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 《如梦之梦》

赖声川 《如梦之梦》
赖声川 《如梦之梦》

导览

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是八十年代蜚誉国际剧场界、在巴黎红透半边天的剧场导演,曾把印度史诗《摩诃婆罗达》搬上舞台,从清晨演到日暮,长达九小时,成为国际艺文界的一大盛事。

如今在地球另一边,中国语文世界最精彩的戏剧家赖声川与《如梦之梦》犹如东方的彼得布鲁克与《摩柯婆罗达》,可以一千零一夜那样不眠不休地说故事…

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

《如梦之梦》缘起

故事发生于《西藏生死书》第269页

一位医学院刚毕业的学生第一天到医院上班,结果病房中五位病人死了四位。这位医生惊慌地发现,她多年来在学校里所学的训练和技能,完全没有教她如何面对这一刻,她只能当一个无助的旁观者,看着他们在恐惧和惊恐之中死去。

医生的表妹告诉她西藏密宗有一种「自他交换」的方法,可以帮助濒临死亡的病人,但如果「自他交换」太困难,做不成,那么倾听病人叙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也会对病人有很大的帮助。事实上濒死病人的故事,蕴藏着惊人的智慧,同时也富有治疗的价值。

于是医生决定倾听剩下「五号病人」诉说自己生命的旅程。故事也从这里展开……

1928年,巴黎

从下船那一刻起,顾香兰尝试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自由感。

在诺曼第的城堡中,生活就像梦一般;从妓女摇身变为贵妇,香兰一头栽入新世界,认识了许多前卫艺术家、政治家及思想家;他们当中许多人都和伯爵一样,为香兰的异国风情所迷惑。香兰开始学绘画,同时也成为了巴黎上流社会的话题……

--《如梦之梦》

《如梦之梦》整出戏就像一次庞大的旅行,从主角的生命末端开始,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从亚洲到欧洲,从生到死,从痛苦到解脱的可能性,一层一层的故事,医生的故事包着五号病人的故事,五号病人的故事包着顾香兰的故事,从台北的医院,跳出来到台北市、到巴黎、到上海、到二十年代的上海,到三十年代的巴黎、一直到五十年代的法国,最后再回到台北病房。八个小时的旅程,却经历了两辈子的故事。

整个剧情有二分之一以上都发生在法国,透过剧中主角的异国之恋与生活铺陈,观众彷佛进到时光隧道,一起经验了神秘东方与浪漫西方的文化之美。

全球仅3000VIP入围观赏过的史诗级话剧,

你能否像其它全球顶级精英一样成为下一位入选者?

独一无二的颠覆观赏体验!

震撼华人剧场的先锋巨作!

360度环绕式剧场,观众席置于中央;

舞台环绕观众戏在剧场四面八方轮番展开;

剧如梦,坐如梦,观亦如梦。

长达近 8小时的史诗式戏剧旅程!

挑战话剧观看时间的新极限。

一次精神上的终极体验。

观梦,做梦,人生过客,皆为梦旅人。

32个演员饰演逾100个角色

多时空穿越,探讨生命真谛,

如梦如幻令人深省!

时间:民国到现代,百年时间穿越,世纪人情变换。空间:台北、巴黎、上海、北京、诺曼底。

2013年的亚太剧场界因为《如梦之梦》而显得光辉夺目!

透过《如梦之梦》魔幻般的剧情,有穿越千年的隐喻,有跨度百年的三城故事,观众看到的岂止是一百多个人物的悲欢离合与数个奇情相袭的梦境?!这是一部用中国古文化中「释道儒一体」的目光,来审阅百年沧桑的哲学思想,也是一部融化了游子寻根之情与探问生存意义的剧场史诗……

《如梦之梦》奖项一览

《如梦之梦》获颁中国时报2000年十大表演艺术奖

《如梦之梦》获第十二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服装奖"

《如梦之梦》获第十二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配角奖"

《如梦之梦》获第十二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整体演出奖"

媒体评价

"长达八个小时的演出中,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如开展盒中之盒的一一铺展在观众眼前,赖声川高超的说故事方法,让人一路走进了他所编织的生命命题之中。2000年的台湾剧场界,因为《如梦之梦》而显得光辉夺目。"

--中国时报

"《如梦之梦》香港最长的梦,破香港剧场纪录,它说故事的技巧,在与观众耐力的拔河赛中取得胜利。台湾戏剧家赖声川在印度的菩提树下领悟生死循环道理……在观众心里完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死轮回。"

--亚洲周刊

剧评人评价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 张秉权

戏中讲梦的部分很感人。

赖声川将他的哲理思考和对人文的关怀结合圆熟。近几年,我也去过西藏和尼泊尔。在尼泊尔的河边,看到人在那里经历了生老病死的生命流程……整个就是一个圆转的关系。一般旅客可能到此一游,拍个照就走了;和你在那里坐上两、三个小时,看完整个过程是不一样的。

从这里面我得到人生如梦、兜转的感觉,和讲剧场美学时提到的绕场、兜转一样,也是人生精简的概括。

北京剧评家 -- 陶庆梅

"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一个深远的旅程,不是新手的探索,而是成熟艺术家自信的自我超越,在题材上,赖声川勇于大量引用修习多年的佛法,在形式上,是他过去所有尝试的总合,并且超越这一切……他又创造了一种新型态的剧场,在中国语文世界中"

台湾大学教授 -- 林鹤宜

"以'环形'为表演舞台,'圆心'为观众席的如梦之梦,无论对赖声川个人或华人戏剧而言,在题材、思想、时空概念、剧场美学等各方面都大有开创,因而备受瞩目"

《如梦之梦》演出回顾-- 一再上演的传奇经典

2000年《如梦之梦》台湾关渡首演

在关渡首演时,一口气看整天戏的人是从下午一直看到深夜,分两天看的人,连续两天的傍晚,第一天看上半场,第二天看下半场。看到旁边坐的都是同样的人,参加同样的一件事情……剧终时,剧场整个唯一的照明就是蜡烛。散场时,观众带走的是一个复杂的故事,也是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一个故事,带到山下,带到生活中……

2002年《如梦之梦》在香港演出

「香港话剧团」 2002年5月二十五周年庆的开幕剧。「香港话剧团」是香港剧坛历史最久、举足轻重的专业剧团,该团艺术总监毛俊辉在台湾关渡看完八小时的《如梦之梦》后,立即力邀赖声川导演赴港执导该剧。不但邀请到香港无线电视台当家花旦汪明荃,与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担纲演出,演出现场更是众星云集,包括林青霞、徐克、杜可风、梁咏琪、杨帆等电影界人士都到场观赏,在极快速及物化的香港中造成难得的轰动。

