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草书《自作诗 归来》赏析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 归来》赏析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 归来》赏析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归来》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

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作品取意高古,平淡优雅,禅意浓烈,布白疏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珍品。作品传承有序,先后 5次出版。圆霖是南京江浦狮子岭兜率寺主持,林散之先生的挚友,著名画家,有“齐白石的虾、

徐悲鸿的马、圆霖的观音像”之美誉。

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归来》 70×40㎝

“当代草圣”林散之草书作品《自作诗归来》,立轴,尺寸为70×40㎝,约 2.5平方尺。落款散耳,印有“散之信玺”(朱文)、“大年”(朱文)。双款,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裱工精细,品相九品。正文内容是:

万里我归来,诗稿携满袖。

口口阿弥陀,佛光照大地。

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林散之先生创作时的心情非常愉快。作品中既没有过去很浓的浓墨,也没有往常很淡的淡墨;既没有对照强烈的情节,也没有大疏大密的布白,作品从开头到结尾,基本上处于一个水平面,这与林散之先生用水破墨的风格明显不同,应该说这是先生有意而为之。这是送给圆霖大法师的作品,佛家追求的是清静、淡雅和空灵。

这幅充满了禅意的作品显得十分淡雅,特别是后一部分墨色偏淡,带有枯笔。明代董其昌经常用淡墨书写,人称“淡墨宰相”,淡墨有禅意。这幅作品融书理、禅意和作者的心意于一体。从章法上来看,布白疏朗,字畅气通,与作品的内容、被赠人圆霖的身份十分吻合。作品前紧后疏,“万里我归来”,字与字之间相对衔接紧密,第二行也是如此。“佛

光照大地”相对来说比较疏,特别是“佛”,占的位置最大,因为“佛”把诗作、书作、赠送人和受赠人紧紧地连在一起。不是吗?!诗的内容与佛有关,书法追求佛意,受赠者圆霖是大法师,赠送者林散之先生也是信佛之人。整个作品是上紧下疏,上半部分比较密,如“携满袖”,还有“圆霖和尚”,而下半部分比较疏,正文的最后是留白。

圆霖,号山僧,南京江浦狮子岭兜率寺主持,为人超脱厚道,擅长画观音像,在收藏界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圆霖的观音像”的美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和林散之先生相遇、相识,并最终成为挚友。从此,不是圆霖来乌江镇向林散之先生讨教书画,就是林散之先生去兜率寺小住,与圆霖吟诗作画,晨钟暮鼓。“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圆霖法师被赶出庙门,到老山林场看守桃园,林散之先生也回到扬州,在女儿家暂住。1972年,圆霖在看守桃园之余,常常思念老友林散之先生,回忆起过去的岁月,一幕一幕就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闪现。凭着感情,凭着直觉,凭着心中不变的印象,画了一幅工笔兼写意的林散之先生彩色肖像。画好之后,他白天不敢拿出来,直到夜晚,关上门,冒着被批斗的危险才偶尔取出来,睹画思人。直到 1978年10月,圆霖辗转来到南京,终于又见到了林散之先生。两人相见,恍如隔世。当圆霖拿出此画,说明绘制过程后,林散之先生十分感动,立即在画像的下方题词: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苦行岁年,一无所得。幻此色身,归诸乐国。一念因缘,依依选择。老婆心切,光阴日迫。由旬万千,徒劳跋涉。”第二年,圆霖的师弟圆撤将此画像呈赵朴初先生观看,朴老大加赞赏,并在像的右上侧题词。题词出自《庄子大宗师》之语,是对林散之先生为人为书的高度评价和概括,也是对圆霖画像的肯定和赞美。

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归来》(特写)

1981年,林散之先生再一次见到圆霖时,为他创作了这幅作品。这首诗《归来》是林散之先生刚创作的《昔游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描写的是林散之当年师法大自然归来的情景,又有佛教方面的内容。圆霖大法师十分高兴,逢人便讲,林散之送他“阿弥陀佛”的书法。从此,不少人点题跟林散之先生求这个题材的作品。林老对这首诗很满意,也愿意书写这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对信佛之人,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现在市面上有不少这种题材的作品,大概有两种版本,一种与圆霖大法师的内容一样,还有一种诗的前两个字不一样,是“八月我归来……”而不是“万里我归来”。据考证,“万里我归来”在“八月我归来”之前。

查看有关专集,草书作品《自作诗归来》先后 5次著录。1985年 12月,《林散之书法选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 6月,《林散之》插页,江苏省文史资料第 42辑。1998年 10月,《近现代书法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6月,《林散之与禅》插页,黄山书社。2012年 5月,《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文物出版社。

——原载《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一书

相关链接: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

王罡,江苏扬州人,1957年生,大学本科。江苏省书画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世界华人杰出收藏家”,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受到两代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接见并合影,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王罡先后发表各类研究林散之的文章近百篇,编著《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面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林散之草书精

品赏析》一书,历时4年。《中国网》、《中国书法网》、《雅昌艺术网》、《凤凰网》等多家官网开辟专栏转载、选登《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

