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

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
清华大学心理学概念重点笔记整理

0. 引言

0.1 心理学是什么?

1.心理学家谱:勒温Kurt Lewin→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沙赫特Stanley Schachter→

尼斯贝特Richard Nisbett→彭凯平Kaiping Peng→你

2.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a.科学:证伪、客观、预测、经验、观察、假设、测试

b.行为: 可以观察到的人类动作

c.心理过程:人类的记忆、知觉、情绪、意识等活动

3.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a.自然世界与精神世界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类的活动

d.人性的本质

4.心理学是科学:

a.用科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原则:证伪、实证、证据

b.用实验证据来说话→要点:操纵、控制与观察

0.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基本观点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开端;冯特(Wilhelm Wundt)和铁钦纳(Edward Titchener)

?关注人类的意识

o尝试发现意识过程的最基本元素

o发现基本的意识元素如感觉和情绪是如何相连的

o确定了联系的法则

?研究方法:内省法

功能主义——心理学的转向;詹姆斯(William James)

?不管结构如何

?只管功能怎样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三我(本我、自我与超我)模型&冰山模型(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

?强调潜意识

?强调内部冲突

?强调早期经验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二势力;华生(J. B. Watson)&斯金纳(B. F. Skinner)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第三势力;马斯洛(Abraham Maslow)

?真诚一致,以人为本

认知观——心理学的认知革命;信息加工理论(Simmon, 1957; etc.)

附:

情感观——心理学的情感革命

文化观——心理学的文化革命

神经科学——心理学的神经科学革命

0.3 心理学是科学吗?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四个维度

o研究对象:群体、个体

o数据搜集:观察、自我报告

o研究设计:真实验、准实验、相关、描述

o研究场所:实验室、现场

观察法的优势及劣势(不知)

?第一,视觉观察

?第二,听觉观察

?第三,生理计量

自我报告法的优势及劣势

?优点: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缺点:但实际上自己也不是很了解自己,即使了解了也可能不告诉你。

o朴素现实主义

o社会赞许性

实验研究的类型、优势及劣势

?类型:真实验(随机分派)、准实验(不随机分派)

?优点:想要什么就操纵什么

?缺点:不真实

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的确定

o求同法

o求异法

o求同求异共用法

o共变法

o剩余法

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的区别

?因果关系比相关关系信息更多

?可能存在一个第三变量

0.4 心理学研究的伦理

?知情同意

o需要自愿,不能强迫

o实验前应尽可能知道内容

o可以随时退出实验

o如有可能,尽量不欺骗

?事后说明

o被试有权利要求事后说明

o如果实验中有不适,必须使其恢复

?最小风险

o将研究的潜在风险降至最小;

o不能侵犯隐私;

o不能造成伤害;

o最低标准:进实验室是啥样,出来还是啥样

0.5 心理学如何在心理学体现?(不懂想说什么)

1 进化与意识

1.4 基因与进化

1.5 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选择性交配:幸福与幸福、不幸福与不幸福,对比其聪明程度

双生子:同卵双生子:共享基因100%;异卵双生子:共享基因50%;两者对比

收养研究:失散双生子被不同父母抚养,对比

1.6 进化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性选择:“美”者生存

文化选择:匹配原则,美的标准不一样

1.7 善良的进化

对进化论的误解?

?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个人利益最大化,市场竞争,

?社会科学:阶级斗争你死我活

?心理学等:精神分析,性和死本能

?社会达尔文主义:自私的基因,丛林原则

形态学的变化

?竖直的体态(两足动物)

?狭短的骨盆

?不成比例地硕大的大脑

?裸露的皮肤

1.8 心理进化的基本观点及对其的批评

?基本观点

o所有心理机制,都会是进化的结果:

o自然和性选择是心理机制产生的进化原因

o进化产生的心理机制是对外在环境条件的反应

o进化产生的心理机制在人的大脑中

o进化产生的心理机制是功能性的,是为了解决反复出现的适应问题

?进化理论有些循环论证

1.9 心理的物质基础

?脑结构:大脑皮层的比例最大

?脑形成商数

?脑功能不对称性

1.10 弗洛伊德意识论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模型——冰山模型

三我结构模型

?本我id——人格中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意识“快乐原则”?自我ego——在与现实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前意识“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监督的自我协:潜意识“道德原则”

