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

第12章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指将一定量的中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黏膜的吸收和物质交换,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以达到治疗的一种方法。其方法简便,吸收迅速,作用较快,还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粘膜的不良刺激。

一、目标

1.减轻无血运障碍的黏连性、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或蛔虫粪块堵塞的肠梗阻。

2.通过通利大便排出毒素,用于肠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及肾功能不全者。

3.镇静、催眠等

二、适应症

不仅可以治疗结肠直肠的局部病变,而且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全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尿毒症、麻痹性肠梗阻及支气管哮喘等。

三、禁忌症

1.人工肝门患者。

2.严重内痔、糜烂性肠梗阻、肛管粘膜炎症、有活动性出血者。

3.严重心衰、恶性高血压患者。

4.结、直肠术后及因其他疾病所致直肠狭窄的患者慎用或遵医嘱。

5.孕妇禁用或遵医嘱。

四、注意事项

1.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留灌肠。

2.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3.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

4.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黏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

5.抬高臀部10cm,肛管插入肛门10~15cm。采用直肠滴注法时,药液液面距肛门30`40cm,滴速60-80滴/分,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0ml。

6.在每晚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药液灌注完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尽量保留药液1h以上,以提高疗效。

7.中药保留灌肠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加,需注意对肛周皮肤的观察及保护,必要时可局部涂抹油剂或膏剂。

8.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嘱患者深呼吸,可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

9.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的时间、保留时间及患者排便的情况。

五、告知

嘱患者深呼吸,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及时通知。

六、操作流程

保留灌肠法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__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操作规程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目的: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二、适应症: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肌瘤、囊肿,腹痛,徵瘕积聚等。 三、禁忌症:孕妇,妇女月经期,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高症,有阴道出血情况。 四、注意事项: (1)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 (2)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3)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五、操作方法 (1)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整齐。查看医嘱并转抄评估病人病情,核对,解释。

(2)用物准备:医嘱单、记录单、治疗卡、治疗盘、滤好的中药煎剂 200ml 放入量杯中贴有标签、床号、姓名、药名、量、用法)灌肠器(一次性输液装置一套)血管钳(经过高压灭菌)棉签、卫生纸、橡皮布、治疗巾或一次性中单、石腊油、输液架、必要时备屏风。 (3)配液:测温度(38--41°C)查对,将一次性输液器插入适量药液袋。 (4)操作要点:1)核对,解释,请排二便,关门窗,无关人员回避,必要时屏风遮挡。输液架移近床旁。2)协助病人脱裤至膝并取左侧卧位,屈膝成 80°C角,臀部靠近床沿,铺治疗巾于臀下。 (5)灌肠(三注意:核对、轻摇药液、高度):排少许药液后夹紧,管子理顺,置于臀下。垫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轻插肛管入直肠 15—20cm(指导深呼吸、哈气),控制调节器,使药液缓缓流入,调滴数(68—80 滴),固定,观察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 (6)拔管:撕胶布,缓慢拔出输液器,按揉肛门。

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操作步骤】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的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病员床旁,向病员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嘱病员排尿。 2、取左侧卧位,脱裤至膝部,双膝屈曲,使臀部移近床沿,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弯盘至臀边。如病员肛门扩约肌失去控制能力者可取仰卧位,臀下置便盆,盖好盖被,勿暴露病员肢体。 3、挂灌肠筒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厘米,肛管前端涂肥皂水(石蜡油)润滑,放出少量液体于弯盘内,排出管内气体,用止血钳夹紧,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厘米,松开止血钳,固定肛管,使溶液缓缓流入。 4、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必要时拔出检查有无粪块阻塞。如病员有便意,应将灌考试,大收集整理肠筒适当放低,并嘱病员深呼吸,以减轻腹压。 5、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住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员平卧尽可能保留5-10分钟以上,以利粪便软化。 6、不能下床病员,给予便盆,将卫生纸及信号灯放病员易取处。 7、清理用物,冲洗肛管,放消毒液内浸泡,然后进行清洗和消毒。 8、便毕,协助虚弱病员擦净肛门,取出便盆和橡胶单,治疗巾,整理盖被,开门窗通风,协助病员洗手,卧床休息。 9、在当天体温单的大便栏内记录结果。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0/E表示灌肠后无大便排出;1,1/E表示自行排便一次,灌肠后又排便一次。 保留灌肠标准操作 (一)目的 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及 应用肠道杀菌剂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 1、着装整洁。

