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任务群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关于学习任务群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关于学习任务群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学习新课改关于“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临猗中学校张琴

这次我们有幸参加了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分三个月为期八天的研修学习,实实在在是一次视听盛宴,是一次真正的教育教学的盛会,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的不仅是理论的解读、教学理念的更新、教改前沿的成果分享,更是震奋人心的希望,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这些天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这些词语,围绕这些关键词,既有来自高中语文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成员以及北京市语文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北大附中、北京四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等的解读及引领分享。在听了专家名师的解读后,我想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关于“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和思考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预计年底颁布!新课标最大的亮点是提出“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将改善语文教学内容,改善语文学习方式!这意味着作为教师的我们将要转变教学方式,需要未雨绸缪,研究学习任务群。如何理解新课标?如何落实任务群?如何策划专题学习?这些将是2018年以后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学习任务群不是一个靓丽的新概念,也不单纯是一种学习内容的组合方式,而是融合语文课程诸要素、落实语言实践活动的载体,是建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

高中语文教师要适应学习任务群的要求需做好三方面准备:一要有“任务”意识,善于将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二要增强“联系”意识,用任务群的整体目标统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三是提高“统筹”能力,恰当处理不同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使其互相渗透、互相支撑,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

习任务群的提出为促进语文学习回归其综合性、实践性的本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是针对以往抽象的语言知识、孤立的文本理解和单纯的课堂教学等局限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词是“任务”,从“学习内容”到“学习任务”,虽然一词之差,它却是语文学习在本体定位上从知识-文本向语言实践活动转化的重要标志。

一项学习任务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目的性,即语文学习活动是为了实现一项语言表达或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主动的、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盲目的学习或仅仅为获得考试成绩;(2)真实性,即无论是语言学习的情境、材料,面对的交流对象,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至少应与日常生活中实际的语言实践活动相似或相关;(3)过程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知道结论;(4)整体性,即在一个单位时间里(比如一节课),围绕一项语文学习任务,完成完整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不是完成毫无关联的碎片式学习。

当一项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以后,学生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他们置身于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中,不仅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还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因而也更利于语言素养的养成。当然,我们教师的教学角色也会随之改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播者,变成“学习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学习方向、指导和资源的提供者,语言和与语言相关行为的示范者,开展活动的协调者,探索知识、开发学习技能和策略的指导者和同伴,为学习者提供恰当反馈的评估者和记录者”。教师由学习活动的中心舞台转向了幕后,这与钱梦龙老师在“三主”理论中提倡的教师要做“导演”的主张是一致的。

如何实现任务群的教学,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教师该怎么做?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有真实意义和目标的学习任务,是实现任务群教学价值的关键。国外

有学者把任务语言教学的特点归纳为五个方面:(1)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2)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3)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关注学习过程本身;(4)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5)试图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这些特点也可以看作教学设计原则。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不妨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改造学习内容,使其具有学习任务的特质:

1.将学习活动置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比如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单纯地分析一首诗的意蕴、格律、修辞,就不如安排学生为某个读者群或某个文学刊物推荐一首唐诗代表作,并阐释推荐理由。“推荐诗歌”需要理解意蕴、分析特点,还要交流不同看法,还要考虑接受对象。在推荐的过程中,学生也完成了对多个诗歌文本的学习,“推荐诗歌”就是一种典型的任务情境。

2.为学生设置一个沟通交流的对象。比如议论文写作,单纯地讲解议论文的特点和说理的技巧,可能就不如引导学生针对“城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或“劝说人们遵守社会规则”等话题开展写作活动。后者显然对提高学生的说服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更有效。

3.让学习过程围绕一个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核心问题展开。比如学习李密的《陈情表》,可联系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围绕“怎样评价作者的‘忠’‘孝’”来组织教学。再如学《报任安书》,可与《离骚》《渔父》联系,让学生围绕“怎样评价司马迁的‘择生’与屈原的‘择死’”来组织教学。

4.让学习与生活发生联系,成为彼此的一部分。比如学习“《史记》选读《论语》选读”之类的文本,就可以采用“以司马迁的史学观及论语解释生活、以生

活评判司马迁的史学观或论语”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加深对文本和社会生活的理解。

