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镇静催眠药物

各类镇静催眠药物
各类镇静催眠药物

各类镇静催眠药物

(一)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属于第一代镇静催眠药,其作用机制在于选择性抑制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抑制多突触反应,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镇静催眠作用随剂量增大而逐渐增强。代谢方式为再分布、肾脏排泄和肝脏分解,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巴比妥类药物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NREM睡眠3、4期,延长总睡眠时间,使REM睡眠总次数和持续时间缩短。如果突然停药,可因产生的依赖性而出现反跳性失眠,REM睡眠延长,引起噩梦连绵。由于这类药物的治疗指数低,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药物之间相互影响比较大等原因,近年已基本被苯二氮卓类药物所替代。

(二)苯二氮卓类药物

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属于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物,是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BzRA),它们拥有相同的效用,包括镇静、抗焦虑、松弛肌肉及抗惊厥。苯二氮卓类药物虽然不能直接与GABA受体结合,但它可增强GABA神经的功能,苯二氮卓受体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结合后结构发生改变,进而调节蛋白磷酸化,,消除GABA调节蛋白对GABA受体高亲和力部位的抑制,GABA受体被激活,促进它与GABA结合,增强了GABA的作用,使GABA能神经元的传递加强。总之,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效是间接地通过GABA能神经的功能实现的。这类药物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睡眠中的觉醒次数,某些半衰期较长的苯二氮卓类药物还可以延长总睡眠时间。绝

大多数BzRA可以轻度减少NREM睡眠的3、4期和REM睡眠时间。其他的影响包括延长NREM睡眠2期中的纺锤波睡眠时间以及增加其出现的频率。这类药物包括三唑仑、氟西泮、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和劳拉西泮等。本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根据半衰期长短不同,可分为短、中、长半衰期三种,经肝脏代谢。

(三)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同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一样,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也可以减少慢波活动时间,增加睡眠纺锤波(12~15 Hz)和β波(15~20 Hz)活动。例举此类药物中最具代表性的2种药物。

1. 咪唑吡啶类催眠药———唑吡坦(Zolpidem)唑吡坦(zolpidem):唑吡坦是一种选择性结合α-1受体的短效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唑吡坦能被迅速而有效地吸收,口服之后大约1 h可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为70%,半衰期为

2.5 h。它能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夜间的觉醒次数。唑吡坦10 mg

能缩短REM睡眠时间,对NREM睡眠期的影响仅仅表现在轻度减少低频波(主要1.25~2.50 Hz和5.25~10.00 Hz)睡眠时间及轻度增加纺锤波(12.25~13.00 Hz)和β波(20.25~25.00 Hz)。因此,适用于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和入睡障碍的患者。

2. 环吡酮类催眠药--佐匹克隆(zopiclone):佐匹克隆的药理作用与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非常相似,推荐剂量为

3.75~7.50mg,它能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和增加睡眠时间,减少慢波

睡眠时间,增加σ波出现的频率及时间。因其半衰期较长(4~5 h),可能对第2天日间行为有所影响。无失眠反跳,对记忆力无影响。服用7.5mg 后,深睡眠时间增加而快波睡眠时间不变,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减半,用药时间不宜超过4周,可间断使用。: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尤其适用于次晨不能耐受残余作用的患者。

3.环吡酮类短效催眠剂--扎来普隆(Zaleplon)(思威坦),其化学结构不同于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及其他已知的催眠药,可能通过作用于γ- 氨基丁酸- 苯二氮受体复合物而发挥作用。能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尤其对入睡困难者效果更佳,后遗作用较小,极少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具有镇静、抗焦虑、松弛肌肉及抗惊厥作用,达峰时间及消除半衰期约1 h左右,在维持正常睡眠阶段同时,正常睡眠周期不受影响,起效快、日间“宿醉作用”少,成瘾、戒断、反跳均较少,半衰期短,在深夜不能入睡仍可服用,次日延迟效应小。

4.加波沙朵(gaboxadol)选择性激动突触外GABAA受体,是一种新型的γ-氨基丁酸能的药物,作用机制明显区别于其他镇静催眠药物。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均显示,加波沙朵吸收迅速,口服后30 min 即可达血药浓度峰值,其半衰期很短,大约1.5~2.0h。加波沙朵能够增加慢波睡眠时间,减少夜间睡眠觉醒次数和提高主观睡眠质量,对REM睡眠无明显影响。有趣的是,加波沙朵在显著增加慢波睡眠的基础上,明显减少了睡眠纺锤波的出现,这与苯二氮卓类药物对睡

眠结构的影响完全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神经化学机制还有待研究。原发性失眠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短期服用加波沙朵可以延长慢波睡眠时间,提高主观以及客观睡眠质量。

(四)褪黑素(melatonin)类药物

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能够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雷美尔通(ramelteon)是选择性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它与存在于视交叉上核的MT1和MT2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已经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安全局的批准,对于入睡困难的患者,推荐剂量为8 mg。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雷美尔通与安慰剂比较,可以显著减少觉醒次数以及增加REM 睡眠及慢波睡眠时间。在两项短期应用雷美尔通的临床研究(研究对象分别为有短暂失眠现象的健康志愿者和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显示,雷美尔通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以及延长总睡眠时间,但是睡眠的连续性以及主观睡眠质量却没有明显改善。与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相反,临床研究显示服用雷美尔通并不能延长慢波睡眠时间。一项Ⅲ期临床试验证明,他司美琼(tasimelteon)作为较新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能缩短睡眠潜伏期时间,提高睡眠效率以及减少夜间觉醒次数。(五)抗抑郁药物

1.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s):小剂量TCAs也常常被用于治疗失眠,这类药物包括多塞平(dozepin)、曲米帕明(trimipramine)和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TCAs吸收较为迅速,血药浓度2~6 h即达到峰值,其半衰期15~30 h不等。有镇静作用的TCAs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睡眠觉醒次数以及提

高睡眠效率。多塞平和阿米替林可以减少REM睡眠时间,曲米帕明对REM睡眠则几乎没有影响。TCAs对NREM3、4期睡眠的影响很小。但也有报道,TCAs可以轻度延长NREM3、4期睡眠时间。少量应用TCAs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研究显示,TCAs既可以提高患者对睡眠的主观评价,也可以改善多导睡眠图检测的客观指标。

2.曲唑酮(trazodone):曲唑酮是一种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它吸收迅速,1~2 h即可达到血液药物浓度峰值,半衰期5~9h。无论将曲唑酮用于健康人群还是伴有抑郁的人群,它都能改善服药者的主观睡眠质量,但这种作用并不持续。与其他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不同,曲唑酮对REM睡眠几乎不产生影响。另外,曲唑酮对睡眠的影响也有别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它能延长NREM3、4期睡眠时间。一项比较曲唑酮和唑吡坦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影响的大样本研究表明,曲唑酮能缩短主观睡眠潜伏期时间,减少睡眠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药效持续2周,但只有在用药的第1周上述作用才较为显著。

