法为: 针对痰液: t1)将痰液样本震荡混匀; t2)在痰液样本中加入裂解液,然后混合均匀,获得混合液; t3)对步骤t2)获得的混合液进行温育; t4)对温育后的混合液进行离心分离,取上清,即获得蛋白样本; 针对咽拭子,第一提取方法: y11)取下咽拭子头,置于EP管内; y12)加入裂解液,裂解液完全淹没咽拭子头部; y13)对浸入裂解液的咽拭子头进行温育,促咽拭子头上的起始样本裂解; y14)将温育后的EP管置于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取出咽拭子头,保留上清液,即获得蛋白样本; 针对咽拭子,第二提取方法: y21)取下咽拭子头,将咽拭子头浸入病毒培养液中,混匀; y22)取新咽拭子,蘸取步骤y21)中的病毒培养液,新咽拭子头吸收饱和后取下,置于EP 管内; y33)向EP管内加入裂解液直至淹没新咽拭子头,温育裂解; y44)将温育后的EP管置于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取出咽拭子头,保留上清液,即获得蛋白样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液为AG4; 针对痰液样本,裂解液与痰液的体积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抗体芯片的验证,对抗体芯片验证的方法为: k1)对温育裂解后所获得的液体进行稀释; k2)将稀释后的液体制备到第一多孔板中; k3)将第一多孔板中的液体进一步制备到第二多孔板中,使第一多孔板中每一第一微孔适配于第二多孔板中的多个第二微孔,而在相应的多个第二微孔中制备出适配于第一微孔内液体的梯度稀释液体; k4)将梯度稀释液体制备到PWG芯片上,然后进行芯片封闭; k5)对芯片封闭后的PWG芯片进行温育; k6)对温育后的PWG芯片进行洗涤,然后进行信号读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k1)中稀释所获得 的液体的浓度为0.1 ~0.2微克/微升。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 2 CN 109932513 A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章主要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体介绍食品、环境方面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及本人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发展的一些看法及体会。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PCR技术食品检测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d 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ction method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pecific introduction food, environm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method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I have some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detection method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Detection method PCR technology Food testing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在食品、环境、医药方面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应用及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增加生物学科普知识。 1病原微生物概述 1.1 病原微生物概念 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真菌、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说明书终稿子

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 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 英文名称:PNEUMOSLIDE IgM 商品名称:PNEUMOSLIDE IgM 【包装规格】 10人份/盒 【预期用途】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 抗体,可检的病原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已报道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 嗜肺军团菌 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引起的。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唯一的标准技术。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由于很难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因此先将肺炎支原体抗原固定在细胞中。 Q热立克次体 Q热是由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极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特别是支气管炎和肺炎。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它所引起的肺炎占所有肺炎病例的10%。微量免疫荧光法(MIF)是最灵敏和最特异的诊断方法。

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能引起上呼吸道疾病,伴随有急骤发热和轻度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两岁以下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冬季爆发流行。 流感病毒 它是流感的病原体,在具有潜在病理学的患者中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它易于与其它呼吸道疾病混淆,所以在流行期临床诊断很困难。因此,实验室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在2-4岁儿童中能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哮吼)。3型具有流行性,1和2型具有地域性。 【检测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与吸附在载玻片上的抗原发生的反应。样本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未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在洗涤步骤中除去。在下一步骤中,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主要组成成份】 除PBS外,所有试剂均可直接使用。为了易于识别,所有试剂均有一个给定的编号。在操作骤中,写明了每一步所使用试剂的编号。 1载玻片:10片(10孔/片),含有下列抗原: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名解 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微生物群体在进化发育阶段上有一定的共同形态和生理特征 微生物学: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特性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微生物之间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互相关系的一门科学 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致病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指没有货的微生物的存在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也是环状闭合的双联DNA分子比染色体小存在于细胞质中可自主复制 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的机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所致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给后代 基因转移:外源性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供体菌的基因进入受体菌细胞并在其中自行复制与表达或矛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的过程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

