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与地震

火山与地震
火山与地震

《火山与地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二)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若干。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录像。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录像。优美的音乐一段

学生准备:煮熟的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

2.学生讨论

3.学生实验:(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

(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1.过渡提问:刚才同学们说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象”这个词,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汇报。(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3.看相关录像: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录像让学生进行观看。)

4.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并画下来。

5.相互交流讨论

6.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

7.观看录像,对比验证(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片段)

8.出示鸡蛋一只,讨论:鸡蛋的内部结构会与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关系?

9.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教师播放音乐)

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课后拓展

讨论:现在人们已经想到了钻孔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课

导入新课:通过前几天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是有那些分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地壳、地幔、地核)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和地震

学生交流:关于火山和地震你知道些什么?

视频欣赏:通过片段你又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明确目标:通过学习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生观看视频后交流

问:地震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大地震中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

提问:师:地震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

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

(教师板书:选择学生提及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

任务二:选择地震或火山作为重点研究

任务呈现:师:地震和火山是紧密相关的,不过,老师今天简单地把它分成火山和地震两类,请你快速考虑后选择你要研究火山还是地震?请选择研究火山的同学举手!(确定分组)下面请研究火山的同学点击火山世界,研究地震的同学点击地震园地,老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从网络上学习和搜索到的相关的资料,以火山的成因和地震的成因为主,快速浏览学习,比一比哪组的学习效率高。

自主学习:学生选择研究火山或是地震。

学生分组上网点击地震园地和火山世界,流览相关内容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必要帮助。)

展示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你了解了哪些,把你最感兴趣或是你觉得最重要的内容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班级里的交流:

A:地震的形成

下面请你把刚才交流的重要内容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我们先请学习地震园地的同学来交流。

提问:那岩层为什么会形成褶皱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模拟实验吧,把你桌上的毛巾叠起来放平在桌面上,用手按住两头,向中间挤压,你观察到了什么?怎么会发生这个现象呢?(引导:如果把毛巾看作地壳岩层)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呢?(岩层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褶皱现象。)那么岩层为什么会断裂呢?请你用手握住枯树枝的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手在枯树枝断裂时有什么感觉?听到了什么声音?)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岩层受到的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发生断裂形成地震,所以地震时往往大地会震动,而且还有轰隆隆的声音。)

问: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每年会发生多少次地震现象?是不是每一次地震都会被我们觉察到?哪些地震会给我们人类带来灾难?

B:火山的形成

谈话:原来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形成的,那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请学习研究火山世界的同学介绍。

小结:由此可见,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都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在火山喷发同时,往往伴随着地震的发生。因此地震和火山喷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任务三:学习地震预兆和监测

任务呈现:谈话:地震和火山喷发时是不是说发生就发生的吗?会有哪些异常现象呢?

学生交流。

谈话:这是人们根据长期观察而得到的经验,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人专门研究地震了。

提问:你知道我国古代研究地震最有名的是谁吗?他是怎样研究地震的呢?你知道候风地动仪有什么用吗?

谈话:是呀,就在公元138年的一日,龙口忽然吐珠,远在洛阳的张衡当即判断在西方有地震,不久传来消息,果然陇西发生了地震。张衡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人物啊!

遇震防护方法:

A、谈话:既然火山和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研究地震,监测地震是为了什么?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可能会遇到它,那么现在假设你遇到了地震,你该怎么办?

B、3人小组讨论

自主学习:小组活动

展示交流:汇报

集体观看专家讲地震中如何自救

(三)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同检测题

结果反馈:学生对造成火山和地震的原因以及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都有所了解,并且知道了低着的前兆和以防措施。

