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考点2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考题考点2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考题考点2遗传的基本规律

考点2 遗传的基本规律

2010年高考题

1.(2010·全国卷Ⅱ)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

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 1︰1 B.1︰2 C.2︰1 D.3︰1 【解析】选A。由题意知,在该群体中基因型AA占1/3,Aa占2/3,,所以该群体自由交配的组合方式及子代基因有如下几种情况:

♀ AA(1/3)×♂AA(1/3)→AA(1/9);

♀ AA(1/3)×♂Aa(2/3) →AA(1/9)、Aa(1/9);

♀ Aa(2/3)×♂AA(1/3) →AA(1/9)、Aa(1/9);

♀ Aa(2/3)×♂Aa(2/3) →AA(1/9)、Aa(2/9)、aa(1/9)

自由交配一次后群体中的AA占4/9,Aa占4/9,两者比例为1:1,选项A正确。该题用基因频率更简单:A的基因频率是2/3,a的基因频率是1/3,AA的基因型频率是4/9,Aa的基因型频率是4/9,AA/Aa=1:1

2.(2010·广东高考)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解析】选D 。性状指生物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及生理特性,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属黄曲霉的特性,是黄曲霉菌表现出来的性状,故D正确;从题中“其生物合成…,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可判定环境因子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所以A错误;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由于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这一性状受“受多个基因控制”,且表现型还受环境的影响,故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黄曲霉毒素致癌不是黄曲霉菌表现出来性质,故不符合表现型的定义,所以C错误。

3.(2010·安徽高考)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

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知,F2代扁盘形南瓜基因型为A B ,圆形南瓜基因型为A bb或aaB ,长圆形南瓜基因型为aabb,各表现型比例约为9︰6︰1,此性状分离比是由AaBb 自由后代的9:3::3:1分离比衍生而来的,故F1基因型为AaBb,所以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4.(2010·北京高考)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B.3/16C.7/16D.9/16

【解析】选B。小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小鼠毛色黑色(B)相对于褐色(b)为显性,双亲基因型都为Bb,后代出现黑色(显性)的概率为3/4;小鼠无白斑(S)对有白斑(s)为显性,双亲基因型都为Ss,后代有白斑(ss)的概率为1/4;所以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为3/4×1/4=3/16。

5.(2010·天津高考)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男性为显性,T 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

4

B.

1

3

C.

1

2

D.

3

4

【解析】选A。据题,T S在男性为显性,男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可能为T S T S或T S T L,T L在女性为显性,女性为短食指的基因型为T S T S。由于该夫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为:丈夫T S T L,妻子T S T S。该夫妇再生的孩子中只有女儿可能为长食指(基因型为T S T L),生女儿概率为1/2,基因型为T S T L的概率为1/2,故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且为女儿的概率为1/4。

6.(2010·江苏高考)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 g—是两性植株,g —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解析】选D。A项,Gg和Gg—都是雄株,两者不能杂交;B项,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g g或g g—,最多产生g和g—两种配子,由此判断B项错误;C项,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g g或g g—,g g—自交后可能产生雌株(g—g—),由此判断C项错误;D项,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可能是1/2g g或1/2g g—,故g=3/4, g—=1/4,随机传粉(g g×g g、g g×g g—、g g—×g g、g g—×g g—)后代中gg=9/16、g—g—=1/16、g g —=6/16,所以纯合子的比例是10/16、杂合子的比例是6/16,D正确。

7.(2010·海南高考)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A.1/2 B.1/4 C.1/6 D.1/8

【解析】选D。假设色盲由b基因控制,由于夫妇表现正常,其不完整的基因型是X B X—、X B Y,又后代中有色盲的儿子,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X B X b、X B Y。他们所生女儿的基因型是1/2X B X B、1/2X B X b,当女儿为1/2X B X b时与正常的男子(X B Y)能够生出红绿色盲的携带者,且概率是1/2×1/4=1/8。

8.(2010·全国卷Ⅰ)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

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扁盘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_____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实验一,其中扁盘:圆:长=9:6:1实际是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9:3:3:1的变形,由此可知,题目南瓜果形的遗传完全符合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实验一,扁盘为双显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 _ B _ ;圆为“一显一隐”性状,其基因型为A_ bb和aaB_ ;长为双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bb。

(3)根据实验一、二, F2的扁圆中基因型分别为:1/9AABB、2/9AABb、2/9AaBB、4/9AaBb,若用长形品种的花粉对上述植株授粉,则AABB株系上全为扁盘,占1/9;AABb和AaBB株系上扁盘:圆=1:1,各占2/9,共4/9; AaBb株系上扁盘:圆:长=1:2:1,占4/9。

【答案】(1)两自由组合

(2)A _ bb和aaB_ A_ B _ aabb

(3)4/9 4/9 扁盘:圆:长=1:2:1

9.(2010·重庆高考)请回答有关绵羊遗传与发育的问题:

(1)假设绵羊黑面(A)对白面(a)为显性,长角(B)对短角(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①在两组杂交试验中,I组子代只有白面长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3:1;II组子代只有黑面短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1:1。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I组_____,II组_____。

②纯种与非纯种的黑面长角羊杂交,若子代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面长角羊,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

(2)假设绵羊的面色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则不同面色的羊杂交,其后代面色性状___(填“能”或“不能”)出现一定分离比。

(3)克隆羊多利是将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注入苏格兰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将此融合卵细胞培养后植入母羊体内发育而成。

①比较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多赛特羊交配后产生的正常受精卵___多利羊的体细胞___苏格兰羊的次级卵细胞(填“>”、“≥”、“<”、“≤”、或“=”)。

②已知哺乳动物的端粒(由DNA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结构)在个体发育开始后,随细胞分裂不

