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意义

浅谈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意义

在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考试指挥棒下,初中语文课本也对汉语语法知识进行了删减,语法知识被安排在附录里;而且中考试题里也不再出现明显的语法知识题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法”不作为考试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于是现如今有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法教学。从我近几年所教的初三语文来看,很多时候学生对语法知识全然不知。为此,我持不同意见,初中语文教学应加强语法教学。

首先,分析目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

一、过分淡化语法教学,使其没有完整性。

《课标》已经将语法知识安排在了附录里,这个课时大多老师也会安排在本学期最后,以至于在复习课中进行,教师不够重视,学生不认真学,甚至于进度慢的老师,就顾不到附录里的语法知识。这样,一个知识接不上另一个知识点,使整个语法教学脱节,没有系统化、完整性。例如:初三老师给学生教学短语类型,问到学生,“鲜艳的红领巾“中”“鲜艳”是什么词性,全班只有极个别同学知道是形容词,其他同学膛目结舌,对“词性”这个概念一无所知,那么后面所学到的句子成分划分、复句等知识就无从下手,学生更是不能掌握了,这就是过分淡化语法教学的后果。

二、超出课标进行教学,师生负担加重。

初中语文中,语法教学的程度把握,除了认真钻研课标外,别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9305779.html,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邓春霞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7期 摘要:英语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 如单词、短语进行学习,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英语语法进行学习和理解。英语语法的教学关系到英语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会对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有必要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英语知识,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掌握,还需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掌握英语语法知识。由于语法是引领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因此如果学生不能有效掌握语法,就很难将其他基础知识如单词、短语、读音、理解等融为一体,其英语整体学习效果就很难得到提高。基于此,老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法的教学,在实践环节,老师要结合英语语法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科学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科学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兴趣教学法,这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强烈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觉得英语单词众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语法难以理解,发音不准,不能顺利完成阅读或者理解,这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良好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乐趣,降低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就是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以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原因,基于此,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展针对性教学,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设计对应难度的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收获,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感,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自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引导,就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此外,为了增加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还可以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教学法,也就是将游戏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去,也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对相关的英语内容进行学习,这种转变有助于改变初中英语课堂枯燥单一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代入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去,从而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教学体验,增加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感和获得感,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内容。 二、把语法放在语境中进行教学,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浅析初中语文语法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在我国中学语文学科教育中一直呈现摇摆不定的发展走势。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在新课程标准规定中也提出了“要随文学习语法知识,适度强化语法教学”的基本教育原则,希望以此来强化初中语文教学。在当前的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这一语法教学已经被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就从多个方面例证解析了当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有效策略。 标签: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知识体系;有效策略 语法是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于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所培养的是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相关能力技巧。在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它应该做到自身工具属性与学科人文属性的相互统一,帮助初中生完善交际工具功能性。 一、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策略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知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语法自身知识内容的有效编排,强调课程标准化与教学方式多元化,严谨依据教学改革来提出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策略,即要围绕教材基础展开的语法知识体系构建。 语文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他们以教材为主要纲领来统筹其中的语法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相对程度的增减与重组,保证语法知识从难到易、从死知识转化为活应用,这样有助于提高语文语法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在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涵盖的语法知识点较多,无论是《金色花》、《秋天的怀念》,还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对初中生而言它们都仅仅是简单的语文课文标题,学生本身不会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一并列短语,或者“金色花”这一名词的语法属性有所察觉和关注。在学生脑海里,它们只是零星的、不成形的碎片,整体上缺乏对它们在语法层面上的认知。为此,教师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来帮助学生指出这些基础的语法点,并以点带面的给出某些初中中语法知识的结构内容,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法知识体系。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根据语法单位级别来删偏去难,将某些简单实用的词汇短语或句型留下,强化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并形成它们之间的彼此相互呼应。同时也为学生传授一些复句常用关联词语类型,例如递进、选择、因果、并列、假设以及条件等等。在初中,上述的语法基础知识应该合理分配与3个年级的6个学期当中,针对七年级学生就要首先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教学过渡,注重强化语法教学中的形象思维逻辑,为他们安排编写实际词汇和短语,整体上要求教学内容易易于理解;到了八年级,要以虚词和句子成分更多的语法知识为主;九年级则要在语法教学中加入更多难度更高的复句练习。综上所述,6个学期被合理分配利用后,就保证了整个初中阶段语法教学过程的充实,让每个

人教版初中语文语法教材

人教版初中语文语法分类讲义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看说进行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 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 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1. 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试论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实施策略

