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词类

词性词类
词性词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词性与词类

一、词类概念及分类标准

词性与词类,是指按照词的语法性质分类。词性分类标准:1.意义。过去讲“词义·语法范畴”。2.形态。形态对内没有普遍性,对外没有排他性。3.功能。词充当句子成分能力的总和。从逻辑上说,三个标准不合逻辑。又,根据意义,“战争”表示行为,该归入动词,同于“打仗”。根据功能,“战争”是名词。这很难统一。

词义和词的功能有一定的联系,但词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现代汉语的词缺少形态,形态不能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按词的功能给词分类,这和词类的含义是一致的。

二、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实词:名词、数词、量词(以上为体词)、动词、形容词(以上为谓词)、副词、代词(代实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实词和虚词:按传统的处理方法,实词能作句子成分,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2.体词和谓词:谓词作谓语能力最强,体词作主语能力最强,作谓语能力较弱。

三、名词

电灯、书、笔、桌子个体名词/可数名词水、面粉、黄沙、布物质名词/不可数名词

师生、父母、子女、枪支集合名词学说、礼节、思想、良心抽象名词

北京、鲁迅、《诗经》、赵州桥专有名词宋朝、今天、上午、刚才时间名词

门口、亚洲、头里、教室里处所名词上、下、左、右、东北方位名词

名词的语法功能:1.做主语、宾语、定语能力比较强,有时可以做谓语。少数可以做状语。2.一般不能重叠。

3.名词能够受定语修饰或做介词的宾语(在/到),不能受副词修饰。

确定一个词是不是名词,程序是:先确定是体词。体词中能受数量词限定,或能放在介词“在/到”后面的是名词: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山不山水不水、人不人鬼不鬼管他政策不政策你已经大学生了方位词有单纯的、复合的。复合有两种:一是单纯的加“边、面、头”等。二是单纯的互相结合。复合方位词比单纯方位词自由。方位词构成方位词组,一表时间(上大学以前),一表处所(楼梯旁)。

四、动词

动词的小类:及物不及物。能带受事宾语的是及物动词。及物动词能带宾语,但不是非得带了宾语

才是及物动词。趋向动词。有单纯的、复合的两类。可以单独做谓语,也可以作动词后的趋向补语。

助动词。汉语的助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小类。它就是谓宾动词的一部分。

动词重叠:A~AA(看看) AB~ABAB(研究研究) AB~AAB(散散步)有的动词不能重叠,如“姓、企图”。

带“了、着、过”,有的能带,有的不能带。而且具体词与这三个形式结合还有参差。

五、形容词

重叠:A~AA儿的(高高儿的、红红儿的) AB~AABB(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AB~ABAB(碧绿碧绿、金黄金黄)并非所有的形容词都能重叠:光荣、幸福。

形容词小类: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

高、大、红、整齐、美丽、行、悬通红、红通通、高高兴兴、灰不溜秋

关于形容词使动转化问题。兼类问题。

口诀:形容词,细分析,有四类,表性质:真、善、美;表形状:圆、平、直;表颜色:红、黄、绿;表变化:快、慢、急。一般可重叠,大多能受副词饰;不能带宾语,能够作状语,大多作谓语,少数可作状、补语。

六、数词、量词

1.数词分两类:基数词表示数目大小。序数词表示事物的顺序。基数词包括整数、分数(含百分数)、

概数、小数等。序数用“第”放在基数词的正整数前面构成,但习惯上又常常省去这个词缀。还有一些习惯用法:老三、元月、初八。

2.量词,分两类。

名量

个体量词:个、张、条、棵、颗

集合量词:把(一把米)、堆、部分、些、点儿

单位量词:克、米、升(千克(公斤)、吨,千米(公里),毫升)斤、两、尺、寸、里、亩

复合量词:架次、人次、秒立方、吨公里

借用量词:借用表示容器的名词。“捆儿、挑儿”也是量词,因为有“儿”,看成借用了动词“捆、挑”。

动量

专用:次、下、回、阵、顿、番、遍、场(cháng)、场(chǎng)、趟、通(tòng)