本能论

?本能是一种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态

?每种本能都有根源、目的、对象和强度四个特征

o早期:性本能(里比多,libido)和自我本能

o后期:生本能和死本能

发展阶段论

?口唇期:出生-1岁

o性本能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口唇,因为婴儿从吮吸、咀嚼、咬等口唇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喂食是特别重要的。例如,婴儿突然断奶或断奶太早,后来可能会

过分纠缠配偶或者过分依赖配偶。

?肛门期:1-3岁

o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大小便训练可能引起父母与儿童之间大的冲突。父母创造的情绪氛围有持久影响。例如儿童如果因上厕所时发生的意外

而受到惩罚,就可能会变得抑制、肮脏或浪费。

?性器期:3-6岁

o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望(恋母情节或恋父情节)。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化性别角色的特征,和与之竞争的

同性父母的道德标准。

?潜伏期:5-11岁

o性器官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中。

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社会价值的内化,自我和超我持

续不停地发展。

?生殖器期:12岁以后

o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

防御机制论

?压抑:将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和欲望冲动排遣到潜意识中去

?反向作用: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

?投射:把自己内心中的不为社会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归咎于他人

?否认: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和焦虑的事实的存在

?移置: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上得到满足,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或是转变驱力

?升华:将本能冲动转移到为社会赞许的方面

附: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

?不成熟防御机制:

o否认(通过拒绝承认一件不愉快的事)

o幻想(幻想获得了某种成就来满足自己未实现的愿望)

o倒退(倒退到早期幼稚时期)

o压抑(潜意识想防止痛苦或危险的想法进入意识)

?中性防御机制:

o补偿(通过强制某些有价值的特质来补偿自己现存的缺陷)

o投射(把自己的感觉、缺点或罪恶的冲动投射到别人身上)

o分离(通过严密逻辑归纳,在认识上把矛盾的思想或感觉相互分开)

o合理化(寻找“合理的”但不真实的理由)

o反向表达(通过夸张的与自己实际意义相反的行为来防止某些危险冲动在自己行为出现)

?成熟防御机制:

o升华(将个体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和所容许和赞许的目标和对象中去)

o幽默(通过运用幽默语言来化解个人心理的焦虑与烦恼)

o亲社会行为(通过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化解个人内心的烦恼与焦虑)

1.11 自由意志

科学与哲学的争论

意识的反弹

2 感觉和知觉

2.1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的反映

o心理现象

o未经加工

o生物过程

o简单

2.2 感觉有什么用?感觉剥夺

?感觉告诉我们世界的模样

?感觉告诉我们自己的模样

2.3 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对刺激物的整体觉察,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指的是是由主观经验产生主观现实的过程。

o以感觉为基础

o再加工

o不只是对应着单个刺激物或者单个刺激物的属性

o感觉被动,知觉主动

2.4 知觉有什么用?

?知觉给我们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2.5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自上而下

?对刺激的分析始于感觉受体,然后再上升至大脑和心理的

?层次。

o直接知觉论

自下而上

?往往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和预期,先从较高水平的心理过程来完成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进而形成感官认识。

o假设检验知觉论

2.6 感觉的机制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各种感觉神经的质互不相同,每种感觉神经都具有特殊的能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2.7 心理物理学

两种感觉阈限的概念及区别

?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有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相对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传统阈限三法: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

?极限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恒定刺激法: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

?信号检测论:

信号检测论方法

心理数据的类型

?类别

?等级

?等距

?等比

心理量表制作的方法

?顺序量表的制作:等级排列法、对偶比较法

?等距量表的制作:感觉等距法、差别阈限法

?比例量表的制作:分段法(加倍、减半)、数量估计法

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定律

?韦伯定律:同一刺激差别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别感觉

oΔI(差别阈限)/I(标准刺激强度)=k(常数/韦伯分数)

