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技术与程控交换课程设计

通信网技术与程控交换课程设计
通信网技术与程控交换课程设计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通信网技术与程控交换课程设计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1 月

一.新业务演示实验:

实验内容:缩位拨号追查恶意呼叫免打扰服务热线呼叫服务

1.缩位拨号测试过程:

1)登记:

A用户摘机拨“*51*17*5550017#”。

2)使用:

A用户摘机拨“**17”。

3)撤消:

A用户摘机拨“#51*17#”单条撤消缩位业务。

出现的问题:刚开始输入MOD ST时,将新业务中的“免打扰服务,追查恶意呼叫服务,主叫线识别提供”关闭时,电话打不通了。而且未点击缩位服务时,不可以进行登记。2.热线呼叫服务测试过程:

1)登记:

用户A摘机拨“*52*5550017#”。

2)使用:

用户A摘机5s后不拨号,使用热线服务;

用户A摘机5s内拨号,进行一般呼叫。

3)撤消:

用户A摘机拨“#52#”(双音多频按键话机)。

3.免打扰服务测试过程:

1)登记:

用户A摘机拨“*56#”(双音多频按键话机)。

2)使用:

用户A摘机发起呼叫。

3)撤消:

用户A摘机拨“#56#”(双音多频按键话机)。

4.追查恶意呼叫测试过程:

1)登记:通过上述设定, A用户已具备追查恶意呼叫功能。

2)使用:

用户B拨打用户A,通话过程中或B挂机后30s内,A做如下操作:

拍叉或按键,按“*33#”键(双音多频按键话机);

3)撤消:

取消权限后,该功能取消。

出现的问题:第一次操作失败,因为没按免提就按“*33#”键了,输入无效,再次操作成功。

二.状态查询及监控实验:

1.实验内容:系统查询交换机各个功能块查询和监视数字中继跟踪

2.出现的问题:无法显示数据。原因是登录的是客户端,而应该的是服务端。

3.数字中继跟踪示意图:

设置指定中继动态接续跟踪对话框:

七号信令跟踪:

三.计费调试实验:

实验原理:计费是由程控交换机自动进行的。实现准确计费的前提是正确设定计费数据。计费数据可根据电信业运营者提出的计费要求由开局方设定,也可由电信业务运营者自己设定或修改。主机计费过程由计费分析和计费操作两个步骤组成。计费分析是根据本次呼叫信息分析得到计费情况,实际上是分析几条命令的过程。计费操作是在分析出计费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本次呼叫的资源占用(主要为距离,时长,信道数),按照该种计费情况的规定做出相应的动作(产生详细话单或跳计次表)。

实验示意图:

出局电话拨打详细话单计费:

本局电话拨打计次计费:

四.设备(MA5300)的Telnet 登陆环境设置实验:

此次登录采用带内网管模式,步骤如下:

1.学生在自己PC中桌面上双击“EB”图标,输入服务器地址,进去Ebridge登录操

作平台;

2.单击【确定】键,进入EB界面模式;

3.双击【宽带MA5300】进入;

4.单击【确定】,进入宽带设备命令操作模式;

5.单击【申请席位】,进入排队界面;

6.单击【确定】,等待90秒的数据情况时间,单击占用席位【确定】;

7.单击【导入文本文件】,选择需要导入的配置文件“vlan互通配置”;

8.选择好要导入的配置数据后,单击【打开】;

9.单击【批处理】开始执行命令;

10.等待处理结束后,用‘show running ’查看配置数据的准确性。

本次实验操作成功。

五.MA5300VLAN互通(LanSwitch方式)配置实验:

实验步骤:

(1)学生在自己PC中桌面上双击EB图标,输入服务器地址,进入Ebridge登录操作平台;

(2)点击【确认】键进入EB界面模式;

(3)双击【宽带MA5300】进入;

(4)单击【确认】,进入宽带设备命令操作模式;

(5)单击【申请席位】,进入排队界面;

(6)单击【确认】等待90s的数据情况时间,单击占用席位【确认】;

(7)单击【导入文本文件】选择需要导入的配置文件“VLAN互通配置”;

(8)选择好药导入的配置数据后,单击【打开】;

(9)然后单击【批处理】开始执行命令;

(10)等批处理结束后,用“show running”查看配置数据的准确性;

(11)验证配置(PC1作为测试机,网口连接白色ADSL MODEM 网线)完成后,把PC1连载学生自己桌上的adsl modem 上,PC2网线跳接在ESM板上7/2/2口,PC1与Pc2设在同一网段,在PC1上pingPC2的IP地址,能够Ping通,即表示端口adsl 0/0/0 7/2/2端口在同一个vlan内可以互通;

(12)如果将其中一个端口的改成vlan2,即两个端口不在同一个vlan里,(PC1做为调试机,网口连接于多人操作服务器网线);

