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解应用题的方法及步骤

解应用题的方法及步骤(1 )审题:要明确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及其相互关系,并用x表示题中

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岀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岀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等号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

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

(4)解方程:求岀未知数的值。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岀答案。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岀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

使应用题有意义。

2. 应用题的类型和每个类型所用到的基本数量关系:

(1 )等积类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变形前的体积(容积)=变形后的体积(容积)。

(2 )调配类应用题的特点是:调配前的数量关系,调配后又有一种新的数量关系。

(3)利息类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本金X利率=利息,本金+利息=本

息。

(4)商品利润率问题:商品的利润率,商品利润二商品售价一商品

进价。

(5)工程类应用题中的工作量并不是具体数量,因而常常把工作总量看作整体1,其中,工

作效率=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6)行程类应用题基本关系:路程二速度X时间。

相遇问题: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二总路程。

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则:追者走的路程二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

环形跑道题:

①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岀发: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才能追上慢的。

②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岀发:两人相遇时的总路程为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

航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

①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

②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

(7)比例类应用题:若甲、乙的比为2 : 3,可设甲

为2x,乙为3x。

(8)数字类应用题基本关系:若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

则这三位数为:。

1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7人,在乙处植树的有18人.如果要使在甲处植树

的人数是乙处植树人数的 2 倍, 需要从乙队调多少人到甲队?

甲处乙处

原有人数27 18

现有人数27+

18-

相等关系

解 设应调往甲处 人,根据题意,得 27+ =2 ( 18- ).解这个方程,得 =3.

答:从乙处调 3 人到甲处 .

2 变题 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 2

3 人,在乙处植树的有 17 人 .现调 20 人去支 援,使在

甲处植树的人数是乙处植树人数的 2 倍多 2 人,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分析 设应调往甲处 人,题目中涉及的有关数量及其关系可以用下表表示:

甲处 乙处

原有人数 27 18

增加人数

20-

现有人数

27+

18+20- 等量关系 +2

解 设应调往甲处 人,根据题意,得 27+ =2 ( 18+20- ) +2.解这个方程,得

=17.二20- =3.

答:应调往甲处 17 人,乙处 3人. 3 某中学组织同学们春游,如果每辆车座 45 人,有 15 人没座位,如果每辆车座 60 人,那么空 出一辆

车,其余车刚好座满,问有几辆车,有多少同学?

4 某车间一共有 59 个工人, 已知每个工人平均每天可以加工甲种零件 或丙种零件 8 个,问如何安排每天的生产,才能使每天的产品配套?( 零件, 1 个丙种零件为一套)

5 立方米木料,恰好能做桌子多少张? 解:设在这 5 立方米木料中,用 x 立方米木料做桌面,用 y 立方米木料做桌子腿,由题意可

得:

15 个,或乙种零件 12 个, 3 个甲种零件, 2 个乙种

5 一张方桌由一张桌面和四根桌腿做成, 已知一立方米木料可做桌面

50 个或桌腿 300 根, 现在

即用 3 立方米木料做桌面, 2 立方米木料做桌腿。 答:能做成桌子 150 张。

6 某班有 50 名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女生的及格率为 80% ,男生的及格率为 75% ,全班的 及格率

为 78% ,问这个班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7 一份试卷共有 25 道题,每道题都给出了 4 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道题选对得 4 分,不选或

错选倒扣 1 分,如果一个学生得 90 分,那么他做对了多少道题。

8 有人问毕达哥拉斯,他的学校中有多少学生,他回答说: “一半学生学数学,四分之一学音乐, 七分之

一正休息,还剩 3 个女学生。 ”问毕达哥拉斯的学校中多少个学生。

9有一些分别标有 5,10,15,20,25 的卡片,后一张卡片上的数比前一张卡片上的数大 5,小明

拿到了相邻的 3 张卡片,且这些卡片上的数之和为 240。

( 1 )小明拿到了哪 3 张卡片?

( 2)你能拿到相邻的 3张卡片,使得这些卡片上的数之和是 63 吗?

10 个连续整数的和为 72 ,则这三个数分别是

11:(准备小勇 6年后上大学的学费 5000 元,他的父母现在就参加了教育储蓄,下面有两种储

屮:〉、 [、.

蓄方式。

x X(1十2.88 % X 6) = 5000 解得x ~ 4263元) 如果按照第二种蓄储方式, 可鼓励学

生自己填上表,适当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对有困难的学生复习:本利和二本金十利息

利息: 本金X 利率X 期数 等量关系是:第二个

3午后本利和二5000 所以列方程 1.081x?(1十2.7 % X 3) = 5000 解得 x ~ 4279 这就是说,大约 4280

(1) 直接存一个 6 年期, 年利率是 2.88 %;

存一个 3 年期。 3 年期的年利率是 2.7 %。 分

析: 要解决 “哪种储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较少

元,然后再比较。 设开始存入 x 元。. (2) 先存一个 3 年期的, 3年后将本利和自动转 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开始存人的本金比较少 ? ”,只要分别求出这两种储蓄方式开始存人多少 如果按照第一种储蓄方式,那么列方程:

元,3 年期满后将本利和再存一个 3 年期, 6 年后本利和达到5000 元。因此第一种储蓄方式

< 即直接存一个6 年期)开始存人的本金少。

13 答下列各问题:(1)据《北京日报》2000 年5 月16 日报道: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300 立方米,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世界人均占有量的,问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

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

(2)北京市一年漏掉的水相当于新建一个自来水厂,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至少有 6 XI05个水

龙头,2X I05个抽水马桶漏水,如果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能漏掉a立方米水,一个漏水

马桶,一个月漏掉b立方米水,那么一个月造成的水流失量至少有多少立方米?(用含a、b的

代数式表示)

(3)水源透支令人担忧,节约用水迫在眉睫,针对居民用水浪费现象,北京市将制定居民用水标准,规定三口之家楼房每月标准用水量,超标部分加价收费,假设不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 1.3元,超标部分每立方米水费2.9 元,某住楼房的三口之家某月用水12 立方米,交水费22 元,请你通过列方程求出北京市规定三口之家楼房每月标准用水量是多少立方米?

14 伐木队按计划每天应采伐48m3 的木材,因每天采伐,故提前3 天完成任务,且比原计划

多伐,求原计划采伐多少木材?

解:方法1:以实际工作量为中介量,可得方程

方法2:以实际采伐时间为中介量,可得方程

方法 3 :以计划时间为中介量,可得方程

,即原计划采伐木材

15 某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水费:若每月每户用水不超过20 立方米,则每立方米水价按1.2 元收费;若超过20 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每立方米按 2 元收费。如果某户居民在某月所交水费的平均水价为每立方米

1.5 元,那么他这个月共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方米的水。

(贵州省,1999 )

16 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获得稿费的纳税计算办法是:(1)稿费不高于800 元的

不纳税;(2)稿费高于800 元又不高于4000 元的应缴纳超过800 元的那一部分稿费的14% 的税;(3)稿费高于4000 元的应缴纳全部稿费的11% 的税。今知丁老师获得一笔稿费,并缴纳个人所得税420 元,问丁老师的这笔稿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

(黄冈市,1999 )

17 工人师傅制作了一个容积是,高为6cm 的长方体盒子,已知盒子底面的长比宽多

5cm ,那

么盒子底面的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c m

18、乙两队学生绿化校园,如果两队合作, 6 天可以完成;如果单独工作,乙队比甲队多用5

天,两队单独工作各要多少天?

19 一个水池装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单开甲管45 分钟注满水池,单开乙管60 分钟注满水池,单开丙管90 分钟可注满水池。如果三管一齐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钟注满水

池。

说明:::商家将一件成本是100 元的夹克, 按成本价提高50% 后,标价150 元,后按标价的8 折

出售给某顾客, 请算一算,在这笔交易中商家有没有赚钱?

成本价___标价___售价利润________ 利润率 ______ 1 、某商品的进价为150 元,销售价为180

元, 此商品的利润率是__________ .2 、某商场有一件商品需要降价处理,现把它降价25% 后售价

75 元,设这件商品降价前的原价卖x 元,列方程为.

3、某商品的进价为200 元,标价为300 元,打折销售时的利润为5%, 此商品是按几折销售的?

20 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 小时完成,现在计算由一部分人先做4 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

做8 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分析:1、这里把什么看作单位1;

2、由一个人独做要40 小时完成,那么每人做1 小时的工作量是多少?

3 、一个人独做

4 小时的工作量是多少?

4、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如何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1 种货物,连续两次均以10% 的幅度降价后,售价为486 元,则降价前的售价为___________ 元。

22 家商店里某种服装每件的成本价是50 元,按标价的8 折(即按标价的80% )优惠卖出。(1)、如果每件仍获利14 元,这种服装的标价是多少元?

(2 )、如果利润率为20% ,这种服装的标价是多少元?商场将一件成本价为100 元的夹克,按成本价提高50% 后,标价150 元,后按标价的8 折出售给某顾客,请算一算,在这笔交易中商

家有没有赚?学生计算,同桌之间交流后,教师提问检查:

150 $0%-100=20 (元)每件夹克商家赚了20元。

23 商店积压了100 件某种商品,为使这批货物尽快脱手,该商店采取了如下销售方案,将价格提高到原来的 2.5 倍,再作三次降价处理:第一次降价30% ,标出“亏本价”;第二次降价30% ,标出“破产价”;第三次降价30% ,标出“跳楼价”。三次降价处理销售结果如下表:

价次数

售价数0 0 一抢而光

( 1 )跳楼价占原价的百分比是多少?

( 2)该商品按新销售方案销售,相比原价全部售完,哪一种方案赢利多?

24 商品按定价销售,每个可获利45 元,现在按定价的8.5 折出售8 个所能获得的利润与按定价每个减价

35 元出售12 个所获得利润一样。问这种商品每个的进价、定价各是多少元?