断缩短。因此,多利的端粒长度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____。

【解析】(1)①Ⅰ组子代只有白面(aa),说明两亲代一定均为白面(aa)。长角和短角之比为3:1,说明亲代均为显性杂合(Bb),所以亲代基因型组合是aa Bb ×aa Bb;Ⅱ组子代均为短角(bb),说明两亲代一定均为短角(bb)。黑面和白面之比为1:1,说明亲代进行的是测交(Aa×aa),所以亲代基因组合是Aa bb ×aa bb;②纯种黑面长角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非纯种黑面长角的基因型有三种可能:AaBB、AABb或AaBb,根据题中“子代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面长角羊”排除了基因型AABb,即Ⅱ组的基因组合为AABB×AaBB、AABB ×AaBb。

(2)细胞质遗传没有一定的分离比。

(3)①多塞特羊交配后产生的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XY或XX,多利羊的体细胞性染色体一定为XX,因此多塞特羊交配后产生的受精卵的X染色体≤多利羊的体细胞X染色体;而苏格兰羊的次级卵母细胞在染色单体分离之前为X,分离后为XX,因此多利羊的体细胞X染色体≥苏格兰羊的次级卵母细胞X染色体。

②由于端粒在个体发育开始后,随细胞分裂而不断缩短,说明端粒的长短与寿命长短有关:端粒越长,寿命越长;端粒越短,寿命越短。克隆羊多利是细胞核移植的产物,其细胞核来自成年母羊的体细胞,体细胞已经进行了多次细胞分裂,而普通绵羊是由未经过分裂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多利的端粒长度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短。

【答案】(1)①aa Bb ×aa Bb ;Aa bb ×aa bb ②AABB×AaBB、AABB×AaBb

(2)不能(3)①≤;≥②短

2009年高考题

1.(2009·江苏高考) 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解析】选D。本题考查遗传概率计算。

后代表现型为:2×2×2=8种。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2=1/8。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4=1/32。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4=1/16。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

2.(2009·山东高考) 人类常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

A.都是纯合子(体)

B.都是杂合子(体)

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

【解析】选B。本题比较新颖,学生要能够通过题目认识到A和a均是A+通过基因突变而得到的A+的等位基因。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有中生无),所以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所以正常者的基因型是aa或A+a,而其父母双方又是患者,所以父母的基因型可能是Aa和Aa或Aa和AA+(杂合体),所以这对夫妻可能都是杂合子(体)。

3.(2009·上海高考)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A.4种

B.5种

C.9种

D.10种

【解析】选B。F1(R1r1R2r2)自交出现的基因中按显性基因的个数分类4、3、2、1、0共五种。

4.(2009·北京高考)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问题: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现象,比例都接近。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该杂交称为,用于检验。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鸭群混有杂合子。(5)运用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定律。

【解析】(1)(2)第1组和第2组中康贝尔鸭和金定鸭杂交,不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后代所产蛋颜色几乎为青色。第3组和第4组为F1自交,子代出现了不同的性状,即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后代性状分离比: 第3组,青色∶白色=2940∶1050,第4组,青色∶白色=2730∶918。都接近于3∶1 。所以可以推出青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3)由上述分析可知康贝尔鸭(白色)是隐性纯合子,第5组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种杂交称为测交,用于检验F1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试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约为1/2。(4)康贝尔鸭肯定是纯合子,若亲代金定鸭均为纯合子,则所产蛋的颜色应该均为青色,不会出现白色,而第1组和第2组所产蛋的颜色有少量为白色,说明金定鸭群中混有少量杂合子。(5)本实验采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鸭蛋壳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1)青;(2)性状分离 3︰1;(3)1/2 测交 F1相关的基因组成;(4)金定;(5)统计学基因分离。

5.(2009·重庆高考)小鼠基因敲除技术获得2007年诺贝尔奖,该技术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杂交等手段使小鼠体内的某一基因失去功能,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例如现有基因型为BB的小鼠,要敲除基因B,可先用体外合成的突变基因b 取代正常基因B,使BB细胞改变为Bb细胞,最终培育成为基因敲除小鼠。

(1)基因敲除过程中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利用重组质粒上的______检测。如果被敲除的是小鼠抑癌基因,则可导致细胞内的_______被激活,使小鼠细胞发生癌变。(2)通过基因敲除,得到一只AABb小鼠。假设棕毛基因A、白毛基因a、褐齿基因B、黄齿基因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得到白毛黄齿新类型小鼠,用来与AABb小鼠杂交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让F1中双杂合基因型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子代中带有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_____,不带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3)在上述F1中只考虑齿色这对相对性状,假设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属“X-染色体”伴性遗传,则表现黄齿个体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_,这一代中具有这种性别的个体基因型是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两大遗传定律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及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1)作为质粒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标记基因,以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癌变的产生就是原癌基因由抑制态变激活态。(2)根据题意AABb基因敲除小鼠的表现型是棕毛褐齿,现要得到白毛黄齿新类型小鼠(aabb),判断应选取用与AABb小鼠杂交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用图解表示:亲本:AABb×______→子代:aabb。则此亲本必含有a基因,而又是纯合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或aaBB,而aabb是要培育的新品种不可能有,所以只能选用基因型为aaBB 的亲本,亲本:AABb×aaBB→子一代:1/2AaBb、1/2 AaBB。F1中双杂合基因型AaBb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即自交,由于是常染色体遗传,即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BB、

2/4Bb、1/4bb,带有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3/4,不带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1/4。(只考虑B

