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泵性能实验指导书 (3)

液压泵性能实验指导书 (3)
液压泵性能实验指导书 (3)

实验指导书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动技术

重庆科技学院

一、液压泵的性能调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小功率液压泵的工作特性和掌握测试方法。通过对叶片泵的性能测试,作出压力流量曲线,确定被试油泵在额定工况下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了解油泵的主要性能。通过本实验,熟悉油泵实验系统的原理和测试方法。

2、增进对液压泵工作时的噪声、振动、油压脉动等情况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液压泵的工作特性主要包括流量特性、功率特性和效率特性。

1、流量特性(Q-p 曲线)的测定。

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随其工作压力的提高而稍有下降,其原因是泄漏流量的增大。而液压泵的理论流量只取决于泵的几何参数和电机转速,与工作压力无关。即:

min)/(103l Vn q bl -?=。式中,bl q 是液压泵理论流量,V 是泵的排量(ml/min )

,n 为电机转速(rpm )

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为:

q q q bl b ?-= 。式中,q ?为液压泵的泄漏流量。

μpq C q L =?,式中,p 为液压泵工作压力,μ是油液动力粘度,L C 为泄漏系数。 由上式可知,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与其工作压力呈线性下降关系。

实验时把泵空载时测得的流量q 0近似代表为泵的理论流量bl q 。此时即节流阀的通流截面全部打开。

2、功率特性:

在QSC003B 液压综合实验台上,可从三相功率表上测出电机在液压泵不同工作压力下的输入功率表N ,再根据电机的效率曲线(由实验室提供)查出功率为相应值时的对应电机效率电η,则:电表η*N N i = 则机械效率i

i i bj N q p =η 但实验室该设备的电压表已损坏,故本次实验不做该内容。但须掌握其原理。

3、效率特性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bl

b bV q q =η,分别为泵的实际流量和空载时流量。 总效率bj bv b ηηη=,即容积效率与机械效率之积。

4、压力振摆的测定。

给液压泵加载至额定压力,并通过额定流量。此时压力表指针在额定压力附近会出现有

规律的摆动。摆动幅度pa 5102?±≤时视为正常。

三、实验设备与液压系统原理图

1、实验设备:

QSC003B 液压综合实验台、秒表一块。

2、液压系统原理图;

液压原理图如图1所示,启动油泵8作为被试油泵。整个液压系统没有外负载,靠调节溢流阀10来改变系统压力。调节溢流阀9和节流阀10。由压力表6观察,使溢流阀9的调节压力大于被试油泵8的工作压力,即压力调到7MP a , 油泵的流量由流量计20测定。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

确认电气控制板上的电磁阀旋钮开关均处于“0”位。溢流阀9全开,节流阀10完全关闭。接通电源。按液压泵8启动按钮,待液压泵运转正常后(约一分钟左右,排除系统内的空气),逐渐关小溢流阀9,调定液压泵的安全压力到7MPa (70公斤)。之后溢流阀便不再操作(切记不能再调整溢流阀)。

2、操作步骤:

(1):测量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全松节流阀10,使通流截面最大。待液压泵运转1-2分钟后(使液压泵处于稳定

工况下),再进行以下操作。

记下此时的液压泵工作压力,并计算出流量(秒表计时,记下流量计20上的叠加

数和秒表上相应的时间。)共记录三组数据

图1 液压系统原理图

6

逐渐关小节流阀10,使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分别达到20、30、40、50、60、63公斤

刻度(即1-6.3MPa )这六个测点。在每个测点上按照刚才记录工作压力、计算流

量的方法进行三次,即每个测点记录三组流量值。

分析压力与流量的关系并绘p-q 图。(将三组流量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压力情况下

的流量结果。实验报告中绘出压力-流量曲线。)

(2):测量压力振摆值。在工作压力63公斤时,观测压力表指针摆动幅度,并记录数据。

(3)在(1)中已经得出了空载流量和工作流量。容积效率便可以计算。

(4)机械效率测量不进行。

3、实验结束

将溢流阀9全松,液压泵卸荷。卸荷完毕后将节流阀全关,依次按下泵8的停止按钮、实验台总停按钮,关闭总开关,拔出插头。

五、实验要求(实验报告包含内容)

1、 画出实验液压系统原理图。

2、分析液压泵的额定压力、最高压力、工作压力参数,作出压力-流量曲线。

3、计算容积效率。

4. 思考题:实验液压系统中,溢流阀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能用节流阀对被试泵加载?能用溢流阀加载么?