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火山和地震

形成原因

预兆

预防措施

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世界火山和的证的分布规律 一:板块构造理论 1.大陆漂移学说 2.海地扩张运动 3.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历史背景:大陆漂移说是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来的,并且在1915年出版的一部专著中加以发展和完善。人们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个假说潜在的革命性质,因为它要求对地理学的全部基础进行重新修订。在一片反对声中,直到50年代中期,不断发现的新证据才越来越对大陆可能运动的假说有利。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场地球科学革命才真正发生。 内容: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2.海地扩张理论 内容:该学说认为地幔内存在着热对流,变化了的地幔顶部的玄武岩熔岩物质,形成高温上升流,在大洋中脊隆起,侵入并上升涌出,遇水作用成蛇纹石化,从而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将原先存在的大洋地壳不断向外推移,使整个海底不断自大洋中脊向两侧扩张。至海沟一岛弧一线受阻于大陆而俯冲下沉,又融熔于地幔中,达到新生和消亡的消长平衡,使洋底地壳在于-3亿年间更新一次。 主要证据:印度洋洋中脊区的磁异常呈条带状,正负相间、平行于中脊的延伸方向,并以中脊为轴呈两侧对称,其顺序与年代一致,证明洋底是从大洋中脊向外扩展大洋中脊的扩展而成;转换断层概念的提出,使岩石圈水平位移成为可能,也说明大洋中脊的扩张新生洋壳和海沟带的洋壳俯冲消减的消长平衡关系。 3.板块构造学说 内容: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地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1.板块分类: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 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2.主要证据:1965年,科学家运用计算机使地球各个大陆以现有的形状恰好拼合在 一起。再者,海地地形、地震位置、火山等活跃部位都连接成为带状,于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革命性的见解应运而生。 勒皮顺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块。 3.动力因素:板块学说认为,板块运动的驱动来自于地幔,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 由于地幔受热不均,在受热强烈、温度比较高的地方,

五年级上册科学《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科学《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课为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但我仔细看了教材后,发现本课的课容量比较大,又要研究火山,还要研究地震,火山和地震引起地形的变化。 我认为本课安排一课时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 所以我对本课资源进行重组,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教学《地球内部的运动》,我觉得这样安排还是合理的。 《火山和地震》它是一节典型的解暗箱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自然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 而我们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是把这两课单独分开来的,所以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的教师可以大胆的去重组教材,当然这种重组教材表现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课的重组

我觉得应该是放在教学的侧重点的筛选上。 火山喷发和我们的生活确实离的很远,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喷发画面就能了解火山的喷发,真正应用的价值不大。 在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方面,是有层次性的。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要求不能太高。 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通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应该在能力培养上有了系统的训练与提高。 学生不仅会观察,懂实验,还应学会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知道如何表达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另外关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 正是介于以上的分析,才有了我本课的设计。 我想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迷信权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 通过学习火山来自主学习地震的成因与危害。 不管是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安排,都有这样的设计意图。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重现与加强。 不刻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与强化,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火山和地震青岛版五年制三起

6.《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2、并让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教学重难点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及预测地震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山火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 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用感官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 2、提问:这是什么现象?你是否经历过火山喷发或地震?你是否听到过火山喷发或地震的消息?讲给大家听一听。 3、引领学生提问题:关于,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⑴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⑵火山和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和危害? ⑶火山和地震有什么预兆? ⑷历史上对火山和地震有哪些研究? ⑸火山和地震时我们怎样保护自己? 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有着美好的自然现象,但是也有的自然现象会带给人类巨大的灾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一定的感知,马上切入正题。也为学生提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和埋下伏笔。 二、学习新课解决提出的问题 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 推荐自主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搜集资料实验研究…… 2、集体交流逐个自主解决问题 ①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原因。 (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3)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 (4)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火山和地震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探究问题 1、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①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形状,地表及地球内部,知道球在永无休止地运转着,那么,地球的运转会带来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我们来看一小段录像。(放录像) ②提问:你刚才看到的录像中,哪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呢? ⒉揭题:火山和地震(幻灯片) 谈话:是呀!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2、提出探究问题: ①提问:A你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或火山喷发呀? (有:当时你的感觉怎么样?) B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可以先相互讨论讨论。 ②根据学生问题板书研究项目:(学生可能涉及的研究项目有:)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地震和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 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 *火山喷发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3、导入探究: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那我们就“亲临”地震、火山喷发的模拟现场,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奥秘。(认识火山——幻灯片)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二、学习新课解决提出的问题 1、自主学习,集体交流,然后举手发言。 在学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出示地球圈层结构幻灯片,这里只说明三个圈层,问:地球三个圈层的厚薄一样吗?教师:地壳40千米,地幔2900千米,地核3470千米。然后提问:那,岩层为什么会形成褶皱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模拟实验吧。用毛巾或纸张演示褶皱的形成,把桌上的毛巾叠起来放平在桌面上,用手按住两头,向中间挤压,你观察到了什么?怎么会发生这个现象呢?(引导:如果把毛巾看作地壳岩层)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呢?(岩层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褶皱现象。) 那么岩层为什么会断裂呢?请你用手握住枯树枝的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手在枯树枝断裂时有什么感觉?听到了什么声音?)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岩层受到的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发生断裂形成地震,所以地震时往往大地会震动,而且还有轰隆隆的声音 2,谈话:原来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形成的,那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学生进行发布介绍) 教师:(出示“老师的问题”幻灯片)让学生回答这一问题。 原来,地球内部还有许多比较柔软的物质存在,火山喷发时这些物质会溢出地面。(出示“探究”幻灯片及以下几张幻灯片)