思考题:( 1 )、据了解,个体服装销售只要高出进价的20% 便可盈利,但老板常以高出进价的50% —100% 标价。假如你准备买一件标价为200 元的服装,应在什么范围内还价?

2 5 、乙两相距6 千米,两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

3 小时可追上乙;相向而行,1 小时相遇,两人的平

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设甲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x 千米,乙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y ,根据题意,得:3x=3y

+6

x+y=6 解这个方程组,得:x= 4

y=2

答:平均每小时甲行 4 千米,乙行2 千米。

26 乙两人从相距18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 小时48 分相遇,如果甲比乙早出发40 分钟,那

么在乙出发 1 小时30 分相遇,求甲、乙二人各自的速度。

1. 解:设甲的速度为x 公里/ 小时,乙的速度为y 公里/ 小时,则根据题意:

解之得:

27 从甲地到乙地,先下山后走平路,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以每小时12 千米的速度下山,而以每小时9 千米速度通过平路,到乙地55 分钟。他回来时以每小时8 千米的速度通过平路,而以每

小时 4 千米速度上山,回到甲地用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分析:

根据“去时所走平路长=回时所走平路长”列方程求解。

解:设山路长为x 千米,依题意列方程为:

解这个方程,得。

代入方程左边,算得平路长为:

答:甲乙两地距离为9 千米。

28 甲、乙两人在周长是400 米的环形跑道上散步.若两人从同地同时背道而行,则经过2 分钟就相遇.若两人从同地同时同向而行,则经过20 分钟后两人相遇.已知甲的速度较快,求二人散步时的速度.(只列方程,不求出)

分析:这个问题是环形线上的相遇、追及问题.其中有两个未知数:甲、乙二人各自的速度.有

两个相等关系,即

(1) 背向而行:两次相遇间甲、乙的行程之和=400 米;

(2) 同向而行:两次相遇间甲、乙的行程之差=400 米.

( 让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方程组,教师请一名学生将自己所列的方程组写在黑板上.)解:设甲人速度为每分钟x 米,乙人速度为每分钟行走y 米.依题意,得

29 人骑自行车绕800 米长的环形跑道行驶,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方向相反,每1 分20 秒相遇一

次.如果方向相同,每13 分20 秒相遇一次.求各人的速度.

30 某一铁路桥长1000 米.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1

分钟,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 秒钟.求火车速度.

31 地相距280 千米,一艘轮船在其间航行.顺流用了14 小时,逆流用了20 小时.求这艘轮船

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甲、乙两相距36 千米两地相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 2 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2.5 时后相遇;

如果乙比甲先走2 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 3 时后相遇,甲、乙两人每时各走多少千米?

解:设甲、乙两人每小时分别行走x 千米、y 千米。根据题意可得:

4.5x+2.5y=36x= 6

3x+5ky=36解此方程可得:y=4

所以甲每小时走 6 千米,乙每小时走 4 千米。

32 乙两码头相距60 千米,某船往返两地,顺流时用3 小时,逆流时用4 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

航速及水流速度。②

分析:复习船在顺流航行及逆流航行中的速度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的关系

顺流航行的船速= 在静水中的船速度+ 水流速度

逆流航行的速度= 在静水中的船速度- 水流速度

师生共同分析两个相等关系

⑴顺流航行的速度X3=60千米

⑵逆流航行的速度X4=60千米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时,水流速度为y千米/时。

由题意得 3 (x + y) =60 ①

4( x -y )=60 ②

解这个方程组; 得

x =17.5

y =2.5

答:略

练习:P48 7.

33.两地之间的路程为20千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岀发,相向而行,2小时侯在C点相遇,相遇后甲原速反回A地,乙仍向A地前进。甲回到A地时,乙离A地还有2千米,求甲乙

两地的时速。

学生活动:独立分析、思考、找相等关系,一个学生板演。

解:设甲速为每小时x千米,乙速为每小时y千米,根据题意,

2(x + y) =20 ①

2x -2y =2 ②

解得

X =5.5

y =4.5

答:甲速为每小时5.5 千米,乙速为每小时 4.5 千米。

甲、乙二人从C点同向而行,甲回到A地的时间是2小时,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到达D点,距A

地还有2 千米,从而可得相等关系:

甲行程一以行程=2千米

34 乙两人由上午8 时自A、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上午10 时相距36 公里,两人继续前进,到1

2时又相距36公里,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2公里,求A、B两地距离。(108公里)

35、B两地相距5公里,一辆汽车与一辆自行车同时从A地岀发,驶向B地,当汽车到达B地

时,自行车才走完全程的。汽车在B停留半小时后,以原速度返回A地,经过24分钟与自行车

相遇。求汽车、自行车的速度。

分析:根据在汽车到达B地时自行车才走完全程的,得到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速度的4倍。剩下的路程,等于自行车行驶半小时加24 分钟所走过的距离加上汽车行驶24 分钟走过的距离。A、B 之间的路程全长是已知的,只需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分别为x公里/小时,y公里