3.米氮平(mirtazapine):米氮平是强效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吸收比较迅速,半衰期比较长,大约20~40h。关于米氮平对睡眠结构影响的研究较少。一项受试者为健康成年人的研究表明,米氮平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减少NREM浅睡眠(1、2期)时间以及延长NREM 3、4期睡眠时间。然而,一项对伴有抑郁的患者的小样本研究显示,米氮平对REM睡眠及NREM 3、4期睡

眠时间没有影响。有趣的是,低剂量米氮平的镇静作用要比高剂量强,大概是因为高剂量的米氮平有更强地激活去甲肾上腺素能的作用。(六)抗组胺类药物

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类药物较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不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则没有这种能力。前者还具有抗胆碱及被血清素激活的作用。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吸收良好,半衰期约4~8 h。临床上应用于治疗失眠的剂量为12.5~50.0 mg,按此剂量服用后,主观的睡眠潜伏期、夜间睡眠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都得到了改善。有关该药的多导睡眠图研究主要关注对患者日间的镇静作用,而对夜间睡眠结构影响的研究则很少。与安慰剂比较,抗组胺药可以加快入睡速度,但这种作用比较短暂,几天后就出现了耐药现象。

(七)抗惊厥药

加巴喷丁(gabapentin)主要作为抗惊厥药物应用,但采用其治疗慢性疼痛及失眠也不在少数。其确切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加巴喷丁的生物利用率较低,半衰期5~9 h。虽然加巴喷丁具有镇静作用,但利用PSG研究其对睡眠的影响则很少。加巴喷丁可以减少癫痫患者的NREM 1期睡眠时间及夜间觉醒次数,增加REM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这种作用也同样见于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八)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越来越多的用于治疗失眠,尤其在患有双向情感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失眠患者中。使用最多的是奥氮平(olanzapine)和

奎硫平(quetiapine)。奥氮平吸收较慢,半衰期20~54 h。奎硫平起效则比较快,1.5h即可达最大血药浓度,半衰期6h。关于奥氮平的研究表明,其能减少夜眠觉醒次数、NREM睡眠1期及REM睡眠时间,增加NREM 3、4期睡眠时间,提高主观睡眠质量。

(九)5-HT2A/2C 受体拮抗剂

利坦色林(ritanserin)是具有催眠作用的5-HT2A/2C受体拮抗剂。在健康志愿者及睡眠较差的年轻人中,利坦色林可以增加慢波睡眠时间。酮色林(ketanserin)对睡眠也有类似的影响。

镇静催眠药物的合理使用考试

镇静催眠药物的合理使用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常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中,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药物是
? ? ? ?
A.地西泮 B.艾司唑仑 C.三唑仑 D.奥沙西泮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2 . 焦虑引起的失眠症宜用
? ? ? ?
A.巴比妥 B.苯妥英钠 C.水合氯醛 D.地西泮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 3 . 苯二氮卓类药物镇静催眠作用的机制是
? ? ? ?
A.增加 Cl-通道开放的时间 B.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 C.激动 GABAB 受体 D.增加 Cl-通道开放频率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 4 . 苯二氮卓受体拮抗剂是
? ? ? ?
A.氟马西尼 B.三唑仑 C.甲喹酮 D.硫喷妥钠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

5 . 巴比妥类急性中毒时,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 ? ?
A.心脏骤停 B.肾功能衰竭 C.延髓呼吸中枢麻痹 D.惊厥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6 . 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 ? ? ?
A.地西泮 B.氯氮平 C.地尔硫(艹卓) D.苯巴比妥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 7 . 对于入睡困难者可选用
? ? ? ?
A.氯硝西泮 B.氟硝西泮 C.佐匹克隆 D.苯巴比妥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8 . 长期应用地西泮可产生耐受性,其特点是
? ? ? ?
A.催眠作用的耐受性产生较快,而抗焦虑作用的耐受性产生很慢 B.抗焦虑作用的耐受性产生较快,而催眠作用的耐受性产生很慢 C.抗焦虑作用不产生耐受性,而催眠作用产生耐受性 D.催眠作用和抗焦虑作用的耐受性同时产生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 9 . 能够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药物是
? ? ?
A.苯海拉明 B.曲唑酮 C.褪黑素

镇静催眠药1讲解

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其他苯二氮卓类:长效(地西泮、氟西泮、氯氮卓),24-72h 中效(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10-20h 短效(三唑仑、奥沙西泮),3-8h 作用:抗焦虑 镇静催眠 抗惊厥、抗癫痫 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其他(较大剂量可致暂时性记忆缺少等) 不良反应:嗜睡、头昏、乏力、记忆力下降,大剂量偶见共济失调。 毒性小,安全范围大,中毒可用氟马西尼(安易醒)解毒。 久服可发生依赖性、成瘾性、反跳现象、戒断症状 巴比妥类:长效(苯巴比妥、巴比妥) 中效(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 短效(司可巴比妥) 超短效(硫喷妥钠) 作用:镇静催眠 抗惊厥、抗癫痫 麻醉 不良反应:催眠剂量--眩晕、困倦、精细动作不协调 中等剂量—轻度呼吸抑制 成瘾性、戒断症状 其他类: 佐匹克隆:快速催眠药,属环吡咯酮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