非细胞型微生物 复制周期:病毒的增殖被人为分成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与释放七个步骤的完整过程 缺陷病毒:是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因基因某一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若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必要成分等则病毒无法合成自身成分不能够装配和释放子代病毒的现象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被动免疫:是指注射含某种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清等一系列细胞因子是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殊的宿主体内引起特定疾病的能力半数致死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病原体数量或毒素量 急性感染: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是数天或数周 局部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局限就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 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毒性症状 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毒素也可有病灶

甲醛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综述 甲醛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甲醛(HCHO)是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它是一种原生质毒。对眼部、呼吸道、致敏性和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均具有毒性,此外还有遗传、致癌和生殖毒性。甲醛污染主要来源于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须品的制造,如塑料、橡胶、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黏合剂、皮革、纺织、制药、汽车尾气等。近年来,随着新的装璜材料、家具、防腐剂、杀菌剂、化妆品等广泛使用,甲醛已成为重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甲醛的分析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在食品、空气和水质等样品中甲醛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甲醛;检测 甲醛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机体有诸多不利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意识的增强,由甲醛造成的室内空气、大气环境、公共场所空气、生活饮用水和食品等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对它的研究也较多。本文就甲醛污染的危害及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1 甲醛的理化性质、污染来源及毒性 1.1甲醛的理化性质 甲醛又名蚁醛,分子式为HCHO,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最简单的醛,分子质量30.03,常温下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溶点-92℃,沸点-19.5℃,相对密度0.815(-20℃,水=1);易溶于水和乙醇等多种有机溶剂,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作“福尔马林”,常用作组织防腐剂。甲醛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和氢氰酸、亚硫酸氢钠、氨的衍生物(如2,4-二硝基苯肼、苯肼、羟胺等)以及醇类发生加成反应;经催化氢化,甲醛被还原成甲醇;甲醛可以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甲酸;它在浓碱的作用下,能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作用,此即所谓的歧化反应[1]。 1.2甲醛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以及广泛运用的塑料、橡胶、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黏合剂、皮革、纺织、制药、汽车尾气等。室内环境中甲醛主要来源于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以及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其它各类装饰材料,如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塑料地板砖,油漆、涂料以及某些纺织品;厨房内使用的燃料液化气、煤气、木、煤等不完全燃烧后会产生甲醛和其它污染物;日常使用的化纤纺织品、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等日用品中也含有甲醛[2]。生活饮用水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所接触的输配水管、蓄水容器、供水设备和漆酚、环氧(酚醛)树脂为涂料,内衬等防护材料的溶出及环境水的污染[3]。食品中甲醛的主要来源为一些不法厂商向水产品中添加甲醛,以达到延长保存时间、改善口感的目的。 1.3甲醛的毒性 甲醛的毒性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一般毒性涉及对眼部、呼吸道、致敏性和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特殊毒性主要指遗传、致癌和生殖毒性[4]。 1.3.1甲醛的一般毒性 第一,甲醛对人体的急性毒作用,主要是对眼睛、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引起眼痛、流泪、皮炎等症状。第二,甲醛是一种环境致敏原,接触高浓度甲醛溶液(2%)可引起皮肤过敏。

