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青岛版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

(完整版)青岛版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
(完整版)青岛版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

青岛版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依据“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 这四个维度共安排了七个单元,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第二单元“对称”和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整个图形与几何领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上承一

年级下册:方位与图形(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年级下册: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下启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六年级上册圆;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承上启下,使知识之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合作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

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 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 三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法、学法教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学法:采用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通过学生具体实践、操作、讨论、验证、总结、归纳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教学模式采用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教学模式。教学准备课前教师收集与轴对称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制成课件。

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打印轴对称图形,每个小组准备剪刀1 把、彩纸

针对本课内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受美。(本环节预设3 分钟)我们中国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园林建筑,脸谱,风筝,杂技等等都是我国特有的民俗文化。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热闹的民俗节上去看一看吧。学生欣赏民俗节上的图片。

当学生欣赏后,教师紧接着跟学生说:“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你们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美丽的图形,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板书课题对称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本环节预设24 分钟)活动一:验一验(本环节预设5 分钟)根据学生欣赏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这一环节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参与活动或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学生讨论后,请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答案可能是:左右两边一样、对折后两边重合??)根据学生的答案,有选择性的进行板书(板书:重合对称)

在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例子(水杯),让学生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全部重合,也就是完全重合,并板书。活动二:画一画(本环节预设5 分钟)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可能回答:这条折痕把图形正好分成两半,这条折痕是图形的中中间??,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板书:对称轴)教师演示对称轴的画法后,让学生自己画出手中图片的对

称轴。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

总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活动三:找一找做一做(本环节预设5 分钟)找一找: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做一做:设计的是让学生做出一个是轴对称图形的动作。然后教师展示生活中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主要包括:动物、建筑物、饰品、标志等)。

活动四:剪一剪(本环节预设5 分钟)学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用剪刀、彩纸创作一幅作品,提醒学生制作时注意安全。学生创作后,可将作品展示,并进行简单的学生自评、互评。活动五:试一试(本环节预设4 分钟)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三)拓宽应用(本环节预设10 分钟)

活动六:练一练根据学生所学内容,设计了很多习题,可根据时间进行把握,如果时间充分可多练习。

最后设计了一个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与对称相关的内容。

(四)学生谈收获。(本环节预设3 分钟)

五、板书设计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为了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

系,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对称现象

对称图形图形对折--------------------- 对称特点

对称轴

板书设计主要体现本课的知识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对称现象的特征

是两边一样,更着重体现出对称的美

六、课堂评价评价包括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围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质疑释疑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学习态度六大方面来评价。

评价方法多元化,主要从师评、互评、自评几个角度来评价。本节课主要采用当堂达标测试的方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设计这样一张表格,由小组长负责评价统计,

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用好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1、活用数学教材资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调整。充分利用教材附页。有效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2、开发现实生活资源。如,天平、汽车、课桌、黑板等。

利用

1、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的数学资源。

2、利用图书馆等其他资源。

3、利用学过的英文字母和汉字。

4、利用错误资源。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是最真实的暴露,我们允许学生出现出现错误,接纳他们的错误,发挥其积极的教育作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对称 青岛版(五四)(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对称 一、单选题 1.下图中,点B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方格。 A. 1 B. 2 C. 3 D. 4 2.这个图案是从下面()张纸上剪下来的。 A. B. C. 3.下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 A. 梯形 B. 平行四边形 C. 正方形 4.下列图案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A. B. C. D. 5.一张轴对称的卡片对折后如下图,把它打开后是()。 A. B. C. 二、判断题 6.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也有无数条对称轴。 7.判断对错. 黑板是轴对称图形