借用:借名词(看一眼、咬一口、打一枪、砍一刀)

借单音动词(看一看、想一想)(地球也要抖三抖、嘴唇又撇了几撇、这里的房租得往上提那么一提)

关于量词,有几点要强调:个体名词,乃至于某些动词,都用量词,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名量词同动量词的结合,有的可以说出理由,有的说不出理由。

3.数量词使用问题

①“二”和“两”先说“二”:a.单说。b.百以内基数中的“2”。c.构成序数。d.放在“百、千、万、亿”前.e.放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词前。再看“两”:只有上面所说“二”的d、e两项用法,而且在d这个用法上不出现在“百”的前面,在e这个用法上可以用在所有量词前面。此外,“两”可以用于表示成双成对的事物。还表示数目不大的不定数。

②倍数*全国现有双眼盲人450万,单眼盲是双眼盲的一倍。*我接过章鸡一看,是麻灰色,比家鸡小一倍。倍数往大里说,说“大/多/增长”多少多少倍,不往小里说,不说“小/少/减少”多少多少倍。

“番”也值得注意。设原有数为100,翻n番=100×2n 《现代汉语八百词》:“‘翻几番’本来是乘以几个2的意思,如100翻3番就用2乘3次(100×2×2×2=800)。但是现在有另一种用法‘翻几番’就是乘以几,如100翻3番就是乘以3(100×3=300)。”(说明:这个分析意见值得讨论。)

③数量词重叠问题有些量词可以重叠:华联无假货,件件请放心。数量词重叠:妈妈一点一点有了进步。

七、副词语法功能:只能作状语。反之亦然。

1.副词的识别。只能作状语的是副词(而不是能作状语。能作状语的还可以是形容词等等:“突然”和“忽然”)。副词作状语可以连接分句的有:就、才、都、也、却。

2.副词内部比较复杂。书上把副词又分若干小类。不同小类的副词表达的语法意义不一样。没小类又有好几个副词,虽然副词的概括意义相同,但是具体的又有分别。有的副词可以属于好几个小类。比如“都”是范围副词,但是又表示语气。又如“就、才”。这带来句法上的一些复杂情况:这些书都看了。我们都看了。这些书我们都看了。

3.在北京口语中,有的副词可以单用:何必、简直、未必、大概。至于“不、没有”从来就是可以单用的。

八、代词在列词类表时,把代词与其他实词并列,这是因为代词可以代替各类实词。代词是替代其他词,或指称、区别事物的词。代词好象一个变量,他的值要由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赋予。代词分三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代词的运用:

1.要避免指代不明:阿么依一路上唱个不停,见什么唱什么,简直“出口成歌”。当他把我们领到黑龙潭时,看到有位同志正和他爱人并排坐在潭边观鱼,于是这又成了他歌唱的好材料。

2.注意人称代词的活用:两口子你一句我一句干起仗来。那些机器整日整夜地响个不停,吵得你没法休息。

3. “您”可指第二人称复数。:帖木真说:“我的马被人劫去了!”说了,别勒古台说:“我赶去!”合撒儿说:“你不能,我赶去!”帖木真又说:“您都不能,我去!”(《元朝秘史》,刘坚《古代白话文献选读》第370页)

4.第三人称:“它”在口语中一般做宾语,不做主语。“它们”则在口语中不大用。

5.疑问代词的任指和虚指:

任指(谁派你来的?)谁也没有派我来。(我怕谁啊?)我谁也不怕!问谁,谁也不说。

他什么都要问,什么都要打听,什么都要亲自看看才好。看见什么都觉得有趣。

虚指想说点儿什么,可是又不知该说什么好。凤儿,这屋子我好象是在哪儿见过的。

(对了,牛大姐哪儿去了?)半天了,总觉得少个谁,就是想不起来。

九、介词介词包括两种情况:A.把、被、关于、对于、自从、按照 B.在、到、朝、向、为(wèi)、替、经过、通过。前一类是纯粹的介词,后一类是正在变化中的介词,与动词存在一个划界的问题。在:李有才还在家吧?在家编快板儿。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介词。