总之,要求我们教师心中应该有任务群的意识,注意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理解不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系,考察学习材料和设计学习活动,避免那种单纯的字词理解、手法分析和写作技能训练。不同学习任务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上又存在融通交错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不要孤立看待单个学习任务群,也应避免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作简单重复,而应通过整合任务群的核心内容互相渗透、互相支撑的功效,合理处理好任务群学习广度和深度的关系,这对我们是不小的挑战。

二、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理解和思考

2017年即将颁布施行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共设计了15项学习任务群,构成了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其中“学习任务群2”,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置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反思自己的读书习惯,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北京中、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已经走在全国的前面,尤其是高考语文命题的变化进步十分明显。例如,北京已把《论语》《红岩》《红楼梦》等12部经典(整本书)阅读的考查明确列入高考语文考试范围。

经典整本书阅读,应该着重阅读过程的落实,只有学生真正阅读进去了,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才会有自己的感悟、思考和收获。经典对阅读者的熏陶,是在阅读者阅读的过程中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式实现的。经典阅读的考查,要的不是

结果,不是高分,而应该是这个享受阅读经典的过程和阅读体验中潜移默化的熏陶。也只有这样的阅读经典,才能真正以经典熏陶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经典整本书阅读,现在已经风行了,市面上已有各种“经典整本书阅读推荐书目”。这次,北大附中周晓明及康中梁斌老师作了经典阅读公开课,我认为他们做了很好的引导。对经典阅读,我们除了高度重视,跟上新一轮高考改革和新修订的课标要求外,还要结合我们临猗中学校的学生学情深入思考四个问题:一是读什么经典的问题;二是怎么读的问题;三是阅读时间保证问题;四是读书收获如何考评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读什么经典的问题。北京市高考规定了12部,(《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论语》《三国演义》《四世同堂》《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除《论语》外,余下11部全是小说,我个人觉得视野是不是太窄了?古人读书有“经、史、子、集”,今天也常说“文史哲不分家”,为什么不扩大类别范围,扩大数量。而且,本人觉得除了小说文学的感染熏陶容易起作用外,历史和哲学方面与大师对话,更能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考能力,甚至有振聋发聩之效应。我们的学生思想太单调、太贫乏、太肤浅,几乎不读书。所以,我们应结合我们临猗中学的学生阅读实际,应尽快制定适合我们学生自己的阅读书目。这点希望能与吉振峰、史晓明老师协商。

第二个问题,关于怎么读经典的问题。经典整本书阅读的课堂,要展示的应是学生自己阅读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点,而不应是教师强加的引导、指导和交待的方法;要展示的应该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感悟、思考和收获,而不是教师提供的为应试准备的经

典阅读问答题标准答案。现在,新课标的“15项学习任务群”的部编教材还没有出来,我们用的还是苏教版教材,课内时间用于精教课文,应付考试,大部头经典整本书阅读还不能挤入课内阅读,只能在课外让学生自己阅读完成。因此,教师的“引导”,只能是检查督促学生落实读书过程,以及随时地给学生“答疑”“点拨”,与学生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教师的引导,只能是过程性的,粗略的,如果硬要强加一些方法和要求,越具体对学生的阅读干扰可能会越大。教师的引导,应该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如何顺着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相机提出一些要求并检查,以落实读书过程。

第三个问题,关于阅读时间问题。仅以北京12部高考经典来看,学生要挤零零碎碎的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这12部,恐怕需要3到5年的时间。等到新课标包含“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15个学习任务群新教材出来后,我想那个阅读量会更大!哪来时间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呢?要知道现实是我们的学生学习任务太重,作业太多,根本没有什么课余时间去读课外书的!趁新一轮高考改革和新修订课标,也希望我们学校能每周增加一节阅读课。没有读书时间,哪来读书过程?没有读书过程,哪来读书体验?没有读书体验,哪来读书熏陶?要让学生有读书时间,绝不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是各科学习、作业时间协调的事,是学校课程时间协调的事,希望领导考虑。

第四个问题,关于经典阅读如何考评的问题。用高考去考查经典阅读,能真正考评经典阅读的效果吗?一套语文试题,如何考查经典阅读?一套语文试题,如何考查语文核心素养?这个问题,是专家教授们的问题了,但是,与学生交往最多的,对学生为人道德、思想品质、人格精神、文化品位了解最多的,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师。经典阅读学生读过没有,经典的思想精神对学生有什么熏陶,语

文教师从学生平时的随笔作文、言谈举止中,看得最清楚!然而这些,在高考应试的答卷上却很难看出来。高考经典阅读考评问题影响着一线师生的阅读行为。

我认为,就是课内课外陪学生一起读,落实读书过程,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有了充实的读书过程,有了读书的真实体验,才

会有后面的一切——感悟、熏陶、立德樹人。

结合名师组织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我认为整本书阅读的操作办法不是关键,关键是学生要有阅读信仰和阅读时间。语文教师们,请与自己的学生同读一本书吧,陪着学生课内课外扎实地读,与学生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唯有如此,才是正途!