8.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9.判断题. 圆的对称轴是圆的半径. 三、填空题 10.一个图形的某条对称轴对称的图形和它的面积________。 11.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填“T”,不是的填“F”.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观察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横线上画“√”,不是的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3.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两条对称轴的有________,有四条对称轴的有________,有无数条对称轴的有________. 14.长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正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正三角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__条对称轴. 15.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选一选。(8分)(用序号作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②③④ 四、解答题 16.认一认,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不是的画“×”。 17.利用圆的对称性,你能知道下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和空白部分面积的比吗? 五、综合题 18.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 (1)在下面的方格图上依次标出点O(5,3),点A(2,3).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及答案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30×9= 90÷3= 22×4= 200÷4= 55÷5= 3+400= 62-7= 6×700= 0÷800= 42×2= 360÷9= 3×6+4= 41+42= 54-54= 74+72= 1-6 5= 2.估算。 39×3≈ 202×4≈ 243÷6≈ 488÷7≈ 3.用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48×6 530×6 * 682÷6 X|k |b| 1 . c|o |m 4.计算。 30×8÷6 213×3+39 254-54÷2 二、填一填。 1.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 )。 2.□÷7=101……□,余数最大是( )。 3.7个 91 是( ),( )个61是6 5。 4.一个正方形周长12厘米, 它的边长( )厘米。 5. 2吨=( )千克 7000克=( )千克 9000g=( )kg 8t=( )kg 6.填上合适的单位。 黑板面的周长约是9(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为4( ) 排球的质量约是460( ) 一袋大米的质量是10( ) 7.填一填、比一比。

8.下面物体运动是旋转现象的画“√”,是平移现象的画“○” 三、画画,填填。 (1)图形①往( )方向平移( )格就得到图形②。 (2)把图形②向下平移4个格,画出来。 2.下面每一个小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请在下面画一个周长12厘米的长方形,并把它的2 1 用阴影表示出来。 ( ) ( ) ( ) ( ) 1

新|课|标|第|一|网 四、连一连。 五、解决问题。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5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2.跑道每圈400米,小红一个星期(7天)一共跑了多少米? 3.同学们外出植树。女生56人,男生28人,每6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4. 冬季越野赛路线。 北

(完整版)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注重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训练。 1.“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如推力和拉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物体发生行变而产生的弹力等等,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2.“太阳与时间”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对太阳的概况有初步了解,并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发现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了解计时工具发明的过程,旨在让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制作以及查阅资料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收获发明创造的快乐。 3.“电的本领”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揭开一个个与电有关的谜,同时认识电这种能源的特点、作用,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器,做到安全用电,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通过探究还要使他们认识到科技对生产的影响,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新发明,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4.“我们的身体”单元:主要从“自己的身体”入手,引领学生涉猎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人体,对生命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

识;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热爱,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和健康生活的意识。 5.“动物王国”单元:按照“个体——类群”的思路开展研究活动,以学生对常见动物已有的认识为基础,层层开展,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后收获的乐趣,同时了解、认识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的基本特征。 6.“研究与实践”单元:主要是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和计划,尝试对生活中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做出初步的调查了解;培养学生“调查与养殖”等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开发学生科学学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归纳鸟、哺乳动物等的共同特征。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标;能用简单工具对物体、动物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作简单记录,并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制作简单地科学模型;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能做简易的昆虫模型;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对称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对称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9-20页及自主练习。 【教材分析】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及学习图形的变换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自己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轴对称图形若干,作业纸。 【学具准备】 剪刀、彩纸,轴对称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初识对称 1.欣赏图片,初次感受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照片,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好,那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有建筑、脸谱、剪纸等)。 同学们都认识图片上的图案吗? 生: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请同学说说图案的名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2.观察交流,直观感知 师:图片欣赏完了,那这些图片给同学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很漂亮。生:真好看。(指其中两三个)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片,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然后与同位交流,指派学生代表发言。) 预设: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条纹一样、图案也一样。 有的孩子能直接说出“对称”,但是他们说不出对称的特点,这时候老师引导。 师:你太厉害了!真棒!都知道“对称”了。那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图片的两边怎么样啊? 引导学生说出图片的特点。 3.揭示课题,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都很了不起,特别会观察!回答也很精彩!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大小一样,形状一样,那我们就说这些物体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称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kg)做单位;计量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相邻) 1 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 (2)一头牛约重480( )。 (3)一头鲸重60( )。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 (5)4粒黄豆约重1() (6)小明的体重是35 ()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1千克铁○ 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 2千克○ 980克4吨○ 400千克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4吨○7000千克 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 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 1吨 2500千克 1500克 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千克 7621克=()千克()克 5千克=( )克14000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5400千克=( )吨( )千克 考点五、解决问题 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 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转换单位,画线段图】 第2、3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知识点一、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两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一)、一个数的几倍我们用乘法算式

