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太仓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太仓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太仓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0年)

编制说明

太仓市国土资源局

目录

1、《规划》编制背景 (1)

2、《规划》编制依据和范围 (1)

3、规划区地质环境背景及相关规划简介 (2)

4、《规划》编制思路 (6)

5、《规划》编制的过程 (6)

6、规划成果形式与文本主要内容 (8)

7、规划的特点 (12)

8、关于几个问题的说明 (12)

1、《规划》编制背景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太仓市社会安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太仓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年)》编制实施以来,该规划中所确定的近期各项目标和任务已基本完成。随着太仓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太仓市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和防治形势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多年实施地下水禁采方案,太仓市地面沉降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太仓市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引发新的地质灾害。因此,为更全面的了解全市地质灾害现状,对“十二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做出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太仓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开展《太仓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具体技术工作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

2、《规划》编制依据和范围

2.1《规划》编制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4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国土资发[2012]43号);

2、《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号公告)、《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苏国土资函[2012] 223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管理的意见》(苏国土资发【2011】216号);《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年)》、《江苏省地面沉降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年)》、《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

3、《太仓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年)、《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30年)》、《太仓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行业规划;

4、相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5、历年来太仓市地质灾害调查、勘查成果以及社会发展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需求。

2.2《规划》编制范围、基期和期限

《规划》编制的范围为太仓市陆域,面积650km2,规划基期为2012年,规划期2013-2020年,规划近期2013-2015年,规划远期2016-2020年。

3、规划区地质环境背景及相关规划等简介

3.1规划区地质环境背景简介

3.1.1规划区地形地貌

规划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水网发育。在盐铁塘以东,直至长江,占太仓市域的大部分平原区,皆归属新长江三角洲平原,近地表广泛分布全新统粉质粘土和粉土,地势相对高亢,地面高程一般3.5~5.8m之间。盐铁塘以西,则渐入太湖洼地平原区,近地表广泛分布全新统冲湖积相沉积粉质粘土和湖沼积相淤泥质粉质粘土,沟塘河汊构成的水网密度更为稠密,地势也更趋低平,地面高程2.4~3.8m。

3.1.2规划区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规划区表层均被第四纪松散层覆盖,第四纪松散层厚度一般220~250m之间。近地表为全新世松散沉积物,岩性主要为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粉土、粉质粘土、粉土夹粉砂,厚度一般30m左右。规划区基岩埋藏深度一般在320~440m 之间,基底岩性主要是上侏罗系火山岩和白垩系碎屑岩,在璜泾、浮桥一带为寒武、震旦系古老灰岩。

在区域构造上规划区主要处在扬子准地台(Ⅰ级)下扬子台坳(Ⅱ级)南通—苏州台陷褶带(Ⅲ级)江阴—昆山断块(Ⅳ级),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断裂作用比较强烈,构造形迹复杂,地震活动频繁。穿过市境内的断裂有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三组:北东向的湖州—苏州断裂、沙溪——吕泗断裂,北西向太仓——支

塘断裂、浏河——新场断裂、岳王——徐市断裂、鹿河——璜泾断裂等;东西向望亭——太仓断裂、沙溪——藕渠断裂、董浜——璜泾断裂等。其中沙溪—藕渠断裂、太仓—支塘断裂分别为全新世和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属于破坏性发震断裂,1990年在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就位于两断裂的交汇处,震中在太仓市沙溪镇附近,震中烈度为Ⅵ度。

3.1.3规划区水文地质条件

规划区内地下水贮藏较为丰富,发育有潜水、第Ⅰ、第Ⅱ、第Ⅲ承压水等多个含水层(组),在实施地下水禁采方案之前,第Ⅰ、第Ⅱ、第Ⅲ承压水曾经为本区的主要地下水主要开采层。

潜水含水层(组):埋藏于20m以浅,沿江地带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可达100m3/d左右;西部、西南部富水性相对较差,单井涌水量小于50m3/d。水位埋深一般在1~2m之间。

第Ⅰ承压含水层(组): 主要赋存于上更新统含水粉砂、细砂、细中砂层中,一般埋藏于30~100m之间,含水层厚度一般50~70m之间,单井涌水量一般在2000m3/d以上。2012年全市第Ⅰ承压水水位埋深在8.48~11.72m之间,平均水位埋深10.08m。