试论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16-12-14T16:46:17.0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1期作者:朱惠珍 [导读] 语法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无论说话、写作,我们都必须要遵循这个“语言法则”。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朱家井学校73001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针对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鉴于此,本文选择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文章主要阐述了合理筛选,让语法教学符合初中学生实际、静态的语法教学和动态的语法教学相结合、阅读教学与语法教学有机融合等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效果的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指导,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策略 语法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无论说话、写作,我们都必须要遵循这个“语言法则”。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适时、适量地学习语法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语法教学的意义,大而言之,可以增强学生对母语的科学认识,使之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激发他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并维护其健康和纯洁的积极性;由于语法是语文学科中抽象性、系统性最强的知识体系,学习它又可以加快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随文点拨,学会分析 随文点拨就是把语法知识置于一定的语言背景之中,在游泳中学游泳,在语言中学语法。课堂教学毕竟有限,随文点拨要抓住重点,把握时机。课文词汇丰富,文采飞扬,便引导学生进行短语归类;课文长句较多时,可引导学生找出句子的主干,遇到典型的复句,可引导学生分析复句。如,“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在教学这段内容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辨别每一分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并划分每一分句的主干,理清四个“难道”引领的四个分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纲举目张,学生便能深入理解作者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写法,深入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火热、赤诚的礼赞之情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丰富内涵。 二、阅读教学与语法教学有机融合 当前的语文课本是学生手头所拥有的最直接、最直观的教材,而其选的文章也大都能代表普通话的语法规范。这其中自然就有很多的内容需要讲解。例如词的性质(实词、虚词等),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同时,看看大家是怎样运用语法手段的。例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社戏》)只有有了一定的语法基础,学生才会明白句子的主干是“清香吹来”。什么发散的清香?“豆麦”和“水草”所发散的清香。“豆麦”和“水草”是什么关系?“豆麦”和“水草”是并列关系。“朦胧”这一词语用得好,好在何处?“朦胧”这一词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新鲜、生动,写出了月色与水气水乳交融的情状。如果学生能这样分析,那他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更透彻、深刻了。从目前整体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对于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来说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语法知识讲授过程与整个课文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如果我们将语法知识讲授过程与整个课文教学整合起来,这样会对学生语法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课文教学是以各种具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于语法的学习更具有真实性,更能体会整个情境,同时提高了整个学习的效果。 三、通过语法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水平 中学生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但我们常常看到,由于不懂语法,很多学生的作文中错字、病句连篇:生造词语,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顺序不合理……种种语病大大影响了文章意思的表达,连最基本的“文从字顺”尚且达不到,又何谈条理清晰、文笔生动呢?如一名初二学生在话题作文“榜样”中写到:我的同桌是我学习的榜样。他活泼开朗,虽然他九岁时因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学习生活非常困难,可是几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锻炼,使他增长了体质,提高了学习。今年他还被评为学校“行为规范标兵”的光荣称号呢。事实证明,当命运堵住一条道路的时候,只有努力,就会发现另一条道路。短短一段话,竟然出现了多处语病,比如:“通过坚持不懈地锻炼,使他增长了体质,提高了学习。”一句主语残缺,应去掉“使”,“增长’与“体质”、“提高”与“学习”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增长”改为“增强”,将“学习”改为“学习成绩”。虽然我们经常对学生进行修改病句的训练,但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病句,还得学好语法。只有让学生掌握语言组合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修改病句,避免病句。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才能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夏卫华浅谈中学语法教学的情景教学策略——对一节语法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10),65-66。 [2]李玉英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与中学语法教学——兼论中学语文教师本体知识更新问题[J].教育探索,2009,(03),69-70。 [3]朱鸣对《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词类划分的一些不同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3),16-17。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意义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意义探讨 摘要:语法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语文教师淡化甚至取消了语法教学,导致当代中学生语法素养无法形成,而且也影响了中学语文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成果。本文从语法教学的现实性和重要性阐述了语法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探讨 一、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学语文已从过于强化语法教学转为过于淡化语法教学。这种现象是存在于现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最普遍的现象。随着语法教学越来越淡化,中学语文教学显现出与此相关的更多问题。如今的中学生极度缺乏语法知识,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文言文在高中课文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教师教授的量很大。在会考和高考的双重要求下,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掌握很多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活用”“虚词的词性和意义”“特殊句式”等。此时只有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才会在教学中切身体会到语法的重 要性。显而易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词性、句子成分、短语结构等语法知识。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适时、适量地学习语法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语法教学的意义,大而言之,可以增强学生对母语的科学认识,使之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激发他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并维护其健康和纯洁的积极性;小而言之,可以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基本的语法知识和有关技

