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1.气体温度升高时其粘度(增大)(填增大或减小)。

2.对于不可压压缩流体,其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为___________,静力水头为_________和_______ 之和。

3. 是流场中某一质点运动的轨迹; 是同一时刻,不同流体质点所组成的曲线。

4. 黑体的辐射力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黑体的辐射力仅与__温度__相关。

5. 烟囱的抽力指烟囱内外气体温度不同而引起气体密度差异,这种密度差异产生压力差

6. 导温系数的物理意义是( )。

7. 如图所示两个曲面组成的封闭体系,

角系数φ22为( )。

8.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其中的H 2、CO 的燃烧需要( )作为链锁反应

的刺激物;气态烃的燃烧需要( )作为刺激物。

9. 克希霍夫定律表达式说明( )。

10. 干燥是 、 同时进行的过程,但传递 不同。

11. 热射线的传播具有与光同样特性,不需要 。

12. 湿空气的I —X 图由湿度、热含量、( )( )( )组成。

13. 对于饱和空气,其干球温度t 、湿球温度t wb 和露点温度t d 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14.传热方式有 、 、 三种。

15.对于凸面,其自见性等于 。

16.投射辐射指 。

17.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 。

18.煤的工业分析法是由 来表示的。

19. 努谢特准数为 和 之比。

20.气体燃料的燃烧方法分为 、 、 。

F 2 F 1

7题图

21.热辐射是一种由来传播能量的现象。

22.高温系数为与之比。

23.燃料组成的分析方法有和两种方法。

24. 流体力学中研究流体的运动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方法,另一种是方法。

27.煤的工业分析法是由()来表示的。

28.煤矿提供的煤一般是()的组成,实验室所给的是(),而实际使用时则为()。

29.低位发热量是指()。

30.高位发热量是指()。

31.煤的挥发物指()。

32.煤的挥发物由()成分组成。

33.工业上通常用()来判断煤是否易结渣。

34.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其中的H2、CO的燃烧需要()作为链锁反应的刺激物;气态烃的燃烧需要()作为刺激物。

35.层燃燃烧室内一次风指(),二次风指()。

36.煤粉燃烧室内一次风指(),二次风指()。

37.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

38.固体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

39.目前使用的低N x O烧嘴有()()()()四种类型。

40.液体燃料燃烧的方式有()和()。

41.重油雾化方式有()和()。

1.北方,深秋或者初冬季节的清晨,为什么树叶总是在朝向太空的一面结霜?

2.为什么盖的被子越厚保温效果越好?

3.为什么燃料不足或空气不足均不能引起燃烧?

4.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为什么燃料不足或空气不足均不能引起燃烧?

6利用计算式分析遮热罩与被遮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遮热罩黑度大小对遮热效果的影响。

7. 提高实际燃烧温度的途径。

8.写出空气的湿度的三种表示方法及每种方法的计算公式?

9.试分析热空气自上而下流动时的分散垂直气流法则。

10. 假设有一不可压缩流体三维流动,其速度分布规律为U=3(x+y3),v=4y+z2,w=x+y+2z。试分析该流动是否连续。

11试分析冷空气自上而下流动时的分散垂直气流法则。

12何为“回火”、“脱火”现象。

13固体燃料的组成有哪几种基准表示方法?各适用于哪些场合?

14写出空气的湿度的三种表示方法及每种方法的计算公式?

15着火浓度范围是指?为什么燃料的含量要在着火浓度范围内才能燃烧?

16为何甲醛的存在有利于气态烃的燃烧?

17简述高速烧嘴的定义及特点。

18.有人认为燃料发热量越高,其理论与实际燃烧温度也越高。分析该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9.什么是空气的湿球温度?为什么当温度一定时,湿含量越低,其值越低?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考试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液态金属结晶的基本过程是形核与晶核长大。 2.铁素体(F)是碳溶于α-Fe 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其晶格类型是:体心立方。 3. 检测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用洛氏(HRC)硬度;而检测退火和正火钢件的硬度常用布氏(HRB)硬度。4.GCr15钢是滚动轴承钢,其Cr的质量分数是1.5% 。5.16Mn钢是合金结构钢,其碳的质量分数是0.16% 。6.QT600-03中的“03”的含义是:最低伸长率为3% 。7. 钢与铸铁含碳量的分界点是:2.11% 。 8.贝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B上和B下两种,其中B下的综合性能好。9.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马氏体晶粒越粗大,残余奥氏体的量越越多。 10.钢加热时A的形成是由A晶核的形成、A晶核向F和Fe3C 两侧长大、残余Fe3C的溶解、A的均匀化等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的。11.一般表面淬火应选中碳成分钢,调质件应选用中碳成分钢。13.碳钢常用的淬火介质是水,而合金钢是油。 14.T10钢(Ac1≈727℃,Accm≈800℃)退火试样经700 ℃、780 ℃、860 ℃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P+Fe3C ,Fe3C+M+Ar ,M+Ar 。 15.渗碳钢在渗碳后缓慢冷却,由表面向心部的组织分布依次为:P+Fe3CⅡ (网状),P ,P+F 。得分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正确√ 错误×,答案填入表格)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砂型铸造比金属型铸造的铸件晶粒更细。× 2.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的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3.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机电工程材料复习题

