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环形复用段保护子网

创建环形复用段保护子网
创建环形复用段保护子网

创建环形复用段保护子网

环形复用段保护主要适用于公用(正常情况下保护信道传额外业务)的环形组网中,通过运行APS协议,可以实现复用段级别的保护。

前提条件

?用户具有“网元及其网络维护员”及以上的网管用户权限。

?在网管上已配置好各网元的数据,并正确创建光纤。

背景信息

?复用段保护环的节点数不能超过16个。

?创建保护子网时,只能选择SDH网元,不能选择软中继(REG)或波分(WDM)设备。注意:

启动协议控制器操作可能会导致业务中断。

操作步骤

1.在主菜单中选择“业务 > SDH保护子网 > 创建二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弹出

提示对话框。单击“确定”,进入“创建保护子网”页面。

说明:

?如要创建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可在主菜单中选择“业务 > SDH保护子网 > 创建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进入对应的创建页面。

?如要创建二纤单向复用段专用保护环,可在主菜单中选择“业务 > SDH保护子网 > 创建二纤单向复用段专用保护环”,进入对应的创建页面。

2.输入保护子网的名称。通常可以使用缺省的名称,例如:二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

环_1。

3.选择保护子网的容量级别。例如:STM-4。

4.根据需要选择“资源共享”和“按照VC4划分”。

说明:

?“资源共享”的实质是将相同的单板端口映射到多个保护子网中。当有多个保护子网占用同一单板的同一端口时,必须选择“资源共享”,而对于不同的保护子

网占用一个单板的不同的端口的情况,是不需要选择“资源共享”的。如果使能

了单光口多复用段,通过“资源共享”还可以将一个单板端口映射到多个复用段

中。

?“按照VC4划分”是指将不同的VC4分别划归不同的保护子网,其作用是实现部分复用段保护。例如,一个STM-16的光纤,可以划分第1~4个VC4属于一个

STM-4的复用段共享保护,第5~8个VC4属于无保护环。

?OptiX OSN1500/2500/3500/3500 II/7500不支持“跨洋协议”。

5.选择待创建保护子网中所包含的节点。在主拓扑中双击所选的网元,添加到左边的节

点列表中,同时网元图标上显示(再次双击网元可取消设置)。

说明:

为了维护方便,建议沿逆时针方向顺序添加节点。

6.设置各节点的属性为“MSP节点”。

7.单击“下一步”,进入“链路选择”来设置链路物理信息等参数。

说明:

?如果两网元间有多根纤缆,则可以通过在下拉列表框中进行选择来指定“链路物理信息”。

?如果是“按照VC4划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工作VC4时隙和保护VC4时隙。

8.单击“完成”,下发配置,系统弹出“操作结果”提示框,单击“关闭”。

9.在保护子网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保护子网属性”。

10.单击“保护子网维护”页签,确认协议控制器已经启动。

如果协议控制器没有启动,进行如下操作:

a.选择保护子网的所有网元。

b.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启停协议 > 启动”。

c.两次在提示框中单击“是”,使所有的“协议控制器”都处于“协议启动”状

态。

单击“保护子网参数”页签,根据需要设置“倒换恢复等待时间”和“SD触发条件”。单击“应用”,下发配置。同一保护子网中,各网元的“倒换恢复等待时间”

设置应该相同。

相关信息可查看创建线性复用段保护子网。

sdh维护经验s385设备开通及复用段保护环配置

S385设备开通及复用段保护环配置 简介:385设备开局和复用段配置 一、S385设备开通 1、设备加电 检查连接情况,没问题后,拔出所有单板,打开电源插箱的空开,等状态正常后将所有单板插入对应槽位。 2、NCP初始化 将NCP板上的开关S1置于全ON状态,这时NCP的IP地址为192.192.192.11,把PC 的网卡IP地址设为192.192.192.X(X不能为11),用网线连接PC上的网卡和18#NCP 上的网口,等本地连接通了以后在运行菜单里面输入命令:Telnet 192.192.192.11进入NCP配置界面,输入命令:d-erase d-将NCP板中的原有数据擦除,再输入命令:d-cfgnet 重新配置NCP的IP地址、子网掩码、MAC地址,这时系统会提示是否保存设置,选择“Y”对修改后的数据进行保存,然后输入命令:d-reboot复位NCP板。具体如下图所示:

3、网元创建 按照2里面的方式再创建3个网元,然后将PC的IP地址更改为:192.10.11.X,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192.10.11.18,将网线插到QXI板的网口上,等本地连接通了以

后便可以对整个子网进行监控了,等待所有网元都变为绿色的时候就说明网元与网管连接上了,在网管上分别增加每个网元的单板等信息,然后再对每个网元下载网元数据库。 4、单站调试及系统调试 1)NCP的1+1保护 由于调试的设备只有一块NCP板,所以现场实习该功能。 2)EPE1板的1:N保护 点击“设备管理”-“SDH管理”-“单板保护”,出现下图所示界面;

点击“新建”后会出现如下界面: 选中保护板后点击“确定”会出现如下界面:

四川电力系统复用保护、安控光纤通道运行检修管理规程

四川电力系统复用保护、安控光纤通道运行检修管理规程 四川省电力公司 2003年5月 1、总则 2、引用标准 3、管理职责划分 4、运行条件 5、安全责任 6、通道检修 7、通道调试 8、检查与考核 9、附则