火山和地震说课稿

火山和地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火山和地震》。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体系、内容 《火山和地震》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火山和地震》属于“地球的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其他地球运动所引起的变化,如:“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关心天气》单元,“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单元,它们都为六年级研究《我们的地球》和《探索宇宙》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分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的内部》主要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新课的学习,衔接自然,学生对火山和地震已经有一点了解,这时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前知识,也为下面学习火山和地震打下基础。 (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1、学生观看火山视频 大家刚才观看了火山喷发的录像,从火山喷发的现象中,人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 说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交流。 3、火山喷发实验 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按照大家的设想来做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教师演示,讲解实验的注意点 学生分组实验,及时记录 4、小结: 火山喷发的原因。 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冒出大量的水汽和烟尘) 5、拓展:介绍收集来的火山知识。 [设计意图]: 科学强调的是验证学生自己的假设,而不是先让学生知道结论,再让学生做实验来验证课本中的结论,探究在前,结论在后,着重体验真实的科学研究过程。而验证性学习是结论在前,缺乏学生自主的

火山与地震

《火山与地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二)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若干。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录像。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录像。优美的音乐一段 学生准备:煮熟的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 2.学生讨论 3.学生实验:(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 (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1.过渡提问:刚才同学们说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象”这个词,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汇报。(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3.看相关录像: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录像让学生进行观看。) 4.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并画下来。 5.相互交流讨论 6.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 7.观看录像,对比验证(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片段) 8.出示鸡蛋一只,讨论:鸡蛋的内部结构会与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关系? 9.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教师播放音乐) 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课后拓展 讨论:现在人们已经想到了钻孔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火山和地震_教案

火山和地震 【教学目标】 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2.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纸箱、木块、记号笔,有关火山和 地震的图片资料或者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地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过渡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地球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和地震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关于火山和地震知道些什么? 4.视频播放,通过看火山、地震的录像片段,又知道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1.过渡:大家去过科学宫,看过模拟的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像,大家再看看书,说 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2.学生交流。 3.过渡: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分组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4.师生小结: (1)火山喷发的原因。

(2)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 (3)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5.拓展:学生介绍收集来的火山知识。 三、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过渡:我们知道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通过观看录像,我们已经略知一二。 2.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教师介绍地震的主要类型:火山、塌陷、构造地震。 (2)介绍地震的原因: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力。(毛巾实验或木条实验。) (3)介绍地震的危害。 3.做模拟地震实验,找震中,判断地震的强弱。 (1)纸箱模拟地震,判断地震的中心与强弱。 (2)学生画图表示地震的中心,比较几次敲击纸箱箱面的震动大小。 4.小结。 四、读故事说体会,谈谈安全教育 1.过渡:在人类不断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之奉献一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宝贵经验以及伟大的发明。 2.听故事,谈体会。(科学家夫妇献身故事,张衡的研究。) 3.提问:这两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 4.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这些自然现象? 5.安全教育: (1)地震来临时我们怎么办? (2)在其他灾难面前我们怎么办? 五、拓展活动 投影拓展讨论题,学生交流。 (1)地球是运动的吗? (2)为什么我国台湾省是地震的频发地区? (3)板块之间的运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4)我国古代对地震的研究还有何成果? (5)现代还有哪些地震预测仪器? (6)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火山与地震》教案

