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

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

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C6-T2侧摆、侧弯式错位者,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动度加大才能成功。

6 挎角搬按法:适于C2-6后关节错位,或关节滑膜嵌顿,且关节肿胀者。患者取健侧卧位,低枕,将头偏向健侧前屈,充分展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手拇指轻力弹拨其颈部紧张肌腱(提肩胛肌、夹肌多见)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使嵌顿的滑膜退出,并揉捏颈肌使之放松。然后一手拇指“定点“于肿胀隆起的偏下方,另一手扶对侧头面部,将头搬起屈向健侧前外45度,再搬头向患侧后外45度,如此斜向扳按压该隆突关节,

重复2-3次即可复平。

7 俯卧冲压法(旋转分压法):适于颈胸交界区(C6-T3)的关节错位。以C7棘突左偏,T1棘突右偏伴压痛为例,患者俯卧于软枕上,头在床边悬空,面向颈部放松。术者立于床头,右手掌根部按于C7棘突左侧,力点落在椎板(棘突根)部,左手掌根部按于T1-T3棘突右旁作定点,令患者深呼吸,当其呼气时,术者双手用有限度的冲压力下按,右手“动点力“稍加大,可重复2-3次,由于术者双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对旋转式错位较易复正。对滑脱式错位,可改为双拇指同按于后突的椎旁两侧,在双掌牵位头颈时双拇指加按压力,以达到牵引推正之目的。本法亦常用于胸椎段错位。

8 侧卧推正法:适用于各种前后滑脱式错位,对颈轴变直,反张者有效,患者侧卧,平枕、低头,术者用拇指、二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使头作前屈后仰活动。当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动,使反张的椎体在运动中被推正。滑脱较重者,用牵引下推正较易成功,或取仰卧位于推正时加牵引力,亦可复正。

9 牵引下正骨法

方法:用QY-6型牵引椅。

牵引重量,16-20kg,时间5-15分钟。

手法:选用推正法(滑脱式),摇正法:摇头、摇肩(旋转式),搬正

法(侧摆式)、综合法(倾仰式、混合式)、反向运动法(斜角肌)

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膨出)、椎间盘变性并发错位(徒手复位困难者)多关节多型式错位,倾位、仰位式错位及骨质增生合并错位者。利用牵引使椎体间隙相应增宽,加大三条纵韧带拉压力,有利于前后滑脱式错位的复位。牵引后选用摇正法、推正法、侧向搬按法复位,对小关节有交锁和滑脱嵌顿者较为安全和适用。研究证明,对于老年人的椎间盘变性并发错位,用牵引下正骨法复位,较安全,舒适(无痛)而且疗效显著。本法对于重症颈椎病病人,可以减少其手法复位的副损伤或免除手术之苦。对于C1、C2错位同时伴有眩晕者,应先用卧位徒手复位,再用本法治疗中下段颈椎错位,以避免因牵引剌激椎动脉而致眩晕加重。牵引下正骨法与上述徒手正骨法原理相同。

患者坐于QY-4型牵引椅上(牵引力及角度同牵引疗法)。术者站其后,双手扶病人双肩缓慢向后拉至一定角度,再缓慢向前推回中立位,嘱患者双手随身体做前后摆动,颈肌放松,此为预备(放松)手法。

9.1 牵引下推正法:适于前后滑脱式、倾位、仰位式和左右旋转式错位者。术者双手拇指“定点”于后突之棘突旁椎板处(滑脱、倾仰者“定位”于同一棘突旁,旋转者“定点”于棘偏处左右不同棘突部),双手拉其双肩到最大角度,向前推动时双手拇指加力推正之。若颈椎为前滑脱(暴力性损伤),则改为由前向后推,拇指“定点”于前滑脱的椎体横突前侧,左右侧分别进行,术者站于病人的侧方。

9.2 牵引下摇正法:适用于C2-T2旋转式错位者,或作为颈椎关节紊乱的常规调整法。手法与徒手低头摇正法及摇肩法相同。选用复位角

度后,让患者双手抓住坐椅后部以保持颈部前屈位,术者一手拇指按压一选好的“定点”隆起横突后侧,另一手用摇头或摇肩法完成正骨。以C4、C5椎间左右旋转式错位为例,触诊横突部C4右侧后突,C5左侧后突,取30度牵引角度,左手坶指“定点”于C4右侧后突的横突,右手扶下颌作摇头动作,在头右转达最大活动度时,左手拇指加阻力,以迫使C3,C4椎间复位。可重复2-3次(缓慢复位法),或加闪动力(快速复位法)。术者改用右手拇指“定点”C5右隆起之横突后侧,左手托扶下颌作摇头活动,当左转头达最大角度时,右手拇指加阻力,迫使C4,C5椎间关节复位,可加“闪动力”或重复2-3次。如错位在颈胸交界处(C6-T2),则改用摇肩法,以拇指按于横突后侧或棘突偏歪处为“定点”,另一手掌由前向后推肩,(单侧肩后旋使上体活动),重复3-5次,再如法做另一侧。