?费希纳定律:感觉量是以算术级数增加,而刺激量则是按几何级数增加。

o P=k logI

?斯蒂文斯定律:知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的

o P=KI n

2.8 视觉

视网膜的两种细胞

?棒体细胞负责夜视,感受明暗

?椎体细胞负责昼视,感受物体的细节和色彩

?中央凹只有锥体细胞,没有棒体细胞,离开中央凹棒体急剧增多;网膜边缘只有少量的椎体细胞。

视交叉

视觉感受野

特征觉察器

?视觉皮层的高级神经元能对特定刺激特征进行反应,如角度、运动、边缘等等可见光谱

视觉适应及其原因

PURKINJE 现象

?当人们从昼视觉向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波短方向移动o中午红花比蓝花亮

o傍晚蓝花比红花亮

颜色三要素

?色调:波长

?明度:明暗程度

?饱和度:纯净程度

颜色混合的两种方式

?色光混合混合光透镜聚集光波长相加越混越白

?颜料混合混合颜料颜料相叠加波长相减越混越黑

色盲

?全色盲和局部色盲

三色说和四色说

?三色说:

o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o三色说不能解释红绿色盲

?四色说:

o对立过程理论

o在视网膜上的视素是成对的,一共有三对,即红-绿视素、黄-蓝视素、白-黑视素

视觉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

2.9 听觉

听觉的特征与声波的特征

?声波的特征

o频率16Hz-20000Hz

o增幅

o音色

听觉理论

?频率说

o频率理论

?内耳的基底膜的振动频率与声音的频率相同,从而决定了神经冲动的发放频率

?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

o行波理论

?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

?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o神经齐射理论

?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

?声音频率提高,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

?地点说

o共鸣理论

?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声音定位

2.10 其他感觉

嗅觉感受器

?嗅球——嗅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将信号传导至大脑时会经过丘脑(记忆)与边缘系统(情绪)

嗅觉理论

?“钥匙-锁”理论,认为嗅觉细胞上的受体分子像锁,而气味分子像一把把钥匙,当分子形状契合时钥匙就打开锁,产生特定的嗅觉

?“信用卡与刷卡机”理论:在某些情况下,气味分子和受体分子之间会通过量子效应发生电子转移,因此打开受体分子的开关,产生嗅觉

嗅觉与记忆

?嗅觉经常产生情绪记忆(与丘脑相关)

味觉感受器

?味蕾——味觉感受器

五味?

?酸甜苦咸鲜

嗅觉与味觉

?味觉和嗅觉联系在一起,两者的神经冲动在一定程度上传导至一定的脑区。

温度觉

?冷觉和温觉是两套系统

痛觉理论

?适应价值

?gate-control theory

触觉的价值

?奖励Reward

?强化互惠Reinforce Reciprocity

?安全信号Signal Safety

?缓和Soothe

2.11 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知觉原理

?主观轮廓:gestalt perceptions of vision

o分组 grouping

?Proximity 接近性

?Similarity 相似性

?Continuity 连续性

?Connectedness 连通性

2.12 知觉选择性

注意的文化差异

o中国人偏好多数偏差,“法不责众”

o美国人偏好少数偏差,“个人主义”

?东方和西方人关注点的不同

?东西方对变化的敏感性

?启动可以改变关注点.

变化盲视

?东西方对变化的敏感性

文化与思维方式

?“场依存”和“场独立” field dependence and independence ?绝对判断与相对判断

文化与美学

?东方审美观同时强调对象和背景

o俯瞰技术

o长卷技术

o“留白”的概念

o移步换景

o散点透视

?西方艺术强调对象而非背景

o对象放大,背景放小

o焦点透视技术

o背景黑暗, 甚至去掉

2.13 知觉理解性

深度知觉

?Visual cliff 视崖

?Binocular disparity (双眼线索)

?Monocular cues (单眼线索)

o Motion (运动线索)

o Texture gradient (纹理梯度)

o Linear perspective (线性透视)

运动知觉

?Objects that grow in size are perceived to travel towards us and ones that shrink in size are perceived to move away

o Ponzo illusion

线性透视

?相对运动relative motion

?似动现象apparent motion

?相对大小relative size

似动现象

?Phi Phenomenon: When lights flash at certain speed they tend to present illusions of motion.

