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教案

乙烯-教案
乙烯-教案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高雪梅

教学目标

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

2.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

3.了解乙烯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

刚刚摘下不久的香蕉和成熟的香蕉,掺在一块放置几天的结果是香蕉已经全部变黄。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乙烯的功劳。

一、乙烯的物理性质

二、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2H4,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CH2=CH2结构决定性质,乙烯的性质与甲烷的差异是由其不同的结构决定的,乙烯与烷烃的结构有何差异呢?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燃烧—乙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伴有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方程式:C2H4+3O22CO2+2H2O

【思考】乙烯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会有黑烟?

(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紫红色退去。视频

【思考】鲜花保鲜原理?

2、乙烯与溴水反应,视频+动画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2 = CH2 + H2O

CH2 = CH2 + H2

CH2 = CH2 + Cl2

CH2 = CH2 + HCl

【思考】

1、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气体,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2、如何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

四、乙烯的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乙烯和烯烃教案

第三节乙烯和烯烃 教学目标: 1.乙烯的分子结构。 2.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的化学性质(加成、氧化、聚合)。加成反应的概念,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的概念 3.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原理、装置、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 4.乙烯的用途(乙烯于人类生活的意义)。 5.烯烃的概念,烯烃的性质。 教学重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第一课时 一、乙烯的分子结构(展示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乙烯是一个平面型分子,即“六点共面”:二个 单键,它们彼此之间HC-C=CC原子和四个H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有一个双键和四个 o。的键角约为120 乙烯共价键参数: 乙烷乙烯-10-10 1.33×10101.54×键长(m)28' o 约120o109键角 348 kJ/mol键能()615 通过乙烯与乙烷分子中键长、键能等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乙烯分子结构中碳碳双键(C=C)键长小于碳碳单键(C-C);键能大于单键键能,但小于单键键能的两倍,结合乙烯的性质可认为双键中,两个键并不等同,其中一个键较稳定,另一个键较不稳定。从而说明乙烯的双键中有一个键容易断裂,这是乙烯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的理论根据,这就在本质上加深了烯烃重要性质— 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的认识, 进一步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另外由于乙烯中存在碳碳双键结构,双键不能扭曲、旋转,这一点与乙烷有很大差异。 二、实验室制乙烯的原理、装置及注意事项:

1.药品: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 2.装置:根据反应特点属于液、液加热制备气体,所以选用反应容器圆底烧瓶。需要控制反应物温. 度在反应物170℃左右,所以需要用温度计且温度计水银球浸入液面以下,但又不能与烧瓶底部接触。由于有气体生成,所以需要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碎瓷片)防止暴沸。 3.反应原理: 浓HSO作用: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在有机物制取时,经常要使用较大体积比的42浓硫酸,通常都是起以上两点作用。 4.收集:乙烯难溶于水,且由于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仅比空气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29略小,故不用排气取气法而采用排水取气法收集。 5.气体净化: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有一定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与有机物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使生成的气体中混有SO、CO,将导致收集到的气体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因22此收集前应用NaOH溶液吸收SO、CO。226.注意事项:要严格控制温度,应设法使温度迅速上升到170℃。因为温度过低,在140℃时分子间脱水而生成过多的副产物乙醚(CH-CH-O-CH-CH)。温度过高,浓3322HSO使乙醇炭化,并与生成的炭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生成CO、SO等气体。2422三、乙烯的重要性质 1.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溶液褪色,这是检验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方法。但两4者的反应类型是不同的,前者是加成反应,后者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有二个特点:①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的C=C键上,双键中的不稳定的共价键断裂,不饱和的C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结合。乙烯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例如卤素单质、卤化氢、水、氢气等。②加成反应后生成物只有一种(不同于烷烃的取代反应)。 乙烯通过溴水,现象:溴水褪色 1,2一二溴乙烷(液态) 乙烯与氢气加成 乙烯与氯化氢加成: 溴乙烷.