和b这一对基因的计算,采用基因分离定律)也可两对同时计算用自由组合定律,AaBb自交得1/4AA×1/4BB、1/4AA×2/4Bb、1/4AA×1/4bb、2/4Aa×1/4BB、2/4Aa×2/4Bb、2/4Aa ×1/4bb、1/4aa×1/4BB、1/4aa×2/4Bb、1/4aa×1/4bb。可得带有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

12/16,不带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4/16。(3)假设齿色性状的遗传属X染色体伴性遗传,则亲本都为褐齿,基因型为XBXb和XBY,

则F1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 Y,其中Xb Y为黄齿是雄性个体,雄性个体基因还有

XBY。

【答案】(1)标记基因/原癌基因; (2)aaBB;AaBB、AaBb;12/16(3/4);4/16(1/4);(3)雄性(♂);XB Y、Xb Y。

6.(2009·安徽高考)某种野生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

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

请回答:

(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对基因控制。

(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或;用遗传图解表示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的过程(只要求写一组。)

(4)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紫花中的紫色物质是一种天然的优质色素,但由于B基因表达的酶较少,紫色物质含量较低。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采用重组的Ti质粒转移一段DNA进入细胞并且整合到染色体上,以促进B基因在花瓣细胞中的表达,提高紫色物质含量。右图是一个已插入外源DNA片断的重组Ti质粒载体结构模式图,

请填出标号所示结构的名称:

【解析】本题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工程三个知识点的综合题。根据图解可以确定紫色花这种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如下:A B (紫色) A bb(白色) aaB (白色)aabb(白色)。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1,一定是测交,由于是两对基因控制,应该是一对基因测交,另一对基因不会表现出性状分离,所以是AAbb×aaBb 或 Aabb×aaBB。让AaBb基因型的进行自交,雌配子四种(AB、Ab、aB、ab)雄配子四种(AB、Ab、aB、ab),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得到9A B (紫色),3A bb(白色) ,3aaB (白色) ,1 aabb(白色),因此紫色对白色是9:7。如果中间产物表现出红色,那基因型为A bb表现为红色。

【答案】(1)两;(2)AaBb/aaBB、Aabb、aabb;(3)Aabb×aaBB AAbb×aaBb 遗传图解(只要求写一组);(4)紫花∶红花∶白花=9∶3∶4;(5)①T-DNA ②标记基因③复制原点。

7.(2009·广东高考)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Z染色体基因(Z B、Z 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鸟的基因型有种,灰鸟的基因型有种。

(2)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是,雌鸟的羽色是。

(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父本的基因型

为。

(4)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

为,父本的基因型为,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的理论分离比为。

【解析】考查考生对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学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在理解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基础上,从表格中正确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应用遗传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的运用等知识。⑴根据表格内容可知,黑鸟的基因型有AAZ B Z B、AAZ B Z b、AaZ B Z B、AaZ B Z b、AAZ B W、AaZ B W 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AAZ b Z b 、AaZ b Z b、AAZ b W、AaZ b W 4种。⑵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的基因型为AAZ b Z b ,杂合的黑雌鸟的基因型为AaZ B W,子代基因型为AA Z b W Aa Z b W AAZ B Z b AaZ B Z b 4种,雄鸟为黑色,雌鸟为灰色。⑶根据子代的性状只有黑或白,两亲本均含有a基因,且雌性个体中不含Z b基因,由此可确定雌性亲本基因型为AaZ B W,雄性亲本为AaZ B Z B。⑷同上,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亲代雄性两对基因都杂合,基因型为AaZ B Z b,雌性亲本基因型为AaZ B W,可推得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3:3:2。

【答案】(1)6 4;(2)黑色/灰色;(3)AaZ B W/ AaZ B Z B ;(4)AaZ b W/AaZ B Z b /3:3:2。8.(2009·海南高考)填空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其特点是将两个纯合亲本的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2)若这两个杂交亲本各具有期望的优点,则杂交后,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其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基因通过自由组合,或者位于

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进行重新组合。

(3)假设杂交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种,其中纯合基因型共有种,杂合基因型共有种。

(4)从F2起,一般还要进行多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是;选择的作用是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⑴杂交育种的原理是通过基因重组把两个或多个优良基因(优良性状)集合在一个个体身上,从而达到育种目的。⑵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原因在于F1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实现基因重组。⑶完全显性,每对等位基因有两种表型,有n对相对性状时,产生性状类型为n个2相乘,即种。每种性状的杂合子自交会产生三种基因型:显性纯合、隐性纯合和杂合,纯合基因

型为n个2相乘,即种,杂合基因型有(总基因型数—纯合基因型数)。⑷进行多代自交的目的是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个体,选择的作用是淘汰不合要求的类型、保留所需类型。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是先杂交,使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再自交,实现基因的纯合,通过逐代选择淘汰不合要求的个体,最终获得所需类型;优点是可实现优良性状组合,获得多种基因型及其表现类型;不足是需要多代筛选,耗时较长,有时为获得所需类型,个体数量需要较多。

【答案】(1)优良性状(或优良基因);(2)减数分裂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3)2n 2n 3n-2n;(4)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个体保留所需的类型9.(2009·天津高考)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的。下表为A型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及其决定基因,下图为某家庭的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红细胞表面A抗原抗原决定基因

A 有I A(显性)

O 无i(隐性)

据图表回答问题:

(1)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2)母亲血型不合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原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基抗体。该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个体差异,母体产生的血型抗体量及进入胎儿体内的量不同,当胎儿体内的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导致较多红细胞破裂,表现为新生儿溶血症。

①Ⅱ-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母婴血型不合(一定/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②Ⅱ-2的溶血症状较Ⅱ-1严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快速产生人量血型抗体,引起Ⅱ-2溶血加重。