(13)验证配置(PC1做为测试机,网口连接白色ADSL MODEM网线),此时在PC1上pingPC2的IP地址,此时肯定是Ping不通的。

本次实验操作成功。

实验总结:

本课程设计为深圳讯方公司开发的基于华为通信设备的E-Bridge现代通信实验平台。E-Bridge现代通信实验平台包括程控交换平台,光传输平台,宽带数据平台及E-Bridge专用实验软件四大部分,共同构建现代语音和数据通信的实验网络。虽然之前做有关电信网的实验已经使用过这个软件平台,但是还不是很熟悉,而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们对E-Brige 现代通信实验平台的操作流程更加熟练。

此外,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对C&C08程控交换机和MA5300数字通信设备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系统的认识了它们的硬件结构,并对硬件进行了初步的配置,大概掌握了配置硬件数据的基本流程。

其实这次课程设计对我们最大的帮助是提高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配置(MA5300)的Telnet登陆环境设置试验中,我们了解了设备语言,对带内网管和带外网管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也为下一个实验MA5300VLAN互通(LanSwitch)配置实验打好了基础。最有意思的是在做后两个实验时,大家都争着占用席位,虽然等的时间很长,但排在后面的人仍然等的不亦乐乎,而操作成功以后,心里都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这对我们今后在通信专业上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以后的就业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C&C08 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 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 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 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 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 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 1 所示: 图1 2.C&C08 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 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 4 个等级: (1) 单板 单板是 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 成单元。 (2) 功能机框 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 模块 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 交换系统 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USM/TSM/UTM+AM/CM C&C08 模块模块模块 用户框+主控框USM 功能机框功能机框功能机框 ASL+DRV+TSS+PWX+ 母板SLB 用户框单板单板单板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 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 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 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 用户框 主控框--- BAM后管理服务器 --- 图2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 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 所示:

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

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 学号:2013914115 姓名:邓志成班级:13电信----------------------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 设计目得 1、2 程控交换系统得介绍 1、3 程控交换系统得整体设计方案 第二章程控交换硬件系统 2、1 话路系统及其实现 2、2 控制系统及其实现 2、3 时分交换电路 第三章程控交换软件系统 3、1 软件系统实现流程

3、2 程序得部分代码 第四章方案设计总结 摘要 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模拟程控交换机及70年代初期推出数字程控交换机以来, 程控交换技术迅速发展。同时, 由于人们对信息处理得需求迅速增长, 除电话业务外, 各种非电话业务如传真、用户电报、电子邮件、可视图文及数据通信等迅速兴起, 因此除了电话网外, 还存在其她得专用网络。当用户需要使用不同得通信业务时,必须按照业务类型分别向电信部门申请, 引入不同得专用用 户线与中断, 使用不同得规程与方式, 这给用户与管理部门都带来了不便。再者,建设专用网必然存在投资大、线路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弊病。解决这些问题得就就是用一个单一得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来提供各种不同类型得业务。小型字程控交换机以其成本低、易改造、线路利用率高等优势, 使其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中有很大得开发潜力。 关键字:程控交换机通信时分复用 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得 程控交换课程设计旨在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内得理论认识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巩固与加深对控制理论基本知识得理解与对仪表得认识,培养创新能力,经过搜集资料,初步方案设计,系统组建,撰写设计报告得过程,得到一次科学研究工作得初步训练,提高科研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电路设计框图及系统概述 (4) 三、各单元电路的原理及功能说明 (8) 四、波形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 (11) 五、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3) 六、参考文献 (14) 七、元器件列表 (14)

一、设计任务书 1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 现代通信网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是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其中交换设备是整个通信网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将连接到交换设备的所有信号进行汇集、转发和分配,从而完成信息的交换。电路交换是在电话网络中使用的一种交换技术,而数字程控交换机是电路交换机的典型代表。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简易数字交换网络,在通信系统原理实验箱的硬件基础上,完成类似PCM系统有关的时隙内容在时间位置上的搬移,即时隙交换。研究意义 现代交换技术理论课上,我们对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进行了系统学习,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数字交换网络实现时隙的交换,不仅可以让我们从实践中加深对交换思想理论的理解,还能让我们对数字电路和元件以及通信原理的有关内容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通过现代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我们可以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整合与统一,加强对仿真软件的掌握程度,对我们课程理论学习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培养了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设计原理及设计要求 设计原理 在PCM30/32路数字传输系统中,每个样值均编8位码,一帧分为32个时隙,通常用TS0~TS31来表示,其中30个时隙用于30路话音业务。TS0为帧定位时隙,用于接收分路做帧同步用。TS16时隙用于信令信号传输,完成信令的接续。TS1~TS15以及TS17~TS31s时隙用于话音业务,分别对应第1路到第15路和第16路到第30路话音信号。 在通信系统原理实验箱中,信道传输上采用了类似TDM的传输方式、定长组帧、帧定位码和信息格式。实验电路设计了一帧共含有4个时隙,分别用TS0~TS3表示,每个时隙含8比特码,依次为帧同步时隙、话路时隙、开关信号时隙和M序列时隙。四个时隙复合成一个256kbps数据流,在同一信道上传输。 另一方面,数字交换实质上就是把与PCM系统有关的时隙内容在时间位置上进行搬移,因此数字交换也叫时隙交换。时间接线器可以完成同一条母线不同时隙之间的交换,工作方式有输入控制和输出控制方式两种。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数字交换电路,具体要通过设计数字电路,实现对帧同步时隙的定位检测,并通过控制端控制实现话路时隙、开关时隙和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摘挂机检验原理与设计分析 学号:2 学生姓名:刘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指导教师: 2016年12 月17 日