附注: 已知被测液压泵技术参数

型号规格YB-6 额定转速n=1410rpm

额定压力n p =6.3MPa 理论排量V=6ml/r

容积效率bv η>=80% 总效率%65≥η

压力振摆≤±0.2MPa

液压泵的性能检测

液压泵的性能检测 实验内容: 测试一种液压泵(齿轮泵或叶片泵)的下列特性: 1、 液压泵的压力脉动值; 2、 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 3、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 4、 液压泵的总效率-压力特性。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包括:额定压力、额定流量、容积效率、总效率、压力脉动值、噪声、寿命、温升和振动等项。其中以前几项为最重要,泵的测试主要是检查这几项。 实验方法: 液压泵由原动机械输入机械能(M ,n )而将液压能(P ,Q )输出,送给液压系统的执行机构。由于泵内有摩擦损失(其值用机械效率η机表示),容积损失(泄漏)(其值用容积效率η容表示)和液压损失(其值用液压损失η液表示,此项损失较小,通常忽略),所以泵的输出功率必定小于输入功率,总效率为: 容机入出总ηηη?≈=N N 要直接测定η机比较困难,一般测出η容和η总,然后算出η机。 图1-1为QCS003B 型液压实验台测试液压泵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图中8为被试泵,它的进油口装有线隙式滤油器22,出油口并联有溢流阀9和压力表P 6。被试泵输出的油液经节流阀10和椭圆齿轮流量计20流回油箱。用节流阀10对被试泵加载。 图1-1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液压系统原理图 5、 液压泵的压力脉动值: 把被试泵的压力调到额定压力,观察记录其脉动值,看是否超过规定值。测时压力表P 6不能加接阻尼器。 6、 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Q -P ): 通过测定被试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实际流量,得出它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Q =f(P)。调节节流阀10即得到被试泵的不同压力,可通过P 6观测。不同压力下的流量用椭圆齿轮流量计和秒表确定。压力调节范围从零开始(此时对应的流量为空载流量)到被试泵额定压力的1.1倍为宜。 7、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ηPV -P ): 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容积效率=, 在实际生产中,泵的理论流量一般不用液压泵设计时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计算,通常以空载流量代替理论流量。本实验中应在节流阀10的通流截面积为最大的情况下测出泵的空载流量。

实验2 离心泵性能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1.2离心泵性能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1. 2.1实验目的 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学会离心泵的操作。 2).测定恒定转速条件下离心泵的有效扬程(H)、轴功率(N)、以及总效率(η)与有效流量(V)之间的曲线关系。 3).测定改变转速条件下离心泵的有效扬程(H)、轴功率(N)、以及总效率(η)与有效流量(V)之间的曲线关系。 4).测定串联、并联条件下离心泵的有效扬程(H)、轴功率(N)、以及总效率(η)与有效流量(V)之间的曲线关系。 5).掌握离心泵流量调节的方法(阀门、转速和泵组合方式)和涡轮流量传感器及智能流量积算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6).学会轴功率的两种测量方法:马达天平法和扭矩法。 7).了解电动调节阀、压力传感器和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8).学会化工原理实验软件库(组态软件MCGS 和VB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的使用。 1.2.2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流量V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外部表现形式。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数学方法计算这一特性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 ) 流量V 的测定与计算 采用涡轮流量计测量流量,智能流量积算仪显示流量值V m 3/h 。 2) 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 在泵进、出口取截面列柏努利方程: g u u Z Z g p p H 22122121 2-+ -+-=ρ (1—9) 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压强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量m/s g :重力加速度 m/s 2 当泵进、出口管径一样,且压力表和真空表安装在同一高度,上式简化为: g p p H ρ1 2-= (1—10) 由式(1-10)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就可以计算出泵的扬程。 本实验中,还采用压力传感器来测量泵进口、出口的真空度和压力,由16路巡检仪显示真空度和压力值。 3) 轴功率N 的测量与计算 轴功率可按下式计算: N=M ω=M 60 281.9602n PL n ππ.. = (1—11)

第4章 泵习题

第4章泵 一、填空题 1.透平式泵主要包括()、()、()和()。2.容积式泵主要包括()和()。 3.往复泵包括()、()和()。 4.回转泵包括()、()和()。 5.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有()、()、()、()、轴封箱和密封环。 6.离心泵的过流部件是()、()和()。 7.按流体吸入叶轮的方式可将离心泵分为()和()。8.按级数可将离心泵分为()和()。 9.有效汽蚀余量数值的大小与()有关,而与()等无关,故又称其为泵吸入装置的有效汽蚀余量。10.提高离心泵抗汽蚀性能有两种措施,一种是改进泵本身的结构参数或结构型式,使泵具有尽可能小的();另一种是合理地设计泵前装置及其安装位置,使泵入口处具有足够大的(),以防止发生汽蚀。11.泵的特性曲线是由流量—()曲线、流量—()曲线、流量—()曲线和流量—()曲线组成。 12.泵的运行工况点是()和()的交点。 13.改变工况点有三种途径:一是();二是();三是()。14.改变泵特性曲线的常用调节方法有()调节、()调节、()的调节、改变半开式叶轮叶片端部间隙的调节和泵的并联或串联调节。 15.改变装置特性曲线的常用调节方法有()调节、()调节和()调节。 16.两台离心泵流动相似应具备的条件是()和(),而()仅要求叶轮进口速度三角形相似。 17.相似工况的比转数()。 18.如果泵几何相似,则比转数相等下的工况为()工况。 19.由比转数的定义式可知,比转数大反映泵的流量()、扬程()。20.汽蚀比转数c是泵在最佳工况下的汽蚀特性参数。c值作为相似准数,相似泵的c值(),相同流量下c值越大,NPSH r(),泵的抗汽蚀性能越()。21.转速固定的泵,仅有一条扬程流量曲线。为了扩大其工作范围,可采用()的方法,使工作范围由一条线变成一个面。

