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评析及满分作文

201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评析及满分作文【2015年山东卷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指导】

今年仍然选用的是材料作文,这则材料来源于林清玄收录在其启悟人生系列书目《放下即幸福》中的一篇文章《无风絮自飞》。林清玄是台湾当代著名的哲理散文家,他的文章思辨性比较强,能给人很多的启发。《现代散文选读》中就收录了他的一篇同类的文章《可以预约的雪》。如果阅读面广的同学,可能就会获益。

和去年的作文“开窗看世界”和前年的“莫言改错”相比较,今年的材料作文仍然关照的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三观,这也是山东卷的常态。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就在于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索与评价,然后逐步走向更广义的方向发展,所以立意就站到相当重要的地位上。

但在作文立意上,高考作文评改专家组并没有去特意为难考生,而是给了非常宽泛的立意空间。如本次作文材料的立意,就从孩子、父亲和双方的角度给出来了九个角度,只要考生的作文中心在这个范围内,就符合要求,没有所谓的最佳角度和一般角度。这九个角度分别是:

从孩子角度,一是关于探求事物,探求真理的;二是关于质疑权威和挑战前辈的;三是关于追求新鲜事物和创新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

从父亲的角度,一是看事物要抓住本质,分清主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二是要顺从自然的规律,反对认为破坏。三是过程和结果相比,结果更重要。

从整体角度,一是要探寻孩子和父亲都能满足的方法;二是长辈应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正确成长;三是从谚语的角度,探讨“分辨”值不值的,应如何分辨的问题,以及存同求异和相伴生长的现象讨论。

【评卷感受】

从对作文材料的分析看,在审题方面,只要考生能够认真、深入地去分析,把握正确的立意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就有一部分学生抛开材料,另立炉灶,或从材料的只言片语中抓中心,结果偏离了要求。例如有谈舍得和选择的,有谈梦想和定位的,也有谈做

好本职工作的等等。这些就不能单单是作文材料的难度问题了,更重要的应是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认知问题。

材料作文一定要紧扣材料,评改要求中就特别提到,考生作文即使立意正确了,但如果没有丝毫扣材料,一定要扣分,一般不能进入一类文中。所以我认为在我们平时作文教学中,应该把这一项作为重点关注和训练。提到作文中联系作文材料,一些考生在作文中也会出现一些幼稚性问题,例如材料中提到的是一个小孩,而到了他们的文章中就变成了两个小孩、一个小女孩或者是一个男孩,还有的把父亲和孩子的事写成是小孩和奶奶的事等等,这些演绎生发作文材料现象的出现也暴露出一些考生对自己、对作文不认真、不负责的态度。

从作文的文体上讲,评改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对于文体不明确,四不像的作文一律不能归入一类文中。所以学生平时训练作文时,我们还需要让他们有一个明确的文体意识,发挥个人的文体特长。至于写哪一种文体好,要看材料的内容。今年的作文材料,就适合写议论文。很少写记叙文和散文的。

我认为最能体现一个考生作文基本功的,应该是他的语言。好的语言能让人回味无穷,支零破散的、艰涩的文章,真的很难得高分。作文语言不仅体现在它是否流畅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是否有文采,其中一点就是材料的丰富性。例如评出的三篇满分作文(空隙时抄下的)它们的共性就是语言非常精彩。其中一篇《以赤字之心辨世间黑白》尤为突出,从作文的语言上来看,小作者可以说是博览群书,而且是博闻强识,文章中从《麦田的守望者》(20世纪50年代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写人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谈到《小王子》(1942年法国著名的儿童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又谈到《人民日报》的有关评论;从中国东晋竹林七贤,现当代的金岳霖先生、路遥、白岩松和蒋方舟写到波兰女作家?辛波丝卡。经典材料俯拾皆是。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篇作文的神韵就在于他的语言和内涵上。而我们学生的现状就是阅读贫乏,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差,所以加强学生的阅读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另外语文试卷中的书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就如人的第二外表,虽然在评改要求中没有明确提出来,但它有一个的隐形标准,人的审美主观判断,好的书写和不好的书写在分数上直接就体现出来了。(举例同类立意模糊作文,书写差的分数在三类下,而书写好的则在二类上)尤其是在后几天,阅卷速度比较快,老师的审美疲劳自然而然就产生,书写差的考生更是吃亏。反观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字迹工整、卷面整洁都保证不了,那么高考中就绝对吃亏了,所以对学生平时书写的指导应是常抓不懈的。还有就是错别字也要特别注意,扣分项主要是错字,尤其是明显的地方,例如标题和开头部分。

