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强调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但同时又是一次开掘人的精神世界的生命过程,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力量,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无疑是小语阅读教学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呢?

一、以境激情

情感具有情境性,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触景生情。根据这条规律,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画图、录音、录像等渲染情景;用讲故事、实物演示、课本剧表演等再现情境;用假想、想像进入情境,都能做到在情境交融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当进行到第三段时,我先出示了长安街上人们追灵车的图片,说:“这就是当时人们追灵车的情景。谁能说一说人们是怎样追灵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们用合乎情感发展逻辑的想象,再现了当时人们追灵车的情景及心情。不是用理性的抽象的话语作干瘪的总结,而是用生动形象的话展示那一画面,给人亲切感、真实感、情趣感。学生同步走进了二十年前的十里长街,思想感情也与当时的人们同一流向,悲其所悲,哀其所哀,对总理的爱戴怀思之情也随之不断升腾。

二、以情激情

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激情,

教师在教学中用自身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教师一起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恰当地运用情感性的导入语、过渡语、讲解语、小结语等,能够以声传情,感染学生。在学完了第二部分之后,我运用了一段感情强烈的过渡语:“这个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可悲啊!大年夜本来是万家团聚,幸福美好的时刻,而小姑娘却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敢回家,只好赤着脚走在大街上。大街上满是积雪,就是穿着棉鞋踩在上面也会发冷,可以想象出小姑娘的小脚丫一定是冻着青一块、紫一块,时时还有针扎般的刺痛。她不仅极冷,还极饿、极孤独!而她只能在幻想中等到温暖、食物与快乐,而随着火柴的熄灭,就能幻想也没有了。可怜的孩子,你的最终命运会怎样呢?”这段话语饱含着我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缓缓道出。诵完,教室里一片肃静,从这样的氛围中,从学生那忧伤的眼神里,我知道,我所设置的那段情感化的过渡语已为学生开启了情感的闸门。

有时,教者范读或讲读课文,感情投入,抑扬顿挫,也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例如,我在范读《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当读到“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几句时,我被五壮士那种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语句读得悲壮有力,震撼人心。此时,学生们个个表情严肃,神情激动,眼神里好像充满了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为革命献身的豪迈。他们已完全被老师的情感感染了。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首先进入境界,饱含感情,这样才会有巨大的感

染力。

三、以理激情

从本质上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是活生生、有感情、有性格的个性,所以,纯认知的过程是不存在的。主体认知结构和价值、情感、意志、审美等评价结构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这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维持、调节的作用。而情感过程又是以认知过程为基础的,是伴随认识活动而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知之越深,则爱之越切。”记得语文教育家孟宪承曾经说过,情感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一般地,前半节课,教师要抓住黄金时光,突破认知难点,在认知的同时逐渐派生情感,积淀情感,及以知育情。如教学《海上日出》,上课伊始,教师巧妙地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山顶上看过美丽的日出吗?海上的日出更美,更壮观,你们想看吗?好,下面老师就带着你们到茫茫的大海上看日出!”接着让学生欣赏“海上日出”的录像,学生看完后,都不由得啧啧赞叹声“啊!太美了!太美了!简直太伟大,太壮观了!”……课文的第三小节形象地展现了太阳升起的动态过程。我首先让学生画出主要动词,再让他们发挥想象,画出“旭日东升图”。学生兴味盎然地画出了“出现”、“上升”、“跳出”等三幅图画,画得形象、逼真。学生在画——评——添画的过程中,对“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和作者一样,因“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而惊喜、激动,陶醉在日出的美景之中。又如教学《丰碑》一课,当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

长’……”我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这句话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⑴军需处长是负责什么的?⑵在天气极度寒冷的情况下,他能否做到第一个穿上棉衣?⑶然而,他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件棉衣,原因是什么?这是何等精神?⑷你对军需处长产生了怎样的感情?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有条件第一个穿上棉衣的军需处长一心想着别人,宁可自己被严寒吞噬,也不让一个战士受冻。学生被军需处长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深深感染了。

四、以读悟情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朗读是调动学生情感最简洁、最实用的方法。鲁迅说:“音美以感耳。”说明朗读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前文所说的创设情境、语言描述、品析词句等,都是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那么,分类储备了这么多的“情”,怎样让这“情”活起来呢?这便是以读会情,以读言情,通过齐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与作者融合在一起,或抒发喜悦激动之情,或表达悲壮沉痛之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当学生通过品析词句认识到:红四团的战士在发起总攻时,内心的感情相当强烈,既有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又有对革命的必胜信念。接着,我让学生想象成自己就是一名英勇的红四团战士,有感情地朗读“发起总攻”这一段。学生个个表情严肃,眼神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读得真可谓是铿锵有力,情绪激昂。就是在这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学生对战士的崇敬之情得到了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