《如梦之梦》曾在关渡和香港两个地方演出,尽管台湾看过的总人数仅有2000人;香港演了十三场,总共才1000人看过,但两天之内就售出所有门票,连加演一场也在一天内售空,网络上求票声不断,一票难求所造成的一种轰动,使得该剧已经成为亚洲破纪录的现代剧场传奇。

此时值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之际,台湾表演工作坊、北京央华文化特在北京、上海(大陆其它城市亦可洽谈)首次上演《如梦之梦》,届时将会是全球顶级精英再次云集、共同观赏的超级盛会。

《如梦之梦》2013亚太区域公演计划

在一个文化创意产业是否成功成为一个城市是否具备与时俱进的产业提升能力的时代;

在一个城市典范性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度决定了是否能代表中国软实力内涵的时代;

在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外在表现亟需突破以饮食文化和商品文化为形式代表的时代;

在一个竞相吸引全球高端人群驻足和居住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繁荣基础的时代;

在一个需要有广泛共识的可以引领同时代华人舞台和创意文化的领先地位的城市…

《如梦之梦》的盛大演出将会是上述内容最具说服力的答案。

2013年,《如梦之梦》将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台北(两厅院)、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乌镇、深圳六地登上世界的视线,盛大公演;

这次公演将是华语社会中引导社会影响力的重大文化事件,是在《宝岛一村》之后,华人文化实力的展示。

每场观众只限600人,进入剧场的观众将邀请来自全世界华人的社会精英,这无疑将会是一场全球顶级精英再次云集的超级盛会。

《如梦之梦》的演出和制作期间,全部的讯息和推广将让世界侧目!

2013《如梦之梦》

史诗大戏即将开幕

你准备好了吗?

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赏析话剧《暗恋桃花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810718831.html, 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赏析话剧《暗恋桃花源》 作者:何佳玲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5期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其悲剧理论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后世悲剧创作产生巨 大影响,不断被研读学习。“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赖声川在其舞台剧《暗恋桃花源》中运用了亚的部分理论并在此之上进行了创新与超越。本文采用亚的摹仿说、净化和过失说赏析《暗恋桃花源》,也帮助读者理解该理论与话剧。 关键词:悲剧理论;模仿与净化;过失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1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创作了西方第一步较为完整的文论专著《诗学》,他在其中对悲剧和悲剧理论的论述为后世戏剧创作带来了深远影响和重要指导。《暗恋桃花源》作为赖声川的代表作,沿袭了亚的理论思想,也充满了多彩创新元素与勇敢的尝试和超越。 一.悲剧:摹仿与净化 亚里士多德定义悲剧为借人物的动作来摹仿一个严肃完整、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而非摹仿人的品质。 《暗恋桃花源》看似是《暗恋》和《桃花源》这两场不论是形式、时代还是风格、人物、表面情节都迥异的话剧的穿插排列,也不符合亚对于戏剧“一件作品只摹仿一个对象”的要求。但它实质上并非混乱,而是暗含统一思想。这条暗线由那不停寻找“刘子骥”、“扰乱和打断”戏剧的看似疯癫的女子串连了整部作品。寻找:找心中的那人、情、向往与桃源。女子在找刘子骥,江滨柳在找云之凡,老陶在找桃花源。无论人格与时代多么不同,剧中人物都在做同一个行动。而这其中悲剧性则在于,这些寻找都由于种种原因,客观条件历史使然或者命运不确定性的捉弄,终无满意结果。刘子骥一直没出现;屈从于现实嫁做人妇的云之凡也不再是江滨柳心中那人,不能再给他那思念已久的爱;老陶在现实中再次失望后欲返桃源却丢了记号终寻不得。怅然在人物心中呜咽着无法散去。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人物遭受不该遭受的厄运就会让观众怜悯,而当这个人与观众相似时后者就会感到恐惧;悲剧就是通过这种怜悯和恐惧来陶冶情感。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发表时间:2019-08-08T16:10:13.72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作者:陈海燚余冰徐会娟曾鸣 [导读] 《暗恋桃花源》由既独立又相连的两个故事合成,而且合成得自然天成,其中掺杂着《暗恋》带来的感动、惋惜、遗憾,掺杂着《桃花源》带来的幽默、幻想、期待,泪与笑相互纠缠,展现了各式各样的美感,这就是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暗恋桃花源》由既独立又相连的两个故事合成,而且合成得自然天成,其中掺杂着《暗恋》带来的感动、惋惜、遗憾,掺杂着《桃花源》带来的幽默、幻想、期待,泪与笑相互纠缠,展现了各式各样的美感,这就是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美学意义;喜剧;悲剧 1《暗恋桃花源》观后初感 首先,这部话剧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特意将台前幕后都演绎了出来,在看似慌乱的节奏中将《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组联系了起来,最终呈现出整个故事。很多地方,都会给人一种并非 刻意安排的感觉,如“寻找刘子骥的女人”的乱入,以及《桃花源》场务的置身事外,但恰恰是这种感觉,才让我们有了既觉真实又有距离的体会。 其次,这是一部让人边哭边笑,又发人深省的话剧。在观看的过程中,一直被《桃花源》“诶诶诶”、“放轻松、放轻松”所逗乐,同时也为《暗恋》的无果而抽噎。两个悲、喜场景的快速转换,让人一会喜、一会悲,一会笑、一会哭,变得那么地喜怒无常,一直被话剧的情节所牵引着。 最后,这部话剧也让人连生很多疑惑与不解。老陶在寻找“桃花源”,一个女人在寻找“刘子骥”,这两人之间有什么隐秘的联系吗?导演说“江滨柳”不是“江滨柳”,“云之凡”不是那朵纯洁的白色的花,那么究竟谁又是呢?《暗恋》与《桃花源》故事大有不同,将这两个故事联合起来的意图又是什么呢?在产生了这些疑问之后,才又有了新的思考,有了对整部话剧的深入的分析:2关于美学意义 2.1喜剧与悲剧的交错美 《暗恋》给人的是一种悲伤的感觉,让人想哭,而《桃花源》却是以浮夸的表现、活泼的节奏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常常将《暗恋》当做是一场悲剧,而《桃花源》则是一出喜剧,但仔细想想,却并非如此,这两者之间是没有明确的划分的。《暗恋》演绎的是江滨柳和云之凡的爱情的错过,两人年少时曾有过一段炽热的相恋,但一次分别却变成了半生之别,几十年竟再无见面,两人也曾通过各种方法打听彼此的消息,但终无所获,都在各自的生活中思恋着彼此。直到江滨柳垂垂老矣,身体日益衰弱,寻找云之凡的愿望就愈加强烈,终于刊登了一份报纸寻找几十年前的爱情。这两人被命运捉弄,让彼此都错过了,而且还组建了新的家庭,这场恋爱无疾而终。“有情人未成眷属”这看起来是如此地悲伤,但云之凡却一直是江滨柳心中那朵纯洁的白色的花朵,他们都在自己的心里给对方留了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由此看来,这也并非全是悲。 《桃花源》中春花和袁老板设计将老陶骗出了武陵,在这一过程中,简直是笑料百出,袁老板来送新棉被,口误说出了“你家的棉被太破旧”了的话,而且三人在看被子的时候,袁老板和春花偷偷摸摸的动作也令人发笑,后来老陶出了武陵找到了“桃花源”,而春花和袁老板也如愿以偿地在一起了。这样看来,这似乎就是一出喜剧,但深入挖掘,会发现老陶的家庭生活是多么地可悲。知道自己的老婆出轨了,但是却懦弱、不敢说出来,只有默默忍受,最终还被逼得入了险境。而春花和袁老板虽然如愿地生活在了一起,但两人被生活、被孩子、被现实折磨得不成人样,两人之前的温存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了对生活的麻木与抱怨。由此看来,这也全非是喜。 2.2幻想与现实的距离美 “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一个“落英缤纷”、“水草鲜美”的幻想世界,也是老陶幻想的一个世界。老陶被生活压迫得快要喘不过气,想要吃一个饼,结果这个饼子如此地坚硬,连刀都切不开;想要得到一个孩子,结果自己的老婆还出了轨,不但如此,这个出轨对象居然还理直气壮地到了家里,他的老婆和袁老板居然合谋想要置他于死地。所有的这一切都向老陶压来,所以老陶承受不住了,他选择了出走,进入了什么烦心事都没有的“桃花源”。然而这个“桃花源”里也有春花和袁老板的存在,不过他二人已然变了个样,对老陶十分和善。由此看来,老陶他虽然想要逃离于现实,但还是被现实所羁绊,忘不掉春花和袁老板。而原以为春花和袁老板会因为老陶的成全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这两人却没有经受住现实的生活,只得到了无尽的抱怨。该部话剧就利用这种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既有话剧中人物在幻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也有观众对话剧发展的幻想和现实的落差,就是这种落差产生了距离之美。 2.3缺憾美 《暗恋》讲述的就是一种遗憾。遗憾锻造美,如断臂维纳斯正是因为断臂所以才彰显了她独特的风韵。在人生之中,难免会有遗憾,没有去竞选学生会的遗憾,没有勇敢表白的遗憾,没有大胆地展示自己的遗憾等等,而《暗恋》,从题目中就可以知道,这是关于爱情的遗憾,但这个爱情的遗憾不同于我们如今信息技术发达下的爱情遗憾,而是处于当时抗战时期战火纷飞的爱情遗憾。江滨柳和云之凡因为当时社会通信的不发达,使得彼此之间断了联系,在苦等了一些年头后不得不成家立业。但这种“爱而不得”,让他们彼此之间更加怀恋少年时的爱情,一直在内心为对方留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试想 一下,如果江滨柳和云之凡走到了一起,他们还会这样怀恋彼此吗?也许他们会像春花和袁老板一样,向生活屈服、爱情不再。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遗憾,所以才产生了美感,“白月光”还是“白月光”。参考文献 1]孙悉娟.一出串来串去的舞台剧一解读暗恋桃花源》的表现艺术[J].当代戏剧,2011,5). 2]陈雅卿.现实的对峙解读暗恋桃花源》戏中戏的映照关系[J].艺苑,2010,5). 3]李春红行走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一论话剧暗恋桃花源)J]文艺争鸣,2010,(24). 4]甘小二.语言的织体-一《暗恋桃花源》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8):24-25. 5]李博.《暗恋桃花源》中的陌生化效果的运用[J].大舞台,2011 (4):78-82. 6]窦小忱.从《暗恋桃花源》看电影与戏剧在结构.上的融合[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RNAL CFSHANGQU TEACHERS LECE)[J].2006(2):121-122.