视错觉

?插入interposition ——挡人者更前

?相对清晰relative clarity

?相对高度relative height

?Light and Shadow (光线和阴影)

2.18 视觉恒常性

恒常性的种类

?形状恒常Shape constancy

?大小恒常Size constancy

?大小- 距离关系Size-Distance Relationship

?颜色恒常Color constancy

?明亮度恒常Lightness constancy

知觉定势

? experiences, assumptions, and expectations

3 记忆与学习

3.1 自传体记忆与最初的记忆

?最初的记忆几乎是以图像而不是嗅觉和声音的形式来存在着的

?看到自己为假

?一般没有情绪

3.2 失忆与超常记忆

?失忆

o生理的:脑中某种生理结构被破坏

o心理的:不愿意记起某种东西,压抑的防御机制

?童年失忆

o童年的记忆被储存了起来,但是它们却无法提取

o生命头几年根本就没有记忆被储存下来

?大脑在几岁前尚未发育健全,无法持久存留记忆痕迹

?储存记忆需要语言的帮助

?自我意识尚未产生

3.3 遗觉像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

3.4 记忆的闪光灯效应

?对引入震撼的事件,容易使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3.5 记忆的信息加工三过程

?编码

?储存

?提取

3.6 自动编码与意识编码

?自动编码

o空间、时间和频率会自动编码

o自动编码一旦开始,难以停下来

o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更容易自动编码

o自动编码可以习得

?审慎加工

o需要注意与意识的参与

3.7 复述

?有意识地重复信息

?为了储存而编码

3.8 系列位置效应

?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

?近位效应recency effect

?逼近效应

?间隔效应

3.9 逼近效应

3.10 间隔效应

3.11 记忆编码类型

?语义编码

?视觉编码

?组织性编码

3.12 记忆的储存

?LTP(长时程增强效应)药物

?激素

?杏仁核:强化记忆

3.13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参与的条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o海马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o小脑

3.14 记忆提取的方法:回忆、再认、内隐方法

?回忆

o系列回忆法:顺序回忆

o对偶回忆法:词对回忆

o自由回忆法:随便回忆

?再认:把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旧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新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内隐

3.16 整体报告法与局部报告法

?局部优于整体

3.17 短时记忆的组块论

?工作记忆容量能被组块化,从而增加

3.18 长时记忆的编码特异性

?编码特异性原则: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最为有效

3.19 长时记忆的分类

3.20 长时记忆的储存理论

?网络模型

o层次网络模型

o激活扩散模型:没有层次、语义相似性

?语义模型

o谓语交叉模型

o特征比较模型:比较强调定义性特征的作用

?命题模型

o HAM模型:语义记忆的基本表征单元是命题,而不是概念。

o ELINOR模型:长时记忆中存在三种信息类型:概念、事件和情景3.21 艾宾浩斯曲线与其研究方法

?先快后慢

a.音节组的长度与学习速度的关系

b.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

c.复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d.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

e.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

f.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

3.22 遗忘的七种方式及其例子

?记忆消退——太久了,我忘了,一点都不记得

?注意松懈——我的钥匙放哪儿了?找不到了

?干扰抑制——我明明知道,怎么就是想不起来怎么写

o考试的时候有的东西明明知道,但是就是想不起来这个概念叫什么名字;

o路上见到某个人,明明认识,但是一下对于他的名字语塞

?错误归因——我记得我在迪斯尼乐园看过舞龙表演

o无意的剽窃

o把记忆的源头弄错了

?易受暗示——很小的时候,保姆是不是猥亵过你

o两车重重撞击在一起时,他们的速度分别有多快?

o两车撞击在一起时,他们的速度分别有多快

?主观偏向——我觉得她现在对我很好,从一开始就是这样

A想要孩子,B不想要孩子,两人最终结婚了

A想要孩子,B不想要孩子,两人最终分手了

?记忆后滞——我无法摆脱对失恋景象的回忆

o抑郁症患者反复回忆令人不快的事情

o恐怖症患者反复回忆恐怖记忆

3.23 记忆的策略

?结果反馈

?背诵

?重复

?选择

?组织

?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结合

?系列位臵效应

?记忆线索

?过度学习

?间隔学习

?保证睡眠

?复习

?回忆时使用策略

3.24 什么是学习

?学习就是变

o持久保持地变

o后天导致的变

3.25 两类学习理论

?唯物主义经验论

o感觉主义,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

o客观主义,经验源自客观实在;

o还原主义,认为复杂观念由简单观念构成,它们又可以还原为简单观念;

o联想主义,认为通过时空接近,一起出现的经验的联想过程、观念或心理成分可以联合起来;

o机械主义,认为人的心像一架机器,可以由简单成分构成,没有任何神秘的东西;

o工具主义,判断真假必须经由经验检验;

o实用主义,适应产物。

?唯心主义理性论

o唯理论

?先验论

?心理的组织

?解释主义

3.26 试误联接说及桑代克的实验与学习率

?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S-R理论

?猫碰机关吃鱼

3.27 巴甫洛夫的实验

?信号喂狗

3.28 区分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和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