关于应祚智的介绍

关于应祚智的介绍 应祚智(1957—),字若愚,安徽合肥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广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山大学艺术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特约书画家,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国学名誉会长,中国当代艺术协会主席。有“世界华人领袖(King Cat)之一”、“世界画坛巨匠”、“书画大师”、“杰出篆刻家”、“猫王巨擘”、“著名慈善家”、“金石书画鉴定家”等盛誉。在国际上倍誉崇隆,影响巨大。 1人物经历 世界画坛巨匠应祚智在画猫、山水画、工笔人物画、动物画、金石、书法及中国水墨画 大写意方面独树一帜,罕有匹者,被誉为世界画坛巨匠,“世界猫王”、“东方猫王”,著名书法大师赵朴初在欣赏完他早年创作的《百猫铁骨英姿图》后,曾欣然作诗赞曰:君师散之翁,象外得其趣。应怜蝶恋花,好遣狸奴去。[2003年4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赵朴初韵文集》第453页收录赵朴初“题应祚智君《猫蝶图》”。 其作品分别在《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新闻》、《中国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政协报》、《大众科技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香港)中华书画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美国侨报》、《欧洲时报》、《意大利新华时报》、《澳大利亚时报》、《世界日报》、《世界名人网》等都刊登应祚智巨匠的书画作品。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多家栏目纷纷报道应祚智巨匠的艺术成就。应祚智巨匠80年代师从前辈艺术大师赵朴初和林散之先生十年之久。代表作《百猫图》被誉为“近代所无”。被美、英、法、德、澳、日、韩、意大利等多国的艺术馆及有识之士收藏。作品《双猫清趣图》在美国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展中展出;《猫趣图》等8幅书画作品被中央文史研究馆收藏;《回眸图》在香港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上获得“世界艺术金奖”(最高艺术奖);《回眸清趣图》等66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得国内优秀作者联展金奖(世界杰出 《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画选》、艺术家)。新华出版社连续分别出版《中国著名画家应祚智画集》、 《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画集》等;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分别出版发行《中国邮政明信片——中国书画百杰·应祚智作品选》、《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作品选》明信片;中国邮政局出版《当代国画名家应祚智作品选》邮票一套;广州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国画卷》、《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书法卷》、《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评介卷》。2004年2月《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中英日文本] (全集)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同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收藏。该书是广州地区2004年出版的2.78亿册图书中影响巨大,排列前5名的图书。(来源:2005广州年鉴, 399-400【页】出版事业概况)。近年来,世界画坛巨匠应祚智先后荣获了“中国书画杰出大师”、“人民功勋艺术家”、“最具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2010年6月,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三个单位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军人物”。从1985年安徽省合肥市举办应祚智首次个人书画展取得巨大成功起,世界画坛巨匠应祚智的个人书画展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均取得了巨大成功。世界画坛巨匠应祚智个人传略和作品也多次被选编《世界美术集》、《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美术家传》、《世界美术作品大画册》、《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国际人物辞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传世名画鉴赏》、《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人物家教大辞典》、 《中华骄子应祚智》、 《二十世纪末中国美术家丛书》、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书法家作品拍卖库》、 《2004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年鉴》等等大典。近年来,他在北京、安徽、广东等地向中华慈善总会等慈善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等学府以及广州市教育局等单位捐赠了价值近9850万元的《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全集)精装图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应祚智国画被澳大利亚注册为红酒商标。澳大利亚政府批准了应祚智

试述王铎书法风貌的成因及技法表现

试述王铎书法风貌的成因及技法表现 姓名:孔研 【内容提要】:王铎书法面貌的形成,求其源,是他不同于时人的美学思想;寻其本,得力于他对古人书法的学习。将其美学思想和学古语言融入到作品中,加之技法上的独特性,最终形成了布势连绵,苍健跳跃,神气挥洒的风貌。【关键词】:王铎;中庸;学古;技法 王铎一生博学好古,工诗文,尤善绘画与书法,以书法闻名于世。明季书坛以王氏为代表的一派提倡取法高古,与当时的董派书风迥然不同。他刻意融合新机,形成自己的特色,给整个沉闷滞塞的书坛带进新鲜的活力。其论艺语曰:“……神气挥洒,不主故常,无一定法,乃极势耳”1,这“神气挥洒”的风格与他的美学思想、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其学书渊源、学书方法密不可分。 一.挥洒之源 仍是处在封建社会的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对当时人们思想的专制统治依旧渗透到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每一层面,集中表现儒家思想的,便是这早被皇家法定为《四书》之一的“中庸”。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作为政治伦理的同时也成为艺术审美的规范。它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行为上循规蹈矩,在情感上温柔敦厚,从而维持人际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但却压抑了人的个性创新和活力的表现,导致艺术领域的模式和守旧,谁也不敢离经叛道,机械重复,惰性模仿。 明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禅宗思想的流行,泰州学派的崛起等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使得思想是比较自由,艺术也是比较发达的。所以便有了李贽的评论说:“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苦必得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他还嘲讽“千古一词”、“千年一律”的尊孔思想,无异于“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的随声附和之犬,他对尊孔言论和理学的批判,是对封建卫道者们的有力鞭挞……。 处在这个时代的王铎也必然会受到明代哲学与文艺思想的左右,受到那些果敢进行艺术实践的大师们的影响。王铎是如何面对这部教条的“法典”的?王铎承认“中庸之理”吗?“心浮,多分外求奇,而中庸之理反失。”2,这也许就是王铎的“中庸之理”吧,也可以说他是认同的,但却是矛盾的“中庸”,因为读一读他的文论,《拟山园选集》卷八十二《文丹》便可得知,文论中的语句显示了和程颐的截然不同的境界,充满了“奇”、“变”、“胡乱”,讴歌“怪”、“怒”、“沉雄”。 如他赞美“怪”:“怪则幽险狰狞,面如贝皮,眉如紫棱,口中吐火,身上缠蛇,力如金刚,声如彪虎,长刀大剑,劈山超海,飞沙走石,天旋地转,鞭雷电而骑雄龙,子