9.3 牵引下搬按法:适用于侧弯侧摆式错位(钩突关节错位)。术者一手虎口扶于错位椎旁隆起之横突侧方(力点以第二指掌关节处为主)作“定点”,另一手握患者对侧肘部或腕部,徐徐用力向下拉,使患者颈部侧屈20度左右,此时“定点”手加力推按,然后还原,重复3-5次,颈椎关节侧摆复正即完成。若为系列“C”形侧弯或“S”形侧弯,则应按序列每个按压复位,先作健侧(无症状侧),后作患侧(有症状侧)。

10 反向运动法:用于松解肌痉挛、肌性牵涉性痛和肌肉的挛缩。如颈椎病正骨治疗后屈颈时仍感颈连背处有牵拉性疼痛者。患者坐于凳上,术者立于其后,用同侧拇指或屈肘按住病人背部痛点(稍上),另一手

扶其肩部,嘱患者头先仰,然后用力前屈,在病人前屈头时,术者用力按住痛点,力的方向与屈头方向相反,使痛点肌肉因两人作用力相反而得以松解,反复1-3次,常可使顽固性痛点消失。又如,钩突关节错位引起斜角肌痉挛,用牵引下正骨复位后,触诊时仍有肌紧张者,亦可应用牵引下反向运动法使之松解,对于颈肩综合征或老年性肩周炎者,如触诊时有后斜角肌紧张者,同时可触及C5-C7横突前方隆突处压痛,作头手对抗或肩手对抗法,同样可起到作用。

手法外治与保健 正骨整脊大师龙层花

手法外治与保健正骨整脊大师龙层花 在手法外治方面,中国古代医术就有,推拿按摩,膏药,针灸等,手法有正骨和推拿按摩,出奇效的是正骨手法,一般是密而不传的,推拿按摩 次之,在高手里是为正骨服务的,如果单用推拿按摩手法,它的效果就差 了.只是当时舒服一会,时间稍微长了又和原来一样,古代人没有现代人 的科学知识和庞大信息量,对人自身的解释也很模糊,所以中医正骨只是 治疗疼痛病,如冯天友老师的师傅罗有名老人,就是正骨,治疗一些闪腰 岔气等骨伤病,冯天友老师又通过再学习变成了中式整脊大师,同时出现 两个人,南龙北冯(龙层花老师,冯天友老师),中国才走进了真正的整脊. 由于起步晚,手法和理论都不完善,世界上比较成熟的理论有美式整脊和 日式股关节矫正术(包括日式骨盆矫正术)的理论.在这个领域里,理论是 最重要的,有人说手法占五,理论加临床是九十五,,我看也是.做手法是 手到心到,必须有预见性,只能做好决不能做坏.就需要理论和临床经验 的支持.现在不少人不知道什么整脊,更不知道整脊理论,有好多朋友只 知道躺着进去走着出来的治疗手段,它就是整脊.,就因它的病因论准确 无误,如果遇巧了就是几秒钟就可以搞定,(一个手法解决问题),也有长 时间做的,(因为病史太长),正骨和整脊是有区别的,主要在理论上,实际 手法相通,但不系列,而重四肢,理论不系统,整脊是从生物力学和解剖学, 周围神经学为理论基础,它的病因是很准确的,而且是内因论.手法是依 据理论和临床经验去做,治疗到位.有时在症状没出来,整脊就可以轻易 解决,是未病而治的好方法,又起了保健的作用. 整脊不但治疗骨科疼痛 病,还可以治疗心-脑及其它内脏病。脱离骨科建立新的医学-----整脊 医学。 龙层花 龙层花,著名脊椎病专家、教授。主编及参编著作包括:《脊椎病因治疗学》《龙层花颈椎病防治》等。 目录 个人简介 擅长疾病 代表著作《脊椎病因治疗学》 龙枕 个人简介 龙层花,著名脊椎病专家、教授。广州医学院毕业,从医50多年,曾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康复理疗科主治医师,现任中国广州脊椎相关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香港骨伤学会终身会长,中华推拿学会、中国脊椎相关疾病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颈椎病研究会研究员,首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大会名誉主席;创立有“脊椎病因学说”和“龙氏治脊正骨推拿疗法”,发明了微机控制治脊床、颈椎牵引椅、龙牌保健枕,有龙氏脊椎牵引枕等4项国家专利,获世界传统医学大会金杯奖4次,军队科技二、三、四等奖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推荐下载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 龙氏治脊疗法总论 概述:由于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植物神经 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作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保种病 症(异病同治法),称为治脊疗法。 龙氏治脊疗法包括几方面: 1 主治法: 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 增生)其目的主要是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消除无菌性炎症 (神经根水肿)其目的为放松颈后肌群、止痛;水针疗法:(针剌、 电针、埋线)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1)——概述及治疗范围 整理:章瑛 审定:龙层花 概述:由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神经、血管 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这种病症 (异病同治法),称治脊疗法。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颈椎正骨十法心法