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

(3)若Ⅱ-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

【解析】本题综合性强,考查了血型、免疫、XY型性别遗传特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等知识。(1)假设I A在X染色体上,则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 A只在Y染色体上,则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与题意不符,所以控制人血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①Ⅱ-1 为A型血,Ⅱ-1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引起该病的抗原是胎儿红细胞表面的A抗原。母婴血型不合不一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②Ⅱ-2的溶血症状较Ⅱ-1重,原因是第一胎后,母体已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剌激时,母体会快速产生大量血型抗体,从而使Ⅱ-2溶血加重。③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可直接吸收母乳蛋白。当溶血症新生儿哺母乳后,病情加重,其可能的原因是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3)若Ⅱ-4出现新生儿溶血症,其基因型最有可能是I A i。

【答案】(1)常/若I A在X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A型血/若I A只在Y染色体上,女孩应全部为O型血;(2)①胎儿红细胞表面A抗原/不一定/②记忆细胞/③母乳中含有(引起溶血症的)血型抗体;(3)I A i。

10.(2009·浙江高考)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r-裂解酶(C酶),体液中的H2SG酶催化产生。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B-的小鼠。通过将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培育出了一只基因型为B+B-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B基因,B-表示去除了B基因,B+和B-不是显隐性关系)请回答:

(1)提供正常小鼠和一只B+B-雄性小鼠,欲培育 B-B-雌性小鼠。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培育过程(遗传图解中表现型不作要求)。

(2)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上进行,通过tRNA 上的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胱硫醚在G酶的催化下生成H2S的速率加快,这是因为。

(3)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度和H2S浓度的关系。B-B-个体的血浆中没有G 酶而仍有少量H2S产生,这是因为。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本题以G酶的相关性状为切入点,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的应用。⑴让正常小鼠与B+B—雄性小鼠交配产生足够数量的后代,后代雌雄小鼠都会有一部分基因型为B+B-的个体,让其自由交配,会有基因型为B+B-个体之间的交配,其子代中会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选出这种基因型的个体中的雌性,即为所需。⑵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通过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是因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⑶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度和H2S浓度的关系。B-B-个体的血浆中没有G酶而仍有少量H2S产生,这是因为血浆中的H2S 不仅仅由 G酶催化生成。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基因可通过控制G酶的合成来控制H2S浓度。尽管此题似乎不是成对的基因之间的关系,但性状的传递方式与一对基因的遗传规律相一致,因此,本题实际上是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答案】(1)取B+B+雌性小鼠和B+B-雄性小鼠杂交

P ♀ B+B+ × B+B- ♂

配子 B+ B+ B-

F1 B+B+ B+B-

让子一代随机交配,若B+B-与B+B-杂交,则有:

亲代♀ B+B- × B+B- ♂

配子B+ B- B+ B-

F2 B+B+ B+B- B+B- B-B-

从F2代中选出B-B-雌性小鼠;(2)核糖体反密码子 G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反应本身能进行,酶只是改变了反应的速度基因越多,酶浓度越高,产物越多。

2008年高考题

1.(2008·上海高考)金鱼草的红花(A)对白花(a)为不完全显性,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F2中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4 B.1/2 C.3/4 D.1

【解析】选A。结合不完全显性考查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问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较小。F1的基因型为Aa,表现型为粉色,F1自交产生的F2中AA的个体为红花,所占的比例为1/4。

2.(2008·江苏高考)人类Rh血型有Rh+ 和Rh- 两种,分别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R和隐性基因r控制。Rh+ 的人有Rh抗原,Rh- 的人无Rh抗原。若Rh+ 胎儿的Rh抗原进入Rh- 母亲体内且使母体产生Rh抗体,随后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则引起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若这位Rh- 母亲又怀一Rh+ 胎儿,下列对这两胎儿的相关基因型及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一定相同

②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不一定相同

③两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相同

④第二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比第一胎儿严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结合免疫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属于考纲综合应用层次,难度较小。Rh+为显性,所以Rh-的母亲怀有Rh+的胎儿,其父亲可能为纯合也可能为杂合,第二次怀有这样的胎儿,母体内已存在Rh抗体,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发生二次免疫反应,会更加强烈。3.(2008·上海高考)丈夫血型A型,妻子血型B 型,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丈夫血型相同的女儿的概率是()

A.1/16 B.1/8 C.1/4 D.1/2

【解析】选B。以实例分析考查考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属于考纲综合运用层次,难度较小。由题可知,A型血丈夫和B型血妻子生了一个O型血儿子,说明儿子的基因型是ii,丈夫的基因型是I A i,妻子的基因型是I B i,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基因型为I A i的孩子的概率为1/2×1/2=1/4,其为女儿的概率为1/2。

4.(2008·广东高考)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 ,乙病属于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Y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X 染色体遗传病

(2)Ⅱ-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 ,Ⅱ-6的基因型为 ,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 ,患乙病的概率是 ,不患病的概率是 。

【解析】题图中Ⅱ3和Ⅱ4患甲病,而Ⅲ9和Ⅲ11正常,则甲病为显性遗传。假设甲病基因在X 染色体上,那么Ⅱ3为X A Y 其女儿Ⅲ9必为患者 X A X -,与图谱矛盾,所以假设错误,故甲病基因只能在常染色体上。从I 1和I 2不患乙病,但Ⅱ7患乙病,可确定乙病为隐性遗传。要判断Ⅱ5和Ⅱ6的基因型,可从其表现型入手,得到aaX B X -和aaX B Y ,然后再找准其亲本有关乙病的基因型。由于Ⅱ7患乙病,故其不患乙病的亲本基因型为I 1(X B X b )和I 2(X B Y ),则Ⅱ5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aaX B X B =1:1。又由于Ⅱ7基因型为aaX b Y ,则Ⅲ13的X b 只能来自其母亲Ⅱ8。