唑吡坦(思诺思):新型非苯二氮卓类,作用类似苯二氮卓类 丁螺环酮:新型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似地西泮 水合氯醛:三氯乙醛水合物,直肠给药,减少刺激,无宿醉后遗效应抗抑郁药:三环类、NA再摄取抑制剂、 5-HT再摄取抑制药、其他 三环类:丙咪嗪、阿米替林、地昔帕明、多塞平(多虑平) 丙咪嗪 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嗜睡、头晕、目眩、口干、视力模糊(正常人) --精神振奋、情绪高涨、症状减轻(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视力模糊、口干、便秘、尿潴留 心血管系统:降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常见),心血管 疾病患者慎用 临床应用:抑郁症 遗尿症 焦虑和恐惧症(伴有焦虑的抑郁症) 不良反应:口干、扩瞳、视力模糊、便秘、排尿困难、心跳过速多汗、无力、头晕、失眠、皮疹、体位性低血压 钱列腺肥大、青光眼慎用 阿米替林:药理性及临床应用与丙咪嗪极为相似 有较强镇静催眠作用 偶有加重糖尿病报道 禁忌症与丙咪嗪相同 NA摄取抑制药:地昔帕明、马普替林、去甲替林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 指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选择抑制,能够抗焦虑和起到催眠作用的药物。 ?小剂量 安静、嗜睡;解除焦虑、烦躁---------镇静药(sedative)?加大剂量 诱导入睡、改善睡眠状态------催眠药(hypnotic) ?大剂量 产生麻醉 ?分类 ①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Z) 安定(地西泮)、氯氮卓、去甲羟基安定、氟安定、硝基安定、舒乐安定 ②巴比妥类 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硫喷妥 ③其他类镇静催眠药 水合氯醛 作用: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对REM睡眠影响较小,停药后“反跳”较轻,易停药。用途:各种失眠。 一、苯二氮卓类 安定(地西泮;valium,diazepam)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吸收完全,1小时左右血药浓度达高峰,而肌内注射吸收不规则,血药浓度亦较低。 分布:其脂溶性高,静脉注射后很快透过血脑屏障,随后大量分布到脂肪组织,再分布相t1/2约1小时。 代谢:在肝药酶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去甲安定,并进一步转化为去甲羟安定。 排泄:原型药物及其代谢物最终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失活,经肾排出。 ?作用与应用 ①抗焦虑 作用部位:边缘系统,抑制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原的电活动。 用途:焦虑症,麻醉前给药。 小于镇静剂量即可,选择性高,不容易产生依赖性 →焦虑产生的胃肠道紊乱,失眠 ②镇静催眠 作用部位:脑干网状结构。 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快动眼睡眠和深睡眠 作用弱于巴比妥,所以反跳现象小 ③抗惊厥抗癫痫 作用:拮抗戊四唑和印防己毒素诱发的动物惊厥,对于电惊厥和士的宁诱发的惊厥效果差。 用途:破伤风、子痫、药物中毒和小儿高热惊厥等。静脉注射用于癫痫持续状态(首选)④中枢性肌松作用 作用: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下行系统对脊髓神经元的易化作用,较大剂量时抑制脊髓多突触反射。 用途:大脑麻痹,脑血管意外或脊髓损伤引起的肌僵直;缓解关节病变、腰肌劳损等所致肌肉痉挛。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乏力、头昏、影响技巧性操作和驾驶安全。 大剂量时偶有共济失调,语言不清,肌肉无力。静脉注射过快会抑制呼吸功能和循环系统功能。 数周或数月用药可产生依赖性,可产生戒断症状,如失眠、兴奋、焦虑、震颤、甚至惊厥。 偶有过敏反应如皮疹、白细胞减少等。 氯氮卓(利眠宁chlordiazepoxide,librium) 口服吸收慢。主要用于焦虑症,神经官能症,失眠症。去甲羟基安定(奥沙西泮,oxaxepam) 抗焦虑作用强。 氟安定(氟西泮,flurazepam) 作用持久,连续用药催眠作用增强。用于各种失眠症。硝基安定(硝西泮,nitrazepam) 催眠作用显著,抗惊厥作用强。主要用于失眠,焦虑症及癫痫持续状态。 舒乐安定(艾司唑仑,estazolam) 口服吸收快,半衰期短。镇静催眠作用强,主要用于焦虑、失眠、紧张恐惧和术前镇静。 二、巴比妥类 体内过程: ①口服巴比妥类均快速而完全吸收,一般10~60分钟起效。因为脂溶性好,所以更快穿透血脑屏障,发挥药效 ②硫贲妥脂溶性很高,静脉注射后很快进入中枢发挥作用,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③苯巴比妥脂溶性低,吸收、入脑、起作用均慢。 ④消除方式: 脂溶性高:经肝药酶代谢,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 脂溶性低:原形由肾脏排出,排泄慢。尿液pH值排泄影响较大。 ?药理作用 1.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首 次 病 程 记 录(镇静催眠药中毒)

年月日时分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短期、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用药史 2、临床表现:急性中毒1、巴比妥类中毒:头痛、头晕、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嗜睡、昏迷体征:早期血压下降、呼吸浅快或浅慢,脉搏细弱、皮肤湿冷、瞳孔缩小。晚期潮式呼吸瞳孔扩大2、苯二氮草类中毒嗜睡、头晕、言语含糊不清,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很少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长时间深度昏迷和呼吸抑制等。如果出现,应考虑同时服用了其他镇静催眠药或酒等。) 3、非巴比妥非苯二氮草类中毒a、水合氯醛中毒 可有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害。b、格鲁米特中毒意识障碍有周期性波动,有抗胆碱能神经症状,如瞳孔散大等。c、甲喹酮中毒可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出现锥体束征如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抽搐等。d、甲丙氨酯中毒常有血压下降。 慢性中毒1、意识障碍和轻躁狂状态出现一时性躁动我按和意识朦胧状态,言语兴奋,欣快、易疲乏、伴有震颤、咬字不清、步态不稳等。2、智能障碍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均有明显下降、工作学习能力减退。3、人格变化病人丧失进取心,对家庭和社会失去责任感。 戒断综合征:轻度:最后一次服药后1d内或数日内出现焦虑、易激动、失眠、头痛、厌食、无力、震颤。2-3d后达到高峰,恶心、呕吐、肌肉痉挛。 重度:突然停药后1-2d,有的药物停用7-8d后出现癫痫样发作,有时出现以幻觉、妄想、定向力丧失,高热为特征的谵妄,数日至3周内恢复(患者用药多在治疗量5倍以上,时间超过1个月,用药量大,时间长而骤然停药者症状严重,滥用巴比妥类者停药后发病较多,较早,且症状较重,出现癫痫发作及轻躁狂状态者较多,滥用苯二氮卓类者停药后发病较晚,原因可能与中间代谢产物排出较慢有关。症状较轻、以焦虑、失眠为主。)

药理学 第十一节 镇静催眠药题库

打印本页[题目答案分离版]字体:大中小 一、A1 1、与苯二氮(艹卓)类无关的作用是 A、长期大量应用产生依赖性 B、大量使用产生锥体外系症状 C、有镇静催眠作用 D、有抗惊厥作用 E、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不产生椎体外系反应。 【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360,点击提问】 2、焦虑症最宜选用 A、东莨菪碱 B、氟哌啶醇 C、地西泮 D、苯巴比妥钠 E、氯丙嗪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小于镇静剂量的地西泮即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显著改善焦虑患者的紧张、忧虑、恐惧及失眠等症状。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 【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362,点击提问】