颈椎正骨十法心法 1.仰头摇正法:适宜枕环、环枢关节错位。 手法要点:枕环关节错位时仰头≥30°,转头≤30°,闪动力向上,做屈伸动作2-3下;环枢关节错位时仰头≤20°,转头≥30°,闪动力是外上方,作转头动作2—3下。 2.低头摇正法:适宜C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手法要点:侧卧,中段颈椎,前屈约20°,下段颈椎前屈约≥30°摇动2-3次。 3.侧头摇正法:适宜C2-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手法要点:同低头摇正法,将患者头抬起做侧屈法。 4.侧卧摇肩法:适宜C2-T2旋转式错位。 手法要点:患者侧卧,术者一手拇、食两指分别置于患椎横突前后作“定点”,另手扶患者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的手给予阻力。 5.侧向搬按法:适宜C2-6颈椎侧弯侧摆式错位(钩椎关节错位)。 手法要点:术者一手“定点”患椎隆起之横突,另手托患者下颌,前臂贴患者面部做牵引,患者头先健侧后患侧后并做闪动力。也可侧头作。(类第3法) 6.挎叫搬按法:适宜C2-4后关节混合式错位(交感型颈椎病, 落枕导致滑膜嵌顿,偏头痛、脑震荡后遗症)。 手法要点:坐位用于轻症,术者一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隆起部,另手抓其头顶或额部,将患者头拉向健侧前外45°方位,

继拉向患侧后外45°方位,定点手同步加力按住15秒后,动点手作轻力摇动2-3下,手法完成。健侧卧位治疗适合重症和不配合者:患者健侧卧位,C2/3关节滑膜嵌顿,患者头前屈30°,术者双拇指轻弹拨患者下颈部肩胛提肌、夹肌,继而拇指按于患椎关节隆起部,另手托扶耳至头顶部,移开枕头,将头顺床面方向搬至前外屈位45°,再将头搬向仰头位患者45°定点手加力按住15秒后,动点手摇动头2-3下,手法完成。混合错位者加作侧卧推正法、仰卧水平牵引法、仰头摇正法。 7.俯卧冲压法:适用于颈胸交界处(C6-T3)各型椎关节错位。 手法要点:“定点”在棘突根至椎板处,枕头1/3放在床头外,患者头颈部放床外,双上肢自然下垂于床头外。旋转错位用A 旋转分压法;前后滑脱错位用B直接冲压法(俯卧推正法); 侧摆式错位用C侧向搬按法; 配合D手法牵引:双拇指按压T2棘突两侧,用力按压并向头部方向加牵引力,由T2至C6逐椎按牵2-3下。 8.侧卧推正法:适用于各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尤其对颈轴变 直反张者有效。注意:推正时双手加力向头部牵引。 9.牵引下正骨法:用于颈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变性并发椎体及 关节各类型错位,尤其适用于脊髓型颈椎病。 10.反向运动法:用于松解肌痉挛和肌性牵涉性痛,可在正骨手 法后进行此法。1.斜角肌痉挛多为钩锥关节错位体征。2.肌