工程材料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a.硬度 b.强度 c.塑性 d.弹性 2. 细化金属晶粒的主要方法包括()。 a.增大过冷度 b.减小过冷度 c.孕育处理 d.附加振动 3.Fe C是铁碳合金中()。 3 a.最稳定的相 b.亚稳定的相 c.不稳定的相 d.不一定 4.二次渗碳体是从()析出的。 a.钢液 b.铁素体 c.奥氏体 d.莱氏体 5.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a.随炉冷却 b.在空气中冷却 c.在油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6. 直径为10mm的45钢棒,加热到850℃投入水中,其显微组织应为()。 a.马氏体 b.铁素体+马氏体 c.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d.马氏体+珠光体 7.()经渗碳处理后可以用于制造齿轮。 a.20CrMnTi b.45 c.Q235 d.T8 8.GCr15钢中Cr的平均含量为()。 a.1.5% b.15% c.0.15% d.没有表示出来 9.对于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其热处理方法为()。 a.淬火+低温回火 b.完全退火 c.水韧处理 d.固溶+时效 10.45钢经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 a.淬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索氏体 11.金属在固态下晶格类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为。 a ,共析转变b,共晶转变c,同素异晶(构)转变d,冷却转变 12.载重汽车变速齿轮经渗碳淬火后,应采用处理。 a , 低温回火b, 中温回火c, 高温回火d, 深冷处理 13.汽车弹簧最后要进行喷丸处理,以提高其。 a , 硬度b, 塑性c, 韧性d, 疲劳强度 14.制作轿车半轴,可选用。 a ,ZL101 b, 40Cr c, YT15 d, FZ1360 15.汽车油箱可选用制作。 a, T10A b, 40 Cr c, TC10 d, LF11 16.制作食品用具应选高聚物。 a, 聚氯乙烯b, 聚四氟乙烯c, 聚乙烯d, 酚醛塑料 17.制作汽车板簧应采用材料。 a, W18Cr4V b, 60Si2Mn c, QT400-18 d, QSn4-3 18.制作挖掘机的铲斗,应选用材料。 a , T12A b, GCr15 c, ZGMn13 d, CrWMn 19.直径为10mm的45钢棒,加热到850℃投入水中,其显微组织应为()。 a.马氏体 b.铁素体+马氏体 c.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d.马氏体+珠光体 20.细化金属晶粒的主要方法包括()。 a.增大过冷度 b.减小过冷度 c.孕育处理 d.附加振动

(完整word版)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总结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 绪论 ●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 构形式。 ● 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 ● 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第一章 ● 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 ● 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 ● 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 体积的质量。 ● 孔隙率: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 吸水性:岩石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量。 ● 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压碎值是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率。1000 1?='m m Q a (1m :试验后通过2.36mm 筛孔的细集料质量) ●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 的关键指标。 ● 冲击值:反映粗集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由于路表集料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冲击作用,这一指标 对道路表层用料非常重要。 ● 磨耗值:用于评定道路路面表层所用粗集料抵抗车轮磨耗作用的能力。 ● 级配参数: ?? ???分率。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是指通过某号筛的式样通过百分率和。筛分级筛余百分率之总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百累计筛余百分率率。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分级筛余百分率i i i A a ρ 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合料 粗集料 >2.36mm >4.75mm 细集料 <2.36mm <4.75mm

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工程材料按成分特点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又可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类;非金属材料主要有无机非金属、有机非金属;复合材料是指。 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强度和塑性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测定;洛氏硬度测量方法简便、不破坏试样,并且能综合反映其它性能,在生产中最常用。 3.理解静拉伸试验过程和应力-应变曲线图。 二、判断题材料所受的应力小于屈服点σs时,是不可能发生断裂的。(×)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 晶体:指其原子(原子团或离子)按一定的几何形状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的物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有意地向液态金属中加入某些变质剂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目的。 各向异性:在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不同,因而导致在同一晶体的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各种性能的不同形核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所产生的晶核 2 填空 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晶体缺陷的形式包括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3 问答 1 简述形过冷度和难熔杂质对晶体的影响。 答:过冷度影响:金属结晶石,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决定于过冷度。在一般的液态金属的过冷范围内,过冷度愈大,形核率愈高,则长大速度相对较小,金属凝固后得到的晶粒就愈细;当缓慢冷却时,过冷度小,晶粒就粗大。 难熔杂质的影响:金属结晶过程中非自发形核的作用王伟是主要的。所以某些高熔点的杂质,特别是当杂质的晶体结构与经书的晶体结构有某些相似时将强烈的促使非自发形核,大大提高形核率。 2 简述铸锭的组织结构特点。 答:铸锭是由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组成的,组织部均匀,不同形状的晶粒对性能由不同的影响。 3.凝固过程中晶粒度大小的控制。 答:主要有两种方法:1增大过冷度,2变质处理 第三章 1.金属塑性变形是在什么应力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变形有哪几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金属的塑性形变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形变有滑移和孪生两种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滑移是金属键一个个断裂,而孪生是孪生面上的键同时发生断裂;2孪生之后,虽然晶体结构为改变,但孪生的晶体的晶格位向已经发生改变。 2.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哪些影响? 组织结构影响:当工件的外形被拉长或者压扁时其内部的晶粒的形状也被拉长或压扁。 性能影响:强硬度提高,塑韧性降低,电阻增加,耐腐蚀性降低 3.什么叫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和性能有何变化? 当变形金属加热至较高温度,原子具有较大扩散能力时,会在变形最激烈的区域自发的形成新的细小等轴晶粒称为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上的变化是,在形变激烈能量高的地方形核。性能上的变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题