热闹的民俗节

热闹的民俗——对称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 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1396539.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E7%94%9F%E6%B4%BB%E4%B8%AD%E7%9A%84%E5%AF%B9%E7%A7% B0%E5%9B%BE%E5%BD%A2&ie=utf-8&in=6359&cl=2&lm=-1&st=&pn=113 &rn=1&di=48145971401&ln=1475&fr=ala1&fm=ala1&fmq=1363326564 78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pn113&-1&di48145971401&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3b11396539.html, %2Fweb%2F2011121576681130%2Fupload%2F20111219231556697.jpg& 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zp_z%26e3B3gj17_z%26e3Bgjp_z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题型突破卷 图形与位置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专项提升卷3图形与位置 提升点1:方向的辨认易错点) (一)物体的相对位置 1. (1)甜品屋在街心花园的()方向。 (2)书店在街心花园的()方向。 (3)布店在街心花园的()方向。 (二)运用生活常识解决方位问题 2.太阳快要落山了,小明和小丽放学回家,小明家在学校的东面,小丽家在学校的东南方向,你能在下图中填出他们的家吗? (三)运用比较法解决选择路线的实际问题 3.小鹿周末想去小狗家给小狗过生日,可小鹿起床晚了需要赶时间,请你帮小鹿找一条最近的路线。 提升点2:平移、旋转的应用

(一)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二)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图形在方格纸中的占格问题 5.下面方格纸中的两个图形共占多少个方格? 提升点3:周长的含义 6.下图的周长=16+14+18=48(厘米),这样计算正确吗?为什么? 7.下图是一个心形栅栏的示意图,怎样测量心形栅栏的周长?

提升点4:图形的周长应用 (一)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或宽),求长方形的宽(或长) 8.已知长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宽是60厘米,求桌面的长是多少厘米? (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周长问题 9.有三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若把这三个长方形的长和长靠在一起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则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答案 1.(1)西南(2)东南(3)西北 2. 3.400+300=700(米) 400+600=1000(米) 700+400=1100(米)700米<1000米<1100米 所以中间这条路最近。 4.略。5.9个方格 6.不正确,因为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7.答案不唯一,如:用线绕心形栅栏一圈,展开后,用尺子量一量,就可以得出心形栅栏的周长。 8.360÷2=180(厘米) 180-60=120(厘米) 答:桌面的长是120厘米。 9.4+4+4=12(厘米) (12+6)×2=36(厘米) 答:大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对称说课稿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常用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如在建筑物、动物、植物、艺术品和各种包装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称美。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三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称现象,会变人对称图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合作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收集与轴对称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制成课件。 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打印轴对称图形,每个小组准备剪刀1把、彩纸。 五、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