(3)题先找准Ⅲ10和Ⅲ13的基因型,III 10为(2/3Aa 或1/3AA )与(B B X X 43或b B X X 4

1)的组合,

Ⅲ13为aaX

b Y ,再分别计算患甲病的概率=;3221321=?-患乙病的概率=;812141=?不患病的概率.2478731=?=

【答案】(1)A ,D ;(2)1/2 aaX B Y Ⅱ8;(3)2/3,1/8,7/24。

2007年高考题

1.(2007·上海高考) Rh血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夫妇的Rh血型都是Rh阳性,已生3个孩子中有一个是Rh阳性,其他两个是Rh阴性,再生一个孩子是Rh阳性的概率是()A.1/4 B.1/3 C.1/2 D.3/4

【解析】选D。考查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属于考纲综合运用层次,难度较小。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Rh血型中,父母都是Rh阳性而孩子中有Rh阴性的,因此Rh阳性为显性性状,父母都为杂合子Aa,Aa×Aa后代表现型理论值为Rh阳性∶Rh阴性=3∶1,因此再生一个孩子是Rh阳性的概率为3/4。

2.(2007·广东理基)下列最有可能反映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图谱是(注:□○表示正常男女,■●表示患病男女)()

【解析】选B。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图谱判断,A项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项是隐性遗传,C项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女性患者后代中有正常男性),D 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只有B项符合题意。

专题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限时集训(七) (限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淄博检测)果蝇的隐性突变基因a 纯合时导致雌蝇不育(无生殖能力),对雄蝇无影响。一对基因型为Aa 的果蝇交配产生子一代,子一代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子二代和子一代中,雄性果蝇均多于雌性果蝇 B .子二代和子一代相比,A 的基因频率增大 C .子二代和子一代相比,各基因型的比值没有改变 D .因为没有致死现象,子二代果蝇和子一代相比未进化 2.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显性。图示一变异品系,A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如图所示),该变异不影响A 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现将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 ) A .1∶1 B .1∶0 C .2∶1 D .3∶1 3.(2016·石家庄二模)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8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 A .1118 B .49 C.56 D .35 4.(2016·德州一中期末)甜豌豆花有紫色和白色,两不同品系白花豌豆杂交

后代开紫花,F2代中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分别为1 801株和1 399株。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白花和紫花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两白花亲本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C.F2紫花植株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植株占4/9 D.F2紫花植株中,自交后代只开紫花的植株占1/9 5.(2016·黄冈检测)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是一种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15482045】 A.该病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 B.该病可能是血友病 C.如果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该男性家族中无此病基因,则他们的后代患该病概率为0 D.调查人群中遗传病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6.(2016·湖北联考)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为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一对男性正常的夫妻生育的4个孩子中,3个男孩正常,1个女孩患病,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A.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夫妻双方均为杂合子 B.子代三个正常一个患病的现象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 C.3个正常孩子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D.该对夫妻中有一方可能为患病者 7.(2016·上海嘉定一模)某种植物细胞常染色体上的A、B、T基因对a、b、t完全显性,让红花(A)高茎(B)圆形果(T)植株与隐性性状的白花矮茎长形果植株测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红花矮茎圆形果∶白花高茎圆形果∶红花矮茎长形果∶白花高茎长形果=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亲代红花高茎圆形果

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整理辅导用带答案)

遗传的基本规律第1讲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 基础自我梳理优化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选材与杂交方法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传粉:______传粉,______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______。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去雄: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 ↓ 套袋:套上纸袋,防止__________干扰 ↓ __________: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 ↓ 再套袋: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 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3.基因的分离定律 归纳提炼 1.分离定律核心概念间关系模型的构建 2.图解法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 3.正确区分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4.验证分离定律的三种思维方法 (1)自交法:若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不同花粉粒类型的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 题点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科学方法的应用分析 典例1、(2018·高考江苏卷)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变式: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题点二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典例2、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变式: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子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子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W对w完全显性。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花粉和子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 ) A.花粉1/2变蓝、子粒3/4变蓝 B.花粉、子粒各3/4变蓝 C.花粉1/2变蓝、子粒1/4变蓝 D.花粉、子粒全部变蓝 题点三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与实验设计 典例3、已知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马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正常情况下,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一匹小马。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后代白色马明显多于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 B.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小马都是栗色,则栗色为显性 C.自由放养的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 D.选择多对栗色公马和栗色母马交配一代,若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 变式: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C 题点四自交与自由交配条件下的概率计算(微专题重点突破) 典例4、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为亲本进行如下实验,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该小麦自交3次,后代显性纯合体的概率为7/16 B.该小麦自交淘汰掉aa个体,自交3次淘汰aa后,子代杂合体概率为2/9 C.该小麦群体自由交配,A、a的概率始终相等,但Aa基因型的概率会发生改变 D.该小麦群体自由交配并淘汰掉aa个体,Aa的概率会下降