乙烯的化学性质(含答案)

合 格 考 分 层 训 练 专 题 合格考分层训练专题16 ——乙烯的化学性质 【考点梳理】 一、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CH3CH2OH CH2=CH2↑+H2O (消除反应) 2、注意:①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脱水剂; ②体积比,浓硫酸∶乙醇= 3:1 ③反应中可能会混有乙醚、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 3、装置:①发生装置:固液加热型,把分液漏斗换成温度计,且需插入液面,以便控制反

应溶液的温度在170℃左右。 ②为了防止暴沸,还应在反应溶液中放入几片碎瓷片。 ③ 收集方法:由于乙烯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所以通常只能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二、重要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发生的重要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加成和加聚。 2、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发生了氧化反应。 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反应的方程式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3、烷烃气体中混了烯烃气体,可用溴水除去。 点拨:烯烃气体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的物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4、由乙烯制得聚乙烯的反应 nCH 2=CH 2???? →一定条件 CH 2CH 2n 【考点反馈】 1、关于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是乙醇和过量的3 mol/L 硫酸的混合液。 B 、温度计插入反应液液面下,控制温度为140℃。 C 、反应容器(烧瓶)中应加入少许瓷片。 D 、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 2、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又可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 A 、通入足量溴水中 B 、与足量的液溴反应 C 、在导管中处点燃 D 、一定条件下与H 2反应 3、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瓶中加入乙醇、浓硫酸和碎瓷片 B .反应温度控制在140℃ C .导出的气体中只有乙烯 D .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乙烯 4、实验室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可选用的装置是 ( )

电石法生产氯乙烯

合肥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5万吨/年电石法制氯乙烯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学生:方柳陈志指导教师:张旭系主任: (签名) 一、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题目,进行生产实际调研或查阅有关技术资料,选定合理的流程方案和设备类型,并进行简要论述。(字数不小于8000字) 2、设计说明书内容:封面、目录、设计题目、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工艺方案的选择与论证、工艺流程说明、专题论述、参考资料等。 3、图纸要求:工艺流程图1张(图幅2号);设备平面或立面布置图1张(图幅3号))。 二、进度安排: 三、指定参考文献与资料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设计指南》(兼用本课程设计指导书)、《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氯乙烯的生产成套装置。氯乙烯是生产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到目前为止,全球有93%以上的氯乙烯采用氧氯化法生产。在国内,考虑到石油资源不足,价格较高,而电石资源丰富,所以大部分工厂都采用电石法制取氯乙烯。本次主要介绍电石法制取氯乙烯。先后介绍了从原料气氯化氢、乙炔的制备到氯乙烯的合成、氯乙烯的精馏等一系列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工艺原理以及主要设备选型等问题。 关键词:氯乙烯;电石法;乙炔;氯化氢;工艺流程;精馏

一乙炔的制备 乙炔生产的工艺原理 (1)电石的破碎 通常厂家采购的电石都是大块的电石,而电石料块进入发生器的合理径为25~50mm,因此在进发生器前必须破碎,通常是将大块的电石放入颚式破碎机,粗破后料块直径为80~100mm,通过皮带机输入电石仓库,然后经过二次破碎,径粒达到25~50mm,破碎后料块通过皮带机径除铁器除铁后输入日料库,作为发生器的入料电石。进入破碎机的电石温度应≤130℃,否则会烫坏,烧坏皮带;进入发生器的电石温度应该≤80℃,否则对发生系统不安全。 (2)电石的除尘 化学工程里把气体与微粒子混合物中分离粒子的操作称作除尘。针对电石及其粉尘的特性,选用的除尘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旋风除尘。旋风除尘器对数微米以上的粗粉尘非常有效。采用简单的旋风除尘器和风机进行除尘,利用电石粉尘在风机的作用下,在除尘器内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电石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这种方式结构简单,器身无运动部件,不需要特殊的附属设备,安装投资较少,操作、维护也方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运转维护费用低,也不受浓度、温度的影响。但由于电石粉尘比较细,用这种简单的除尘方式很难达到环保要求,除尘效率不高。 ②湿法除尘。湿法除尘具有投资少,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特别是对易燃易爆气体的除尘效果更好,在操作时不会产生捕集到的电石灰尘再飞扬。电石除尘通常采用旋风除尘和湿法的冲激式除尘器相结合。这种除尘方式虽然效率较高,但由于系统压力损失大,管道容易积灰。冬天用蒸汽时,积灰易受潮结块,造成管道堵塞,清理比较困难。除尘器内排出的电石渣水,多耗了水又易造成二次污染,除尘器排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在寒冷的北方也容易结冰,因此这种除尘方式适合于气候湿润、冬天不冷的地方使用。 (3)袋式过滤除尘 布袋除尘室依靠编制的或毡织的滤布作为过滤材料来达到分离含尘气体中电石尘的目的,除尘效率一般可达99%。滤布在长期与粉尘的接触和反复清理的过程