第一节,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火山与地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地震的形成和原因 教学难点: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当你漫步在平坦的小路上时,或者当你攀登于高山险峰时,你应该感到,你脚下的土地是一种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平坦的路面上,淋浴着阳光,心里是踏实而且愉悦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会突然裂开呢?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火山、地震) <二>.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你知道火山与地震吗? 你能描述火山喷发和发生地震时的情景吗? 你了解火山与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揭开火山与地震的神秘面纱。 学生观看课本中五幅火山的照片,讨论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过渡:那么,如此剧烈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师演示:拿一罐充气的饮料,经过摇晃后再打开,观察现象。 问:为什么瓶内的饮料会喷发而出呢? 学生讨论归纳:因为摇晃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力。 教师讲解:因为在地球内部有着灼热的岩浆,他们在强大的内压力作业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的裂隙喷出地表,就形成了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喷出的有岩浆、火山灰和水汽烟雾等。 <板书> 1.火山 <1> 火山喷物: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等 <过渡> 那么,火山喷发之后地球表面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归纳:火山喷发的结果常常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火山丘(如富士山),而在海洋中则会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 推出:火山会改变地形。 提问:我们知道,有的火山喷发之后就沉寂了,有的火山经常在喷发,那么,火山有哪些种类呢? 学生阅读“小资料”,归纳 <板书> 2. 火山的分类 按活动情况:活火山,死火山,修面火山 问题:大家知不知道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讲述:火山喷发时,景象非常壮观,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我国的古籍《诗经》上记录了周幽王二年发生的这种现象“烨了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里描述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景象,意思是地震发生时,有闪闪的地光,隆隆的地声,瞬间山崩地裂,河水翻滚,高岸变成了低谷,深沟变成了丘陵,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那么,你们所知道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讨论) 其实,并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这么剧烈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微弱的,无破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全球每年的有500万次,只有少数的会有破坏性,并酿成灾害。你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发生过那几次大的地震?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举例: 如:①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一次著名大地震,8.5级,引起巨大海啸,掀起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4 火山和地震 D卷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4 火山和地震 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共3题;共3分) 1. (1分)________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2. (1分)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张裂、错动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的严重破坏就是________。 3. (1分)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________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二、判断 (共4题;共4分) 4. (1分)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尽快跑到空旷处。. 5. (1分)火山只能给人带来灾难,不能给人带来便利。 6. (1分)火山喷发、地震都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7. (1分)地球上有些地方会经常有火山喷发,有的地方却没有。 三、选择 (共2题;共2分) 8. (1分)火山可以给人们()。 A . 地热利用 B . 形成矿产 C . 钻石

9. (1分)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A . 海啸 B . 瘟疫 C . 房屋倒塌 四、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4分) 10. (1分)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11. (1分)请在下图中,标出火山结构示意图。 12. (1分)请自行设计火山喷发的实验。 13. (1分)地震发生时该怎样保护自己?

参考答案一、填空 (共3题;共3分) 1-1、 2-1、 3-1、 二、判断 (共4题;共4分) 4-1、 5-1、 6-1、 7-1、 三、选择 (共2题;共2分) 8-1、 9-1、 四、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4分) 10-1、

火山和地震-教案

火山和地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三、教学准备 师:火山和地震课件;毛巾、一次性筷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录像,了解自然现象。 ①让学生看一小段录像。(火山喷发) ②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自然现象?(揭题:板贴:火山) (二)自主学习 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1)学生试说 (2)今天我们无法亲自去看火山是如何喷发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一下(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土豆泥、番茄酱)请大家边做这个实验边思考,这些器材分别模拟的是什么? (3)实验出现了什么现象? (4)结合这个实验,你能不能再说说火山是如何形成的? (5)小结:地下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沿着薄弱地带喷发就形成了火山。 2、火山给人类带来了? (1)火山一旦爆发就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危害,你知道有哪些吗? (2)火山爆发是不是只带来危害呢? 2、地震的产生

(1)谈话: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种自然灾害也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 (2)这是什么自然灾害?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灾难,我们还是要向那些奋不顾身营救的勇士们给予敬意的,我们给他们鼓掌好吗? (3)那你们知道这么可怕的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吗?小组讨论一下。 3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小实验,请大家先做实验,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你们的实验现象。 (4)模拟实验:毛巾和筷子(实验要求) (5)分组模拟实验、体会、观察、联想。 (6)小组汇报:在刚才的实验中,你有什么感觉?(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手感觉到了什么?)(筷子——地壳的岩层;被用力弯曲——挤压产生褶皱;当筷子承受不了你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7)小结:地球中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产生褶皱,当这种褶皱到达无法承受的状态,就会突然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不过地震发生的原因还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只了解了其中一种,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去了解。 4、怎样监测地震? (1)谈话:地震如此可怕,我们是不是完全无计可施呢? (2)讲述:我国对地震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大的贡献,如张衡发明的侯风地动仪。现在人们可以利用精密的仪器对地壳的变化进行监测,逐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是怎样监测的,看视频。 (3)生活中我们是无法获得这些精密的仪器的,但是地震前会发生一些奇怪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吗?(图片) 5、当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1)讨论:如果遇到地震时,你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2)视频补充 (3)学生模拟逃生 (三)巩固应用 1、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2、谈话:请在课后去查找资料了解你还想知道的问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火山和地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教学重点是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难点是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组织学生做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和地震的实验。学生做得很认真,观察很细致,记录很详细,汇报时很热烈。有的组先做完实验,在汇报时还补充火山停止喷发时,岩浆会慢慢凝固,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可以说学生从模拟实验开始一直到课堂结束还在观察。这种持续观察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观察的毅力,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模拟地震发生时,学生发现高层的建筑会最先倒塌,平房或低矮的建筑会最后倒塌。当让学生谈谈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学生马上就说往空旷的地方去,有的说地震时先躲在课桌下,然后再往外逃…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重现与加强。不刻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与强化,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与本地的科学教学有点脱钩。也可以说,新课程的理念在这里还很空白。因此,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

