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向量的加法二 人教版

高一数学向量的加法二 人教版
高一数学向量的加法二 人教版

高一数学向量的加法二

一.课题:向量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向量减法及相反向量的的概念;

2.掌握向量减法与加法的逆运算关系,并能正确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差向量;

3.能用向量运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向量减法的定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1. 向量的加法法则。

2.数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新课讲解: 1.相反向量:与a r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r 的相反向量,记作a -r 。 说明:(1)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是零向量。 (2)性质:()a a --=r r ;()()0a a a a +-=-+=r r r r r . 2.向量的减法: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表示()a b a b -=+-r r r r . 3.向量减法的法则: 已知如图有a r ,b r ,求作a b -r r . (1)三角形法则: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u u u r r ,OB b =u u u r r ,则BA a b =-u u u r r r . 说明:a b -r r 可以表示为从b r 的终点指向a r 的终点的向量(a r ,b r 有共同起点). (2)平行四边形: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u u u r r ,BO b =-u u u r r , 则BA BO OA a 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r . 思考:若//a b r r ,怎样作出a b -r r ?

4.例题分析:

例1.试证:对任意向量a r ,b r 都有||||||||||||a b a b a b -≤+≤+r r r r r r . 证明:(1)当a r ,b r 中有零向量时,显然成立。 (2)当a r ,b r 均不为零向量时: ①a r ,b r ,即//a b r r 时,当a r ,b r 同向时,||||||||||||a b a b a b -<+=+r r r r r r ; 当,b r 异向时,||||||||||||a b a b a b -=+<+r r r r r r . ②a r ,b r 不共线时,在ABC ?中,||||||AB BC -

当a r ,b r 同向时,||||||||a b a b -=+r r r r .

例2.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AO CO =,BO DO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设AO a =u u u r r ,OD b =u u u r r ,则OC AO a ==u u u r u u u r r ,BO OD b ==u u u r u u u r r ∴AD AO OD a 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r ,BC BO OC a 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r ∴AD BC =u u u r u u u r ,又∵点B 不在AD u u u r

∴AD 平行且等于BC

所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五.课堂练习:课本102P ,练习2,3 .

六.课堂小结:1.掌握向量减法概念并知道向量的减法的定义是建立在向量加法的基础上的;

2.会作两向量的差向量;

3.能够结合图形进行向量计算以及用两个向量表示其它向量。

七.作业:课本103P ,习题5.2 第4,6(4)(5)(6)(7) 补充: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等于1,AB a =u u u r r ,BC b =u u u r r ,AC c =u u u r r , 求作向量:(1)a b c ++r r r (2)a b c -+r r r ; 2.已知向量a r ,b r 的模分别是3,4,求||a b -r r 的取值范围。 3.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若AB a =u u u r r , BC b =u u u r r ,OD c =u u u r r ,求证c a b OB +-=r r r u u u r . A B C

D O

高一下学期数学工作计划

高一下学期数学工作计划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 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高一下学期数学工作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 任教153班与154班两个班,其中153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女生22人;154班是美术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并且有音乐生8人。两个班基础差,学习数学的兴趣都 不高。 二、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 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 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 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 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 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 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 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

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 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 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 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 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 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 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 生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 学专题,每人每学期指定一个专题,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课。 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 活动内容,加强对高层次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高一下学期数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严格按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选择题在答题卡内相应位置按要求用2B 铅笔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涂黑,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α2sin >0,且αcos <0,则角α的终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统计里,把所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B.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大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 C.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D.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总体由编号为01,02,…,19,20的20个个体组成.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5个个体,选取方法从随机数表第1行的第5列和第6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一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5个个体的编号为( )

3204 9234 4935 8200 3623 4869 6938 7481 A .08 B .07 C .02 D .01 4.已知 ,是平面向量的一组基底,则下列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一组基底的是( ) A.和 , B. 和 C. 和 D. 和 5. 一支田径队有男运动员56人,女运动员42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运动员中抽出一个容量为28的样本,则从中抽取的男运动员的人数为( ) A. 8 B.12 C.16 D.32 6.把红、蓝、黑、白4张纸牌分给甲、乙、丙、丁4个人,每人分得一张,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红牌”是( ) A. 对立事件 B. 互斥但不对立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 以上都不对 7.一次选拔运动员的测试中,测得7名选手中的身高(单位:cm)分布的茎叶图如图所示.记 录的平均身高为177 cm ,有一名候选人的身高记录不清楚,其末位数记为x ,则x 等于( ) A.5 B.6 C.7 D.8 8.若向量a r ,b r ,c r 两两所成的角相等,且1a =r ,1b =r ,3c =r ,则a b c ++r r r 等于( ) A.2 B.5 C.2或5 D.2或5 9.如右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为( ) A.3 4 B.16