乙烯教学设计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1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乙烯和苯是两类烃的重要代表物。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要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认识;乙烯和苯的教学都能起到这种作用。另外,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和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设定】1、了解乙烯是石油裂化产物 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 握加成反应 3、了解乙烯的的用途(乙烯于人类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右图为刚刚摘下不久的香蕉和成熟 的香蕉,掺在一块放置几天的结果是香蕉已 经全部变黄。为什么刚刚摘取不久的青香蕉 与较熟的香蕉保存在一块就都变黄了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乙烯的功劳。 【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 化工原料――乙烯 我们常说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 液,从煤和石油不仅可以得到多种常用燃 料,而且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就是一种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衡量一个国家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什么?(乙烯的产量)乙烯在化学工业上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参照课本P58思考与交流中乙烯的用途 【教师】到底乙烯是怎样的物质呢?能否从石油中得到乙烯? 从石油分溜中得到的石蜡油进一步加热会得到什么呢? 【探究实验】教材P59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将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分别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学生】分组讨论,上述两种溶液褪色的原因?并填写上表中的结论 【教师】结构决定性质,乙烯的性质与甲烷的差异是由其不同的结构决定的决定的,乙烯与烷烃的结构有何差异呢? 【学与问】参照课本P59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写出乙烯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板书】一、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 2H 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2== CH 2 【教师】乙烯分子二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键角为1200 【板书】分子构型:平面型;键角:120° 【教师】乙烯分子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是不饱和烃。乙烯分 子的这种不饱和性使得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 【引导阅读】:乙烯的化学性质P60 【板书】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共同讨论】:师生共同进行 【板书】乙烯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1、氧化反应 (1)、燃烧—乙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伴有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方程式:C 2H 4+3O 2 ??→ ?点燃 2CO 2+2H 2O 【思考与交流】乙烯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会有黑烟?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

[知识梳理] 1.工业上的乙烯主要来源于,它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乙烯时用法收集。 2.将乙烯气体通入溴水,现象是__ ;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将乙烯点燃,现象是_ 。 [知识技能] 1.关于乙烯的用途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塑料 B.生产有机溶剂C.常作气体燃料 D.作果实催熟剂 2.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硫酸的产量 D.合成纤维的产量 3.下列有关乙烯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乙烯前要先检验乙烯的纯度 B.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大量白雾 C.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D.120℃时,与足量的氧气在密闭中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压强不变 4.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A.CH3CH3 B.CH3CHCl2 C.CH3CH2OH D .CH3CH2Br 5.能用于鉴别CH4和C2H4的试剂是() A.溴水B.KMnO4(H+) C.NaOH溶液 D.CCl4 6.下列关于乙烯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利用乙烯加聚反应可生产聚乙烯塑料B.可作为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C.是替代天然气作燃料的理想物质D.农副业上用作水果催熟剂 7.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SO3+H2O=H2SO4 B.CH2=CH2+HClO→CH3—CHOH C.CH3Cl+Cl2→CH2Cl2+HCl D.CO2+2NaOH=Na2CO3+H2O

CH 3CH 2 CH 2 CH 3 CH 3 CHCH 2 CH 3 3 CH 3CH CHCH 3 8.已知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CO2。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溴水中B.在空气中燃烧 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D.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氧气 [能力方法] 1.下列各对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CH3-CH=CH2和CH3-CH2-CH=CH2B.CH3-CH3和CH3-CH=CH2 C.CH3-CH2-CH3和CH3-CH=CH2 D.CH3-CH2-CH2-CH3和CH3-CH2-CH3 2.某气态烃在密闭容器中与O2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恢复至原室温,测得压强为原来的50%,则该烃可能是() A.CH4B.C2H6 C.C3H8D.C2H4 3.标准状况下,0.56 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增重0.28g(假设C2H4完全被吸收),则乙烯占混合气体体积的() A.20% B .40% C.60% D.80% 4.下列反应中能说明烯烃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是()A.燃烧B.取代反应C.加成反应D.分解反应 5.下列气体中,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NO B.NH3C.C2H4D.CH4 6.制取较纯净的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乙烷和氯气反应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D.乙烯和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反应 [自学成才] 1.烯烃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的总称,通式为CnH2n (n≥2)。 乙烯: CH2=CH2 丙烯: CH3-CH=CH21-丁烯:CH3-CH2-CH=CH2 2-丁烯: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进一步简化,如: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⑴ ⑵ ⑶ ⑷ 3.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能发生取代反应