脊椎综合征的病理改变

脊椎综合征的病理改变 脊椎综合征的病理改变与病因有密切关系,与脊椎退化性改变有关,与外伤劳损有关,也与先天性畸形有关。 一.椎间盘变性及突出 椎间盘从20—30岁开始发生变性,若受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则可加速变性。椎间盘的高度降低,椎间隙狭窄,如发生椎间盘突出则椎间隙更加明显狭窄。因后纵韧带在后外侧较薄弱,故椎间盘突出以向后外侧突出者居多。 突出的椎间盘初期为较软的纤维组织,以后可逐渐钙化及骨化;椎间盘突出后可对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甚至对脊髓造成压迫或刺激症状。 二.关节突关节的改变及脊椎错位 由于椎间盘的退变椎间隙变窄,关节突的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均松弛,椎间孔的纵径势必缩短,如遭受外伤或椎周软组织劳损,即可发生脊椎错位,椎间孔横径(前后径)及椎管的矢状径均缩短。根据我们做尸体解剖所见,椎间孔横径缩小三分之一时,神经根即受到刺激,如缩小到二分之一时,神经根则受到压迫。椎管矢状径变小,如已有椎管狭窄或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的骨嵴时,则可对脊髓产生压迫。 三.椎周软组织改变 1.黄韧带肥厚:黄韧带可能由于长期被过度牵扯(低头工作、睡高枕、长期弯腰工作等),或因脊椎失稳活动度加大,使黄韧带负担增大,久之则增生肥厚,甚至钙化、骨化,从而压迫神经根出现症状;也可能在脊椎后伸时,肥厚的黄韧带发生皱折突入椎管内而压迫脊髓。 2.前、后纵韧带改变:前后纵韧带可能遭受急性外伤,也可能由于脊椎失稳长期过度活动而受损伤。发生出血、水肿、机化而钙化、骨化,对脊髓或神经根产生压迫。 3.项韧带钙化 4.椎旁有关肌肉改变 四.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的好发部位在颈、腰椎,这与活动度较大有关,骨质增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但不一定致病,只有骨刺突入椎管、椎间孔或横突孔时才可压迫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而出现症状。我们随机抽样100例颈椎病人进行神经定位诊断及X线照片对照,发现有骨质增生者69例,而骨刺突入椎管、椎间孔造成症状者只6例。 五.神经根改变 六.椎动脉改变 椎动脉可因颈椎错位或钩突关节增生的骨刺压迫,而出现受挤压或扭曲。椎动脉受压后可产生血循障碍,一侧椎动脉受压尚不致出现脑动脉缺血症状;若一侧已有病变,而做向健侧转头使健侧椎动脉也受压迫后,则可出现症状。枕环关节及环枢关节错位,常加大椎动脉第三段的扭屈,极易引起双侧椎动脉供血不全而发生眩晕或晕厥。 七、脊髓改变 1972年Hukuda及Wilson用狗做实验,阻断椎动脉、根动脉和脊髓前动脉后,未出现神经症状,如再加上在颈5旋入一枚螺丝钉起到机械压迫后,则出现症状。因此,他们的结论是脊髓供血不足和局部机械压迫两者起相加作用。 八、交感神经改变 如因脊椎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刺等造成压迫或牵扯而损害交感神经时,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出现很多器官、内脏症状。如颈椎病可以引起头、眼、耳、鼻、喉部症状,因椎动脉供应脑干和枕叶视中枢的血循环。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于眼部及颈动脉丛,调节眼循环和瞳孔扩大肌、眼睑肌。颈上交感神经节是位于C1—3横突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 龙氏治脊疗法总论 概述:由于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植物神经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作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保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为治脊疗法。 龙氏治脊疗法包括几方面: 1 主治法: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 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其目的主要是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其目的为放松颈后肌群、止痛;水针疗法:(针剌、电针、埋线)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1)——概述及治疗范围 整理:章瑛审定:龙层花 概述:由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以脊椎病因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这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治脊疗法。 治脊疗法包括三方面 {0} 1 主治法: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其目的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可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目的放松颈后肌群起止痛作用。水针疗法可促进劳损组织吸收及内固定作用。 3 预防复发:练保健功、太极拳、气功等。使用保健枕、硬板床及纠正不良生活姿势,防止外伤、受凉、勿过疲劳等。 (水针疗法及练保健功可治疗脊椎失稳。保健枕及防止外伤可预防复发。)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2)——治脊疗法需要掌握的技术和要领、口诀 脊椎病因学基本理论 1 三步定位诊断法(神经症状定位诊断、触诊定位诊断、X线片定位诊断)。 2 熟练掌握颈椎小关节(shu2 lian4 zhang 3 wo 4 jing4 zhui1 xiao3 guan1 jie1)错位类型。{0} 3 颈椎病临床、病因分型及分期治法。 4 熟练掌握正骨推拿法。 学习治脊疗法要领 1 要求做到稳、准、轻、巧,手法中须柔中带刚。 稳:对病情要细心分析,排除治脊疗法禁忌症。触诊脊椎偏歪时,注意分析是生理性(畸形)还是病理性(符合三步定位诊断),避免误诊误治。对于颈椎错位须分清类型,尽可能以少而准的正骨手法纠正。防止急于求成,判错方向又粗暴复位,发生意外损伤而加重病情。对于病情复杂者,须分析清楚,先易后难,逐步复位。 准:病因分型准确(主治法选准),临床分型准确(辅治法选准),三步定位诊断准确(治疗部位选准),错位类型准确(正骨手法选准)。 轻:手法能轻勿重,先轻后重,老少弱者用缓慢复位法。巧:利用体位、杠杆力、对顶力、对拉力、牵引力复位。 2 治脊疗法中须采取标本并治,预防复发等综合措施。 3 鉴别传统诊断、治疗与脊椎病因学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 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

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C6-T2侧摆、侧弯式错位者,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动度加大才能成功。 6 挎角搬按法:适于C2-6后关节错位,或关节滑膜嵌顿,且关节肿胀者。患者取健侧卧位,低枕,将头偏向健侧前屈,充分展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手拇指轻力弹拨其颈部紧张肌腱(提肩胛肌、夹肌多见)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使嵌顿的滑膜退出,并揉捏颈肌使之放松。然后一手拇指“定点“于肿胀隆起的偏下方,另一手扶对侧头面部,将头搬起屈向健侧前外45度,再搬头向患侧后外45度,如此斜向扳按压该隆突关节,