但是,无论是放置于当前还是未来的课程体系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都面临诸多挑战。

1.教材如何与整本书阅读对接我们将整本书阅读引入日常教学,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教材如何与之对接。从我们学校当前情况来看,将整本书全部放进课堂也不现实,最可行的办法是在教材篇目中渗透整本书阅读理念,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

2.课堂教学如何融入整本书阅读从课堂教学来看,整本书阅读同样面临挑战。比如,我们教师忙于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没有多少时间阅读整本书;在现有评价机制内,教师的投入和收效不一定成正比;学生的阅读方式、感受、经验等都带有个性色彩,难以在教学中评价;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还容易受到功利化、娱乐化阅读风气的影响,对经典作品不感兴趣等。但无论情愿与否,无论困难如何,整本书的阅读已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得具有“由单篇阅读向整本书阅读延伸的教学意识”,专家的说法也是边学边教。

北师大二附中李煜晖老师围绕经典名著阅读建构出三种课型:在国家必修课程中实施专题阅读教学;在校本选修课程中举办主题讲座;在校本活动中开展自主研修。每一类课程都配有完整的学习方案,包括读书指南、阅读目标、阅读资源、阅读检测。这些探索初步显示出整本书阅读的独特功效,也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有目共睹,大家需要坦然面对这些现实挑战。无论在现有课程体系还是在未来课程体系内,推行整本书阅读书目都必须谨慎,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变成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总之,理论先行,实践必须跟上,就让语文教育改变教学方式和阅读先从我们每一位教师自己的尝试做起吧。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木偶奇遇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喜爱经典童话,激发孩子阅读经典童话 的兴趣,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3、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童话的简单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音乐起-- 《在星星上幻想》)( 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尝试阅读与音乐的和谐发展) 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呀,只要你爱读书,不需 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也可以知道世界各地的新奇故事,不需要拥有机器猫的时光隧道机, 也可以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 读书不仅是件快乐的事情,而且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老师知道,大家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谁来聊聊最近你都读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呀?(学生说) 。( 展示平时学生的阅读情况) 2、真棒!现在,书中的一些主人公和我们交朋友来了,他 们是!( 课件展示图画:白雪公主、美人鱼、丑小鸭、灰姑娘、 大林和小林、拇指姑娘) 知道这么多童话人物,真了不起。这些 人物都是来自经典的童话。( 再次验证学生对经典文化的阅读情况,同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3、教师叙述,激发阅读兴趣

有这样一本童话,不仅小孩子喜欢,连大人们也都喜欢,著 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先生说那是他从小就喜欢的 故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我小时候读过这个故事,后 来也读。现在我已经完全不是小时候了,可是还是喜欢读。香港 著名歌星周华健还专门为这本书谱写了一首歌曲--《在星星上幻想》。这也是老师最喜欢看的一本童话书。书的名字叫--《木偶奇遇记》。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了解创作过程 1、作者简介:读一本书,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作者,记住作 者的名字,因为他是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感动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洛·科诺迪,原名卡洛·洛伦齐尼,1826年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诺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他生于一个厨师家庭,在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给地方报纸写稿。他积极参加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并 投入了1848年的意大利解放战争。科诺迪以儿童文学作品闻名 于世,又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娄的童话。他写得最成功的 一部童话是《木偶奇遇记》 三、理清文脉: (1)了解皮诺曹的出世,初识皮诺曹: 师:他是谁呢?(皮诺曹)投影出示(木头及名字),指读名字。师:这皮诺曹长啥样?指说他与这段木头又有什么关系?听 老师细细道来。教师讲故事。师:同学们,皮诺曹与木头的关