2、用物 (1)治疗盘内备:注洗器,药杯或量杯盛指定溶液,肛管、温开水,弯盘,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肥皂液(石蜡油),血管钳。 (2)肛管型号软硬度合适。 (3)便盆。 (4)病员环境准备完善。 (5)口述常用溶液及温度。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备齐用物,携至病员床旁,向病员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 2、嘱病员排便或作大量不保留灌肠。 3、取侧卧位,根据病情定左、右。裤褪至膝部,臀部移近床沿,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并抬高臀部约10厘米(小枕垫于臀下)。 4、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润滑肛管前段,反折肛管;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轻轻插肛管入肛门内15厘米左右。 5、抬高注洗器,液面不超过30厘米,放松肛管,让溶液缓缓流入。 6、溶液将流尽时,倒温开水5-10毫升,反折肛管拔出手指包住肛管置弯盘内,然后用手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柔。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①目的 1.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 2.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 4.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②操作程序 【评估】 1.核对医嘱及治疗卡。 2.病人病情,发病部位,灌肠目的。 3.病人大便的性状及肛周皮肤情况。 4.病人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计划】 1.预期目标 (1)病人体温降低或正常。 (2)病人慢性炎症、肠道感染、氮质血症等临床症关缓解。 2.准备 (1)护士衣、帽、口罩、洗手。 (2)用物治疗盘内备注洗器、量杯(或小容量灌肠筒),少量温水、药液,小号肛管,弯盘、止血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橡胶单与治疗巾,10cm高的小枕,

便宜盆及便盆布,必要时备屏风、温度计。 (3)病人缓解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必要时可先作不保留灌肠。 (4)环境关好门窗,调节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 【实施】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 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3.检测药液温度,注洗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筒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 4.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灌肠筒滴入速度视病情而定),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注入时间宜在15~20分钟内。 5.药液灌毕,夹紧肛管,分离注沅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倒入灌肠筒内滴入)。 6.分离注洗器,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封闭式灌入法直接关上开关,开放式灌入法则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 7.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遗臭万年病人屈膝仰,抬高臀部,待10~15分钟后取出小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 8.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 9.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病签名。 【评价】 1.病人卧位符合病情需要,暴露少,衣被无污染。

保留灌肠法

保留灌肠的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1.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等。 2.为高热患儿降温。 【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儿:年龄、病情、治疗目的、排便状况、心理反应、合作程度、肛门部位皮肤粘膜的状况。 2.用物准备:治疗盘:量杯、灌肠器、肛管(按患儿年龄采用不同型号,应选择较不保留灌肠细的肛管)、石蜡油、弯盘、一次性看护垫、卫生纸、卧位枕,药杯、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液、清洁手套一副。 3.环境:关闭门窗、拉床边隔帘。 4.向患儿或家长解释灌肠的目的、配合方法和灌肠时的感觉。可让患儿先排便,以利于药物吸收。 【操作方法与步骤】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洗手、戴口罩、手套。 2.根据病情取卧位,脱裤腿至膝部或解开尿裤,臀部移近床沿,垫一次性看护垫(或橡皮单、治疗巾)于臀下。用卧位枕抬高臀部,使药液不易溢出。 3.润滑肛管,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轻轻插肛管入肛门内,根据年龄插入深度不同。灌肠器抽吸药液后连接于肛管,将药液缓慢注入。 4.注入后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在弯盘内,再用卫生纸在肛门处按揉。能配合的患儿,嘱其尽可能忍耐,使药液保留1小时以上。 5.脱手套,协助患儿穿上裤子或兜好尿裤,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6.洗手、记录。观察患儿反应。 【注意事项】 1.在做保留灌肠前,对灌肠目的和病变的部位应了解清楚,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插入导管的深度。 2.灌肠前,应嘱患儿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液量要少,压力要低,使灌入药液能保留较长时间,以便充分吸收。 3.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后的患儿及排便失禁的患儿不宜作保留灌肠。 4.用于降温时,灌肠液温度调为28~32℃。 第1页共1页