目录 一、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内容和目的···························································· 四、源代码····································································· 五、结果····································································· 六、心得······································································

一、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现代交换原理》课程知识,进行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相关的课题设计研究与分析,掌握现代通信网交换节点所采用的技术,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方法。 2、教学要求 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出发,在实验室现代程控交换原理实验箱或者计算机上进行现代通信网交换技术相关的课题设计研究与分析。掌握相关课题的工作原理,深入研究相关课题系统组成及程序设计与分析 (1)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原理分析透彻,技术实现方案合理可靠; (2)按照现代交换原理相关研究课题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组成,完成从理论分析、系统软硬件组成、程序设计,调试及功能分析的全过程。 二、设计目的 摘挂机检测实验用来考查学生对摘挂机检测原理的掌握情况。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1、设计原理 设用户在挂机状态时扫描输出为“0”,用户在摘机状态时扫描输出为“1”,摘挂机扫描程序的执行周期为200ms,那么摘机识别,就是在200ms的周期性扫描中找到从“0”到“1”的变化点,挂机识别就是在200ms的周期性扫描中找到从“1”到“0”的变化点,该原理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小型程控交换机课程设计

湖南文理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系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07102班 学生姓名:贺伶燕 指导教师:王立 完成时间:2010年6月24号 报告成绩:

小型程控交换机的设计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5) 第一章小型程控交换机的整体设计 (6) 1.1 程控交换机的简介 (6) 1.2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6) 1.3 各模块的功能分析 (6) 1.3.1用户接口电路 (6) 1.3.2语音处理单元 (7) 1.3.3交换网络和中心控制单元 (7) 第二章核心模块——交换网络的介绍 (9) 2.1交换网络的一般结构和工作原理 (9) 2.1.1时间交换单元 (9) 2.1.2空间交换单元 (11) 第三章基于MT8980的交换网络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13) 3.1交换芯片——MT8980 (13) 3.1.1 MT8980的管脚说明 (13) 3.1.2 MT8980的功能说明 (14) 3.2控制单元——AT89S51 (15) 3.2.1 AT89S51的管脚说明 (15) 3.3 MT8980与AT89S51的连接 (16) 3.4 基于MT8089的交换网络实现原理 (17)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附录 MT8980与AT89S51的连线图 (21)

摘要 程控交换机采用了数字通信、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能提供多种电信业务,适应通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的要求,是当前通信网特别是电话网中应用的交换系统的主体。而专用交换机很多时候造价太高或功能太强大造成浪费,解决这问题的途径就是小型程控交换机。其成本低、易改造、线路利用率高,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中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型程控交换机的整体结构和简单的工作过程,然后重点对交换网络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阐述,即MT8980交换芯片的工作原理和AT89S51单片机对该交换芯片的控制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芯片引脚连线图。 关键词:程控交换;交换网络;MT8980;AT89S51

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

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

程控交换机设计方案 学号:2013914115 姓名:邓志成班级:13电信----------------------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 设计目的 1.2 程控交换系统的介绍 1.3 程控交换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第二章程控交换硬件系统 2.1 话路系统及其实现 2.2 控制系统及其实现 2.3 时分交换电路 第三章程控交换软件系统

3.1 软件系统实现流程 3.2 程序的部分代码 第四章方案设计总结 摘要 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模拟程控交换机及70年代初期推出数字程控交换机以来, 程控交换技术迅速发展。同时, 由于人们对信息处理的需求迅速增长, 除电话业务外, 各种非电话业务如传真、用户电报、电子邮件、可视图文及数据通信等迅速兴起, 因此除了电话网外, 还存在其他的专用网络。当用户需要使用不同的通信业务时,必须按照业务类型分别向电信部门申请, 引入不同的专用用户线和中断, 使用不同的规程和方式, 这给用户和管理部门都带来了不便。再者,建设专用网必然存在投资大、线路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弊病。解决这些问题的就是用一个单一的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来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小型字程控交换机以其成本低、易改造、线路利用率高等优势, 使其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中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关键字:程控交换机通信时分复用