1: 总则 本规程适用于四川电力系统各发电厂、变电站、开关站间的复用保护安控光纤传输通道的运行、检修和管理工作。本规程规定复用保护安控光纤通道及其设备的运行条件及运行、检修职责划分;明确通信专业及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规定在复用保护光纤通道上工作的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手续与执行程序。 本规程所指“复用保护安控光纤通道(以下简称复用通道)”包括光缆、光设备、PCM设备组成的传输通道。有三种复用方式:一是纤芯复用,即通信和保护专业共用光缆,保护专用光缆中的纤芯;二是专用2M复用,即由通信专业提供专用2M接口供保护专业使用;三是专用PCM复用,即由通信专业提供专用PCM,以64K/S的速率供保护专业使用。 2: 引用标准 2.1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与变电站部分)DL408-91 2.2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547-94 3:管理职责划分 3.1 复用通道所在的电业局、发电厂是通道设备的运行维护单位,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检测及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大修工作。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负责跨网、局、厂的协调工作。 3.2设备管理专业划分: 复用通道的光设备、PCM设备由通信部门负责;通信设备至保护装置之间的连接电缆(光缆)和与光设备、PCM设备相连的各种接口转换装置由保护部门负责;复用通道的光缆由线路部门负责。 3.2.1纤芯复用方式的管理职责划分: 通信专业与线路维护部门的工作界面划分点在变电站内的光纤终端盒。线路部门负责终端盒、线路光缆及中间接续环节的巡视、维护和消缺工作,通信专业协助线路部门检测光缆的运行情况;从终端盒直接引出纤芯到保护装置的光缆,终端盒至保护装置的光缆由保护专业负责;通信机房光配线架(ODF)引出纤芯到保护装置的光缆,通信专业与保护专业以光配线架(ODF)为工作界面,终端盒至通信机房光配线架的光缆及光配线架(ODF)由通信专业负责,光配线架(ODF)至保护装置的光缆由保护专业负责,通信专业负责进行光纤的测试及熔接工作。

以太网与令牌环网的区别

以太网与令牌环网的区别 一、介绍 以太网: 以太网是20世纪70年代初又Bod Metcalfe和David Boggs发明的,并以历史上表示传播电磁波的以太(Ether)命名。在1980年,DEC、l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1982年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802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第一个局域网标准,编号为802.3。 令牌环网: 令牌环网是IBM公司于70年代发展的,现在这种网络比较少见。在老式的令牌环网中,数据传输速度为4Mbps或16Mbps,新型的快速令牌环网速度可达100Mbps。令牌环网的传输方法在物理上采用了星形拓扑结构,但逻辑上仍是环形拓扑结构。结点间采用多站访问部件(Multistation Access Unit,MAU)连接在一起。MAU是一种专业化集线器,它是用来围绕工作站计算机的环路进行传输。由于数据包看起来像在环中传输,所以在工作站和MAU中没有终结器。 二、区别 (一)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当以太网中的一台主机要传输数据时,它将按如下步骤进行: 1、监听信道上收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有的话,表明信道处于忙状态,就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为止。 2、若没有监听到任何信号,就传输数据 3、传输的时候继续监听,如发现冲突则执行退避算法,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执行步骤1(当冲突发生时,涉及冲突的计算机会发送会返回到监听信道状态。) 4、若未发现冲突则发送成功,所有计算机在试图再一次发送数据之前,必须在最近一次发送后等待9.6微秒(以10Mbps运行)。 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 1、具有特定格式的令牌帧绕环行使,将访问媒体的权利从一个结点传递到物理连接的另外一个结点(从一个RPU传递到物理链路另一端的RPU);

工业以太网的意义和应用分析

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企业网络不同层次间传送的数据信息己变得越来越复杂,工业网络在开放性、互连性、带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总线技术适应了工业网络的发展趋势,用数字通信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大量地减少了仪表之间的连接电缆、接线端口等,降低了系统的硬件成本,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 现场总线的出现,对于实现面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现场总线这类专用实时通信网络具有成本高、速度低和支持应用有限等缺陷,以及总线通信协议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总线产品不能直接互连、互用和互可操作等,无法达到全开放的要求,因此现场总线在工业网络中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己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TCP/IP 的简单实用已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可以满足工业网络各个层次的需求。目前不仅在办公自动化领域,而且在各个企业的上层网络也都广泛使用以太网技术。由于它技术成熟,连接电缆和接口设备价格较低,带宽也在飞速增加,特别是快速Ethernet与交换式Ethernet的出现,使人们转向希望以物美价廉的以太网设备取代工业网络中相对昂贵的专用总线设备。 Ethernet通信机制 Ethernet是IEEE802. 3所支持的局域网标准,最早由Xerox开发,后经数字仪器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联合扩展,成为Ethernet标准。Ethernet采用星形或总线形结构,传输速率为10Mb/s,100 Mb/s,1000 Mb/s或是更高,传输介质可采用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网络机制从早期的共享式发展到目前盛行的交换式,工作方式从单工发展到全双工。 在OSI/ISO 7层协议中,Ethernet本身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作为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它需要高层协议的支持。自从APARNET将TCP/IP和Ethernet捆绑在一起之后,Ethernet便采用TCP/IP作为其高层协议,TCP用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IP则用来确定信息传递路线。 Ethernet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采用CSMA/CD,其工作原理如下:某节点要