高考生物对点专题训练8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对点专题训练8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1.(2016·北京海淀二模)遗传学家在两个纯种小鼠品系中均发现了眼睛变小的隐性突变个体,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A.突变个体与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 B.突变个体与非本品系正常个体杂交 C.两个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D.同一品系突变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答案 C 2.(2016·广东惠州调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结果F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29∶7、9∶6∶1和15∶1,那么F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1A.1∶3、1∶2∶1 和3∶1 1∶3B.3∶1、4∶1和和3∶1C.1∶2∶1、4∶1 和1∶4D.3∶1、3∶1比例的出现,说明当具有双显基因时表现一种性状,单显和双隐表现的是同一 9∶7解析比例的出现说明双显表现的是一种性状,种性状,则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3;9∶6∶1同理,1∶2∶1;单显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双隐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则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比例的出现,说明双显、单显表现的是一种性状,双隐表现的是另一种性状,则测交15∶1 。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故选AA 答案) 下列有关性状与性染色体叙述,错误的是( 3.(2016·广东江门调研) ZW型性别决定 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大小相同A.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型性别 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C.XY .伴性遗传不一定有交叉遗传现象D项正确;决定性,大小相同,AZZ解析 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型性XY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项错误;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交叉 X项正确;伴C,XY或XX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 遗传、隔代遗传的特点,而伴X显性遗传没有交叉遗传的特点,D项正确。 答案 B 4.(2016·广东深圳一模)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1为两种病的家系图,图2为Ⅱ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定位示意图。以下分析不10正确的是( )

专题三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专题三遗传的基本规律【网络构建】 【重难点整合】 1.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假说—演绎法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 3.性状遗传中异常分离比的出现原因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Aa×Aa→1AA∶2Aa∶1aa ①2∶1?显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②全为显性?隐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 ③1∶2∶1?不完全显性,即AA、Aa、aa的表现型各不相同。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杂合子自交

AaBb ×AaBb →1AABB ∶2AaBB ∶4AaBb ∶2AABb ∶1AAbb ∶2Aabb ∶1aaBB ∶2aaBb ∶1aabb ①表现型比例9∶3∶3∶1的常见变式 ? ???? Ⅰ.9∶3∶4?aa 或bb 成对存在时就和双隐性表现出同一种性状Ⅱ.9∶6∶1?单显表现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正常Ⅲ.15∶1?有显性基因就表现出同种性状Ⅳ.9∶7?单显和双隐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Ⅴ.13∶3?双显和双隐及一种单隐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单隐表现另一种性状 Ⅵ.12∶3∶1?双显和某一种单显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②测交时相应比例为: 3.两对等位基因(A 、a ,B 、b)在染色体上的可能位置 1.性染色体不同区段分析 2.仅在X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1)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①发病率男性低于女性。 ②世代遗传。 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2)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①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②隔代交叉遗传。 ③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3.XY 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1)现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 、a 位于XY 同源区段,则女性基因型可表示为X A X A 、X A X a 、X a X a ,男性基因型可表示为X A Y A 、X A Y a 、X a Y A 、X a Y a 。 (2)遗传仍与性别有关 ①如X a X a (♀)×X a Y A (♂)→子代(♀)全为隐性,(♂)全为显性。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训练:(1)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训练(1)基因分 离定律的应用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1F出现性状分离 B.2F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小麦的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两株抗病小麦杂交,后代中有一株不抗病,其余未知。这个杂交组合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TT×TT B.TT×Tt C.Tt×Tt D.Tt×tt 3.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1F)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1F自交后结出的种子(2F)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1F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1F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4.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 B.F2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 D.F2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 5.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自交代数和纯种占第n代个体比例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6.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现有高茎豌豆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DD和Dd,两者数量比为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的高茎与矮茎的数量之比为( ) A.11:1 B.35:1 C.5:1 D.12:1 7.遗传因子组成为HH的绵羊有角,hh的绵羊无角,Hh的公羊有角、母羊无角。现有一头有角母羊生了一头无角小羊,则该小羊的性别和遗传因子组成为( ) A.雄性、hh B.雌性、Hh C.雄性、Hh D.雌性、hh 8.某植物红花和白花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假设A基因含1000个碱基对,含300个胞嘧啶。让多个红花的亲本植株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1(不考虑基因突交、染色体变异和致死情况)。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B.亲本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且比例为1:2 C.F1植株中纯合子占5/6 D.A基因连续复制3次共需嘌呤脱氧核苷酸7000个 9.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白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后代中红色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成功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提出的问题: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B.假说的核心: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根据假说设计了测交实验并推理出相应结果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说 2.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茎秆紫色(Y)对茎秆绿色(y)为显性,以基因型为ddYY和Ddyy的玉米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的高秆绿茎植株种植,并让它们相互受粉,则后代中高秆绿茎与矮秆绿茎的比例为() A.5∶1 B.8∶1 C.3∶1 D.9∶7 3.某鲤鱼种群体色遗传有如下特征,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交配结果如表所示。 1 A.1∶1∶1∶1 B.3∶1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2013·南昌模拟)Le基因是豌豆株高性状的决定性基因,与赤霉素合成有关,其两个等位基因t比T少1个核苷酸。隐性基因t产生的酶活性(反应效应)相当于正常酶的1/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Le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控制赤霉素合成 B.TT和tt杂交产生的一个F1植株中酶活性将是正常植株中酶活性的1/20 C.用赤霉素处理tt植株,不能使它生长为高植株 D.突变起因于基因Le的缺失 5.香豌豆有许多不同花色的品种,决定其花色的基因控制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产物3显红色,产物1和产物2均显白色。下列对香豌豆花色遗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纯合的白花香豌豆与纯合的白花香豌豆杂交,F1为白花 B.如果红花香豌豆CcRr与白花香豌豆ccrr杂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3 C.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或CcRR,且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如果红花香豌豆自交,F1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9∶7,则亲本的基因型是CcRr,基因C、c和基因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Y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bX r的配子占1/4 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8 D.白眼残翅雄果蝇不能形成bbX r X r类型的次级精母细胞 7.对于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①、②、③、④,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表。据此推断,一定属于伴性遗传的是(注:每类家庭人数200~300)() A.①③④B.①②③C 8.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2019年高考分类题库: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0 遗传的基本规律 1.(2018·海南高考·T22)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 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 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 D.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个体自交”“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关键知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隐含知识: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A项中,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 C=7/128,故A项现的概率=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 7 错。B项中,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2/4×2/4×2/4×(1/4+1/4)×(1/4+1/4) C=35/128,故B项正确。C项中,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1/4+1/4)×(1/4+1/4)×3 7 C=21/128,故C项错。D项中,7对等位基因纯的概率为=2/4×2/4×2/4×2/4×2/4×(1/4+1/4)×(1/4+1/4)×5 7 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相同,D项错误。 2.(2018·海南高考·T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 (2)关键知识:基因分离定律,一对相对性状的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相关概率的计算。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AA、Aa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AA占1/3,Aa占2/3,采用棋盘法。 理论上, 3.(2018·海南高考·T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专题8遗传的基本规律14高考题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高考题 1.(2011·海南高考)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 A.1/32 B.1/16 C.1/8 D.1/4 2. 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 A.3∶2∶1 B.7∶6∶3 C.5∶2∶1 D.1∶2∶1 3.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Bb)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体(bb)的比例为( ) A.1/8 B.7/8 C.7/16 D.9/16 4.(2014·海南高考·T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5.(2012·安徽高考·T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 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D.1/8 6.(2010·江苏高考·T20)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 —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 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7.(2014·海南高考·T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8.(2010·天津高考·T6)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男性为显性,T 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4 B.1/3 C.1/2 D.3/4 9.(2010·海南高考·T15)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A.1/2 B.1/4 C.1/6 D.1/8 10.(2011·天津高考)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Ⅰ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该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Ⅰ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B.Ⅱ-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C.Ⅱ-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 H X h D.Ⅱ-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1/2 11.(2012·天津高考·T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 r的配子占1/2 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果蝇能形成bbX r X 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12.(2013·天津高考·T2)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B.细胞Ⅲ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C.Ⅱ、Ⅲ和Ⅳ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专题5 遗传的基本规律