中药灌肠操作规范流程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规范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应证】 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慢性痢疾等疾病。 【操作流程】 (1) 仪表:着装整洁,佩戴胸牌,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管,水温计,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带,止水夹,输液架, 橡胶单,治疗巾或卫生纸,中药液,治疗本),携至床旁,说明目的,取得配合,嘱病人排二便,遮挡病人。 (2)灌肠液去渣,温度适宜.一般以39-40摄氏度为宜。 (3)去左侧卧位,松开衣裤,将裤脱至大腿上1/2处,膝屈曲位。 (4)臀下用小枕垫高10厘米,垫上橡胶单及治疗巾或卫生纸,注意保暖。 (5)取去渣中药液约200毫升,倒入灌肠筒内。 (6)将灌肠筒挂在输液架上,携至病人床旁(液面离肛门40-50厘米)。 (7)弯盘置于臀缘,润滑肛门前端。 (8)排气,夹紧水夹。 (9)左手分开臀部,右手持肛管插入。 (10)稍停片刻固定。 (11)松输液夹。 (12)滴入通肠,调整滴数。 (13)询问病人对药液滴入的反应。 (14)药液滴完后,用止血钳夹紧肛管缓缓拔出,置弯盘内。 (15)分离肛管,用卫生纸轻轻按压肛门。 (16)嘱病人平卧一小时。 (1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18)洗手。 (19)记录灌肠液量,滴入过程、时间,病人反应并签名。 【注意事项】 (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卧位插入的深度。

(2)观察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 (3)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 (4)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0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 (5)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6)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病人禁用灌肠治疗。 华坪县中医医院 2012年1月10日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一、定义灌肠法: 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分类: 根据灌肠的目的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又可将不保留灌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 1、大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①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排除肠胀气,减轻腹胀。②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作准备。③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④为高热病人降温。 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毫升,小儿200-500毫升,溶液温度为39-41摄氏度,降温时用28-32摄氏度,中暑用4摄氏度。筒内液面高于肛门约40-60厘米,伤寒患者灌肠时,灌肠筒内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厘米,液体量不得超过500毫升。成人插入7-10厘米,小儿插入深度约4-7厘米。保留5-10分钟。 2、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病人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者、小儿及孕妇等。 灌肠液:按医嘱配制,常用有"1、2、3"灌肠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水90ml)或甘油50毫升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80毫升,溶液温度为38摄氏度。筒内液面高于肛门部超过30厘米,成人插入7-10厘米,小儿插入深度约4-7厘米。保留5-10分钟。保留10-20分钟。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慢性盆腔炎、慢性痢疾等疾病。 常用溶液,药物及计量遵医嘱准备,灌肠溶液量不超过200毫升,温度:38摄氏度,①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剂量按医嘱准备;②抗肠道感染用2%小柴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插入肛门15-20厘米。药液注入完毕,在注入温开水5-10毫升,嘱患者尽量保留药液在1小时以上。液面离肛门小于30厘米. 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采取右侧卧位,病变部位:回盲部 操作流程 评估-解释-准备用物-核对-体位-抬高臀部,臀下用小枕垫高10厘米,垫上橡胶单及治疗巾或卫生纸,注意保暖.- 润滑肛门前端-插管-调整滴数.-拔管-操作后处理。

中药保留灌肠法

第12章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指将一定量的中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黏膜的吸收和物质交换,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以达到治疗的一种方法。其方法简便,吸收迅速,作用较快,还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粘膜的不良刺激。 一、目标 1.减轻无血运障碍的黏连性、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或蛔虫粪块堵塞的肠梗阻。 2.通过通利大便排出毒素,用于肠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及肾功能不全者。 3.镇静、催眠等 二、适应症 不仅可以治疗结肠直肠的局部病变,而且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全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尿毒症、麻痹性肠梗阻及支气管哮喘等。 三、禁忌症 1.人工肝门患者。 2.严重内痔、糜烂性肠梗阻、肛管粘膜炎症、有活动性出血者。 3.严重心衰、恶性高血压患者。 4.结、直肠术后及因其他疾病所致直肠狭窄的患者慎用或遵医嘱。 5.孕妇禁用或遵医嘱。