复用段保护和通道保护区别

复用段保护和通道保护区别 (2007-01-04 21:29:21) 以两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MSP)和两纤单向通道保护环(PP)为例: 相同点:物理连接方式相同,相邻网元都是两根光纤相连 不同点: 1、业务流向:MSP是一致路由,PP是分离路由;(注:ABCD四个点按照逆时针组成环,A到C的业务流向是A-B-C,C到A的业务流向是C-B-A,这种业务流向称为一致路由,反之,C到A的业务流向是C-D-A,这种业务流向称为分离路由) 2、业务容量:MSP是K*STM-N/2,PP是STM-N,K为网络节点数,因此MSP比PP 业务容量大。MSP适合分散型业务,一般用于骨干层和汇聚层,PP适合集中型业务,一般用于接入层。 3、工作和保护机理:MSP是一根光纤的后一半时隙保护另一根光纤的前一半时隙,属于1:1的保护类型;PP是首端双发、末端选收,由交叉板双发,支路板选收,属于1+1的保护类型(注:1+1指发端在主备两个信道上发同样的信息(并发),收端在正常情况下选收主用信道上的业务,因为主备信道上的业务一模一样(均为主用业务),所以在主用信道损坏时,通过切换选收备用信道而使主用业务得以恢复。此种倒换方式又叫做单端倒换(仅收端切换),倒换速度快,但信道利用率低。 1∶1方式指在正常时发端在主用信道上发主用业务,在备用信道上发额外业务(低级别业务),收端从主用信道收主用业务从备用信道收额外业务。当主用信道损坏时,为保证主用业务的传输,发端将主用业务发到备用信道上,收端将切换到从备用信道选收主用业务,此时额外业务被终结,主用业务传输得到恢复。这种倒换方式称之为双端倒换(收/发两端均进行切换),倒换速率较慢,但信道利用率高。由于额外业务的传送在主用信道损坏时要被终结,所以额外业务也叫做不被保护的业务。) 4、触发倒换的告警:触发MSP倒换的一般是线路侧告警,包括 R-LOS,R-LOF,MS-AIS,B2-OVER和B2-SD;触发PP倒换的一般是通道级别的告警,包括TU-AIS,TU-LOP和误码过量; 5、倒换时间:PP是出现故障的通道进行倒换,倒换速度较快,一般是15ms;MSP一般在25ms左右,MSP倒换与业务量大小没有关系,是整个复用段层进行倒换; 6、倒换是否需要协议运行:MSP需要运行APS协议,也就是需要处理K1和K2字节,如果协议出了问题,倒换不会成功;PP不需要运行协议,因此倒换速度更快; 7、倒换中各单板动作:MSP是光板检测告警,上报给主控板,由主控板处理APS协议,下发命令给交叉板执行倒换;PP是由支路板的业务通道监测主用和备用总线的状态,如果主用总线出现AIS,则倒换到备用总线接收业务; 8、兼容性:PP环可以由不同厂家的设备混合组网,因为不需要处理协议;MSP因为各个厂家对K1和K2字节的定义不同,因此一般不能对接,不过有些厂家的设备是可以与友商的设备对接的,主要是对MSP的协议做了改进。

H3C以太环网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

以太环网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 关键词:RRPP 摘要:以太环网解决方案主要以RRPP为核心的成本低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 缩略语清单: 1介绍 在数据通信的二层网络中,一般采用生成树(STP)协议来对网络的拓扑进行保护。STP协议族是由IEEE实现了标准化,主要包括STP、RSTP和MSTP等几种协议。STP最初发明的是目的是为了避免网络中形成环路,出现广播风暴而导致网络不可用,并没有对网络出现拓扑变化时候的业务收敛时间做出很高的要求。实践经验表明,采用STP协议作为拓扑保护的网络,业务收敛时间在几十秒的数量级;后来的RSTP对STP机制进行了改进,业务收敛时间在理想情况下可以控制在秒级左右;MSTP主要是RSTP的多实例化,网络收敛时间与RSTP基本相同。 近几年,随着以太网技术在企业LAN网络里面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以太网技术开始在运营商城域网络发展;特别是在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向IP融合的趋势下,增强以太网本身的可靠性,缩短网络的故障收敛时间,对语音业务,视频等业务提供满意的用户体验,无论对运营商客户,还是对于广大的企业用户,都是一个根本的需求。 为了缩短网络故障收敛时间,H3C推出了革新性的以太环网技术——RRPP(Rapid Ring Protection Protocol,快速环网保护协议)。RRPP技术是一种专门应用于以太网环的链路层协议,它在以太网环中能够防止数据环路引起的广播风暴,当以太网环上链路或设备故障时,能迅速切换到备份链路,保证业务快速恢复。与STP协议相比,RRPP协议具有算法简单、拓扑收敛速度快和收敛时间与环网上节点数无关等显著优势。 H3C基于RRPP的以太环网解决方案可对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做出快速的保护倒换,协同高中低端交换机推出整体的环网解决方案,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2技术应用背景 当前多数现有网络中采用星形或双归属组网模型,多会存在缺乏有效保护和浪费网络资源等诸多问题,如下图所示:

以太网概念

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 一个。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3com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另一种说法“以太网不适合在理论中研究,只适合在实际中应用”。也许只是句玩笑话,但这说明了这样一个技术观点:通常情况下,网络中实际的数据流特性与人们在局域网普及之前的估计不同,而正是因为以太网简单的结构才使局域网得以普及。梅特卡夫和Saltz er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MAC项目(Project MAC)的同一层楼里工作,当时他正在做自己的哈佛大学毕业论文,在此期间奠定了以太网技术的理论基础。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10 Base 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最好。 [编辑本段] 以太网的分类和发展 一、标准以太网 开始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的是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访问控制方法,这种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以太网可以使用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和光纤等多种传输介质进行连接,并且在I EEE 802.3标准中,为不同的传输介质制定了不同的物理层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

以太网的技术

以太网的技术 1以太网的发展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由于其简单、成本低、可扩展性强、与IP网能够很好地结合等特点,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正从企业内部网络向公用电信网领域迈进。以太网接入是指将以太网技术与综合布线相结合,作为公用电信网的接入网,直接向用户提供基于IP的多种业务的传送通道。以太网技术的实质是一种二层的媒质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在五类线上传送,也可以与其它接入媒质相结合,形成多种宽带接入技术。以太网与电话铜缆上的VDSL相结合,形成EoVDSL技术;与无源光网络相结合,产生EPON 技术;在无线环境中,发展为WLAN技术。 以太网技术作为数据链路层的一种简单、高效的技术,以其为核心,与其它物理层技术相结合,形成以太网技术接入体系。EoVDSL方式结合了以太网技术和VDSL技术的特点,与ADSL和(五类线上的)以太网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WLAN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广,EPON技术的研究开发正取得积极进展。随着上述“可运营、可管理”相关关键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以太网技术接入体系将在宽带接入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同时,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正在向城域网领域扩展。IEEE802.17RPR技术在保持以太网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引入或增强了自愈保护、优先级和公平算法、OAM等功能,是以太网技术的重要创新。对以太网传送的支持,成为新一代SDH设备(MSTP)的主要特征。10G以太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范围内的广泛应用,WAN接口(10Gbase-W)的引入为其向骨干网领域扩展提供了可能。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在1993年10月以前,对于要求10Mbps以上数据流量的LAN应用,只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可供选择,但它是一种价格非常昂贵的、基于100Mbps光缆的LAN。1993年10月,Grand Junction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ch10/100和网络接口卡FastNIC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以应用。随后Intel、SynOptics、3COM、BayNetworks等公司亦相继推出自己的快速以太网装置。与此同时,IEEE802工程组亦对100Mbps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如100BASE-TX、100BASE-T4、MⅡ、中继器、全双工等标准进行了研究。1995年3月IEEE宣布了IEEE802.3u 100BASE-T快速以太网标准(Fast Ethernet),就这样开始了快速以太网的时代。 快速以太网与原来在100Mbps带宽下工作的FDDI相比它具有许多的优点,最主要体现在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以有效的保障用户在布线基础实施上的投资,它支持3、4、5类双

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及其应用选择

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及其应用选择 发布时间:2007-05-15 浏览次数:105 | 我要说几句 | ?? 用户解决方案2012优秀论文合订本 ?? NIDays2012产品演示资料套件 ?? 《提高测量精度的七大技巧》资源包 ?? LabVIEW 2012评估版软件 关键词:工业以太网实时特色技术 编者按:工业以太网成为自动化领域业界的技术热点已有时日,其技术本身尚在发展之中,还没有走向成熟,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工业以太网,它有哪些特色技术,如何应用与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工业以太网技术与产品,依然是今天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一什么是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技术,是以太网或者说是互联网系列技术延伸到工业应用环境的产物。前者源于后者又不同于后者。以太网技术原本不是为工业应用环境准备的。经过对工业应用环境适应性的改造,通信实时性改进,并添加了一些控制应用功能后,形成了工业以太网的技术主体。因此,工业以太网是一系列技术的综称。 二工业以太网涉及企业网络的各个层次

企业网络系统按其功能划分,一般称为以下三个层次:企业资源规划层(Enterprise Resource Plan NI ng, ERP)、制造执行层(Manufacturing Excurtion System, MES)和现场控制层(Field Control System,FCS)。通过各层之间的网络连接与信息交换,构成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 见图1) 图中的ERP与MES功能层属于采用以太网技术构成信息网络。这个层次的工业以太网,其核心技术依然是信息网络中原本的以太网以及互联网系列技术。工业以太网在该层次的特色技术是对其实行的工业环境适应性改造。而现场控制层FCS中,基于普通以太网技术的控制网络、实时以太网则属于该层次中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范畴。可以把工业以太网在该层的特色技术看作是一种现场总线技术。除了工业环境适应性改造的内容之外,通信实时性、时间发布与同步、控制应用的功能与规范,则成为工业以太网在该层次的技术核心。

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详细描述教学内容

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详细描述

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详细描述 前面讲的三种自愈方式,网上业务的容量与网元节点数无关,随着环上网元的增多平均每个网元可上/下的最大业务随之减少,网络信道利用率不高。例如二纤单向通道环为STM-16系统时,若环上有16个网元节点,平均每个2500节点最大上/下业务只有一个STM-1,这对资源是很大的浪费。为克服这种情况出现了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这种自愈方式环上业务量随着网元节点数的增加而增加,如图5-7所示。