功能:1.不能单独做谓语。介词结构也不能单独作谓语。 2.介词没有动态变化。3.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

介词也要逐个研究。比如“关于”和“对于”:“关于”重在确定范围;“对于”指明对象。“关于”形成的介词结构在主语前,“对于”不一定。使用“对于”防止主客颠倒。

十、连词可以分为两组: A.和、同、跟、与、及,或 B.不但、而且、如果、既然、尚且、何况……

“和”的用法:1.基本用法:连接体词。不同于英语的and,英语的and可以连接谓词,还可以连接句子。现在“和”也可连接谓词,但是这样形成的联合词组不能单独作谓语。(举例) 2.连词“和”与介词“和”:A.小王和小李是山东人 B.小王和小李过不去。A里的“和”是连词,B里的“和”是介词。分辨方法:换位、插入、删除。

3.连词“和”与介词“和”在一起出现,要穿插使用。下面的用例有语病:

*在这两本书中,作者使用的参考框架不仅意在区别这些意义,而且是要将这些意义和它的来源和影响联系起来考察。(《读书》1995年第2期)

前一个“和”是介词,后一个“和”是连词,应该用不同的形式,比如前一个改为“同”。

十一、助词结构助词:的、地、得,所;动态助词:了、着、过;比况助词:似的、一样

1.结构助词:“的”字结构。“所”字结构:我所知道的情况。

2.动态助词:“了”表示完成。“着”表示正在进行,表示状态:看着他。门口站着一个人。“过”表示经验。动态助词表示的意义与时间可以分离。

3.比况助词:“一样”要读轻声。

4.语气助词附着在句末或句中某些词的后面,表示某种特定的语气。

“啊、吗、吧、呢、了、罢了、来着”等等。

要注意区分: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语气词“啊”和后面要讨论的叹词“啊”(仅仅书面形式相同)。

十二、叹词、拟声词这两类一般单说。有人认为,叹词是最典型的句子。

叹词、拟声词可以借用:定大爷哈哈地笑了一阵。(《正红旗下》)

定大爷极细心地听取二哥的陈述,只在必要的地方“啊”一下或“哈”一下。(又)

凡是他不愿明说的地方,他便问一声“啊”,叫客人去揣摩。(又)每逢遇到教友们,他必咔咔几下。(又)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词的活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相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捉) (2)名词活用为状语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劝学》)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规律三: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例: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2.动词的活用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 例:小学而大遗。(小:形容词活用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继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4.数词的活用 数次活用为动词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 例: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5.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词性辨析和同意词组