?条件刺激—无反应

?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

?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条件的=学习的

无条件的=不需要学习的

3.29 条件反射的习得、恢复、分化与泛化

?习得:条件刺激的预示作用

?恢复:条件反射能重新建立起来

?分化——辨别

o分化具有适应价值

?泛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娃娃脸容易被信任

3.30 华生的阿尔伯特实验

3.31 对经典条件反射的批评

?忽略认知因素

o期望的作用

o受制于生物体的特性:人不会怕花;不会建立拉肚子不吃饭的反射

3.32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应答性行为: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基于某种生理自然的反应,如看到食物流口水。?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行为之后有反馈。

3.33 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

3.34 强化与惩罚

?强化:增加反应频率的方法

?凡是惩罚都是降低行为频率

?凡是强化都是增加行为频率

o正惩罚:提供一个令人厌恶的刺激

o负惩罚:撤销一个令人喜爱的刺激

3.35 强化的程式

3.36 普雷马克原理

?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简单地说:用喜欢的去强化不喜欢的,用喜欢的作为不喜欢的行为反馈

?例:你吃完饭之后才能吃肉

3.38 观察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对榜样的示范行为的观察、模仿而进行的

?镜像神经元

3.39 班杜拉的实验

?让小孩看暴力打玩具视频,小孩之后也模仿行为

3.40 自我强化与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替代强化:观察者看到榜样所受到的强化而得到强化

4. 思维与理性

4.1 思维及其意义

?思维就是对信息的交换、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4.2 启动

?当我们想到一个概念时,那些与这个概念有关系的其他一些概念也会同时出现在脑海中

4.3 框架效应

?案例1:捐钱还是捐时间?

?案例2:“我们”和“他们”

?案例3:恋爱的原因

4.4 概念形成

?经常是出现时间最短、被用作对一群概念描述最佳的首选代表概念

4.5 语言:对话距离、词汇、非言语行为、语言使用

?对话距离proxemics

a.亲密的距离0-45cm

b.个人的距离45-120cm

c.社交的距离120cm-4m

d.公共的距离above 4m

?非语言nonverbals

o演示动作illustrator

o适应性动作、操作性动作adaptor/manipulator (多为无意识,达到影响别人的目的)

o肢体语言、手势语emblems

o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

o控制性动作regulator

?语言使用pragmatics 小于等于70种

4.6 语言和心理的关系

?思维的文化差异,基本上是由语言的差异来决定

4.7 大数法则

?中国人的大数思维更好

4.8 语言和视觉记忆

?记忆受标签的影响

?回忆受提升的影响

4.9 虚拟语气与反事实思维的文化差异

?English has a special verb form (called the subjunctive)

o Am ? were

o Will ? would

4.10 语言的习得与脑功能区域

?Birth

o Cooing, crying, gurgling

?4-6 months

o Babbling

?12 months

o First words

? 2 yrs & up

o Telegraphic speech

o Overextension

?中文的语言区更接近于大脑运动功能区,常用的是前脑的布鲁卡区——中文靠“运动”

(看说写)记忆

?使用形音文字的人,常用的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英语主要依靠语音记忆

4.11 问题解决的策略

a.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 :识别问题,收集信息,尝试解决,评估结果

b.算法

c.思维捷径

?逻辑规则1:modus ponens 若P则Q;若非Q则非P

?逻辑规则2:modus tollens 若P则Q;若Q则P

d.顿悟

4.12 Wason实验

4.13 顿悟:大猩猩垫箱子拿香蕉

4.14 问题解决的障碍

a.思维定式mental set (经济学:路径依赖)

b.功能定式functional fixedness

c.确认误差confirmation bias (只关心支持自己,而不关心推翻我们结论的事实)

d.信念固着belief perseverance

a.认知框架

e.思维捷径heuristics

a.代表性捷径:在相似性的基础上作出概率的判断,而不考虑其他规则

b.简易性捷径:我们依据容易考虑到的事情来做出判断,而不是依据基本信息来

判断

4.15 思维捷径(易得性、代表性、锚定调整)