氯乙烯MSDS

氯乙烯 一标识 中文名氯乙稀;乙稀基氯 英文名薄chloroethylene;vinyl chloride 分子式C2 H3CI 相对分子质量60.50 CAS号75—01—4 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化学类别卤代稀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纯度≥99.99% 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醚样的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全成,也用作冷冻剂等。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稀病。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稀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 慢性蝇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 3.6 引燃温度(℃)415 爆炸上限(%)31.0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0.666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外,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搭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七储运注意事项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委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停留。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30 前苏联MAC(mg/m3)5/1(分子代表一次最 高容许浓度值;分母代表工作班平均 最高容许浓度值。) 美国TVL—TW A ACGIH5ppm,13mg/m3 美国TLV—STEL 未制定标准

乙烯的化学性质教案

乙烯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一:高二化学乙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学会乙烯的实验室制 法和收集方法。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 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乙醇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产物不同,即物质所发生的 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渗透内因 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通过乙烯用途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 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学习用表格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的方法。 重点、难点乙烯的结构和实验室制法;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了烷烃,请大家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物质 命名: 【引入】不饱和烃:分子里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 里的氢原子数,分子里的这种碳原子还可以结合其他原子或原子团,这类烃叫不饱和烃。

【板书】第四章第四节乙烯 【提问】同学们常见塑料,大家想想哪些物品是用塑料制作的? 【设问】大家知道我手中这些塑料物品是用什么制造的吗? 做命名练习,但对后两个物质感到诧异。 阅读课本第84页,理解概念。 记笔记。 思考并举例。 回答:是乙烯。 温故知新,诱导学生进行对比,从而引出新概念。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乙烯不仅可以制塑料,还可以制橡胶、纤维等。国际上评 价一个国家的石油工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就是用乙烯的年产量衡量的。我国乙烯产量逐年迅猛增长,1997年乙烯产量为359万吨,比 1996年增长18%。 【提问】乙烯的用途如此广泛,请大家想想这和乙烯的什么因素有关? 【再问】那么乙烯的性质又是由它的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引入】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乙烯的结构。

四氯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应用领域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a1176833.html,)四氯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应用领域 变宝网7月28日讯 四氯乙烯是一种非易燃物,大部分的四氯乙烯会进入水中或是土壤中,然后蒸发进入空气。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今天小编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一、四氯乙烯的应用领域 1、四氯乙烯用途广泛,主要用作金属脱脂溶剂,也用作驱肠虫药。四氯乙烯可用作脂肪类萃取剂、灭火剂和烟幕剂等,还可用于合成三氯乙烯和含氟有机化合物等。 2、广泛用作天然及合成纤维的干洗剂。也用作金属的脱脂洗涤剂及一般溶剂、有机合成中间体等。 3、用作色谱分析标准物质。 4、用于胶黏剂的驱虫剂、脂肪类萃取剂,也用于有机合成。 二、四氯乙烯的化学性质