能,提高他们准确理解语言和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对初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 在进入初中这段时间里,除了少数对语文有偏爱的学生表现出对汉语语法的兴趣并有所感悟以外,恐怕多数学生并未从语法教育中得到启发。目前初中生普遍存在着由于语法素养的缺乏而导致的理解和沟通障碍:有人讲话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有人在阅读文章时找不到文章的脉络,无法领悟语言的精妙,读不出文章的深意;有人作文词不达意,错字连篇,更不用说表达得完整、详尽以及描写得绘声绘色了;有人面对文言文中大量的词类活用和句式变化感到无从下手。在相关学科的学习中也暴露出类似的问题:由于学生不懂什么是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句子主干、复句类型,导致英语语法的学习也困难重重;学生分析解答理科问题时常常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述种种情况的出现无疑与中学语文教学中淡化语法、忽视语法教学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语法知识教学不应当淡化,中学阶段学点语法完全有必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意义 1.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说“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但并未完全否定语法教学。如果我们仔细研读课标,就会发现其正文里随处可见对语法方面的要求。语法是有关语言组织结构的基本规律的知

让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活起来的应用策略分析

让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活起来的应用策略分 析 古语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时对于句子的主、谓、宾构成都搞不清楚,碰到“汝之不惠”这样的句子,教师怎么才能讲明白?可见语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键的问题是怎样让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活起来,让他们学会、乐学。 一、教材资源是语法教学的基本环境 尽管我国教育部门一直没有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内容提出具体严格的要求,教材中的专项语法练习也屈指可数,但这恰恰在实际上给语文教师进行语法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那就是不必受教材内容所限,可以自由发挥主观创造性。但同时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究竟应该利用哪些材料实现语法的灵活教学?因为教学客体是心智发育尚未完全的初中学生,所以语法教学难以简单地以分析与练习进行,最好的办法依然是把教材内容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让语法从教材中来,融于教材中去,使语法知识由枯燥无味变为灵活生动。 例如我们在讲解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时,会分析到这样的句子:“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段话很具有语法代表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探讨各个分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详细说明其作用,继而划分句子主干。通过此种深化引导分析,学生一方面形象接受了有关的语法知识,另一方面还在深入分析时熟悉了作者逐步深入的写作技巧,从而起到对教材内容全面认识的客观效果。 再比如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名作《月迹》中有:“盼着月亮”、“ 坐回中堂”、“ 爬着那竹帘”、“ 没了踪迹”、“ 端了一壶甜酒”、“ 掬着沙儿”等短语,可以拿来当作鲜活的例子加以细致分析,让学生在这些例子里面自行探索短语的结构规律,最后由教师给出总结性陈述。 二、阅读与写作是语法教学的两大辅弼 语法知识不仅可以从教材中来,而且可以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升华。借助阅读教学,学生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相关语文知识的全面整合。语法教学在阅读过程中的展现就是这种整合过程中的组成部分。例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为了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当学生读到这里时,教师即可顺势讲解:如果遵从语法规律,句子须以主语作为开头,但却不能僵化地使用,若直接将于勒一词置于前面,句子将会不容易通顺,“大家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 学能力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7-9年级)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7-9年级)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7-9年级)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正确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7-9年级),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6.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7.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试论研究性阅读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博士)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个性·文学性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解读学原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初中语文语法大全演示教学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副词例外),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使令:叫、让;表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设计1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设计 ——短语 教学理念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与学情简介 现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阶段的语法知识)只在每册的课本后面附录中简单地介绍了一点点,学生学了这册一点,而上册的内容却忘记得差不多了。因此,要有系统地讲解语文语法。 教学目标 1、了解语文语法知识。 2、语文语法在生活中的意义。 3、掌握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等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短语的类型及其结构。 2、短语类型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句子一“感冒了,我去看医生。”中“我去看医生”就能治好感冒吗? 句子二“天气太冷了,大家走出教室晒太阳。”中“大家走出教室晒太阳”,到底是大家晒太阳,还是“太阳晒大家’? 小结:这就是语文中语法的知识了,这两个例子实际从意义上是说不通的,但大家都这么说,也就不足为怪了。现在我们来学习短语。 师:什么是短语?請大家说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组合。 生:“我们的教室”、“老师讲课” 小结: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就构成了短语。特点:短语不是句子,是没有标点的。 2、短语的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 师:“老师和同学”、“讨论并通过”这两个短语有什么特点? 生:有“和”“并’两个连词。 小结:这两个短语就是并列短语。词与词之间可插入连词,且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短语,词性也相同。 师:“我们的教室”、“小心地翻译”,这两个短语有什么特点? 生:有两个助词“的”、“地”。 小结:这两个短语就是|偏正短语。词与词之间可插入结构助词“的”、“地”,使前后词之间有修饰、限制的作用,这就是先偏后正。 师:“敬畏生命”、“走路”、“夸奖我”这三个短语有何特点? 生:前一个词是动词,后一个词是名词或代词。 小结:动宾短语就是前边一个词是动词,后边是受其支配的名词或代词。 板书设计 类型例子特点 并列短语老师和同学1、连词“和”“并” 讨论并通过2、词性相同