第一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程控交换课程设计旨在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内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加深对控制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对仪表的认识,培养创新能力,经过搜集资料,初步方案设计,系统组建,撰写设计报告的过程,得到一次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提高科研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2 程控交换系统的介绍 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模拟程控交换机及70年代初期推出数字程控 交换机以来, 程控交换技术迅速发展。同时, 由于人们对信息处理的需求迅速增长, 除电话业务外, 各种非电话业务如传真、用户电报、电子邮件、可视图文及数据通信等迅速兴起, 因此除了电话网外, 还存在其他的专用网络。当用户需要使用不同的通信业务时,必须按照业务类型分别向电信部门申请, 引入不同的专用用户线和中断, 使用不同的规程和方式, 这给用户和管理部门都带来了不便。再者,建设专用网必然存在投资大、线路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等弊病。解决这些问题的就是用一个单一的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来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小型字程控交换机以其成本低、易改造、线路利用率高等优势, 使其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中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程控交换原理》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1×20=20分) 时分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中CM单元里填写的是话音信号在SM上的读出地址;在输入控制方式中CM单元里填写的是话音信号在SM上的写入地址。 对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的要求是实时性、并行性和不间断性。 用户摘挂机识别的扫描周期为100-200ms,扫描结果若是∧LL=1表示 SCN 摘机。 输入控制工作方式的T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是按_顺序读出方式工作的。PCM32系统中,每帧时长为125μs。 时间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CM)两部分组成。 在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程序划分为故障级、周期级和基本级3个执行级别,其中故障级程序的执行优先级最高。 二、选择题:(1×20=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入下表格内) 1.在PCM系统中,抽样频率(d) A 300hz B500hz C800hz D8000hz 2.若每条HW线均为PCM基群(8端),则HW2TS5位于复用线上的TSX,其中X=(c) A74B73C42D41 3.程控交换机的控制系统由(c)组成。 A.处理机、交换网络、输入/输出接口 B.处理机、交换网络、存储器 C.处理机、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

D.处理机、交换网络、中继接口 4.在基本级、周期级、故障级这三种任务中,(c)优先执行的级别最高。A.基本级B.周期级C.故障级 5.对DTMF双音频号码的扫描周期是(b) A.8ms B.16ms C.96ms D.200ms 6.用户接中电路物七项功能用英文缩写字母可表示为(a)A.BORSCHT B.BOXSCTC.BURSCPTD.BORSKHT 9.以下程序中,(b)属于交换机的时钟级程序。 A.摘机处理(基本级) B.摘机识别 C.号码分析(基本级) D.号码处理(基本级) 12.摘、挂机扫描程序是(b)程序。 A.基本级B.时钟级C.进程级D.故障级 13.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a) A、故障级程序 B、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 C、分析程序 D、时钟级程序 15.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a) A、故障级程序 B、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 C、分析程序 D、时钟级程序 19.程控交换机中时钟中断可以被(c)中断插入。 A.I/O B.基本级 C.故障 D.异常

电话程控交换系统方案设计

xxxxxxxxxxxx联网中心智能化工程电话程控交换系统 设 计 方 案

设计单位:西安翰通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日期:2013年10月27日 第1章电话交换机系统 (4) 1.1前言 (4) 1.2系统需求 (5) 1.3设计依据 (5) 1.4产品选型 (6) 1.5产品特点 (6) 1.6系统功能 (22) 1.7产品接口 (26) 1.8符合信令: (27)

1.9主要技术指标 (27) 1.10工作环境 (27)

第1章电话交换机系统 1.1前言 通信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提出及其作为通信发展目标的确立,技术将集成,业务将整合,单一的电话和数据及视频将难于硬性的分立,网络建设将纷纷面向集话音、数据、视频于一体的宽带综合业务。对于网络建设者来说,在设计蓝图和选择设备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未来指向性问题,即既能适应世界通信传播技术的发展趋势,又能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随之而带来各项新业务的拓宽和开展,这些都依赖于通信设备的进步。近两年,中国加强对外的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及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超速发展,国内的数字交换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质量、功能、性能、自主知识产权、售后服务等方面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国外的产品水平。

1.2系统需求 1、程控交换机初装容量按2000用户,可以平滑升级至4000用户。 2、中继板配置数量不少10个ISDN 30B+D数字中继(采用PRI信令连接)、4个2M数字中继(采用7号信令连接)和32条模拟中继。 3、交换机来电显示板:按2000门交换容量配置。 4、语音配线架配置:负一楼语音配线架按4000门交换容量配置。 1.3设计依据 ?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暂行规定)GF001-9001 及补充规范; ?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暂行规 定;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及附件(GF002-9002.1、 9002.4); ?邮电部网管系统技术规范;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及附件(GF002-9002.1、 9002.4)》 ?《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暂行规定) GF001-9001及补充规范》 ?《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暂行 规定》 ?《中国No.1信令》 ?国标GB3377一82 《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

