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创新实践

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创新实践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现辖4个街道、8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9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5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青州市以构建适应居民和游客需要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工作,探索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服务中心深度合作方法路径,初步形成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服务效能整体提升。

一、工作背景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凸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是当前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而青州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便利,在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极具典型性。

二、主要做法

(一)抓机构整合,完善城乡一体服务体系

一是整合组织力量,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由市长、镇长任组长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

二是整合部门业务,统筹协调推进。整合部门业务设置专门科室,统一管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文化站长当导游”“导游员介绍民俗文化”等系列活动,有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发挥。

三是整合基层站点,建立服务载体。在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立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点,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为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提供服务。

(二)抓功能融合,打造宜居宜旅窗口驿站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设立旅游咨询服务台、宣传展示区等,推广宣传青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图书进景区、进民宿、进酒店等活动,打造云门引民宿书舍等30余处旅游书吧。不断丰富文化业态,提升景区“书卷气”、“文化味儿”,让游客在旅途中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

二是旅游设施承载公共文化。利用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

的市旅游服务中心,投资100多万元,增设阅读沙龙、非遗

展示、文创产品销售、党建展馆等空间。充分利用旅游数字

服务系统发布青州市文化馆、图书馆、非遗传习坊、博物馆

等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精准对接游客群体需求,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三)抓资源聚合,丰富主客共享产品供给

一是文化活动与旅游品牌融合。举办“全民读书节”活动,设置旅游专题,广泛开展“美食、美景和最佳旅游路线”征

文比赛活动,以文会友。举办翰墨青州书画年会、中国(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培育书画从业者5万余人,吸

引国内外书画爱好者参展观展,带动旅游业发展。王坟镇侯

王村依托孝文化底蕴,定期举办“孝文化艺术节”“青州市

乡村旅游文化节”,推出孝德文化体验游、自然生态风光游

等5大休闲旅游产品,年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

二是文旅产业与经济发展融合。实施“溯源文旅融合、寻梦文化青州”1+N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方荣翔大剧院入驻青州,引进天津“名流茶馆”团队等20余家演艺团体常驻演出,实现年均收益700余万元。鼓励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深度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文创

产品,相继推出赵秉忠状元卷等文创纪念品,青州红丝砚、

隆盛糕点等非遗产品,状元福袋、《天下第一寿》、农民画系列等伴手礼等成为畅销旅游纪念品,年销售额达3680余万元。

三、工作成效

(一)文化场馆旅游服务进一步拓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二)文化资源转化效能进一步提升。把特色演出创意打造成为文化旅游融合服务产品。实施非遗“活态传承”、“体验式展示”,以场景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充分利用节日节庆,在体现本地文化底蕴的大街或小巷,营造有主题、有生活、有场景的休闲娱乐新方式。

(三)文化旅游新业态进一步形成。形成集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主题酒店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新生态链,同时融入特色文化艺术活动。节庆旅游、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等相融合,打造“乡愁”品牌的文化旅游新业态。

(四)文旅消费新空间进一步拓宽。充分利用与中国人民银行青州支行、青州农商行战略合作协议机制,加强对文旅企业信贷支持。积极开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

四、下步措施

青州将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把文旅公共服务工作做精、做细、做新,全力打造“文化自信”青州示范区、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青州先导区和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

的地。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凝聚文旅公共服务自觉意识。深刻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古城新崛起、青州新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制订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配套政策,

构建体现现代文明、科技尺度、传承价值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强化基层基础,延展文旅公共服务阵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不断提升强化“两馆一院一中心”的主体功能,

打造集图书阅读、文化活动、公益演出、旅游咨询等于一体

的文旅公共服务综合体。

三是优化人才结构,打造文旅公共服务创新队伍。进一步完善文化队伍建设规划,综合利用招聘、引进、委培等方式,加强文旅公共服务机构专业人才和研究人员配备。鼓励专业

文化工作者、旅游从业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基层文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和旅游宣传推介,打造高素质文旅志愿工作队伍。

