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旗渠精神

县委组织部安排我们赴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参加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在短短的2天多一点的时间,利用白天和晚上,我们观看了《红旗渠》话剧音像、纪录片《巍峨山碑˙杨贵篇》音像,体验了走“红飘带”、“水长城”,观摩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石板岩供销社扁担精神,参观了谷文昌故居,一路所走所看所听所体验,深深地被英雄的林州人民群众在以原县委书记杨贵为班长的县委一班人带领下,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战天斗地,建成红旗渠的事迹吸引、震撼、启发,孕育而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我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从林州干部群众所创造的红旗渠精神中,感到有三点深刻的体会值得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汲取:

一是一心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红旗渠是在一个不可能的时间、不可能的地方,修建的不可思议的工程。困难、艰险可想而知,修不好,对决策者来讲,身败名裂,但当时全县各级干部都一心想着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不怕丢官位、毁声誉,毅然做出决策修建,在修建工程中,正值国民经济3年困难时期,与上级指示的“百日休整”相违背,县委书

记杨贵受到严厉批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被撤了职,好在当时河南省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予了理解支持,县委书记杨贵位置未变,工程仍未停顿。

二是排难而进、久久为功的精神。修建红旗渠工程浩大,从临省山西平顺县太行山高处引入,主干线71.6公里都要在陡山峻岭中开挖,缺测量仪器,缺大型机械设备,缺资金物资,但这些困难艰险未吓倒干部群众。没有测量仪器,他们发明创造;没有大型机械设备,他们用一锤一钎、一锹一镐凿;没有资金物资,他们勒紧裤腰带,硬靠肩膀双手完成艰险处的渠道建设,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最干涸处通水,然后又用了6年时间开挖建成了总长达1500公里的主干、支干、末梢三级大小渠道,实现了全县包括临近的平顺、安阳县乡村抗旱用水,可谓十年磨一剑。在培训中,大家都产生了心灵共鸣,修红旗渠都不怕难,害怕什么其他困难。

三是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培训教育中,尤其令人感动和悲痛的是,在工程修建中有81位干部民工献出了宝贵生命,如水利技术员吴祖太在察看五家庄隧洞险情时,不幸洞顶坍塌,夺去了他年仅27岁的生命;民工张运仁从高处滑倒坠落牺牲;女营长李改云,舍己救人被埋在碎石里,右脚终生残疾;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终日悬荡于峭壁之上,冒着生命危险,保证修渠民工的人生安全。同时,无论受益地区或非受益地区都不计局部利益得

失,都积极为红旗渠建设贡献力量。值得一提的是,石板岩供销社干部职工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一根扁担创家业,70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林州曾担任区长、区委书记谷文昌,南下后到福建省海岛东山县任县委书记,带领群众辛勤耕耘了14个春秋,把苦难深重、风沙肆虐的荒岛变成了林草茂盛、美丽富饶的宝岛,被誉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扁担精神、谷文昌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都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精神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