4.16 有限理性

?人是经济人,但人的经济利益实质是心理利益

?人是理性的,但人的理性有限,因为它受到许多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4.17 两套思维系统

?第一系统思维:直觉思维

o(经验,迅速,固执,自信)

?第二系统思维:理性思维

o(科学,逻辑,努力,自省)

4.18 常见的思维陷阱

?有关自我的判断

?有关风险判断的问题(厌恶损失);

?有关因果关系判断的问题(确认误差)

?有关成本判断的问题(沉淀成本, 机会成本, 心理分帐)

?有关情绪的问题(聚光灯效应, 后悔心理)

4.19 内省的局限

?我觉得只要我愿意,我能追求到任何我所爱的人;

?如果我努力,我的婚姻生活会很幸福;

?这世界上没有多少我不能办成的事;

?自控误差:酒,色,赌,等问题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笔记完美加强版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人际过程 3、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1895-1934) 2、起步阶段(1935-1945) 3、发展阶段(1946-1969) 4、危机阶段(70年代) 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一)如何提出问题

(二)如何阅读文献 (三)研究方法选择 1、相关研究 2、实验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档案研究法 5、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的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2、学习理论的特点 (三)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2、交换理论 3、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五)角色理论 第三章自我概念 一、关于自我研究的历史 二、和自我有关的概念 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 三、自我偏差 (一)焦点效应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主要作者: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2年他当选20世纪百名最杰出心理学家之一,在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名誉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特邀访问教授。是美国心理学会(APA)120年历史上唯一一个包揽其三个主要奖项的人,杰出写作奖(1975)、杰出教学奖(1980)和杰出研究奖(1999),许多其他的专业团体也对他的研究和教学作出嘉奖。他独立撰写的《社会动物》(The Social Animal)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自1972年第一版以来至今全球销量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比较多,由于时间的关系,只介绍部分章节。 C1:序论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

何互相影响,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的科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范围上比心理学窄,不研究个人性格、特质、精神系统障碍等等,只关注人际、群体和社会,方法上与社会学相比,会采用实验的方法。 如何得出结论:对社会心理规律的解释:进化论(公理)+神经科学+生物学,核心方法:假设+求证(实验法)。 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观点(定理):1、我们构建了社会现实;2、社会影响会塑造行为;3、个人的态度和性格会塑造行为。 C2:社会中的自我:认识自己 自我概念:我是谁? 1、自我图式:我是谁,我的样子,我的性别,我的行为方式,我的智力水平,强壮程度,我与其它人的关系; 2、可能的自我:我可能成为什么样子,能在什么方面成功,考试能过吗,会有钱吗; 3、自尊:即我们对自我的全面评价,它是我们所有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的总和。