林散之书法艺术的用墨

浅析林散之书法艺术的用墨 摘要:书法是单色的艺术,林散之运用独到的墨法和玄妙的用虚用白,打破了其原本单一的局面,使墨色出现显著的干湿浓淡变化,形成“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的效果,我们可以舍汉字的可读性而观墨法。他在破坏中革新,正所谓不破不立,使墨色在作品中达到高度统一。 关键词:林散之;用墨;画影响书 林散之(1898——1989),原名以霖,别署左耳、散耳,晚号聋叟。和县乌江人。历任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代会委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书画院院长等。 林散之少年时家境尚好,但13岁时父亲的病逝,给予林散之及母亲以沉重的打击,此时的林家家道骤落,一贫如洗。林散之过早的体会到“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的含义。迫于生计,经父亲的好友介绍林散之拜师于画工笔人物的青甫,从此走上了艺术道路。之后又与乡贤陪开学习书法,授之以包安吴的双钩悬腕之法和唐代碑帖的练习,随后,又拜识栗庵先生学习诗文,使林散之受益匪浅。 先生作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代宗师,早年曾自号为“三痴”,在他17岁的《自慨》诗里写到“平生为痴诗书画”这大概就是命名为“三痴”的主要原因。“散之”或由“三痴”谐音而来。朴初称赞他“三绝”,成就最高的当数书法。一生中孜孜以求,苦苦探索,到晚年时笔墨出神入化,开创林家笔法,自立门派,取得了丰硕成果,名扬海外,被誉为“当代草圣”。他的书法艺术研究是多方面的,现在只谈他的用墨。 经栗庵先生的推荐,林散之拜师于黄宾虹的门下,所以林散之的用墨首先得益于黄宾虹。1929年他负笈到,拜见黄宾虹先生,黄宾虹感其学艺的真诚,非常赏识,说:“君之书画,略具才气,唯用笔用墨之法,尚无所知,似从珂罗版摹拟而成,模糊凄迷,真意全亏。”①接着又示之用笔用墨之道。又曰:“君之书法,实处多,虚处少,黑处见力量,白处欠功夫,人们常说,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理最微,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1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2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3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4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5 隶书的美学内涵: 解读隶书的美学内涵和产生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对隶书本体的深层认知。通常,是从现存的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的。但是,通过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还远远不够。因为这样还无法认识隶书美学内涵的形成渊源。因此,要将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置放在秦汉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探求出隶书美形成的文化和思想渊源。也只有这样,才算了解了一些隶书的传统。 在两汉,隶书不但通过隶变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同时还有着向草率和规范两极方向发展的整体趋势。一方面,隶书在过分强调书写便利的极端中逐步脱离了隶书的原本实用立场,进而在持续草化过程中因书写的运动态势不同最终形成了所说的章草和今草;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对隶书原本书写形态的规范建构,而且这种规范建构是以形式秩序确立为前提的。

因为文字的形式秩序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民族文化交流的畅通和社会进步。这是历来被官方重视的重要环节。因此,随着西、东汉王权的相继确立,对现实生活中广泛流通的隶书进行规范整理也就成为必然。八分书以规范为手段,有效的克服了篆之捷隶书的随意性书写倾向,使形式秩序趋向于稳固的位置选择和有序的结构图式。加上汉代官方文人审美观念的不断容入,最终形成了八分书规范、和谐、静穆、左撇右挑的风格特征。两汉刻石存在的从西汉的质朴率真向东汉工稳规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也从一方面印证了官方对篆之捷隶书进行规范建构的历史进程。 然而,当今学界和书法界普遍把两汉刻石方面的逐步工稳规范的发展趋势认定为隶书走向成熟的标志了。这样做不但牵强,也为隶书的本体理论阐释带来困难。这是因为:一、八分书对隶书的改造是以美术规范化和线条装饰化为前提的。不但不具备书写的随意性与合理性,反而增加书写的难度,失去了隶书书写简捷流便的原本实用立场;二、从八分书的书写主体来看,已经由隶书的原本社会公众立场上移到了文人和官方了。从、《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曹全碑》、《张迁碑》等刻石文本可以看到八分书已经开始具有雅化、规范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这些书法文本有着一个大致相同的特征,那就是波蹀。其实这种波蹀是对篆之捷原本隶书书写的美化。飞动的线条和波蹀已经使刻石隶书脱离了隶书原本的简单和质朴,而开始具有雅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是汉代文人那种浪漫、潇洒的艺术审美精神的体现。而正是这种雅化、规范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却失去了隶书在社会广泛流通的内在条件和社会基础,因而也就不应该属于原本意义