一、解释名词 1、炉渣碱度:炉渣中碱性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总和与酸性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总和之比,常用 炉渣中的氧化钙含量与二氧化硅含量之比表示,符号R=CaO/SiO2 2、偏析:钢锭内部出现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称为偏析。 3、疏松:缩孔和疏松分别是由于钢锭凝固时因集中的和分散的体积收缩得不到钢液补充而 形成的空腔和小空隙。 4、白点:当钢中含氢量高达了3ml/100g左右时,经锻轧后在钢材内部会产生白点。在经侵 蚀后的横向低倍断口上可见到发丝状的裂纹,在纵向断口上呈现圆形或椭圆形 的银白色斑点。白点是一种不允许出现的存在的缺陷。 5、镇静钢:当钢液注入锭模后不发生碳氧反应和析出一氧化碳气体,钢液可较平静地凝固 成锭,故称为镇静钢。 6、沸腾钢:沸腾钢是脱氧不完全的钢,一般只用弱的脱氧剂锰铁脱氧。 7、缩孔:液态合金在冷凝过程中,若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缩减的容积得不到补充,则 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一些孔洞。大而集中的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称 为缩松。 8、缝焊:缝焊与点焊同属于搭接电阻焊,焊接过程与点焊相似,采用滚轮作电极,边焊边 滚,相邻两个焊点重叠一部分,形成一条有密封性的焊缝。 9、氢脆:钢中只要含有0.5ml/100g的氢就可引起氢脆,使钢的塑性特别是断面收缩率明 显降低,而对其他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在室温附近最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氢 脆均不明显。 10、软钎焊:钎料熔点高于450摄氏度的钎焊。 11、硬钎焊:钎料熔点低于450摄氏度的钎焊。 13、回磷现象:炼钢过程中某一时期(特列是炉内预脱氧到出钢期间,甚至在盛钢桶中), 当脱磷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时,被脱除的磷重新返回到钢液中的现象。 14、反挤压: 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 15、正挤压: 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 16、复合挤压:挤压过程中,坯料上一部分金属的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而另一部分 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 17、氩弧焊:利用氩气作为保护介质的电弧焊方法。 18、胎膜锻:胎模锻是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简单的非固定模具(胎模)生产模锻件的一种 工艺方法。 19、铁焦比:铁焦比就是生产1t生铁所消耗的焦炭重量(Kg)。 20、高炉冶炼强度:1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每天消耗焦炭的重量(t) 21、拉深系数:拉深系数,板料拉深时的变形程度,即拉深后的工件直径与板料直径或半 成品直径之比。 22、纵轧:轧辊轴线与坯料轴线方向垂直。 23、横轧:轧辊轴线与坯料轴线方向平行。 24、斜轧:轧辊轴线与坯料轴线方向互成一定的角度。 25、冲裁:使坯料沿封闭轮廓分离的工序。 27、拉深:是使平面板料变为开口的中空形状零件的冲压工序,又称拉延。 二、填空题 1、铜精矿火法冶金的主要工艺流程为造锍熔炼、吹炼、火法精炼、电解精炼。 2、镇静钢锭的结构由表层细小等轴晶带、中间柱状晶带和中心粗大等轴晶带组成。

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点

晶体缺陷: 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异类原子微观影响:晶格畸变)线缺陷(位错;极为重要的晶体缺陷,对金属强度、塑性、扩散及相变有显著影响)面缺陷(晶界、亚晶界) 合金相结构 :相是指系统中均匀的、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部分。相变:相与相的转变。按结构特点:固溶体、化合物、非晶相。 固溶体:指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所形成的均一结晶相。其晶体结构与溶剂相同。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溶剂晶格结点位置形成的固溶体)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处于溶剂晶格间隙所形成的固溶体 结晶: 材料从液态向固态的凝固成晶体的过程。 基本规律:晶核形成和长大交替进行。包括形核和核长大俩个过程, 影响形核率和成长率的因素:过冷度、不容杂志、振动和搅拌 变质处理:金属结晶时,有意向金属溶液中加入某种难溶物质,从而细化晶粒,改善金属性能 调质处理:淬火和高温回火 同素异构转变;固态金属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合金的组织决定合金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强化 本质;阻碍晶体位错的运动 强化途径:形变强化(冷加工变形)、固溶强化(形成固溶体)、第二相强化、细晶强化(晶粒粒度的细化) 钢的热处理 预先热处理:正火和退火 最终热处理:淬火和回火 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性能;消除钢中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随后的热处理做组织上的准备。常用:完全退火Ac3以上30-50度(适用亚共析钢和合金钢,不适应低碳钢和过共析钢)得到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等温退火:适用某些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加热和保温同完全退火,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球化退火:温度略高于Ac1,适用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得到组织球状珠光体,去应力退火:Ac1以下100-200度,不发生组织变化,另外还有再结晶退火和扩散退火。 正火:亚共析钢Ac3以上30-50度,过共析钢Accm以上30-50度,保温后空冷获得细密而均匀的珠光体组织。目的:调整钢的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消除钢中内应力,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随后的热处理做组织上的准备。主要作用:作为低、中碳钢的预先热处理;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做准备;作为普通件的最终热处理。 退火和正火区别:冷却速度不同,正火快,得到珠光体组织细,因而强度和硬度也高。实际中,如果俩者均能达到预先热处理要求时,通常选正火 淬火:加热到Ac1或Ac3以上某个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使A转变为M 的热处理工艺.目的: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温度:亚共析钢Ac3上30-50度,组织为M+少量A残,共析钢和过共析钢Ac1上30-50度,组织M+粒状Fe3C+少量A残 要求: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温度Vk.常用方法;单液、双液、分级、等温、局部淬火 回火:淬火以后的工件加热到Ac1以下某个温度,保温后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目的:降