高一数学下册《数列》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高一数学下册《数列》知识点复习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数列》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1.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都叫做数列的项. (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 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 (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 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 (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 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 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 (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 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

一个集合. 2.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3,5,7,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无穷数列. (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3.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 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 示的, 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 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 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仅仅知道一个 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 通项公式更非唯一.如:数列1,2,3,4,…, 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 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 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期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可编辑)

河南省郑州三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 末考试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ΔABC中, a = 1, b =, ∠A=30°,则∠B等于 A.60°B.60°或120°C.30°或 150°D.120° 2.已知两条相交直线a,b,a‖平面,则b与的位置关 系是 A.b平面? B.b⊥平面? C.b‖平面? D.b与平面?相交,或b‖平面? 3.圆x2+y2=1 和圆x2+y2-6y+5=0的位置关系是 A.外切 B.内切C.外离 D.内含 8l上的射影是P(-2,1),则直线l的方程是 A. B. C. D. 9.点P(-2, -1)到直线l: (1+3λ)x+(1+2 λ)y=2+5λ的距离为d, 则d的取值范围是 A. 0≤ d B. d ≥ 0 C. d = D. d ≥ 10.二次方程,有一个根比大,另一个根比-1小,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1.在体积为15的斜三棱柱ABC-A1B1C1中,S 是C1C上的一点,S-ABC的体积为3,则三棱锥S-A1B1C1的体积为 A.1 B. C.2 D.3 1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令,称 为数列,,……,的“理想数”,已知数列,,,……,的“理想数”为2004,那 么数列2,,,……,的“理想数”为 A.2002 B.2004 C.2006 D.2008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正 四面体(所有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相邻两侧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是. 14.圆台的较小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一条母线和较大底 面的一条半径相交且成角,则圆台的侧面积为____________. 15.如图,△ABC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下学期)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下学期)一个优秀的教学计划,可以让学生和教师自己都有一个很好的规划,保证教学工作有规律的进行。小编准备了高一数学教学计划,希望你喜欢。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

高一数学向量的加法一 人教版

高一数学向量的加法一 一.课题:向量的加法 二.教学目标:1.理解向量加法的概念及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 2.熟练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会作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 3.理解向量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如何作两向量的和向量; 2.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向量的概念、表示法。 2.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 3.已知O 点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则下列向量组中含有相等向量的是( ) (A )OB uuu r 、CD uuu r 、FE u u u r 、CB u u u r (B )AB u u u r 、CD uuu r 、FA u u u r 、DE u u u r (C )FE u u u r 、AB u u u r 、CB u u u r 、OF u u u r (D )AF u u u r 、AB u u u r 、OC u u u r 、OD u u u r (二)新课讲解: 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表示:AB BC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 r ,都有00a a a +=+=r r r r r . 说明: ①共线向量的加法: a r b r a b +r r ②不共线向量的加法:如图(1),已知向量a r ,b r ,求作向量a b +r r . 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如图(2)),作OA a =u u u r r ,AB b =r r ,则OB a b =+u u u r r r . (1) (2) 2.向量加法的法则: (1)三角形法则:根据向量加法定义得到的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表示:AB BC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2)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同一点A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 r ,b r 为邻边作ABCD Y ,则 则以A 为起点的对角线AC u u u r 就是a r 与b r 的和,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平行 四边形法则。 b r a r O B A b r a r b r a r A B C D A B C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电子课本(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5_教材电子课本(人教 版).pdf 篇一: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1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概念 1.2.2 函数的表示法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 单调性和最大(小)值 1.3.2 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函数 2.1.1 指数和指数幂的运算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2 对数函数

2.2.1 对数和对数运算(一) 2.2.1 对数和对数运算(二)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3 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使用 3.1 函数和方程 3.1.1 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 函数模型及其使用1 2 3 4 5 篇二: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目录 必修一、二、四、五章节内容 必修一必修四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概念第一章三角函数1.1 集合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函数及其表示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使用 3.1 函数和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使用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使用举例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方法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 项和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和不等式3.2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及其解法3.4 基本不等式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5 函数y=Asin(?x+?)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使用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使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和差的正弦、余弦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间的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和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

2015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2015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0转化为孤度数为() A、 B、 C、 D、2、根据一组数据判断是否线性相关时,应选用() A、散点图 B、茎叶图 C、频率分布直方图 D、频率分布折线图 3、函数的一个单调增区间是() A、 B、 C、 D、4、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则等于() A、(5+3) B、(5-3)

C、(-5+3) D、-(5+3) 5、某单位有老年人28 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状况的某项指标,需从他们中间抽取一个容量为36样本,则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分别各抽取的人数是() A、6,12,18 B、7,11,19 C、6,13,17 D、7,12,1 76、函数的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A、 B、 C、 D、 7、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为30%,甲不输的概率为70%,则甲乙两人下一盘棋,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甲获胜 B、乙获胜 C、二人和棋 D、无法判断