分析赖声川

分析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话剧《暗恋桃花源》于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引起岛内轰动,编导赖声川于1988年获“中华民国国家文艺奖”;1991年,该剧在美国、香港巡回演出;次年由赖声川亲自执导改编为电影,影片获1992年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银花奖,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剧片和最佳录音入围,及台湾影评人协会评选的1992年度十大华语片第3名。 赖声川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1966年随家迁至台北市,1983年获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艺术博士,并以柏克莱大学戏剧研究所有史以来最高成绩毕业,返台任教于国立艺术学院,开始以集体即兴创作方式,不断推出剧场作品。1984年初完成的《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被视为“近年来国内(台湾)实验演出的新起点”;1984年创立“表演艺术坊”;1985年完成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成为“实验性的精致艺术和大众文化结合的里程碑”;同年的《变奏巴哈》,“塑造出一部如赋格般复杂与流动的前卫表演”;1987年编导了他第一部歌剧尝试《西游记》,美国《新闻周刊》称之为“一部狂想的后现代歌剧,充满着原型意象和古老的象征”,并以此为例,证明“台湾的艺术家”正在创作全亚洲最大胆的中国艺术;之后的重要作品有《回头是彼岸》、《这一夜,谁来说相声?》等话剧。朱天文评说:“每次公演,已逐渐成为负有社会参与和归属感的社交活动。”日本NHK电台称赖声川为“台湾剧场最闪亮的一盏灯”,其舞台作品

被国际媒体誉为“世界上最精彩之中国语文剧场”。 《暗恋桃花源》即其表演艺术坊作品。 该剧故事很简单:“暗恋”剧组和“桃花源”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在此彩排的合约,遂发生了对舞台的争夺。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亦因战乱离散;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一见,时已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濒临病终。 “桃花源”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渔夫老陶,其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缘溪行,发现桃花源;入桃花源后,遇见的人还是春花和袁老板,但又似是而非,三人度过愉悦的时光;老陶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但家境破败。 《暗恋桃花源》就成了古今悲喜交错差互的舞台奇观。 赖声川说:“《暗恋桃花源》的成功,在于它满足了台湾人民潜意识的某种愿望:台湾实在太乱了,这出戏便是在混乱与干扰当中,钻出一个秩序来。让完全不搭调的东西放到一起,看久了,也就搭调了。” 《暗恋桃花源》被拍成电影以后,影片事实上就成了三种语言的奇妙织体:台词(文字)语言,舞台(剧场)语言和电影(镜头)语言。三种语言的织体丰富了影片的语言层次感,这一点本身就颇有意味。电影不是什么综合艺术,不过,如果我们要对电影《暗恋桃花源》进行台词语言、舞台语言的分析的话,毫无疑问是在承认二者同属电