第Ⅱ承压含水层(组):主要赋存于中更新统含水粉细砂、中砂、粗砂层中,顶板埋深110m左右,底板埋深150~165m。含水层厚度、富水性受古河道发育规律控制,古河床区颗粒粗,单井涌水量一般在2000m3/d以上,两侧颗粒逐渐变细,富水性逐渐变差。2012年第Ⅱ承压水水位埋深在7.42(璜泾低弹厂)~15.31m(新湖水厂)之间,平均水位埋深11.45m。

第Ⅲ承压含水层(组):赋存于下更新统含水砂层中,含水层顶板埋深西部一般为150~160m,往东渐增至170~180m,含水层岩性、厚度受古河道发育规律控制。古河床区(王秀—归庄—岳王—陆渡一线以北,璜泾—浮桥一线以南地区),岩性为中砂、中粗砂,底部多含砾石,单井涌水量可达2000m3/d;两侧的漫滩区厚度为15~20m,岩性为细砂、中细砂,单井涌水量一般300~1000m3/d。2012年水位埋深在11.62(南郊沼泾水厂)~20.04(鹿河新鹿染整厂)之间,平均水位埋

深16.14m。

3.1.4规划区工程地质条件

规划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河口平原,特殊的地理沉积环境决定了区内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十分发育。20m以浅软土主要是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等,埋深一般小于5m,厚度从西向东逐渐变厚,西部一般2~7m,中部7~12m,东部沿江地带厚度普遍大于12m(附图1)。软土呈软流塑状,压缩性高,强度低,且具有触变性、流变性,对工程建设危害较大。规划区20m 以浅砂土累计厚度也在2~10m之间,局部大于10m,埋藏一般小于5m(附图2)。施工中的砂土渗透变形问题也不容小视,在地下工程(基坑、隧道等)施工时可能发生管涌、流砂等灾害。在强烈震动作用下容易发生砂土液化,导致建筑物受损。

3.1.5影响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

在实施地下水禁采以前,影响规划区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地下水开采。地下水的持续集中式超量开采引起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从而引起了沉降灾害。实施禁采方案后,水位逐年回升,1998年太仓市第Ⅰ、Ⅱ、Ⅲ承压水平均水位埋深分别为14.59m、18.45m、35.62m,至2012年年平均水位埋深分别回升至10.08m、11.45m、16.14m,水位分别上升了7.43m、7.82m、16.40m,水位恢复至安全水位以上(见下图)。

太仓市历年各含水层平均水位埋深变化图

上一轮规划实施前,沙溪一带地面沉降速率在10~15mm/a之间,城厢超过20mm/a。随着地下水位的逐年回升,太仓市地面沉降灾害逐年减缓。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沙溪基岩标历年地面沉降监测资料显示,沙溪镇2004年至2012年九年间累计地面沉降量为 1.97mm,年最大沉降量 4.3mm(2008年),年平均速率0.22mm/a。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回弹状态(见下图)。

2004-2012年沙溪镇历年累计地面沉降量曲线图

在实施地下水禁采之后,人为工程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城市化建设以及沿江港口建设等,随着新一轮的城市“两城三片”总体规划的实施,重大交通通道、城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势必加大对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的扰动破坏,诱发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灾害,因此,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灾害将是本期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治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3.2 相关规划简介

本次规划主要结合《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编制,与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有关的相关规划大致如下:

空间发展规划:顺应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太仓市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后迈向现代化的新要求,发挥太仓港快速崛起后的新作用,实现太仓城乡统筹的新发展,建立滨江国际化新兴港口城市、临沪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城乡空间结构为“双城三片”,“双城”为主城和港城构成的中心城区,“三片”指沙溪、浏河、璜泾三片区。主城定位为宜居、商务、高新技术之城,港城定位为太仓港生产、生活配套的现代化港口工业之城。沙溪定位为集文化旅游与工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城镇;浏河为对接上海、服务港口的滨江生活服务、生态休闲城镇。