液压气动实验报告

液压气动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动 实验项目:填写下面给出的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2014-12-15、2014-12-16、2014-12-17 实验组号:1组:1-10号;2组:11-20号;3组:21-30号;4组:31-40号;5组:41- 实验地点:工程215 实验报告中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部分写思考题。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一、实验目的 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工具 实习用液压泵:齿轮泵。 工具:内六方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 三、思考题 1.齿轮泵由哪几部分组成?各密封腔是怎样形成? 2.齿轮泵的困油现象的原因及消除措施。 3.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 4.齿轮、轴和轴承所受的径向液压不平衡力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解决? 5.单作用叶片泵与双作用叶片泵有什么区别? 实验二液压阀拆装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方向阀、压力阀、流量阀等的结构特点; 2. 熟悉各阀的主要零部件; 3. 熟悉各种液压阀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器材 直动式溢流阀、直动式顺序阀、先导式溢流阀、干式电磁换向阀、手动换向阀、单向阀等各种液压阀,拆装工具等。 三、实验过程 1. 拆开液压阀,取出各部件; 2. 分辨各油口,分析工作原理; 3. 比较各种阀的异同; 4. 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装配各阀。 四、思考题 1. 画图并说明直动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 2. 如果先导式溢流阀主阀芯阻尼孔堵塞,液压系统会出现什么故障?为什么? 3. 比较直动式溢流阀、直动式顺序阀的异同。 实验三液压基本回路演示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小型基本回路实验台的构造和各元件的连接关系;

液压泵实验

实验二液压泵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泵的主要性能,掌握液压泵的实验原理及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试定量叶片泵和限压式变量泵的压力——流量特性,并绘出其特性曲线,计算出该泵在额定压力下的容积效率(一点)。 三、实验原理图 图1 定量泵实验原理图

图2 变量泵实验原理图 四、实验步骤 1、定量泵实验(中间实验台): (1)实验准备:开始实验前顺时针关闭开关9、11,逆时针打开开关10。松开溢流阀6和节流阀8,启动泵2(定量泵)。空运转约一分钟; (2)系统安全压力设定:调节溢流阀6,配合调节节流阀8,使压力表P4的读数为7MPa,该压力即为系统安全压力。 (3)全部松开节流阀8,卸下压力,此时压力表P4的读数降至最低点,记下这点的压力表P4的读数P值和流量计读数Q值; (4)逆时针调节节流阀8,逐步给定量泵加载,每次加1MPa,直到6.3MPa(泵的额定压力)为止,记录每次的P值和Q值,并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松开节流阀8和溢流阀6,关闭泵2。 (5)根据记录的P、Q值,用坐标纸绘出P-Q特性曲线; (6)计算额定压力下的容积效率和泵的最大输出功率(额定压力下的压力和流量的乘积)。 2、变量泵实验(左侧实验台) (1)实验准备:开始实验前顺时针关闭开关8、10,逆时针打开开关9。松开溢流阀3和节流阀4,启动泵1(变量泵)。空运转约一分钟; (2)系统安全压力设定:调节溢流阀3,配合调节节流阀4,当压力表P2的读数达到6.3MPa且流量突然下降后,继续调节溢流阀3半圈,该压力即为系统安全压力。 (3)全部松开节流阀4,卸下压力,此时压力表P2的读数降至最低点,记下这点的压力表P2的读数P值和流量计读数Q值; (4)逆时针调节节流阀4,逐步给定量泵加载,每次加1MPa,到5MPa,然后每次加载0.2PMPa,直到6.3MPa(泵的额定压力)为止,记录每次的P值和Q值,并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松开节流阀4和溢流阀3,关闭泵1。(5)根据记录的P、Q值,用坐标纸绘出P-Q特性曲线;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2、 测量离心泵在恒定转数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其最佳工作范围; 3、 测量管路特性曲线及双泵并联时特性曲线; 4、 了解工作点的含义及确定方法; 5、 测定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C 0与雷诺数Re 的关系(选做)。 二、基本原理: 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离心泵的特征方程是从理论上对离心泵中液体质点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离心泵压头与流量的关系。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和转数的影响,故在实际工作中,其内部流动的规律比较复杂,实际压头要小于理论压头。因此,离心泵的扬程尚不能从理论上作出精确的计算,需要实验测定。 在一定转数下,泵的扬程、功率、效率与其流量之间的关系,即为特性曲线。泵的扬程可由进、出口间的能量衡算求得: He = H 压力表 + H 真空表 + H 0 [ m ] 其中:H 真空表,H 压力表分别为离心泵进出口的压力 [ m ]; H 0为两测压口间的垂直距离,H 0= 0.3m 。 N 轴 = N 电机?η电机?η传动 [ kw ] 其中:η电机—电机效率,取0.9; η传动—传动装置的效率,取1.0; 102 ρ ??=He Q N [ kw ] 因此,泵的总效率为: 轴 N Ne = η 2、孔板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 孔板流量计孔板孔径处的流速u 0可以简化为: u 0=C 0(2gh )1/2 根据u 0和S 0,即可算出流体的体积流量Vs 为: Vs=u 0S 0=C 0S 0(2gh )1/2 或: Vs= C 0S 0(2△p/ρ)1/2 式中Vs ——流体的体积流量,m 3/s ; △ p ——孔板压差,Pa ; S 0——孔口面积,m 2; ρ——流体的密度,kg/m 3; C 0——孔流系数。