【材料出处】

无风絮自飞

林清玄

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无法分辨的。

因此,像兄弟分家的时候,夫妻离婚的时候,有许多细节部分是无法处理的,老一辈的人就会说:“菜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呀!”还有,当一个人有很多亲戚朋友,社会关系异常复杂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一句。以及一个人在过程中纠缠不清,甚至看不清结局之际,也可以用这一句来形容。

住在都市的人很难理解到这九个字的奥妙,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丝瓜藤与肉豆须缠绵的样子。乡下人谈到人事难以理清的真实情境,一提到这句话都会禁不住莞尔,因为丝瓜与肉豆在乡间是最平凡的植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我幼年时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种了许多丝瓜和肉豆,看到它们纠结错综,常常会令我惊异,真的是肉眼难辨,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到现代人复杂难以理清的人际关系,确实像这两种植物藤蔓的纠缠,想找到丝瓜与肉豆的根与果是不难的,但要在生长的过程分辨就非常困难了。

有一次我发了笨心,想要彻底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见了觉得很好笑,就对我说:“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它们的根部浇水施肥,好好地照顾让它们长大,等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丝瓜和肉豆都是种来食用的,不是种来分辨的呀!”

父亲的话给我很好的启示,在人生一切关系的对应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努力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忘失自己立场与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候,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另外一个启示就是自然,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依循这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跟,才是生命成长正常的态度。种什么样的因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是必然的,丝瓜虽与肉豆无法分辨,但丝瓜是丝瓜,肉豆是肉豆,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丝瓜长出好的丝瓜,让肉豆结出肥硕的肉豆!

丝瓜是依自然之序而生长结果,红花是这样红的,绿叶也!

【佳作赏析】

向儿童致敬(满分)

山东一考生

听到一句人所共知的谚语,就萌生出好奇心,试着去亲自验证,在这世上,大概也只有孩子这样做了。我不禁笑了:瞧,多么天真,多么可爱,又是多么可贵啊!

在西方童话里,孩子们都是仙鹤送来的,都是神的恩赐。我深深地赞同这一点。儿童的身上有很多成人所不具备的高贵品质。王开岭在书中写道:“向儿童学习。”那么,我也要向儿童致敬,敬他们的无畏,敬他们的质疑求真之心,敬他们自由的灵魂。

孩子的心灵总是一尘不染的,他们真实而无所畏惧。当皇帝身披并不存在的新装,游行于街道并接受万众赞美的时候,一语道出真相,敢于说出真相的不正是一个孩子吗?那是纯洁无瑕的天使,不曾被权威震慑,不曾被世俗玷污,他们心中是非分明,求

真的天性也不曾被人群的潮涌吞没。当他如一颗闪亮的星辰照亮盲目的黑暗时,怎不值得我们向他致敬?

然而,现实离我们对儿童的高歌尚有距离。当孩童试图分辨纠缠的茎蔓时,这强烈的求知欲却被他的父亲视为可笑的事情,在他父亲眼中,所谓的“定理”能够代替“真理”,他的眼中只有瓜豆的食用价值,在物质面前,孩子的求真天性无足轻重。我们该为谁哭泣呢?

柏拉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幼年的瓦特因跳动的壶盖产生疑问,我们便从他的未来看到了儿童的“可笑”中的闪光点。

我们怎么能让那些可爱的闪光点泯灭呢?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被称为“给成人读的童话”,作者借小王子之口诉说:“大人们的世界可真奇怪。”这是不是很值得思考?当大人们满不在乎地笑话儿童的可笑行为时,殊不知,在儿童的眼中,成人的世界又是多么荒唐,大人们为名利无数次背叛自己的内心,是多么奇怪啊!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小时候曾有的天真,多么令人悲伤……

更令人悲哀的是,失去了光环的大人们,却霸道地将孩子的闪光点抹去。“走吧,人间的孩子,和一个精灵手拉着手,走过荒野和河流,这世界哭声太多,你不懂。”叶芝如是哀叹时,我们也该扪心自问,是否该以成人的意志统领儿童的精神,使他们迅速老化,达到所谓的“成熟”?

当一个孩子目不斜视地从瓜豆的茎蔓前经过,我们也失去了无瑕的天性,求真的执着,与不拘于时的自由灵魂,时代精神的短板被再次削短……

请住手吧,请向儿童们致敬,请唤醒那自由的光辉!