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四纤环肯定是由4根光纤组成,这4根光纤分别为S1、 P1、 S2、 P2,其中S1、 S2为主纤,传送主用业务;P1 P2为备纤,。也就是说P1、P2光纤分别用来在主纤故障时保护S1、 S2上的主用业务。注意S1、 P1、S2、 P2光纤的业务流向。S1与S2光纤反(一致路由,双向环),S1、 P1和S2、 P2两对光纤上业务流向也相反。从图5-7(a)可看出S1和P2,S2和P1光纤上业务流向是以后讲双纤双向复用段环的基础,双纤双 段保护环就是因为S1和P2, S2和P1光纤上业务流向相同才得以将四纤环转化为二纤环。 正常时,网元A到网元C的主用业务从S1光纤经B网元到网元C,网元C到网元A的业务经S2光纤经网元B到网元A。网元A与业务分别通过P1和P2光纤传送。网元A和网元C通过收主纤上的业务互通两网元之间的主用业务,通过收备纤上的业务互通两网务。见图5-7(a)。 当B--C间光缆段光纤均被切断后,在故障两端的网元B、 C的光纤S1和P1,S2和P2有一个环回功能,见图5-7(b),故障端点,这时网元A到网元C的主用业务沿S1光纤传到B网元处,在此B网元执行环回功能将S1光纤上的网元A到网元C的主用业务环传输,P1光纤上的额外业务被中断,经网元A、网元D穿通传到网元C,在网元C处P1光纤上的业务环回到S1光纤上,网元C通1上的业务接收到网元A到网元C的主用业务。网元C到网元A的业务先由网元C将其主用业务环到P2光纤上,(P2光纤上的额外),然后沿P2光纤经过网元D、网元A的穿通传到网元B,在网元B处执行环回功能,将P2光纤上的网元C到网元A的主用业务光纤上,再由S2光纤传回到网元A,由网元A下主纤S2上的业务。通过这种环回、穿通方式完成了业务的复用段保护,使网络自愈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的业务容量有两种极端方式。一种是环上有一业务集中站,各网元与此站通业务,并无网元间的业务,这量最小为2× STM-N(主用业务)或4 ×STM-N (包括额外业务)。因为该业务集中站东西两侧均最多只可通STM-N(主)或2×括额外业务),这是由于光缆段的数速级别只有STM-N 。另一种情况其环网上只存在相邻网 元的业务,不存在跨网元业务,这时每个光缆段均为相邻互通业务的网元专用,例如A--D光缆只传输A与D之间的双向业务,D 传输D与C之间的双向业务等相邻网元间的业务,不占用其它光缆段的时隙资源,这样各个光缆段都最大传送STM-N (主用)或2(包括备用的业务),时隙可重复利用,而环上的光缆段的个数等于环上网元的节点数,所以这时网络的业务容量达到最大N× ST

PTN环网保护

分组传送网(PTN)环网保护和双归保护实现机制的研究 来源:移动Labs 作者:叶雯李晗王磊 2011-10-19 18:12:13 [ 10521阅读0 评论 ] 分享到移动微博 分类:分布式技术标签:全业务PTN IP化 内容摘要:随着3G移动通信系统IP化和面向IP的全业务时代到来,现有基于电路交换的SDH传送网正在向基于分组交换的电信级的分组传送网(PTN)演进,TD- LTE时代PTN网络承载的业务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在可靠性方面都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护是PTN满足运营商级需求的重要特性,本文主要探讨PTN 环网和双归保护机制,重点提出了两种Wrapping环网保护实现方案和一种双归保护实现方案,并分别对各种故障场景下的倒换情况进行分析。 1.背景及PTN保护方式简介 1.1.PTN技术发展的背景 IP化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和数据业务的大量涌现,使得以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电路交换为内核的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技术已经无法适应业务分组传送的需求,以IP分组交换为内核的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技术应运而生,成功实现了全业务的统一承载和网络的融合,形成了灵活、高效和低成本的分组传送平台。 中国移动在PTN技术研究领域一直走在全球最前沿,中国移动已大规模现网应用PTN 设备,近期PTN主要用于承载重要集团客户业务和TD-LTE基站回传,未来将对2G/3G/LTE 移动通信业务、普通集团客户及家庭客户PON网络等全业务场景进行承载。由于PTN近期承载业务的重要性及远期承载业务的全面性,PTN网络的可靠性显得异常重要,因此对其保护方式的研究是PTN技术研究里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1.2.PTN技术具有丰富完备的保护方式 丰富完备的的生存性技术是PTN七大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影响了城域传送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城域传送网的网元、网元间连接、网元与客户层网元间连接、网元部件出现单点或多点失效时,PTN将启用冗余保护机制,提供网络快速愈合能力,实现业务保护。 PTN保护方式分为网络保护(即网络-网络接口(NNI)的保护)、接入链路