教学中进行改进。因为合理存在的教学的不确定性,教学经验的不足,处理的不恰当,不及时,调控不自如,让听课老师误解了是重难点把握的不恰当,这很正常。由于时间上的安排考虑,结合学生实际,我删减了部分内容,如没有播放火山喷发的录象,没有加入对地震的预防知识讲解,没有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外国科学家对火山和地震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真如前面所讲,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不是遗憾,有时间会在第二课时适当渗透,相信这样做也不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精彩。关键是通过我的教学,学生各种探究能力提高了,学会了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知识,只有老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教学的成功。

有关火山与地震资料、典型例题

我国的七大火山带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新生代以来有火山群120个,火山千余座,大抵可分为7个火山带。 1.台湾火山带由赤尾屿、黄尾屿、钓鱼岛经台湾岛至火烧岛、兰屿一带,形成长达690 公里的火山岛弧,再向西南与南海海盆火山区相连。共有14个火山群,70余座火山。 2.长白山——庐江火山带沿依兰—依通断裂及其以东的张广才岭、长白山和渤海以南的郯庐断裂带呈北北东向分布,长2200公里,宽200余公里,分布41个火山群,549座火山。其中有著名的镜泊湖、长白山和龙冈火山群。 3.福鼎——海南岛火山带分布于东南沿海大陆边缘地区,长1200公里,带内有4个火山群,101座火山。 4.大兴安岭——太行山火山带北起黑龙江省呼玛,南至河南省汝阳,长约2500公里,宽200余公里,分布有28个火山群,300余座火山。著名的有大同火山群和达莱偌尔火山群。 5.小兴安岭火山带西南麓有9个火山群,西端有2个火山群,60余座火山,平行于山脉分布,小兴安岭西南麓近山脉分布的有门鲁河火山群、科洛火山群和五大连池火山群。外侧是嫩江的尖山、德都的连花山、克山的尖山、克东的二克山、绥棱的阁山和庆安的疙疸山火山群。 6.西昆仑山——可可西里山火山带沿西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南麓呈东西向分布,西起班公湖,东到胃都一带。长约1300公里,宽200来公里,有12个火山群,64座火山。 7.冈底斯山——腾冲火山带由冈底斯山向东经雅鲁藏布江,沿澜沧江至腾冲,长约2200公里、宽约150公里。目前仅发现3个火山群,48座火山。 此外,还有伊宁和独山子火山群沿天山北侧呈东西向分布。 我国的火山绝大多数是死火山,有些是休眠火山,正在活动的火山几乎没有,1951年5月昆仑山中段的卡尔达西火山和1973年7月可可西里火山喷发,都发生在无人烟的僻远地区,没有造成损失。(国家地震局朱力远) 地震之最 1.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2.广西史籍记载最早的地震:西晋太康九(公元288年),发生在今贺州市的3级地震。 3.世界上引起最大火灾的地震:1923年9月1日的日本关东8.3级大地震,木屋居多的东京有36.6万户房屋被烧毁,死亡和下落不明者达14万人,其中多数人是被地震引发的大火烧死的;横须贺市有3.5万户房屋被烧毁;横滨市有5.8万户房屋被烧毁。 4.中国引起最大水灾的地震:1786年6月1日发生在中国康定南的7.5级地震,因山崩使大渡河截流,10日后决口,发生了特大洪水,造成几十万人死亡。 5.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发生在南美智利的地震,震级达到8.9级。从5月21日开始,一个月内发生的地震,3次超过8级,10次超过7级,其规模之大,释放能量之多,实为罕见。 6.广西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36年4月1日发生在灵山县的6.8级强烈地震,造成7000多间房屋倒塌或损坏,死亡94人,伤263人。 7.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报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中国的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界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8.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海嘯:1960年5月22日智利8.9级地震。 9.目前世界上有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智利的8.9级地震。