四、注意事项 1.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留灌肠。 2.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3.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 4.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黏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 5.抬高臀部10cm,肛管插入肛门10~15cm。采用直肠滴注法时,药液液面距肛门30`40cm,滴速60-80滴/分,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0ml。 6.在每晚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药液灌注完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尽量保留药液1h以上,以提高疗效。 7.中药保留灌肠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加,需注意对肛周皮肤的观察及保护,必要时可局部涂抹油剂或膏剂。 8.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嘱患者深呼吸,可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 9.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的时间、保留时间及患者排便的情况。 五、告知 嘱患者深呼吸,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及时通知。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肾衰新法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肾衰新法 *导读:“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是将中药汤剂灌注到人体结肠腔内,并利用结肠自身潜在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结肠内和肠粘膜上的有害代谢产物和毒素,以建立起“快速降低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系统,从而达到“非透析疗法”治疗肾衰、尿毒症的目的。……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引起的,临床表现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由于毒素贮存引起的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中药灌肠就是针对以上特点在结肠腔内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非透析”排毒系统,充分开发和利用肠粘膜的潜在功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稳定内环境,提高其对体内有毒溶质和由结肠吸收的“潜在性毒性化合物”的清除率,以达到治疗肾衰、尿毒症的目的。它是继口服、注射外,治疗肾衰、尿毒症的一种全新的给药、治疗途径。 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即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开创了中医直肠给药的先河。唐代以后各代医家沿用和发展了这一给药方法,但主要仍适用于便秘患者的润肠通便。而在近代已出现了用中药灌肠疗法大便不通、肠道寄生虫病、溃疡病、肛门局部病症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一疗法的应用日趋广泛。它不仅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数百种常见病证的治疗,更因其给药方法不受病人吞咽功能和上消化道的影响,

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成为一种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手段。特别是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使血肌酐、尿素氮等通过肠道而增加排泄,在肾病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地发挥了中医保守治疗尿毒症的优势及特色。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中药保留灌肠及中药直肠点滴法两种。 中药灌肠疗法的适应症: 1.早、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特别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肾衰及尿毒症期血肌酐在1000umol/L之上的患者。 2.水肿、腹水;尤其适宜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引起的重度水肿及肝腹水患者。 3.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引起的恶心、呕吐、腕腹胀满等胃肠功能紊乱患者。 中药灌肠疗法的优势特点: 1.完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要求,并可将不同时间的辨证所选方药,及时注入直肠,直达病所或经吸收后再布散于全身,以发挥整体的治疗作用 2.有利于保持药物性能和疗效的提高,直肠给药吸收与口服给药吸收总量的比值是5:1,与静脉给药吸收的总量无区别。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口服给药增加100%。 3.中药直肠给药能加速奏效时间,提高疗效,且药物吸收部分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大循环,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化学变化而改变药物性能,同时也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

保留灌肠法

消化科专科操作示教流程---保留灌肠 【目的及适应症】 1.镇静、催眠,用于高热、失眠等症。 2.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 4.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操作程序】 一、评估: 1.病人评估: 核对病人信息(床号、姓名、腕带),评估患者病情、排便情况、合作程度、自理能力,解释操作目的,并嘱咐患者先排便,以利于药物吸收 2.环境评估: 环境温度适宜,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 二、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仪表xx,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50ml注射器、量杯(内盛配制好的灌肠液100-200ml)、肛管、弯盘、治疗碗(内盛温开水约20-50ml)、卫生纸、石蜡油、棉签、一次性看护垫、水温计、便盆、屏风、手套、小软枕。 3.病人准备: 缓解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必要时可先作不保留灌肠。

4.环境准备: 关好门窗,调节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 三、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 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裤脱至膝部,双膝曲屈,臀部移至床沿,抬高臀部10cm,铺看护垫,弯盘置于臀下。 3.测药液温度,注射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筒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肛管轻轻插入肛门内15-20c(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插入18-25cm)。 4.缓慢注入药液(灌肠筒滴入速度视病情而定),液面距肛门不超过 30cm。 5.药液灌毕,反折肛管,分离注射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倒入灌肠筒内滴入)。 6.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封闭式灌入法直接关上开关,开放式灌入法则 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 7.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嘱病人屈膝,抬高臀部,待10~15分钟后取出看护垫,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 8.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 9.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病签名。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一般视病