3、与巴比妥类药物无关的药理作用是 A、镇静 B、抗惊厥 C、抗焦虑 D、呼吸抑制 E、麻醉作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巴比妥类药物不产生抗焦虑的作用。 【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365,点击提问】 4、苯二氮(艹卓)类和苯巴比妥作用的相同点不包括 A、均有镇静催眠作用 B、均有成瘾性 C、均可用于惊厥治疗 D、作用原理均可能涉及GABA受体 E、均有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有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而苯巴比妥没有这方面作用。【该题针对“镇静催眠药”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394368,点击提问】 5、和巴比妥类比较,苯二氮(艹卓)类不具备 A、镇静作用 B、催眠作用 C、抗惊厥作用

镇静药物

镇静催眠药中毒占药物中毒的第一位。在临床上处理此类中毒患者中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多数况等不甚了解所至。首先应对症治疗,诊断清楚才可能采取针对性治疗或特异性治疗。 镇静催眠药中毒疾病概述 镇静催眠药中毒(poisoning of sedativehypnotic drugs)是由于服用过量的镇静催眠药而导致的一系列中枢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过多剂量可麻醉全身,包括延脑中枢。镇静催眠减退、共济失调、发音含糊不清、步态不稳、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明显的呼吸抑制。 疾病类型 镇静催眠药中毒分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期内服用大量这类药物而造成的病症﹔慢性中毒依赖性,从而不断增加用药量,一旦中止用药,即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戒断症状的现象。 一、急性中毒 由于这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且易於获得,故急性中毒已为临床所常见。多发生於蓄意自杀者,偶尔也可见于死亡者约占0.5~12%。死亡的发生不仅取决於所服用药物的剂量,而且与抢救措施及时与否以及病人对药物的敏(一)巴比妥类中毒 在服用大量巴比妥类药物后,病人可出现头痛、头晕、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嗜睡、昏迷等。其反反射亢进,当抑制程度进一步加深时,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巴宾斯基氏症往往阳性,中毒早期瞳孔缩小,光可出现异常波型。中毒早期表现呼吸浅快或浅慢,晚期可出现潮式呼吸。由于药物直接抑制延脑的呼吸及心血管造成了动静脉扩张,心缩力下降,交感神经节及血管平滑肌受抑制,从而导致病人出现脉搏细弱、皮肤湿冷、血肾脏缺血,病人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体温可下降至32℃。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及肺部并发症(肺大剂量巴比妥类药物可直接造成大脑皮质及基底神经节的损害,同时使肝脏、肾脏及毛细血管发生脂肪变性摄入10倍以上催眠剂量的药物,可导至严重中毒。半效期短、脂溶性强的巴比妥类药物比半效期长、极性大者具往还来不及抢救,病人就已进入呼吸循环衰竭状态。一般说来,苯巴比妥的单剂致死量约为6~10g,而速可巴比或其他中枢抑制剂存在,致死量更小。 (一)苯二氮草类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轻,主要症状是嗜睡、头晕、言语含糊不清,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很少出现严重的症时服用了其他镇静催眠药或酒等。 (二)非巴比妥非苯二氮草类中毒 症状与巴比妥类中毒相似,但也各自有些特点。 1、水合氯醛中毒 可有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害。 2、格鲁米特中毒 意识障碍有周期性波动,有抗胆碱能神经症状,如瞳孔散大等。 3、甲喹酮中毒 可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出现锥体束征如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抽搐等。 4、甲丙氨酯中毒 常有血压下降。 二、慢性中毒 长期滥用大量催眠药的患者可发生慢性中毒,除有轻度中毒症状外,常伴有精神症状。 (一)意识障碍和轻躁狂状态 出现一时性躁动我按和意识朦胧状态,言语兴奋,欣快、易疲乏、伴有震颤、咬字不清、步态不稳等。 (二)智能障碍 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均有明显下降、工作学习能力减退。 (三)人格变化 病人丧失进取心,对家庭和社会失去责任感。 三、戒断综合症

常用安眠药的种类与选择

常用安眠药的种类与选择 目前,常用的安眠药主要有四种,它们是: 1、苯二氮卓类(安定类)。这是一种通过增强神经信息传导物质神经传递功能,使神经细胞超极化, 产生抑制效应的镇静安眠药。主要有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阿普唑仑(佳静安定、三唑安定)、奥沙西泮(去甲羟基安定)、氟西泮(氟安定)、咪达唑仑(咪唑安定)等。此类药按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三小类:一类为短效药,主要用在入睡困难者或偶发性、暂时性的失眠症,如咪达唑仑(咪唑安定),作用时间短,孕妇、重症肌无力者禁用,精神分裂症及重症抑郁症者禁用。第二类为中效药,适用于睡眠浅而多梦者,如艾司唑仑(舒乐安定),不良反应少,老年、体弱者及小儿请遵医嘱。阿普唑仑(佳静安定),有抗焦虑作用,不良反应见头昏、便秘等。第三类为长效药,适用于睡眠浅而早醒者,地西泮(安定),治疗范围广,可抗焦虑及恐惧症,还用于紧张性头疼,不良反应与阿普唑仑相近,青光眼与重症肌无力者禁用。氟西泮(氟安定),口服吸收完全,作用快,对于入睡困难者作用较好,有胃肠道反应,老年人可导致共济失调。

2、巴比妥类:这是一类通过抑制上行激活系统的功能,使大脑皮层细胞兴奋性下降而产生镇静安眠 的药物,这种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小剂量巴比妥即可抑制大脑皮质运动区产生镇静催眠作用;较大剂量可以使感觉迟钝、活动减少、引起困倦和睡眠,并对延髓中枢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增加等。这类药物依其作用时间的快慢、长短也可分为长效(如苯巴比妥)、中效(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短效(司可巴比妥)三类。有口服和注射两种给药方法。口服长效类药物在20~60分钟内发生作用,中效类药物在10~30分钟内发生作用。注射给药作用快,中效和短效类巴比妥钠盐静脉注射几乎即刻发生作用。口服或肌内注射,药物作用可持续6~8小时,静脉注射可持续3~6小时。 3、其它类。这类药物主要有安眠酮(甲喹酮)、导眠能(格鲁米特)、水合氯醛等。安眠酮,极易被胃肠道吸收,吸收率可达99%。它主要作用于大脑皮质,服药后10~30分钟即发生作用,可持续6~8小时,醒后无不适感,还具有松弛肌肉、抗惊厥的作用。导眠能,口服后迅速被胃肠道吸收,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服药后30分钟即可人睡,药物作用可持续4~8小时。水合氯醛,为最常用的催眠药,其优点在于不过分抑