初中语文名著等课外书整本书阅读策略

整本书阅读| 师生共读整本书的流程设计整本书的阅读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指导更具情境性。几年来,我和学生共读《孩子,你慢慢来》《草房子》《海鸥乔纳森》《渴望生活:梵高传》等书,反复探索阅读过程的自主性和阅读指导的合理性,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流程提炼为“自读——初探——深读——共议——表达”五个步骤。 一、自读:设疑激趣,制订计划 整本书阅读最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逐步学会“在阅读中学习”,从而成长为自觉、独立、热诚、快乐的终身阅读者。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自主性”是整本书阅读始终遵从的原则。“自读”是阅读活动的起点。如何让学生的“自读”行为变得更主动呢?实践证明,“激趣导入”,规划设计全班的“共读时段”是较为合理的策略。导入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巧拟谜题;故设悬念;展示本书的影响力;借助与本书相关的影视作品引起学生关注;引导学生读序阅跋,了解概貌;带领学生浏览目录,提取要点……兴趣的维持需要有合理的计划支持。我用制定阅读计划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常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透视一本书”,感知全书概貌,分解长难作品的阅读任务。课标要求初中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是拟定阅读任务清单的重要依据。 二、初探:整体感知,分享初感 “初探”环节就是通过组织“初期班级读书会”来交流“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维持阅读热情。“阶段任务”即基于整本书章

节内容设计的言语实践活动。比如,阅读《草房子》第二章《纸月》时,我拟定的阶段任务是:“请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为纸月写一则自传。”此任务借读写转换训练学生梳理人物命运、概括情节变化的能力;在《呼兰河传》第三、四章的阅读中,我拟定的“阶段任务”是:“请你将感兴趣的选段改写成小诗,并尝试配乐朗诵。”此任务将抽象概括转化为形象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小说语言的诗化魅力。“阶段任务”可根据书册章节特点灵活设计,拟小标题、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概括、书签制作、据文绘画、情节补白、微电影创作、串词撰写等都是可采用的形式。学生完成阶段任务后,教师既可以采用“诵诗文”“述情节”“讲故事”“演短剧”“说评书”等丰富多彩的方式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初感受;也可以采用朴素安静的“交流阅读批注”的形式有效推进阅读。 三、深读:思维碰撞,专题探究 深读引领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推荐阅读名家解读文献,丰富学生认知,形成独特思考。 2.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读出书籍的精华。 3.教师抛出问题,借助自身阅读经验,提升学生的认识。 四、共议:合作探究,深度交流 “深读”“共议”是两个紧密结合的过程:“深读”,是教师提供资源,指出方向,学生开展静悄悄的阅读,在阅读笔记中记录自己的思考;“共议”,是就“深读”阶段研读的问题进行课堂上集中的交流与分享。这是阅读流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借助“班级

新闻播读技巧

二、新闻稿件播读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 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

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2017·石家庄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

新闻类阅读之解题技巧点拨

新闻类阅读之解题技巧点拨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分解如下: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6、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点拨 (一)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 1、导语的作用: ①概括事实; ②激发兴趣(悬念); ③情感基调(全文); ④情感态度(作者); ⑤引出下文(铺垫) 2、标题的作用: 标题: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揭示新闻事实,对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对正题补充说明。 (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2、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4、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3、背景作用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介绍背景,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 (1.补充情况,事实充分,帮助我们全面、完整地理解所报道的新闻事实 ( 2、突出主题,阐述意义,有助于提高新闻价值。 (3、提供知识,引发兴趣。 (4、借用背景,表明作者观点。