1、半数致死量(LD50):(大鼠,经口)13g/kg;(小鼠,经口)8.4g/kg。 2、一般不会燃烧,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3、纯净的四氯乙烯在空气中于阴暗处不被氧化,但受紫外光作用时逐渐被氧化,生成三氯乙酰氯及少量的光气。因此,工业用四氯乙烯要添加少量的酚类(对苯二酚)、胺类、醇类、腈类等作稳定剂。医药用四氯乙烯则添加少量醇类、百里酚作稳定剂。含有稳定剂的四氯乙烯在空气、水及光的存在或照射下,即使加热至140℃,对常用的金属材料也无明显的腐蚀作用。不含稳定剂的四氯乙烯,在光作用下与水长期接触时,逐渐水解成三氯代乙酸和氯化氢。四氯乙烯在无催化剂、空气和水分存在时,加热至500℃左右也是稳定的。但与空气一起通过红热管时,则热解生成一氧化碳、氯和光气。700℃与活性炭接触生成六氯乙烷和六氯苯。四氯乙烯和臭氧反应生成光气和三氯乙酰氯。同硫酸和硝酸的混合酸作用生成三氯乙酰氯和少量四氯二硝基乙烷。同浓硝酸一起加热不发生反应,与发烟硝酸作用则生成三氯乙酰氯和四氯二硝基乙烷。与二氧化氮在100℃反应生成四氯二硝基乙烷。氢化时生成四氯乙烷。在高压下与氨作用,分解成氯化铵和碳。与金属钾在其熔点附近发生爆炸性反应,与金属钠则不发生反应。经光氯化反应则生成六氯乙烷。与氟化氢及氯的混合物在氟化锆催化下,225~400℃反应,得到1,2,2-三氯-1,1,2-三氟乙烷CClF2CCl2F(氟里昂-113)。在三氯化铝存在下,与其他氯代烃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高沸点物质。 更多四氯乙烯相关资讯关注变宝网查阅。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 变宝网官网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a1176833.html,/tags/c.html 网上找客户,就上变宝网!免费会员注册,免费发布需求,让属于你的客户主动找你!

乙烯教案2

乙烯教案2 3eud教育网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1单元课时3 石油的炼制乙烯(二)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初步学会用官能团分析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提高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联系的分析能力。 (3)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对比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联系烷烃和烯烃性质的变化规律,提高对同系物性质和结构的把握能力。 (4)通过催熟水果等实践活动,了解乙烯在自然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短缺、环保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难点是加成反应原理。 三、设计思路 之前学习了烷烃,后面将学习其他的烃和烃的衍生物,乙烯在高中有机化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乙烯的实验室制法等知识,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很难形成彼此有联系的观念。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降低教材难度。恰当的引导,分析,比较归纳,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根据乙烯的分子式, 写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 构式、结构简式。组装乙烯分子 的球棍模型 3eud教育网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提问]乙烯、乙烷在组成、结构上有哪些差异, [板书]一、乙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PPT2,3) 乙烯(CH) 乙烷(CH) 2426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电子式 空间各原子的位 置 键角 [讨论]乙烷的结构与乙烯的结构有何不同, [提问]乙烯属于饱和烃吗? [板书]不饱和烃:烯烃 [提问] 那性质会有差异吗, [板书] 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性质

从乙烯的结构式可以看出,乙烯分子里含有C=C双键,链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叫做烯烃。乙烯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烯烃。 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 为了更简单形象地描述乙烯分子的结构,我们常用分子模型来表示(如下图)。在下图中,I 的球棍模型里,两个碳原子间用两根可以弯曲的弹性短棍来连接,用它们来表示双键。在下图中,II 是乙烯分子的比例模型。 乙烯分子的模型 实验表明,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的键长是 1.33×10-10m,乙烯分子里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它们彼此之间的键角约为120°。乙烯双键的键能是615kJ/mol,实验测得乙烷C-C单键的键长是1.54×10-10m,键能是348kJ/mol。这表明C=C双键的键能并不是C-C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这从下面介绍的乙烯的化学性质是可以得到证实。 制取乙烯的原理 工业上所用的乙烯,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工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里分离出来的。 实验室里是把酒精和浓硫酸混合加热,使酒精分解制得。浓硫酸在反应过程里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制取乙烯的反应属于液——液加热型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很快褪色,这是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结果,而甲烷等烷烃却没有这种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把乙烯通入盛溴水的试管里,可以观察到溴水的红棕色很快消失。 乙烯能跟溴水里的溴起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CH2Br-CH2Br)液体。 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乙烯分子里的双键里的一个键易于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两个价键不饱和的碳原子上,生成了二溴乙烷。这种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乙烯还能跟氢气、氯气、卤化氢以及水等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起加成反应。 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点燃纯净的乙烯,它能在空气里燃烧,有明亮的火焰,同时发出黑烟。 跟其它的烃一样,乙烯在空气里完全燃烧的时候,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乙烯分子里含碳量比较大,由于这些碳没有得到充分燃烧,所以有黑烟生成。 乙烯不但能被氧气直接氧化,也能被其它氧化剂氧化。 把乙烯通入盛有高锰酸钾溶液(加几滴稀硫酸)的试管里。可以观察到溶液的紫色很快褪去。 乙烯可被氧化剂高锰酸钾(KMnO4)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这种方法可以区别甲烷和乙烯。 乙烯的化学性质——聚合反应 在适当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右式来表示:nCH2=CH2------------(催化剂) -[-CH--CH2-]-n