五、经验总结

(一)树立科学的融合理念

一是全局谋划,构建文旅公共服务机构融合发展新格局。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下发政策文件,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

机构功能融合提供有力政策支撑。

二是全域共建,拓展公共文旅发展新空间。在高标准打造试点建设单位的同时,同步推进旅游书吧等设施建设,打造

游客驻足休憩文化空间。

三是全面融合,塑造公共文旅供给新品质。实施文化地标、旅游目的地双打造工程,推动文化旅游与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度融合。

四是全民共享,凝聚文旅发展新力量。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惠及全民”的原则,充分利用文旅吸引要素,完

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

体验产品。

(二)明确融合方式方法

一是空间融合。抓好游客服务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传习坊等公共场馆的功能融合。改造提升基层公

共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文旅空间。

二是活动融合。在各大旅游景区组织举办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在带来可观人流的同时促进了文化消费,使景区更加

主动地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

三是信息融合。整合现有文化旅游信息平台,开展立体式、多层次、常态化宣传推介,每年发布稿件3000余篇。开辟青州文旅、青州群文两个直播间,每年开展直播活动30余场,平均每场吸引线上观众5万余人。

(三)打造全面融合体系建设

一是品质化“微旅游”空间体系。围绕“十五分钟”生活圈,依托街区、社区村庄等培育“微旅游”空间,突出差异

化文化特色,营造社会公共空间文化氛围,打造“市民家门

口的好去处”,发布“畅游青州乐享生活”七大主题游。

二是便捷化“微服务”惠民体系。促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覆盖乡村(社区),提升市民游客出游便利度,定期推出面

向市民游客的旅游优惠产品,完善城乡主要游览沿线配套服务,提升旅游服务配套供给水平。

三是多元化“微平台”参与体系。建立非遗传习坊传播平台、古城小戏演出平台、全民艺术公益培训平台、艺术进万

家培训平台等平台,为市民游客参与、获取公共服务提供途径。

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创新实践

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创新实践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现辖4个街道、8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9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5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青州市以构建适应居民和游客需要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工作,探索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服务中心深度合作方法路径,初步形成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服务效能整体提升。 一、工作背景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凸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是当前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而青州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便利,在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极具典型性。 二、主要做法 (一)抓机构整合,完善城乡一体服务体系

一是整合组织力量,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由市长、镇长任组长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 二是整合部门业务,统筹协调推进。整合部门业务设置专门科室,统一管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文化站长当导游”“导游员介绍民俗文化”等系列活动,有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发挥。 三是整合基层站点,建立服务载体。在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立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点,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为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提供服务。 (二)抓功能融合,打造宜居宜旅窗口驿站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设立旅游咨询服务台、宣传展示区等,推广宣传青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图书进景区、进民宿、进酒店等活动,打造云门引民宿书舍等30余处旅游书吧。不断丰富文化业态,提升景区“书卷气”、“文化味儿”,让游客在旅途中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