灌肠的目的用物准备及

灌肠技术 (一)目的: 1、为肠梗阻或者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2、刺激患者肠蠕动,转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二)用物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一次性灌肠袋1套、弯盘、肥皂液(润滑肛管)、卫生纸、油布、治疗巾、便盆、输液架、水温计、屏风,根据病情或医嘱准备灌洗液。 (三)操作程序: 1、将物品携至病人床旁、查对,向病人做好解释,屏风遮挡病人。 2、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脱裤至膝部。使臀部移近床沿,将油布、治疗巾垫于臀下,弯盘置臀边。(如排便失禁者取仰卧位,臀下置便盆)。 3、挂灌肠袋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厘米。润滑肛管前端,放出少量液体,排出管内气体,夹管。分开臀裂,显露肛门,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厘米,固定肛管,松开夹子,使溶液缓缓流入。

4、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必要时检查有无粪块阻塞。如病人有便意,将灌肠袋适当放低,并嘱病人深呼吸以减轻腹压。 5、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快速拔出,放入弯盘。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尽可能保留5-10 分钟以上,以利粪便软化。 6、不能下床病人给以便盆。 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8、记录结果。 (四)、注意事项: 1、注意尽量少暴露病人肢体,以防着凉。 2、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量。伤寒病人灌肠溶液不超过500毫升,压力要低,液面不超过肛门30厘米。 3、如为降温灌肠,可用28-32℃等渗盐水或用4℃等渗盐水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4、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5、灌肠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发现脉速、气急、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等,应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

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操作内容: 具体操作: 1、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配合,嘱患者排便,以利药物吸收。 2、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左右侧卧位、膝胸卧位) 3、用石蜡油润滑肠道冲洗袋前段10cm-15cm,自肛门插入15cm-20cm。液面距肛门小于30cm,缓慢注入药液,便于药物保留,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边操作边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操作中如有抵抗感,不能强行插入肛管。 4、药物注入完毕后,反折肛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前段,拔出肛管,用卫生纸在肛门出轻轻按压,嘱病人取膝胸位,尽可能忍耐,是药液保留30m-1h左右,便于药物吸收。 5、整理用物、用物按消毒原则处理。

中药保留灌肠法流程图 物品准备 中药灌肠液、灌肠筒、治 疗盘、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血管钳、调节夹、草纸、橡胶单、治疗巾、输液架、水温计 患者准备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服装、鞋帽整齐 态度和蔼,语言温柔 洗手,戴口罩 插管前准备 嘱病人排二便,核对、解释,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脱裤,屈膝,垫橡胶单、治疗巾,屏风遮挡、保暖 取中药灌肠液约200毫升, 倒入灌肠筒内,挂在盐水架上,移至病员床边(液面离肛门约40~50厘米) 插 管 滴灌药液 观 察 拔 管 松开血管钳,滴入药液通 畅后,调节滴速为60~80滴/分。 药液滴完,用血管钳夹紧肛管,缓缓拔出,置于弯盘内,分离肛管,用草纸轻轻按压肛门。 整 理 记录 灌肠液量、滴注过程、时间、病员反应等,签名 弯盘置于臀沿,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血管钳,分开臀部,将肛管插入肛门15~20厘米,稍停片刻,固定 病员反应、药液滴入情况。 协助病员平卧、抬高臀部,整理床单位,清洁用物,洗手。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中药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程 一、简介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有肛门注入法和直肠滴注法。 二、适应症 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慢性痢疾等疾病。 三、禁忌症 1、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后或大便失禁病人禁用。 2、下消化道出血、妊娠妇女等禁用。 3、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患。 四、用物准备 1、中药直肠滴注法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器一套、弯盘、肛管(14~16号)、石腊油、棉签、止血钳、输液架、橡皮单、治疗巾、水温计、中药汤剂、量杯或量筒、卫生纸、必要时备屏风等。 2、中药肛门注入法治疗盘、量杯、50 ml注射器、肛管(14~16号)、温开水、弯盘、橡皮单、治疗巾、石腊油、卫生纸、棉签、水温计、中药汤剂、必要时备屏风等。 五、操作步骤 (一)中药直肠滴注法 1、灌肠前嘱病人排尽大、小便。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 3、视病变部位协助病人取左侧或右侧卧位,用小枕抬高10 cm,垫上橡皮单和治疗巾,露出肛门。 4、测量药液温度(39℃~41℃)入输液瓶或灌肠筒内,挂在输液架上。润滑肛管前端,肛管连接输液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