浅谈电力光纤通道复用保护

浅谈电力光纤通道复用保护 摘要:电力通信网经过多年来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局面平稳,安全生产指标稳步提高,但随着电网规模迅速扩展,技术复杂性相应增加,客观上需要建立与现代电力工业及其通信系统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1 光纤知识简介 光纤为光导纤维的简称,由直径大约为0.1mm 的细玻璃丝构成。光纤作为继电保护的通道介质,具有不怕超高压与雷电电磁干扰、对电场绝缘、频带宽和衰耗低等优点。继电保护所用光纤为通信光纤,是由纤芯和包层两部分组成的:纤芯区域完成光信号的传输,包层则是将光封闭在纤芯内,并保护纤芯,增加光纤的机械强度,如图1所示。光在纤芯中形成全反射,n1(纤芯折射率)>n2(包层折射率)。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光纤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的中心玻璃芯很细,其纤芯直径一般为:4~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多模光纤(multi mode fiber)在一定工作波长下,可传多种模式的光。多模光纤的中心玻璃芯较粗,其纤芯直径一般为:50~70μm,但其模间色散较大,限制了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随着距离的增加,其限制效果更加明显。 传输衰耗和色散是光纤的两大特性。继电保护用光纤对衰耗值要求较高,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衰耗值不同。色散是指输入脉冲在传输过程中的展宽,产生码间干扰,增加误码率,限制通信容量及传输距离。色散包括模式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模式色散存在于多模光纤中;材料色散由于光纤材料本身的折射率随频率而变化;波导色散是由于光纤的制作工艺(几何结构、形状)的不完善而产生。综合传输衰耗和色散,可知单模光纤1310nm 波段是最佳传输窗口,所以现在继电保护用光纤均使用单模光纤1310nm 波段。 2 电力网络用光纤 目前电力光纤网络使用的光缆主要有 3 种: 普通非金属光缆、自承式光缆(ADSS)和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架空地线复合光缆虽然造价较高,但在高电压等级及同杆双回和多回线路使用时,占线路综合造价比例较低,并可以兼作继电保护通道。架空地线复合光缆在电力光纤网络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 光纤保护通道的几种方式 3.1 线路保护专用光纤通道 俗称为裸纤保护,是指占用光缆中的一对纤芯,无需经过光纤通信设备的保护传输方式。其特点是共享光缆资源,为确保保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两站间的距离一般在30km 以内,湖南省目前裸纤保护最长距离为60km,这对保护设

三种网卡的区别

ceph存储 FC HBA、iSCSI HBA、以太网卡3者区别 因传输协议的不同的,网卡可分为三种,一是以太网卡,二是FC网卡,三是iSCSI 网卡。 ?FC网卡:一般也叫光纤网卡,学名Fibre Channel HBA。传输协议为光纤通道协议,一般通过光纤线缆与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接口类型分为光口和电口。光口一般都是通过光纤线缆来进行数据传输,接口模块一般为SFP(传输率可达8Gb/s)和GBIC(1Gb/s),对应的接口为SC和 LC。电口的接口类型一般为DB9针或HSSDC。 ?ISCSI网卡:学名ISCSI HBA,传输ISCSI协议,接口类型与以太网卡相同。 ?以太网卡:学名Ethernet Adapter,传输协议为IP协议,一般通过光纤线缆或双绞线与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接口类型分为光口和电口。光口一般都是通过光纤线缆来进行数据传输,接口模块一般为SFP(传输率2Gb/s)和GBIC (1Gb/s),对应的接口为SC、ST和LC。电口目前常用接口类型为RJ45,用来与双绞线连接,也有与同轴电缆连接的接口,不过现在已经用的比较少了。 光纤网卡和HBA卡有什么区别?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先说清楚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在早期的SAN存储系统中,服务器与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是通过光纤进行的,因为服务器是把SCSI指令传输到存储设备上,不能走普通LAN网的IP协议,所以需要使用FC传输,因此这种SAN 就叫FC-SAN,而后期出现了用IP协议封装的SAN,可以完全走普通LAN网络,因此叫做IP-SAN,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现在热门的ISCSI。

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对数据块进行繁重的读包解包操作,因此高性能的SAN系统是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一块专门负责解包工作以减轻处理器负担的网卡,这种网卡大家就叫它HBA 卡,它除了执行解包工作外当然还可以提供一个光纤接口(如果是iSCSI HBA卡就是提供普通的RJ45接口)以用于跟对应的交换机连接;另外,HBA物理上你可以把它当作网卡一样插在PCI或者PCI-E槽位里,因此这种设备的用法非常相一张网卡,很多人也就把它跟普通网卡或普通的光纤网卡混淆了。当然,有的iSCSI HBA卡就可以当作普通网卡来用,不过从价格上考虑这是非常奢侈的。 HBA的常规定义:就是连接主机I/O总线和计算机内存系统的I/O适配器。按照这个定义,像显卡就是连接视频总线和内存,网卡就是连接网络总线和内存,SCSI-FC卡就是连接SCSI或者FC总线和内存的,它们都应该算是HBA。HBA卡有FC-HBA和iSCSI HBA将来还有其他HBA卡,但是,HBA通常用在SCSI。Adapter(适配器)和NIC用于FC;而NIC也会用于以太网和令牌环网。 其实,网卡是大家常提到的一个类型设备的总称,是指安装在主机里,通过网络连接线(双绞线、光纤线缆、同轴电缆等)与网络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FC交换机、ISCSI交换机等)、或与其它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工作站等)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网络的硬件设备。 那么,光纤网卡这个称呼到底是不是指光纤口HBA卡呢? 实际上大家常说的光纤网卡指的就是光纤通道网络里的HBA卡。 因传输协议的不同的,网卡可分为三种,一是以太网卡,二是FC网卡,三是iSCSI网卡。 ? 以太网卡:学名Ethernet Adapter,传输协议为IP协议,一般通过光纤线缆或双绞线与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接口类型分为光口和电口。光口一般都是通过光纤线缆来进行数据传输,接口模块一般为SFP(传输率2Gb/s)和GBIC(1Gb/s),对应的接口为SC、ST和LC。电口目前常用接口类型为RJ45,用来与双绞线连接,也有与同轴电缆连接的接口,不过现在已经用的比较少了。 ?FC网卡:一般也叫光纤网卡,学名Fibre Channel HBA。传输协议为光纤通道协议,一般通过光纤线缆与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接口类型分为光口和电口。光口一般都是通过光纤线缆来进行数据传输,接口模块一般为SFP(传输率2Gb/s)和GBIC(1Gb/s),对应的接口为SC 和LC。电口的接口类型一般为DB9针或HSSDC。 ?ISCSI网卡:学名ISCSI HBA,传输ISCSI协议,接口类型与以太网卡相同。 大家说的“光纤网卡”一般是指FC HBA卡,插在服务器上,外接存储用的光纤交换机;而光口的以太网卡一般都叫做“光纤以太网卡”,也是插在服务器上,不过它外接的是带光口的以太网交换机。 总结:

千兆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千兆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1. 简介 于1998年6月通过的IEEE 802.3z千兆比以太网标准描述了用于一个通用链路编码且可进行1000Mb/s 传输的3个物理层接口(1000BASE-SX、1000BASE-LX和1000BASE-CX)。1000BASE-SX、 1000BASE-LX接口采用光纤作为介质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5000米,因而可应用于建筑物内或校园主干网络。 1000BASE-CX接口计划用于限制在25米内的计算机房内的连接。 IEEE 802.3ab千兆比以太网标准于1999年6月通过认证,它描述了用于不同线路编码的附加物理层接口(1000BASE-T)。 1000BASE-T接口通过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介质传输的最远距离可达100米,并主要应用于面向桌面的网络连接。 在1999年3月,一个IEEE 802.3研究小组正式成立,主要致力于发展通过光纤介质传输万兆比以太网的标准。 2. 铜缆布线系统 事实上,所有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都有双绞线铜缆水平子系统,用于连接每一层的通讯配线间和墙上的信息出口。而这些布线系统的安装大部分都采用5类产品,所以1000BASE-T是设计应用于5类布线系统的。 1000BASE-T采用一根电缆中的所有4对线来传输,每对线的有效传输速率为250Mb/s,以此完成全双工传输。为了应用于5类带宽的布线系统,1000BASE-T 采用5级编码传输,而接收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以减少来自布线系统中反射和近端串音干扰(NEXT)的影响。 应用于1000BASE-T的布线系统要求包括原5类系统未描述的附加的传输性能,如ELFEXT(等电平远端串扰)和回路损耗。这可由经强力推荐的最新专业测试仪测试、认可,多数已安装的5类布线系统能够支持1000BASE-T来证实。 ---https://www.360docs.net/doc/3a18114539.html,(学电脑) 1000BASE-T布线系统的规范将反馈到随ANSI/TIA/EIA的发展而形成的新的规程中。“4对100欧姆5类布线系统的附加传输性能参数”有望于今年年底由TSB-95颁布。 ANSI/TIA/EIA还发布了一篇说明“4对100欧姆增强型5类布线系统的传输性能参数”的草案,现在已是第12稿,预计作为ANSI/TIA/EIA568A标准的附录5在今年年底颁布。该草案同TSB-95的描述类似,但回路损耗和NEXT性能指标好2dB~3dB。 ANSI建议新的布线安装至少应满足增强型5类布线性能要求。

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1.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的工作原理 环网由四根光纤组成,二根工作光纤记为S1、S2。S1组成沿顺时针方向传输的环,S2组成沿逆时针方向传输的环,因此由它们可以独立地完成环上的双向业务传输。 另外二根保护光纤记为P1、P2,P1组成沿逆时针方向传输的环,P2组成沿顺时针方向传输的环,它们可以对工作光纤提供保护。 注意,P1、P2仅仅是一种标识,它并不代表P1光纤仅仅对S1光纤提供反方向保护,P1光纤同样也可以对S2光纤提供同方向供保护;至于到底对S1光纤还是对S2光纤提供保护,根据情况由软件调度。同理,P2光纤既可以对S2光纤提供反向保护,也可以对S1光纤提供同向保护。 (1).环网保护 在进行环网保护时,保护光纤P1为工作光纤S1提供反方向保护,而保护光纤P2则为工作光纤S2提供反方向保护。工作原理如图2.11.11所示。 ①.正常情况 A).AC信号 在节点A,进入环网以节点C为目的地的业务信号AC,馈入光纤S1,并沿顺时针方向将AC信号经节点B传送到节点C,传送路径:A→B→C。 B).CA信号 在节点C,进入环网以节点A为目的地的业务信号CA,馈入光纤S2,并在同一区段沿逆时针方向将AC信号经节点B传送到节点A,传送路径:C→B→A。 二根保护光纤P1、P2是空闲的。信号传送路径如图2.11.11 a)中的粗线所示。 ②.故障情况 当发生故障时,如BC节点间的光缆被切断,因为在节点B和C都能检测到信号丢失(LOS)告警,所以分别执行桥接与倒换功能。如图2.11.11 b)所示。 A).AC信号 在节点B,执行桥接功能,把AC信号从S1光纤桥接到P1光纤上,并沿逆时针方向经A、D节点传送到C节点。 在节点C,执行倒换功能,再把AC业务信号从P1光纤倒换到S1光纤上。 因此,[url=https://www.360docs.net/doc/3a18114539.html,/]魔兽世界私服[/url]AC信号的传送路径为:A→B→A→D→C。如图2.11.11 b)中的粗线所示。 B).CA信号 在节点C,执行桥接功能,把CA业务信号从S2光纤桥接到P2光纤上,并沿顺时针方向经D、A节点传送到B节点。在节点B,执行倒换功能;再把CA业务信号从P2光纤倒换到S2光纤上,并沿逆时针方向传送到节点A。 因此CA信号的传送路径为:C→D→A→B→A。