第一学期《工程材料》期末试卷A卷及答案

系别:__________ 班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装。。。。。。。。。。。。。。。。。。。。。。。。。。。订。。。。。。。。。。。。。 。。。。。。。。。。。。。线。。。。。。。。。。。。。。。。。。。。。。。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试卷(A) 注意:本试卷共四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卷适用于07模具班,共需印制61份。 1. 碳素工具钢的含碳量一般是在以下哪个范围之内( ) A. 0.3% - 0.5% B. 0.5% - 0.7% C. 0.7% - 1.3% D. 1.3% - 1.6% 2. 以下那种元素是9Mn2V 里不含的 ( ) A. C 元素 B. Ni 元素 C. Si 元素 D. Mn 元素 3. Cr12是以下哪种冷作模具钢的典型钢种 ( ) A. 高碳高铬冷作模具钢 B. 空淬冷作模具钢 C. 油淬冷作模具钢 D. 基体钢 4. 以下哪种模具钢的抗压强度、耐磨性及承载能力居冷作模具钢之首 ( ) A. 碳素工具钢 B. 火焰淬火冷作模具钢 C. 高速钢 D. DT 合金 5. 以下哪种钢号不属于热作模具钢的类型 ( ) A. 5CrNiMo B. 3Cr2W8V C. 4Cr5MoSiV D. 9SiCr 6. 高韧性热作模具钢的含碳量在以下哪个范围之内 ( ) A. 0.3% - 0.5% B. 0.5% - 0.7% C. 0.7% - 1.3% D. 1.3% - 1.6% 7. 以下哪个钢种属于冷热兼用的模具钢 ( ) A. GR 钢 C.HD 钢 C. 012Al D.PH 钢 8. 以下哪个选项的塑料模具钢已列入了国家标准 ( ) A. 3Cr2Mo 和CrWMn B. CrWMn 和Cr12MoV C. 3Cr2Mo 和3Cr2MnNiMo D. 3Cr2MnNiMo 和Cr12MoV 9. SM50属于以下哪种塑料模具钢 ( ) A.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 B. 碳素塑料模具钢 C. 渗碳型塑料模具钢 D. 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 10. 以下哪种表面工程技术改变了技术表面的化学成分 ( ) A. 表面改性 B. 表面处理 C. 表面涂覆 D. 电镀技术 1.按照工作条件可将模具分为 、 、 。 2.塑料模具按其成型固化可分为 、 。 3.模具的失效形式主要有 、 、 、 、 。 4.塑料模具用钢系列有七大类,分别是 、 、 、 、 、 、 。 5.表面工程技术有三类,分别是 、 、 。 6.热作模具钢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 。 7.铁碳合金相图中三种基本相是 、 、 。 1.硬度 2.模具失效 3. 延伸率 4. 二次硬化 5. 时效 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答卷中,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空3分,共15分。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共25分。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名词已解释

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 一、解释名词 1、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2、淬硬性:以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来表征的材料特性。 3、球化退火: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4、调质处理: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 5、氮化: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6、完全退火: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7、冷处理:钢件淬火冷却到室温后,继续在0℃以下的介质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冷却到液氮温度(-196℃)的冷处理称为深冷处理。 8、软氮化:软淡化就使碳氮共渗,这并不是单一的渗碳或者氮化,而是采用一种综合的处理方式一次完成渗碳和氮化。 9、分级淬火:将钢加热保温后快速冷却到Ms稍上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发生贝氏体转变之前)以空冷的速度进入马氏体转变区,进行马氏体转变的方法。 10、等温淬火:先在盐浴或碱浴中的保温时间足够长,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有高强韧性的下贝氏体组织,然后取出空冷。 11、珠光体:奥氏体从高温缓慢冷却时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其立体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碳化物(包括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广义则包括过冷奥氏体发生珠光体转变所形成的层状复相物。 12、炉渣碱度:炉渣中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比值。 13、偏析:合金中各组成元素在结晶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14、疏松:铸件相对缓慢凝固区出现的细小的孔洞。 15、白点:在焊缝金属拉断后,断面上出现的如鱼目状的一种白色圆形斑点。 16、镇静钢:完全脱氧的钢。 17、沸腾钢:脱氧不完全的碳素钢。 18、缩孔: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所形成的孔洞。 19、素炼:使生胶降低弹性,增加塑性.就是不加入添加剂,仅将纯胶(生胶)在炼胶机上滚炼。 20、滚焊:是用一对滚盘电极代替点焊的圆柱形电极,与工件作相对运动,从而产生一个个熔核相互搭叠的密封焊缝的焊接方法。 21、氢脆:金属由于吸氢引起韧性或延性下降的现象。 22、软钎焊:使用软钎料(一般熔点低于450℃)进行的钎焊。 23、硬钎焊:使用硬钎料(一般熔点高于450℃,但低于母材固相线)进行的钎焊。 25、回磷现象:磷从熔渣中又返回到钢中。