直肠约10~15 cm,松开血管钳,调节滴数。 5、药液滴完,夹紧输液管,拔出肛管,用卫生纸轻揉肛门处,帮助衣着,整理床单位。嘱病人保留1小时以上。 6、整理用物,归还原处。 (二)中药肛门注入法 1、灌肠前嘱病人排尽大、小便。 2、备齐用物,协助床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 3、视病变部位协助病人取左侧或右侧卧位,用小枕抬高10 cm,垫上橡皮单和治疗巾,露出肛门。 4、润滑肛管前端,用注射器吸取药液,连接肛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约 10~15 cm,松开止血钳缓缓注入。注毕灌入温水5~10 ml,夹住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中,用卫生纸轻揉肛门处。整理床单位,取舒适卧位。嘱病人保留1小时以上。 5、整理用物,归还原处。 六、注意事项 1、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 2、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3、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4、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保留灌肠技术规范

保留灌肠技术规范 一、操作目的: 1、镇静、催眠。 2、治疗肠道感染。 二、评估要点: 1、评估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及耐受程度。 2、评估病人肛周皮肤黏膜情况。 三、物品准备: 1、治疗盘内:治疗巾内备注洗器及肛管、卵圆钳、弯盘、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或纱布、一次性防水垫单、水温计、一次性清洁手套、小垫枕、手消毒剂; 2、灌肠溶液:10%水合氯醛或者其他抗生素溶液 200ml 以内、温开水 5-10ml; 3、其他:输液架、屏风、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酌情备便盆、便盆巾。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嘱患者先排便。 3、洗手,戴口罩。 4、根据医嘱取灌肠溶液进行配置,测量溶液温度38℃。 5、酌情整理治疗台,再次洗手。 6、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7、松床尾盖被,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变部位取合适体位,将小垫枕垫于患者臀下,使臀部抬高 10cm。 8、置垫单于臀下,置弯盘于臀边。 9、戴手套,注洗器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夹管。 10、润滑灌肠管前端 15-20cm。 11、按照要求置入肛管,指导患者作深呼吸,置入后固定肛管,液面至肛门的高度应<30cm,缓慢注入药液。注入完毕后再注入温开水 5-10ml。 12、抬高肛管尾端,待液体全部注入后,拔出肛管,清洁肛门。 13、撤出弯盘、治疗巾及小垫枕,脱去手套。 14、协助患者平卧,嘱患者尽量忍耐保留药液在 1 小时以上,行相关知识宣教。 15、再次核对。 16、洗手,取口罩,记录。 17、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20 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2、嘱患者至少保留药液在 1 小时以上。 六、注意事项: 1、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做保留

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 目的 1、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2、用于镇静、催眠、治疗肠道感染 一、操作前准备 (1)评估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 (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一般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肠道抗感染用2%小檗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等。灌肠液量不超过200ml。温度39~41℃。 (3)关闭门窗,适当遮挡。 二、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解释,嘱病人先排便、排尿。 (2)取适当卧位,臀部抬高10cm。 (3)嘱病人深慢呼吸,轻轻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缓慢灌入药液。 (4)拔出肛管后嘱病人至少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5)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观察病人反应和疗效,做好记录。 三、禁忌症 1、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做保留灌肠。 2、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消化道出血禁忌灌肠。 (2)肠道病病人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 (3)慢性菌痢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取右侧卧位。 注意事项 1、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2、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3、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至少保留1小时以上,以提高疗效。 4、灌肠前排尽大小便。 5、灌肠液的温度和体温相当即37度左右时,即可灌肠,不宜过热或过凉,以免刺激肠黏膜。