复用保护通道讲稿

复用保护通道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远方保护 远方保护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远方保护 ? 利用通信通道传输保护命令信号 2、远方保护通道的基本组成 继电保护装置 保护接口设备 通信通道 3、它用在什么地方 ? 主要用在高压和超高压系统。 4、为什么要用远方保护 ?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切除故障,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二节保护信号的传输

第三节保护方式1、按保护对象分类 主设备保护: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等电网保护:母线,线路等 安全自动装置:切机,切负荷,减频减载等 2、高频信号的类型 闭锁信号

允许信号 允许式保护 跳闸信号 直跳式保护 第二章基本概念

第一节电力线载波机复用保护接口 一、保护通道的三大指标及影响其指标的主要因素 1、传输时间--指保护命令信号从一侧输入到对侧输出所占用的时 间。在满足可依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传输时间越短越好。表达单位为mS。影响传输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所用的频带宽度、滤波器的水平、及检测(判别)信号电路的方法。 2、可依靠性---指丢失命令信号的概率。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其概率越低越好。表达方式为:在满足10E-2概率时,所需要的信杂比,单位为dB。显然所需要的信杂比越小的设备越好。例如,某设备的可依靠性指标为 6 dB,表明在通道信杂比为6 dB时,丢失命令的概率为10E-2。一般来说,通道信杂比每提高1 dB,概率几乎降低一个数量级。影响可依靠性指标的主要因素是设备对信杂比的要求和设备本身质量、设备的发送功率、通道衰耗至关重要。 3、安全性---指保护通道受干扰而误动的概率。在满足传输时间和可依靠性的前提下,其概率越小越好。表达方式为10E-n (n=1,2,?)影响安全性指标的主要因素是保护命令信号的发送和检测制式, 允许式线路保护: 传输时间 T0 <14ms 可依赖性 Plost command ≤10-4 安全性 Pfalse command ≤ 10-5 闭锁式距离保护: 传输时间 T0 <10 ms 可依赖性 Plost command 10 ≤-3 安全性 Pfalse command 10≤-2 直接跳闸: 传输时间 T0 <30 ms 可依赖性 Plost command ≤10 -6 安全性 Pfalse command ≤10-9 二、用保护通道的几种制式 1、频分复用,键控移频方式。使用频带与话音频带不同,例如, 2KHZ以下传话音,2KHZ以上传保护信号。平时发送一个监护信号 fG,发跳闸命令时改发跳闸频率fT1 或 fT2等。

以太网传输

通信过程中,每层协议都要加上一个数据首部(header),称为封装(Encapsulation),如下图所示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最后将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处理。 其实在链路层之下还有物理层,指的是电信号的传递方式,比如现在以太网通用的网线(双绞线)、早期以太网采用的的同轴电缆(现在主要用于有线电视)、光纤等都属于物理层的概念。

3、集线器(Hub)是工作在物理层的网络设备,用于双绞线的连接和信号中继(将已衰减的信号再次放大使之传得更远)。 交换机是工作在链路层的网络设备,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帧(比如十兆以太网和百兆以太网之间、以太网和令牌环网之间),由于不同链路层的帧格式不同,交换机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链路层首部重新封装之后再转发。 路由器是工作在第三层的网络设备,同时兼有交换机的功能,可以在不同的链路层接口之间转发数据包,因此路由器需要将进来的数据包拆掉网络层和链路层两层首部并重新封装。 4、网络层的IP 协议是构成Internet 的基础。IP 协议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丢失,可靠性可以在上层协议或应用程序中提供支持。 传输层可选择TCP 或UDP 协议。TCP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有点像打电话,双方拿起电话互通身份之后就建立了连接,然后说话就行了,这边说的话那边保证听得到,并且是按说话的顺序听到的,说完话挂机断开连接。也就是说TCP 传输的双方需要首先建立连接,之后由TCP 协议保证数据收发的可靠性,丢失的数据包自动重发,上层应用程序收到的总是可靠的数据流,通讯之后关闭连接。UDP 协议不面向连接,也不保证可靠性,有点像寄信,写好信放到邮筒里,既不能保证信件在邮递过程中不会丢失,也不能保证信件是按顺序寄到目的地的。使用UDP 协议的应用程序需要自己完成丢包重发、消息排序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