材料工程基础总结

1 铝合金强化途径有哪些?答:固溶处理 +时效强化、细晶强化 2.铜合金强化机制主要有几种? 答:固溶强化、时效强化、过剩相强化 3.铝镁合金配料计算? 例1:为了获得以下成分铸造铝合金1Kg,熔炼时应如何配料? 8.0wt%Si,2.8wt%Cu,0.5wt%Mg,0.15wt%Ti,其余为Al; 注:1)可供选择的原材料包括:纯铝,Al-30wt%Si 中间合金,Al-25wt%Cu 中间合金,Al-30wt%Mg 中间合金和Al-10wt%Ti 中间合金;2)不考虑铝、硅和铜元素的烧损;3)镁元素的烧损率为15wt%,钛元素的烧损率为5wt%。 ●1000g×8.0%=XAl-30Si×30% ?XAl-30Si =266.7g ●1000g×2.8%=XAl-25Cu×25%?XAl-25Cu =112g ●1000g×0.5%= XAl-30Mg×30%×(1-15%)? XAl-30Mg =19.6g ●1000g×0.15%=XAl-10Ti×10%×(1-5%) ? XAl-10Ti=15.8g ●1000×(1-0.08-0.028-0.005-0.0015) = XAl +266.7× (1-0.3) -112×(1-0.25)-19.6×(1-0.3)-15.8×(1-0.1) ?XAl = 586.9g 例2、为了获得以下成分的铸造镁合金1Kg:熔炼时应如何配料?8.5wt%Al,1.2wt%Zn,1.20wt%Si,0.25wt%Mn,0.15wt%Sr,其余为Mg 注:1)可供选择的原材料包括:纯镁,纯铝,纯锌,Al-30wt%Si 中间合金,Mg-2wt%Mn 中间合金,Mg-10wt%Sr 中间合金;2)不考虑镁、铝、锌、硅和锰元素的烧损;3)Sr 元素的烧损率为15wt%。 1000g×1.20%=X Al-30Si×30% ?X Al-30Si =40g 1000g×1.2%=X Zn?X Zn=12g 1000g×0.25%=X Mg-2Mn×2%?X Mg-2Mn=125g 1000g×0.15%=X Mg-10Sr×10%×(1-15%) ?X Mg-10Sr=17.6g 1000g×8.5%=X Al+ X Al-30Si×70%?X Al =57g X Mg =1000-40-12-125-17.6-57=748.4g 1000×(1-1.2%-1.2%-0.25%-0.15%-8.5%) = X Mg + X Mg-2Mn× (1-2%)+ X Mg-10Sr×(1-10%) ?X Mg =748.6g 4.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合金,在合金熔炼时一般要进行哪些工艺处理? 答:变质处理,细化处理,精炼处理。 5.镁合金阻燃抗氧化方法有哪几种? 答:熔剂保护阻燃法、气体保护阻燃法、添加合金元素阻燃法。 6.根据石墨存在形态不同,灰口铸铁可分为哪几种? 答:灰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球墨铸铁。 7.什么是金属的充型能力?充型能力影响因素有哪些?答: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 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为金属的充型能力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主要取决于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还受外部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智慧树知到《材料工程基础》章节题答案

智慧树知到《材料工程基础》章节题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高炉炼铁时,炉渣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哪项不属于炉渣的作用? 答案:添加合金元素 2、常用的脱氧剂有锰铁、硅铁、( ) 答案:铝 3、为什么铝的电解在冰晶石的熔盐中进行? 答案:降低电解温度 4、冰铜的主要成分是( ) 答案:FeS和Cu2S 5、( )是炼钢的最主要反应 答案:脱碳 第2章单元测试 1、通过高压雾化介质,如气体或水强烈冲击液流或通过离心力使之破碎、冷却凝固来实现的粉末的方法称为( ) 答案:雾化法 2、粉末颗粒越小,流动性越好,颗粒越容易成形。 答案:错 3、国际标准筛制的单位“目数”是筛网上( )长度内的网孔数 答案:1英寸

4、粉体细化到纳米粉时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的功能,主要是由于粉体的总表面积增加所导致的结果。 答案:对 5、雾化法制粉增大合金的成分偏析,枝晶间距增加。 答案:错 第3章单元测试 1、高分子材料之所以具备高强度、高弹性、高粘度、结构多样性等特点,是由( )结构所衍生出来的。 答案:长链 2、高分子聚合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产生活性中心,并且一个个向下传递的连续反应称为( ) 答案:连锁反应 3、悬浮聚合的主要缺点是( ) 答案:产品附有少量分散剂残留物 4、聚合物聚合反应按反应机理分为加聚和缩聚反应。 答案:错 5、工业上悬浮聚合对于悬浮分散剂一般的要求是( ) 答案:聚合后都可以清洗掉 第4章单元测试 1、将液态金属或半液态金属浇入模型内,在高压和高速下充填铸型,并在高压下结晶凝固获得铸件的方法是( ) 答案:压力铸造

2、铸铁的充型能力好于铸钢。 答案:对 3、在易熔模样表面包覆若干层耐火材料,待其硬化干燥后,将模样熔去制成中空型壳,经浇注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成形工艺方法是( ) 答案:熔模铸造 4、下列不属于铸造缺陷的是( ) 答案:收缩 5、熔融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表现为液体体积减小,是应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错 第5章单元测试 1、冷变形过程中,材料易产生( ) 答案:加工硬化 2、轧辊的纵轴线相互平行,轧制时轧件运动方向、延伸方向与轧辊的纵轴线垂直,这种轧制方法为( ) 答案:纵轧 3、挤压变形时,( ) 答案:金属在变形区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 4、缩尾是挤压工艺容易出现的缺陷,它出现在挤压过程的哪个阶段? 答案:终了挤压