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16号令)、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政办字〔2010〕118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目的和主要依据 (一)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救灾能力和防治水平,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规划的目的 落实省省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目标任务,细化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容和要求,并对未涉及到的部分制定相应的规划目标任务。同时,以依法批准的规划为依据,对我县行政的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化、综合治理科学化,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对经济社会安全保障能力。 (三)编制规划的依据 1、政策法规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2、相关规划 (1)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 (2)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 (3)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1-2015); (4)县相关行业发展规划。 3、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 二、规划名称、围和规划期 (一)规划名称 《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 (二)规划围

北京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2001~2015) 规划文本

北京市人民政府2002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导言 (4) 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 (5) 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9) 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0) 第五章分期(近期与远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其重点 (16) 第六章北京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27) 第七章实施规划措施 (28) 第八章附则 (34)

第一章导言 第一条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北京地区由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类对大自然过多的索取和不合理 的工程活动,使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北京的 地质环境负担沉重并趋恶化,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 高,地质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大。 在世界大都市中,北京是发生地质灾害较多较严重的城市之一,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 空分布不均,致使北京地区的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较为 发育,并且地质灾害具有灾害频发、灾种多、群发性强的特 点,又因灾害的突发性与隐蔽性,故存在着大量的灾害隐患, 地质灾害已成为限制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条规划编制的意义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因此,防御和治理地质灾害,保证北京区域经济长期、 稳定、可持续、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在21世纪中叶把北京 建设成为当代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世纪初始,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北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因此,

《深圳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版

1 总则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深圳市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高效有序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进一步加强基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建立健全以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最大限度预防并减少突发地质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分级启动应急预案。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依法规范、高效有序。各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及有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工作职责,高效有序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突发地质灾害等级 根据突发地质灾害的险情及灾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一般地质灾害(Ⅳ级)、较大地质灾害(Ⅲ级)、重大地质灾害(Ⅱ级)和特别重大地质灾害(Ⅰ级)。 一般地质灾害(Ⅳ级)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造成3人以下(不含本数)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突发地质灾害。 (2)受突发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灾害险情。 (3)影响铁路、国家和省高速公路、国省道和航道正常通行,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较大地质灾害(Ⅲ级) (1)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造成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突发地质灾害。 (2)受突发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人及以上、2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5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灾害险情。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目的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服务,为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 二、工作任务 (一)一般进行1:50000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别是集镇,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查明和预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趋势; (三)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设的生态地质对策; (四)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预测其发展趋势; (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六)建立地质灾害GI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 (七)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害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 1、崩塌; 2、滑坡; 3、泥石流; 4、岩溶地面塌陷; 5、地裂缝; 6、斜坡稳定性; 7、胀缩土; 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9、固体废弃物;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12、特殊地质环境因素;13、地方病;14、水土流失。 (二)评价内容 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规律预测。 1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 2地质灾害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 分析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岩组、地质结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区域地质环境等的空间相关/时间相关分析; 3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四、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 (一)工作标准 执行的技术标准: 1、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

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 第一节气象水文 一、气象 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阳光充足。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最高气温为38.7℃。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和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设计书提纲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设计书提纲 前言 一目的任务 二上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 二以往工作程度及评述 第一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第一节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第二节地质灾害现状 第二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 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 第二节工作部署 第二节工作量与工作进度 第三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一节组织管理 第二节项目组人员与分工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措施 第二节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第六章预期成果 第一节成果图件

第二节成果报告 第三节监测点和监测网络 第四节信息系统 第五节提交成果时间 附图: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部署图,比例尺1/10万。 成果报告的章节及主要内容 序言 主要内容:目的任务;交通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地质灾害灾情;以往 调查工作程度;本次清查工作部署、方法、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第一章区域自然地感与地质环境 主要内容: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 与地震;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人类工程经 济活动特征等。 第二章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主要内容: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各灾种的分布、规模、特征、稳定状态、危 害程度、形成条件及影犒力素;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危 险性初步评价与预测。 第三章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主要内容:评估原则、要求与方法;备灾种(或主要灾种)经济损失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重要地质灾害的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标准见表9。