离心泵性能实验

实验名称:离心泵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2.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3.测定管路的特性曲线。 4.熟悉个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和安装方法。 5.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二、实验原理: 1.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其中理论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以通过对泵内液体质点运动的理论分析得到。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不免的会产生阻力损失,如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实际压头小于理论压头,且难以计算。因此,通常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其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N-Q、η-Q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根据曲线可以找到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择泵的依据。 (1)泵的扬程 由伯努利方程,泵的实际压头He如下: 其中,动能项相比于压头项数量级很小,可以忽略;损失项由于管路较短,损失较小,可以忽略,因此得到:

式中——泵出口处的压力,mH2O ——泵入口处的压力,mH2O ——出口压力表和入口压力表的垂直距离,m (2)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因此泵的实际和流量较理论低,而输入功率又比理论值高,有泵的总效率: 轴 轴电电转 式中——泵的有效功率,kW ——流量,m3/s ——扬程,m ——流体密度,kg/ m3 N轴——泵轴输入离心泵的功率,kW N电——电机的输入功率,Kw η电——电机效率,取0.9 η转——传动装置的效率,取1.0 2. 孔板流量计孔流系书的测定 孔板流量计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孔板流量计构造原理 在水平管路上装有一块孔板,其两侧接测压管,分别与压力传感器的两端连接。孔板流量计是根据流通通过锐孔的节流作用,使流速增大,压强减小,造成孔板前后压差作为测量依据。若管路的直径为d 1,锐孔的直径为d 0,流体流经孔板后所形成缩脉的直径为d 2,流体的密度为ρ,孔板前测压导管截面处与缩脉截面处的速度和压强分别为u 1、u 2和p 1、p 2,根据伯努利方程,不考虑能量损失可得: 或 由于缩脉的位置随流速的变化而变化,缩脉处的截面积S 2难以知道,而孔口的面积已知,且测压口的位置不变,因此可以用孔口处的u 0代替u 2,考虑流体因局部阻力造成的能量损失,用校正系数C 校正后,有: 对不可压缩流体,根据连续性方程有: 整理得: 令 ,则可简化为: u d d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拆装液压元件的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掌握泵的拆装的步骤及其方法 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要求: 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加深对液压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认识。 三、实验工具: 三爪拉马、六角扳手、活动扳手、皮锤等 四、实验对象 比如说齿轮泵(转向,型号、转速等) 五、实验内容 (一)、齿轮泵拆装分析 1.齿轮泵型号:CB-B20型齿轮泵 2.拆卸步骤: 1)松开6个紧固螺钉2,分开端盖1和5;从泵体4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 2)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此步可不做。 装配顺序与拆卸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 1)泵体4 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d,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

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0.16mm。 2)端盖1与5 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e(见图中虚线所示),用来消除困油。 端盖1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齿轮3 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 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4.思考题 1)齿轮泵的密封容积怎样形成的? 2)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 3)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 4)该齿轮泵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泵轴上的径向不平衡力的? 5)该齿轮泵如何消除困油现象的? (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拆装分析 1.叶片泵型号:YBX型变量叶片泵 2.拆卸步骤: 1)松开固定螺钉,拆下弹簧压盖,取出弹簧4及弹簧座5; 2)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活塞压盖,取出活塞11; 3)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滑块压盖,取出滑块8及滚针9; 4)松开固定螺钉,拆下传动轴左右端盖,取出左配流盘、定子、转子传动轴组件和右配流盘; 5)分解以上各部件。 拆卸后清洗、检验、分析,装配与拆卸顺序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

北京化工大学离心泵性能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离心泵性能试验 实验时间:2015年12月16日 报告人: 同组人: 报告摘要 本实验以水为工作流体,使用了额定扬程He为20m,转速为2900 r/min IS 型号的离心泵实验装置。实验通过调节阀门改变流量,测得不同流量下离心泵的各项性能参数,流量通过计量槽和秒表测量。实验中直接测量量有P真空表、P 压力表、电机功率N电、孔板压差ΔP、计量槽水位上升高度ΔL、时间t,根据上述测量量来计算泵的扬程He、泵的有效功率Ne、轴功率 N轴及效率η,从而绘制He-Q、Ne-Q和η-Q三条曲线即泵的特性曲线图,并根据此图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又由P、Q求出孔流系数C0、Re,从而绘制C0-Re曲线图,求出孔板孔流系数C0;最后绘制管路特性曲线H-Q曲线图。 本实验数据由EXCEL处理,所有图形的绘制由ORIGIN来完成 实验目的及任务 ①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②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③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及安装方法。 ④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⑤测定管路特性曲线。 基本理论 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其中理论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通过对泵内液体质点运动的理论分析得到,如图4-3中的曲线。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阻力,产生能量损失,诸如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因此,实际压头比理论压头小,且难以通过计算求得,因此通常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其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N-Q和η-Q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另外,根据此曲线也可以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流体阻力测定实验