我今年十八岁,已经步入了成人的行列,可我知道,心灵中的纯真不能死,因为,我依然,还愿意是个孩子!

【考场得分】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20分=60分。(一类上)

【得分关键点】本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亮人耳目的议论性散文。

立意上,文章以“向儿童致敬”为题,发出“童心可贵、可爱”的赞叹,极尽对儿童的赞美与褒扬,这在时下童心泯灭,儿童“老化”的现实映照下,足以振聋发聩。

选材上,考生在论述过程中旁征博引,做到了有理有据,显示了较深厚的作文素材储备。同时,考生有极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活用命题材料,将其运用至无形之中。这也是我们广大考生所缺少的。

结构上,全文论述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条理清晰。语言亲切中肯,感情充沛,显示了较高的语言驾驭能力。

以赤子之心辨世间黑白(满分)

山东一考生

《麦田守望者》里有言: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我也始终相信,每个深谙世故的大人大批曾有一颗分辨是非的赤子之心,只是世俗的荒流将它们易了辙。

就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与父亲,小孩执意分辨瓜豆不同,父亲却一笑了之,是太多的

“生活经验"让他放弃了对事实的探索和对是非的辨别吗?

诗人辛波斯卡发出这样的哀叹:我们的鹰隼各地行走,我们的孔雀宣布放弃羽毛,我们的毒蛇在笼前打着哈欠。一颗赤子之心尽被肢解。辨别是非之能力无处可寻。难道不是如此“生活经验”的缘故之错?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锤心之间。当下,更不该让一颗颗追求事实的心,辨别是非的信念被蒙上世俗的潘篱。

《小王子》中一句“所有的大人都是小孩”让我深思不已。也就像路遥提到过的“曾经的热忱被一点点消磨”。能否在世俗间生活而不妥协于生活。关键在于能否有一颗去伪向善明辨是非的赤子之心。

且不谈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可酣高楼的纯挚之风。近代大学士金岳霖养公鸡、斗蛐蛐之憨态亦让人心喜。同样,在学术上他仍保留一颗赤子之心,让“山是山,水是水”,其治学风尚广为流传。或是真理之先驱顾淮,甘愿拆下自己的肋骨燃作火把,照亮一途通往光明与真理。学术研究上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他们分辨精神世界错综复杂的条框与限囿,让他们之不朽光芒熠熠生辉。

主持人白岩松曾说:“世间有一种永不落时风尚,那就是明辨黑白。”犹记得几日前的“路怒”事件。面对前方车辆的违规停泊,行人无一去规劝提醒,反是一名中学生勇敢果断解决一场纠纷,路旁的众多成年人果真就失了那颗明辨是非的良心吗?又如蒋方舟在文章中提过一个场景,那些功成名就、大腹便便的中年成功人士微笑着向你走来,拍拍你的肩膀对你说:“你还太年轻”。我想说的是,倘若整个社会中都是如此老练世俗风气,每一颗年轻激越的赤子之心都被刻意老化,我们何时重现东方红日从地平线上蓬勃跃起之姿?

就如《人民日报》写到:“或许善意的环境还需涵养,善意的制度还需托举,我们首要燃起心中的那团熊熊的火。”是的,我们首先要坚守我们那颗赤子之心!

无论是学术研究之精益求精,抑或改革发展步步为营;无论是个人素养之明善深涵,抑或社会风气之融洽和谐,一颗赤子之心,一份明辨是非的执念,怎可缺失!

抛弃牵绊,接受最后的收获(满分)

山东一考生

泰戈尔说:“你只管走过去,一路上鲜花自会开放。”在前行的道路上纵使有太多的纷扰牵绊,也要怀有平和的心态,认清本质,实现最后的收获。

丝瓜和肉豆的须藤纠缠在一起,看似纠结错综,烦扰牵绊,但种植这两种植物的目的是为了收获最后的果实,又何必因其生长过程中必然却无关紧要的牵绊烦恼?人生也正如此,无论在过程上是如何繁琐,只要认清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收获的结果才会历久弥香。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林薇因毕生投身于建筑事业,用娇弱的身躯撑起中国建筑的桥梁。在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上,她以一颗满腔热血的心,怀无畏的坚定信念。在吴晗主持拆毁北京城区古建筑时,毅然挺身而出,竭力痛斥谴责,守住了她内心对美好传统的坚持信仰。她的

生命中被世俗牵绊了太多,但她毫无惧色,笃定地认准了自己的方向,以梦为马,无论在建筑方面,,还是文学领域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收获盈香满怀。