地质灾害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表9 注;c人情分组——即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交度分级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 失”栏指 标评价; ②危害程度分级——宽大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预测分级,采用“受威胁人数”和 “直接 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现状评估是指已发生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的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来用统一价格折价法,即各省(市、g#区)采用经访问 的大部分县(市)物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本省(市、g治区)经济损失评估的统 一计算单价,据此进行统一计算。参与统计的经济】子一乡土达(包括农田、林 地、果地。牧场等),牲畜,房屋,公路、铁路、桥梁、管道、渠道、涵洞、输 电线路,电站,厂矿,学校、机关及公共设施等。 预测评估,要在概要论述地质灾害危险性初步评分的基础二,对各区地质灾 害隐患点可能发生的受威胁人数和受威胁的直接经济素夫签约分析预测。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主要内容:分区的原则、方法与要求和分区评价。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的要求: ①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依据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去竞环境条件、发育现状 (强度,即单位面积内灾害体个数、面积和体积)、人类二运行动强度与研究工 作程度,以定性评价和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确定: ②评价单元的划分,一般以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老交不安条件差异确定,当 条件较单一时也可以乡镇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 ③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较易发区、中易发工、任易变区和不发育区区

关于2020年地质灾害工作计划

关于2020年地质灾害工作计划 关于2020年地质灾害工作计划 各村民委员会乡级各单位: 一基本情况 石坝乡距xx县城66公里,辖4个村1个居委会,26个村民小组,2221户,8801人,全乡幅员面积平方公里,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隐患大。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防御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治理结合的方针,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三加强领导,健全领导机构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成立地质灾害防御领导组: 组长:罗月乡长 副组长:吴建平副书记 杨安林国土所所长 成员:陈旭梅党政办主任 张本昭经发办主任

周敏社会事务办工作员 黄晋滔财政所负责人 佘界派出所所长 刘其荣卫生院院长 姜连书国土所工作员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石坝国土资源所,由杨安林任办公室主任,姜连书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各村民委员会要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地质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由村民委员会主任任小组长,做好本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各村民小组长为该社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凡发现有地灾险情,立即报乡领导办公室。 四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地质灾害的形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建立地质灾害检测网络和预警信息,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动态检测。 3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加强检测。 4对经勘测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5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对重点或有险情预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须24小时值班,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6汛期地质灾害实行十日一报制度,逐级第一时间上报并作好记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

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 摘要: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到民生和人民安居的大事,尤其是近年来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深圳市地质地理环境的变异,进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深圳市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研究就显的格外重要。文章中既对深圳市的地貌和环境做了调查也分析目前深圳市泥石流地质灾害,并针对地质灾害情况提出了可行的建议。这既可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看参考的依据,也为地质灾害防治部门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1 绪论 1.1 深圳市地质灾害的研究背景 深圳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靠近海域且降雨量充足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上改革开放后经济急速发展,城市大幅度建设等人类的对自然的改造幅度巨大带来的明显地质环境问题,存在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灾种多、群发性、高隐蔽性、高突发性和时间上的集中性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深圳地区泥石流、崩塌等突发地质灾害共造成四百余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地质灾害在学术上的定义是由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引起,可以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作用类灾害。在生活中通常给人们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失的是突发类的灾害,因其是突如其来的并且在极短

的时间内就能结束灾害过程,所以在预报和监测方面具有较大困难,常常会使人防不胜防、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这一类的灾害主要有火山喷发、塌坡、泥石流和地震等,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前兆不明显。 在我国因地理原因有很多地方地质灾害多发且分布极广,深圳就是这类地区的代表之一。近年来深圳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稳步进行,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就是要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其潜在的社会意义及经济意义将是十分巨大的。 1.3 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泥石流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此后,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但由于其极具复杂性,在泥石流学科研究中,每取得一点进展研究者都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生产、科研单位先后作了不同程度的工作,通过地质调查、航空卫星照片、物探、钻探、试验测试等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06年初所进行的斜坡类地质灾害普查资料和部分边坡危险性评价报告及区内的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深圳市内至今尚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最初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仅限于单沟流域,80年代末开始对泥石流进行区域危险度评价。1995年以后,提出新的评价方法,区划原则考虑相似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多因子综合考虑,克服了权重法本身由于硬性的取值代表性不好的缺点。综合评价模型属于经验模型范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推理和统计方法建立的

