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杨开慧故居想法(实用)

参观杨开慧故居想法(实用)
参观杨开慧故居想法(实用)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

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次洗礼的地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篇

杨开慧的故居,座落在长沙县福临区开慧乡开慧村的板仓,这里距长沙市公里,有长沙至湘阴的公路经过。故居坐西朝东,前临公路,其余三面青山环绕。故居依山而建,前有矮墙防护,占地面积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栋和东西两厢,中辟天井,植有桂树和女贞树。开慧一家住左厢,其叔父一家住右厢。年

月,故居维修开放,供人参观学习。以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和整理,现复原陈列了毛泽东住的房间、杨开慧烈士的住房。杨昌济夫妇的住房横堂屋,厨房等。毛泽东住房中的四只瓷茶碗和杨开慧住房中的藤椅是当年用过的珍贵文物。故居内设了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画照和文抄,四个低平柜里还展出了部分文物,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杨开慧烈士光辉的一生。

开慧烈士陵园位于开慧故居右侧的棉花坡,三面环山,东临公路,占在面积多亩。新建陵墓为混凝土墓壁,面贴大理石,墓的两侧,各竖汉白玉碑一块。右侧碑文刻着“杨开慧烈士墓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开慧,生于年,长沙板仓人,早年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追求革命真理,反对封建礼教。与丁玲等同考入岳云中学(当时是所男校),是“开放女禁”的急先锋。在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与毛泽东结为伴侣,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年至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大干革命失败后,她回到板仓同地下党的同志们一道坚持了三年多坚韧的地下工作。年月的一天下午,杨开慧被敌人密探发现,余名敌兵将板仓下屋团团围住,杨开慧从容处理文件后被捕,仅有岁的小岸英也被敌人押送到长沙。审讯中,敌人妄图强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和毛泽东的具体地址,并要她登报声名,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严词拒绝,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大义凛然,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年月日,杨开慧被钉害于长沙浏阳外识字岭,年仅岁。

解放后,家乡的人民为了纪念杨开慧烈士,将她的故居所在地清泰乡改为开慧乡,将她读过书的杨公庙中学改为开慧学校。

毛泽东《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杨开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说她懂得多少马列主义的理论,有多高的共产主义觉悟,怕很难说。但是她却有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仰,相信她自己,她的夫君,她的许多同志都是在做救国救民的事情。作为女

人,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她一样有着娇柔浪漫,有着温情脉脉,有着牵肠挂肚的种种情怀。这在纪念馆内展出的她的一些为数不多的手迹的叙述中可以看到。这些文字语言质朴,纯然就是一个普通女性的内心独白,丝毫也没有一句像‘头可断,血可流,…’,‘愿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之类的豪言壮语。可就在她被捕之后,她却显示出了无比的坚强。酷刑之下没有低头,利诱之下没有动遥当被告知,只要她公开声明从此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让她恢复自由,她也不为所动,从容就义。我看这与其说是出于她怀抱着誓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意志,毋宁说是出于一种‘匹夫不可夺志’的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观,不愿意用放弃自己人格尊严做代价而乞求活命,所展示的是道德上的忠贞,人格上的魅力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篇

年月日,跟随革命先烈的步伐,有幸和岳阳局的党员干部们一起参观了任弼时、杨开慧故居,此次参观,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任弼时的故居,一路参观一路拍摄使我的心情特别激动,任弼时诞生在这里。毛泽东的题词是:“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他曾留学与国外,知识渊博。他有着骆驼一样的精神:对待工作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即使身体

不好也要硬撑着继续自己的任务,从来没有一丝怨言。叶剑英同志是这样评价他

的: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而坚韧

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我的任何计较“。是的,的确如此,我觉

得骆驼对他的评价太贴切了,他索取很少,全是付出,等到他可以去享受生活的

时候,他已经为革命付出了一切,没有了生命,谈不到享受。

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好党员,是我们党的好模范,是

我们一生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无论在学习或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发扬任弼