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崛起,文旅融合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通过提供文化体验、旅游服务和创意产品等方式,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和多样化体验的需求。本文将探讨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 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文化地理学、旅游文化学、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等学科。文化地理学研究了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创造和变迁的影响,在文旅融合中提供了空间布局和资源整合的思路。旅游文化学探讨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通过解读旅游现象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思想基础。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了创意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为文旅融合提供了经济支撑和创新驱动。 二、文旅融合的实践案例 1. 我国西安的“丝绸之路”文旅融合实践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通过将丝绸之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西安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丝绸之路文化展览、文化创意产品和演艺表演等都成为了西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美国纽约的艺术区文旅融合实践 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切尔西区等艺术区是文旅融合的典型实践案例。这些地区依托本地独特的艺术创作氛围和文化气息,发展了大量的艺术展览、文化节日和创意商业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文旅融合的发展前景 文旅融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首先,文旅融合可以提升旅游的综合体验和附加值,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和创意产品。其次,文旅融合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再次,文旅融合可以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创新和转型。最后,文旅融合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文旅融合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未来,文旅融合将成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应积极探索创新的文旅融合模式,实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为人们提供更多元、精致的旅游体验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文旅融合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文旅融合可以提升旅游的综合体验和附加值,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带动城市的创新和转型。文旅融合不仅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还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因此,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为实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创新的文旅融合模式,为人们提供更多元、精致的旅游体验。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化,它将成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旅游未来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服务创新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服务创新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对精神文明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化馆的工作能有效满足群众对精神文明 的各种需求,特别是当前文旅融合的发展,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和健 康的空间,也对文化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顺应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发展趋势, 创新和改革文化馆服务模式,构建群众文化现代化平台,不仅是时代发展所需, 也是文化馆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化馆;服务创新 引言 在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有责任有义务紧密配 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发挥基层骨 干力量,探索创新路径,全新升级业务内容,推动创新服务方式,打造公共文化 服务新空间,来满足更多老百姓新的文化需求。 1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馆服务创新的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 景下,“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正逐一体现。我国文化法 人单位已超过210万家,上市企业201家,2019年底,全国共有文化馆 3325个,2018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万多亿元,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4.48%,凸显了文化产业在我国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公共文 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笔者认为文化馆在此 背景下的核心内涵就是“创新”和“开放”,以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基准, 形成文化馆自身特色的“文化+”与开放的‘旅游+’两轮双重驱动的模式,通 过两种模式相互賦能,交互驱动发展,推动文化馆的服务创新。“融合”在现代 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合成一体才是文旅融合的关键点,但并不是将现有资源进行叠加那么简单,文化馆应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优势,

融创文旅产业发展趋势

融创文旅产业发展趋势 融创文旅产业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创文旅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本文将分析融创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一、融创文旅产业的发展历程 融创文旅产业作为一种全新的业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0年代初。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成为人们寻求精神享受的途径,引发了融创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发展初期,融创文旅产业主要以传统文化为主导,旅游景区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典型的代表包括融创乌镇、融创大观园等。这些旅游景区通过精心打造和宣传,吸引了大批游客,为融创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融创文旅产业逐渐步入成熟期。除了传统文化,融创开始关注国际文化的引入,通过合作和交流,吸取国外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产业中。融创文旅产业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旅游景区,开始涉及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二、融创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

1. 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单一的旅游景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融创文旅产业将更多地考虑到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除了传统景区之外,融创还将开发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此外,融创还将在文化演艺、室内运动等方面进行拓展,打造更全面的文化体验场所。 2.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融创文旅产业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技术在景区管理、服务和体验方面的应用。例如,融创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偏好和消费行为,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定制服务。此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也将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娱乐和体验方式。 3. 融合创新的发展模式 创新是融创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融创文旅产业将更加注重融合创新的发展模式,将文化与科技、互联网等领域相结合,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例如,融创可以与科技公司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导游服务;还可以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线上预订和支付服务,提升游客的便利性和体验感。 4. 国际化发展 融创文旅产业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外文旅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国际化的合作,融创将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此外,“一带

创新文旅数字产品服务

创新文旅数字产品服务 社会经济发展逐渐走向智慧化,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从整个社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消费模式、企业生产模式,到政府的治理模式都会有巨大的改变。数字化经济时代,将更重视以消费者为中心,输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地方。 在此种背景下,数字文旅,就是从数字消费的角度服务于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衣食住行游购娱的方方面面,也是在整个社会商业化服务和公共服务中,规模最大、关联效应最强的数字化产业平台。 受疫情影响,旅行社在未来三年的重点经营为国内旅游业务,根据旅行社及集团的产业资源优势,将以周边游为主,国内组团为辅的线路方向,融合地方土特产品售卖。 针对集团提出的“公交进校园、旅游进景区、班线公交化改造进村屯”三大工程,旅游板块在“旅游进景区”工程项目上,为助力全域化旅游发展建设和因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产业复苏消费升级,集团继开通樱花园直通车之后,又先后开通了至云水谷漂流、华夏亚特兰海世界等多条旅游直通车线路。同时,集团与大连多家专业化旅游资源企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企业之间