程控交换原理A卷

《程控交换原理》A卷 一、选择题(2×20=40分) 1.在PCM系统中,抽样频率(d) A300hz B500hz C800hz D8000hz 2.若每条HW线均为PCM基群,则HW2TS5位于复用线上的TSX,其中X=(c)A74 B73 C42 D41 3.程控交换机的控制系统由(c)组成。 A.处理机、交换网络、输入/输出接口 B.处理机、交换网络、存储器 C.处理机、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 D. 处理机、交换网络、中继接口 4.在基本级、周期级、故障级这三种任务中,(c)优先执行的级别最高。 A.基本级 B.周期级 C.故障级 5.对DTMF双音频号码的扫描周期是(b) A.8ms B.16ms C.96ms D.200ms 6.用户接中电路物七项功能用英文缩写字母可表示为(a) A.BORSCHT B.BOXSCT C.BURSCPT D.BORSKHT 7.扫描监视的目的是收集(a)状态的变化。 A.用户线回路 B.信号设备 C.I/O接口 8.铃流和信号音都是(c)发送的信令。 A.用户话机向用户话机B.用户话机向交换机 C.交换机向用户话机 D.交换机向交换机 9.以下程序中,(b)属于交换机的时钟级程序。 A.摘机处理 B.摘机识别 C.号码分析 D.号码处理 10.在程控交换机中,NO.7信令的第一级的功能由(a)完成。 A.硬件B.软件C.固件D.A、B、C都可以 11.在交换系统中,去话分析利用(d)作为索引来检索主叫用户数据。 A.用户线类别B.呼出权限C.电话号码D.设备码 12.摘、挂机扫描程序是(b)程序。 A.基本级B.时钟级C.进程级D.故障级 13.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a) A、故障级程序 B、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 C、分析程序 D、时钟级程序 14.设从A局(发端长活局)至E局(终端长话局))需经三级转接(B、C、D局),主叫为普通用户,被叫号码为02345678,当MFC信令采用端到端的传送方式时,A局向C局发的号码是(a) A、023 B 、0232 C、023234 D、023******* 15.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a) A、故障级程序 B、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 C、分析程序 D、时钟级程序 16.No.7信令系统的第一级可由(b)实现。 A.软件 B.硬件 C.软件和硬件 D.数据和程序

程控交换机简介讲解

程控交换机简介、工程设计 学生:何培尧易添财 内容摘要:自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为适应多个用户之间电话交换的要求,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交换机,而在电话交换机中引入了计算机控制技术就是交换技术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就此,这种属于全电子类型,采用程序控制方式的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暨程控交换机登上了时代的大舞台。程控交换机是目前自动电话交换机最先进的一种,现代电话交换已经全部采用了程控交换。本文主要介绍了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分类、基本组成和程控交换工程设计。 关键词:程控交换机全电子存储程序控制

目录 前言 (1) 1 程控交换机的发展 (1) 1.1 交换机的演进过程 (1) 1.2 程控交换机的发展 (2) 1.2.1 程控交换机中话路网的发展 (2) 1.2.2 程控交换机中控制方式的发展 (2) 1.2.3 程序软件的发展 (2) 1.2.4 接入业务的发展 (2) 2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构成 (3) 2.1 外围接口单元 (3) 2.1.1用户线接口电路 (3) 2.2 交换网络 (4) 2.3 控制系统 (4) 2.4 信令系统 (4) 2.4.1 用户线信令 (5) 2.4.2 局间信令 (5) 2.5 出入中继器 (5) 3 程控交换机的工程设计 (6) 3.1 系统设计 (6) 3.2 机房设计 (6) 3.3 电源设计 (6) 3.3.1 要求 (6) 3.3.2 措施 (7) 附录1:电话接续的基本信令流程 (8) 附录2: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图 (9) 附录3: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连接网络 (10) 参考文献: (11)

程控交换机简介、工程设计 前言 人工交换的效率太低,不能满足大规模部署电话的需要。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开关电路技术的成熟,人们发现可以利用电子技术替代人工交换。电话终端用户只要向电子设备发送一串电信号,电子设备就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将请求方和被请求方的电路接通,并且独占此电路,不会与第三方共享(当然,由于设计缺陷的缘故,可能会出现多人共享电路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串线”)。这种交换方式被称为“程控交换”。而这种设备也就是“程控交换机”。 由于程控交换的技术长期被发达国家垄断,设备昂贵,我国的电话普及率一直不高。随着当年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陆续自主研制出程控交换机,电话在我国得到迅速地普及。 目前,语音程控交换机普遍使用的通信协议为七号信令(Signalling System No.7) 1 程控交换机的发展 1.1 交换机的演进过程 自从1876年贝(Bell)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和科技水平不断地提高,电话交换技术处于迅速的变革与发展中。其历程大致可分为人工交换、机电交换与电子交换三个阶段。 1878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新哈芬港就出现了人工交换机,他是借助话务员进行电话接续,其效率是极低的。 1891年,美国人史端乔(Strowger)发明了升降旋转接线器,并继而出现了步进制(step-by-step)交换机,它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人工时代迈入机电自动交换时代。这种交换机虽然实现了自动连接,但仍存在着速度慢、效率低、杂音大与机器磨损严重等缺点。 1919年,瑞典工程师比图兰特(Betulander)与帕尔姆格林(Palmgren)申请了纵横接线器专利,并于1926年和1938年分别在瑞典与美国开通了纵横制(crossbar)交换机。 1965年,美国贝尔系统经过艰苦努力在新泽西州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存储程序控制的电子交换机(No.1ESS),这一成果标志着电话交换从机电时代跃入电子时代,使交换技术发生划时代的变革。由于电子交换机具有体积小,速度快且便于提供有效而可