江苏省情介绍

一、概况 江苏,得名于清朝江宁府和苏州府二府之首字,简称“苏”。省会城市为南京。 江苏傍江临海,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11%,全省常住人口7549.5万人。连绵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拥抱着约980万亩的黄金滩涂。江苏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在此横卧,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江苏历史悠久。这里是中国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南京一带就已经是人类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现了原始村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3000多年前,江苏青铜器的冶炼和锻造,已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公元3~6世纪,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纪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有所谓“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的说法,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公元14~17世纪中叶以后,苏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19世纪末叶,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近代工业,在无锡、南通、苏州、常州、徐州等地陆续兴起。此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一直名列前茅。 江苏人文荟萃。以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为代表的历代诗人,在江苏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这里还产生过众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如书画家顾恺之、龚开、米芾、唐寅、边寿民、郑板桥、龚贤,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及近现代散文家朱自清、诗人柳亚子、当代作家苏童、黄蓓佳、范小青、毕飞宇。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江其虎等。以刘田依(刘田一)、徐悲鸿、刘海粟、陈之佛、李可染、程大利、亚明、言恭达、汤永、宋文治、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徐培晨、刘继青、肖娴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大师享誉世界;源于江苏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更有“百戏之本”的称誉;苏州刺绣、南京云锦、淮阴年画、淮阴剪纸、扬州漆器、扬州玉器、南通风筝、宜兴紫砂陶器、常州梳篦、苏州和扬州的盆景等都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工艺精品。 江苏省正式建制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自1983年起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现设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连云港、徐州、盐城、淮阴、泰州、宿迁13个省辖市,下辖52个县和县级市,54个市辖区。 江苏境内山明水秀,名胜众多。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均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省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13座,包括六朝古都南京、人间天堂苏州。 江苏文化体育事业成就斐然。拥有20多种地方戏剧和15个地方曲种。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别具一格。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1个,文化馆115个,公共图书馆101个,档案馆170个。有历史、艺术和纪念性博物馆91个。其中,南京小红花艺术团被誉为“娃娃天使”;南京图书馆为中国第三大公共图书馆;南京博物院文物藏品数量居全国第三;设在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着大量中华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全省基本上实现了省、市、县、乡广播电视联网和村村通有线电视。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2775个,其中医院、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3333个,遍布全省各大中小城市及乡镇(村)。 江苏,一个朝气蓬勃的省份,提出了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规划。争取到2010年,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省份。 二、历史沿革 1368年,改原江浙行省北部为京师(直隶省),直隶于中央,辖境为今苏皖沪;应天府(今南京)为中心。 1645年,改南京(南直隶省)为江南省,辖境不变,省会江宁府(由应天府改得,今南京)。 1667年,江南省右布政使司改为江苏省,领江宁等8府,辖境大致相当于今苏沪两地,省会苏州府;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省,领安庆等7府,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安徽,省会寄治江苏省江宁府(今南京)。 1760年,江苏省设江宁布政使司,领江宁、扬州、徐州、淮安4府,名义上属江苏省,但设立江宁巡抚。 1853年,太平军改江宁府为天京;1864年,改天京为江宁府。 1912年1月,改江宁府为南京府;4月,江苏省会由苏州迁至南京。 1927年6月,设南京特别市,江苏省省会仍寄治南京。11月,设上海特别市。 1949年5月,改南京特别市为南京市。 三、地理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现设13个省辖市,下辖106个县(市)区,其中27个县级市,25个县,54个市辖区。全省总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4,居全国第24位。2004年末全省人口7432.5万人,占全国的5.7%。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五位(列河南、山东、四川、广东之后),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732人,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四、气候 江苏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春季升温西部快于东部,东西相差4~7天;秋季降温中部慢于北部,南北相差3~6天。全年日照时数(绝对日照)平均为2000~2600小时,大于等于0℃的日照时数平均为1800~2240小时;日照百分率(相对日照)介于48%~59%之间。全省各地日照时数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各占全年的29.0%~32.8%、20.1~21.3%。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江苏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全省年蒸发量为900~1050毫米。全省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江苏灾害气象主要有干旱、雨涝、热带风暴(台风)、霜冻、冰雹等。 五、交通 江苏跨江滨海,交通十分便利,投资环境得天独厚。境内两条黄金水道长江和大运河十字交错,是著名的“舟楫之乡”。海岸线绵延954公里,沿海和沿江开放港口众多。公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密度全国第一,长