镇静催眠药中毒护理常规

镇静催眠药中毒护理常规 1、口服药物中毒者应尽快催吐和洗胃(超过5~6小时仍应洗胃,因此药可致幽门痉挛,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昏迷病人禁忌催吐,洗胃亦须小心进行,避免吸入气管。洗胃液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或淡盐水。洗胃后灌入活性炭悬液或通用解毒剂,并给硫酸钠导泻(忌用硫酸镁,以防加重中枢抑制)。若系灌肠引起中毒,应作洗肠。 2、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与生理盐水各半(适当加钾)。若尿非碱性,可在输液中加入适量5%碳酸氢钠溶液。应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静脉注射或快滴,以及加用速尿、利尿酸或其他利尿剂等,均可加速排除毒物。 3、严重病人可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婴幼儿可用换血疗法。因巴比妥在碱性尿中排泄增加,故应经常查尿pH,尿非碱性时,亦可给5%碳酸氢钠5ml/kg静脉注射;或口服乙酰唑胺每次5mg/kg,每日3次,使尿变为碱性。若病儿在碱化尿过程中症状开始好转后,又出现呼吸加快的酸中毒,提示发生肺水肿(休克肺),需用透析或血液灌注治疗。 4、对休克或脱水病儿应即输液、输血,并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及强心剂等综合治疗。 5、注意保暖并保持呼吸道畅通。对于呼吸微弱或呼吸困难病儿,立即给氧,进行人工辅助呼吸甚为重要,呼吸麻痹时应坚持人工呼吸,必要时作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中枢兴奋药对本类药物中毒弊多利少,近来多不主张应用。但若长时间昏迷不醒或深度昏迷时,可给美解眠每次1mg/kg,15~30分钟一次,直至病人出现反应时停用,复发时再用。对呼吸抑制病儿,可给尼可杀米、山梗菜碱静脉滴注。纳络酮可以逆转巴比妥类药物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可首选应用。

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二氮杂革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十章巴比妥及苯二氮杂革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鉴别反应中,属于丙二酰脲类反应的是 A.甲醛硫酸反应B.硫色素反应C.铜盐反应 D.硫酸荧光反应E.戊烯二醛反应 2.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可与铜盐吡啶试剂生成绿色配合物,又与铅盐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巴比妥B.异戊巴比妥C.硫喷妥钠 D.环己烯巴比妥E.苯巴比妥 3.下列反应中,用于苯巴比妥鉴别的是 A.硫酸反应B.甲醛一硫酸反应C.与碘液的反应 D.二硝基氯苯反应E.戊烯二醛反应 4.下列金属盐中,一般不用于巴比妥药物鉴别的是 A.铜盐B.银盐C.汞盐D.钴盐E.锌盐 5.下列药物中,可在氢氧化钠碱性条件下与铅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司可巴比妥B.异戊巴比妥C.硫喷妥钠 D.戊巴比妥E.苯巴比妥 6.巴比妥类药物是弱酸类药物的原因是 A.在水中不溶解B.在有机溶剂中溶解 C.有一定的熔点D.在水溶液中发生二级电离 E.遇氧化剂或还原剂环状结构不会破裂 7.下列方法中,ChP2010用于地西泮含量测定的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B.铈量法C.非水溶液滴定法 D.溴酸钾法E.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二)配伍选择题 [8—10] A.与甲醛-硫酸反应显玫瑰红色 B.能使溴试液褪色 C.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显蓝紫色 D.与香草醛反应生成棕红色产物 E.与铜吡啶试液反应显绿色 下列巴比妥药物的鉴别反应是 8.硫喷妥钠 9.苯巴比妥 10.司可巴比妥 [11~12J A.二氢吡啶环B.七元亚胺内酰胺环C.环状丙二酰脲 D.吡酮酸E.苯烃胺 下列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具有 11.硝西泮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镇静催眠药练习题及答案详解(12页)

药理学第十一节镇静催眠药 一、A1 1、与苯二氮(艹卓)类无关的作用是 A、长期大量应用产生依赖性 B、大量使用产生锥体外系症状 C、有镇静催眠作用 D、有抗惊厥作用 E、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 2、焦虑症最宜选用 A、东莨菪碱 B、氟哌啶醇 C、地西泮 D、苯巴比妥钠 E、氯丙嗪 3、与巴比妥类药物无关的药理作用是 A、镇静 B、抗惊厥 C、抗抑郁 D、呼吸抑制 E、麻醉作用 4、苯二氮(艹卓)类和苯巴比妥作用的相同点不包括 A、均有镇静催眠作用 B、均有成瘾性 C、均可用于惊厥治疗 D、作用原理均可能涉及GABA受体 E、均有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 5、和巴比妥类比较,苯二氮(艹卓)类不具备 A、镇静作用 B、催眠作用 C、抗惊厥作用 D、中枢性肌肉松弛 E、麻醉作用 6、关于苯巴比妥的药理作用,不正确的是 A、镇静 B、催眠 C、镇痛 D、抗惊厥 E、抗癫痫 7、引起病人对巴比妥类药物依赖性的主要原因是 A、有镇静作用