推拿整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进展探讨

推拿整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进展探讨 发表时间:2019-11-19T10:18:10.2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4期作者:胡宝峰[导读] 颈椎病是一种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作为脊柱活动量最大的关节,颈椎对于人的日常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对患者生活有严重影响的慢性疾病,中医对于该病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中医推拿疗法。近年来研究表明推拿整脊综合使用,效果更加明显,而且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展开。基于此,本文就推拿整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进展展开综述讨论,希望能够给广大临床医师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推拿整脊治疗;颈椎病;进展 引言 颈椎病是一种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作为脊柱活动量最大的关节,颈椎对于人的日常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颈部肌肉保持长时间的拉伸或收缩状态,就有可能造成颈椎损伤而引发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出现,就是因为患者颈部组织,因为发生病理性变化,使得椎基底血流障碍而造成的。该病症的患者,会感到有较为明显的头痛、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严重时会直接引发患者视觉障碍,以及猝倒等等[1]。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颈椎病发病率在3.8%到17.6%之间,其中70%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3]。治疗该病症,还是以是非手术疗法为主,常见的手法包括针灸、推拿、牵引、药物等等;多种手法联用往往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推拿整脊疗法在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1 推拿整脊传统疗法在人们生活中,颈椎病是一种相对高发的疾病,人们也乐于采用各种中医疗法来实施治疗。主要的是治疗手法包括如下的几种:一是揉,患者端正坐立,按摩师将手呈握拳状,对颈椎部位实施全面的揉搓,直到患者感觉到颈椎部位有明显的的发热状。二是滚,按摩师同样采用拴手握拳状态,压住患者的颈部颈椎位置以后,从上到下滚动患处以及周围位置,使颈椎部位有明显的的发热状。三是推,医师首先双手快速相互搓揉使手掌升温,然后置于颈椎,从上下下推揉颈椎以及附近位置,使颈椎部位有明显的的发热状。四是压,患者以坐立状态或者站立状态接受治疗,医师以双手大拇指,分别挤压双肩的肩井穴、夹脊穴,用力挤压后并停留一点时间。五是捏,患者可采用任何姿势接受治疗,由医师对患者脊椎肌肉实施捏拿;这个过程中,医师要注意捏拿的力度,不可太紧以免造成损伤或疼痛。六是抓,患者以坐立状态或者站立状态接受治疗,医师将双手置于患者双肩,拇指向前,另外四肢抓挠患者肩部皮肤以及颈椎穴位,持续三十到五十下。七是抖,医师将掌根置于患者颈椎穴,手掌保持抖动状态按压颈椎穴;八是按;医师采用中指对患者颈椎附近的主要穴位实施按压;九是点,医师以点按的手法,对患者颈椎附近穴位实施点压,特别是以中指点按后溪穴,让患者感到酸胀。通常的手法均离不开上面的九种。一般治疗过程中,以20d为一疗程。有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采用中医推拿整脊治疗,其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5.6%[3]。在此基础上,高辉使用了中医手法联合足疗的治疗方法;并且实践效果证明,联合运用两种方法,能够让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患者的病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 2 推拿整脊疗法与其他疗法的配合2.1 推拿整脊联合龙氏正骨手法随着推拿整脊在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有医师尝试使用了美式整脊手法,实践证明美式整脊手法对于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更快的效应。此后,又有医师在美式整脊手法运用的基础上,联合运用了龙氏正骨手法。这样的联合治疗方法,使得两种疗法的优势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临床实践证实。采用推拿整脊联合龙氏正骨手法对于患者颈性眩晕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式整脊疗法联合龙氏正骨手法,在见效快的同时还不会带来任何副作用,应用性非常好。 2.2 推拿整脊联合针灸疗法尽管推拿整脊在治疗你颈椎病方面的效果已经非常显著,但是对其研究依然在不断进展,与针灸的联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针灸治疗,主要针对的穴位是百会、大椎、完骨、风池以及外关;研究证明,推拿整脊联合针灸,对于颈性眩晕的疗效非常好。在此基础上,有人尝试将传统的针灸改为电针治疗,事实上证明这样能够有效治疗颈性眩晕;平衡针联合推拿整脊、对于提高颈椎病治疗效率同样有很好的疗效;还有学者就联合应用了推拿整脊、针刺治疗以及龙氏正骨手法[4]。种种研究均表明,以推拿整脊为主联合其他针灸疗法,对于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的效果,均好于单纯的推拿整脊治疗。 2.3 推拿整脊联合针刀疗法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了采用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联合推拿整脊治疗此类患者;并且在治疗后以X线片,对患者的恢复状况展开深入观察。结果正面,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能够让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液状况有很好的改善,在结合推拿整脊,使得其疗效大大的提升。而且,对于此类患者采用推拿整脊联合针刀疗法,不会带来较大的风险,针刀的效果还体现在有助于松解粘连,通经活络、调节血气方面,这对于患者的恢复都是非常正面的影响[5]。 2.4 推拿整脊联合药物治疗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现在基本都是以非手术疗法为主,而且中医疗法的效果也颇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医师们探索采用非手术疗法联合药物疗法,希望能够对效果有进一步促进。比如,有人尝试研究了龙氏治脊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研究结果正面,这种联合方法与单纯用药相比,疗效明显更高。在药物的作用下,患者的血流速度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是治疗效果有进一步的改善。 3 小结 颈椎病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病症之一,依据中医的理论,将其归属于“痹症”、“痿症”范畴。很多患者对其重视程度不足,长期以往,会对身体早晨严重影响。患者往往表现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严重时会直接引发患者视觉障碍,以及猝倒。治疗此类几次疾病,非手术疗法的效果相当显著,本文介绍的推拿整脊治疗,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还能是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

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 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 原文地址: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作者:针刀客 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

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C6-T2侧摆、侧弯式错位者,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