流体阻力测定实验实验指导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015年11月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直管摩擦阻力f P ?,直管摩擦系数λ的测定方法。 2.掌握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和相对粗糙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3.掌握局部摩擦阻力f P ?,局部阻力系数ζ的测定方法。 4.学习压强差的几种测量方法和提高其测量精确度的一些技巧。 二、实验内容: 1.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阻力和直管摩擦系数λ。 2.测定实验管路内流体流动的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和相对粗糙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3.测定管路部件局部摩擦阻力f P ?和局部阻力系数ζ。 三、实验原理: 1.直管摩擦系数 与雷诺数Re 的测定: 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是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即)/(Re,d f ελ=,对一定的相对粗糙度而言,(Re)f =λ。 流体在一定长度等直径的水平圆管内流动时,其管路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为: ρ ρf f P P P h ?=-= 2 1 (1) 又因为摩擦阻力系数与阻力损失之间有如下关系(范宁公式) 2 2u d l h f P f λρ == ? (2) 整理(1)(2)两式得 2 2u P l d f ???=ρλ (3) μ ρ ??= u d Re (4) 式中: -d 管径,m ; -?f P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 -l 管长,m ; -u 流速,m / s ; -ρ流体的密度,kg / m 3; -μ流体的粘度,N ·s / m 2。

在实验装置中,直管段管长l 和管径d 都已固定。若水温一定,则水的密度ρ和粘度μ也是定值。所以本实验实质上是测定直管段流体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 f 与流速u (流量V )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和式(3)可计算出不同流速下的直管摩擦系数λ,用式(4)计算对应的Re ,整理出直管摩擦系数和雷诺数的关系,绘出λ与Re 的关系曲线。 2.局部阻力系数ζ的测定 22 'u P h f f ζρ =?= ' 2'2u P f ?????? ??=ρζ 式中: -ζ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 -?'f P 局部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 -'f h 局部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J /kg 。 图-1 局部阻力测量取压口布置图 局部阻力引起的压强降'f P ? 可用下面方法测量:在一条各处直径相等的直管段上,安装待测局部阻力的阀门,在上、下游各开两对测压口a-a'和b-b '如图-1,使 ab =bc ; a 'b '=b 'c ',则 △P f ,a b =△P f ,bc ; △P f ,a 'b '= △P f ,b 'c ' 在a ~a '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式 P a -P a ' =2△P f ,a b +2△P f ,a 'b '+△P 'f (5) 在b ~b '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式: P b -P b ' = △P f ,bc +△P f ,b 'c '+△P 'f = △P f ,a b +△P f ,a 'b '+△P 'f (6) 联立式(5)和(6),则:'f P ?=2(P b -P b ')-(P a -P a ') 为了实验方便,称(P b -P b ')为近点压差,称(P a -P a ')为远点压差。其数值用差压传感器来测量。

液压与气压传动测试实验报告书-2015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 实验项目:液压与气压传动测试实验实验班级: 学号,姓名:, 总页数:11 指导教师:李益林刘涵章实验时间:2015.3. ~2015-7. 机电学院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

目录 目录 (2)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3) 1.CB—B10型齿轮泵流量计算 (3) 2.YB1-10双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 (3) 3.思考题 (4) 实验二液压泵性能测试 (5) 一、叶片泵测试与计算 (5) 二、画P—Q特性曲线图 (5) 实验三液压阀拆装 (6) 实验四溢流阀性能测试 (7) 一、溢流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7) 二、画启闭特性曲线图 (7) 实验五节流阀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测试 (8) 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8) 实验六调速阀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测试 (9) 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9) 画负载特性曲线图 (10) 实验七基本液压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图绘制 (10) 1.观察S001液压传动系统试验台,标出各种液压元件的名称。 (10) 2.观察S001液压传动系统试验台,完成填充。 (11) 3.液压元件图形符号描述传动系统示意图。 (11)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1.CB—B10 型齿轮泵流量计算 1)计算齿轮轴齿数:Z = 个。 2)测量齿顶圆直径D= mm. 3)测量齿轮齿宽: B = mm,CM. 4)计算齿轮模数:m = D / ( Z+ 2 ) = mm,CM. 标准模数m : 数值计算后,应向下面标准模数值靠近取值(mm)。 5)当转速n= 1450 r/min 的电机,泵的容积效率取ηv= 85% 时,计算齿轮泵排量 V = 2π·Z·m2 ·B (mL/r)(齿宽、模数用厘米单位代入计算。) 6)因为实际齿槽容积比齿轮体积稍大一些,通常取V = 6.66Zm2 B 7)计算齿轮泵流量q v = 6.66·Z·m2·B· n·ηv·10-3 (L/min) (齿宽、模数用厘米单位代入计算。) 2.YB1-10双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 1)YB1-10双作用叶片泵铭牌参数: 额定压力= Map ,额定转速= 转/分, 排量= 毫升/转。 2)测量定子内表面大圆弧直径D =mm,半径R = CM。 3)测量定子内表面小圆弧直径d =mm,半径r = CM。 4)测量定子宽度:B = mm,CM。 5)测量叶片厚度:δ = mm,CM。 6)计算叶片数: Z = 片。 7)叶片倾角:θ= 13 度。 8)叶片泵转速:n = r/min。(取>1000 ~<1450 ) 9)叶片泵工作区环形体积:V1 = 2π(R2 - r2)B 10)叶片所占容积:V2 = 2·[(R - r)/cosθ]·B·δ·Z 11)双作用叶片泵理论排量V t = V1- V2(mL/r),即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液压泵的性能实验 (2) 实验二液压元件拆装实验 (5) 实验三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8)