程控交换机课程设计

电子工程系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程控交换机机房勘测 年级:2014级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学号: 01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6.11.21—2016.12.18

目录 1.前言 (2) 2.任务描述 (2) 2.1机房设备布局原则 (3) 2.2机房电缆布置原则 (4) 2.3机房平面设计图与走线图的注意事项 (5) 4.实现过程 (6) 5.结果 (6) 前言 设计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依有据——各种标准、规范、上一级部门的文件、设备厂家的资料等等,机房勘察是整个工程的前期阶段,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和以后的维护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说机房勘察质量的好坏和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以后机房的使用和布局。 2.、任务描述 1. 根据机房空间大小和用户终局容量,进行交换机房平面布局规划,确定本次工程所配置的设备的具体安装摆放位置。并对将来扩容发展位置进行规划。 2. 根据设备安装位置,确定机房电缆走线路由、走线方式,明确每类电缆的安装连接方式,确定电缆走线所经过的走线梯、走线孔洞、配线架的具体位置; 3. 根据合同配置情况和设备的安装方案,确定各类工程安装材料的规格、型号、

接头、长度和数量及其它安装成套件的规格和数量; 4. 根据勘测结果完成各类勘测文档、图纸的制作。 2.1机房设备布局原则 1. 机房布置方案要结合设备结构特点,既考虑本期工程,同时要考虑将扩容的位置。 2. 机房布置要考虑机柜安装与固定的可操作性,要方便电缆走线。 3. 首先要确定机房的主走道,主走道的宽度不少于1.0米。 4. 机柜靠主走道侧列对齐,当需增加一排机柜时,尽可能从主走道侧开始摆起。切记一排机柜不要从两边向中间摆或从另一侧向主走道侧摆。 5. 机房的行间距尽可能保持一致,行间距一般不少于0.8米。对于我司目前发货的B型拼装机柜(特别是128模中心局),行间距也不能太大(受行间走线槽制约,行间距应在650mm~950mm之间)。 6. 机柜摆放应尽可能少破坏防静电地板。当为了保持行间距需破坏较多地板时,需与局方协商,由局方负责人二者选一。 7. 电源分配柜应尽可能设在一排机柜的第一列。 8. 重要设备如AM/CM、BAM、重要中继的TSM架要离值班室或控制室近一些,以便维护人员进出维护及观察。 9. 维护终端、告警箱一般要设在控制室。 10. 同一期同类机柜在不影响以后扩容的前提下,尽可能摆放在一排。当一排摆放不下时,可考虑将同一用户模块的机柜提出,另起一排。无需扩容或扩容对位置无明显要求的机柜(如:OLT机柜)应设于靠主走道侧(不一定是第一架)。 11. 同一模块的机柜应尽可能位于同一排。同一机房有多个模块时,管理模块可居中考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上级局的中继模块尽可能与管理模块就近同排摆放。 12. 一般情况下,新上机柜正面需与原有机柜正面保持一致。对于新建机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机柜正面需面向控制室。 13. 机柜的安装位置应具有唯一性,在标注一排机柜的位置时,严禁一排机柜的左右(上下)侧距不同的参照物同时出现标注。 14. 在不影响行间距的情况下,机柜的正面需与地板的边缝对齐。

程控交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程控交换与通信网系:三系 学生姓名: 班级:11通信工程1班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江晓明 开课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天 老师通过现场设备讲解,让我们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 一、认识实验平台 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本实验平台由如下六大部分组成:BAM后管理服务器、主控框、时钟框、中继框、用户框、实验用终端。 二、认识单板 C&C08MPU主处理机板 C&C08MPU是B型机平台所用的主控板,主控板是SM模块的核心控制部件,主要用于处理SM模块的各种业务,完成对主控框内其它单板的控制。 三、认识软件 C&C08的软件结构 C&C08的软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前台)软件和终端OAM(后台)软件两大部分构成, 主机软件是指运行于交换机主处理机的软件,它采用自顶而下和分层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想,主要由操作系统、通信处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呼叫处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维护管理模块等七部分组成。其中,操作系统为主机软件的内核,属系统级程序;其他软件模块则为基于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级程序。 若从虚拟机的概念出发,可将C&C08的主机软件分为多个级别,较低级别的软件模块同硬件平台相关联,较高级别的软件模块则独立于具体的硬件环境,各软件模块之间的通信由操作系统中的消息包管理程序负责完成。整个主机软件的层次结构如下图1-1所示。