乙烯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特点。 2.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 3.了解乙烯的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科学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难点:乙烯的分子结构、乙烯的加成反应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常说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从煤和石油不仅可以得到多种常用燃料,而且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基本化工原料。那么从煤和石油中都能获得哪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呢? 【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思考】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投影】资料卡片——《乙烯装置简介》 【教师】到底乙烯是怎样的物质呢?能否从石油中得到乙烯?从石油分馏中得到的石蜡油进一步加热会得到什么呢? 【探究实验】投影教材P67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将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分别观察现象 【观察与思考】1.实验中看到哪些现象? 2.石蜡油分解实验中生成的物质与甲烷的性质比较有什么异同? 3.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教师】石蜡油分解得到的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烯烃 【学与问】投影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写出乙烯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板书】一、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H4,电子式:结构式: 分子式:C 结构简式:CH2=CH2 【思考与交流】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有什么特点? 【投影】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由教师补充 【板书】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的特点: 1.碳原子之间以双键结合,其中一根键不稳定。 2.原子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3.乙烯分子为平面型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教师】乙烯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投影】乙烯的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教师】由于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所以乙烯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那么乙烯都能

氯乙烯生产及危害综述

氯乙烯简介 第一部分氯乙烯物理化学性质 1 名称 化学名:氯乙烯(chloroethylene)、乙烯基氯(vinyl chloride) 2 物理性质 2.1 性状:无色、有醚样气味、易液化气体,沸点-13℃,临界温度151.5℃,临界压力5.57MPa。相对密度2.2%。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 3.6%~33% (体积),在加压下更易爆炸。 2.2 贮运:贮运时必须注意容器的密闭及氮封,并应添加少量阻聚剂。 3 化学性质 结构式: CHCL=CH2 不饱和度:1 分子式C2H3CI 相对分子量62.4987 密度(空气=1) 2.2 闪点-78℃ 熔点159.7℃危险性符号R11 R12 R45 R23/24/25 R39/23/24/25 CAS登录号75-01-04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数有机溶 剂 EINECS登录号200-831-0 UN危险货物UN1086 2.1 稳定性:稳定 危险反应:与强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有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烈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禁配物:强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氯化氢 第二部分氯乙烯的生产 1 氯乙烯的发现

1835年法国人V.勒尼奥用氢氧化钾在乙醇溶液中处理二氯乙烷首先得到氯乙烯。20世纪30年代,德国格里斯海姆电子公司基于氯化氢与乙炔加成,首先实现了氯乙烯的工业生产。初期,氯乙烯采用电石,乙炔与氯化氢催化加成的方法生产,简称乙炔法。以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氯乙烯的合成迅速转向以乙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1940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了二氯乙烷法。为了平衡氯气的利用,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又开发了将乙炔法和二氯乙烷法联合生产氯乙烯的联合法。1960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开发了乙烯经氧氯化合成氯乙烯的方法,并和二氯乙烷法配合,开发成以乙烯为原料生产氯乙烯的完整方法,此法得到了迅速发展。乙炔法、混合烯炔法等其他方法由于能耗高而处于逐步被淘汰的地位。 2 氯乙烯的生产技术进展 VCM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生产方法采用电石为原料的乙炔法路线,电石水解生成乙炔,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VCM。由于该工艺能耗较高,污染严重,因此自以乙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问世之后就逐渐被淘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95%以上的VCM产能来自乙烯法工艺。此外还开发出以乙烷为原料的VCM工艺路线。 2.1 乙炔法VCM生产工艺 乙炔法路线是电石水解生成乙炔,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VCM。该方法虽然是生产VCM 最早的工业化方法,设备工艺简单,但耗电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该方法在国外基本上已经被淘汰,由于我国具有丰富廉价的煤炭资源,因此用煤炭和石灰石生成碳化钙(电石)、然后电石加水生成乙炔的VCM生产路线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我国VCM的生产目前仍以乙炔法工艺路线为主。 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VCM可采用气相或液相工艺,其中气相工艺使用较多。将气相反应物与循环气体活化后送人反应器,压力和温度缓慢上升,与催化剂接触后急冷并部分液化,VCM产品从反应器后的第一只塔顶作为液相获得,大部分塔顶产物(如HCL、C2H2、C2H2CL)循环至反应器。反应物组成根据催化剂性能可从1:1到1:10(moL) (HCL过量),乙炔转化率达95%~100%。反应通常采用多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以活性炭负载HgCL2为催化剂,Hg含量为2%~10%(wt)。另外沸石和分子筛也可用作催化剂载体。由于Hg的挥发性对反应器操作和产量至关重要,因此常添加氯化铈、氯化铜及一些聚合物以降低催化剂的挥发性。