多领域的旅游发展合作,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路径,为大连市文旅产业经济融入全新的活力与能量。 一、制造数字产品 1、提供周到“三自游”产品 “三自游”包括自助游、自驾游、自由行,成为旅游消费的主要出行方式。据旅游门户网站—马蜂窝的统计,中国自驾游人数已经达到了5.8亿人次,中短途的自驾游是主流。消费升级,市场下沉,节庆活动和文化之旅这三个因素推动了自由行需求的旺盛。 旅行社作为旅游产品的提供方,应顺应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游客中心,推出价格实惠的自由行产品。未来我们将与金石滩、发现王国、圣亚、森林动物园等周边景区景点进行深度合作!主推金石滩五馆联票,发现王国、圣亚、森林动物园优惠门票。在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旅游平台、微信群等进行展示推广。线下通过车载广告进行宣传推广。 2、研学游、春秋游 传统的组团项目收散客报名,有交通成本,成团人数,截止收客时间等多重因素的压力,有的甚至会因为报名人数不够导致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经验总结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经验总结 1. 引言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是指将文化旅游与健康养生相结合,以满足人们对身心健康需求的一种发展模式。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健康养生服务,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本文将总结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重要观点、关键发现和进一步思考。 2. 重要观点 2.1 文化旅游与健康养生的融合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文化旅游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而健康养生可以提供身体上的舒适和愉悦感,改善人们的身心状态。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让人们在享受美景和体验文化之余,还能得到身心平衡和愉悦感,从而提升幸福感。 2.2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可以开发文化旅游景点附近的温泉、养生会所等健康养生设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还能带动周边商业和服务业的繁荣,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3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将文化旅游与健康养生相结合,可以让人们在欣赏美景、体验乐趣的同时,了解并学习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例如,在古镇旅游中加入传统民俗活动、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关键发现 3.1 文旅康养融合需注重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中,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提供独特、个性化的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例如,可以开发结合当地特色文化的健康养生项目,如传统草药浴、中医调理等。同时,还可以推出与文化旅游景点相结合的套餐服务,提供一站式的体验。

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文化和旅游的紧密结合,不仅提升了旅游的内涵和吸引力,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本文将对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指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之中,使游客在体验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旅游的吸引力,还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实现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找到文化和旅游的共同点,并将这些共同点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一些地方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线路设计中,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当地的文化;还有一些地方将文化活动与旅游项目相结合,如文艺演出、民俗文化展示等,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以西班牙为例,该国的“一千零一夜”项目将西班牙各地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该项目为游客提供了多种旅游线路,每条线路都以一个特定的文化主题为主线,如“西班牙的建筑之旅”、“西班牙的美食之旅”等。游客在这些线路中不仅可以欣赏到西班牙各地的美景,还可以深入了解西班牙的历史、文化和传

统。 文旅融合的实践经验表明,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并将其与旅游有机融合。同时,还要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注重文化创新,不断推出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未来,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对文化认知的不断加深,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将更加紧密。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文旅融合的发展,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旅游体验。 对于未来的文旅融合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要尽可能地了解和掌握当地的文化特 色和优势,并将其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这包括历史、民俗、艺术等方面,通过深度挖掘和呈现,使游客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 2、创新文旅融合方式:要注重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文旅融合方式。 这包括在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活动策划等方面加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使游客在旅行过程中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文旅融合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化遗

推进文旅融合的关键措施

推进文旅融合的关键措施 一、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四个关键点: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围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化发展、数字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抓住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文旅融合方式、借力现代科技、探索文旅消费新途径这四个关键点。 集聚发展是指要尽可能汇集文化和旅游要素,开发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业态,发挥产业聚合效应;特色发展是指要着眼于利用好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做到差异化发展;品牌化发展强调要从简单的资源展示向重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开发等转化,实现增值效应;数字化发展指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对文化和旅游资源赋能,丰富文化和旅游业态的表现形式;区域协调发展指善于整合不同区域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近些年,我国在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方面成绩斐然。如,目前我国拥有约3000个主题公园,华侨城集团和华强集团已经分列全球第四和第五大主题公园企业。涌现出大唐芙蓉园、清明上河园、三国城等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又如,在旅游演艺方面,宋城集团旗下的千古情系列共有7.5万个座位,超过世界两大戏剧中心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座位的总和。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其他领域,也有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 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还有很大潜力,要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应抓住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文旅融合方式、借力现代科技、探索文旅消费新途径这四个关键点,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新思路。 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一是发挥当地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景德镇市陶瓷产业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就很有启示意义。再以北京为例,北京高校资源丰富,百度、优酷、今日头条等互联网企业颇受年轻人关注,这些资源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和潜力,目前还未得到有效利用。二是发掘景区景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重点是促进景区景点从门票经济向以IP 开