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六、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 学法:采用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通过学生具体实践、操作、讨论、验证、总结、归纳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针对本课内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受美。 我们中国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园林建筑,脸谱,风筝,杂技等等都是我国特有的民俗文化。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热闹的民俗节上去看一看吧。学生欣赏民俗节上的图片。 当学生欣赏后,教师紧接着跟学生说:“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你们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美丽的图形,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板书课题对称(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一、教学内容 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四、信息窗的解读 1、本信息窗的情境呈现的是民俗节上的一组照片,由建筑物、京剧脸谱、风筝、剪纸、杂技及杂机动作示意图等。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只设置了两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第二个红点: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学习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让学生充分的讲。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情景图中的内容谈自己的发现,不要过早地揭示结论。 (2)加强操作和交流。由于学生初次感知对称现象,在这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案,寻找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从而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与交流的机会,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大量的找、拼轴对称图形。才能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还可以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的方法,加深对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3)自主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拼,动手剪一剪、折一折来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练习时不能仅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还要进行大量的补充,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开放的,如第1、2题,可让学生大量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共同辨别,以加深认识。第3、4、6题是动手操作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剪一剪、折一折等来充分感知轴对称图形。 第7题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使学生了解镜面对称。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讲的过深,只是了解、感知即可。 “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涉及了判断数字、汉字、字母、图标中的轴对称图形的题目。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应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通过交流与评价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 活动一: 1.你参加过民俗节活动吗?民俗节活动中都有什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逛一逛民俗盛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课件,伴随极富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景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

【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青岛版(五四制)(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圆 B. 正方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等腰梯形 2.像左面这样,把一张纸对折三次后剪下阴影部分,剪出的是图案()。 A. B. C. D. 3.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4.将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两次(有不同的折法),并在折后的纸中央打一个圆孔,再将纸展开,得到下面不同的图形。请为下面的折法选择展开后的图形:展开后是()。 A. B. C. D. 5.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圆 B. 长方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6.下列几种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三角形 B. 四边形 C. 正方形 D. 梯形 7.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A. 1 B. 2 C. 3 D. 无数 二、判断题 8.所有的三角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9.长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10.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1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三、填空题

13.下图有________个对称轴图形 14.这个图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15.下面的图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16.下面图形能画________条对称轴 17.长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正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__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18.轴对称图形沿着________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19.在字母A、S、E、M、N、U、W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 20.在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________是对称图形,________不是对称图形。 四、解答题 21.设计轴对称图形.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设计你认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部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5册)数学教案(1)

第一单元: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教材分析: 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 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课时安排: 信息窗民俗节见闻 2课时

信息窗民俗节见闻 教学内容: 课本第19-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 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 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接着课件出示体操示意图)如果我们从正面把这些体操动作画出下来,就成了这样一组平面图。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 吨1000克=1千克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2)一头牛约重480( )。(3)一头鲸重60(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 (5)4粒黄豆约重1()(6)小明的体重是35 ()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1千克铁○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2千克980克4吨400千克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4吨○7000千克 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 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1吨2500千克1500克 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5千克=( )克14000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 5400千克=( )吨=( )克 考点五、解决问题 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 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 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 多少段?要锯多少次 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 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一)、一个数的几倍我们用乘法式子 1、小轿车说:“我车上有3位乘客。”吉普车说:“我车上的人是 小汽车的2倍。”大客车说:“我车上的人数是小轿车的7倍。” (1)、吉普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2)、大客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二)、知道份数与每份数用乘法 1、小丽妈妈今天买了很多苹果,要小丽把苹果分给在家里的每 个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每人分3个, 一共要多少个苹果? 知识点二、整百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 (一)整十整百的计算技巧 40×3= 40×3= 40×3= 400×3 = 40×30= 400×30= 4000×3 = 40×300= 4000×300= 【计算的时候先不看零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算完后两个因数一共有多少 个零均写到积后面,切记为因数零的个数和】 知识点三、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1、三年级有200位小朋友来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座位,每排43 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知识点四、笔算乘法 乘法竖式要注意,首先数位要对齐。多位在上少在下,别忘进位的数字。 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这个跟竖式的加减法类似的,从个位算起。 从个位开始,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 竖式计算 不进位的乘法进位的乘法中间有0的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 242×4=365×4=604×5=750×4= 脱式计算 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6×409-2300 323-60×8 7×(555-377) 16×7×9 应用题类型 (三)和倍问题【找单位一】 (1)几倍问题 1、根据线段图列式: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对称