李立群魏王经典语录李立群经典语录

李立群魏王经典语录|李立群经典语录 李立群经典语录 1、人生如同射箭,不可能箭无须发,也不可能箭箭须发!? 2、相声的基本精神是让人笑,没有1分钟一小笑,2分钟一大笑,3分钟一疯狂笑, 在我们心目中就不是相声,或者是不够及格的相声。 3、成功没有定义,而是一股动力。 4、美,是用来追求的,不是用来拥有的。 5、李立群经典语录:爱是一种纯粹的付出。 6、事在人为莫怨天,业在命里八公定。 7、电视剧就像自来水一样,它强迫地输入到每一个家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地改 善一下水质而已。 8、赚钱并不庸俗,不好好花钱才庸俗。 9、人生如戏,不怕烂戏,就怕没戏。 10、电视剧是“消耗品”,我只是给观众带来点欢乐,算不上“戏痴”。 11、人生如同射箭,重要的是“瞄准”。 12、有些人说我因为演这个角色忧郁了3个月,跳不出这个情绪,那这个人就是有病,要不就是他在那边骗人,其实演戏应该是高度的自我控制,而不是高度的自我忘记。 13、我相信一见钟情。我还相信,惊鸿只一瞥,爱到死方休。 14、男不怕选错行,而怕你不认真的选。 15、惊鸿只一瞥,爱到死方休。 名人简介 李立群,1952年5月2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县,祖籍河南孟州,台湾舞台剧、相声、影视演员。1981年凭借电视剧《卿须怜我我怜卿》获得了金钟奖最佳电视男演员。1984 年与赖声川合作成立表演工作坊。1985年起相继主演了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这一夜,谁来说相声》、《暗恋桃花源》和单口相声《台湾怪谭》等作品。1995年离开表演工作坊转至中国大陆发展,同年凭借电影《阿爸的情人》获得了加拿大魁北克国际影 展最佳男演员奖。1998年主演电视剧《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2000年在电视剧 《春光灿烂猪八戒》中饰演东海龙王。2021年在历史剧《大秦帝国》中饰演魏惠王,同年

《暗恋桃花源》赏析模板

暗恋桃花源 摘要: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乌龙而又蕴含深意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本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悲剧《暗恋》讲述了痴情男女,倾城之恋,上海作别,命运捉弄,台北重逢,咫尺天涯,时隔40春;喜剧《桃花源》则讲述了饮食男女,俗世翻腾,误入桃源,前情难忘,故地拾旧,情何以堪,终不得解。由于两个剧组与剧场同时签订了场地使用合同,双方互不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电影《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剧,喜剧不喜,悲剧不悲!看似混乱却又乱中有序,导演从生活获取灵感,将社会当时时局浓缩于舞台之上,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电影通过运用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及电影语言特色,展现了一个古今交错,中西融合,悲喜交加,乱中有序,由浅入深的戏中戏。《暗恋桃花源》及问世以来,饱受好评,获得了很多国际荣誉,可谓是众多电影中一朵绽放绚烂的奇葩。 关键词:视角独特,政治敏感度,蒙太奇、电影语言、古今中西融合之美标题一:《暗恋桃花源》一部神奇的戏中戏 暗恋桃花源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引起来一时轰动,荣获各种殊荣,还被翻拍出各种版本。这样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之作,又有几个人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深意?嘈杂混乱的背后,又有几人真正看透导演的良苦用心。如今的电影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特技炫酷的商业大片,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很多导演放弃本心,一味去追求经济效益,走心的良心之作可谓是凤毛麟角。回头再看1992年由赖声川编导的舞台剧而改编的电影《暗恋桃花源》,可谓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虽然

没有大手笔的资金投入,也没有恢弘气派的大场面,仅仅是小小的舞台,有限的演员,局限的空间,但是导演的用心却是处处可见。细节的处理,台词的安排,剧情的衔接可谓是出神入化。初次观看《暗恋桃花源》,只是对这部电影剧情的巧妙安排而打动,一悲一喜,一古一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影片,导演竟可以找到其中的切合点,完美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让观众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种大胆的安排,没有丝毫的抵触。但是,每多看一次,便让我对这部影片有了一些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它是一部具有魔性的神奇的电影,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因为它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会被时间的浪潮淹没,即使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影坛,经典的电影还是会像一颗永不黯淡的星星,即使你不去理睬,也丝毫不妨碍它散发着熠熠光辉。《暗恋桃花源》就是其中的一颗,它以独特的视角展开,它像是电影和话剧的融合体。话剧和舞台剧的区别在于,视角的不同,话剧而言,观众的视角是固定的,全部需要依靠演员的传达,所以话剧演员的演技相对来说要求更高,动作幅度也会大一些;电影而言,虽然观众也是固定的,但是电影镜头却是360度可移动的,因此,观众获取的信息量会更大,演员的演技要求自然,贴近生活。《暗恋桃花源》却将两者巧妙地融合,电影镜头记述了话剧的排练过程,夸张的演技与语言在电影中不仅没有矫揉造作之态,却还平添了一些感染力。 陈凯歌导演在评论自己的《霸王别姬》时,曾经说过,一部好的电影不仅需要好的导演,更需要好的剧本,好的演员,三者缺一不可。我对于这个观点表示认同,《暗恋桃花源》的成功也离不了这三个因素。导演赖申川具有灵敏的艺术神经细胞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他有一次在台湾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可就在中间,还有两个小时要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舞台上的彩排还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10篇完整版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一): 《暗恋桃花源》:戏梦人生 一个舞台,上演着两处不一样的戏:一古一今,一悲一喜;看似冲突重重,其实暗含玄机。 电影处理的很有技巧,能够说是很经典的一种安排。戏中戏的结构,可能已经被很多人用过,但是这个电影用一种撞击中的人生交错感来影射现实的方式,还是很有独特的视角的。戏:逃离现实的冲动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却在一个剧场排练。本身双方在场地方面就有冲突,又加上题材和风格的迥然不一样而造成了更大的裂痕。巧的是,两者在某些方面竟然还有契合的部分。暗恋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被动和痛苦的事情,虽然在心中保留着那份爱恋是完美的,但是对于人生来说,其实是一种遗憾。于是,年老的江滨柳仍然想要寻找云之凡,那个让人心动的女子。而在桃花源中,那个落寞的老陶,被带了绿帽子而误入仙境。两个故事虽然处理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杯具。其实表达的都是一种遗憾与对现实的逃离。江滨柳要逃离动乱的现实,要寻求一些完美的东西。而老陶也要逃离开悲惨的境遇,来到人间仙境去找寻一种心灵上的平静和解脱。两个戏共同在舞台上谱写出一个悲喜交错的人生大戏,可为之一叹。梦:完美的象征那个美丽的桃花源,就是每一个悲哀失落之人的梦中仙境。这个似梦似幻的地方,有着无穷的吸引力,绚烂的色彩和宁静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心生向往。其实这个梦境也就是戏剧本身能够带给我们 每一个观众的一种东西。虽然受着舞台的限制,但是梦境却依然能够清晰呈现。那个梦回过去的江滨柳,在一种时空交错中与云之凡相见,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梦幻。那个悲哀的老陶,在充满梦幻色彩又飘满花瓣的美景中,见到了酷似春花的白衣女子,是一种完美愿望的寄托,也是只能在梦幻中实现的情景。所以,两个在同一舞台展现的故事,当花瓣飘落,微风吹起的时候,造梦的时刻就到来了,此时,不管是那一部戏,其实都能够在这一刻到达一种情绪上的交融。还有,那个不断出现的疯女人,找着一个不明白是否存在的男人,或许也是一种寻找梦中之人的象征。我们或许会猜测她是由于暗恋这某一男子,或许只是做了一场梦,见到了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电影并没有给我们交代,但是,个中含义还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自我去体味。人生:悲喜交加的大戏或许电影就是想给我们暗示一种人生的存在方式。舞台也就是人生的平台,有笑中带泪的喜剧,也有苦中作乐的杯具。悲和喜其实并没有个性的定义,所谓的杯具和喜剧,只是相对于某些人来说的,但是其实每个人心中的评判标准和立场不一样,对于这种结果的认识也就不一样。就像老陶,我们觉得他很可怜,其实也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我的安稳。江滨柳虽然和可悲,但是他其实也 是有着安定的家庭。人生无法完美,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个硕大的舞台,各种不一样风格的戏都在上演,有苦有甜,有笑有泪,或许才是人生真正的含义。