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与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与创新 一、前言 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也不断地创新,不断完善。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或社会力量主导,为广大市民提供的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公平、文化健康的目标。 三、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 1.文化设施的建设 政府加大投资,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向往已久的文化场所。这些设施所提供的文化资源,不仅包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也包括文化经济活动和文化创意市场。 2.文化产品的扶持 政府支持文化产品的生产,包括电影、音乐、艺术演出、文学作品等,让文化产品在民间流通,并面向大众。政府也通过税收

等方式,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独立的知识产权以及文化产 业的创新。 3.文化活动的举办 政府会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赏花节、文化展览会、音乐会等,这些活动让市民有机会聚集到一起,一同感受和学习文化。 4.文化教育的普及 政府会提供文化教育的机会,涵盖了中小学生和社会大众。在 中小学里,政府都会配备专门的课程用来传承文化,同时也会在 社区里组织文化课程,让大众深入了解文化。 四、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 1.数字化服务 在网络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已经与数字化服务进行了融合,如 公共图书馆、在线博物馆等,这样的服务可以满足大众在生活中 接触文化产品、感受文化,同时也给市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文化体验。 2.文化旅游服务 文化旅游服务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政府会通过社会公益 和商业化拓展文化旅游服务,支持文化旅游的发展,促进文化旅 游城市品牌,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推动城乡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如何 将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双向促进,成为了一个备受关 注的议题。本文将从体制机制的角度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 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二、现状分析 1. 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业发展较快,但二者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包括文化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旅游业主要包括景点、酒店、旅行社等相关企业。在一些地方,公共 文化服务和旅游业发展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融合。一方面是因为部 门间的信息不畅通,协作机制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因为体制机制上存 在着一些问题。 2. 存在的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部门之间缺乏 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资源的重复浪费和不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 和旅游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一些文化场馆在旅游旺季面临着游客 过多的问题,而在淡季又面临着资源浪费的难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

给和旅游业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比较突出,需要更好地协调和整合。 三、对策建议 1. 加强跨部门协作 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需要加强 信息共享和协作。可以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 和任务,加强统筹规划,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2. 推动政策扶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对 于在旅游旺季游客过多的文化场馆,可以采取预约系统或分时段参观,以缓解游客拥堵;对于淡季资源浪费严重的文化场馆,可以推出联合 门票或主题展览,吸引更多游客。 3. 积极探索新模式 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业可以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例如开展文化创 意产品的联合开发,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 深度融合,在提升旅游体验的丰富文化服务内容。 四、总结回顾 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 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跨部门协作、推动政策扶持、积极探索新模 式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不断优化

心得体会:文旅融合的实践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文旅融合的实践思考(最新) X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革命文化光辉灿烂,自然人文交相辉映,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天然氧吧”“中部之肺”和“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最具人文价值城市”。近年来,X市高举“四个大别山”发展旗帜,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X年,X市共接待游客365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26%,连续11年保持20%以上增速。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64家(4A级19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二,X省旅游强县4家,旅游名镇4家,旅游名街1家,旅游名村15家。全市文化旅游业由“后发”变“厚发”,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红色旅游不断擦亮。X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有革命遗址遗迹1017处,其中国家级红色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红色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形成了以革命遗迹旧址、纪念建筑、名人故居为主体,红色歌谣、革命事迹、革命文献为补充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X 市委、市政府坚持突出目标定位,擦亮红色名片,确立了“以红为魂、红绿相融”的