实验一液压泵的性能实验 一、试验目的 了解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和小功率液压泵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试一种泵(齿轮泵或叶片泵)的下列特性: 1、液压泵的压力脉动值; 2、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 3、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 4、液压泵的总效率—压力特性。 附:液压泵的主要性能表 图1—1所示为QCS003B型液压实验台测试液压泵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图中8为被试泵,它的进油口装有线隙式滤油器22,出油口并联有溢流阀9和压力表P6。被试泵输出的油液经节流阀10和椭圆齿轮流量计20流回油箱。用节流阀10对被试泵加压。 1、液压泵的压力脉动值 把被试泵的压力调到额定压力,观测记录其脉动值,看是否超过规定值。测试压力表P6不能加接阻尼器。 2、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 通过测定被试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实际流量,得出它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q=F(p)。调节节流阀10即得

到被试泵的不同压力,可通过压力表P6观测。不同压力下的流量用齿轮流量计和秒表测定。压力调节范围从零开始(此时对应的流量为空载流量)到被试泵额定压力的1.1倍为宜。 3、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 容积效率=理论流量 实际流量 在实际生产中,泵的理论流量一般不用液压泵设计时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计算,通常以空载流量代替理论流量。 容积效率=空载流量 实际流量 即η PV = 空 实q q 4、液压泵总效率—压力特性 总效率= 泵输入功率 泵输出功率 即ηP = 入 出 N N N 出= 1000 pq (kW) 式中 p —泵的工作压力(Pa ),q —泵的实际流量(m 3/s ) N 入=2πn T 式中 T —泵的实际输入扭矩,n —泵的转速(本实验中为1410rpm ) 本实验中液压泵的输入功率用电功率表测出。功率表指示的数值N 表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再根据该电动机的功率曲线,查出功率为N 表时的电动机效率η电,则 N 入=N 表η 电。 液压系统总效率:ηP =电 表ηN pq 1000 四、实验步骤: 参照图1—1、图1—3进行实验 1.将电磁阀12的控制旋钮置于“0” 位,使电磁阀处于中位,电磁阀11的控制旋钮置于“0” 位,阀11断电处于下位。全部打开节流阀10和溢流阀9,接通电源,让被试泵8空载运转几分钟,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2.关闭节流阀10,慢慢关小溢流阀9,将压力p 调至7MPa (额定压力的1.1倍),然后用锁母将溢流阀9锁住。 3.逐渐开大节流阀10的通流面积,使系统压力p 降至泵的额定压力—6.2 MPa ,观测泵的压力脉动值(做两次)。 4.全部打开节流阀10,使被试泵的压力为零(或接近零),测出此时的流量,此即为空载流量。再逐渐关小截流阀10的通流面积,作为泵的不同负载,对应测出压力p 、流量q 和电动机的输入功率N 表。注意节流阀每次调节后,需运转一、两分钟后,再测有关数据。 压力p —从压力表p 6上直接读出。 流量q —用秒表测量椭圆齿轮流量计指针旋转一周所需时间,根据公式q = t V ?求出。

离心泵特性实验报告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熟悉离心泵的使用; 2.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操作特性,做出特性曲线; 3.了解电动调节阀、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 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 f h g u g p z H g u g p z ∑+++=+++222 2222111ρρ (1) 由于两截面间的管长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f h ∑,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可忽略,则有 (=H g p p z z ρ1 212)-+ - 210(H H H ++=表值) (2) 式中: 120z z H -=,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 ; ρ——流体密度,kg/m 3 ; g ——重力加速度 m/s 2; 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 ; H 1、H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 ;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 z 1、z 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2.轴功率N 的测量与计算 k N N ?=电 (3) 其中,N 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 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95.0=k 。

PLC与液压实验报告

1.单缸连续往复控制回路(气动) 1、实验题目:单缸连续往复控制回路(气动) 2、实验原理:如图所示,三位四通的电磁阀1Y A 、1YB分别外接PLC的Q0.0、Q0.1的输出端子;当三位四通电磁阀还没通电时,液压缸静止,开始按液压缸启动按钮SB1,液压杆开始,当运动到最左端时,Q0.0输出1Y A通电时,换向阀向左移动,液压杆向右运动;当运动到最右端时,Q0.1输出1YB通电,换向阀向右移动,液压杆向左快退运动。通过感应开关SQ1、SQ2来控制PLC程序的Q0.0、Q0.1交换输出,再控制换向阀1YA、1YB 通电,使液压缸自动往复运动。 工作原理图 I/O分配表

输入输出 操作功能地址操作功能地址启动SB1 p 向右运动0.0 停止SB2 I0.1 向左运动0.1 SQ1 I0.2 SQ2 I0.3 PLC程序 PLC外部接线:

3、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气动的运动原理,通过PLC控制实现液压缸的自动往复运动。 4、实验内容:通过感应开关控制PLC的输入实现液压缸自动往复运动工作无杆腔通气,有杆腔回放气时,杆前进;有杆腔通气,无杆腔放气时,杆快进。 5、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元件(单杆双作用缸、单向节流阀、接近开关、三位五通双电磁换向阀、三联件、连接软管)。并检验元件的实用性能是否正常。 2、看懂原理图后,搭建实验回路。 3、将三位五通双电磁换向阀和接近开关的电源输入口插入相应的控制板输出口。 4、确认连接安装正确稳妥,把三联件的调压旋钮放松,通气,开启气泵。待泵工作正常,再次调节三联件的调压旋钮,使回路中的压力在系统工作压力以内。 5、当电磁阀作为得电后,压缩空气经过电磁阀过单向节流阀进