新春对联书法图片

新春对联书法图片 篇一:行书书法春联作品 一一年年四四季季行春好常运在 八万方紫财千宝红进永家开门花 横横批批::财喜源迎广新进春 一一年乾好二运净随除春旧到习 四五季讲彩四云美滚树滚新来风横横批批::万辞事旧如迎意春一一帆帆风风顺顺年吉年星好到 万万事事如如意意步福步临高门横横批批::吉财星源高广照进五一湖乾四二海净皆除春旧色习 万五水讲千四山美尽树得新辉风横横批批::万辞象旧更迎新春春百雨年丝天丝地润回万元物气 红一梅统点山点河绣际千太山平横横批批::春国意泰盎民然安一喜帆居风宝顺地年千年年好旺 万福事照如家意门步万步事高兴横横批批::吉喜星迎高新照春1 百一世年岁四月季当春代常好在 千万古紫江千山红今永朝开新花横横批批::万喜象迎更新新春和楼顺外一春门阴有鸠百唤福雨 平庭安前二日字暖值蝶千翻金风横批:万象更新一四家面和荷睦花一三家面福柳四一季城平山安色四半季城春湖生东意风兴吹隆出通千

四山海绿 财春源雨茂洒盛来达万三象江新爆梨竹花声院声落辞溶旧溶岁月 红柳梅絮朵池朵塘迎淡新淡春风篇二: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1]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

林散之草书《杜牧 江南春》赏析

林散之草书《杜牧江南春》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作品内容好,诸多名家专家称赞,入选南京台城碑林,先后4次出版,百度百科收入相关词条。 2003年9月28日,艺兰斋在南京五星级金陵饭店举行林散之草书专场拍卖会,拍卖林散之先生不同时期的50幅精品之作,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林散之草书专场拍卖会。作品全部来自林散之亲属、林散之学生和知名藏家,所有拍品全部保真。中国首席拍卖师刘新惠专程飞到南京,亲自掌槌。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济南等地买家纷纷赶到南京。浙江一个房地产的老板要买断所有拍品被婉言拒绝。面对林散之的件件真品,不少人感到后悔:1985年,林散之一幅草书不到100.00元,现在即使一般化的作品,一张三尺条幅至少也要15,000.00元。精品升到8,000.00元一尺。如果以前买几幅就好了。现在拍价格太高了,承受不了。 一转眼,整整10年过去了。2013年9月,林散之草书价格已涨到80,000.00元左右一平方尺,精品一平方尺在130,000.00元左右。稍微好一点的一张三尺条幅,少说也要300,000.00元以上。10年,林散之草书精品涨了15倍,还拐了一个大弯。看到这种情景,又有人在后悔:要是2003年多买几幅就发了。现在还能不能买?估计要下跌,因为涨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导读:本文是关于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希望能帮助到您! 乔迁新居的意思也就是搬家,一般乔迁入户都会为新居张贴新的对联来祈求家人入住平安,这是一篇关于乔迁对联大全,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上联:旭日乍临家室乐; 下联:和风初度物华新。 上联:日丽风和锦铺院; 下联:冬暖夏爽笑满堂。 上联:向阳庭院风光好; 下联:勤劳人家幸福多。 上联:画栋连云光旧业; 下联:华堂映日耀新居。 上联: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户纳东西南北祥。 乔迁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上联:红日高照新居户; 下联:喜花常开幸福家。 上联:基实奠定千秋业; 下联:柱正撑起万年梁。 上联:三阳日照平安宅; 下联:五福星临吉庆门。

上联:迁居新逢吉祥日; 下联:安宅正遇如意春。上联:门对青山千古看; 下联:家居旺地四时新。上联:乔第喜迁新气象; 下联:换门不改旧家风。上联:居卜风和仁是里; 下联:堂开景聚德为邻。上联:地久天长门有喜; 下联:年丰人寿福无边。上联:有福有寿勤俭户; 下联:无虑无忧康乐家。上联:地无寒舍春常在; 下联:居有芳邻德不孤。上联:祥云环绕新门第下联:红日光临喜人家上联:新屋落成千载盛下联:阳光普照一家春上联:江山聚秀归新宇下联:蓬壁联辉映画堂上联:宏图大展兴隆宅下联:泰运长临富裕家上联:新厦落成增瑞气下联:华门安居进财源

上联:五色祥云笼甲第 下联:三多景福集门闾 上联:门庭多喜气 下联:家室驻早春 上联:新春迎新气 下联:福地启福门 上联:风和新居暖 下联:日丽甲第安 上联:新居迎万福 下联:仁宅集千祥 上联:新居焕彩 下联:华堂生辉 上联:门迎百福 下联:户纳千祥 上联:千祥云集 下联:百禄并臻 上联:燕贺新禧 下联:莺歌阳春 上联:春光入户 下联:福气临门 上联:福临吉地 下联:春满华堂 上联:值升平华厦乔迁福禄满堂下联:遇盛世新楼矗立紫阳高照