完整版乙烯的性质教案

乙烯的性质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化学,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XXXXXX》。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乙烯的性质》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三节《乙烯》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继烷烃之后,向学生介绍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结构、实验室制法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乙烯的化学性质中,又介绍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药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乙烯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知识目标(1反应),了解乙烯的主要用途①使学生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 途。②使学生学会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对学生进行科学抽象能力的指导。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 五、教学程序 【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乙烯的结构,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讲述】我们知道,乙烯具有平面结构,六个原子在一个平面内,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第二,键角为120°;第三,碳与碳之间以双键的形式存在。 一、乙烯的物理性质(学生阅读课本) 乙烯是没有颜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g/L,比空气密度略小,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讲述】好,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乙烯的结构。我们知道,乙烯的双键是不稳定的,它的一根键容易断裂,那么,这种结构会对乙烯的性质产生怎样一个影响呢?会不会使得它与甲烷的性质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乙烯的化学性质。 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讲述】乙烯的化学性质第一个体现是氧化性。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看乙烯能否与氧气反应。 化反应氧、1. 看视频: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其燃烧时的现象实验[1] 本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现在请位同学来为大家说说,【提问】好,实验就看到这里,同学,你在观看视频时有发现什么现象吗?** 同学为我们说出了他看到的实验现象,观察得挺细心。【点评】刚才**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是明亮【解释】老师来总结一下**同学刚才看到的现象。首先,了,我们学过有什么气体可以使澄清的,而且伴有黑烟的生成。然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乙烯 教学设计[必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 一课时) 《乙烯》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思路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也是不饱和烃的代表物质。通过乙烯的学习,不仅可以认识乙烯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有机物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课以生活中的乙烯产品为载体,以乙烯结构与性质的探索为主线,以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目的,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乙烯产品的用途,体会有机物从结构到性质的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有机化学的有用与有趣,形成用辩证的思想认识化学品的意识。 本教学设计从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充分利用模型和实验,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促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与化学应用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药品的使用。 教学中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乙烷和乙烯的异同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乙烷分子中只有单健,而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这就决定了它们虽然都可以和卤素单质反生反应,但所用试剂状态不同,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现象就不同,产物也不同,从而揭示出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不同。对比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对比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乐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启发、设疑、讲解、对比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体验-感悟”、“交往-合作”、“活动-参与”、“发现-创造”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背景