液压泵性能实验指导书 (3)

实验指导书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动技术 重庆科技学院

一、液压泵的性能调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小功率液压泵的工作特性和掌握测试方法。通过对叶片泵的性能测试,作出压力流量曲线,确定被试油泵在额定工况下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了解油泵的主要性能。通过本实验,熟悉油泵实验系统的原理和测试方法。 2、增进对液压泵工作时的噪声、振动、油压脉动等情况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液压泵的工作特性主要包括流量特性、功率特性和效率特性。 1、流量特性(Q-p 曲线)的测定。 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随其工作压力的提高而稍有下降,其原因是泄漏流量的增大。而液压泵的理论流量只取决于泵的几何参数和电机转速,与工作压力无关。即: min)/(103l Vn q bl -?=。式中,bl q 是液压泵理论流量,V 是泵的排量(ml/min ) ,n 为电机转速(rpm ) 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为: q q q bl b ?-= 。式中,q ?为液压泵的泄漏流量。 μpq C q L =?,式中,p 为液压泵工作压力,μ是油液动力粘度,L C 为泄漏系数。 由上式可知,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与其工作压力呈线性下降关系。 实验时把泵空载时测得的流量q 0近似代表为泵的理论流量bl q 。此时即节流阀的通流截面全部打开。 2、功率特性: 在QSC003B 液压综合实验台上,可从三相功率表上测出电机在液压泵不同工作压力下的输入功率表N ,再根据电机的效率曲线(由实验室提供)查出功率为相应值时的对应电机效率电η,则:电表η*N N i = 则机械效率i i i bj N q p =η 但实验室该设备的电压表已损坏,故本次实验不做该内容。但须掌握其原理。 3、效率特性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bl b bV q q =η,分别为泵的实际流量和空载时流量。 总效率bj bv b ηηη=,即容积效率与机械效率之积。 4、压力振摆的测定。 给液压泵加载至额定压力,并通过额定流量。此时压力表指针在额定压力附近会出现有

泵特性综合实验系统指导书与报告

泵特性综合实验系统 指导书与实验报告 毛 根 海 浙江大学 2006年6月 国 家 工 科 力 学 基 地 水 利 实 验 室

单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指导书与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水泵的基本测试技术,了解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2、测定P—100自吸泵单泵的工作特性,作出特性曲线; 二、仪器简介 1、仪器装置简图如图2.1所示。(单泵实验选定1#泵为实验泵) 图2.1 泵特性综合实验仪装置图 1.5#流量调节阀2.2#实验泵3.功率表4.1# 实验泵 5.4#流量调节阀6.输水管道7.文透利流量计8.压差电测仪 9.蓄水箱10.2#泵压力表11.2#泵稳压罐12.光电转速仪 13.2#进水阀14.3#进水阀15.1#泵稳压罐16.进水管道 17.压力真空表18.1#泵压力表19.1#进水阀 2、实验条件设置:单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选定1#泵作为实验泵,需关闭2#、3#、5#阀门。 1

2 三、实验原理 对应某一额定转速n ,泵的实际扬程H ,轴功率N ,总效率η与泵的出水流量Q 之间的关系以曲线表示,称为泵的特性曲线,它能反映出泵的工作性能,可作为选择泵的依据。 泵的特性曲线可用下列三个函数关系表示 H = f 1(Q ); N = f 2(Q ); η = f 3(Q ) 这些函数关系均可由实验测得,其测定方法如下: 1)、流量Q (10-6 m 3/s ) 用文透利流量计7、压差电测仪8测量,并据下式确定Q 值 Q = A (Δh )B (1) 式中: A 、B —— 预先经标定得出的系数,随仪器提供; Δh —— 文丘里流量计的测压管水头差,由压差电测仪8读出 (单位cm 水柱); Q —— 流量(10-6m 3/s ) 2)、实际扬程H (m 水柱) 泵的实际扬程系指水泵出口断面与进口断面之间总能头差,是在测得泵进、出口压强,流速和测压表表位差后,经计算求得。由于本装置内各点流速较小,流速水头可忽略不记,故有: H = 102 (h d - h s ) (2) 式中 H —— 扬程(m 水柱); h d —— 水泵出口压强(MPa ); h s —— 水泵进口压强(MPa ),真空值用“-”表示。 3)、轴功率(泵的输入功率)N (W ) 电η?=0P N (3) P K P ?=0 (4)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机电实验中心

前言 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共编入七个教学实验,适用于在YCS系列液压教学实验台上进行。 通过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液压元件及常用液压回路的性能及测试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由于水平所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目录 实验一液压泵(马达)结构实验----------------------------------4 实验二液压控制阀结构实验--------------------------------------5 实验三液压泵性能实验------------------------------------------6 实验四溢流阀性能实验------------------------------------------11 实验五节流调速性能实验----------------------------------------17 实验六液压回路设计实验----------------------------------------23 实验七气压回路设计实验----------------------------------------24