/ 小时,就可列岀方程。

解:设自行车的速度为x公里/小时。

汽车的速度为y 公里/小时。

依题意列方程组:

解此方程组得:

答:自行车速度为15 公里/小时,汽车速度为60 里/小时。

小学数学职称论文-浅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小学数学职称论文-浅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摘要:《新课标》指出,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应用题思路策略 分数应用题就是我们要探索的其中之一内容。它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抽象程度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怎样解决好这一难题,成为众多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 数学应用题的构成要素是:具体内容,名词术语,数量关系和结构特征。这些构成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造成学生解答应用题困难的原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数量关系。确定了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得到解决方法,因此应用题教学应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名词术语进行分析,把握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一、分数应用题题型探究的策略 分数应用题的解题都是有规律可循地。根据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可以把分数应用题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是第一阶段要学习的三种基本题型;第二阶段学习分数复合应用题,采用乘除混合编排方式,第三阶段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和工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它不仅是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前位知识,还是学习分数复

合应用题的基础。这样编排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构建认知结构。 解题关键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分析解答的,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从中总结出“一找,二看,三判断”的解答步骤。找:找单位“1”;看: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达到熟练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能有相当大的帮助。 教学到教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型时,要抓住例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难的两种题型加强训练,就是“已知对应量、对应分率、求单位…1?”和“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两种题型,对待前者要充分利用线段图的优势,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量,所以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率。在训练中牢固掌握这种解题方式,会熟练寻找题中一个已知量也就是“对应量”的对应分率。对于后者,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 1+(或-)几分之几”,对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从“多(少)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中得出“是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从而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 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探究的策略 新课标指出:“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分数应用题解题虽说复杂,但都是有章可循。我通过这些年地教学总结出如下方法:

最新初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题思路) (1)审—审题: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2)设—设出未知数:根据提问,巧设未知数. (3)列—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答—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检验后写出答案.(注意带上单位) 二、各类题型解法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汇集: 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和差倍分问题(生产、做工等各类问题), 等积变形问题,调配问题,分配问题,配套问题,增长率问题, 数字问题,方案设计与成本分析,古典数学,浓度问题等。 第一类、行程问题 基本的数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⑵速度=路程÷时间⑶时间=路程÷速度 要特别注意:路程、速度、时间的对应关系(即在某段路程上所对应的速度和时间各是多少)常用的等量关系: 1、甲、乙二人相向相遇问题 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⑵二人所用的时间相等或有提前量 2、甲、乙二人中,慢者所行路程或时间有提前量的同向追击问题 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提前量⑵二人所用的时间相等或有提前量 3、单人往返 ⑴各段路程和=总路程⑵各段时间和=总时间⑶匀速行驶时速度不变 4、行船问题与飞机飞行问题 ⑴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⑵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考虑车长的过桥或通过山洞隧道问题 将每辆车的车头或车尾看作一个人的行驶问题去分析,一切就一目了然。 6、时钟问题: ⑴将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尖端看作一个点来研究 ⑵通常将时钟问题看作以整时整分为起点的同向追击问题来分析。 常用数据:①时针的速度是0.5°/分②分针的速度是6°/分③秒针的速度是6°/ 秒 1.一列火车通过隧道,从车头进入道口到车尾离开隧道共需45 秒,当整列火车在隧道里需32 秒,若车身长为180 米,隧道x 米,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2.火车匀速通过隧道(隧道长等于火车长)时,火车进入隧道的时间x与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y之间的关系用图像描述大致是() 3.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 4.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从它进入320m长的隧道到完全通过隧道经历了18s的时间,隧道顶部一盏固定的灯光在火车上,垂直照射的时间为10s,问这列火车的长为多少米? 5.在一段双轨铁道上,两列火车相向驶过,A列车车速为20米/秒,B列车车速为24米/秒,若A列车全长180米,B列车全长160米,求两列车从相遇到相离所要的时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步骤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及解题步骤 1、剧院共有500个座位,一年级197人,二年级201人。 (1)剧院能同时容纳两个年级看电影吗? 197+201=398(人) 398<500 答:剧院能同时容纳两个年级看电影。 (2)假如有空位,还空几个座位? 500-398=102(个) 2、商店卖出340袋大米,卖出的面粉比大米多54袋,卖出面粉多少袋? 340+54=394(袋) 3、洗衣机568元,比录音机贵280元,录音机多少元钱? 568-280=288(元) 4、小东立定跳远跳了140厘米,小黑比小东多跳30厘米,小强比小东少跳38厘米。 (1)小黑跳了多少厘米? 140+30=170(厘米) (2)小强跳了多少厘米? 140-38=102(厘米) 5、三年级捐435元,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捐78元,五年级捐的比四年级少27元。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捐多少钱? 435+78+435 =513+435 =948(元) (2)五年级捐了多少钱? 435+78-27 =513-27 =486(元) 6、六.一儿童节到了,同学们在折千纸鹤。小黑折了203只纸鹤,小明折的比小黑多47只,小王折的比小黑少20只。 ①小明折了多少只千纸鹤? 203+47=250(只) ②小黑和小王大约一共折了多少只? 203-20=183(只) 203+183≈400(只) 200200 7、光明小学女生有496人,男生比女生多64人,男生有多少人?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496+64=560(人) 496+560=1056(人) 8、有一桶油,第一次倒出125千克,第二次倒出的比第一次少30千克,两次一共倒出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 =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 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 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答:

小升初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5=(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16=(元) 列成综合算式÷5×16=×16=(元) 答:需要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791=(米)

小学五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步骤和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 比和比例应用题。 5、常见的一般应用题? ? ? ? ? ? ? ?? 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相差数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题中的等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以较大的量或几倍数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条件选择解题方法

一、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例1:两列火车同时从距离5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小时 解:设快车小时行X千米 解法一:快车 4小时行程+慢车4小时行程=总路程解法二:快车的速度+慢车的速度) 4小时=总路程4X+60×4=536 (X+60)×4=536 4X+240=536 X+60=536÷4 4X=296 X=134一60 X=74 X=74 答:快车每小时行驶74千米。 练一练: ①降落伞以每秒10米的速度从18000米高空下落,与此同时有一热汽球从地面升起,20分钟后伞球在 空中相遇,热汽球每秒上升多少米 ②甲、乙两个进水管往一个可装8吨水的池里注水,甲管每分钟注水400千克,要想在8分钟注满水池, 乙管每分钟注水多少千克 ③两城相距600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 几小时两车相遇

五年级应用题(含答案)

五年级应用题 1、小亮爸爸给他买了一套电脑桌椅,一张椅子的价钱是45元,比一张桌子便宜12.5元.一张桌子多少元 2、运动会跳远比赛,小红的成绩是2.85米,小明比小红多跳1.25米,小红比小菊多跳0.23米.这次跳远比赛谁得第一呢为什么 3、张庄小学的同学们修理桌椅花了40.25元,比装订图书多花了3.7元.装订图书花了多少元(用方程解) 4、小虎早上从家到学校上学,要走1.3千米,他走了0.3千米后发现没有带数学作业本,又回家去取.这样他比平时上学多走了多少千米

5、苏果超市运来哈密瓜0.31吨,西瓜比运来的哈密瓜多2.75吨,两种瓜一共运来多少吨 6、张大妈装了一篮菜去农贸市场卖,篮和菜原来称得质量7.4千克,卖出一些菜后,她回家称得篮和菜质量3.6千克.她卖出了多少千克菜 7、三人进行60米比赛.刘明用9.6秒,李强比他慢0.5秒,赵亮比李强快0.2秒.他们三人的名次各是多少呢 参考答案:

1、解:设一张桌子的价钱为x 元。 ()75.285 .57245 5.12245 5.12===-=-+x x x x x 答:一张桌子28.75元 2、小明跳了2.85+1.25=4(米),小菊跳了2.85-0.23=2.62(米),由于4>2.85>2.62,所以小明得第一名。 答:小明跳了第一名。 3、解:设装订图书花了x 元。 8.367 .35.405 .407.3=-==+x x x 答:装订图书花了36.8元 4、9.13.03.03.1=++(千米)6.03.19.1= -(千米) 答:他比平时上学多走了0.6千米 5、西瓜运来0.31+2.75=3.06(吨)两种瓜一共运来3.06+0.31=3.37(吨) 答:两种瓜一共运来3.37吨 6、因为在卖菜的过程中篮子的重量不会减少,所以卖出菜的重量就是836 347...=-千克 答:她卖出了3.8千克菜 7、李强用了1.105.06.9=+(秒)。赵亮用了9.92.01.10=-(秒)。因为1.109.96.9<<,所以刘明最快是