B、停药后快动眼睡眠时间延长,梦魇增多 C、有镇痛作用 D、能诱导肝药酶 E、使病人产生欣快感 8、苯巴比妥连续用药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新分布,贮存于脂肪组织 B、被血浆中假性胆碱酶迅速水解破坏 C、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加快 D、被血浆中单胺氧化酶迅速水解破坏 E、诱导肝药酶使自身代谢加快 9、在体内代谢后,可产生有生物活性的代谢物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司可巴比妥 C、甲丙氨酯 D、地西泮 E、水合氯醛 10、有关地西泮的体内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 A、肌注比口服吸收慢且不规则 B、代谢产物去甲地西泮仍有活性 C、肝功能障碍时半衰期延长 D、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E、可经乳汁排泄 11、苯巴比妥急性中毒时为加速其从肾脏排泄,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静滴碳酸氢钠 B、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C、静滴10%葡萄糖 D、静注大剂量维生素 E、静滴甘露醇 12、下列关于水合氯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久服无成瘾性 B、催眠作用快 C、刺激胃黏膜 D、醒后无后遗效应 E、抗惊厥作用 13、用于抢救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过量中毒的药物是 A、氯丙嗪 B、水合氯醛 C、纳洛酮 D、氟马西尼 E、阿托品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 前言 能缓和激动,消除躁动,恢复安静情绪的药物称镇静药 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催眠药 但同一药物,在较小剂量时起镇静作用,在较大剂量时则起催眠作用。可见,镇静药和催眠药之间有明显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因此统称为镇静催眠药。 传统的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等)都是普遍性中枢抑制药,随剂量逐渐增加而产生镇静、催眠、啫睡、抗惊厥和麻醉作用,中毒量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曾认为这是镇静催眠药的一般作用规律。但60年代开始应用的苯二氮卓类并不符合上述规律,即使很大剂量也不引起麻醉。 由于苯二氮卓类有较好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安全范围大,目前几已完全取代了巴比妥类等传统镇静催眠药。 基本知识 ,则使得病人出现药物反弹效果. 即这期睡眠当中病人易做梦,严重影响病人睡眠质量.由于此原因导致该类药物较少用于镇静催眠,而多用于麻醉等) 苯二氮卓类 一.特性: 1. 临床常用的有20余种。虽然它们结构相似,但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肌肉松弛和安定作用则各有侧重 2. 有的药物代谢中间产物具有药理活性,所以给予病人剂量时要考虑这点 二. 分类: 1.短效: 代表药物三唑仑中效药物: 代表药物艾司唑仑长效类:代表药物地西泮 三.【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焦虑作用苯二氮卓类小于镇静剂量时即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显著改善紧张、忧虑、激动和失眠等症状。这可能是选择性作用于边缘系统的结果。主要用于焦虑症。对持续性焦虑状态则宜选用长效类药物。对间断性严重焦虑患者则宜选用中、短效类药物。临床常用地西泮和氯氮卓。 2.镇静催眠作用苯二氮卓类缩短睡眠诱导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所有催眠药均缩短快动眼睡眠时相(REM),停药时则代偿性反跳延长,而使梦魇增多。但本类药物对REM影响较小,停药后代偿性反跳较轻,由此引起的停药困难亦较小,是其优点之一。 由于本类药物安全范围大,镇静作用发生快而确实,且可产生暂时性记忆缺失,用于麻醉前给药,可缓和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而增加其安全性,使患者对术中的不良刺激在术后不复记忆。这些作用均优于吗啡和氯丙嗪。同理,临床也常用于心脏电击复律或内窥镜检查前给药。多用地西泮静脉注射。 3.抗惊厥作用所有苯二氮卓类药物都有抗惊厥作用,其中地西泮和三唑仑的作用尤为明显,临床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和药物中毒性惊厥。地西泮是目前用作

第五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

第五节镇静催眠药中毒 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过大剂量可麻醉全身,包括延髓。一次服用大剂量可引起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acute sedative-hypnotic poisoning)。长期滥用催眠药可引起耐药性和依赖性而导致慢性中毒。突然停药或减量可引起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病因] 1950年以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是巴比妥类。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非巴比妥类药,但缺点也不少。1960年开始用抗焦虑药物苯二氮草类,目前此类药物几乎取代了其他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分为: (一)苯二氮卓类 1.长效类(半衰期>30小时):氯氮卓(chlordiazepoxide)、地西泮(diazePam)、氟西伴(flurazepam)。 2.中效类(半衰期6~30小时):阿普唑仑、奥沙西泮(oxazpam)、替马西泮。 3.短效类 三唑仑(triazolam)。 (二)巴比妥类 1.长效类 巴比妥和苯巴比妥。 2.中效类 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布他比妥。 3.短效类 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 (三)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中效-短效) 水合氯醛、格鲁米特(glutethimide,导眠能)、甲喹酮(methaqualone,安眠酮)、甲丙氨酯(meprobamate,眠尔通)。 (四)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s)是指能治疗各类精神病及各种精神症状的药物,又称强安定剂或神经阻滞剂。按化学结构共分为五大类,其中吩噻嗪类药物按侧链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①脂肪族:例如氯丙嗪(chlorpromazine);②哌啶

镇静催眠药物的合理使用

1.在常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中,起效快且作用时间短的是地西epa B estazolam C三唑仑D oxazepam A.巴比妥·B.苯妥英钠·C.水合氯醛·D.地西epa我的回答:D参考答案:D :No.3。苯二氮卓类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的机理是:A.增加Cl通道的开放时间;B.加强对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C.激活GABAB受体;D.增加Cl通道的打开频率;我的答案:D 急性巴比妥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是:A.心脏骤停;B.肾功能衰竭;C.延髓呼吸中枢瘫痪D.抽搐我的答案:C参考答案:C答案分析:尚未6.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a。地西epa·b。氯氮平·c。地尔硫卓·d。苯巴比妥·D.长期使用地西epa可产生耐受性,其特征在于以下特征:A.对催眠的耐受性较快,而对抗焦虑的耐受性较慢。B.快速产生对焦虑的耐受性,而对催眠的耐受性缓慢C.抗焦虑不产生耐受性,但催眠产生耐受性。D.对催眠和抗焦虑的耐受性同时产生了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否。9.可以调节睡眠唤醒周期的药物是:A.苯海拉明B.曲唑酮C.褪黑激素D.多塞平 临床上使用的镇静催眠药建议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间歇给药,每周或隔日给予2-4次。通常,建议在短时间内使用它,并且不建议使用超过3-4周。停药应基于临床症状,

例如睡眠改善或症状明显缓解,减慢药物剂量和逐渐停药。该参考每天可减少原始药物的1/4。有症状反弹的患者需要重新添加到原始剂量。在临床实践中,睡前可以交替使用两种机制不同的药物,有助于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同时,有必要观察患者是否有镇静催眠药的不良反应,如宿醉症状,停药反弹,依赖性等。对于焦虑和抑郁症患者,应使用抗焦虑药物联合镇静催眠药药物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各类镇静催眠药物

各类镇静催眠药物 (一)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属于第一代镇静催眠药,其作用机制在于选择性抑制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抑制多突触反应,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镇静催眠作用随剂量增大而逐渐增强。代谢方式为再分布、肾脏排泄和肝脏分解,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巴比妥类药物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NREM睡眠3、4期,延长总睡眠时间,使REM睡眠总次数和持续时间缩短。如果突然停药,可因产生的依赖性而出现反跳性失眠,REM睡眠延长,引起噩梦连绵。由于这类药物的治疗指数低,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药物之间相互影响比较大等原因,近年已基本被苯二氮卓类药物所替代。 (二)苯二氮卓类药物 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属于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物,是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BzRA),它们拥有相同的效用,包括镇静、抗焦虑、松弛肌肉及抗惊厥。苯二氮卓类药物虽然不能直接与GABA受体结合,但它可增强GABA神经的功能,苯二氮卓受体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结合后结构发生改变,进而调节蛋白磷酸化,,消除GABA调节蛋白对GABA受体高亲和力部位的抑制,GABA受体被激活,促进它与GABA结合,增强了GABA的作用,使GABA能神经元的传递加强。总之,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效是间接地通过GABA能神经的功能实现的。这类药物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睡眠中的觉醒次数,某些半衰期较长的苯二氮卓类药物还可以延长总睡眠时间。绝