林薇因如一缕温暖、柔和的四月天的春风,生动地诠释了怎样坦然面对牵绊,收获最后的结果。

曼德拉说过,他要让这个世界记住他的温柔,在种族歧视色彩浓厚的南非,他以己之力,投身于南非人民平等自由实践中,一生致力于南非的和谐。即使他的努力没有那么快实现,收获最后的希望。他自己也羁绊于牢狱之中长达27年,但他没有被眼前暂时的纷扰束缚,而是选择等待。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曼德拉的努力最终使南非成为一个洋溢着民主、和谐、平等的彩虹果。也许在他前进的道路上确实有太多的牵绊,但他没有因走得太远而忘记自己最初是如何出发,最后他选择抛却一切在前行道路上的牵绊纷扰,一路向前,直至收获人生的一片美好。

多少人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和爱。认清最终的目标,抛弃一切不必要的牵绊,一路以梦为马,直到最后,接受最后的收获,满怀芬芳。

拥抱生活,何分瓜豆

山东一考生

那条巷子,一年四季都是盛夏的模样。

印象中,琥珀般的日光,总能穿过尖尖的屋顶,铺洒到青石板路的尽头。道路两旁的红墙总是布满阳光穿过藤蔓留下的光影,连绿得发黑的藤叶也因为有了阳光的眷恋,透着耀眼的光。这里像一个被时光和拆迁办遗忘的角落,躲藏在林立的高楼间,吞吐着浅橙色的空气,仿佛在告诉所有人:这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巷子的西头有个卖糯米年糕的女人,小小的摊位让整条长长的巷子都浮动着清甜的米香。明明是极小的零嘴儿,却又洁净细致,散发着不可抵挡的魅力。白莹莹的年糕带着热气被递到你手里,咬上一口,绵软香甜,随后翻涌而上的红枣糯米香气,有种让好心情荡漾的魔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每块年糕都被细心的女人做成了花朵的模样,让人不忍下口,破坏这携着满满五月芬芳的小东西。心中不由得暗笑,这竟不知是用来吃的还是用来看的了。也难怪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拒绝不了这夏日的香气。

我本不喜甜食,却独爱她的年糕。来往的次数多了,才迟钝地发现,女人竟是长了一张温婉秀丽的面庞,再配上纤细的腰肢,莫名有种江南女子特有的仙气。女人说起话来也是极柔的,仿佛西湖夏日里萦回的轻雾,笑语里有驱赶阴霾的魔力,以至我在很久很久以后,还总忆起这泛着江南水乡芬芳的笑颜。

又是暖暖的午后,街角落了几只不知名的小雀,喳喳地叫着,整条巷子都是慵懒的节奏。拐过房头,李家婆婆和王家奶奶又在唠着那些家长里短,脚边也正卧着那只毛发稀疏的大花猫。许是聊到了那卖糕女子的往事,依稀听得她竟有个卧病在床的丈夫,再加上脑子有些疾病的儿子,日子过得清苦艰难。一瞬间我哽得说不出话来,转念一想,是了,生活本来就是用来过的,又何必因为苦难的遭遇,耽搁了日子呢?就像纠缠的瓜

藤与豆须,你只管好好地浇灌,何苦分辨?何苦为难?

不知过了多久,巷子里再也寻不到那个飘香的小摊,许是寻到了更好的生计吧,那个卖年糕的女人。只是知道,在那之后,我竟是再也未遇着一个把心头的丝瓜藤与肉豆须供养得繁盛葱茂的女子。

【考场得分】内容19分+表达20分+发展20分=59分。(一类上)

【得分关键点】笔者在阅卷组讨论“评分细则”时,认为今年这则作文材料偏于说理,难以抒情;又流于俚俗,难以高雅,所以考场上“高大上”的作品少,诗意的作品少,记叙性文章少,所以极力倡导给记叙性文章打高分,给高中记叙性文章的训练以足够的空间。但是写记叙文确实有难度,要么“贴不住”,要么“难嵌入”,真是难为考生了。

这篇文章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佳构,在立意上,文章提出“生活本来就是用来过活的,又何必因为苦难的遭遇,耽搁了日子呢?”显然是切合题意的,考生又嵌入材料,颇为难得。

结构上,故事情节设置巧妙,考生一直在蓄势,最后托出主题,中间又用倒叙、插叙,使文章摇曳生姿。

语言上,作者善于着色,通篇文章色香味俱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