《火山和地震》教案

4、火山和地震 教学目标: 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可贵精神。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进一步体会火山爆发的稀少性以及火山爆发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知道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了解一些预防地震的措施,以便于在地震的时候学会保护自己。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在监测地震方面作出的贡献。 教学难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火山和地震的视频、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实验的材料。 预习要求: 阅读课本22到24页的内容,初步了解有关火山和地震的一些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内部构造,你能够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的形状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吗?学生回顾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并介绍地球的形状及地球的内部构造。 2、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地球的两大自然现象——火山喷发和地震。 3、板书课题: 4、火山和地震 4、学生齐读课题并交流:关于火山和地震,你知道些什么? 5、教师相机播放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录像片段,引导学生看一看,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无穷威力。 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1、刚才,大家看了火山喷发的视频,知道火山喷发是世界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那么大家知道火山的形成和喷发的原因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他威力无穷,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2、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火山,我们先来看一看火山的结构示意图。出示课22页的火山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一下。教师结合火山

小学科学《火山和地震》说课稿

小学科学《火山和地震》说课稿 小学科学《火山和地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火山和地震》。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体系、内容 《火山和地震》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火山和地震》属于“地球的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其他地球运动所引起的变化,如:“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关心天气》单元,“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单元,它们都为六年级研究《我们的地球》和《探索宇宙》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分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的内部》主要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火山和地震》有六个教学活动(PPT),其中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是重点。

2、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部内力作用的结果。 ●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会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会做地震的实验。 情感与态度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产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4、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5、教学安排:1课时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火山和地震的录像、烧瓶、石棉网、酒精灯等。 学生准备:橡皮泥。 二、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苏教版科学六上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 2.4火山和地震 辽中立人学校 王娇 火山和地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 二、教学重点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 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四、教学准备 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视频。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图片。 2、学生每组准备一根小木棍,一条毛巾。 3、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积木块等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谈话:地震是非常可怕的,同样危险的还有火山喷发,大家猜想一下,如果发生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破坏地形,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课件出示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视频和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考火山喷发和地震使地形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视频:火山地震情景和画面)板书课题。 2.交流火山、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学生交流,教师点击相关的图片(地动山摇、房屋倒塌、道路断裂、巨石滚落、河流移位、河流阻塞形成堰塞湖、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岛、火山锥、熔岩高原等等)

(二)组织学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1、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 (1)观看火山喷发的视频。看过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象,请大家再看书说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2)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3)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 2、讨论:为什么说我国台湾省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频繁地区?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经常有火山爆放,有的地方却没有?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得哪些信息。拓展:学生介绍火山知识。 小结:在板块的边缘,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岩层受到压力较大,这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地带。 (三)组织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讲解:人类不断的改造自然,期待更好的生存环境,可无情的地震却一次次震碎人们的美好生活,给人们的记忆打上痛苦的烙印。(播放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省唐山7.8(>=7级大地震)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8.0级(>=8级巨大地震)巨大地震、2010年6月5日山西省阳曲县4.6级地震(>=4.5<6中强震)视频图片资料)上述资料中提到了有关地震的相关概念如:震级、震源、震中、震中距、地震波。讲解震级是地震的强弱,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是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震中到地面任何一地方的距离是震中距,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做地震波。就像水波一样。提问: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是什么力量让大地剧烈震动呢?强烈的地震有着很大的破坏力,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威胁,你们知道地震是如何形成发生的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2、教师介绍地震的主要类型:火山、塌陷、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原因: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力。 (1)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 (2)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当木棍被折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假如这根木棍是我们想象中的地下的岩层,当岩层受到挤压的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木棍在力的作用下被折断,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时发生的断裂,木棍折断时发出的声响,想象到地震时发出的巨大声响;木棍被折断后产生的震动,想象到地震引起的大地剧烈的震动) 3、组织学生讨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与地震_教案