(二)、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20XX年山东19题)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新闻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但有的通讯叙述方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特别关注。 (叙述方式作用)方法小结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脉络清楚、印象深。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连贯性强。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另一件事。)作用:对叙事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例如:《她只能活七小时》 提问: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 2修辞手法 2010 广东卷《让法律保护阳光》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①拟人(手法)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效果)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内容) 一般技巧:手法+内容+效果 3、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等 补充:引用的作用 (1)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2)有助于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3)使报道更客观,从而增强了说服力, (4)增强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增强感染力。 (三)、分析新闻的语言特色(20XX年山东21题) 提问方式: 1.新闻要求语言准确,请结合***部分简要分析。 2.新闻的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本文是否也这样,请举例分析。 3.新闻的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划线部分作简要赏析。 方向:(看清题目要求) 客观平实(新闻的真实性) 1)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 2)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 3)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 主观倾向(手法) (四)、分析新闻中的时间(20XX年山东19题) 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 思路点拨: (1)渲染了紧张气氛,现场感强, (2)时间对新闻人物的作用, (3)时间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和方法;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维;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阅读准备: 一)阅读版本选择 《红楼梦》版本较多,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不在于版本考证或甄别,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此,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 年;而且书页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有详细注释,对学生读懂《红楼梦》, 感受其丰厚的艺术魅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时间安排 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首先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积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体终归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与对话中探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围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了解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富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可以充分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周的1-2 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通过写作读书心得、在公众号展示优秀笔记、填写阅读清单等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阅读。在日常课间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困惑和老师 交流探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的多是单篇文章,缺乏长篇小说、学术著作的学习方法,也就难以准确把握《红楼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人和街小学彭著娟 一、内容简析: 《中国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字样式。以时间为经,以中华各民族、地域为纬,分为中国神话、民间传说、少数民族神话与传说,共41章。同时,编者还选配了多幅表现故事情节的精美插画,再现了故事中奇异、瑰丽的场景,将民间故事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神奇绚烂的世界。 《中国民间故事》经过了广泛的采集、选择,在流传、讲述的过程中,经过了无数人的加工与琢磨,其中许多故事成了人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真与思考。它是远古历史的回音,是中华民族天真烂漫的童年,它真实地记录了我们民族在成长时期的瑰丽幻想、顽强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迹。它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思想,抒发了劳动人民的淳朴感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阅读故事,了解民间故事特点,了解人物和情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自己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3、了解民间故事所讲的道理,让学生心灵得到启迪,情感得到熏陶,产生美好的向往,拥有积极的人生观。 4、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效果,积累语言,并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名言: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 帕斯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指名读,齐读)如此可

一年级第三周阅读任务单

2016年月日星期年级:姓名: 《25、小星星》 1、大声朗读文章,读准字音。 2、再读文章,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本文共有()个自然段。 4、照样子写一写。 一盏盏 安安静静 5、按照原文填一填。 萤火虫飞到东,飞到西,飞到,飞到飞到……

2016年月日 星期 年级: 姓名: 《26、露水 》 1、大dà声 shēng 朗lǎng 读dú文wén 章zhāng ,读dú准zhǔn 字zì音yīn 。 2、再zài 读dú文wén 章zhāng ,读dú通tōng 句jù子zi ,标biāo 出chū自zì然 rán 段duàn 。 3、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4、按照文章内容连一连。 凉爽的露珠 碧绿的晨风 细嫩的草地 亮晶晶的叶子

2016年月日 星期 年级: 姓名: 《27、彩色的雨》 1、大dà声 shēng 朗lǎng 读dú文wén 章zhāng ,读dú准zhǔn 字zì音yīn 。 2、再zài 读dú文wén 章zhāng ,读dú通tōng 句jù子zi ,标biāo 出chū自zì然 rán 段duàn 。 3、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4、在文中找一找。 ABB: AABB: 5、照样子写一写。 (1)又.干净又. 漂亮 又又 又又 (2)各色的果子顿时像.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2016年月日 星期 年级: 姓名: 《27、彩色的雨》 1、大dà声 shēng 朗lǎng 读dú文wén 章zhāng ,读dú准zhǔn 字zì音yīn 。 2、再zài 读dú文wén 章zhāng ,读dú通tōng 句jù子zi ,标biāo 出chū自zì然 rán 段duàn 。 3、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4、在文中找一找。 ABB: AABB: 5、照样子写一写。 (1)又.干净又. 漂亮 又又 又又 (2)各色的果子顿时像.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关于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学习新课改关于“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临猗中学校张琴 这次我们有幸参加了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分三个月为期八天的研修学习,实实在在是一次视听盛宴,是一次真正的教育教学的盛会,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的不仅是理论的解读、教学理念的更新、教改前沿的成果分享,更是震奋人心的希望,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这些天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这些词语,围绕这些关键词,既有来自高中语文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成员以及北京市语文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北大附中、北京四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等的解读及引领分享。在听了专家名师的解读后,我想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关于“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和思考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预计年底颁布!新课标最大的亮点是提出“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将改善语文教学内容,改善语文学习方式!这意味着作为教师的我们将要转变教学方式,需要未雨绸缪,研究学习任务群。如何理解新课标?如何落实任务群?如何策划专题学习?这些将是2018年以后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学习任务群不是一个靓丽的新概念,也不单纯是一种学习内容的组合方式,而是融合语文课程诸要素、落实语言实践活动的载体,是建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 高中语文教师要适应学习任务群的要求需做好三方面准备:一要有“任务”意识,善于将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二要增强“联系”意识,用任务群的整体目标统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三是提高“统筹”能力,恰当处理不同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使其互相渗透、互相支撑,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