时的那种骆驼精神,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都将迎难而上,毫不退缩。

参观完任弼时的故居后,我们紧接着就去参观了杨开慧的故居。带着对革命先辈的深深敬仰和感慨,我们又来到杨开慧故居。在讲解员的低声解说下,我们一路参观着她用过的朴素物品,看着她写下的一页页泛黄手稿,仿佛在诉说着她和毛泽东同志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谱写着一代巾帼英雄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坚贞。她不仅是忠厚传家的好女儿,忠贞爱情的好妻子,忠义教子的好母亲,更是忠烈为民的好学生,忠诚革命的好党员。

这一趟红色之旅像夏日的一场大雨洗涤着大家的心灵,让所有党员同志深受震撼。坐上返程大巴时,同志们一致表示要以任弼时、杨开慧

同志为楷模和榜样,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爱国爱党之情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牢记宗旨,忠诚履职,让革命先辈的不朽精神代代相传,让中华儿女的奋斗事业生生不息。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篇

屈的脊梁,崛起的标志,作为后来者,更应该在新时代,新潮流中继承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次洗礼的地方!

杨开慧故居回来后,更加确定了要努力学习知识在平时发扬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

这次旅途,着实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一路上堵车几小时,让我们原本那兴奋劲冲淡了许多,在感叹颠簸中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烈士杨开慧故居

板仓是烈士杨开慧居住的地方,青山掩映,土墙瓦舍,显得是那么地普通,而随着讲解员讲述杨开慧烈士生平:她是一个令人可爱可敬伟大却有平凡的女性。

她是毛主席亲密的战友的亲爱的夫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

,她在童年时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和贫苦

的农民的影响。青年时代结识了毛主席等救国救民的青年。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她伴随毛主席东奔西走,尽力支持协助他开展革命工作;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她悉心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思念远行的亲人,坚持地下革命活动,在高墙铁窗的牢笼中,她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舍生取义,慨然赴死。

正是这样,让我们思想到到一位共产党的伟大与光荣。在纪念馆内展出的她的一些文字语言质朴,纯然就是一个普通女子的内心独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可就在她被捕之后,却显示了无比坚强,不为所动,从容就义。“ 但愿革命早日成功。牺牲小我,成功大我,我死后希望家人不作俗人之举”这是她临终前的一段话,对于我们现在而言,是如此之震撼,为了正义连生命都不要,虽然现实并没有那么残酷,但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有信仰的坚持而宁愿舍弃那种精神。

汇总报告

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的雄心斗志,同时,待我以最诚恳的心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参观的机会,瞻仰革命先烈杨开慧女士的英勇事迹,让每个积极分子知道。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相关内容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

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 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次洗礼的地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参观杨开慧故居心得篇1 杨开慧的故居,座落在长沙县福临区开慧乡开慧村的板仓,这里距长沙市65公里,有长沙至湘阴的公路经过。故居坐西朝东,前临公路,其余三面青山环绕。故居依山而建,前有矮墙防护,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栋和东西两厢,中辟天井,植有桂树和女贞树。开慧一家住左厢,其叔父一家住右厢。1966年11月,故居维修开放,供人参观学习。以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和整理,现复原陈列了毛泽东住的房间、杨开慧烈士的住房。杨昌济夫妇的住房横堂屋,厨房等。毛泽东住房中的四只瓷茶碗和杨开慧住房中的藤椅是当年用过的珍贵文物。故居内设了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画照和文抄,四个低平柜里还展出了部分文物,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杨开慧烈士光辉的一生。 开慧烈士陵园位于开慧故居右侧的棉花坡,三面环山,

东临公路,占在面积20多亩。新建陵墓为混凝土墓壁,面贴大理石,墓的两侧,各竖汉白玉碑一块。右侧碑文刻着“杨开慧烈士墓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开慧,生于1901年,长沙板仓人,早年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追求革命真理,反对封建礼教。与丁玲等同考入岳云中学(当时是所男校),是“开放女禁”的急先锋。在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1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与毛泽东结为伴侣,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大干革命失败后,她回到板仓同地下党的同志们一道坚持了三年多艰苦的地下工作。1930年10月的一天下午,杨开慧被敌人密探发现,80余名敌兵将板仓下屋团团围住,杨开慧从容处理文件后被捕,仅有8岁的小岸英也被敌人押送到长沙。审讯中,敌人妄图强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和毛泽东的具体地址,并要她登报声名,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严词拒绝,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大义凛然,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气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钉害于长沙浏阳外识字岭,年仅29 岁。 解放后,家乡的人民为了纪念杨开慧烈士,将她的故居