应用题解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汇集 成县水泉学校杜庆瑜 本人从教近二十年来,其中所教学科主要是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文字应用题的分析、列式很是头疼,特别是数量间的关系更是找不准,高年级学生如果用列方程的方法,问题还不太大,但当要求用算数方法列综合式时,往往就束手无策。正是这个原因,在屡次考试中,学生失分率最大的就是应用题的计算。绝大多数学生还得不到应用题总分的三分之一,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是不做这一部分,只有为数不多的尖子生才能完成。 综上所述,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鉴于此,我将长期教学中积累总结的有关应用题的解法与分析技巧整理出来,以便于学生解答应用题,又可以与同仁探讨,如对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有所帮助,也就达到了我的目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为了见少篇幅,在各种题型中,都省去了题例。 应用题的解法与技巧 一、常见应用题解法 1、求平均数问题: 总数十总份数二平均数 2、归一问题: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 。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 、“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先求出一个单位数量,再以这个单位数量为标准求出所需结果(这类题都有“同样”、“照这样”等一类词) 3、倍比问题: 成县水泉学校:杜庆瑜 9——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怎样找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由题目中隐含的相等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找相等关系基本可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根据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 好多应用题都有体现数量关系的语句,即“…比…多…”、“…比…少…”、“…是…的几倍”、“…和…共…”等字眼,解题时只要找出这种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就能确定相等关系。 例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例2合唱队有80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则舞蹈队有多少人? 例3: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解: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 27+x=2(19+20-x), 解得x=17 所以 20-x=20-17=3(人) 答: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二、根据熟悉的公式找相等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售价=基本价×打折的百分数,利润=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几何形体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都是解答相关方程应用题的工具。 例1: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100元后标价,再打8折销售,售价为240元。求这件商品的成本价为多少元? 例2:用一根长20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例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厘米,高是5厘米,面积是40c平方厘米,求上底。 例4:商品进价1800元,原价2250元,要求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则此商品应打几折出售? 相等关系: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解:设最低可打x折。据题意有: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与设题技巧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与设题技巧 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如x、y)表示题目中的两个未知数;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意的两个相等关系; 3.根据两个相等关系列出代数式,从而列出两个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查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及合理性; 6.写出答案. 例1 甲、乙两人的收入之比为4∶3,支出之比为8∶5,一年间两人各储存了500元,求两人的年收入各是多少? 二、设未知数的几种常见方法 (1)设直接未知数:即题目里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就把它设做方程里的未知数,并且求几个设几个. 例2 李红用甲、乙两种形式分别储蓄了2000元和1000元,一年后全部取出,扣除利息所得税后可得利息43.92元.已知这两种储蓄的年利率的和为3.24%,问这两种储蓄的年利率各是百分之几?公民应交利息所得税=利息金额×20%. (2)设间接未知数:即设的不是所求量.有些应用题,若设直接未知数,则所列的方程比较复杂;若改设间接未知数,则能列出既简单又易解的方程. 例3 、甲、乙两厂计划在上月共生产机床360台,结果甲厂完成了计划的112%,乙厂完成了计划的110%,两厂共生产了机床400台,问上月两厂各超额生产了机床多少台? (3)少设未知数:有些应用题,要求两个或更多个未知数,但根据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只需设一个或少数几个未知数就可以求解. 例4 怎样把45分成甲、乙、丙、丁四个数,使甲数加2,乙数减2,丙数加倍,丁数减半的结果相等?

(4)多设未知数:有些应用题,不仅要设直接未知数,而且要增设辅助未知数,但这些辅助未知数本身并不需要求出,它们的作用只是为了帮助列方程,同时为了求出真正的未知数. 例5 甲车和乙车共坐了93人,乙车和丙车共坐了96人,丙车和丁车共坐了98人,问甲车和丁车共坐了多少人? 【巩固练习】 1. 一次篮、排球比赛,共有48个队,520名运动员参加,其中篮球队每队10名,排球队 每队12名,求篮、排球各有多少队参赛? 2. 某厂买进甲、乙两种材料共56吨,用去9860元。若甲种材料每吨190元,乙种材料每 吨160元,则两种材料各买多少吨? 3.某单位甲、乙两人,去年共分得现金9000元,今年共分得现金12700元 . 已知今年分得 的现金,甲增加50%,乙增加30% . 两人今年分得的现金各是多少元? 4.种饮料大小包装有3种,1个中瓶比2小瓶便宜2角,1个大瓶比1个中瓶加1个小瓶贵 4角,大、中、小各买1瓶,需9元6角。3种包装的饮料每瓶各多少元? 5.甲、乙两人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在甲超过中点50米处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甲、乙到达乙、甲两地后立即返身往回走,结果甲、乙两人在距甲地100米处第二次相遇,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一般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精)

一般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用综合算式解答用小数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问题找条件。 (1)已经做了多少套? (2)剩下多少套?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4)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第一单元测验×××同学得了60分,×××同学得了96分,? (2)×××同学骑自行车上学用了0.25小时,如果他每小时行12千米,? (3)小明第一单元测验目标取90分,实际上她取得了96.5的好成绩,? 二、新授。 1.引入新课:刚才我们补充了几道应用题,并且解答了。下面我们就来归纳一个解答一般应用题的方法。(板书: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引题: 为了提高计算能力,老师原计划要求同学们一周内做120道口算题,已经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20道,剩下的现在要2天内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道? 要求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教学例1: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什么?问题是什么? (2)根据已知条件,教师指导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图上计划做660套,用一条线段表示,看计划做660套分成几个部分?图上哪一段指5天做的?剩下3天要做的在哪一段上? (3)分析数量关系: 〖1〗从线段图可以看出,要求后3天平均每做多少套,就必须要知道什么?(3天还要做多少套) 〖2〗要求3天还要做多少套?又必须要知道什么?(一共做了多少套和已做了多少套)〖3〗要求已做了多少套必须知道什么?(做了5天,每天做75套)而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 〖4〗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这道应用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4)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式计算。 〖1〗已经做了多少套?75×5=375(套) 〖2〗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660-375=285(套) 〖3〗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285÷3=95(套) 〖4〗列综合算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设计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内容: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巩固已学过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能通过对已学过的应用题进行比较, 系统的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使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一 反三,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通过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独立 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归纳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解题范围。 教学难点:如何归纳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步骤 一、讲授 1、出示例1 工人要做一个长2.2m,宽40cm,高80cm的玻璃柜台,现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 2、理解题意 (1)提问:解答一道应用题首先我们要干什么?这道题是求什么? (2)学生回答:弄清题意,就是求长方体的棱长之和。 (3)提问:你知道长方体的棱长之和吗? (4)学生回答:方体的棱长之和=(a + b + h )×4 (5)提问:做这道题要注意什么? (6)学生回答:要注意单位要一致。 3、找学生上讲台板演。 已知a=2.2m b=40cm=0.4m h=80cm=0.8m 长方体棱长之和=(a + b + h )×4 =(2.2+0.4+0.8)×4 = 3.4×4 = 13.6m 答:这个柜台需要13.6米角铁。 二、练习 出示以下四道练习题,带领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一个无盖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3、一节火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2米,装的煤高1.5米,平均每立方米煤重1.5吨,这节火车厢里的煤重多少吨? 4、学校运来一堆沙子。修路用去八分之五吨,砌墙用去六分之一吨,还剩下六分之五吨,剩下的沙子比用去的沙子多多少吨? 5、一本故事书共10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四分之一,第二天看了20页,两天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以后再解答应用题时,都可以顺着这个路子去思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对应思路