《乙瑛碑》林散之临本

附《乙瑛碑》原文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魯前相瑛書言,詔書崇聖道,勉□〔藝〕,孔子作春秋,制孝經,□□五經,演易〔繫〕辭,經緯天地,幽讚神明,故特立廟,成?四時來祠,事已即去,廟有禮器,無常人掌領,請置百石□□一人,典主守廟,春秋饗禮,財出王家錢,給犬酒直,須報,謹問大常,祠曹掾馮牟,史郭玄辭對,〔故事辟〕□〔禮〕未行,祠先聖師,侍祠者,孔子子孫,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備爵,大常丞監祠,河南尹〔給〕牛〔羊〕彖□□□各一,大司農給米祠,臣愚以為,如瑛言,孔子大聖,則象乾?,為漢制作,先世所尊,祠用眾〔牲〕,長□〔備〕□,〔今欲〕加寵子孫,〔敬〕恭明祀,傳於罔極,可許,臣請魯〔相〕為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領禮器,〔出〕□□□,□〔犬〕酒直,他如故事,臣雄、臣戒、愚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聞。制曰可,〔司徒公〕河〔南〕□□□□〔字〕季高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陽宮司〔空公〕蜀〔郡成都〕□〔戒〕字意伯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下魯相,承書〔從〕事,下當用者,〔選其年〕〔以〕□,經通一藝,雜試通利能奉弘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如詔書,書到言:永興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魯相平,行長史事,?守長〔擅〕,叩〔頭〕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壬寅詔書,為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禮器,選年以上,〔經〕通〔一〕藝,〔雜試能〕奉弘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平叩頭叩頭,死罪死罪,謹案文書,守文學掾魯孔龢,師〔孔〕憲,戶〔曹史孔寬等〕雜試,龢脩春秋嚴氏,經通高第,事親至孝,能奉先聖〔之〕禮,為宗所歸,除龢,〔補〕名狀如〔牒〕,平〔惶恐叩頭,死〕罪死罪,上司空府讚曰:巍巍

王铎及写像秘诀

人物简介 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 王铎画像 能一日两粥”的生活。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一岁的王铎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绘画 杨竹西小像图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 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仝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书法 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篆书对联欣赏范文

篆书对联欣赏范文 邓散木篆书作品选草书对联行书 ..隶书立轴 名菊初。钝铁,字散木,别号芦中人、无恙、粪翁。1960年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因自署一足、夔,斋馆名有厕简楼,三长两短斋(三长者,篆刻、作诗、书法;两短者,绘画、填词,这是散木先生对自已艺术的评价)。以字行。江南大书家萧退庵的弟子。工行草书,一笔王字,但于篆隶真书,也都下过极深的工夫。楷书以唐楷为主,也写北碑,但终于还是帖意浓于碑意。隶书则汉代名碑大多涉及,以笔酣墨饱、结字谨严胜。篆书初学《峄山碑》,继杂以钟鼎款识,上溯殷商甲骨文,融会贯通,最后写出一种个人风格强烈的草篆。 邓散木在近代,是以篆刻著称的。当年印坛所谓“北齐南邓”,就是指北京的齐白石与江南的邓散木。篆刻初学浙派,后师秦汉玺印。早年得李肃之先生发蒙,壮年又得赵古泥、萧蜕庵两位先生亲授,艺事大进,又从封泥、古陶文、砖文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已章法多变,雄奇朴茂的风格。1931年至1949年之间,曾在江南一代连开十二次展览,艺坛瞩目,有书坛的“江南祭酒”之称。他的篆刻,追求的是汪洋恣肆、不计工拙的效果。但显得有些破碎,境界不高。书法也如此,这可能是天分使然吧。 邓散木艺术活动年表 1898年 10月16日生于上海,初名土杰,后名铁,字钝铁,30 岁后改为粪翁,抗战胜利后易名散木。晚年居北京,因病截去一足,

因号“一足”、“夔”。 1913年 16岁在原英人所设华童公学肄业。因不愿接受洋奴教育,愤然离校,自习国文和书法。 1924年 27岁办南离公学,任校长。 1926年 29岁 4月,与张建权女士结婚。 1928年 31岁从虞山赵石(古泥)先生学习篆刻、虞山萧蜕先生学习书法,因称“虞山弟子”。 1931年 34岁在上海觉林首次举办金石书法个展,至1948年,先后在上海等地举办个展及师生合展12次。 1935年 38岁在南京环球旅社举办书法篆刻个展,结识画家徐悲鸿先生。 1936年 39岁在杭州为净慈寺书写巨型扁额“佛殿”两大字,每字高丈余。 1938年 41岁在上海大新公司展厅举办“杯水”展览,将作品义卖,以所得支援抗战。 1950年 53岁上海解放,参加居委会工作并当选为二届上海市新成区人民代表及市政府委员。参加上海市文职土改工作队到绍兴道墟工作,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5年 58岁应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赴北京,用简化字书写小学语文课本及学生字帖,对于我国文字简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后定居北京,在京二年成《京华新咏》八十六首。 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 1960年 63岁患血管堵塞症,截去左下肢。 1961年 64岁右手腕伤筋不能握笔,此后间或以左手作书。此时刻印有时以锤子凿成。