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02-08T13:53:01.2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作者:郭禄斌[导读] 观察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彭州 611930) 【摘要】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4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治疗及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治愈20例,占47.62%;显效 10例,占23.81%;有效13例,占30.95%;无效1例,占2.38%。总有效率97.62%。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龙氏正骨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29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ong's manipulatio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Methods December December 2013 to 2015 in our department treated 42 cases of conforms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and observed the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e in 20 cases, accounting for 47.62%; 10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accounting for 23.81%; effective in 13 cases, accounted for 30.95%; 1 case was ineffective (2.38%.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7.62%.Conclusion Longshi manipulation treatment of nerve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high efficienc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Child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龙氏正骨手法由魏征、龙层花教授研究颈椎病后发现并结合脊柱相关病因理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龙氏正骨手法。本方法现在主要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继承和发扬。我科曾于2013年6月派人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龙氏正骨手法,并逐渐开展该项目,取得满意疗效。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的“项筋急”、“项肩痛”等范畴,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本病多见于30~60岁的人,男性多余女性。该病是一种颈椎退行性疾病,颈椎间盘退变是本病的内因,各种急慢性颈椎损伤是导致本病的外因。我科对4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后,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4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2~62岁,平均44.2岁,病程在1月到数年,随机分为两组。 1.2 诊断标准 依据《实用骨科学》[1]拟定诊断标准:①有神经根受压症状,症状与病变受累节段吻合。颈肩部有疼痛感,并向下放射至手指以及前臂,可为针刺样、刀割样或酸痛以及刺痛等,可伴有与神经根受累相应区域出现麻木以及痛温觉减退等症状。②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多为阳性。③颈椎DR片上可见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弓,颈椎稳定性变差。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自愿接受治疗,且无相关治疗禁忌症。排除标准:不能坚持本治疗方案或接受其他治疗方法等影响疗效观察者。 1.3 治疗方法 对符合指征且无禁忌症患者采用龙氏正骨手法:(1)侧向搬按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住其后颈并以大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另一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术者两手配合将患者头先牵引并逐渐屈向健侧以后再屈向患侧,并向患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按住横突的拇指)不放松,与动点手同时做一搬、按、牵联合闪动力。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做其他侧摆的椎体。(2)低头摇正法: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术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在错位横突,关节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起头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将颈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托其面颊之手用有限的闪动力,按压定点的拇指同时施加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可以重复以上操作2~3遍。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症状消失,感觉、肌力、颈部及上肢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生活及工作,随访3月后无复发。②好转:疼痛、麻木症状减轻,颈部活动度及上肢功能改善。③无效,症状同治疗前甚至加重者。 2.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结束后随访3月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如下:临床治愈20例,占47.62%;显效 10例,占23.81%;有效13例,占30.95%;无效1例,占2.38%。总有效率97.62%,结果显示,该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率高。 3.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颈椎退行性疾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以椎间孔变窄为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病可总结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一般来说,患者30岁以后颈椎间盘开始退变,髓核中水分减少,髓核纤维化,引起椎间隙变窄,使前、后纵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关节面易发生磨损而导致增生,从而压迫颈神经根,引起疼痛。外因:多为颈椎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由于跌、扑、扭、闪或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均可引起椎间盘及其周围关节、韧带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颈椎稳定性差,诱发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或刺激相邻的血管、神经及软组织从而导致相关症状。此外,颈部受凉引起颈肌痉挛、反复局部缺氧缺血,也可诱发颈椎病。该病患者大多数年龄偏大,常伴骨质增生、韧带弹性下降甚至钙化、骨化,为避免医源性损伤的发生,要求操作者手法治疗时要熟悉颈椎解剖、临床经验丰富,切忌手法粗暴生硬。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973-198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90.

正骨整脊疗法

董氏柔性正骨整脊疗法 第一章脊柱区的应用解剖 一、脊椎的形态与结构 脊椎是构成人体的中轴,具有支持体重,保护脊髓的作用和保护神经的作用,并参与构成胸腔,腹腔,和盆腔,保护各腔骨的器官,同时也是许多骨骼肌的附着部位,脊椎具有屈伸,侧屈和回旋等运动功能。 脊椎有四个生理弯曲,其中胸曲与骶曲度为先天形成,向后凸,人出生后当会爬后形成第一个后天曲度,颈椎向前凸,当人会坐时开成第二个后天曲度,腰椎也向前凸,脊椎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组成,椎体与椎体之间由椎间盘,关节和韧带所连接,构成,其中颈椎和腰椎可以活动,胸椎可以轻小量活动,骶椎和尾椎分别融合成骶骨和尾骨,它们不能活动也叫不动椎,颈椎是所有椎体中最小的,从颈椎到腰椎的椎体一个比一个大,棘突成叠瓦状,从上到下排列,第一节颈椎是不规则,无椎体无棘突,所以叫环椎,第二节颈椎又叫枢椎,棘突相对粗大,是能诊断定位,的最重要标志之一,第七节颈椎形状大小与上部的胸椎相似,但其棘突很长而且粗大,呈水平位,未端不分义,呈结节状,因此又叫隆椎,常作为临床确认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胸椎12节,第一节形状近似第七节颈椎,第十二节胸椎的形状双近似第一节腰椎,从上到下椎体逐渐增大,在椎体两侧上下各有一个半园形浅窝,分别称为上肋凹下肋凹,上下相邻的椎骨肋凹与椎间盘合成一完整的凹,腰椎有5节,椎体比较粗大,椎体的形状象肾形,椎孔呈三角形,棘突为长方形的扁平骨,水平向后伸,上下缘各肥厚,后缘园钝,第1-3腰椎的横突,逐渐延长,第3腰椎横突最长,第4-5 腰椎横突则逐渐缩短,且向上倾斜,第5腰椎体最大,前高后短,以便适应腰骶的曲度, 骶骨是脊椎骨中最强壮的一个骨块,由5个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两侧与左右髋骨相与关节组成骨盆,与第5腰椎借椎间盘相连接,形成一定的角度,即腰骶角,骶骨尖与尾骨相接, 尾骨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为三角开小骨块,仅第1尾椎有类似的上关节突及横突其余突起不明显,底向上与骶骨相接,尖向下为肛门尾骨所附着。