图1-1 四.电话跟踪 点击“维护”-》“跟踪”-》“接续动态跟踪”,跟踪事例如下:1.电话为5550023呼叫5550022 图1-2接续动态跟踪(一)

程控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交换系统的基本组成。 2、熟悉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的连接,电话交换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从总体上初步熟悉两部电话单机用空分交换方式进行通话。 2、初步建立程控交换实验系统及电话交换、中继接续通信的概念。 三.实验仪器:LT-CK-02E程控实验箱一台,电话机两部,数字示波器一台 四、实验步骤 1、打开交流电源开关,电源输入电路加电,电源发光指示二极管亮。 2、用数字万用表测量TP12、TP1 3、TP1 4、TP1 5、TP16的电压值; 3、按一下薄膜输入开关“开始”键,进入显示菜单状态。 4、熟悉菜单的主要工作状态,分“人工交换”,“空分交换”,“数字时分交换”三种工作方式。 5、以“空分交换”方式为例,对“甲方一路”与“乙方一路”正常呼叫,熟悉信令程控交换与话音信号通信交换的全过程。 6、呼叫时,甲方一路电话号码初始值设置为:8700,甲方二路初始值设置为:8701。乙方一路电话号码初始值设置为:8600,乙方二路初始值设置为:8601。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初步了解了LT-CK-02E程控实验箱的使用方法,各个观测点的位置,以及电话交换过程,为下面的实验操作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实验二信令信号的产生与观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的几种信令信号音和铃流发生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过程。 2、熟悉这些信号音和铃流信号的技术要求。 二.实验内容 1、用万用表测量各测量点拨号音、忙音、回铃音及铃流控制信号的电压。 2、用示波器测量各测量点拨号音、忙音、回铃音及铃流控制信号的波形。 3、各测量点说明如下: TP05:回铃音信号 TP06:铃流信号音信号 TP10:拨号音信号 TP11:忙音信号 三.实验仪器:LT-CK-02E程控实验箱一台,电话机两部,数字示波器一台 四.实验步骤 1、将四部电话机水晶头连接到程控交换实验箱的电话机插座中,打开交流电源开关,任选一种实验项目进行实验。 2、在甲方第一话路接上用户单机,按照正常呼叫程序方式,测量各点波形。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LT-CK-02E程控实验箱的了解,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对数字示波器的使用并不是太熟悉,以及实验所用的器件问题,刚开始未能成功调试出所需要的波形,后来多次重复调试终于出现了回铃音、拨号音、忙音的波形,通过波形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了三种信令信号音的特点。

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 实践教学 *******************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0年春季学期 交换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 DSN网络设计 专业班级: 07级通信工程(3)班 姓名: 陈晓莉 学号: 07250312 指导教师: 薛建彬 成绩:

中文摘要 数字交换机的话路系统有数字交换网络和各种终端设备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通路和实现交换机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配合。数字交换机采用程控时分交换技术,传输和交换的是PCM化的数字信息。 数字交换网络是数字交换的核心,交换机的容量主要取决于交换网络的大小和处理机系统的呼叫处理能力。数字交换网络处于系统结构的中心,它为各种终端模块提供接续通路,也为终端处理单元和辅助处理单元中的微处理机之间传递控制信息提供通路。 本课程设计掌握DSE的工作原理和DSN的组网规则,熟练运用基本设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实现5万用户(话务量:0.02爱尔兰/用户)的电信级DSN网络图纸设计。 关键字:DSN;DSE;话务量

目录 前言................................................................ - 1 - 第1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 2 - 1.1 目的及意义................................................... - 2 - 1.2 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 2 - 1.3 内容和要求................................................... - 2 - 第2章数字交换单元(DSE)............................................ - 3 - 2.1 DSE的结构.................................................... - 3 - 2.2 交换机内帧格式、信道字和选择命令.............................. - 5 - 2.3 DSE的工作原理................................................. - 7 - 第3章数字交换网络(DSN)............................................ - 9 - 3.1 DSN的结构..................................................... - 9 - 3.2 DSN的工作原理................................................ - 11 - 第4章 DSN网络设计.................................................. - 13 - 4.1 总体硬件系统................................................. - 13 - 4.2 数字交换机的接口............................................. - 15 - 4.3 DSN的扩充................................................... - 17 - 参考文献............................................................. - 19 - 总结................................................................ - 20 -