朱莹 实验心理学笔记

北大朱滢《实验心理学》教材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l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l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l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三项实验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几个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形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生活实际。 l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修订版)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一、两种研究倾向 几个较具影响的界定 Allport(1968):是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或想象的他人存在的影响的学科 Myers(2002):是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Baron(2003):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如何表达其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为什么会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其特殊的社 会思想和情感。 金盛华(2005):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与人类文化学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研究范畴 一、社会心理发展 二、社会认知 三、社会互动 四、社会影响 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19世纪上半叶) ●古希腊时期(哲学思辨)代表人物:孔子、孙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推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直接原因: 19世纪下半叶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人口增长、犯罪增加、竞争、失业) ●1897,鲍德温创造“社会心理学”提法 二、产生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3个重要事件,4位重要人物 ●1、1908 罗斯和麦独孤分别出版《社会心理学》 ●2、1919冯特完成十卷本《民族心理学:对于语言、神话和道德的发展规律的探讨》●3、1924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教材 三、迅速发展期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社会认知的研究 ●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基本原则: 1、S.P应该也确实有一个基本的研究领域; 2、在该领域可以找到人类行为的普遍特征; 3、最可靠的方法是实证法; 4、可以建立一套可靠而中立的真理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原则的变化: 1、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只是在特定的社会常规中运作的结果; 2、无法在研究领域里找到普遍性规律; 3、研究工具有时会成为误导人思维的工具; 4、实证研究是否是获得真理的必要途径值得怀疑。 第五节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 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 美国——注重现实问题,指向应用 欧洲——注重问题的提升,指向理论建构 二、我国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 大陆1982年后才得以发展 台湾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面子问题,中庸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2、结合案例分析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个性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异同 3、举例说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4、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5、收集资料深入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020年整理)社会心理学笔记 完美版.doc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2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他人的影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和隐含的影响。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强调以习惯来解释人类行为。 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2、社会行为(领会)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识记) 1).微观的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 2).中观的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 3).宏观的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4、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识记) 1)、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 1.时间: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2.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3.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 1.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2.特点:对社会经验描述分析主要在欧洲进行 3.要点:(1)达尔文的进化论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a.拉扎鲁斯《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 b.谢夫勒以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 c.冯特《民族心理学》,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a.塔尔德《模仿律》 b.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c.列朋《群众心理学》,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 论发展的顶峰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孤独《社会心理学导论》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费洛伊德——理论基础是潜意识,性本能和本我、自 及超我的人格理论。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 引论》、《图腾与禁忌》、《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幻 觉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等。 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 1.时间:20世纪20年代开始 2.特点:(1)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 (2)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 (3)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3.要点:(1)实证方法:先驱是美国的特里普力特,德国的莫德 (2)实验方法:a.奥尔波特:提出社会促进的概念,《社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修订版)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修订版)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首先,这两种研究倾向的定义强调的是理解行为的方式,主要目的、 方法、心理取向、情绪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个体分析状态和人格以及其他预测行为主要是基于实验,社会学取向也是为了研究不同层次的交流而进行的。例如,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社会之间的分析中,社会变量(地位和角色)描述行为调查和参与观察。社会心理学定义几个有影响的定义奥尔波特(1968):这是一项研究,研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真实或想象存在的影响 家庭的 迈尔斯(XXXX 年)3 件大事,4 个重要人物?1,1908 年罗斯和麦独孤分别发表了《社会心理学》 ?2。1919 年,冯特完成了十卷本《民族心理学:语言、神话和道德 发展规律的探索》3。1924 年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3。快速 发展时期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社会认知的研究-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个基本原则: 1.标准普尔应该而且确实有一个基础研究领域; 2.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可以在这个领域找到。 3.最可靠的方法是经验方法。 4、可以建立一个可靠的、中立的真理的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

变革原则: 1.对我们周围世界的理解只是特定社会习俗运作的结果。 2.在研究领域不可能找到普遍规律;3、研究工具有时会成为误导性的思维工 具; 4.实证研究是否是获得真理的必要途径是值得怀疑的。第五节社会心理学的现状和趋势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现状和趋势美国-关注实际问题并指出应用 欧洲——注意问题的提出并指向理论建构2。中国大陆社会心理学的现状和趋势是1982 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台湾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面对问题、沉思问题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2.结合案例3,分析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人格心理学和文化人类 学的异同。说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过程5.收集数据,深入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理论第一部分是集约型战略伙伴理论。 第一,加强理论溯源 第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系、强化和模仿;第三,社会学习理论:应注意维持复制的再生产;第四,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交往是收入与成本的社会交换收入澈本关系的维持收入第二 节认知导向的SP 理论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 动机;能力和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和思维萌芽(灵长 类)三个阶段。 1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客观 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 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创始人是杜威和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他把人的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 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3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普通心理学课堂笔记及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心理学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及行为、意识及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3.心理及行为、意识及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心理及行为 (1)心理及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及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及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发展;(5)心理及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心理学笔记

社会心理学笔记 lecture1.1:Introduction and Welcome1.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方法研究人们如何互相看待,影响,相互联系的学科 1)Uses experimental methods 2)Relies on data analysis 2.后视偏差(Hindsight Bias),or the “I knew-it-all-along effect”,is the tendcy to exaggerate,after learning an outcome,one‘s ability to have foreseen the outcome. Lecture1.4:The Psych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1.Do We Share the Same Reality? 2.....but percertions are powerfully influenced by: 1)What we happen to be paying attention to 2)环境,过往经历,主观预期,个人动机以及其它动机 2.我们的感知是由外界的事物跟我们内部的心理活动共同构成的 庞佐错觉,运动后效(盯着桃红色背景看,会暂时的使你的眼睛的感光细胞对这种颜色产生疲劳,从而导致你对颜色的感知产生小小的偏移) 3.我们的视觉系统不是客观中性的 4.认不是客观中性的,相反,他们带有某些偏向,这些倾向会指引人们用独特的方式来处理社会信息。 Lecture1.5:Confirmation Bias(证实性偏见)