龙氏正骨五步十法 (5)

特色一:三步定位诊断法 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症状表现部位): 询问病情时,根据其疼痛、麻木的部位(无麻痛症状者,根据主要症状的器官部位),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害部位,初步定出发病的脊椎或关节。 1、有麻木、疼痛的肢体,按周围神经分布作出发病脊椎范围的初步诊断。 2、有内脏、器官病症的,按交感神经节段进行判断,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检查颈上交感节段(颈上心支属加速神经)所在的颈椎1-3是否错位或压痛。 3、有脊柱局部症状的,除检查脊椎外,还应检查所支配肌肉及韧带附着点是否劳损。 第二步:触诊、检查诊断定位法: 根据术者进行脊椎检诊结果,包括发现其横突、棘突及关节突偏歪,椎旁压痛,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摩擦音、弹响音、肌萎缩或代偿性肥大等)的部位,或各项试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结合第一步定位诊断,进行第二次定位诊断,进一步确定发病的脊椎、关节及分型。

1、横突、关节突触诊法:术者用右手拇、食指轻置患者颈椎横突后方与关节突处(先从乳突尖处触及第一颈椎横突,然后向下后方移至 2、3颈椎后关节处),向上下滑动对比,触清关节突有无隆起和横突左右是否对称。如有异常,应检查是否同时有压痛和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肌痉挛的索状物、摩擦音等,若有即为小关节错位体征,若无则为先天性畸形。(由于颈椎棘突多有分叉,且长短悬殊,触诊容易有误差,以检查横突关节突较好。) 2、棘突触诊法:用于下位颈椎及胸椎的检查。术者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置于棘突两旁作上下滑动对比,遇棘突高低不平和偏歪者,亦按横突触诊法鉴别是否为病现性的还是先天性畸形。 3、阳性反应物触诊法:术者用拇指在患椎棘突旁、横突、关节突上下揉按触摩,并检查与患椎相连的肌肉远端附着点有无摩擦音、压痛和硬结。若有,即为劳损点或损伤的反应物(如无菌性炎症或肌痉挛)。 第三步:X线颈椎照片定位诊断: 观察颈椎X线片各椎间关系的变化,脊柱轴线变异情况,椎体后缘联线变异情况。环椎错位时会出现的仰位、倾位、仰旋、倾旋和侧旋等改变。各椎间关节形态或位移都属颈椎关节错位的表现。观察各椎间盘变性、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各韧带钙化的部位、程度等。并与第一、二步定位诊断结合分析,作出最后定位诊断结果。

龙层花三步定位诊断法

转载]三步定位诊断法 (2010-05-16 20:32:23) 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三步定位诊断法作者:力挽雕弓射天狼 因目前临床和放射诊断中,尚无椎关节错位的诊断标准。当临床表现和体征与影像诊断不符时,容易产生漏诊或误诊。为使脊椎及相关性疾病得到更准确及时的预防和诊治,魏征、龙层花老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总结出脊椎病的三步定位诊断法。详见龙层花主编的《脊椎病因治疗学.纪念版》。 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询问病史及自觉症状 询问病史时,除性别、年龄、职业外,要着重了解下列内容:详细询问外伤史,从小至今,包括青少年时期的外伤史,少儿患者应了解其有无产伤。头、颈、背、腰、臀部外伤后常常不是马上出现症状,尤以慢性劳损更是如此,因外伤史在第一次接诊时易于忽略。重视外伤史的询问,对治疗方案的制订有特别重要意义。 职业、工作、生活姿势是慢性劳损的因素;要询问脊柱症状与内脏症状可能的联系,起病是突然发作还是逐渐发生,发病突然者多有诱因,了解发病诱因,以利预防复发。 要有脊柱整体观,询问清楚出现症状的时间与各部位各种症状出现的先后过程,脊柱生物力学失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各段发病脊椎和症状之间的主次和轻重缓急。 询问疼痛的性质,是酸痛、麻痛、钝痛、烧灼性痛或放射性痛?是持续性痛或间歇性痛?体位改变时对疼痛的影响:加重、减轻还是不变?疼痛的具体部位应了解准确,在头、颈、胸腹、腰背、臀部及四肢的哪一范围内。感觉有无异常,如有异常,要了解是麻木感、针刺感、肿胀感、冷厥感还是灼热感?感觉有无减退或消失。有无运动功能障碍?达到什么程度?肌肉有无萎缩或代偿性肥大?有无上肢出现持物落地现象?下肢有无僵硬、踩棉花感?是否发生截瘫、偏瘫、单瘫或交叉瘫及面瘫等情况? 询问病情时,除了解周围神经损害的情况外,应同时了解该节段交感神经所支配的内脏或器官有无病理性症状:例如颈椎病人有无头晕、恶心、呃逆、心慌、多汗;有无不明原因的血压波动(过高或过低);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视力模糊、闪眼、流泪或眼干、复视、瞳孔散大、眼睑无力下垂或眼睑持续抽搐、眼窝内抽痛或霍纳氏综合征、视野内冒金星等症状;或发生神经性(非耳内病变)的耳鸣、听力下降;发生慢性的咽喉部不适或吞咽困难。腰背部疼痛不适的病人有无上腹(肝区或胃脘区)疼痛,反酸嗳气,腹胀肠鸣,大便稀溏或便秘等症状。有无尿频、尿痛、早泻、阳萎或痛经等症状。