2019-2020“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县地质环境背景概况 县位于省东南部。全县面积3726.5平方公里,人口25.5万,耕地41.3万亩。区域内属于大陆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840毫米,径流深400毫米。全年降雨的70%集中在月份,尤其月下旬至月上旬的台风,大多带来大暴雨天气,气象、地形、地貌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径流很快形成,导致山洪爆发,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从而引发次生灾害。 二、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地区 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时段性、地域性和突发性,同降雨、地下水、地质条件及采矿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汛期地质灾害高发期,连绵细雨易于诱发崩塌、滑坡;暴雨或连续降雨易于诱发泥石流。 (一)山体滑坡、崩塌的重点地区为:各乡镇露天开采矿石场;铜镍矿开采崩落区。 (二)泥石流重点地区流经快大镇流经大安镇的河,通快一级路弯弯川段。 (三)矿区地面塌陷重点地区:乡煤矿区、铁矿塌陷区。 (四)矿山尾矿坝重点区为公司岔、尾矿坝,尾矿坝,矿尾矿坝,铁矿尾矿坝,矿业尾矿坝、尾矿堆。 (五)废渣堆放场重点区各矿山的废石堆、盗采矿石点形成的废石堆、县化工总司废渣堆放场,这些是产生泥石流的重要物质来源。

(六)重点村屯县哈各水库和矿山尾矿坝下的村屯居民。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将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级防汛机构中,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主要职责,明确分工及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对易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易发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将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分解到人;指导灾害易发地的乡镇、村(屯)学校以及厂矿、企业等具体的灾害防御和灾民转移安置方案,明确防汛救灾工作的责任人和灾民转移安置路线、地点;对所辖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舍、居民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要立即转移疏散等措施,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并对全县15个乡镇及矿山企业的相关灾害点进行彻底清查,对各乡镇主要领导、人员,各相关部门人员已进行培训。各乡镇要及时建立以主要领导和受训人员为主的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坚持“以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原则 对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威胁城镇或重大工程、风景名胜区安全的地质灾害,加强监测预防的同时,应有计划地进行工程治理;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应以监测预防和居民搬迁避让为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部门要组织力量指导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屯搞好群防群测网络体系的建设,对已掌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应安排监测责任人,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市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重点,着力完善地灾防治机制和群测群防体系,狠抓民生工程的实施与监督,强力实施工程治理,实现了财产“零伤亡”、人员“零伤亡”的“双零”目标,为推动“三次创业”奠定了和谐的地质环境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一)坚持以防为主,着力巩固防治基础。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科学防治,先后开展5次巡查和3次“拉网式”排查,将10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市、县两级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将42处成灾危害性大的隐患点纳入市级以上预案管理,其中4处纳入省级预案管理。对纳入预案管理的隐患点,各区市县编制完善《临灾预案》,落实监测和预警人员,制作设立警示标志(牌),划定危及对象和撤离路线,明确预警和报灾方式,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3000余份,健全“市、县、乡、村、社”五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了最基层的操作层面上。 —1—

(二)狠抓规范管理,着力健全防灾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会商、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应急预案、灾情速报、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防灾工作“分工、任务、要求”三明确。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编制了《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片定点督导责任制,市、县、乡政府逐级签订了年度地灾防治责任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责任。 (三)建立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联合防灾。进入汛期后,我局与市气象台合作,建立了降雨信息共享平台。凡有强降雨预警信息就及时以短信发送到市局分管领导、地环科、站长及区(市)县局分管领导及地环股、站长,再由区(市)县局发送至隐患点监测人、在建工程及矿山企业负责人。同时,市地环站与气象台、应急办、防汛办等多部门建立了QQ群,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信息共享。同时,近期我局将准备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节目在市电视台《防灾与应急》栏目播映,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防灾应急知识。 市政府成立了以各区市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各部门齐抓共管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如市气象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了—2—