1.证实性偏见指人们普遍偏好能够验证自己事先认知的信息而不是那些否定这一认知的信息 e.g.表格中的四个格子都是有用的 当我们建立了一个理论并得到了一些证据支持时,就会理所当然的觉得这个理论是正确的,我们不会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去寻找否定这一理论的证据 2.当个人和群体相互交流时,他们常常会抱有某种期望。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不是公正的看待自己心中的期望,事实上,人们喜欢寻找那些符合他们期望的信息,他们对于这类信息的重视程度也高于那些可能会推翻他们期望的信息,即使注意到了反面证据,人们也往往会找借口置之不顾,最终导致刻板印象,成见或是社会期望。 3.不仅影响期望者本身,也影响被期望的对象。 Lecture1.6: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 1.定义:一开始的一个对情景的错误定义引发了新的行为,因而促成了原来虚假观念的实现,从而延续了错误的情况,就像预言家会引用事件的真实发生过程来证明他们一开始就说对了,这就是社会逻辑的反常性。 皮格玛利翁效应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行为确证(Behaviroal confirmation) 2.行为确证 1)Behaviroal confirmation takes place when people's social expectations lead them to act in a way that causes others to confirm these expectations. 2)It's a social type of self-fulfiling prophecy. (信念可以创造现实,即使当持有原始信念的人已经完全离开了场景。)(Maybe:关于自我实现预言的研究之中,仅有40%确认此效应存在)

心理学笔记(完美版)

张厚桀版《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概论 一、心理学的概念 【识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领会】 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二、心理学的分支 【领会】 心理学理论领域: 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心理测量学 5.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领会】 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

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要求适应群体)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实验室实验可能获得较精准的研究结果,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条件限制) 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其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应用】 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整和控制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的概念 【识记】 意识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无意识 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 【领会】 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情。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它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 (4)睡眠状态:这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以上四种意识状态是正常情况下所出现的。此外,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打麻醉针或吃特定的药物、吸毒后,会产生一种意识的扭曲状态;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受暗示的状态。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2个礼拜终于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这本厚达600多页的大本教材、这本书从个体和社会着手进行了分析、昨天终于看到了首尾之作--“临床心理学”,总结了一点生活中的法则。 1、事实证明,乐观的心情确实能增强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那些患心脏病的人多数缺乏耐心,暴躁,易被激怒、。 2、任何事情如果事先是自愿参加,并且在过程中付出努力,结果会更加有效,持续的好效果也会更加持久,比如减肥。 3、每个人在取得成功的时候都会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在失败的时候却会埋怨周围的人和环境,下次失败的时候不妨倒过来想。 4、在吵架和发生冲突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而且对事不要对人。 5、如果你是公司的领导或者决策人甚至ceo,coo,cfo,ufo……当制定策略和销售任务的时候不要把目标制定的过高,这样会给下属很大的压力,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会带来更大的挫败感。 6、在会议或群体中,当少数派非常不容易,鼓励这种行为,并多听听反对意见、有时候人的从众心理,更容易犯决策性的错误。 7、不要过于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你被关注的几率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 8、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团体是最好的,但实试着接受不同的团体,不同的人,多听听和你意见相左的人的意见,有时会更有启发。 9、许多重大的消极的事件带给你的痛苦,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同样,兴奋的事情也不会给你带来更多更持久的快乐感、因此残疾病痛贫穷你也会很快的适应,同样豪宅名车并不能让你幸福一辈子。 10、少关注自我形象,多关注自己的才能和人际关系,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11、团体的力量会更容易引发犯罪及不道德的事情,因此在团体里面尽量控制自己,不要轻视煽动和教唆的力量。 12、如果2个选择一起给出,过了一段时间再让对方选择,他们会选择第1个,如果第一个选择过后隔一段时间再给出第2个,马上选择时对方会选第2个,如果你想让对方同意你的意见,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13、“登门槛”效应,当你同意帮一个小忙,你还会同意帮一个大一点的,所以答应一件事前,想清楚这件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14、态度决定此行为,行为也会更加坚定你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