杨开慧故居参观记三年级作文500字

杨开慧故居参观记三年级作文500字 杨开慧故居参观记三年级作文500字 今年四月的一天,风和日丽,爸爸妈妈开车带着我一起出门踏青,我们来到了长沙县的“杨开慧纪念馆”参观。 一下车,举目四望,只见绿树掩映,群山环绕,“杨开慧纪念馆”在这绿树群山之中格外醒目。我们随着人群,踏上了纪念馆的台阶。 走进厅,迎面面来的是杨开慧烈士雕像,只见火红的党旗背景前,一位浑身雪白的女英雄,脚步坚定,双拳紧握,眼睛看向前方,在她的眼中,仿佛有两束燃烧的烈火,控诉着当时的黑暗。看到这雕塑,我深深被震撼到了。 杨开慧,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她也是毛主席的夫人。 她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她虽是女儿身,但父亲也为她取了名、字、号。后来,她与青年时代的毛主席成为了革命伴侣,他们为着祖国和人民的解放,分隔两地。她是一个年轻的革命烈士,29岁就光荣牺牲了。在过去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她悉心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思念远

行的亲人,坚持地下革命活动,被抓后,她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舍生取义,壮烈牺牲。 听着讲解员告诉我们的杨开慧的英雄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敬佩之情犹然而生:杨开慧是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她立场坚定,内心坚强,真让人敬佩!为了正义,连生命都不要,虽然现实并没有那么残酷,但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为了信仰的坚持的那种精神。她牺牲后,毛主席悲痛欲绝,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词来表达对这位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杨开慧故居,这是一栋好多房间的平房,古朴大方,充满田园气息。还瞻仰了许多旧时的遗物,为烈士们敬献花篮。 参观结束了,我的心却心潮起伏:今天的我们,是享受和平与幸福的一代人,我们更应该学习烈士身上的精神品质,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上来,为祖国的未来作出贡献! 指导:吴建芝 杨开慧故居参观记三年级作文500字

长沙板仓—杨开慧故居资料

长沙板仓 杨开慧故居

前言 板仓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贤妻良母、又是一位忠贞不屈的革命者—杨开慧的故里。1980年代去长沙开一个会,那时去长沙开会会后活动的重要节目:是去瞻仰毛泽东故居,好多人已经去过,因此,会议组织者应与会者要求:到板仓去参观杨开慧的故居。板仓在长沙东北60公里外(要路过当 年流行歌曲地:著名的浏阳河)那是一个山村。到了一看,建设得还真不错,尤其是纪念墓道一路,印象十分深刻——湖南人民没有亏待他的烈士女儿!可惜当初没有照相机,只留了记忆而没有照片,好在如今利用丰富网络的资源,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请共赏!

板仓新貌

新中国成立之后,家乡的人民为了纪念杨开慧烈士,将她的故居所在地清泰乡改为开慧乡,将她读过书的杨公庙中学改为开慧学校。

杨开慧故居,始建于清末,土木结构,盖小青瓦,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房舍为上、中、下三进,平行排列,前低后高,院内植桂花树和女贞树。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诞生于此。1966年11月维修后开放,并复原杨开慧住房、杨昌济夫妇住房以及毛泽东、杨展等的住房。1982年修缮时,在墙缝中发现有杨开慧在家居住时所写手稿、信札多件。1983年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昌济,杨开慧之父,曾留学日本、英国,10 年后回到长沙任教授,闻名三湘,“板仓杨”三个大字的寓所引来大批莘莘学子前来求教,第 一 师 范 的 学 生毛泽东也于1914年跨入此宅。对这个“资质俊秀”的高个子青年,杨昌济认为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1918年夏,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北迁后,推介毛泽东进北京图书馆工作。