赖声川 《如梦之梦》

导览 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是八十年代蜚誉国际剧场界、在巴黎红透半边天的剧场导演,曾把印度史诗《摩诃婆罗达》搬上舞台,从清晨演到日暮,长达九小时,成为国际艺文界的一大盛事。 如今在地球另一边,中国语文世界最精彩的戏剧家赖声川与《如梦之梦》犹如东方的彼得布鲁克与《摩柯婆罗达》,可以一千零一夜那样不眠不休地说故事… 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 《如梦之梦》缘起 故事发生于《西藏生死书》第269页 一位医学院刚毕业的学生第一天到医院上班,结果病房中五位病人死了四位。这位医生惊慌地发现,她多年来在学校里所学的训练和技能,完全没有教她如何面对这一刻,她只能当一个无助的旁观者,看着他们在恐惧和惊恐之中死去。 医生的表妹告诉她西藏密宗有一种「自他交换」的方法,可以帮助濒临死亡的病人,但如果「自他交换」太困难,做不成,那么倾听病人叙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也会对病人有很大的帮助。事实上濒死病人的故事,蕴藏着惊人的智慧,同时也富有治疗的价值。 于是医生决定倾听剩下「五号病人」诉说自己生命的旅程。故事也从这里展开…… 1928年,巴黎 从下船那一刻起,顾香兰尝试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自由感。 在诺曼第的城堡中,生活就像梦一般;从妓女摇身变为贵妇,香兰一头栽入新世界,认识了许多前卫艺术家、政治家及思想家;他们当中许多人都和伯爵一样,为香兰的异国风情所迷惑。香兰开始学绘画,同时也成为了巴黎上流社会的话题…… --《如梦之梦》 《如梦之梦》整出戏就像一次庞大的旅行,从主角的生命末端开始,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从亚洲到欧洲,从生到死,从痛苦到解脱的可能性,一层一层的故事,医生的故事包着五号病人的故事,五号病人的故事包着顾香兰的故事,从台北的医院,跳出来到台北市、到巴黎、到上海、到二十年代的上海,到三十年代的巴黎、一直到五十年代的法国,最后再回到台北病房。八个小时的旅程,却经历了两辈子的故事。 整个剧情有二分之一以上都发生在法国,透过剧中主角的异国之恋与生活铺陈,观众彷佛进到时光隧道,一起经验了神秘东方与浪漫西方的文化之美。 全球仅3000VIP入围观赏过的史诗级话剧, 你能否像其它全球顶级精英一样成为下一位入选者? 独一无二的颠覆观赏体验! 震撼华人剧场的先锋巨作!

格言 语录

男声 2004年 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爱情。 ——歌手齐秦的无奈 没有东西比爱情好,大米粥比没有东西好,所以大米粥比爱情好。 ——爱情的比值 爱情走进婚姻后不外乎三种下场:沉淀、溶解和挥发。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说 缺陷就是魅力。 ——伍佰这样对记者说。 生活中最伟大的事情就是:你的挑战永远在前面。 ——美国甲骨文公司总裁埃里森对人生的看法 大人物是伟人创造的,小幸福是由自己完成的。 ——作家鲍尔吉·原野的幸福观 自己、你最爱的人、最爱你的人、共度一生的人。 ——索尔·安东尼认为人生就是一个寻爱的过程,每个人的一生都要找到四个人 眼睛是爱情的器官,其主要职能是顾盼和失眠。 ——周国平关于眼睛与爱情的“哲理” 我不分担问题,我只解决问题。 ——李敖这样说 年轻是一种品质,而不是一种数量,一旦有了这种品质,就永远不会失去。——美国建筑大师莱特先生这样说年轻 生活的悲剧性不在于一个人输了,而在于他差一点赢了。 ——海伍德·布朗 只有成功人士有权甜蜜地回忆磨难带给他们的好处。 ——作家马长山 被逼上绝路,才会想出绝招。 ——《女友》总编辑王维钧语录

2005年 我爱你,但我更爱我自己,我不会因为爱你而伤害我自己。 ——歌手戴军认为这句话非常符合自己的恋爱观 每个人都有缺点,我的缺点是爱说真话;每个人都有优点,我的优点是,愈来愈欣赏我的缺点。 ——李敖 追女生从来都是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觉得你追得很难,多半是你追错人了。如果一个女生,你费尽力气才追上,那么还不如费尽力气追不上。 ——一名大学生的青春爱情语录 出发之前,永远是梦想;上路了,才是挑战。 ——达卡汽车拉力赛发起人萨宾的名言 我没钱,长得也很一般,但是我可以给你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据说这是时下流行的男孩与女孩初次见面的经典表白 2006年 我们不能都成为英雄,因为总得有人坐在台下鼓掌吧。 ——威尔·罗杰斯认为做平常人挺好 什么是爱情?两个灵魂,一个身体;什么是友谊?两个身体,一个灵魂。 ——英国约瑟夫·鲁《一个教区牧师的沉思》 20岁时,我担心别人如何看我;40岁时,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60岁时,我发现他们根本不看我。 ——杰克·福克森为自传取的副标题 2008年 创意需要空间和失败的机会。 ——台湾舞台剧导演赖声川如是说 这世上毕竟坏人占少数,好人也不多,不好不坏的占多数。 ——侯宝林先生说过的一句实在话 我告诫男生们,掉眼泪时间千万不要久。一个人哭完就算,这才是男人! ——朱骏称自己当年被董事会气得关在办公室里掉眼泪 宁做恶人,不做无趣的人 ——————王蒙语录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后感 我很少写和书有关的文字,除了中学被逼着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大多数时候总是合上一本书,闭上眼想想作罢。赖声川的书让我想说几句。既不是吹捧也非贬低,但至少在我的专业领域,他绝对算是个先锋前辈开路者领路人,是老师是值得聆听的人。 不算薄的一本书,阅读起来却很顺畅。偶尔停下来,不是因为迷茫不解,而是按他书上所说,在自己内心做一番探寻。有时会心微笑,有时被说中被打击心里满是沉重,多数时候频频点头。这便是我阅读的状态。书名是《赖声川的创意学》,我从中学到的却不是创意,而是形成纯净世界观的方式。 对这本书的阅读或许也是一样。动机是什么。当阅读完成我心中所获得的满足感也许恰恰是因为我并未想从中得到什么创意秘诀来搞出个什么先锋艺术,而只是想简单地去看,简单地取听一位前辈谈论他眼中的话剧。随后我发现他的谈论中除了涉及话剧,创意,还涉及人生,看待事物的方式,于是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这也是赖声川在书上反复强调的: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当我们不再随意地贴标签,放下自己,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万事万物之间就有了无限联结的可能性。 “能不能坐看日落,不立刻下结论说多美,不立刻掏出相机拍下来?能不能单纯自由的看,不加以联想,不贴上标签?在它“美“之前,它是“日落”;在它“日落”之前,它就是太阳下去,事情很简单,是立刻贴标签的动作让事物失去原貌。当我们能看到事物的纯净原貌,意