红色旅游发展思路,突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注重带动绿色生态旅游、推动发展古色人文旅游,致力于把红安、麻城打造成“红色大别山的核心区”。全市现有年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的红色旅游景区20余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4处,3A级景区5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年接待量均突破100万人次。红安县积极整合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董必武故居三个景区联合打造X首家红色5A级景区。有效保护了一大批革命遗址遗迹,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红色旅游线路。 全域旅游全面推进。红安、麻城、罗田、英山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总数位居全省第二。红安县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以大项目引领大发展;麻城市全面创品牌、全心抓标准、全域抓旅游、全城搞服务、全力抓重点,打造全域旅游强市;罗田县以“一万工程”为主脉络,推进全要素全产业融合;英山县聚焦全域统筹、全业融合、全面营销、全民参与,形成全域旅游发展“大合唱”。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X市先后出台《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改革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和《X市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华中师范大学大别山旅游研究中心,进一步推进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蕲春县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武穴市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经验做法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经验做法 党的*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省要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引,将文旅融合置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布局,从观念融、产业融、要素融三个维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一、观念融:高站位推进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融合发展 一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文旅融合是文旅发展的时代主题,就是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一,坚持高质量发展。要在交通便利、设施充足、服务周到、文化融入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幸福感,在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和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方面突显*特色和*速度。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旅产品既要服务时间自由、经济自由的特定旅游爱好者,更需要关注农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广大人民群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少数人高频次旅游”向“多数人高覆盖旅游”转变。第三,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要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要探索“文旅+”“+文旅”新业态,要加强“在传承中创新”,避免低端同质复制导致传统文化弱化、同质化。 二是要坚持“有所融,有所不融”的价值观。党的*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着重理解把握“深度”二字。第一,项目设计上坚持“宜融则融”。将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文化精神融入旅游资源、场所、设施和空间,着力培育和发展旅游文创商

品、旅游演艺、主题乐园等多种新业态,提升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第二,行业开发上坚持“能融尽融”。将融合理念贯穿于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推动文旅与教育、科技、体育、金融、农业、工业等行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宽旅游业的外延和边界,持续完善产业链条,营造旅游地的文化环境氛围。第三,区域发展中坚持“因地制宜”。例如,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可融入当地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在同质中找特质,注重打造“一村一品”,有效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二、产业融:立体化推进文化和旅游更深层次融合发展 一是打“生态农业牌”。第一,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持续落实,*省应延展现有休闲生态旅游的消费链条,增加*D成像、职业体验、制作加工、品尝销售、厨艺展示、驻场展演等多种形式的互动项目。第二,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可采取“非遗+旅游”模式推动惠民强村,可采取“公共文化服务+旅游”模式振兴乡村文化,可采取“文创+旅游”模式振兴乡村旅游。要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创产品开发,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魅力。鼓励农民通过自主创业、就近就业、直接经营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和文创开发活动,让乡村文旅带动农民走上致富路。 二是打“冰雪经济牌”。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年)》提出,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带动群众“喜冰乐雪”。这是*打造成为全国冰雪经济第一强省的难得契机。第一,加快冰雪装备与文旅产业融合。要加强“产学研游”合作,鼓励企业根据冰雪消费者的需

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广州市 510000 摘要:我国信息技术和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在当前大环境下,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数字化时代,渐次出现的各文旅数字产业 平台、文旅服务平台已形成了一个联合互融的产业新型生态。事实上,数字经济 时代下的各产业不再是一个单元素叠加的单一产业,而是基于多元化多可能性的 产业。因此,在当下阶段,文旅产业应基于现实意义和时代发展需求为国内文旅 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给出现实意义上的支持。以此观点,文中将研究考察文旅产 业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产业发展趋势,并给出相应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文旅产业;数字经济 引言 在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融入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技术的创新、产品协调的创新和产品融合的创新几个 方面。通过典型的文旅产业数字化实践案例,剖析三种典型模式———基于产品 技术创新的产业链重组模式、基于产品协调创新的价值链共创模式和基于产品融 合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并通过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政府层面 和经营主体层面的建议。 1数字经济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1.1数字经济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内涵分析 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数字化科技应用到文旅产业中,通 过产品创新、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数字经济促进文旅融 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产品技术的创新、产品协调的创新和产品融合的创新。文旅产 品生产技术创新能够延长文化产业链并增加高端价值环节;文旅产品协调创新重 点在于“产销耦合”;文旅产品融合创新能够推进产业融合度。