长沙市博物馆观后感

长沙市博物馆观后感 长沙市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八一路480号,是改革开放后在原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基础之上建立的综合性的地志博物馆,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它是长沙人文历史的象征。毛泽东故居让我们在此体味毛主席的简朴的生活,清水塘旁边杨柳依依环境宜人,博物馆内的展物更让我们增加了见识,了解了中共灿烂的历史文化。 一走进博物馆就看到巨大的毛主席像屹立在眼前,他两脚站立,轻轻地举起右手,两眼直视前方,好像在指引着中国革命的方向,再往前走就是毛主席和杨开慧故居了。推开小门,里面的东西也简简单单,卧室、洗澡房、厨房。据介绍,有这样的房间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我们在这里停留,看着那些家具,品味着尘封在这里已久的气息,想像很多人曾经在这里忙碌的身影,在案下看资料的身影、在桌前激烈讨论的身影,在这里吃饭的身影。看着毛主席年轻时是画像,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将中国的历史齿轮扭向了不同的方向。红色的光芒在这里升起,给中国带来了光亮。 走出故居的小房子,踏过绿草地就看到了宏伟的长沙市博物馆,就是在这里陈列着2万余件反映长沙历史和近代革命的珍贵文物,看着这些文物,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的先祖创造了世界上任何一个邦域都无法比拟的工艺和文学成就,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我们用更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是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辉煌沾沾自喜,而是先走别人的路,再走别人未

曾走过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虽然这里古玩很多,并且很多还价值连城,且每一样都有很长的年代,集合了古人的智慧和心血。但最吸引我的注意力的不是这些,而是记录中国革命历史的红色展厅。 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一个红军家属优待证,一块儿小小的红布,上面用毛笔写着“红军家属优待证”,用红色的线缝上边,表面上斑斑驳驳,就是这样的一块儿布,没有现在的锦旗精致,也没有包着华丽的大红皮的证书耀眼,却是那样的夺目,那样是令人敬畏。这小小的一块布很可能是一个年轻的生命换来的;也许记载着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也许是一次举家搬迁;也许沾着家属的眼泪;也许被一位老奶奶颤颤巍巍的双手珍宝似的压在箱底。 在展览厅,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飞速发展和累累硕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这些正确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法律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了,但是,当我们享受着今天的富裕美好的生活时,我们要感激那些为了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甚至是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他们永远是人民的英雄。 走出博物馆的展览厅,右侧的浓荫下是一排炮台,这些黑色的炮台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杀伤力,作为一种纪念留在此地,昭示我们不忘历史,铭记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外语系11商务英语302班:蒋艳红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今天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组织大家去杨开慧同志故居进行参观学习,一下午的时间参观开慧故居对我的影响很大,不仅学到了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而且深深地被这些前辈们的精神所鼓舞,更加强坚定了我要求入党的信念。 从纪念馆到故居再到陵园,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一参 观了关于杨开慧同志的事迹, 和其他同样深受感动的同学相 比,作为冒醒的后辈的我被他 们的追求而震撼,同样也是姓 毛,我从心底感到了一份骄傲,从他们身上更激发了自己内心当年的倔强,有如此辈英勇的事迹,作为后辈者,就不能落了他们的名头,个落后他们太多。他们是需要我一生敬仰的人,也是我努力以他们为榜样在将来做出贡献不断前进的动力,“开慧尚能以一女辈而敢为天下先为革命流血本就是骄傲!” 自强自立,从小接受父亲严格的教育到跟随毛泽东一起为革命而奋斗,再到被捕英勇就义,仍为革命成功抱着坚定地信念,我想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些舍身革命,不畏生死的先辈,才有我们现在的中国。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不