味着事物被解放,这时它就能和任何事物联结,而不只和标签所指的事物联结。真正的艺术家懂得放下自己,这样才能找到作品。放下就是延长“纯净觉察”(看见事物的原貌)和“赋予觉察意义”之间的空间,让我们自由地看待世界,解放世界原貌。放下自己,学会“看”,正式放下对自我的执着。” 而我们日复一日养成的看似良好却把人生搞得了无生趣的习惯,又是怎样生成的呢?在书的开篇,赖声川对现代社会的生存及文化状态对创意的扼杀有一段精彩的阐述: 我们很容易自动接受各种社会加诸于自我的制式观念及想法:“生活应该如何过”“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什么样的对象才是好对象”“买什么样的房子才算是好房子”“怎么样才算是一顿好吃的饭”“怎么样才是一个好假期”……其实每一项选择都充满潜在的创意,而我们居然愿意在一切可能之中接受众人的标准答案,然后花毕生的力量来符合这些标准答案。这样盲目追求社会既定价值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最深的悲哀,也是创意最大的先天杀手。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扩大界限,甚至毁灭界限,没有人教我们——或许世界是没有界限的。 我们可以参加各种课程,学习许多方式来活跃思维,让脑筋更灵活,但那都是针对既定的题目。创意真正的深度在于题目本身的拟定的过程。现代民主社会似乎只有法律能规范生活,但法律是被动的,它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事,却无法告诉我们要做和该做什么事。 我们几时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内心?醉酒的时候?恋爱的时候?抑或写作的时候?当我此时此刻坐在这里写下这些废话,

(完整版)牛杰-校本课程大纲-话剧经典赏析与表演.doc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2017 级高一校本课程纲要 程名称: 典 析与表演 程 :人文素养 开 教 :牛杰 是文学 的四大 式之一。 是 的一种形式,它以 与表演 主。 ,作 一种舶来品,在中国的 史已 有一个多世 了。“生存 是 , 是个 ”莎士比 笔下的《哈姆雷特》 出振 的一 ;“我 大清 国,可 我呀?”老舍笔下的《茶 》演 了 史 迁的人生百 ?? 一百多 年来, 秀的 作家、 演、演 , 我 作演出了 多多 典的作品, 中国 的文化大厦添 加瓦, 夏民族的 更富于内涵和哲思。高中 段的必修 本有意 地将 典的 入教学篇目,旨在引 学生了解 一种文学 式。校 本 修 作 必修 的拓展和延伸,在常 性的了解的基 上,有必要将 本 作和 表演作 主要的研究 象,以校本 程的方式, 想要了解欣 和有表演 趣的同学,指 学生将 趣 化 能力和特 。 本 程的目 是培养学生 的了解,增 的欣 程 能力,培养 的 趣 好以及他 表达演 能力, 新能力 目 目 和合作能力。通 学 使学生了解 的含 , 展 ,以及 排演 程。 程 明

《话剧的历程》主要让学生了解话剧的概念、类别、发展历史、具以及前景,通过认识,培养他们对此的认知。 体《话剧赏析》主要让学生欣赏经典剧目,从而增强对话剧的欣赏目能力,培养对话剧的兴趣爱好。 标《话剧表演》主要让学生了解话剧表演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排演了解如何表达人物情感,从而锻炼沟通、表达能力。 本课程共分为十四讲,从中国话剧的诞生、发展,话剧经典作品 赏析,到话剧表演的介绍与指导。 第 1 讲:中国话剧发展简史 1文明戏:中国话剧萌芽 2中国话剧的诞生课 程3 中国话剧的高潮内容4 中国话剧曲折前进及课5 中 国话剧探索复兴 时安第 2 讲——丁西林的《一只马蜂》 排1、超越时代的写作 2、讨巧的人物设置 3、二元三人的戏剧结构 4、玩弄语言的高手 第 3 讲——曹禺的《雷雨》 1、佳构剧的典范之作