中药灌肠法技术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法技术操作流程(11分钟) 【目的】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适应症】1.为肠梗阻或者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2.刺激患者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一、核对 请老师帮忙核对医嘱:1床王丽,女,50岁,住院号123456,中医诊断:虚劳(脾肾两虚型),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医嘱:中药降氮洗剂100ml日一次保留灌肠。医嘱正确,谢谢老师。敲门,携带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丽,女,50岁,住院号123456。 二、评估与告知 王阿姨,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能告诉我您的名字吗?王丽。我来看一下您的腕带,请问您的腕带在哪侧手臂?右侧。1床王丽,女50岁,住院号123456。(注意核对腕带时医嘱卡与腕带距离不可过远,在同一平面,勿压迫患者,注意保暖)。王阿姨,由于您血肌酐300umol/L,现在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降氮洗剂100ml日一次保留灌肠,在操作的过程中,您尽量配合我做深呼吸的动作就可以,那您同意我为您进行此项操作吗?同意。刚看过您的病例,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史,无药物过敏史,请问您在月经期吗?不在。那我来看一下您的皮肤,我来协助您取左侧卧位,请您双手交叉放于腹部,双腿屈膝,请您向左侧翻身,我来帮您脱下裤子。您的肛周皮肤黏膜完好无破溃。协助患者平卧,穿好裤子。盖被。您这个体位还舒适吗?舒适。那我向您简单介绍一下中药灌肠法,中药灌肠是将中药药液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请问您需要去趟卫生间吗?不需要。请您稍等,我准备一下用物,我们稍后见。病室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清理无关人员,关闭门窗,屏风遮挡。 三、用物准备 1.处置车上层:治疗盘内备中药灌肠液(39~41℃)、水温计、一次性灌肠袋、一次性弯盘、垫巾、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尿垫、纱布、量杯;治疗盘外备臀垫、中医治疗单、卫生纸、手消毒液、中医护理操作记录单。 2.处置车下层:生活垃圾桶、医用垃圾桶、回收桶 所有物品均已在处置室准备完毕,符合要求,可以使用。 四、操作 1.敲门,推处置车进病室,携带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丽,女,50岁,住院号123456。王阿姨您好,为了操作的准确性,我们再来核对一下姓名,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王丽。我来看一下您的腕带,1床王丽,女50岁,住院号123456。 2.摆体位,王阿姨,我来协助您取左侧卧位,请您双手交叉放于腹部,双腿屈膝,褪裤子至膝部,请您向左侧翻身,我来协助您将臀部向后移,您这个体位还舒适吗?舒适。我来为您垫臀垫,铺垫巾。(垫臀垫,抬高臀部,铺一次性尿垫、垫巾,置弯盘、卫生纸) 3.调整输液架高度。 4.六步洗手法,戴口罩。 5.操作前查对,查对患者床号、姓名、诊断、证型、药名、剂量、时间、用法。王阿姨,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王丽。1床王丽,中医诊断:虚劳(脾肾两虚型),中药降氮煎剂100ml日一次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法的操作常规及注意事项

中药保留灌肠法的操作常规及注意事项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洗手,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慢性痢疾等疾病. 一、准备 (1)仪表:着装整洁,佩戴胸牌,洗手,戴口罩. (2)用物: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管,水温计,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带,止水夹,输液架,橡胶单,治疗巾或卫生纸,中药液,治疗本. 二、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说明目的,取得配合,嘱病人排二便,遮挡病人. (2)灌肠液去渣,温度适宜.一般以39-40摄氏度为宜. (3)去左侧卧位,松开衣裤,将裤脱至大腿上1/2处,析屈曲. (4)臀下用小枕垫高10厘米,垫上橡胶单及治疗巾或卫生纸,注意保暖. (5)取去渣中药罐液约200毫升,倒入灌肠筒内. (6)将灌肠筒挂在输液架上,携至病人床旁(液面离肛门40-50厘米). (7)弯盘置于臀缘,润滑肛门前端. (8)排气,夹紧水夹. (9)左手分开臀部,右手持肛管插入. (10)稍停片刻固定. (11)松止水夹. (12)滴入通肠,调整滴数. (13)询问病人对药液滴入的反应. (14)药液滴完后,用止血钳夹紧肛管缓缓拔出,置弯盘内.

(15)分离肛管,用卫生纸轻轻按压肛门. (16)嘱病人平卧一小时. (1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18)洗手. (19)记录灌肠液量,滴入过程、时间,病人反应并签名. 三、中药保留灌肠法的禁忌症 ①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病人. ②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等。 四、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 ①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的卧位插入的深度. ②观察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 ③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 ④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0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 ⑤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