8、如图是计算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在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i>10 B、i<10 C、i>20 D、i<209、函数的最大值是() A、0 B、3 C、6 D、8 10、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如图所示,它是由4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小正方形的面积是的值等于() A、1 B、 C、 D、 11、已知 D为BD的中点,则为() A、 B、 C、7

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必修5和必修3)[1]

高一下学期教学计划 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教学进度表

高一数学测试题—向量的加减法.doc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个. ①零向量是没有方向的向量,②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③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共线,④零向 量只能与零向量共线. A.1 B.2 C.3 D.以上都不对 2、下列物理量中,不能称为向量的有( )个. ①质量②速度③位移④力⑤加速度⑥路程 A.0 B.1 C.2 D.3 3、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 = a , = b , = c,则| a+b+c|等于() A.0 B.3 C.2 D.22 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 a, = b,= c, = d,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a+b=c B.a-b=d C.b-a=d D.c-d=b-d 5、△ABC中,D,E,F分别是AB、BC、CD的中点,则-等于() A.B .C.D. 6、如图.点M是△ABC的重心,则MA+MB-MC为() A.0 B.4 C .4 D.4 7、在正六边形ABCDEF中,不与向量相等的是() A .+ B .- C .+D.+ 8、a=-b是|a| = |b|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9、化简:+ + + + = ______.

10、若a =“向东走8公里”,b =“向北走8公里”,则| a + b |=___,a +b 的方向是_ ____. 11、已知D 、E 、F 分别是△ABC 中BC 、CA 、AB 上的点,且 = 3 1 , = 3 1 , = 3 1,设 = a , = b ,则 = __________. 12、向量a,b 满足:|a |=2,|a +b |=3,|a -b |=3,则|b |=_____. 三、解答题: 13、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已知:= a , = b ,试用a 、b 表示向量 , , , . 14、如图:若G 点是△ABC 的重心,求证: + + = 0 . 15、求证:|a +b | 2 +|a -b | 2 =2 (|a | 2+|b | 2). 16、如图 ABCD 是一个梯形,AB ∥CD 且AB=2CD,M,N 分别是DC 和AB 的中点,若 = a , = b ,试用a,b 表示 和 . 一、BCDBD DCA E

(完整)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doc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 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1.1 集合 2.1 指数函数 3.1 函数与方程 1.2 函数及其表示 2.2 对数函数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2.3 幂函数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小结 小结复习参考题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复习参考题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圆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4.1 圆的方程 3.2 直线的方程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小结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 第一章算法初 第二章统计第三章概率 步 算法与程序框图 2.1 随机抽样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2 基本算法语句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3.2 古典概型 阅读与思考割圆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3.3 几何概型 术 小结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复习参考题实习作业小结 小结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函数 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念式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小结示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复习参考题1.5 函数 y=Asin(ω x+ψ )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小结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公式: 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3、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5、棱柱S-h-高V=Sh 6、棱锥S-h-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 h(S1+S2+4S0)/6 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11、r-底半径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 r22)+h2]/6

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 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 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练习题: 1.正四棱锥P—ABCD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都等于,有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也都等于.当这两个正四面体各有一个面与正四棱锥的侧面PAD,侧面PBC完全重合时,得到一个新的多面体,该多面体是()(A)五面体 (B)七面体 (C)九面体 (D)十一面体 2.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且正四面体的高为4,则球的表面积为() (A)9 (B)18 (C)36 (D)6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特殊的四棱柱

高一数学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1,2,3,4,5}U =,{1,2,5}A =,{2,3,4}B =,则U B C A =( ) A .? B .{2} C .{3,4} D .{1,3,4,5} 2.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 ) A .3y x = B .1y x = C .3log y x = D .1()2 x y = 3. 若a 是任一非零向量,b 是单位向量,下列各式①|a |>|b |;②a ∥b ; ③|a | >0;④||=±1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④⑤ B .③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⑤ 4.已知α是第一象限角,那么2α 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C.第二象限角 D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5.已知2log 0.3a =,0.32b =,0.20.3c =,则a ,b ,c 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 B .b a c >> C.b c a >> D .c b a >> 6.当01a <<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x y a =与log a y x =的图象是( ) A . B . C. D . 7. 在ABC △中,点E 满足3BE EC =,且AE mAB nAC =+,则m n -=( ) A.12 B.12- C.13- D.13