暗恋桃花源资料

赖声川资料 赖声川,1954年10月25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籍贯江西会昌,客家人[1]。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博士。中国台湾舞台剧、电视、电影导演,曾任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院长、美国斯坦佛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 1984年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现为表演工作坊艺术总监,被誉为“亚洲剧场之翘楚”。 赖声川1972年就读辅仁大学英语系,同时在台北一家餐厅从事民歌演唱和演奏,玩音乐玩了整整5年。1978年,赖声川申请到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读戏剧艺术,对当时许多人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决定,因为那时台湾是剧场沙漠,很少有人有“看戏”的习惯。 1983年,29岁的赖声川选择回台湾。他认为,台湾没有剧场工业,这是一个机会,他想创造剧场,也创造观众。1984年他的第一部作品《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上演时剧场里只有100多人,直到他采用中国传统的曲艺相声和舞台剧相结合的独创手法创作了《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在17年前,台湾人口只有2000万的时候,该剧的磁带就卖出了100万盒。因此有报纸称:“赖声川拯救了台湾相声。” 随后20多年,赖声川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如梦之梦》、《遥远的星球一粒沙》等。赖声川用他的经典剧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征服了内地观众,从而也迅速打开了内地市场。 赖声川是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艺术博士,前“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教授及院长,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暨驻校艺术家;曾二度荣获台湾文艺大奖,也曾获选为十大杰出青年;电影《暗恋桃花源》获东京影展银樱奖、柏林影展卡里加里奖、金马奖、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等;《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于1999年获选为联合报选出之「台湾文学经典作品」;《如梦之梦》并于2003年荣获香港舞台剧奖「最佳整体演出」等三项奖项。 赖声川曾于1998年起在大陆先后推出《红色的天空》、《千禧夜,我们说相声》、《他没有两个老婆》等多部剧目,均大受欢迎。2006年初,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赖声川导演主持的【表演工作坊】达成共识,于2006年9月携手共同推出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大陆版。自2006年11月18日在北京首都剧场后,已经在中国十个城市演出近60场,观众人数已达12万之众,被纽约时报誉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剧目”。 赖声川于2006年在海峡两岸发布新书《赖声川的创意学》,分享多年的创意心得。其它出版包括《赖声川:剧场》一至四册(元尊,1999)、《如梦之梦》(远流,2001)、《世纪之音》、《两夜情》、《魔幻都市》、《对照》、及《拼贴》(群声,2005)。《刹那中——赖声川的剧场艺术》(台北:时报,2003)是研究赖声川的专书。2006年9-10月在台北举行的「赖声川国际研讨会」聚集了来自各地的学者,发表了关于赖声川作品之十四篇论文。2007年8月大陆版《赖声川剧本辑之一“暗恋桃花源”·“红色的天空”》出版。 2007年8月,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香港话剧团建团30周年、中国话剧百年,香港话剧团特别邀请赖声川导演为该剧团排演了一版以全粤语演出的香港版《暗恋桃花源》,并在香港版和大陆版的基础上创出新意,推出“两岸三地联演版”,别出心裁地以大陆版“暗恋”部分和香港版“桃花源”部分拼贴碰撞,在舞台上分别用普通话和粤语“双语”碰撞,将原剧中两个剧团争一个剧场的戏剧冲突演化至高峰,也将“暗恋”的悲怆凄美和“桃花源”笑闹鬼马展

暗恋桃花源经典语录

暗恋桃花源经典语录 1、你是我蓄谋已久的暗恋,我是你万迷其中的桃花源。 2、好大的一个上海,我们能在一起;小小的一个台北,却把我们难到了。 3、一切都停止了,这夜晚停止了,那月亮停止了,那街灯,这个秋千,你和我,一切都停止了。 4、他们都在用力的爱,却不懂得爱,大家都只知道我想要,我想要,可成熟的爱不是索要,而是给予。 5、许我向你看,每夜梦里我总是向你看。我把它修改一下,与大家共勉:梦想啊,许我向你看,每夜梦里我总是向你看,看完我还要干。 6、太多伴侣之间的问题缘于失望,谁都认为对方就这样了,就那样了,不能改变,而我相信生命有无限变化的可能存在---我们好奇于并热爱着变化中的对方与对方的变化,那才有桃花源的境界。 《暗恋桃花源》剧情介绍/简介 话剧《暗恋桃花源》于1986年在**首次公演,引起岛内轰动,编导赖声川于1988年获“国家文艺奖”。1991年,该剧在美国、香

港巡回演出;次年由赖声川亲自执导改编为电影,影片获1992年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银奖,**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剧片和最佳录音入围,及**影评人协会评选的1992年度十大华语片第3名。 “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时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以濒临病终。“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鱼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的疯女人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过… 《暗恋桃花源》(1986年)的灵感,来自赖声川有一次在**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可就在中间,还有两个小时要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舞台上的彩排还没有结束,小朋友们都来了,钢琴啊,讲桌啊,都急着要往舞台上搬。本来,赖声川一直就在琢磨怎样在舞

暗恋桃花源赏析

《暗恋桃花源》戏剧赏析 《暗恋桃花源》是由《暗恋》与《桃花源》两出剧目合成的一出剧目。故事一开场就把我深深吸引了,整个基调是那么怀旧,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才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得被导演带到了一家剧场,在无声无息间成为了剧场里的一个观众。我的眼睛和舞台同时挤进了这两部话剧。一悲一喜的两出剧在同一个排练场撞台,而从中撞击出纠缠的火花,好似闹剧般。两队剧组轮番上阵,为求公演前最后的排练,甚至把舞台分成一人一半同时排练。虽说是一悲一喜的两出剧,可最终都显现出人生的惆怅。整出戏有两边剧组轮番抢时间排练,也有同时排练,我的心情也不断随两部不同性质的戏剧起伏不定 ,有伤感也有大笑。 全剧笑点高潮不外乎就是两个剧组被逼到各半舞台就排了起来。但是我们看到的不是两边不相干的台词互相交迭、干扰,而是两边各讲各的台词时却意外互相呼应。在我慢慢习惯了同时感受这两部话剧的时候,我发现在表面看去十分搞笑的表演之下潜藏着一条情感主线,复杂但清晰。虽然世上许许多多人都各过各的人生,但有时却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事,烦恼着同样的事。所以两边台词的呼应也不足为奇了。搞笑的高潮过了之后,两组人各剩一场戏,分别作了结尾,由前面充满喜剧色彩的剧情铺垫后,两边的结尾都让人无比惆怅。 《暗恋》是说一对在战乱中相识的恋人,江滨柳和云之凡,接受命运的安排暂时分别,最终皆定居台北而不知,谁会知道这一别竟是一辈子,又有谁会想到近在咫尺却碰不到面呢。就这样两人错过了人生璀璨的年纪,再次相见时江滨柳重病在床,也在这时才知道两人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男主角这时说了,“这么大的上海都让我们相遇了,可却被这小小的台北给难倒了!”听到这句话时,我心头一紧,我们的生活不就是如此吗?我听过的、看过的、甚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不断发生在彼此之间。而另一部《桃花源》是古装喜剧,老陶、春花、袁老板都在寻找着心中的桃花源。老陶因妻子春花和袁老板偷情,放弃一切逆流而上,意外地来到了桃花源。世人艳羡的无忧生活,老陶在那里沉淀心思,也被那儿的人与事物所改变。因此他不计前嫌回去邀请春花和袁老板一起前往桃花源。可武陵已物事全非,袁老板与春花也成了夫妻,还有了孩子。他们不愿相信老陶说的关于桃花源的事更不愿与其一同前往。最终老陶一人独自回桃花源,怎知他却找不到回桃花源的路了。前头看似闹剧的这出《桃花源》进行到此时,却悄悄的与《暗恋》连结了,变得使人无奈又感伤。剧中一直寻找刘子骥的女子,行为举止看似精神病患,却始终在排演剧场里游荡。我从始至终一直搞不懂导演安排这么一个人物到底