【解剖学】人体的206块骨头

解剖学】人体的206 块骨头 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有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以及储藏矿物质等功能。骨骼由各种不同的形状组成,有复杂的内在和外在结构,使其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保持坚硬。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撑身体的作用,其中的硬骨组织和软骨组织皆是人体结缔组织的一部分(而硬骨是结缔组织中唯一细胞间质较为坚硬的)。成人有206 块骨头,而小孩的较多有213 块,由于诸如头骨会随年纪增长而愈合,因此成人骨骼个数少个一两块或多一两块都是正常的。骨与骨之间的间隙一般称之为关节,除了少部分的不动关节可能以软骨连接之外,大部分是以韧带连接起来的。关节可分成不动关节、可动关节以及难以被归类的中间型可称为少动关节。成年人的206 块骨头,每块都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形态和功能是相互制约的,功能不同,形态也就各异。通常的分类方法有两种,根据骨的所在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三部分;根据骨的外形,又可分为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和种子骨。这里的介绍主要根据第一种分类方法,口诀:全身骨头虽难记,抓住要点就容易;头颅躯干加四肢,二百零六分开记;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 鼓室里。 一、躯干骨:躯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共计51 块)成年

人的脊柱由26 块椎骨构成,椎骨上有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在一起构成椎管,里面有脊髓。椎骨自上而下有7 块颈椎,12 块胸椎,5 块腰椎,5 块骶椎合成的 1 块骶骨和 4 块尾椎合成的1 块尾骨。(如图1)肋骨共12对,胸骨1块。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围成胸廓,保护着肺和心脏等器官。(如图 2 ) 二、四肢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1 对。(共计126 块)一侧的上肢骨由肩胛骨1 块,锁骨1 块,上臂骨(肱骨)1 块,前臂骨(桡骨、尺骨) 2块和手骨(腕骨8块、掌骨5块和指骨14 块)27 块组成,两侧上肢骨共64 块。一侧的上肢骨由髋骨1块,大腿骨(股骨)1块,膝盖骨(髌骨)1块,小腿骨(胫骨、腓骨)2块和足骨(跗骨7块,跖骨5块和趾骨14块) 26 块,共31 块组成,两侧下肢骨共62 块。 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围成骨盆。足部的跗骨,髋骨和足底的韧带,肌健共同构成了凸向上方的足弓。 三、颅骨(头骨):包括8 块脑颅骨、15 块面颅骨和6 块听小骨。(共计29 块)脑颅骨围成的颅腔保护着脑.头骨仅下颌骨能活动。其余的骨都连结得很紧密,不能活动,利于保护脑, 眼等器官.此外,两侧中耳内各有3 块听小骨。当然,说成人有206 块骨头,这是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在这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科学工作者1985 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大多数人只有204 块骨头。而在欧美,绝大多数人有206 块骨头。这是由于大多数中国人的脚上第5 趾骨为2 块骨头,不像

龙氏整脊

龙氏整脊 治脊疗法-------正骨整脊手法要诀 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诀,肌肉放松勿对抗,切忌粗暴伤病人。 定点动点选得准,椎间狭窄加牵引,关节开合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 1、仰头摇正法 适用于枕环关节、环枢关节错位。 病人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病人放松颈部后,将头转至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一般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摇正为好。 2、低头摇正法 适用于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病人侧卧、平枕、低头位,(中段颈椎,前屈约20度,下段颈椎,前屈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之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将头转动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的手稍用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复位。 3、侧头摇正法 适用于2~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病人侧卧,低枕,颈前屈度如上述,术者一手托其头,另手拇指“定点”于病椎关节处,将头抬起(侧屈)进行转动摇正。 4、(1)侧卧摇肩法 适用于第6颈椎至第2胸椎旋转式关节错位。病人侧卧、平枕,术者一手拇食二指置于其颈椎横突隆起处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其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要配合用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 4、(2)侧卧摇肩法 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可避免上位颈椎受副损伤。 5、侧向搬按法 适用于2~6颈椎侧弯侧摆式错位。病人侧卧位,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住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后侧隆起处,另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病者头托起作侧屈活动(先屈向健侧,后屈向患侧),当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的手同时作一搬按闪动力,可听到关节弹响,术者拇指可触到复位关节的弹跳感。 6、挎角搬按法 适用于2~4颈椎后关节滑膜嵌顿并错位者病人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将其头偏向健侧前屈位,充分展开患病关节,轻按摩其下位颈部紧张之肌肉,使嵌顿之滑膜退出,揉捏颈肌放松后,术者一手拇指“定点”于病椎关节隆起之下方,另一手扶其头顶或额部,先搬向健侧前外侧45度方位,后斜向外侧45度方位,重复3~5次即可。 7、(1)俯卧冲压法 又称分压法,适用于颈胸椎交界处前后滑脱式和左右旋转式错位。也常用于胸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