地质灾害规划编制

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新兴县地处粤西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近年来,受强台风暴雨袭击及人类建设工程日益激烈的影响,以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及地面软基沉陷为主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以及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和要求,我县应尽快开展地质灾害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对保护地质环境,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人地和谐的理念,从新兴县实际情况出发,坚持预防为主,按计划和分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宗旨,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标,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新兴县建设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 三、规划目标 “新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期,2008年至2020年为规划期。规划范围为全县现有的12个镇,196个村(居)委会。总面积约1520.7平方公里。在规划期中,达到并完成新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总体目标: 1、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体系。 2、建立完善的国土、建设、气象、水利和交通等部门分工协作配合的运作机制。 3、加强基础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在全面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基础上,对重要经济区域的地质灾害做出评价预测,提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4、严格防范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调查制度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东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项目

东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项目 招标文件 招标单位(公章):东阳市国土资源局 核备单位(公章):东阳市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二00 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东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项目招标公告 招标编号:东招施工(2008)050号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工作部署,拟对东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标内容:东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项目。 二、投标人资质要求:具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或者危险性评估乙级(含乙级)及以上资质单位。 三、报名: 1、报名时间:2008年5月27日至6月7日上午8:30-11:00 下午14:00-16:30 2、报名地点:东阳市招投标中心(人民路222 号东阳日报社大楼2 楼) 3、应提交的报名资料:(提供加盖单位公章的复印件一份,并带原件核对) ①、营业执照、资质证书; ②、法定代表人证明或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委托人身份证。 四、招标文件的获取: 在报名时购买招标文件,每份200 元,售后不退。 五、投标截止时间及开标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为2008年6月11日9时30分开标时间:2008 年6 月11 日9 时30 分开标地址:东阳市招投标中心十楼开标室 东阳市招投标中心电话: 东阳市国土资源局 二00 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投标须知 (一)总则 1、根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办[ 2008]57 号)文件精神,东阳市招投标服务中心拟对东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项

目进行招标。 2、投标人资格要求项目承担单位资质要求:投标单位必须具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或者危险性评估乙级(含乙级)资质。 3、资金来源 本工程已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工程资金自筹。 4、投标费用 投标人应承担其编制投标文件与递交投标文件等所涉及的有关参加本次投标的一切费用。不论投标结果如何,招标人在任何情况下无义务和也无责任承担这些费用。 (二)项目技术要求 5、项目调查范围本项目工作区范围为浙江省东阳市行政辖区,面积约1740 平方公里。 6、项目技术标准本项目按照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办[ 2008] 57号)的要求开展工作。 7、技术人员配备要求为了保证东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项目的工程质量,项目承担单位必须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具有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职称,各野外调查小组组长应具有中级以上地质工程师职称,野外调查与测绘、制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应由业务熟练的技术人员担任,应提供拟委任的主要负责人和参加本项目技术人员的资历表。 8、工作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按《关于做好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办[ 2008]57 号)文件要求实施,通过综合研究、分析,提出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思路,规划内容和要求,制定明确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待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以下成果: (1)、《东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文本30 套; (2)、东阳市已知地质灾害点稳定性评价及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提交野外调查资料及照片一套;

地质灾害治理计划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计划措施批准: 校核: 编写: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地质灾害情况 (1) 3 领导机构 (1) 4 地质灾害治理重点 (2) 5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3)

1 工程概况 2地质灾害情况 ***公司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主汛期4月至10月,以突发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为主,集中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为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滞后性。要求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早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3 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地质灾害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组长:认真贯彻、传达上级单位地质灾害治理组织机构的各项指令、文件要求,负责地质灾害治理的决策和全面指挥,调动各部门的救援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 副组长:负责现场的具体指挥,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组员: (1)积极主动与上级应急指挥机构保持实时联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值班和巡查制度,发现险情及时报警; (3)建立和组织地质灾害治理队伍,在发生地质灾害时统一协调,及时赶到第一线抢险。 4 地质灾害治理重点 1.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施工和开采:开采顺序、台阶高度、平台宽度、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以及爆破方法、参数不得任意改变,确需改变时应做补充设计,边坡的形态要符合设计要求,台阶坡面等要平整,严禁产生超挖现象。 2.靠近最终边坡时应采取控制爆破(如预裂爆破或减少药量),临近最终边坡的一排炮,其装药量应比正常装药量减少20~30%,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边坡的影响,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证坡面的稳定。 3.建立边坡管理制度,加强边坡管理,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破碎严重和断层带附近,应特别注意,必要时应采取防护加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各村、街道直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 __《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办实际情况,制定本。 我办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道路沿线和切坡建房处,主要分布在姚高村、古林村、殷白村、汪溪村其成因为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高外,还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在降雨集中时期,雨日多、雨量大、暴雨频繁、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易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发生。 道路沿线山体崩塌,切坡建房等灾害点,是我办地质灾害预防的重点,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具体职责分工: 1、河堤塌岸、管涌、水塘重点防范单位责任为街道水利站、各村委会。