中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题练习

中考语文“新闻类”试题解题技巧与练习 【考点导航】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在7-9年级阶段目标的“综合性学习”中指出:要“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这就说明了语文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特点。 一、标题拟写类 例1.(2016年重庆市A)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作为采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摄影爱好者。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美的作品,都可以参赛。即日起至8月31日止,摄影爱好者可以发送相关重庆江河的摄影、摄像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取信息类 例2.(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请从下面这则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字数不超过空格限制) 据新华社专电这里既无风也无雨,除了不时飞落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已经寂静了40 多亿年。2018年,月球永远背向地球的那一面将首次迎来人类的着陆探测器——嫦娥四号。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在近日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透露,中国计划于2018年5月底或6月初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发射至地月拉格朗日点的轨道上,并在约半年后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括主要内容类 例3.(2016年贵州省黔南州)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6个字,包括标点) 人民网5月28日电 2016“数博会”(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登中国电子商务创断发展峰会)于5月25日在贵阳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他对贵州发展大数据给予肯定:贵州在这里把“无”生了“有”,在信息产业里。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所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落后的地方甚至可以抢占先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闻综合类 例4.(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联合国2015年2月26日电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该决议决定联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员国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决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特别是亚洲、欧洲的那个地区民众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亲爱的汉修先生》阅读任务单

《亲爱的汉修先生》阅读任务单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读诗:《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前言里提到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请搜索这首诗,和爸爸妈妈一起朗读。 二、人物对对碰 请写下书中给你印象深刻的至少五个人物的名字,用两三个词或一两句话说说他(她)留给你的最深 印象。 (一)摘抄第一章中鲍雷伊给汉修先生的信后面的署名。 学习在通行格中工整书写:注意合理布局,使各个署名大致排列整齐;字大小均匀,可贴近下线, 约占行高的2/3;字与字留出小小的间隔,笔画不相互粘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到这些署名,你最想说: (二)书中哪些内容给了你深刻印象?请给家长朋友有感情地读一读或讲一讲。 一副好口才,你懂的! 家长、朋友签名或听后留言: 至少一位,上不封顶!

2017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2017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考纲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 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 45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 11 本,法国的 8.4 本,日本的8.5 本,美国的 7 本……更有论者对国人“恨铁不成钢”,呼吁国人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新闻阅读与实践 综合练习 教师用

新闻类文本阅读题型类解 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 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 【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方法小结】 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 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 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 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 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 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 【参考答案】非常贴切。①“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的勾连起来了;②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 【方法小结】 1、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 2、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 3、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 4、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三、探索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例3.记者:您正在筹备下一部武侠片,那您是否会将《英雄》中的经验教训全带到下部片中去? 张:其实不能光拿《英雄》来说,我每拍一部片都会总结,我自己总结比媒体早得多,一般是剪完或看完拷贝就开始总结,我肯定是希望总结好的经验,每一部都能提高,但有这样的心也不一定做得到,有时自己认为做到提高了,和别人看你是两个标准,我很坦率地说,到今天我不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我只要尽量客观严格要求就没问题,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众说纷纭该听谁的呢?我相信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听别人说来改变,创作最宝贵的是个人角度,评价往往是他人角度。——《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张艺谋:得失平常心》节选题目:张艺谋说完最后一段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就结束了采访,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如果不必要,请说明理由。如果必要,请说明理由并说一说你准备如何评论。 【参考答案】(1)不必要。理由如下:张艺谋这一段话有两层主要意思,一层是每拍一部电影他都会总结提高;二层是不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自己,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这两点都不好评论,第一点要评论就必须举例证明,就会使访谈结尾显得臃肿、偏离主题,第二点要评论就涉及到一个对与错的问题,无论记者同不同意张的看法都不好评说,因为张的观点有一些绝对,如果同意,显得不是发自内心,说不同意则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愉快。所以记者至此访谈的目的均已达到,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适时收尾正是一种智慧,再评论下去则可能画蛇添足。 (2)有必要。理由是:①张艺谋兴致勃勃讲的自己关于电影的观点却没有得到回应,显得记者不够礼貌;②张艺谋的观点确实有一些绝对的成分,有必要指出来,给读者一定的阅读关注指导。评论方法:基本肯定张艺谋的观点,对他坚持自己个性的做法表示欣赏,同时委婉地指出其实有一些评论如果合理参考还是有好处的。——评论时关键有两点,一是注意说话的度,二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要真诚。 【方法小结】 1、从能否深化主题的角度思考 2、从结构是否完整的角度思考 3、从群众能否想到的角度思考 四、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例4.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 “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虽然你不很帅,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虽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我哭了一个星期……”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试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参考答案】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乖仔”与“粗暴”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形象生动。 【方法小结】 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2、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2017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考纲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期(份)和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