【对应思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是一个数量对应着一个分率,也就是一个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种关系叫做对应关系。找对应关系的思路,我们把它叫做对应思路。 例1 有一块菜地和一块麦地,菜地的一半和麦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91公亩,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84公亩,那么,菜地是几公亩? 分析(用对应思路分析): 这是一道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我们不妨用对应思路去思索。如能找出91公亩、84公亩的对应分率,此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但题中有对应分率两个,究竟相当于总公亩数的几分之几呢?这是解题的关键。而我们一时还弄不清楚,现将条件排列起来寻找。 求出总公亩数后,我们仍未找到菜地或麦地占总公亩数的几分之几,故还不能直接求出菜地或麦地的公亩数。但我们把条件稍作组合,就可以求出

分析到这一步,那么再去求菜地有多少公亩,则就变成了一道很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了。 例2 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要3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小时,要排完一池水,单开乙管 顺序,循环各开水管,每次每管开一小时,问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分析(用对应思路考虑): 本题数量关系复杂,但仍属分数应用题,所以仍可用对应思路寻找解题途径。 首先要找出甲、丙两管每小时灌水相当于一池水的几分之几,乙、丁两管每小时排水相当于一池水的几分之几,然后才能计算。 通过转化找到了对应分率就容易计算了。假设甲、乙、丙、丁四个水管按顺序各开1小时,共开4小时,池内灌进的水是全池的:

也就是20小时以后,池内有水 总共是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析解答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什么是基本的数量关系呢?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决定了加、减、乘、除法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里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基本的数量关系。例如:加法的应用范围是: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这两个问题就是加法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呢? 首先要加强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不够理解,那么在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就有困难。

其次,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一步应用题的教学来完成的。人们常说,一步应用题是基础,道理也就在于此。研究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就要注重对一步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学生学习一步应用题是在低、中年级,这时学生年龄小,他们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而不容易接受抽象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下面以建立有关倍的数量关系为例来说明。 两个数量相比,既可以比较数量的多少,也可以比较数量间的倍数关系。这就是说,“倍”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在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核心问题是对“倍”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倍”的意义,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 第一步从同样多入手。教师在第一行摆了2个△,第二行摆了2个○,启发学生说出○与△的个数同样多。 第二步引出差,使差与比的标准同样多。接着教师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这时○比△多1个。然后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使学生说出○比△多2个;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比△多的部分与△的个数同样多。 第三步从份数入手建立“倍”的概念。接上面,如果把2个△看作1份,○有这样的几份呢?○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的个数是△个数的2倍。 把“倍”的概念理解透了,那么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就比较容易了。例如教“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种数量关系时,可以使用下面这样的应用题: 有3只黑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白兔有几只?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能够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能够做多少套?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能够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能够吃多少天? 3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能够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例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例3、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例4、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4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单位1应用题解题方法

近距离教育 单位“1”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目前没有形式化定义,只有广泛存在于分数教学实践中的描叙性定义:把一个完整的量(比 如一段路程、一项工程、一筐苹果、一本书、一段时间等)或一个数(正数)视为一个整体或一个单位,并赋予自然数1的特性,可记为“1”。 判断是否是单位“1”应用题 1、找到分数 2、分数后面没有单位 如何找单位“1”:①找到题目中的分数、百分数等关于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后面没有单位) ②谁的几分之几谁就是单位“1”(关键词:是、比、占等字的后面的通常是单位”1”的) 分数{①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一个数(后面不带单位) ②表示具体的数量。是一个量(后面带单位) 例: (1)一批水泥,计划每天用去1/5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去1/4吨,实际每天用去多少吨? (2)一批水泥,计划每天用去1/5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用去1/4,实际每天用去多少吨?找单位“1”练习题: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 5 ,把看作单位“1”。 (1)一瓶水1千克,用去1 3 千克,把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作单位“1”。 (3)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1 10 ,把看作单位“1”。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 1 12 。把看作单位“1”。 (5)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 5 ,把看作单位“1”。 (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的1 3 ,把看作单位“1”。 (7)食堂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2 5 ,把看作单位“1”。 (8)一台电视机降价1 5 ,把看作单位“1”。