工程材料复习题知识讲解

一、填空题 1.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2.材料在外力去除后不能完全自动恢复而被保留下来的变形称为塑形变形。 3.纯铁在室温时为体心立方晶格,而加热至912℃以上则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 4.Fe-Fe3C相图反映了钢铁材料的组织随成分和温度变化的规律,在工程上为正确选材、用材及制定热加工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5.铁碳合金中的珠光体组织是由 F 和二次Fe3C 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6.把工件表层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快速冷却进行淬火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表面淬火。 7.主要用于制造要求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机械零件、一般需经调质处理后使用的合金钢称 为合金调质钢。 8.钢牌号“60Si2Mn”中,其中“60”表示 Wc=0.6% ,按用途这是一种合金弹簧钢。 9.工程上常用的特殊性能钢主要包括不锈钢和耐热钢两大类。 10.根据载荷作用方式不同,强度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扭强度等五种。 11.铸铁按碳存在形式分白口铸铁、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和麻口铸铁等。 12.钢的调质处理即淬火加高温回火。 13.冷变形后金属进行加热,当温度不太高时,金属内部的晶格畸变程度减轻,内应力降低,这个阶段称为回复。当加热到较高温度,不但晶粒内部晶格畸变增大,金属的位错密度增大,使变形的晶格逐步变成等轴晶粒,这一过程称为晶粒的细化。 14.铁碳合金相图是表示在极其缓慢的冷却的条件下,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_ 组织状态随温度变化的图形。 15.常用的淬火缺陷有氧化与脱碳、过热与过烧、畸变与开裂和硬度不足与软点等。 16.过冷度是指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其表示符号△T 。 17.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 _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18.合金结构钢与碳素结构钢相比,其突出优点是强度高,淬透性好。 19.表面淬火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 20.铸造按生产方法分为_ 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21.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工程材料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三种典型晶胞结构: 体心立方: Mo 、Cr 、W 、V 和 α-Fe 面心立方: Al 、Cu 、Ni 、Pb 和 β-Fe 密排六方: Zn 、Mg 、Be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实际原子数 2 4 6 原子半径 a r 4 3= a r 4 2= a r 21= 配位数 8 12 12 致密数 68% 74% 74% 2.晶向、晶面与各向异性 晶向:通过原子中心的直线为原子列,它所代表的方向称为晶向,用晶向指数表示。 晶面:通过晶格中原子中心的平面称为晶面,用晶面指数表示。 (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确定见书P7。) 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性能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3.金属的晶体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4.晶体缺陷与强化:室温下金属的强度随晶体缺陷的增多而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多到一定数量后,金属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或者增加晶体缺陷这两个方面来提高金属强度。 5..过冷:实际结晶温度Tn 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o 的现象称为过冷。 过冷度 n T T T -=?0 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也越大。 6.结晶过程:金属结晶就是晶核不断形成和不断长大的过程。 7.滑移变形:单晶体金属在拉伸塑性变形时,晶体内部沿着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和晶向发生了相对滑移,滑移面两侧晶体结构没有改变,晶格位向也基本一致,因此称为滑移变形。 晶体的滑移系越多,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就越大。 8.加工硬化:随塑性变形增加,金属晶格的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这称为加工硬化。 9.再结晶: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过渡到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再结晶。 作用:消除加工硬化,把金属的力学和物化性能基本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10.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1.相:合金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并有界面与其他部分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分类: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 第二章 1.铁碳合金相图(20分) P22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全)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要点 第一章粉体工程基础 粉体:粉末质粒与质粒之间的间隙所构成的集合。 *粉末:最大线尺寸介于0.1~500μm的质粒。 *粒度与粒径:表征粉体质粒空间尺度的物理量。 粉体颗粒的粒度及粒径的表征方法: 1.网目值表示——(目数越大粒径越小)直接表征,如果粉末颗粒系统的粒径相等时 可用单一粒度表示。 2.投影径——用显微镜测试,对于非球形颗粒测量其投影图的投影径。 ①法莱特(Feret)径D F:与颗粒投影相切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②马丁(Martin)径D M:在一定方向上将颗粒投影面积分为两等份的直径 ③克伦贝恩(Krumbein)径D K:在一定方向上颗粒投影的最大尺度 ④投影面积相当径D H: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⑤投影周长相当径D C:与颗粒投影周长相等的圆的直径 3.轴径——被测颗粒外接立方体的长L、宽B、高T。 ①二轴径长L与宽B ②三轴径长L与宽B及高T 4.球当量径——把颗粒看做相当的球,并以其直径代表颗粒的有效径的表示方法。(容 易处理) *粉体的工艺特性:流动性、填充性、压缩性和成形性。 *粉体的基本物理特性: 1.粉体的能量——具备较同质的块状固体材料高得多的能量。 分体颗粒间的作用力——高表面能,固相颗粒之间容易聚集(分子间引力、颗粒间异性静电引力、固相侨联力、附着水分的毛细管力、磁性力、颗粒表面不平滑引起的机械咬合力)。 3.粉体颗粒的团聚。 第二章粉体加工与处理 粉体制备方法: 1.机械法——捣磨法、切磨法、涡旋磨法、球磨法、气流喷射粉碎法、高能球磨法。 ①脆性大的材料:捣磨法、涡旋磨法、球磨法、气流喷射粉碎法、高能球磨法 ②塑性较高材料:切磨法、涡旋磨法、气流喷射粉碎法 ③超细粉与纳米粉:气流喷射粉碎法、高能球磨法 2.物理化学法 ①物理法(雾化法、气化或蒸发-冷凝法):只发生物理变化,不发生化学成分的 变化,适于各类材料粉末的制备 ②物理-化学法:用于制备的金属粉末纯度高,粉末的粒度较细 ③还原法:可直接利用矿物或利用冶金生产的废料及其他廉价物料作原料,制的 粉末的成本低 ④电解法:几乎可制备所有金属粉末、合金粉末,纯度高 3.化学合成法——指由离子、原子、分子通过化学反应成核和长大、聚集来获得微细 颗粒的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 一、填空: 1.对于开口微孔材料,当其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吸水性 , 抗冻性 ,导 热性 ,强度。 2.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火山灰水泥的水化热 ,耐软水能力 ,干缩。 3.保温隔热材料应选择导热系数 ,比热容和热容的材料。 4.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中胶体为和。 5.普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增大时,混凝土的干缩 ,抗冻性。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确定的三个参数为、和。 7.钢材中元素S主要会使钢的增大,元素P主要会使钢的增大。 8.含水率为1%的湿砂202克,其中含水为克,干砂克。 9.与建筑石灰相比,建筑石膏凝结硬化速度,硬化后体积。 10.石油沥青中油分的含量越大,则沥青的温度感应性,大气稳定性。 11.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泥强度和。 12.木材的强度中,在理论上最大的是强度。 13.按国家标准的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应满足。 14.相同条件下,碎石混凝土的和易性比卵石混凝土的和易性。 15.普通混凝土用石子的强度可用或表示。 16.常温下,低碳钢中的晶体组织为和。 17.据特点不同,塑料可分成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18.有无及是否发达是区分阔叶树和针叶树的重要特征。 19.与石油沥青相比,煤沥青的温度感应性更,与矿质材料的粘结性更。 20.石灰的陈伏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的危害。 21.木材防腐处理的措施一般有和。 22.材料确定后,决定普通混凝土流动性的最重要因素是。 23.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 24.钢的牌号Q235-AF中A表示。 25.结构设计时,硬钢的强度按取值。 26.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确定时标准试件的尺寸为。 27.钢筋进行冷加工时效处理后屈强比。 28.石油沥青的牌号越大,则沥青的大气稳定性。 29.在沥青中掺入填料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沥青的黏结性、耐热性和。 30.用于沥青改性的材料主要有矿质材料、树脂和。 31.塑料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32. 是现代沥青牌号划分的主要依据. 33.承受动载或冲击荷载的结构选材时必须考虑材料的。 34.表示石油沥青温度感应性大小的指标是。 35.水玻璃的化学组成式是。 36.煤沥青中游离碳的含量增加,其粘度和温度稳定性。 37.引起木材腐朽的真菌是。 38.沸煮法检验硅酸盐水泥的安定性,是为了检验水泥中是否过量. 39.煤沥青的温度稳定性比石油沥青。 40.钢材产生时效的难易程度称为。 41.煤沥青与矿质材料的粘结力。 42.材料确定后,决定普通混凝土流动性的最重要因素是。 43.对普通混凝土的基本要求是和经济性。 44.从结构上看,聚合物大分子链的几何形状有三种。