屈的脊梁,崛起的标志,作为后来者,更应该在新时代,新潮流中继承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 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 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 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 次洗礼的地方! 杨开慧故居回来后,更加确定了要努力学习知识在平时发扬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这次旅途,着实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一路上堵车几小时,让我们原本那兴奋劲冲淡了许多,在感叹颠簸中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烈士杨开慧故居 板仓是烈士杨开慧居住的地 方,青山掩映,土墙瓦舍,显 得是那么地普通,而随着讲解 员讲述杨开慧烈士生平:她是 一个令人可爱可敬伟大却有平凡的女性。 她是毛主席亲密的战友的亲爱的夫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在童年时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和贫苦

杨开慧故居观后感

杨开慧故居观后感 杨开慧的故居,故居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始建于1795年本文是本人精心编辑的杨开慧故居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杨开慧故居观后感杨开慧的故居,故居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始建于1795年,是一座建筑面积达68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院落,现有大小房屋36间,1966年故居进行了维修后对外开放,并取名“板仓”二字。经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从外到内依次走过了36间房,各间屋里都摆放了以前他们家人用过的东西。让我觉得好奇的是竟然还有佣人房,可想而知,杨氏家族是很富有的。 讲解员还特别跟我们介绍了一间房,那是毛泽东住过的房屋,他总共才来这里住过三次,时间最长的一次也只有三天。 接着第二站是杨开慧的陈列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依次参观了大厅和三间展室,大厅里面是杨开慧的石膏雕像,墙壁上刻着毛泽东写的《蝶恋花》,我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细细的品味,这字里行间都藏着毛泽东对其爱人深深的思念和惋惜。第一间展室主要是陈列了她父母及全家的照片,还有杨开慧小时候的照片,看得出开慧小时候是一个可爱、乖巧的女孩,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立下了大志。

第二间是杨开慧青年时候的照片和同毛泽东的留影。 留着一头青年发,一副雄心壮志的样子给我印象特深,每看到她的一张照片我都会伫立很久。在一个展柜里面,陈列了她的手记,那是写给毛泽东的“情书”,原文我记得不太清楚,有几句感动的话语是这样写的:“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他许多的文章和日记,我就爱上了他……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就有了一个新的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捉去杀头,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我看了这段文字后,我能体会到当时的杨开慧是多么的深爱着毛泽东,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那么纯、那么真。 遗憾的是毛泽东没有亲眼看到这封信。来到第三展室,墙壁上挂了很多伟人给杨开慧的题辞,对她予以极高的评价;我还看到了一张显眼的合影,分别是杨开慧跟她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我在想为什么没有毛泽东呢?这些孩子们也真是可怜。 最后一站是陵园,一座高3米多、宽1米多的汉白玉雕像是那样的逼真,听说这块汉白玉石真凑姻缘,上身雕的是杨开慧的全身像,下身雕的是毛泽东的半身像。我们都在这里合了影以作为纪念。 参观到此就结束了,在讲解员的陪同、介绍中,让我对

杨开慧故居导游词_导游词

杨开慧故居导游词 杨开慧故居在长沙市东北约60公里的板仓。故居前临公路,后枕小山。四周有松柏、香樟、翠竹环绕。故居为一农舍,依地势分三阶梯共三进,面阔3间,土砖墙,小青瓦,大小房间共28间。其父母卧室和本人的住房等均作原状陈列。杨开慧纪念馆由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公庙、陈列馆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亩,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有故居、陵园、杨公庙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下是杨开慧故居的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前来杨开慧故居进行参观。 杨开慧是毛泽东同志亲爱的夫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 这座古老的平房始建于清代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为土砖木结构的普通农舍建筑。院落房屋坐西朝东,依山傍水,前有荷塘小溪,背靠竹林,更掩映出这土砖墙、小青瓦、闸栏门乡村民居的古朴景致。 1966年故居修复并对外开放,1983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40年来,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凭吊杨开慧烈士。在纪念杨开慧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在对故居原状作进一步研究和陈列定位的基础上,完善和充实了故居复原陈列,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杨开慧故1 / 7