中学语文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重要性分析-最新文档

中学语文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重要性分析 一、学习语法知识的重要性 1.语法知识能理性地指导我们修改病句。从小学到初、高中的语文考试,都有病句修改的题型,病句修改自然离不开语法知识。比如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都涉及到句子结构的知识,如果有相关的语法知识,学生自然就会去思考缺了什么成分,句子的哪个成分和哪个成分搭配不当,然后根据句子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如果没有接触过语法,遇到这样一个句子:“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一般就会根据生活积累,或者凭感觉去修改,要么去掉“从”和“中”,要么再去第二个句子中的“是”,感觉上是对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抓住病句修改的根本原因。如果学习了语法,那情形就完全不一样。因为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2.语法知识有助于准确地理解词义。学习语言的组合规则,对于理解词义、辨析反义词、近义词等都有很大帮助。比如语速如何组成词语,词语和词语如何组成短语,其中组合的结构不同,表意也不同。比如“老师”、“孩子”,这是有一个基本成分和一个辅助成分构成的词,这一类词的意义由基本语素的意义来决定;再比如“热爱”和“雪白”这一类词,两个语素中后一个是主体,是偏正结构的词语,这一类词的意义中心在后一个语素上,前一个语素只是起修饰或限制作用。那么,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结构类型,并抓住词语的核心语素,就会轻而易举地去解决。 3.学习语法知识有助于准确地表情达意。因为语法系统地讲解了句子的语气、语体色彩、语境等知识,学习语法,能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也就是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我们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论,很重要的一点要使语法教学有助于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这也是语法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近年来,学生难以找出自己作文中语言运用上的毛病,俗话说“好作文都是修改出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大多数学生写作文都是一挥而就,很少有人花时间去修改。一方面是应试的需要,训练快速作文;另一方面的原因恐怕还是缺乏修改语言文字的基本功。

人教社2016年版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编排与教学研究

人教社2016年版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编排与教学研究 语法知识学习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得到进一步彰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课程的人文性特点,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法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几乎销声匿迹,造成学生的语言能力降低,语文素养下滑。教师教学中忽视必要的语法知识讲授,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制约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造成语法教学停滞不前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从分析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入手,对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的编排,研究现行教材语法知识的编排特点,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为教材语法知识的编排提出建议。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和对话访谈的方式,了解师生使用教材语法知识的感受和他们对教材语法知识的认识,还有使用教材语法的方式,从而为改进语法教学提出较好的对策。本文围绕已出版的四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的编写和使用情况,探讨语法知识编写和应用,主要包括教材中课后补白部分的语法知识小短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以语文教材和语法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造成语法教学现状的几方面原因。然后简要说明有关教材中语法知识编写和使用情况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对象和方法。第二部分是有关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编排的研究,首先厘清了本文中涉及的教学语法的概念和内容,然后从语文学习出发探讨语法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各方面的作用,其次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的编排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新教材语法知识的编排具有随文编排

语法、编排位置去边缘化、语法概念的表述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第三部分是有关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使用情况调查的研究,从统计调查问卷入手,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对语法知识的 认识,对教材语法知识的认可度,教材语法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教材 语法的使用状况。从而提出教材语法知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有关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编写和应用建议的研究,针 对教材语法知识的分析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笔者对统编本初 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的编写提出几点建议:增加语法知识的专项练习、增加系统化的语法内容、增加语法知识的举例数量。对使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的师生提出:从思想上重视语法知识、创新教学 方法、提升教师语法知识素养、知识与练习相结合的这四点建议。本文通过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语法知识编排和使用情况深入分析,提 出的几点建议,希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增加语法知识教学的比重,改变目前语法教学被忽视的状态。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设计 ——短语 教学理念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与学情简介 现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阶段的语法知识)只在每册的课本后面附录中简单地介绍了一点点,学生学了这册一点,而上册的内容却忘记得差不多了。因此,要有系统地讲解语文语法。 教学目标 1、了解语文语法知识。 2、语文语法在生活中的意义。 3、掌握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等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短语的类型及其结构。 2、短语类型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句子一“感冒了,我去看医生。”中“我去看医生”就能治好感冒吗? 句子二“天气太冷了,大家走出教室晒太阳。”中“大家走出教室晒太阳”,到底是大家晒太阳,还是“太阳晒大家’? 小结:这就是语文中语法的知识了,这两个例子实际从意义上是说不通的,但大家都这么说,也就不足为怪了。现在我们来学习短语。 师:什么是短语?請大家说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组合。 生:“我们的教室”、“老师讲课” 小结: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就构成了短语。 2、特点:短语不是句子,是没有标点的。 2、短语的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 师:“老师和同学”、“讨论并通过”这两个短语有什么特点? 生:有“和”“并’两个连词。 小结:这两个短语就是并列短语。词与词之间可插入连词,且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短语,词性也相同。