实验一液压泵(马达)结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和掌握液压系统中动力与执行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2.通过实验,能熟练完成各种泵(马达)的拆卸和组装。 二、实验内容 将实验中给出的液压泵(马达)分别拆开,观察其组成零件、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并记录拆装顺序以便于正确组装。 1.齿轮泵的拆装:将齿轮泵按顺序拆开,观察泵的密封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困 油区、卸荷槽在什么位置,泵内压力油的泄漏情况,如何提高容积效率。 2.叶片泵的拆装:将叶片泵按顺序拆开,观察泵的密封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如 何区分配油盘上的配油窗口,分析配油盘上的三角沟槽有什么作用,叶片能否反 装,泵在工作时叶片一端靠什么力始终顶住定子内圆表面而不产生脱空现象。 3. 轴向柱塞泵的拆装:将柱塞泵按顺序拆开,观察泵的密封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 分析三对摩擦副的特点,变量机构的变量原理及特点,柱塞上的小槽和中心弹簧 有什么作用。 4. 叶片马达的拆装:将叶片马达按顺序拆开,观察马达的密封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 分析叶片马达与叶片泵相比结构上的特点,起动转矩的产生。 5. 单作用连杆型径向马达的拆装:将马达按顺序拆开,观察马达的密封容积由哪些 零件组成,分析配流轴的特点,马达内部油道的布置。 三、实验报告要求 1.填写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 2.将自己拆解的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3.回答下列问题: ①齿轮泵高压化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可在结构上采用哪些措施减少液压径向不平 衡力和提高容积效率? ②双作用叶片泵与马达在结构上有何异同?比较双作用式与单作用式叶片泵,说明 各自的特点。 ③定性地绘制限压式叶片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并说明“调压弹簧”、“调压 弹簧刚度”、“流量调节螺钉”对压力—流量特性曲线的影响。 ④CY14-1轴向柱塞泵的有哪些结构特点? ⑤总结容积泵工作的必要条件及常用的三种配流方式。这三种配流方式分别运用在 何种结构的泵(马达)上?

离心泵实验

一、 实验题目 离心泵性能实验 二、 实验摘要 本实验使用转速为2900 r/min ,WB70/055型号的离心泵实验装置,以水为工作流体,通过调节阀门改变流量,测得不同流量下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并画出特性曲线同时标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 0,测定管路的特性曲线。实验中直接测量量有q v 、P 出、P 入、电机输入功率N 电、孔板压差ΔP 、水温T 、频率f ,根据上述测量量来计算泵的扬程He 、泵的有效功率Ne 、轴功率N 轴及效率η,从而绘制泵的特性曲线图;又由P 、q v 求出孔流系数C 0、Re ,从而绘制C 0-Re 曲线图,求出孔板孔流系数C 0;最后绘制管路特性曲线图。 关键词: 特性曲线图、孔流系数、He 、N 轴、η、q v 三、 实验目的及内容 1、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其操作和调节方法。 2、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3、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及安装方法。 4、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5、测定管路特性曲线。 四、实验原理 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其中理论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通过对泵内液体质点运动的理论分析得到,如下图的曲线。由于流体流经泵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阻力,产生能量损失,诸如摩擦损失、环流损失等,因此,实际压头比理论压头笑,且难以通过计算求得,因此通常采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其参数间的关系,并将测出的He-Q 、N-Q 和η-Q 三条曲线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另外,曲线也可以求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1)泵的扬程He 式中: ——泵出口处的压力,mH 2O ; ——泵出口处的压力, mH 2O ; ——出口压力表与入口压力表的垂直距离, =0.2m 。 (2)泵的有效功率和效率 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和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比理论值高,所以泵的总效率为 轴 N Ne = η 102 e ρ QHe N = 式中 Ne ——泵的有效效率,kW ;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自学指导书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自学指导书 1、课程说明 (1)适用专业的名称和层次:水利水电工程专升本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水泵及水泵站》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要求该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使学生了解叶片泵的类型及构造,掌握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熟悉叶片泵的工作参数与基本性能;能够根据所需的扬程、流量及其它有关要求正确选择水泵的类型及型号,并能根据水泵性能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确定水泵的工作状况及工况点校核;能够根据泵站及所选水泵的实际工作状况,合理地确定水泵安装高程及调节方式;能够为选定的水泵正确地选配动力机及有关辅助设备;了解扬水区域划分的一般原则,能够合理地选择排灌泵站的站址,确定有关的设计扬程及设计流量;具有初步的中、小型泵站进、出水流道(管道)水力设计的能力;能够进行泵站建筑物布置的方案比较,合理选择泵房及进、出水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掌握泵房整体稳定与地基应力校核及泵房主要受力构件荷载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泵站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3)本课程与前修课程、后续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为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建筑物;后续课程为水利工程概预算、毕业设计。 (4)自学的整体要求和方法: 1)重点章节应反复学习。全书重点章节有:水泵的类型与构造、水泵能量与汽蚀性能、泵房、进出水建筑物等。 2)本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强,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践,某些内容应借助课件和深入泵站现场学习。 3)由于本课程补充内容多,学生应认真学习自学指导书,并结合江苏泵站工程的特点多参阅有关泵站的参考书,以消化所学知识。 4)主要自学环节:对照指导书通读全书,对于基本概念和重点章节则应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各章节自学完毕后,应对照思考题进行自问自答的书面闭卷考查,考完后应参照教材进行校核订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巩固已学知识。同学对于教材中遇到的难题,首先应独立思考加以解决。确实无法解答,可以信函或邮件寄交学校,由教师指导回答。 (5)主要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要求: 1)自学对照学习方法指导书阅读教材,认真学习重点章节。阅读课文时注意做到理解其内容,解释其原因,掌握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