1.2数字经济背景下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资源的融合,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资源的有效挖掘,通过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相互融合,将文化产业资源旅游化,凸显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的融合,从而共享生产要素,使产业边界相互渗透、产业结构进行重组,形成文旅新产业。通过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改善地区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开发新型文旅资源,实现地区文旅功能融合。通过文旅产业和文旅功能融合形成地区品牌,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打造特色化的旅游目的地,从而实现地区空间融合。 2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存问题 2.1缺乏核心发展理念和定位 绝大多数地区的文旅景区已经向数字化方向转型,但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社会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未能打造出独立的数字化文旅系统。一些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由于管理模式过于粗放和基础设施过于落后,文旅产业和数字技术的融合不够,开发的数字文旅产品质量不高,跟风现象较为严重,加上一些数字文旅产品属于网红炒作和技术手段堆砌而成的产物,不具备内在理念,导致文旅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旅游景区比较丰富,但疏于营销和宣传工作的开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数字文旅品牌,因此知名度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2.2消费者体验不佳 一方面,山东部分旅游景区缺少数字文旅平台,很难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有的景区虽然拥有数字文旅平台,但平台的功能设计条理性较差或者重要模块缺失,以致于游客很难找到想要查找的旅游信息,还会在旅游旺季时出现系统卡顿等问题,且未能针对老年游客打造一个清楚明晰的服务界面,影响其旅游体验。另一方面,有些景区的灵活性不足,虽然运用直播的方式推广文旅产品,但直播途径单一和时间过长,不注重镜头的切换,缺乏与消费者的互动,文旅服务场景智能化体验不足,导致消费者的数字文旅体验感受不佳,数字文旅产业面临发展瓶颈。

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根据《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文化和旅游成为塑造魅力城市精神气质、推进魅力产业精彩蝶变的重要载体,实现更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加快建设多彩特色文化强城和旅游强城,争创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平台更加壮大,融合品牌更加鲜明,融合业态更加多元,融合基础更加扎实,打造成为具有文化辨识度的旅居目的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推进文化和旅游投资文化和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3万亿元;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3个、度假区3个,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3个、街区8个,新增A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景区2家,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企业5家,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企业达50家。 三、重点任务 (一)牢筑文旅融合大平台

深入实施〃文旅+城市〃战略,提升城市气质、创新城市活力、彰显城市温度,不断增强文旅融合发展的承载力。 1.建设文旅魅力未来城。将文旅元素充分融入未来城规划,提升人文活力,打造魅力功能的人文场景。以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群为核心,建设文化公园,通过展览等功能实现引流,打造文化地标。按照整体格局,推动〃产、城、人、文、景〃深度融合,打造领先的〃数字经济文创城〃。依托数字产业优势,以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推进数字化制作基地等建设,形成文化时尚、影视自媒、动漫制作等产业集群的办公集群,配套数字文创街区和魅力公寓,打造以数字产业为核心的创新产业生态圈。 2.做精文旅魅力活力城。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契机,打造城市活力集聚地,加快夜间经济培育,推进夜景观提升、城市人行桥建设。激活魅力时尚业态,打造一批最美公共空间和现象级阅读空间,探索商业文化运营新模式。推进文艺进商圈活动,创新零售体验和沉浸艺术融合,支持和发展街头文化。重构商圈新格局,传递多元文化和年轻生活方式,形成潮流文化集聚地。打造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改造文化广场,打造城市记忆的魅力原点。 3.做热文旅魅力体验城。高起点一体化谋划文旅城发展方向,推进旅游综合体项目,打造文旅全景展示窗口。突出热点休闲导向,按照休闲发展定位,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主题乐园、高端顶奢酒店群、文创科创集聚区落地,在景区建设展示馆,进一步展示热点文化,扎实推进文化研学基地建设,建成文化研学基地。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公布日期】2021.03.08 •【文号】文旅公共发〔2021〕21号 •【施行日期】2021.03.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 正文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文旅公共发〔202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为在新的形势下更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时代发展新趋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