2、道路建设切坡造成的崩塌、滑坡等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公路部门、经发办。 3、农户切坡建房,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以上责任单位在汛前要对上述防范重点进行严密巡查,发现险情及隐患要及时排除,确保安全度汛。 (一)各村委会要按照办事处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对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办事处成立了地质灾害防灾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 成员:***、**、**、**、***

** ** **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办公室设在街道统筹办公室。 (二)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大众的防灾意识,特别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人群要强化宣传,大力普及如何鉴别地质灾害及其发生的前兆,预报和避让地质灾害,减少和防止其危害知识,促进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了解的认识。 (三)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编制防灾预案。 (四)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坚持群防群测,群专结合,落实有关村、组的责任,完善监测网络。 各责任单位要在危险区段设立警示牌,对处在活性滑坡体的居民,要动员其避让。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险情的巡查制度,特别是已知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同时要注意发现危害大的新的发灾地和险情地。对隐患点尚未形成灾害的初期,防灾人员要进入临灾应急工作状态,当灾情发展到警戒值,防灾人员应立即救灾、抢险,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划(最新)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划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作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x和xx、x、x全会精神,以x 理论和“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为核心,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二)基本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地方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运用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多种手段,有效规避灾害风险;坚持专群结合、群测群防,充分发挥专业监测机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谁引发、谁治理,对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

明确防灾责任单位,切实落实防范治理责任;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同时,协调推进山洪等其他灾害防治及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三)工作目标。“x”期间,完成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灾害调查任务,全面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的基本情况;基本完成三峡库区、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对其他隐患点,积极开展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灾情、险情得到及时监控和有效处置。到x年,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基本消除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使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显减少。 二、全面开展隐患调查和动态巡查 (四)加强调查评价。以县为单元在全国范围全面开展山洪、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重点提高汶川、玉树地震灾区以及三峡库区、西南山区、西北黄土区、东南沿海等地区的调查工作程度,加大对人密集区、重要军民设施周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力度。调查评价结果要及时提交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为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五)强化重点勘查。对可能威胁城镇、学校、医院、集市和村庄、部队营区等人密集区域及饮用水源地,隐蔽性强、地质条件复杂的重大隐患点,要组织力量进行详细勘查,查明灾害成因、危害程度,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并逐点制定落实监测防治措施。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煤业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防治中长期规划 1 前言 煤矿开采过程中,在一定气象条件下,矿区及其相邻地带会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其中有的是由于煤矿开采本身造成的,也有地质构造方面的原因,潜存的地质灾害在采矿中引发。地质灾害多为突发事件,规模可能很大,造成的灾害发生,直接威胁矿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甚至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如2008年9月份发生襄汾泥石流事故,给全国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相关企业敲响了警钟。鉴于地质灾害事故具有破坏强度大、救援难度大、治理恢复时间长等特点,各煤矿必须提前做好矿井的相关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因此,矿井地质灾害规划作为矿井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规划方案的逐步实施,可以进一步掌握和查明井田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以此为基础,编制矿井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省***县,是经***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关于吕梁市***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煤重组办发【20**】**号)批准的兼并重组整合矿井。 20**年9月11日***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C***号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为90万t/a,批准开采4-9号煤层,井田面积4.0716km2。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资源,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我矿安全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在全矿地质灾害调查与近年来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成果的基础上,编制《************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防治中长期规划》。 《************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防治中长期规划》是我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结合本矿井的采掘规划,地质灾害配套规划时段为五年。按照《************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防治中长期规划》的总体布署,2015年前争取我矿井田内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受地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各村、街道直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办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我办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办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道路沿线和切坡建房处,主要分布在姚高村、古林村、殷白村、汪溪村其成因为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高外,还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在降雨集中时期,雨日多、雨量大、暴雨频繁、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易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发生。 二、预防地质灾害重点 道路沿线山体崩塌,切坡建房等灾害点,是我办地质灾害预防的重点,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具体职责分工: 1、河堤塌岸、管涌、水塘重点防范单位责任为街道水利站、各村委会。 2、道路建设切坡造成的崩塌、滑坡等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公路部门、经发办。 3、农户切坡建房,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以上责任单位在汛前要对上述防范重点进行严密巡查,发现险情及隐患要及时排除,确保安全度汛。 三、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各村委会要按照办事处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对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坚持以人 为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办事处成立了地质灾害防灾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 ******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办公室设在街道统筹办公室。 (二)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大众的防灾意识,特别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人群要强化宣传,大力 普及如何鉴别地质灾害及其发生的前兆,预报和避让地质灾害,减 少和防止其危害知识,促进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了解的认识。 (三)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编制防灾预案。 (四)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坚持群防群测,群专结合,落实有关村、组的责任,完善监测网络。 四、监灾及灾后应急措施 各责任单位要在危险区段设立警示牌,对处在活性滑坡体的居民,要动员其避让。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险情的巡查制度,特别是 已知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同时要注意发现危害大的新的发灾地 和险情地。对隐患点尚未形成灾害的初期,防灾人员要进入临灾应 急工作状态,当灾情发展到警戒值,防灾人员应立即救灾、抢险, 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各村委会和街道直属有关部门是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单位,不仅要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而且要做好防 灾的工作总结,掌握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总结推广在防灾减灾中所