居概貌,展现板仓杨氏家族“一门三烈”的成长环境,更好地发挥烈士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整个院落占地约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80平方米,现存有大小房间36间,分上、中、下三进和东西两厢。请大家抬头往上看,门额上悬挂着毛泽东手书的“板仓”二字。门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反映出板仓杨氏家族的遗风和家世。 故居以堂屋为界,北部为杨昌济一家居住,南部是杨开慧的叔父杨瑞生一家居住。192019年11月,杨开慧在故居诞生,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192019年,12岁的杨开慧随父亲杨昌济、母亲向振熙迁居长沙。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带着三个儿子及保姆回到这儿居住,直至1930年10月被捕。 杨家“一门三烈”,故居也是烈士杨开明(杨开慧的堂弟)、杨展(杨开慧的侄女)诞生和居住过的地方。1921年至1927年,毛泽东曾三次到板仓调查,召开农民座谈会,并在此小住。 这里是毛泽东1921年到板仓时住过的地方。 1920年底,毛泽东与杨开慧在长沙第一师范学 校结婚,1921年春节期间,毛泽东第一次到板仓,当时就住在这间房里。按照本地习俗,女婿回门不能住在岳父家,这间房原为杨开慧叔父家的用房。 绕过天井,我们来到了杨开明家的火房。19-27年8月12日,毛泽东由武汉到长沙与湖南省委取得联系后,来板仓调查农民土地问2 / 7

长沙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建议

长沙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建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茗楠芗

目录 1.前言 (1) 2.长沙“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2) 3.长沙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 (4) 4.长沙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5) 5.长沙“红色旅游”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6) 6.长沙“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开发建议 (9) 7.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长沙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建议 [摘要]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种集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价值和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的综合性资源,本文通过对长沙红色旅游资源特征进行论述,进而挖掘出长沙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结合开发条件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长沙“红色旅游”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长沙“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开发建议。 [关键词] 红色旅游资源;价值;开发条件;开发建议;长沙1.前言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是开展红色旅游的载体,是一种集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价值和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的综合性资源。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观察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访谈对象为游客、景点管理人员和社区居民。 2.长沙“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 2.1 红色资源丰富 长沙向来有“革命圣城”之称,革命英雄众多,革命历遗迹、文物资料丰富,据统计,长沙市共有93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伟人足迹26处,名人故居22处,工农革命热土26处,革命烈士纪念地19处。 例如,仅被开发和保护的革命遗址和纪念地等如下: 长沙市红色旅游资源可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遗址。其中包括:革命事件、活动遗址;名人故居;伟人活动地。另一类是纪念场所。具体被开发和保护的革命遗址和纪念场所如下:

爱教基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着力打造一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开慧纪念馆 (2011年8月22日) 杨开慧纪念馆成立于1966年,由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公庙、杨开慧故居和陈列馆四部分组成,内有故居、陵园、杨公庙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是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妇女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统一战线教学基地、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长沙市党员教育基地。近年来,我馆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围绕打造一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目标,在挖掘爱教资源、培育爱教品牌、创新爱教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4月起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年游客接待量60万人次以上,接待青少年观众20余万人次以上,成为了我市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弘扬开慧精神,着力打造铭记先烈、传承历史的爱教基地。杨开慧烈士是毛泽东同志亲密战友和亲爱的夫人,在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后,独自在板仓哺育三个孩子并领导了长沙、汨罗和平江三县交界地下革命斗争,1930年10月遭叛徒告密被捕,她拒绝退党和与毛泽东同志脱离夫妻关系,1930年11月14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为弘