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豪莎士比亚诞辰4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

《稻草人》:《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第9课时整本书阅读课之阅读汇报课 ——《稻草人》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课外阅读中“预测”或“创编”的经历,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阅读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准备 1.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将全班同学分成“预测”与“创编”两大表达组。 2.共读《稻草人》后分组完成阅读记录表(即表达范例),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与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快乐读书吧的学习中,我们对《稻草人》这本书已有了初步了解;近期,我们又共读了这本童话集(板书:童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预测”或“创编”的经历。 (二)作家简介、写作背景 1.对于作者,你有哪些了解? (出示:课件展示《稻草人》的作者简介) 2.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与目录。 (三)阅读检测 1.()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作者叶圣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作品中大多数运用了()的手法。 2.稻草人是()亲手造的,他的主人是一位()。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他的皮肤是隔年的()。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 3.稻草人十分(),十分乐于()。他警告主人的法子是摇扇子。他目睹了许多悲惨的事,自己又无能为力,最后()。 4.《最有意义的生活》里的小青石后来被( )。 5.《芳儿的梦》中,芳儿送给妈妈的是( )。 6.《鲤鱼的遇险》中,救了他们的是( )。 7.《一粒种子》一文中,重点描述了一粒种子经过( )、( )、( )、( )之手,最后到达( )手中,才成活。 8.《克宜的经历》中,蜻蜓送给克宜( )的镜子。 9.《书的夜话》中,( )来到店堂里的书架子上,是因为主人破了产。 10.《祥哥的胡琴》中,祥儿走到没有人的地方,自己听着胡琴发出来的声音,三次分别听到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导读【高中语文】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导读课 教学课题《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导读课科目语文 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师付泽新 一、课程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语文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包括:“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通过对《乡土中国》整本书的阅读,可以促进学生“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位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样貌和行为方式。”同时在构建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性,“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是根据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具有学术性与文学性。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学生的一节整本书导读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乡土中国》与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了解《乡土中国》的书目构成,完成未来整本书阅读的学生的任务分配。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五步阅读法。 初步了解《乡土中国》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兴趣。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五部阅读法。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对比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

教师材料:《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教师指导用书 学生材料: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教学环境:学生4——6人组成小组 七、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活动意图时间 教师活动一:导入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社会,你会选择哪个词 语? (并将学生总结的词语板书于黑板上) 学生活动: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感知到的中国社会(保留着张板书,可用于阅读过整本书后进行相同的活动再做对比展示)以一个比较新颖的方式 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引 导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 的解读的空间是巨大 的,不仅仅存在表面的 粗略的解释,更需要寻 找和现实生活产生勾 连,同时先展示出学生 对中国社会感性的体悟 与认识。 3分钟 教师活动二:激趣引导 教师活动一:展示一张中国人的小区花园种菜图与美国住宅前的草坪图。同时展示一则新闻《中国人的种菜天赋,把外国人都惊呆了》: 中国人现在种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在他家里终会发现一些种植出来的绿色植物,如果有条件还会开垦出来一片土地,自己种菜吃。在种菜技艺上,中国人和外国人也有很大不同,在欧美一些国家,种菜的农民一生也只会重复种植一些蔬菜,而我们中国人种菜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给一把锄头一包种子总能种出一片菜地出来。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种菜,你能用你的理解来解释么? 学生活动一: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以上几个活动,以 鲜活的示例来激发学生 兴趣,带领学生从身边 可知可感的情景出发, 带领学生学会发表自己 的意见,再展示《乡土 中国》中对相关问题的 探讨,一方面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 为后续导入相关社会学 概念做准备。 15分钟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