戏比天大声盖山川会昌籍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二三事

戏比天大,声盖山川——会昌籍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二三事 戏比天大,声盖山川 ——会昌籍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二三事 钟东林 在赣南,乃至在他的故乡——会昌,提起赖声川,知道赖声川的人不多;在亚洲、在世界的戏剧界和艺术界,知道赖声川的人却很多;而在台湾,赖声川和他的戏剧工作坊,更可谓是家喻户晓;在网上,只要你输入“赖声川”百度一下,赖声川的资料简直就是铺天盖地······赖声川,他是谁? 赖声川,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戏剧艺术博士,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教授及前院长,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台湾“表演工作坊”艺术总监,被亚洲周刊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称为“现今中文最顶尖的剧作家”,日本NHK电视台称为“台湾剧场最璀璨的一颗星”,远东经济评论称他的作品为“华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戏剧”。中国日报(China Daily)说“许多人认为他是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剧作家,能与

二十世纪前半叶达到顶尖的曹禺、老舍相比”。赖声川曾二度荣获台湾最高荣誉之文艺奖,也曾获选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2010年被中国新闻周刊选为文化领域中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他的著作《赖声川的创意学》是创意论述中的新贡献。 东坡词有:“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句,赖声川,你从哪 里来?你的家在何处?你的根在何方? 一、父亲家球,从会昌山村走向重庆山城,从赖家走向全球 在一代伟人誉为“风景这边独好”的会昌城北,有一座百年古宅——赖家老屋, 斑驳的痕迹透出历史的印记。人们很难想象它与一个远在台湾的世界戏剧大师、艺术巨匠密切相关;更想象不出从清末到民国,这是一座地道恪守客家人祖训“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本文主人公以及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四代声名显赫,为赖氏旺族引以为荣。赖声川的父亲赖家球,字子磬,号启明,1919年4月就在这里出生;而他的 祖父赖近庭为清末巳酉科拔贡,工书法;曾祖父毓珊为明经

暗恋桃花源经典语录

暗恋桃花源经典语录 导读:1、你是我蓄谋已久的暗恋,我是你万迷其中的桃花源。 2、好大的一个上海,我们能在一起;小小的一个台北,却把我们难到了。 3、一切都停止了,这夜晚停止了,那月亮停止了,那街灯,这个秋千,你和我,一切都停止了。 4、他们都在用力的爱,却不懂得爱,大家都只知道我想要,我想要,可成熟的爱不是索要,而是给予。 5、许我向你看,每夜梦里我总是向你看。我把它修改一下,与大家共勉:梦想啊,许我向你看,每夜梦里我总是向你看,看完我还要干。 6、太多伴侣之间的问题缘于失望,谁都认为对方就这样了,就那样了,不能改变,而我相信生命有无限变化的可能存在---我们好奇于并热爱着变化中的对方与对方的变化,那才有桃花源的境界。 《暗恋桃花源》剧情介绍/简介 话剧《暗恋桃花源》于1986年在**首次公演,引起岛内轰动,编导赖声川于1988年获“国家文艺奖”。1991年,该剧在美国、香港巡回演出;次年由赖声川亲自执导改编为电影,影片获1992年第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银奖,**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剧片和最佳录音入围,及**影评人协会评选的1992年

度十大华语片第3名。 “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时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以濒临病终。“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鱼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的疯女人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过… 《暗恋桃花源》(1986年)的灵感,来自赖声川有一次在**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可就在中间,还有两个小时要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舞台上的彩排还没有结束,小朋友们都来了,钢琴啊,讲桌啊,都急着要往舞台上搬。本来,赖声川一直就在琢磨怎样在舞台上表达悲与喜乃是“一体之两面”;整个大环境的混乱无序,正好给他提供了描述的对象。于是,各自并不完整的悲剧“暗恋”与喜剧“桃花源”就这样出现在一个舞台上了。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干扰的刺激,《暗恋桃花源》这部戏不大可能在那个时候出现;舞台上没有干扰,这出戏就不可能有表演的张力与动力,戏剧根本无法往前走。这里的干扰,各种各样,有悲剧与喜剧的干扰,有演员和演

暗恋桃花源所含的独特魅力分析

暗恋桃花源所含的独特魅 力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暗恋桃花源》所含的独特魅力分析 ——探讨《暗恋桃花源》深受追捧的原因 汉语言101班姚XX45 导言 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和大多数青年一样不怎么喜欢看所谓的戏剧,戏剧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讲犹如阁林观海,是那么的遥远,而且根本提不上兴趣。但偶然间我得知有一部台湾的戏剧作品在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便轰动全岛,而后连演23场,场场爆满。并于1991年、1999年先后在美国、香港巡回重演,引起广泛关注。而编导赖声川也因此在1988年荣获了“国家文艺奖”。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部戏剧作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难道它真有神秘吸引人的“迷魂香”我始终无法相信一部戏剧作品能比一部小说更具吸引力!但不得不说的是,当你接起这部戏剧作品,细细咀嚼,慢慢的你会发现你的嘴角在微笑,但始终不知道你的眼角早已泪水滚滚,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我相信那就是一部优秀戏剧作品的“迷迭香”吧!而我就这样成为了它的“俘虏”,让我无法自拔……没错,这部让我魂牵梦萦的戏剧作品就是《暗恋桃花源》,我想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根于其独特的魅力吧!以下我就以其“内容、艺术表现、陌生化现象和人生意蕴”四个方面对《暗恋桃花源》所含的独特魅力进行简略的分析: 一、《暗恋桃花源》内容魅力——古今、悲喜奇观 《暗恋桃花源》这部神奇戏剧作品是台湾着名戏剧作家赖声川的代表作。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是否觉得这只是一个情节——“在桃花源内发生的暗恋”说实话我起先看到这个题目时就是这么认为的,可见作者题目构思的巧妙。

《暗恋桃花源》实质上是讲两个毫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为了赶场,彼此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彩排,结果两台戏的台词互相应和,混搭在一起,产生了微妙的交集,就此上演了一出古今相对、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暗恋”是一出20世纪40年代末,国共两党战争引起大陆政权易帜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到处炮火,全国大乱背景下的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亦因战乱离散;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一见,时已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濒临病终。“桃花源”是一出以陶渊明于东晋时期写的《桃花源记》为载体的以从汉末开始,国内战乱,人民纷纷避祸为背景的古装喜剧。讲述了武陵人渔夫老陶,其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误还入桃花源;入桃花源后,遇见的人是春花和袁老板,但又似是而非,三人度过愉悦的时光;老陶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但家境破败。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疯女人呼喊着一个叫做“刘子骥”的名字从剧场中间跑过…… 这种纠结的情节和古今、悲喜交加的内容魅力怎么能不吸引人呢 二、《暗恋桃花源》艺术魅力显现——深、奇、新 可以说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不仅是他自身作为当时精英知识分子在时代背景下焦虑万分、痛心疾首的致大陆情感(恋国)的展现,也是对台湾的处境、台湾人的焦虑、相爱却无奈心态的深刻揭露。其不但台词奇特、戏剧冲突新奇、人物性格鲜明、戏剧悬念独特、戏剧情境幻妙,具有极强的艺术、情感双重感染力而且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创造创新能力。 1、《暗恋桃花源》的主题思想深刻——双重主题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