扬开慧烈士革命精神,我们在史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杨开慧同志生平事迹,多角度地进行宣传。一是丰富陈列内容。利用新建陈列馆的契机,对杨开慧烈士生平事迹,毛岸英烈士生平事迹,杨昌济和毛岸青邵华夫妇的资料图片进行了重新清理、归类和补充,陈列布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反映杨开慧的光辉业绩,展示她敢为人先、坚贞不屈、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杨开慧是一个忠厚传家的好女儿、忠烈为民的好学生、忠贞爱情的好妻子、忠义教子的好母亲、忠诚革命的好党员,把一个更真实、更感人的杨开慧展示给后人。此外,为进一步丰富杨开慧纪念馆陈列内容,根据中央指示,还分别于2007年将毛岸青邵华夫妇骨灰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葬到杨开慧烈士陵园,2010年11月,在毛岸英烈士英勇牺牲60周年之际,在杨开慧烈士陵园为毛岸英烈士塑像。二是出版发行纪念文册。我们先后整理出版纪念书籍《告诉你一个鲜为人知的杨开慧》、《杨开慧》、《骄杨》《骄杨泪》、《毛泽东与杨开慧》等各类书籍10余本,纪念光碟《红色经典,人间真爱》、《骄杨忠魂》等共8 套,纪念画(邮)册《杨开慧》、《骄杨忠魂》等6套。这些公开对外出版物真实地再现了杨开慧烈士及其家人光辉灿烂的一生,热情讴歌了杨开慧烈士革命献身主义精神和对毛泽东同志忠诚不贰的革命爱情。三是配合媒体宣传报道。今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和杨开慧烈士诞辰110周年,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长沙电视台等多家知名媒体在我馆制作宣传开慧精神的专题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杨开慧”、中影集团献礼片《建党伟业》、湖南卫视电视连续剧《风华正茂》、湖南卫视端午节特别

长沙板仓—杨开慧故居(转载)

长沙板仓 杨开慧故居 (字多者,请点击换页)E-mail文化传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b19162116.html,

前言 板仓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贤妻良母、又是一位忠贞不屈的革命者—杨开慧的故里。1980年代去长沙开一个会,那时去长沙开会会后活动的重要节目:是去瞻仰毛泽东故居,好多人已经去过,因此,会议组织者应与会者要求:到板仓去参观杨开慧的故居。板仓在长沙东北60公里外(要路过当 年流行歌曲地:著名的浏阳河)那是一个山村。到了一看,建设得还真不错,尤其是纪念墓道一路,印象十分深刻——湖南人民没有亏待他的烈士女儿!可惜当初没有照相机,只留了记忆而没有照片,好在如今利用丰富网络的资源,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请共赏!

板仓新貌

新中国成立之后,家乡的人民为了纪念杨开慧烈士,将她的故居所在地清泰乡改为开慧乡,将她读过书的杨公庙中学改为开慧学校。

杨开慧故居,始建于清末,土木结构,盖小青瓦,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房舍为上、中、下三进,平行排列,前低后高,院内植桂花树和女贞树。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诞生于此。1966年11月维修后开放,并复原杨开慧住房、杨昌济夫妇住房以及毛泽东、杨展等的住房。1982年修缮时,在墙缝中发现有杨开慧在家居住时所写手稿、信札多件。1983年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昌济?杨开慧之父?曾留学日本、英国?10 年后回到长沙任教授?闻名三湘?“板仓杨”三个大字的寓所引来大批莘莘学子前来求教?第 一 师 范 的 学 生毛泽东也于1914年跨入此宅。对这个“资质俊秀”的高个子青年?杨昌济认为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1918年夏?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北迁后?推介毛泽东进北京图书馆工作。