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习题答案 1. (P80 3-3) Calculate the atomic radius in cm for the following: (a) BCC metal with a 0=0.3294nm and one atom per lattice point; and (b) FCC metal with a 0=4.0862? and one atom per lattice point. Solution: (a) In BCC structures, atoms touch along the body diagonal, which is 3a 0 in length. There are two atomic radii from the center atom and one atomic radius from each of the corner atoms on the body diagonal, so 340r a = 430a r ==0.14263nm=1.4263 810-?cm (b) In FCC structures, atoms touch along the face diagonal of the cube, which is

02a in length. There are four atomic radii along this length —two radii from the face-centered atom and one radius from each corner, so 240r a =, 420 a r ==1.44447 ?=1.44447810-?cm 2.(P80 3-4) determine the crystal structure for the following: (a) a metal with a0=4.9489?, r=1.75?, and one atom per lattice point; and (b) a metal with a0=0.42906nm, r=0.1858nm, and one atom per lattice point. Solution: We know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tomic radii and lattice parameters are 430 a r =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题

思考题: 1. 简述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将流体看成连续介质的条件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两物理现象的相似?相似理论的作用是什么? .3离心式风机性能曲线中的Q-Ηma 线为什么有一个最高效点?当离心式风机的最佳工作点流量和压头与工作管路的要求不一致时,如何调整风机的工作参数? 4. 选择离心式风机应遵循什么原则?选择多台离心式风机的工作组合方式又该如何考虑? 5.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各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以暖气片管内走热水为例。 6.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后,效果更加明显。试解释原因。 7.冬天,在相同的室外温度条件下,为什么有风比无风时感到更冷些? 8.在严寒的北方地区,建房用砖采用实心砖还是多孔的空心砖好?为什么? 9.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男主人公杰克在海水里被冻死而女主人公罗丝却因躺在筏上而幸存下来。试从传热学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10.平壁与圆管壁材料相同,厚度相同,在两侧表面温度相同条件下,圆管内表面积等于平壁表面积,如图所示,试问哪种情况下导热量大? 11.燃烧计算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燃烧温度?提高燃烧温度的途径有哪些?(8分) 12.表示燃料组成的常用基准有哪些?各是什么? 13. 试在I-x 图中定性绘出下列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10分) (1)温度为t 0、湿度为x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理想干燥器,废气出口温度为t 2;并说明空气预热后有什么好处? (2)温度为t 0、湿度为x 0的湿空气,经预热器温度升高到t 1后送入理想干燥器,废气出口温度为t 2,此废气再经冷却冷凝器析出水分后,恢复到t 0、x 0的状态。 14.某干燥过程, 以空气 (温度为 t1, 湿含量为 x1) 为干燥介质, 经预热器预热后温度达到 t2 (t2>t1) ,进入干燥设备,干燥介质离开干燥设备的温度为t3,干燥设备的热损失为△。试叙述干燥1kg 水分所需的介质量及相应的热耗的计算过程和方法(用I-x 图表示) 。 计算题: 1. 试求通过如图3-108所示的复合壁的热流量。假设热流是一维的;已知各材料的导热系 数为:λA =1.2、λB =0.6、λC =0.3、λD =0.8w/m ?℃。(F=0.1m 2) 2. 试求锅炉壁(δ=20mm , λ=58w/m·℃)两表面的温度和通过锅炉壁的热流量。已知烟气温度为1000℃,水的温度为200℃,从烟气到壁面的对流辐射换热系数为116w/m 2 ·℃,从壁 面到水的对流换热系数为2320 w/m 2 ·℃。

