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a4545892.html,

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作者:罗建伟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25期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繁荣昌盛,建立了物质丰富的文明社会,但同时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作用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正出现危机,这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而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有目的的向学生渗透体现时代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生物教师责无旁贷。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授课内容,向学生有机的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环境教育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高中生物《绪论》教学中,结合“当代生物学的新进展”的教学,介绍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问题。并且指出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里描述的受到人造化学品危害的悲惨世界并不是“危言耸听”,以此唤醒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在学习“水分代谢”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指出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占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很少(居世界第88位),特别指出目前我国的水污染相当严重,全国523条江河,80%已被污染,相当大的江河湖水已不能饮用,所以说我国是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习惯。

《生物与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结合授课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让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但同时,这也给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在世界上属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森林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拥有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因此,“人口众多”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包袱”,“地大物博”再也难以让中国人感到自豪。庞大的人口数量,不高的人口素质以及一些企业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的经营模式已使我国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有80%的江河被污染不能饮用,很多城市的空气中有害粉尘严重超标,噪音、白色污染已成为公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森林破坏、草场退化,酸雨、沙尘暴频频发生。人们的掠夺式开发使水资源、化石资源、矿产资源后备储量严重不足,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所有这些问题,严重困扰和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严酷的现实,深深触动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