乙烯物理性质

生产工艺路线选择 乙烯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略具烃类特有的臭味。少量乙烯具有淡淡的甜味。吸收峰:吸收带在远紫外区pH:水溶液是中性熔点(℃):-169.4 沸点(℃):-103.9 相对密度(水=1):0.6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8 饱和蒸气压(kPa):4083.40(0℃) 燃烧热(kJ/mol):1411.0 临界温度(℃):9.2 临界压力(MPa):5.04 闪点(fp):无意义引燃温度(℃):425 爆炸上限%(V/V):36.0 爆炸下限%(V/V):2.7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酮、苯,溶于醚。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乙醛: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易挥发。 熔点(℃):-121沸点(℃):20.8相对密度(水=1):0.7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2饱和蒸气压(kPa):98.64(20℃)燃烧热(kJ/mol):279.0 kcal/mol临界温度(℃):188闪点(℃):-39 原料来源:石油裂化 催化剂性能:钯盐催化剂溶液有毒,具有酸性,并含有高浓度的氯离子,有强烈的腐蚀性. 安全:产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环保分析:如是用碳钢制造,要求内衬耐酸耐温橡胶和瓷砖,各法兰连接处和同氧气的罐子腐蚀更严重,一般需采用特种材料。 先进性:通过可得区与理想反应器超级结构法两步系统预分析确定基本单元数量与连接类型,提供求解初值与变量边界,大大降低了模型求解复杂度。 经济性分析:1.反应条件缓和,有较高的选择性2.反应热的除去比较方便,有氧化可用反应物或溶剂的蒸发以移走反应热3.反应温度易控,温度分布均匀4.反应设备结构简单,生产能力高, 工艺条件 乙醛生产方法 1.乙醇氧化法2CH3CH2OH+O2→2CH3CHO+2H2O 2.乙炔水合法C2H2+H2O→CH3CHO 3.乙烯直接氧化法CH2CH2+O2→CH3CHO 1、反应温度 一席液相痒化生产乙醛在热力学上是很有利的,温度因素主要影响反应速率和选择性。从动力学方程可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k值增大,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但乙烯在催化剂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又对反应速率产生不利益影响。对于金属钯的氧化而言,温度高,可以提高Pd2+的平衡浓度,是催化剂溶液中[PdCl4]浓度增加,有利于加速碳化反应速率。就氧化亚铜的氧化而言,温度升高可增大反应速率常数,但氧气的溶解度却随之降低。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温度对反应速率产生的影响,需视两个相反效应何者占优势而言。在温度不太高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因素的优势逐渐减小,而不利因素的影响逐渐显著。且反应温度高,副反应速率也相应加快,反应选择性会下降,故存在一适宜的反应温度。工业生产上一般控制在393~403K。 2、反应压力 乙烯络合催化氧化生产乙醛是一个气液想反应,增加压力有利于乙烯和氧气在催化剂溶液中的溶解度,加快氧化反应速率,提高生产能力。但是,由于乙烯氧化生产乙醛是一个热效应较大的反应,反应热的移除是利用产物乙醛和催化剂溶液中水的蒸发来实现的,所以催化剂溶液是处于沸腾状态操作的,反应压力也就根据所选定的温度而自然确定的。当反应温度为939~403K时,表压为0.3~0.38MPa。 3、原料气的配比和纯度 在一段法中,人们从采用乙烯大大过量的方式,为减少原料的损失,要求乙烯和氧气的纯度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1]概要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 一、概述 1.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的有乙醚香味的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为5.12MPa,尽管它的沸点低,但稍加压力,就可得到液体的氯乙烯。氯乙烯易燃,闪点小于-17.8℃,与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4~21.7%(体积)。氯乙烯易溶于丙酮、乙醇、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是0.001g/L。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在20~40%的浓度下,会使人立即致死,在10%的浓度下,—小时内呼吸管内急动而逐渐缓慢,最后微弱以致停止呼吸。慢性中毒会使人有晕眩感觉,同时对肺部有刺激,因此,氯乙烯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为500ppm。 氯乙烯是分子内包含氯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由于双键的存在,氯乙烯能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工业应用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其均聚与共聚反应。 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易聚合成聚氯乙烯。氯乙烯也可以和其它不饱和化合物共聚,生成高聚物,这些高聚物在工业上和日用品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氯乙烯的生产在有机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氯乙烯的生产方法

氯乙烯首先在工业上实现生产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是使用电石水解成,乙炔和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的。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2 + 2H2O → Ca(OH)2 + C2H2 C2H2 + HCl CH2CHCl 50年代前,电石是由焦炭与生石灰在电炉中加热生成: CaO+3C CaC2 + CO 随着氮乙烯需求量的增加,人们致力于寻找生产氯乙烯更廉价的原料来源。在50年代初期,乙烯成为生产氯乙烯更经济、更合理的原料。实现了由乙烯和氯气生产氯乙烯的工业生产路线。该工艺包括乙烯直接氯化生产二氯乙烷及二氯乙烷裂解生产氯乙烯。 随后,人们注意到二氯乙烷裂解过程,除生成氯乙烯外还生成氯化氢。由此,工业界想到由氢化氢可以连同乙炔生产工艺一起生产氯乙烯。 CH 2=CH2十C12 → CH 2C1—CH 2C1 CH 2C1—CH 2C1 → CH 2=CHC1十HC1 十HCl → CH 2=CHC1 50年代后期,开发出乙烯氧氯化工艺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对氯乙烯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乙烯、氧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氯乙烷,和直接氯化过程结合在一起,两者所生成的二氯乙烷一并进行裂解得到氯乙烯,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