通信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通信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和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通信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培养学生进行通信网络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和工程 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以后从事专业学习及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的先修课是:《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网络》。 二、课程目标 1.知道《通信工程综合设计》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相关概念、方法和课程设计文档的撰写格式。 3.学会灵活运用一些具体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4.对学生数据结构知识的全面综合训练,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 今后软件开发工作所需的动手实践能力,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的 设计、程序设计时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及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团体协作精 神的培养。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对通信系统中所涉及的用户接口技术、本地交换技术、语 音编码技术、信道接口技术、信道同步技术、信号复接技术、中继接口技术、信道传 输技术等电路在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有一个完整全面了解。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 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内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通信系统设计原理。 学会———是指能运用这些知识从事科研、产品开发、运营、生产与管理等工作。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 1.通信系统常用信道特性测量 1白噪声特性测量√瑞利衰落信道特性测试与仿真2√莱斯衰落信道特性测量与仿真3√二径衰落信道特性测量与仿真4√非线性信道、硬限幅信道特性测量5√√光纤传输系统实验6 2.电信交换与接入 1程控交换与常用编码技术√2系统同步实验无线传输/软件无线电实3无线通信常用传输技卫星通信常用传输技移动通信常用调制方通信系统综合实4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用户接口技本地交换技语音编码技 信道接口技信道同步技术信号复接技中继接口技术信道传输技二次开发实5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通信工程综合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选修课,是通信课程的重要实践课程。一般情况 下,安排连续的一周或分散在一个学期在实验室完成。具体课时安排可视实验室的实验 条件灵活安排,也可依据学生兴趣分组安排,如下: 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

程控交换原理综述报告

综述报告 一、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史——从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 “交换机”是一个舶来词,源自英文“Switch,原意是“开关”,我国技术界在引入这个词汇时,翻译为“交换”。 第一个研究发明自动电话的人是一个名叫阿尔蒙.B.史端乔的美国人,他是美国堪萨斯城一家殡仪馆的老板。他发觉,电话局的话务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常常把他的生意电话接到他的竞争者那里,使他的多笔生意因此丢掉。为此他大力恼火,发誓要发明一种不要话务员接线的自动接线设备。从1889年到1891年,他潜心研究一种能自动接线的交换机,结果他成功了。1891年3月10日,他获得了发明“步进制自动电话接线器”的专利权。1892年11月3日,用史端乔发明的接线器制成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拉波特城投入使用,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自动电话局。从此,电话通信跨入了一个新时代。但是自动电话的大踏步发展是在20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还只有15%的电话是自动电话。随着自动电话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已有77%的电话是自动电话了。 史端乔发明的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制式,为什么叫做“步进制”?这是因为它是靠电话用户拨号脉冲直接控制交换机的机械作一步一步动作的。例如,用户拨号“1”,发出一个脉冲,这个脉冲使接线器中的电磁铁吸动一次,接线器就向前动作一步。用户拨号码“2”,就发出两个脉冲,使电磁铁吸动两次,接线器就向前动作两步,余类推。所以,这种交换机就叫做“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 1919年,瑞典的电话工程师帕尔姆格伦和贝塔兰德发明了一种自动接线器,叫做“纵横制接线器”,并申请了专利。1929年,瑞典松兹瓦尔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纵横制电话局,拥有3500个用户。 “纵横制”的名称来自纵横接线器的构造,它由一些纵棒、横棒和电磁装置构成,控制通过电磁装置的电流可吸动相关的纵棒和横棒动作,使得纵棒和横棒在某个交叉点接触,从而实现接线的工作。 电信通信按传送信号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电话是模拟通信,因为传送说话声音的电信号是“模仿”说话人的声音变化的;而电报是数字通信,因为它传送的是只有“有”和“无”两种状态的脉冲组合信号。

程控交换机实验报告

程控交换机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 学号:

实验内容:实验一、交换机硬件配置SM模块 实验二本局用户基本呼叫数据配置模拟实验实验步骤:实验一 1.上在桌面双击图标,进入以下界面 3、双击“程控cc08”

4、业务操作终端--------cc08交换机业务维护 5、登陆成功

6、系统--------执行批命令 ?7、再将已经调试好的命令文件脚本“SM模块硬件配置”,在“系统”-》“执行批命令”,或按CTRL+R,点击“打开” 。 ?系统会自动执行并在【维护输出】窗口同样会显示执行结果:

心得体会: 时隔一年半再次来到程控实验室,带着参观时候的好奇与疑问再次认识了交换机,学习了程控交换机的配置及使用。 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己动手做项目的能力。本次实习,是对我能力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实习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锻炼了我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首先,它锻炼了我做项目的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在编写调试运行程序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应用知识的技巧等。其次,这次实习不仅使我学到了知识,丰富了经验。也帮助我缩小了实践和理论的差距,使我对系统编程有了进一步了解。这次实习将会有利于我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我会把握和珍惜实习的机会,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最后,我要感谢系里组织的这次十分有意义的实习,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也领悟了很多。同时,也要感谢为这次实习默默付出的老师,是她辛苦的汗水使这次实习得以完美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