5遗传的基本规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4*15=60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玉米的矮茎 2.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羔羊失调症”。病羊于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起立困难、行起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此病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2.45%,同胞羔羊中的发病率为25%,病羊中雌雄比为101:103。下列对此病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此病很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C.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D.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迅速降为0 3.二孩政策放开后,前往医院进行遗传咨询的高龄产妇增多。有两对夫妇,甲夫妇表现型正常,但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乙夫妇也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夫妇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则甲夫妇所生孩子不会患白化病 B.推测白化病的发病率需要对多个白化病家系进行调查 C.乙夫妇若生男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D.乙夫妇若生女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4 4.果蝇群体的子代经药物E处理后雌性明显少于雄性,某同学提出两点假说:①药物E能选择性杀死雌性果蝇;②药物E能使雌性果蝇性反转为雄性,但不改变其遗传物质。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以若干纯合的红眼和白眼雌雄果蝇为材料,探究哪种假说正确,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经药物E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雌性果蝇的表现型 B.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经药物E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雄性果蝇的表现型 C.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经药物E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雄性果蝇的表现型 D.红眼雌果绳和白眼雄果绳杂交,经药物E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雌性果绳的表现型 5.下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经鉴定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Ⅰ1、Ⅱ2均为杂合子 C.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 D.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4 6.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他们每次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全国通用)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讲 孟德尔遗传定律(一)练习

第六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讲孟德尔遗传定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 ,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C) 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过程 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解析】在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中,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而不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A项错误;孟德尔演绎推理的是F1和隐性个体杂交后代的情况,并据此设计和完成了测交实验,B项错误,C项正确;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从个体水平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D项错误。 2.如果重复孟德尔的实验,在一切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怎样处理才能够实现孟德尔数学统计的比例关系(C) A.选取生长良好的植株分析,舍弃矮小植株 B.精心培养豌豆,防止豌豆营养不良 C.选择足够大的样本分析 D.不人工干预,自然生长受粉,最后统计结果 【解析】统计学分析要选取足够大的样本,样本越大分析结果越接近真实值,C项符合题意。 ,现有一粒黄色玉米,下列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性方案是(C) 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 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 D.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观察果穗 【解析】玉米为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故通过同株异花传粉,观察子代表现型可确定其基因型:子代若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子代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且能保持纯种特性。若让黄色玉米与白色玉米杂交,则可能会改变其纯种特性。综上所述,C项符合题意。 4.孟德尔曾利用测交来鉴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下列有关测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测交是指杂合子与隐性个体的交配 B.测交能用来判断显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

高考题考点2遗传的基本规律

考点2 遗传的基本规律 2010年高考题 1.(2010·全国卷Ⅱ)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 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 1︰1 B.1︰2 C.2︰1 D.3︰1 【解析】选A。由题意知,在该群体中基因型AA占1/3,Aa占2/3,,所以该群体自由交配的组合方式及子代基因有如下几种情况: ♀ AA(1/3)×♂AA(1/3)→AA(1/9); ♀ AA(1/3)×♂Aa(2/3) →AA(1/9)、Aa(1/9); ♀ Aa(2/3)×♂AA(1/3) →AA(1/9)、Aa(1/9); ♀ Aa(2/3)×♂Aa(2/3) →AA(1/9)、Aa(2/9)、aa(1/9) 自由交配一次后群体中的AA占4/9,Aa占4/9,两者比例为1:1,选项A正确。该题用基因频率更简单:A的基因频率是2/3,a的基因频率是1/3,AA的基因型频率是4/9,Aa的基因型频率是4/9,AA/Aa=1:1 2.(2010·广东高考)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解析】选D 。性状指生物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及生理特性,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属黄曲霉的特性,是黄曲霉菌表现出来的性状,故D正确;从题中“其生物合成…,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可判定环境因子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所以A错误;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由于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这一性状受“受多个基因控制”,且表现型还受环境的影响,故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黄曲霉毒素致癌不是黄曲霉菌表现出来性质,故不符合表现型的定义,所以C错误。 3.(2010·安徽高考)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4遗传、变异和进化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检测