七字对联100副欣赏

七字对联100副欣赏 七字对联100副欣赏七字对联欣赏篇一:1. 气雄河汉开天镜;声振关山度月魂。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凑文。(老舍)2. 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3. 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集兰亭序字)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集兰亭序字)4. 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八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集怀仁圣教序字)5. 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集怀仁圣教序字)几枝疏影千秋色;一缕东风万户春。6. 三春花满香如海;八月涛来水作山。(集圣教序字)三春陌上沾时雨;四野田间看庆成。7. 于人何不可容者;凡事当思所以然。(集争坐位帖字)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集兰亭序字)8. 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集兰亭序字)大胆文章拚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9. 大惧与众人同数;须知保晚节尤难。(集争坐位帖字)万花深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10. 万里山川皆入画;一庭花木又催诗。万里秋风吹锦水;九重春色醉仙桃。(集杜甫句)11. 万里波涛归海国;一山花木作香城。(集怀仁圣教序字)万顷洪波闲眉界;九秋鹤举健精神。12. 万岫烟云迷岭外;千重紫气锁山头。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13. 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集唐诗句)万类静观咸自得;一春幽兴少人知。(集兰亭序字)14. 万树苍颜千里翠;一楼新色满城辉。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15. 书到右军难品次;文如开府得纵横。(集争坐位帖字)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16.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月写个文疏映竹;山行之字曲通花。17. 月沼观心清若镜;云房养气润于珠。(集醴泉铭字)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今。(集争坐位帖字)18. 月榭琴弹新制曲;晓窗画展旧游山。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气上天为白云。(高邕)19. 勿施小惠伤大体;毋以公道逐水情。风人所咏托于古;静者之怀和若春。(集兰亭序字)20. 风节为贞金乐石;心神如秋月春云。(集王居士砖塔铭字)风度鹤声闻远谷;山横雨色卷浮岚。21. 文从疑古参同始;道在黄花翠竹间。(马一浮)文比韩公能识字;诗追老杜转多师。(尹秉绶)22. 文生于情有春气;兴之所至无古人。(集兰亭序字)文能换骨余无法;学到寻源自不疑。23. 文如秋水尘埃净;诗似春云态度妍。(刘墉)文章或论到阃奥;笑谈与世殊臼科。24. 文章奇古原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翁同龢)25. 文章散作生灵福;议论吐为仁义辞。六经以外无奇籍;一室之中有太和。26.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王夫之)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27. 为人不外修齐事;所乐自在山水间。(集兰亭序字)为人树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谭嗣同)28. 为有才华翻蕴籍;每从朴实见风流。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宝生光。(集醴泉铭字)29.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肠铁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黄宾虹)30. 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集苏轼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31. 一人知己亦已足;毕生自修无尽期。(集兰亭序字)池翠影游鱼乐;三径红香舞蝶忙。32. 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释弘一集华严经句)一帘风雨王维画;四壁云山杜甫诗。33. 一帘花影云拖地;半户书声月在天。一诚有定同葵向;百故皆恬若海容。(集争坐位帖字)34. 一亭尽揽山中趣;幽室能观世外天。(集兰亭序字)一庭花发来知己;万卷书开是古人。35. 一庭花影三更月;千里松阴百道泉。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36. 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集醴泉铭字)一路沿溪花复水;几家深树碧藏楼。(集唐诗句)37. 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一溪烟水明如画;十亩桑田谁并耕。38. 一榻梦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头诗。(林则徐)一藏梵声涛在口;满林花影月苞山。(集怀仁圣教序字)39. 二分诗景八分画;楼外江声天外峰。卜邻喜近清凉宅;与客同参文字禅。40. 水天秋晚时呼茗;芦荻风来欲系船。(翁方纲)水不求深鱼自乐;人之好吾鹿则鸣。41.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水宽山远烟霞迥;天澹云闲今古同。42. 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峰。玉子半枰敲净几;炉香一缕上藏书。(王文治)43. 玉海金涛千里秀;绿树红楼万家春。玉堂修史文皆典;香案承书望若仙。(集西岳华山碑字)44. 玉瑟瑶琴倚天半;白波青嶂非人间。(梁启超)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李苦禅)45. 正值万株红叶满;问言何处芙蓉多。(集韩愈句)功深书味常流

书法大家简介

罗钟男,1944年10月28日出生于厦门。著名书画家。罗钟,号云烟居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 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厦门政协书画家室秘书长。现居北京,任北京当代弘文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香港(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高级顾问、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传略被辑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日书法作品汇观》、《跨世纪中国专家学者名录》、《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1] 学艺 早年随其伯著名书法家罗丹学书、习诗文,深得“罗丹体”之精髓,亦擅草行隶魏各体。 隶书潜心多种汉碑,于《张迁》、《衡方》、《石门颂》、《曹全》致力最勤,融诸碑于一炉,并掺入篆书和汉简之意趣, 饶有金石韵趣;草书宗王羲之,兼涉怀素、孙过庭、吴镇等,并溶入弘一法师之恬淡和于右任之凝练。魏书攻《张猛龙》、《郑文公》、《二爨》,尤喜《嵩高灵庙碑》,近几年来,浸淫于狂草探索,对历代狂草大家,如张芝、怀素、黄庭坚、王铎等无不潜心临摹,渐入佳境。 作品、获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作品被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及个人收藏,以及被镌刻诸多碑石。《书法》、《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书法报》、《书法导报》、香港《收藏天地》、《文汇报》、台湾《闽光