高通量测序在病原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高通量测序在病原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对大量分离菌高通量,更准确的序列分析,以及对细菌种群进行高分辨率的系统发育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对病原微生物产生、适应和传播的认识。高通量测序(high throughput generation sequencing,HTS)技术是人类和动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话题,与基于Sanger方法的最复杂的毛细管测序仪相比,该技术可以产生的数据多100倍。 与传统的第一代测序,又称Sanger测序相比,在DNA测序方面,HTS技术具有快速、廉价和高通量的优点,使得细菌基因组学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通量“台式”测序仪的出现的使实验室能够独立于专业测序中心进行测序工作,同时,HTS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确定病原菌克隆的分子机制,辅助研究人员推断出全球大流行以及局部暴发期间的传播途径,甚至可以对患者个体在感染期间进行细菌种群进化分析。与传统的杂交方法相比,HTS还提供了转录组分析的潜力,包括覆盖全基因组范围及准确定量等,且深度测序辅助对细菌突变体文库的构建,以确定病原菌在体内生长或在其他特定生长条件下存活所需的决定因素。本文将对HTS在细菌病原体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一、感染过程中细菌进化的研究 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结果往往取决于宿主与病原体如何相互作用,采用HTS技术进行的研究为定殖和感染过程中细菌病原体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见解。例如,研究发现,在感染过程中,由于选择性压力(例如与其他微生物共同感染、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抗生素的应用等),某些固定的亚种中会随机出现有利与病原菌的突变,同时,在感染期间还可以发生抗生素耐药性的突变。相较于与传统的PCR扩增技术和一代Sanger测序,HTS的超基因组学方法可以从微生物群分析得到更大的多样性。例如,与健康者相比,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与更严重的炎症相关,并且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的明显发生改变。 二、确定疾病暴发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传统的细菌分型方法鉴别力较低,无法在传染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精准的作用。全基因组序列可以为分离株之间核苷酸提供最高水平的分辨率,可识别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以及社区之间的传播。应用该种新方法可以确定传播的起源是某单一菌株还是多个菌株共同引起。

呼吸道九联检SOP

呼吸道九联检操作程序 一、呼吸道感染概述 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二、免疫荧光法介绍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Coons等于1941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而获得成功。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用荧光抗体示踪或检查相应抗原的方法称荧光抗体法;用已 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荧光抗原法。这两种方法总称免疫荧光技术,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免疫法按反应体系及定量方法不同,还可进一步分做若干种。与放射免疫法相比,荧光免疫法无放射性污染,并且大多操作简便,便于推广。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速度快。主要缺点是:非特异性染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结果判定的客观性不足,技术程序也还比较复杂。但近年来发展了几种特殊的荧光免疫测定,已经很好改善了这些缺点,与酶免疫测定和放射免疫分析一样,应用在临床检验中。 1.原理 免疫学的基本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当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时,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查出另一个因素。免疫荧光技术就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其根据反应体系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法:将标记的特异性荧光抗体,直接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病原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一、打开标本及处理 接受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标准防护方法的培训,尤其是处理破碎或泄漏的容器时更应如此。标本的内层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标本打开处理时: 1.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标本管。 2.必须戴手套,并建议对眼睛和黏膜进行保护(护目镜或面罩)。3.打开标本管时,应用纸或纱布抓住塞子以防止喷溅。 二、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 1.通过认真练习和仔细操作,可以避免破损玻璃器皿的刺伤所引起的接种感染。应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2.锐器损伤(如通过皮下注射针头、巴斯德玻璃吸管以及破碎的玻璃)可能引起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3.以下两点可以减少针刺损伤:(a)减少注射器和针头的使用(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瓶塞,然后使用吸管取样而不用注射器和针头);(b)在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取锐器安全装置。4.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防/耐穿透的带盖容器中。

三、血清的分离 1.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这项工作。 2.操作时应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 3.规范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和气溶胶的产生。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严禁用口吸液。4.移液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消毒液中。移液管应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的时间,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清洗后重复使用。 5.带有血凝块的废弃标本管,在加盖后应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6.应备有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喷溅和溢出标本。 四、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组织及排泄物的标准防护方法 设计标准防护方法(其中包括“常规预防措施”)以降低从已知或未知感染源的微生物传播危险。 五、玻璃器皿和“锐器” 1.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只能用实验室级别(硼硅酸盐)的玻璃,任何破碎或有裂痕的玻璃制品均应丢弃。 2.不能将皮下注射针作为移液管使用。 六、用于显微镜观察的盖玻片和涂片 用于显微镜观察的血液、唾液和粪便标本在固定和染色时,不必杀死涂片上的所有微生物和病毒。应当用镊子拿取这些东西,妥善储存,并经清除污染和/或高压灭菌后再丢弃。 七、一次性接种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