大多数BzRA可以轻度减少NREM睡眠的3、4期和REM睡眠时间。其他的影响包括延长NREM睡眠2期中的纺锤波睡眠时间以及增加其出现的频率。这类药物包括三唑仑、氟西泮、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和劳拉西泮等。本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根据半衰期长短不同,可分为短、中、长半衰期三种,经肝脏代谢。 (三)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同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一样,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也可以减少慢波活动时间,增加睡眠纺锤波(12~15 Hz)和β波(15~20 Hz)活动。例举此类药物中最具代表性的2种药物。 1. 咪唑吡啶类催眠药———唑吡坦(Zolpidem)唑吡坦(zolpidem):唑吡坦是一种选择性结合α-1受体的短效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唑吡坦能被迅速而有效地吸收,口服之后大约1 h可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为70%,半衰期为 2.5 h。它能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夜间的觉醒次数。唑吡坦10 mg 能缩短REM睡眠时间,对NREM睡眠期的影响仅仅表现在轻度减少低频波(主要1.25~2.50 Hz和5.25~10.00 Hz)睡眠时间及轻度增加纺锤波(12.25~13.00 Hz)和β波(20.25~25.00 Hz)。因此,适用于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和入睡障碍的患者。 2. 环吡酮类催眠药--佐匹克隆(zopiclone):佐匹克隆的药理作用与经典的苯二氮卓类药物非常相似,推荐剂量为 3.75~7.50mg,它能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和增加睡眠时间,减少慢波

执业药师药理学第十七章 镇静催眠药习题及答案课稿

第十七章镇静催眠药 一、A 1、体内代谢后,可产生有生物活性代谢物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地西泮 C、甲丙氨酯 D、司可巴比妥 E、水合氯醛 2、指出下列正确的是 A、地西泮的作用部位为中枢网状结构 B、地西泮的作用部位为小脑脑干 C、三唑仑催眠作用是地西泮的10倍 D、三唑仑催眠作用是地西泮的45倍 E、三唑仑对焦虑性失眠效差 3、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A、地西泮 B、氯氮平 C、地尔硫(艹卓) D、苯巴比妥 E、水合氯醛 4、长期应用地西泮可产生耐受性,其特点是 A、催眠作用的耐受性产生较快,而抗焦虑作用的耐受性产生很慢 B、抗焦虑作用的耐受性产生较快,而催眠作用的耐受性产生很慢 C、催眠作用不产生耐受性,而抗焦虑作用产生耐受性 D、抗焦虑作用不产生耐受性,而催眠作用产生耐受性 E、催眠作用和抗焦虑作用的耐受性同时产生 5、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中,催眠、抗焦虑作用强于地西泮的药物是 A、奥沙西泮 B、三唑仑 C、硝西泮 D、氯氮革 E、艾司唑仑 6、地西泮无下列哪一特点 A、口服安全范围较大 B、其作用是间接通过GABA实现 C、长期应用可产生耐受性 D、大剂量对中枢有抑制作用 E、为典型的药酶抑制剂 7、焦虑引起的失眠症宜用 A、巴比妥 B、苯妥英钠 C、水合氯醛 D、地西泮 E、氯丙嗪 8、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抗惊厥作用的机制是 A、增加Cl-通道开放的时间 B、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 C、激动GABAB受体 D、使骨骼肌松弛 E、增加Cl-通道开放频率 9、关于地西泮的体内过程,下列错误的是 A、肌注吸收慢而不规则 B、代谢产物去甲地西泮也有活性 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D、肝功能障碍时半衰期延长 E、可经乳汁排泄 10、有关地西泮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口服比肌注吸收迅速

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

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带大家一起学习《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 当失眠严重影响生活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药物的帮助入睡。目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主要分为三种: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非苯二氮卓类。 一、苯二氮卓类 代表药物: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咪达唑仑等。 作用:⒈抗焦虑作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选择性较高。主要用于焦虑症。⒉镇静催眠作用:苯二氮卓类随剂量增大,出现镇静及催眠作用。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停药反应较巴比妥类较轻,其依赖性和戒断症状也较轻微。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⒊抗惊厥、抗癫痫作用:苯二氮卓类有抗惊厥作用,地西泮静脉注射是目前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⒋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⒌其他 不良的反应:苯二氮卓类毒性较小,安全范围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头昏、乏力和记忆力下降。大剂量时,偶见共济失调。长期应用仍可产生耐药性,需增加剂量。久服可发生依赖性和成瘾。停用可出现反跳现象和戒断症状。 二、巴比妥类 代表药物:苯巴比妥 作用:⒈镇静催眠。小剂量可起到镇静作用。中剂量可催眠。巴比妥类药物久用停药后可引起睡眠障碍,因此越来越少用于镇静催眠。⒉抗惊厥。苯巴比妥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及抗癫痫作用,临床用于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性状态的治疗。⒊麻醉。 不良反应:催眠剂量的巴比妥类可致眩晕、困倦、精细动作不协调。中剂量可轻度抑制呼吸中枢。长期连续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可致成瘾。成瘾后停药,出现戒断症状。 三、非苯二氮卓类 代表药物:水合氯醛 作用: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对快相睡眠影响较小,反跳轻,但久用也可产生依赖性。局部刺激性大,安全范围小。可用于顽固性失眠和抗惊厥治疗等。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道题目: 1.【单选题】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是: A.巴比妥类 B.苯巴比妥

药理学—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 第十四章镇静催眠药 一失眠 1.表现:入睡困难,早起失眠,睡眠不实等; 2.原因:精神方面,年龄、环境及疾病; 3.镇静药(Sedatives), 催眠药(hypnotics); 第十四章镇静催眠药 二睡眠时相 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 1.快动眼睡眠(rapid-eye movements sleep,REMS):发生梦境。 2.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eye movements sleep,NREMS),其中3、4相 称为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发生夜惊和夜游症。 第十四章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的概念 理想的镇静催眠药 常用镇静催眠药 第一节苯二氮卓类 第一节苯二氮卓类 【作用与应用】 抗焦虑作用 镇静催眠 抗惊厥抗癫痫 中枢神经肌松药 【作用机制】 【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快,im慢不规则,欲快速显效时iv 2.蛋白结合率高、脂溶性高能再分布与蓄积可通过胎盘,亦可自乳汁排出 3.多数代谢产物有活性对肝药酶诱导作用轻 肝功能、年龄和同时饮酒加强作用,使t1/2延长 【不良反应】 嗜睡、乏力、头昏、影响技巧性操作。 毒性很小,过量急性中毒也可引起运动功能的失调,呼吸抑制。一般不会危机生命。 但对老年人,应用地西泮期间过量饮酒,也可致死。 反复应用可产生耐受性,久服产生依赖和成瘾 特异解毒药 急性中毒可静注氟马西尼(flumazenil 安易醒):竞争性拮抗药,其他:洗胃、给氧输液、利尿。 第二节巴比妥类 【分子结构】 巴比妥类为巴比妥酸 的衍生物,母核巴比 妥酸本身并无中枢作