杂志》、菲律宾《商报》多种刊物曾作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对其书艺亦曾作推介。曾应邀作为书画代表团成员到新加坡和台湾地区访问、办展,曾在厦 门、福州北京荣宝斋举办“罗钟书法展”,出版《罗钟书法集》。 4荣誉编辑 近年来,罗钟在《中国艺术典藏》2008.11荣选为封面人物、《美术家》荣选为中国书法20名家提名人物,书法作品在《中国书画》、《北京晨报》艺术典藏、《北京晚报》、《奥运之歌》中国书法名家作品手 迹、《民族团结颂》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邀请展、《军魂颂》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禅心慧语》中国当代书家墨宝真迹等著名报刊,被多次报道和发表。创作的二幅八尺书法作品——“魏行书郑板桥题画诗自谴”和“…罗丹体?…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以及对外文化书画交流展,作品和传略被收入多种辞书和作品集,香港《收藏天地》、台湾《闽光》杂志等曾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5其人其书编辑 知者有言: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因而要真正进入书法艺术的灵庙.道路十分艰难而遥远。只有具备澄明宁静的胸襟、深切关怀的情感、矫健耐劳的步履和忍耐寂寞的心性的人才能走到那片神圣的净土。我的恩师罗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怀揣对书法艺术宗教般虔诚的执着追求者,并已卓然成为德艺双馨的书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 (创意源自草根=> )日期:______________ 阅读小页@ 草书唐人诗九首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局部)654×34.5 cm 绫本首都博物馆藏 附录:首都博物馆相关资料 其书师承古法,融百家之长为己所用,开创出自己独特的书风,有"神笔王铎"之美誉。其书法具有"四美 "的特点:一、纵中有敛(形质美);二、草中有楷(情性美);三、错落有致(节奏美);四、今中有古 (韵味美)。王铎"雨加雪"(草中有楷)的章法和"错落有致"的体势,对后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释文: 1) 岑参《寄杜拾遗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薇。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2) 王维《送刘司直往安西诗》 绝域阳关道,胡烟(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今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3)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秋日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4)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乾(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5) 杜甫《禹庙》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璧,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 阅读小记 第 1 页共 10 页: (创意源自草根=> )日期:______________ 阅读小页@ 6) 杜甫《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7) 杜甫《洞房》 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 系舟今夜远,青漏往时同。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 8) 杜甫《骊山》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 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常悬旧羽林。 9) 王维《终南山》

【书法家必备】适合书写的对联,都在这了

【书法家必备】适合书写的对联,都在这了

写人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1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2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3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4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5 草书的发展渊源: 从古到今,草书的典籍异常浩繁。南宋高宗赵构手中的《草书韵典》,又名《草书礼部韵宝》,是编按宋仁宗时所颁《礼部韵略》纂辑,其字形采自古帖,皆赵构一人所书。明神宗朱翊诏辑特颁的《草韵辨体》,是编按《洪武正韵》纂辑。金张天赐《草书韵会》、清陶南望《草韵汇编》等书皆集历代草书家之字形,全以韵部排字。清石梁集《草字汇》、现代洪钧陶编《草字编》等书都以偏旁部首为属部分类编排,便于读者查找。不管是韵部分类,还是偏旁分类,皆“采聚群帖,仅便检寻,省变所因,初未疏解”,其用意在于提倡草书,遗传名家的手迹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充其量只是集字的汇编,对于草书的组织系统及结构规律尚未认识。符号在草书中的作用也未被认知。 清李滨《草说》十四卷以部首编排前人草字,少数字国以笺注解说,即该书《草书编类序》中所说的疏解。第十五卷着文叙

文字之演变,草法之源流。书末附《草书编类》,其中“一笔”“省点”“省戈”“缺左”“删损”“籍笔”等是例举草字的删繁省变之法;“篆变”叙草字借用篆体形势而立;“起手同”“辨微”“半体同形”等辨疑似之微同。主要栏目“偏旁同文异形”、“偏旁异文同形”则例举各家之字说明偏旁草书之混乱。此《编类》虽触及草法之皮毛,亦认识到草法之混乱,但对此状况却表现得无能为力。这个时期,尽管草书符号已经形成并在书写中普遍地使用,但编纂者却毫无知觉。这个集字时期也就是草书符号的盲知时期。 我们也看到,在集字时期中还涌动着一股可喜的潮流。宋人佚名撰《草诀百韵歌》(或简称《草诀歌》前人伪托王羲之撰),是编专叙草书作法,以歌诀的形式介绍草书的偏旁结构,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以启初学。是编虽未言明“符号”,却把相近的符号(偏旁)以及疑似字加以辨别。如“宀头无左畔”,“长短分知去”等等。但其中也多有使人惶忽费解处,如“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但是“水”字的草书字形却无点,仅比“言”字略短一点,造成“水”与“言”无别的错觉;“左阜页丁反,右刀寸点弯”,也造成了学者草书字形“阜、贝”无别,“刀、寸”无别的错误遂后又多书与之“商讨”。首先,明范文明《草诀辨疑》就《草诀百韵歌》举例所未及者,列举古代书家其他字例不同写法进行辨疑,意在告知学者不必拘泥于一法,与《草诀百韵歌》唱了对台戏。清朱宗文(学古)《草圣汇辨》,取《草诀百韵歌》逐字辨明其误。汪由敦撰《草诀偏旁辨疑》,则增订改编《草诀百韵歌》为四百言。民国初,王世镗曾修订《草诀百韵歌》作《增改草诀歌》(后又加以删定,易名《稿诀集字》),纠前人之失,抒自得之见,并在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