《对称》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对称的整理复习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过程中,经历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概括分析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体会方法整理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白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建构知识体系 1.激趣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大家请欣赏。(出示对称现象)通过欣赏图片你有什么感觉?对称美,让我们充分展现了民俗的魅力。今天我们也来利用这方面的知识创造更多美丽的东西好吗? 2.要想做的好,我们首先要明白这方面的知识,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块来整理复习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板书课题)。 想一想,说一说:关于对称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知识梳理,构建网络 ㈠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快速浏览一下19页到22页,看一看本单元主要学习了那些知识?(学生独立看书,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归纳整理知识点,并板书到黑板上。 你能把这些知识整理一下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由组长执笔记录。比比哪组整理得既完整又简洁。 1.师提要求: ⑴从以下三个方面把这部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①对称的含义;②对称轴的含义; ⑵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写一写、画一画,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下面请小组长拿出老师发给你小组的白纸,把整理的内容记录到这张上。 2.小组整理,师巡视指导。 ㈡交流展示,引导构建。 1.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前交流 预设1:文字整理 刚才这个同学用文字记录了知识点,像这种整理方法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叫什么?起的好不好? 预设2:树形图 这个同学整理的方法和前面一个同学的方法一样吗?这种方法像小树分出树杈一样像这种整理方法叫做树形图。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吗? 预设3:大括号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整理的?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整理面积的知识,同学们仔细比较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2.引导学生用大括号梳理对称的相关知识 既然同学们都喜欢这种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用画大括号的方法进行整理面积的相关知识。 ⑴梳理对称的意义。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点课件中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上下重合,左右重合等)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两个班现有学生54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除法的口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周长和周长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时、分、秒,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对称》

对称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理解其特点。 【教学难点】 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幅自己剪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 师:好看吗?这些图片就是利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剪出来的,你想不想也剪几幅自己喜欢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自己所做的剪纸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好奇心。】 二、合作探索 师:下面将要给大家欣赏的图形中都含有这些新知识。先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民俗节上的图片吧。【课件出示民俗节上的图片】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感觉这些图形怎么样? 生:这些图形很漂亮,而且这些图形好像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进一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想代表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1:金鱼图以中间所在直线为界,上下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生2:风筝图以中间所在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生3:京剧脸谱以鼻子中间所在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师:以一条直线为界,如果物体具有直线两侧部分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这种特征,就说这种物体具有对称性。 生:所以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 之前三幅图上面的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如下:【课件出示平面图】 师:将上面的图形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稻田镇中心小学杨秀凤 信息窗2:年、月、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4页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但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等较小的时间单位,并通过学校学习、过节假日、看电视及其他实际生活,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相对已形成了较长的时间观念。教材先借助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有关年、月、日知识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学生学会年、月、日的知识后,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年、月、日 (1)引导探索 谈话: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教师讲解:二月份是28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平年。 二月份是29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闰年。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31天:1、3、5、7、8、10、12 大月 30天:4、6、9、11 小月 一年有12个月 29天:2月闰年特殊月 28天:平年 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片,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再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等。 请你想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如:父母的生日、妇女节、教师节、建军节、元旦、春节、圣诞节等。 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在此渗透情感教育。 (2)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谁能举例说说? 谈话: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个月呢?一日呢? 3、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谈话: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各月的天数? (1)左拳记忆法(尝试让学生教,再集体教) (2)歌诀法(板书):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学生记忆)师应指明:“腊月”指的是十二月,“冬月”指的是十一月。 4、教学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计划提要: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 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求知识的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28人,男18 人,女20人,学生程度参 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差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教师平时要多关注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使他们与整个班级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熟练的进行相关的口算,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理解积变化的规 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3、结台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4、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5、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经过。 (二)情感与态度目标: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 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3、在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