用,C2上为O或S, C5上两个H被不同基 团取代后才有中枢药 理作用。 第二节巴比妥类 【作用机制】 ◆通过延长Cl-通道开放时间,增强GABA介导的Cl-内流,引起超极化; ◆拟GABA 作用; ◆减弱谷氨酸介导的除极。 【应用】 (1)镇静、催眠:小剂量可以安静,缓解焦虑烦躁;中等剂量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缺点:缩短REM睡眠。 (2)抗惊厥抗癫痫:较大剂量,小儿高热破伤风、脑炎、子痫;癫痫强直振挛发作和持续状态(苯巴比妥)。 (3)麻醉及麻醉前给药:硫喷妥钠用作诱导麻醉和静脉麻醉。 【不良反应】 (1)后遗作用 (2)耐受性成瘾性戒断症状明显 (3)过敏反应剥脱性皮炎肝小叶中心坏死低凝血酶原血症及出血 (4)急性中毒: TI小,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碱化尿液透析疗法 本章要求 掌握:安定的药理作用、作用原理、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熟悉:巴比妥类药理作用、脂溶性与药代动力学差异的关系; 了解:镇静催眠药的概念、药物催眠与生理催眠的异同 思考题 试述安定的作用与用途及作用机制。

药理学—— 镇静催眠药知识点归纳 (2)

药理学——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知识点归纳 一、抗癫痫药 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和自主神经等不同程度的障碍。 ※现有抗癫痫药的作用: 1.通过药物对病灶神经元的作用 ——减弱或防止异常放电 2.作用于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 ——防止异常放电的扩散 (一)癫痫的分型了解 1.局限性发作 (1)单纯局限性发作 (2)复合性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 2.全身性发作 (1)失神性发作(小发作) (2)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 (3)癫痫持续状态 (4)肌阵挛性发作 (二)常用的抗癫痫药: 1.苯妥英钠(大仑丁) 2.卡马西平(酰胺咪嗪) 3.丙戊酸钠 4.乙琥胺 5.苯巴比妥 6.扑米酮(去氧苯比妥) 7.安定(地西泮)

(三)临床合理选药 (1)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如不能控制,加用扑米酮; (2)失神发作(小发作):首选丙戊酸钠或乙琥胺,也可用硝西泮或氯硝西泮; (3)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也可选用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 (4)单纯部分性发作:可选用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 (5)肌阵挛性发作:氯硝西泮或硝西泮; (6)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也可用苯巴比妥肌注或苯妥英钠缓慢静注。 --抗癫痫药--- 癫痫小发作,首选乙琥胺; 局限发作大发作,苯妥英钠鲁米那; 卡马西平精神性,持续状态用安定; 慢加剂量停药渐,坚持用药防骤停。 A.卡马西平 B.地西泮 C.乙琥胺 D.丙戊酸钠 E.硫酸镁 1.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较好的是() 2.对小发作首选的药物是() 3.对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较好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A、C、B 1.苯妥英钠(大仑丁) 【药动学】 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需连服数日才开始出现疗效,吸收后可迅速分布于脑组织中。 不同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显著不同,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因呈强碱性(pH=10.4),刺激性大,不宜肌内注射,癫痫持续状态可作静脉注射。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0%——高! 60%~70%经肝药酶代谢,由肾排泄; 当血中药物浓度高于10μg/ml时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临床应用】 1.抗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 对于小发作无效。 注射给药时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镇静催眠药汇总

研究生课程论文(综述) 论文题目:镇静催眠药及其合成的研究进展姓名学号:赵文凤2015022352 专业年级:应用化学15级 课程名称:精细有机合成新方法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鲍小平博士

2015 年12 月 摘要镇静催眠药的研究由苯二氮罩类( B D Z ) 向非苯二氮罩类发展,本文主要对目前常用镇静催眠药的种类及作用机理进行归纳性的综述,同时也阐述了几种新型的镇静催眠药的合成研究进展。展望了镇静催眠药的发展前景。 前言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凡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轻度抑制,使患者精神状态由兴奋、激动和躁动转为安静的药物称为镇静药; 凡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为催眠药。镇静药和催眠药并无明显界限,同一种药物小剂量表现为镇静作用,随剂量加大可出现催眠作用[1]。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增大,各类精神行为问的发生日渐增多,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现状呈现使用量大、使用时间长的特点,且使用过程中的滥用及成瘾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就目前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现状及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各国对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策略等问题进行综述分析,以期对临床镇静催眠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帮助。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每年大约有33%的人出现过睡眠障碍,有17%的人为严重失眠,而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可能出现短暂或持久性失眠。照此推算,我国应有上亿人患有失眠症。据报道,长期失眠者的严重意外事故和外伤发生率明显高于睡眠正常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压力的加大,失眠症患者将会越来越多,世界各地对于镇静催眠药的需求量也将逐年增加。显然失眠问题已不能

被看作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而是一个带有社会性的问题[2]。因此对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很有意义。 镇静催眠药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镇静和催眠的药物。小剂量可引起镇静,使服药者处于安静和思睡状态,用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烦躁不安。中等剂量可引起催眠,即诱导入睡,减少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引起近似生理性的睡眠状态,用于失眠症的治疗[3]。 本文主要对目前常用镇静催眠药的种类及作用机理进行归纳性的综述,并对几种新型的镇静催眠药的合成做一简单的介绍。 1 种类及作用机理 1.1巴比妥类药物 由于这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过强,耐受性和成瘾性作用高,吞服过量药物常能致死等缺点,已逐渐淘汰。现临床仍在应用的有苯巴比妥片,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司可巴比妥胶囊(速可眠),注射用硫喷妥钠。 1.1.1分类 巴比妥类药根据用药后睡眠时间长短而分4类,即长效类(巴比妥,苯巴比妥,6 h-8 h ),中效类(异戊巴比妥、戊巴比妥,4 h-6 h ),短效类(司可巴比妥,Z h-3 h ),超短效类(硫喷妥钠,15 m i n左右)。 1.1.2药理作用及机理 巴比妥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普遍性抑制作用,而且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其中枢抑制作用的程度和范围逐渐加深和扩大,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直至麻痹、死亡[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