师:“我们的教室”、“小心地翻译”,这两个短语有什么特点? 生:有两个助词“的”、“地”。 小结:这两个短语就是|偏正短语。词与词之间可插入结构助词“的”、“地”,使前后词之间有修饰、限制的作用,这就是先偏后正。 师:“敬畏生命”、“走路”、“夸奖我”这三个短语有何特点? 生:前一个词是动词,后一个词是名词或代词。 小结:动宾短语就是前边一个词是动词,后边是受其支配的名词或代词。 板书设计 类型例子特点 并列短语老师和同学 1、连词“和”“并” 讨论并通过 2、词性相同 3、关系并列 偏正短语我们的教室 1、助词“的”、“地” 小心地翻译 2、先偏后正 动宾短语敬畏生命 1、前动词后名词或代词 走路 夸奖我 作业布置

农村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改善方法与策略

农村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改善方法与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及各学段学习目标中都对 语法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学习目标中,更具体提出了要“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并在附录中列出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但从目前农村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现状不难看出,语法教学的淡化趋势仍未逆转,学生的语法 掌握水平不容乐观。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仍然是一个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这个时期如 果不能帮助学生打好语法基础,在后续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和其它学科学习中很可能会造成障碍。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别探讨如何改善农村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以及改善的策略。 一、语法教学要紧贴生活实际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手段的生活化,应用生活化的教学 手段,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语法的魅力和实用性。 语法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语法教学时,需要避免将中学语文语 法课上成理论知识课。为了更好地提升语法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采用更有生活气息的教学 方式,让学生感知教学材料。为学生建立语法语境时,模拟生活语境,细致讲解生活知识, 这更加方便学生理解语法知识,让语法教学变得生活化,在实际交流中注意语法的应用。譬 如利用校内的墙报、板报,观察街头巷尾的标语、橱窗,聆听广播站、电视台,参加校外的 社会活动,这些都能成为语文语法教学的生活化手段。 语法教学要回归生活,学生就要在生活中积累语法知识。放开语文课本,在生活体验中,探 索总结汉语组合的规律,掌握规范使用汉语的能力。 二、语法教学要结合文学写作 作文一直是很多学生的软肋,这确实也是对于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 不得不说的是,写作过程中是学生真正对于这门语言展开运用的时候,这也是对于学生自身 的语法水平的一种考验,只有具备较好的语法基础,学生才能更娴熟的组织文字,更准确与 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 因此,在对于学生的语法教学中,从写作过程入手是很有必要的。语法知识掌握的情况与文 学修为是可以通过写作反映出来的,学生的语法知识扎不扎实文学修为高不高,一看他们的 作文就知道了。 如果说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对于学生而言还比较有难度,并且让他们觉得有压力,可以尝试让 学生从记录生活中的小片段入手。比如,可以让学生就生活中看到的某一个现象或某一个让 他们感到触动的人或事件写一个小片段,形式内容都不必局限,就是简单的练笔,培养他们 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锻炼他们的语法水平。此外,可以培养学生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很 多时候,日记或周记可以成为孩子们最知心的朋友,在日记周记里可以完全敞开心扉,写自 己的喜怒哀乐,这是对生活的很好的记录,也是帮助他们培养写作兴趣从而让语法水平得以 提升的方式。 三、语法分析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运用 2018年安徽省中考文言文的考题变课内文言考查为课内和课外浅显文言文比较阅读,考查 基本由加点词、句翻译和短文理解组成,这里面涉及一些语法知识。文言文阅读是要懂语法 知识的,才可以更易于整体上把握文意。因此,初中忽略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是不可取得, 应让学生有一些基本的语法概念。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词类的概念,句子成分和句子主干的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材料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材料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初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 一、夯实基础。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初一刚开学,我们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们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初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初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们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 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 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 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 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 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