专题4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一、选择题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因,指的是( ) ①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 ) 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 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 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 D.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 3.下列有关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婚姻和计划生育指导对预防人类遗传病有积极意义 B.遗传咨询以家族系谱分析为主,为咨询对象提供防治对策和建议 C.我国取消强制婚前体验,是因为对遗传病的预防没有实际价值 D.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先天性愚型患儿的出生 4.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芦花和非芦花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雄性芦花鸡和雌性非芦花鸡杂交所产生的F1均为芦花鸡,F1中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雄性均为芦花鸡,雌性中有一半为非芦花鸡,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1中的芦花鸡都携带非芦花基因 B.亲本芦花鸡一定是纯合子 C.芦花性状是显性性状 D.如果交换亲代表现型,则F1中雌性个体均为非芦花鸡 5.三叶草的野生型能够产生氰酸。用两个无法产生氰酸的纯合品系(突变株1和突变株2)和野生型三叶草进行杂交实验,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此判断错误的是( ) 杂交F1F2 突变株1×野生 型 有 氰酸 240无氰酸,780有氰酸 突变株2×野生 型 无 氰酸 1 324无氰酸,452有氰 酸 突变株1×突变株2 无 氰酸 1 300无氰酸,300有氰 酸

瑞昌二中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专题7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瑞昌二中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专题7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编制:军长 【教法指引】 本专题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一章、第二章的第2、3节内容。其主要内容涵盖了考纲中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以及伴性遗传四部分内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从高考题型上看,考查形式有选择题、简答题和实验设计题,该专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遗传实验设计题目是考查的能力的重要形式。主要考查内容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及遗传概率的计算。 【专题要点】 一、自交 1、自由交配与自交 (1)自由交配:各种基因型之间均可交配,子代情况应将各自由交配后代的全部结果一并统计 (自由交配的后代情况多用基因频率的方法计算) (2)自交:同种基因型之间交配,子代情况只需统计各自交结果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 n代的比例分析

二、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学基础 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图解表示如下: 从上边图解可以看出: (1)在减数分裂时,无论雄性个体还是雌性个体,理论上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均相同,即均为2n种(n代表等位基因对数)。 (2)分析配子产生时应特别注意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①若是一个个体则产生2n种配子; ②若是一个性原细胞,则一个卵原细胞仅产生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2 种( 三、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指导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相关种类和比例 (1)F1 (YyRr)的配子种类和比例:4种,YR:Yr:yR:yr=1:1:1:1。 (2)F2的基因型:9种。 (3)F2的表现型和比例:4种,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4)F1的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比例:4种,1:1:1:1。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二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 考点1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适应范围和验证 例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 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 .F 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 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 .F 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 .F 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考点2 显隐性状和纯杂合子的判断 例2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 与a 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 B .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 C .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D .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 考点3自交和自由交配问题 例3.现有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 ,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均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n 代后,子n 代中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2n +12n +1 B.2n +1-1 2n +1 C.2n +12n +2 D.2n -1+22 n +1 例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 和Aa 个体全部存活,aa 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 、Aa 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 和Aa 的比例是( )

遗传的基本规律解题方法

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题复习 一、考纲考频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5年2考)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5年26考) 3.伴性遗传Ⅱ(5年9考) 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5年3考) 二、考查特点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主要考查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现象、假说内容和演绎推理内容。 2.遗传规律:考查显隐性性状的判断、基因型的推断、遗传概率的分析,考查对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的灵活运 用。试题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中也有涉及。 3.人类遗传病:考查伴性遗传的特点和遗传方式的判断。通过遗传系谱分析考查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不同。 三、解题思路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常考的特殊分离比: (1)、一对相对性状。 ①2∶1→显性或隐性纯合致死。②1∶2∶1→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练习: (2015·全国卷Ⅰ)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 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 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 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 为。 (2)、巧用“合并同类项”推算自由组合特殊比例(基因互作)。 ①9∶6∶1→9∶(3+3)∶1 ②12∶3∶1→(9+3)∶3∶1 ③9∶4∶3→9∶(3+1)∶3 ④15∶1→(9+3+3)∶1 ⑤9∶7→9∶(3+3+1) ⑥13∶3→(9+3+1)∶3 ⑦10∶6→(9+1)∶(3+3) 上述各特殊分离比的共性是总组合数为“16”,其基因型比例不变,即A_B_(9)∶A_bb(3)∶aaB_(3)∶aabb(1),只 是性状分离比改变。 练习: (2015·福建高考)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 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 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 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

【新课标版】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0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高考)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Ⅱ-5和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解析】选B 。A项,根据5、6、11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得出该病不在Y染色体上。该遗传系谱图提示我们此病既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项,无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5均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项,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此概率为1/4。D 项,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生男生女患病概率相同;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生女孩也可能患病。

2.(2011·海南高考)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 A.1/32 B.1/16 C.1/8 D.1/4 【解析】选B。AaBBCcDDEe×AaBbCCddEe得到的子代中一定含有Dd,因此只要计算出其他四对等位基因为纯合的概率即可:Aa×Aa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BB×Bb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Cc×CC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Ee×Ee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因此子代中,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为1/2×1/2×1/2×1/2=1/16。 3.(2011·海南高考)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解析】选C。A项,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子代全为红花,可以用融合遗传来解释;B项,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子代全为粉红花,可以用融合遗传来解释;C项,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出现了性状的分离,不能用融合遗传来解释;D项,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可以用融合遗传来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