题,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努力推动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城乡居民更好参与文化活动,培育文艺技能,享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热情,增强精神力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二)主要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推动品质发展。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强化政治引领,提升人民文明素质,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坚持统筹建设,推动均衡发展。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坚持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发展。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坚持共建共享,推动融合发展。在把握各自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旅游相融合,文化事业、产业相融合,建立协同共进的文化发展格局。 二、主要任务 (三)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保障国家基本标准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推动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地方标准,地(市)、县(区)制定目录。要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控制在财政承受范围以内,不得脱离实际盲目攀高,确保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健全公共数字文化标准规范体系,根据工作实际,适当提升有关指标,发挥引导作用。依托行业组织,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以省(区、

文旅融合下县级图书馆县域文旅服务创新探索

文旅融合下县级图书馆县域文旅服务创新探索 作者:张晓萍 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11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县级图书馆开展县域文旅服务的驱动和保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县级图书馆文旅服务的创新路径。图书馆文旅服务能够提升旅游行业的品质,县级图书馆探索县域文旅服务的创新路径有着现实需求和广阔空间。县级图书馆应当树立文旅融合的新理念,培育文旅融合的新机制,积极创新文旅服务手段,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图书馆;文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1-0-02 一、引言 当前,我国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以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统筹管理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开发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在当前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将图书馆服务与旅游服务有机融合,实现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全国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在进行探索与实践。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体系中的一员,亦应当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的职能特点,创新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服务的深融合、真融合。 二、县级图书馆开展县域文旅服务的驱动与保障 (一)县级图书馆开展县域文旅服务的使命驱动 就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而言,其所负有的使命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承载的功能将产生变化。我国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功能较为单一,仅涉及图书的藏、借、阅功能,现在已经承载着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信息服务等多重使命,要满足公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前,信息咨询、数字化服务和阅读推广等已成为我国县级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背景下,县级图书馆将服务有机渗透进各地旅游的建设与服务中,促进各地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这可以说是县级图书馆的职业使命驱动。 (二)县级图书馆开展县域文旅服务的政策保障

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服务4篇

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馆(站)服 务4篇 2022年__月__日我参加了__镇校本研修——关于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培训,本次培训“进一步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为校本研修工作思路,以实现不断创新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培训模式为重点,以“练习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与水平,主题式校本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一、再次更新校本研修观念。 这次校本的培训,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那么,他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提高了,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参加这次培训,

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这次的培训学习,一方面,对我既有思想上的洗礼。另一方面,我也有了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 二、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校本研修中,要认真制定明确的研修目标和完善的研修制度,开发研修资源,打造研修团队。配合学校组织的一系列研修活动,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要解决的全局问题和共性问题,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从问题出发,让问题引导学习,带动研修。 在课堂里,学与教是整体不能割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以学论教”的思路。学生该读的读了没有?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哪些是学生该读、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容,教师应是明白人。特别在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把问题当课题进行研修,这是课堂改进的瓶颈和关键。 四、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评价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次听节课程之后,及时和大家共同讨论分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五、强化自我反思,不断自我提升。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

构建覆盖全域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构建覆盖全域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研究还可以促进不同国家旅游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通过建立国际旅游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旅游目的地和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共赢,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发展、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机会。旅游活动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促进了交流和对话。通过旅游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和理解,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全球范

围内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发展、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首先,文化和旅游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旅游业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经济体系,它涉及到酒店、交通、餐饮、购物、娱乐等众多领域,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旅游业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旅游业成为了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其次,文化和旅游产业对于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例如,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如巴黎、罗马、纽约等,正是因为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而成为全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而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各种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更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修复、保护和传承提供物质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