《工程材料基础》知识点汇总

1.工程材料按属性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碳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 2.零维材料:是指亚微米级和纳米级(1—100nm)的金属或陶瓷粉末材料,如原子团簇和纳米微粒材料; 一维材料:线性纤维材料,如光导纤维; 二维材料:就是二维薄膜状材料,如金刚石薄膜、高分子分离膜; 三维材料:常见材料绝大多数都是三位材料,如一般的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 3.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就是在服役条件下表现出的性能,包括:强度、塑性、韧性、耐磨性、耐疲劳性等力学性能,耐蚀性、耐热性等化学性能,及声、光、电、磁等功能性能;工程材料按使用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4.金属材料中原子之间主要是金属键,其特点是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陶瓷材料中的结合键主要是离子键和共价键,大多数是离子键,离子键赋予陶瓷材料相当高的稳定性; 高分子材料的结合键是共价键、氢键和分子键,其中,组成分子的结合键是共价键和氢键,而分子间的结合键是范德瓦尔斯键。尽管范德瓦尔斯键较弱,但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很大,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也相应较大,这使得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 半导体材料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其中,离子键是无方向性的,而共价键则具有高度的方向性。 5.晶胞:是指从晶格中取出的具有整个晶体全部几何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在三维空间中,用晶胞的三条棱边长a、b、c(晶格常数)和三条棱边的夹角α、β、γ这六个参数来描述晶胞的几何形状和大小。 6.晶体结构主要分为7个晶系、14种晶格; 7.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uvw]; 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hkl)。 8.实际晶体的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其中体缺陷有气孔、裂纹、杂质和其他相。 9.实际金属结晶温度Tn总要偏低理论结晶温度T0一定的温度,结晶方可进行,该温差ΔT=T0—Tn即称为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形核速度越快,形成的晶粒就越细。 10.通过向液态金属中添加某些符合非自发成核条件的元素或它们的化合物作为变质剂来细化晶粒,就叫变质处理;如钢水中常添加Ti、V、Al等来细化晶粒。 11.加工硬化是指随着塑性变形增加,金属晶格的位错密度不断增加,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降低,也即形变强化;加工硬化是一种重要的强化手段,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并使金属在冷加工中均匀变形;但金属强度的提高往往给进一步的冷加工带来困难,必须进行退火处理,增加了成本。 12.金属学以再结晶温度区分冷加工和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加工是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性变形加工即热加工;热加工可以使金属中的气孔、裂纹、疏松焊合,使金属更加致密,减轻偏析,改善杂质分布,明显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 13.再结晶是指随加热温度的提高,加工硬化现象逐渐消除的阶段;再结晶的晶粒度受加热温度和变形度的影响。 14.相:是指合金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并由界面与其他部分隔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合金相图是用图解的方法表示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速度下,合金状态随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关系; 固溶体:是指在固态下,合金组元相互溶解而形成的均匀固相; 金属间化合物:是指俩组元组成合金时,产生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固相。 15.固溶强化:是指固溶体的晶格畸变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使金属的塑性和韧性略有下降,强度和硬度随溶质原子浓度增加而略有提高的现象; 弥散强化:是指以固溶体为主的合金辅以金属间化合物弥散分布,以提高合金整体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的强化方式。 16.匀晶反应:是指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都能无限互溶,随温度的变化,形成成分均匀的液相、固相或满足杠杆定律的中间相的固溶体的反应; 共晶反应:是指由一种液态在恒温下同时结晶析出两种固相的反应; 包晶反应:是指在结晶过程先析出相进行到一定温度后,新产生的固相大多包围在已有的固相周围生成的的反应; 共析反应: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同时结晶出一定成分的另外两种固相的反应。 17.铁素体(F):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体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固溶体;金相在显微镜下为多边形晶粒;铁素体强度和硬度低、塑性好,力学性能与纯铁相似,770℃以下有磁性; 奥氏体(A):碳溶于γ-Fe中形成的面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固溶体;金相显微镜下为规则的多边形晶粒;奥氏体强度和硬度不高,塑性好,容易压力加工,没有磁性; 渗碳体(Fe3C):含碳量为6.69%的复杂铁碳间隙化合物;渗碳体硬度很高、强度极低、脆性非常大; 珠光体(P):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珠光体强度较高,韧性和塑性在渗碳体和铁素体之间; 莱氏体(Ld):奥氏体和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莱氏体中渗碳体较多,脆性大、硬度高、塑性很差。 18.包晶反应:1495℃时发生,有δ-Fe(C=0.10%)、γ-Fe(C=0.17%或0.18%,图中J点)、液相(C=0.53%或0.51%,图中B点)三相共存;δ-Fe(固体)+L(液体)=γ-Fe(固体) 共晶反应:1148℃时发生,有A(C=2.11%)、Fe3C(C=6.69%)、液相L(C=4.3%)三相共存;Ld→Ae+Fe3Cf(恒温1148℃) 共析反应:727℃时发生,有A(C=0.77%)、F(C=0.0218%)、Fe3C(C=6.69%)三相共存;As→Fp+Fe3Ck(恒温7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