新版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卷含答案

新版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 1.2019年,泉州市区的房价依旧是市民关心的话题.总体来说,二手房房价有所下降;相比二手房而言,新房市场依然强劲,价格持续升高.已知销售人员主要靠售房提成领取工资.现统计泉州市某新房销售人员2019年一年的工资情况的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9年该销售人员月工资的中位数为 B.2019年该销售人员8月份的工资增长率最高 C.2019年该销售人员第一季度月工资的方差小于第二季度月工资的方差 D.2019年该销售人员第一季度月工资的平均数大于第四季度月工资的平均数 2.已知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当取得最小值时(). A.2B.14C.7D.6或7 3.已知数列满足,,则() A.B.C.D. 4.欧阳修《卖油翁》中写道:“(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设铜钱是直径为4cm的圆,它中间有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若随机向铜钱上滴一滴油,则油滴(不计油滴的大小)正好落入孔中的概率为() A.B.C.D. 5.已知为所在平面内一点,,,则的面积等于() A.B.C.D. 6.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的面积为()

A.6B.C.D. 7.要得到函数y=cos(2x)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sin2x的图象() A.向左平移个单位B.向左平移个单位 C.向右平移个单位D.向右平移个单位 8.某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每年都会举行“双11”商业促销狂欢活动,现统计了该平台从2010年到2018年共9年“双11”当天的销售额(单位:亿元)并作出散点图,将销售额y看成以年份序号x(2010年作为第1年)的函数.运用excel软件,分别选择回归直线和三次多项式回归曲线进行拟合,效果如下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销售额y与年份序号x呈正相关关系 B.根据三次多项式函数可以预测2019年“双11”当天的销售额约为2684.54亿元 C.三次多项式回归曲线的拟合效果好于回归直线的拟合效果 D.销售额y与年份序号x线性相关不显著 9.已知函数满足恒成立,则() A.函数一定是奇函数B.函数一定是奇函数 C.函数一定是偶函数D.函数一定是偶函数 10.已知数列{a n},满足,若,则a2009=().

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最新版】

工作计划参考范本 高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最新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

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12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人,后进生约人。

高一数学向量的加法二 人教版

高一数学向量的加法二 一.课题:向量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向量减法及相反向量的的概念; 2.掌握向量减法与加法的逆运算关系,并能正确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差向量; 3.能用向量运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向量减法的定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1. 向量的加法法则。 2.数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新课讲解: 1.相反向量:与a r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r 的相反向量,记作a -r 。 说明:(1)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是零向量。 (2)性质:()a a --=r r ;()()0a a a a +-=-+=r r r r r . 2.向量的减法: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表示()a b a b -=+-r r r r . 3.向量减法的法则: 已知如图有a r ,b r ,求作a b -r r . (1)三角形法则: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u u u r r ,OB b =u u u r r ,则BA a b =-u u u r r r . 说明:a b -r r 可以表示为从b r 的终点指向a r 的终点的向量(a r ,b r 有共同起点). (2)平行四边形: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u u u r r ,BO b =-u u u r r , 则BA BO OA a 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r . 思考:若//a b r r ,怎样作出a b -r r ? 4.例题分析: 例1.试证:对任意向量a r ,b r 都有||||||||||||a b a b a b -≤+≤+r r r r r r . 证明:(1)当a r ,b r 中有零向量时,显然成立。 (2)当a r ,b r 均不为零向量时: ①a r ,b r ,即//a b r r 时,当a r ,b r 同向时,||||||||||||a b a b a b -<+=+r r r r r r ; 当,b r 异向时,||||||||||||a b a b a b -=+<+r r r r r r . ②a r ,b r 不共线时,在ABC ?中,||||||AB BC -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B(或AB); 2)真子集:AB且存在x0∈B但x0A;记为AB(或,且)3)交集:A∩B={x|x∈A且x∈B} 4)并集:A∪B={x|x∈A或x∈B} 5)补集:CUA={x|xA但x∈U} 注意:A,若A≠?,则?A; 若且,则A=B(等集)

集合与元素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与、?的区别;(2)与的区别;(3)与的区别。 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AB;②A∪B=BAB;③ABCuACuB; ④A∩CuB=空集CuAB;⑤CuA∪B=IAB。 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A∩B=B∩A;②A∪A=A,A∪?=A,A∪B=B∪A; ③Cu(A∪B)=CuA∩CuB,Cu(A∩B)=CuA∪CuB; 有限子集的个数: 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练习题: 已知集合M={x|x=m+,m∈Z},N={x|x=,n∈Z},P={x|x=,p∈Z},则M,N,P满足关系() A)M=NPB)MN=PC)MNPD)NPM 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解答一:对于集合M:{x|x=,m∈Z};对于集合N:{x|x=,n ∈Z} 对于集合P:{x|x=,p∈Z},由于3(n-1)+1和3p+1都表示被3除余1的数,而6m+1表示被6除余1的数,所以MN=P,故

高一数学下学期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

一、三角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 1+sinα=(sinα/2+cosα/2)2 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