地质灾害报告的写法

地质灾害报告的写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写法 一、概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和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我国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规范和约束人类工程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21条明确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同时鉴于重大工程项目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某些省规定对处于地质灾害非易发区内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也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

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安居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具有自然、社会和资源的三重属性,所以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显得迫切而需要。 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基本问题 要写报告,首先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 主要有六种,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虽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 2、调查分析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现状。 3、简要分析评估对象在建设或运营过程中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范围、方式、强度与持续时间。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扎实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分布情况 (一)地质灾害类型:县境内分布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二)地质灾害点整体分布情况:经调查目前全县境内共分布各类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150余处,其中重点监测灾害隐患点29处。地质灾害整体随地形地貌的变化呈区块分布,南部中低山区主要分布有滑坡、危岩崩塌等灾害类型。山前丘陵地区主要发育有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类型,地面塌陷和采空区主要分布于矿山开采区,中部平原区基本没有统计规模以上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为因挖砂取土形成大面积的遗留采坑及讯期洪水诱发的各类次生地质灾害。 (三)20**年全县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据不完全统计,20**年我县受全年干旱气候影响,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和监测巡查区内未发生达到统计规模以上的地质灾害,全年无地质灾害伤亡事故发生。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领导,特成立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和情况通报。 三、20**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段和重要隐患点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以往地质灾害体复活移动情况及气象水文特征,圈定20**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并拟定以下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该乡辖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泥石流。 2.重点监测点:村平顶五组QT-13、QT-14点,其QT-14山体滑坡灾害点为活动性中等规模滑坡体,其滑坡面在雨水的侵蚀和暴雨的冲刷下可能引起更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并引发次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 3.防治措施:由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可能受威胁群众及时搬迁避让,圈定预防范围,设置防护栅栏和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及放牧人畜注意安全,汛期和雨季期间指定专人定期监测,将监测记录及时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备案。 (二)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该乡辖区内分布有多处滑坡体。 2.重点监测点:乡南山牧区大南沟QT-18滑坡体,沟QT-19和QT-20滑坡体,缠头湾子QT-21和QT-22滑坡体。特别是位于沟的QT-20滑坡体,经调查该滑坡体下有流动牧民居住,目前,该滑坡体已出现多处裂缝,山体已出现不同程度滑动。其余4处滑坡体虽没有直接威胁到牧民,但一旦发生山体滑坡会直接破坏该处公路和牧道造成该地段交通中断,在汛期还可能引发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