单位“1”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1、找关键句,审单位“1”。 2、找对应关系。 (一一对应) 3、列关系式(已知单位“1”的量求其它的用乘法;已知其它的量求单位“1”用除法) 例题: 1、前进乡计划挖一条30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5 4,还剩下多少米没挖? 2、有大米160千克,大米比面粉多 41,面粉有多少千克? 3、一堆沙运走了总吨数的 72,剩下的比运走的多2.1吨,这堆沙有多少吨? 4、友谊伞厂为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赶制一批帐篷。第一天生产了这批帐篷总数的20%,第二天生产了总数的 207,两天共生产帐篷3300顶。这批帐篷一共有多少顶? 5、甲乙两车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速度比乙车快4 1,在离中点20千米处相遇,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各类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例:有两堆煤,第二堆比第一堆多40吨,如果从第二堆中拿出5吨煤给第一堆,这时第二堆煤的重量正好是第一堆的3倍。原来两堆煤各有多少吨? 分析:原来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多40吨,给了第一堆5吨后,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就只多40-5×2吨,由基本关系式列式是: (40-5×2)÷(3-1)-5 =(40-10)÷2-5 =30÷2-5 =15-5 =10(吨)第一堆煤的重量10+40=50(吨)→第二堆煤的重量 答:第一堆煤有10吨,第二堆煤有50吨 和差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一般关系式有:(和-差)÷2=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 例:甲乙两数的和是24,甲数比乙数少4,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24+4)÷2 =28÷2 =14 乙数(24-4)÷2 =20÷2 =10 甲数 答:甲数是10,乙数是14 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未知数的问题,一般叫做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是逆解应用题。一般根据加、减法,乘、除法的互逆运算的关系。由题目所叙述的的顺序,倒过来逆顺序的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出发,逆推而上,求得结果。 例:仓库里有一些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2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吨? 分析: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吨。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19+12)×2吨。以下类推。 列式:[(19+12)×2-12]×2 =[31×2-12]×2 =[62-12]×2 =50×2 =100(吨)答:这个仓库原来有大米100吨。 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五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试题带答案解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解答应用题练习试题带答案解析 一、苏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五年级下册应用题 1.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非零自然数,用字母表示这两个分数,比较与的大小(b>a>n>0)。得到的分数的大小会改变吗? (1)举例:的分子、分母同时减去1后是,那么 ________ (填“>”“<”或者“=”) 的分子、分母同时减去3后是,那么 ________ (填“>”“<”或者“=”) 我的举例:________ 通过举例得到的结论: ________ (2)请你用举例的方法再来判断(y>x,m≠0,y≠0) 2.桑老师买来48本笔记本和36支铅笔作“经典诵读”活动的奖品,每样都平均分给每一个获奖同学,而且都正好分完.最多有多少个同学获奖?每个同学获得多少本笔记本和多少支铅笔? 3.把45厘米、60厘米的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 (1)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 (2)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 4.用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照下图的样子拼成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厘米?需要几个长方形? 5.填出下面加法算式中的六个质数。 6.一个分数,若化为最简分数为,若分子分母同时增加4,则化成分数为,求:A+B的值。

7.有一包糖果,无论平均分给8个人,还是平均分给10个人,都剩下3块。 (1)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块? (2)这包糖果的数量在80~120,这包糖果有多少块? 8.定义:①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②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填写表。 数A86105 数B94810 最大公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公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写出你的发现。 (3)根据你的发现,完成下题。 有A、B两个数,A是18,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90,B是多少? 9.长75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形纸,要把它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为整厘米,且没有剩余,裁成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至少可以裁成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10.一张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多少个?如果用这张长方形纸去摆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张?11.五年级有48名同学报名参加义务劳动。老师让他们自己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要求组数大于2,小于10。一共有几种分法?分别可以分成几组?(写出思考过程)12.一个假分数的分子是55,把它化成带分数后,整数部分、分子、分母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试确定这个带分数。 1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2,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如果是三个连续偶数,这三个数又分别是多少? 14.胜利小学体操队有80人,比舞蹈队的2.1倍少4人。舞蹈队有多少人?(用方程解)15.某书法兴趣班有学生49人,其中练习行书的人数是练习楷书的2.5倍。练习行书和楷书的分别有多少人? 16.列式计算。 (1)除以的商减去,差是多少? (2)一个数的加上得,这个数是多少? 17.市场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倍,已知苹果比梨重270千克,苹果和梨各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18.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干米,剩下的比已经修了的多千米,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19.学校有一块劳动实验田.总面积的种了蔬菜,种了玉米,剩下的全部种花生.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