参观任弼时与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任弼时与杨开慧故居有感 2011年11月20日,我校组织了一批学生去参观了任弼时和杨开慧的故居。而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我怀着高兴的心情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去参观了他们的故居。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任弼时的故居,一路参观一路拍摄使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我将自己喜欢的景点都拍了下来,来到任弼时居住的地方一看,感觉很大,像是个富裕的大家族。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诞生在这里,并在此读完小学,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他的故居系砖木结构,共占地38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37间,全部房屋为青瓦覆盖,三合土地面,大门上挂有邓小平1980年手写的“任弼时同志故居”黑底金字匾。我们进堂屋看到了任弼时的仿铜石膏胸像,并且两边墙壁挂有毛泽东等领导人亲笔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二进中厅悬有赵朴初手书“浩气长存”巨匾。三进正厅设纪念室,挂有任弼时遗像。我们从外到内依次参观了一下,里面摆放了以前他家用过的东西,当我看到那些东西时,我就联想到他们以前一家的生活情景,他们一大家族都生活在一起,我觉得那时他们一家肯定好幸福的!里面的东西都非常具有历史意义,一点一滴的见证了任弼时同志的人生事迹,对于要了解他的人来说价值意义重大。 我们参观任弼时的故居之后就去了他的纪念馆,里面珍藏了他许多有价值、有纪念、有历史意义的文件与物品。他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忠于祖国,贡献于祖国,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强大奉献了他的短暂人生。他曾留学与国外,知识渊博。他有着骆驼一样的精神:对待工作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即使身体不好也要硬撑着继续自己的任务,从来没有一丝怨言。叶剑英同志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而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是的,的确如此,我觉得骆驼对他的评价太贴切了,他索取很少,全是付出,等到他可以去享受生活的时候,他已经为革命付出了一切,没有了生命,谈不到享受。 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好党员,是我们党的好模范,是我们一生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无论在学习或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发扬任弼时的那种骆驼精神,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都将迎难而上,毫不退缩。 参观完任弼时的故居后,我们紧接着就去参观了杨开慧的故居。杨开慧的故居坐落在长沙县板仓,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房舍以上、中、下三栋平行排列,前低后高。大小房间共36间。前栋为双面木门,中嵌木栏转门;中栋有三级踏步上入过厅,门额悬挂"板仓"二字横匾;后栋正中为堂屋,左右为住房。两侧厢房多作杂房、配房。栋栋之间形成小院或天井,院内植桂花和女贞树。院落西部为一畦菜地,院外有水塘一口。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生在故居后进东头北间。我们从外到内依次参观了一下,各间屋里都摆放了以前她家用过的东西,当我们走到她的房间时,那是一间她和毛泽东住过的房间,有着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然而她就是在这间房间被捕的,面对敌人,她毫不畏惧,就在被捕之后,她却显示出了无比的坚强,酷刑之下,没有低头,利诱之下,没有动摇。当被告知,只要她公开声明,从此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让她恢复自由,她也不为所动,从容就义,年仅29岁。由此可以看出她不为中国巾帼英雄,令人佩服。 参观完她的故居之后就去了她的纪念馆,进入纪念馆,大厅前有一副很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学习杨开慧同志故居进行,不仅学到了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而且深深地被这些前辈们的精神所鼓舞,更加强坚定了我忠诚于党的信念。从纪念馆到故居再到陵园,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一参观了关于杨开慧同志的事迹,我被老一辈党的先驱英烈的追求而震撼,从心底感到了一份骄傲。 “开慧尚能以一女辈而敢为天下先为革命流血本就是骄傲!”杨开慧烈士自强自立,从小接受父亲严格的教育到跟随毛泽东一起为革命而奋斗,再到被捕英勇就义,仍为革命成功抱着坚定地信念,我想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些舍身革命,不畏生死的先辈,才有我们现在的中国。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不屈的脊梁,崛起的标志,作为后来者,更应该在新时代,新潮流中继承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板仓是烈士杨开慧居住的地方,青山掩映,土墙瓦舍,显得是那么地普通,而随着讲解员讲述杨开慧烈士生平:她是一个令人可爱可敬伟大却有平凡的女性。她是毛主席亲密的战友的亲爱的夫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她在童年时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和贫苦的农民的影响。青年时代结识

了毛主席等救国救民的青年。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她伴随毛主席东奔西走,尽力支持协助他开展革命工作;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她悉心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思念远行的亲人,坚持地下革命活动,在高墙铁窗的牢笼中,她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舍生取义,慨然赴死。杨开慧故居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朴和破旧,但虽是陋室,却这内头充满了浩然正气,让人从外到内,在心灵上受到一次洗礼的地方!正是这样,让我们体会到一位共产党的伟大与光荣。在纪念馆内展出的她的一些文字语言质朴,纯然就是一个普通女子的内心独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可就在她被捕之后,却显示了无比坚强,不为所动,从容就义。 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为党的伟大事业努力奋斗的雄心斗志,同时,脚踏实地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严格自我要求和自我约束,牢固树立奉献的意识,始终保持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做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践行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