火山与地震 【教学目标】 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 3.知道火山与地震爆发前会有预兆,观察和监视火山与地震爆发前的异常现象,是提高人类防震抗灾能力的重要科学研究任务。 4.知道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提高人们防震抗灾能力。 5.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地震的形成和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当你漫步在平坦的小路上时,或者当你攀登于高山险峰时,你应该感到,你脚下的土地是一种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平坦的路面上,淋浴着阳光,心里是踏实而且愉悦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会突然裂开呢?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呢?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火山、地震) 2.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你知道火山与地震吗? 你能描述火山喷发和发生地震时的情景吗? 你了解火山与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揭开火山与地震的神秘面纱。 学生观看课本中五幅火山的照片,讨论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过渡:那么,如此剧烈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师演示:拿一罐充气的饮料,经过摇晃后再打开,观察现象。 问:为什么瓶内的饮料会喷发而出呢? 学生讨论归纳:因为摇晃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力。 教师讲解:因为在地球内部有着灼热的岩浆,他们在强大的内压力作业下,沿着地壳薄弱

地带的裂隙喷出地表,就形成了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喷出的有岩浆、火山灰和水汽烟雾等。 板书:火山: 1.火山喷物: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等。 过渡:那么,火山喷发之后地球表面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归纳:火山喷发的结果常常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火山丘(如富士山),而在海洋中则会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 推出:火山会改变地形。 提问:我们知道,有的火山喷发之后就沉寂了,有的火山经常在喷发,那么,火山有哪些种类呢? 板书:2.火山的分类。 按活动情况:活火山,死火山,修面火山。 问题:大家知不知道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讲述:火山喷发时,景象非常壮观,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我国的古籍《诗经》上记录了周幽王二年发生的这种现象“烨了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里描述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景象,意思是地震发生时,有闪闪的地光,隆隆的地声,瞬间山崩地裂,河水翻滚,高岸变成了低谷,深沟变成了丘陵,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那么,你们所知道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其实,并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这么剧烈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微弱的,无破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全球每年的有500万次,只有少数的会有破坏性,并酿成灾害。你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发生过那几次大的地震?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举例: 如:(1)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一次著名大地震,8.5级,引起巨大海啸,掀起10多米高的浪波及到距智利一万多米的日本海岸。 (2)1976年7月我国唐山发生的大地震,使唐山这座城市一夜之间化为废墟。 问:地震破坏力如此之大,那么,地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教师演示:找两根厚度不一的细木片,用力弯曲,将其折断。 学生讨论,归纳: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发生断裂,移动而造成的,实验中是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 引出:你们知不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六年科学上

课时计戈「 一、导入: 1、复习: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对地 球有 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 介绍吗?(地球由哪几个部分组 2、过渡揭题:今天这两节课我 们就来探索地球的两大自然现象 火山喷发和地震的一些知识。 你知道些什么? 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关于火山和地震 总第 15节 4火山和地震(1 ) 专用教室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现象。 火山和地震的具体成因。 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三.自主合作探究 成?)

4、视频欣赏:通过片段你又知 道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发的原因 1、过渡:大家去过科学宫,看 过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象, 请大家再看书说说火山形成及喷 发的原因。 问题,我们可以进行模拟火山喷 发实验。 4、师生小结。 火山喷发的原因? 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经常有火 山爆放,有的地方却没有? 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 得哪些信息。 四.检测提升 二、组织学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喷 教师模拟实验。(土豆泥实验) 5、拓展:学生介绍火山知 2、学生交流:学生阅读提问, 五.归纳反思 对答。 3、过渡:为了更好得解决这个 学生气球喷水实验(几名) 识。

板书设计: 4火山和地震(1) 教学反思:学生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是自然现象。 课时计戈「 总第16 节

三、组织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情境导入 1、过渡:我们知道地震也是 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通过录 象我们已经略知一二。 三.自主合作探究2、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师介绍地震的主要类型:火 山、塌陷、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的原因:地球内部 运动产生的力。(毛巾实验) 3、研究地震的危害程度: 学生活动三:画图(地震的中心 学生活动一:水槽落子实验。与强弱) P23学生活动二:纸箱地震模拟交流: 器实验,判断地震的中心与强弱。 4、小结。 四、读故事说体会,谈谈安全教育: 1、过渡:在人类不断认识、改 造自然的历程中,许许多多的科学家 为之奉献一生,为人类的提供大量的 科学数据和宝贵经验, 还有伟大的发 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