任务型词性辨析: 名词( n. ),代词( pron. ),动词( v. ),形容词( adj. ),副词( adv. ),介词( prep. ),连词( conj. ), 感叹词( interj. ) 1 ability (名) --- able (形容) 2 activity()– active() 3 advise()– advice () 4 affect ()– affected ()-effect( ) 5 Africa()– African () 6 agree()--disagree – agreement() 7 amazed ()– amazing()– amazement() 8 America()- American () 9 argue ()– argument() 10 Asia()-Asian() 11 attract – attractive () 12 wake – awake() 13 bad- badly – worse – worst () 14 beauty()– beautiful () 15 beg()– beggar() 16 begin()- beginning () 17 behave ()– behavior() 18 good / well –better—best() 19 blind()–blindness() 20 board –boarding () 21 bored ()– boring () 22 breath ()– breathe() 23 Britain ()– British () 24 build()– building() 25 burn()–burning () 26 busy()– business () 27 calm ()–calmly () 28 Canada—Canadian () 29 care( )—careful ()–careless() —carefully ()–carelessly ()30 celebrate()—celebration() 31 certain()—certainly () 32 chemistry –chemical () 33 child()—children()–childhood () 34 China—Chinese() 35 choose ( )–choice() 36 class –classical () 37 close()–closed()–closely () 38 cloud()–cloudy () 39 collect()—collection () 40 communicate ()–communication() 41 compete ()– competition () 42 confident()–confidence () 43 congratulate()–congratulation() 44 cook()—cooker() 45 correct ()–correctly () 46 create ()–creative () 47 cross ()—crossing () 48 crowd()—crowded () 49 dance ()–dancer () 50 danger()–dangerous () 51 dark()–darkness () 52 dead ()–death ()– die () 53 decide()– decision () 54 detail()– detailed () 55 develop ()– development () 56 different ()–difference ()–differently () 57 difficult()—difficulty () 58 direct ()–direction () 59 agree ()– disagree()– disagreement () 60 disappointed ()–disappointing () 61 like ()–dislike () 62 like()–unlike () 63 document ()–documentary () 64 doubt ()–doubtful () 65 drive ()–driver () 66 easy ()–easily () 67 east ()–eastern () 68 education ()–educational () 69 effect ()–affect () 70 eight()–eighteen ()–eighty ()–eighth()-eightieth() 71 elect()–election () 72 England ()–English () 73 Europe ()–European () 74 excite ()–exciting ()–excited () 75 explore()–explorer () 76 express ()–expression () 77 farm()–farmer () 78 feel ()–feeling () 79 five ()–fifth ()–fifteen ()–fifty () 80 final()–finally () 81 fish ()–fisherman () 82 follow()–following () 83 foreign ()–foreigner () 84 France()–French ()–Frenchman() 85 four ()–fourteen ()–forty () 86 friend()–friendly()–friendship ()–unfriendly() 87 fun()–funny () 88 general()—generally () 89 Germany ()–German ()–Germans () 90 gold()—golden () 91 greet()—greeting () 92 happy ()–happily()–happiness()—unhappy () 93 hard()–hardly () 94 health ()–healthy()—unhealthy()--healthily () 95 heavy ()–heavily () 96 help ()–helpful () 97 she()—her()—hers()–herself ()

词性活用(第一课时)

班级组别姓名编写人及校对人孙瑞华老师 词性活用第一课时 【学习主题】 理解古汉语中的词性活用现象 【主题合作探究】 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指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和用法。即把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 词类活用的特点是临时性、语境性,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活用义就消失了。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土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例如:“遂王天下”“大楚兴,陈胜王”中,“王”与“天下”相连,“陈胜”与“王”相连,分别构成动宾关系和主谓关系,两个“王”都活用为动词,“称王”的意思。 ②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驴不胜怒,蹄之”,“蹄”后跟代词作宾语,在这里是动词,“用蹄子踢”。 ③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寓舍”出现在“所”后做动同,“住宿、寓居”的意思。 ④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樊於期乃前曰”中“乃”是副词,作状语,于是方位名词“前”就活用成了动词,“走上前”。 ⑤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刃”“水”都活用为动词,分别为“杀”“游泳”之意。

⑥名词后面带丁介词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厂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军”后省略了介词“于”,“军”活用为动词,“驻扎”的意思。 ⑦名词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中间往往省略连词“而”,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于是相如前进缶”巾,“前”和“进”之间省略了连词“而”,这里表示前后相连的两个动作,“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2)名词作状语 ①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比喻。例如:“嫂蛇行匍伏”。b.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例如:“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②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 a.表示每一。例如:“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b.表示渐进。例如:“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c.表示往昔。例如:“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③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单纯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把这些方位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往”“向”等来理解。例如:“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3)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为“使(让)……”。例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中“王”为使动用法,“使我称王”。 (4)名词的意动用法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类及词性教学文稿

语法——词类及词性 一、词的分类 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例: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一般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词性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人事名词:如,人学生鲁迅《离骚》政治文化 2、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星期天母亲节刚才 3、处所名词:如,上海中国远处周围里屋郊区 4、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里外旁内东西 判断方法: 1、能受数量词修饰。两个城市一些学生一点儿水 2、不受副词“不”修饰。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化、消失、判断、心理活动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看说进行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 动词的判断方法: 1、不能受“很” 修饰(除能愿和心理活动动词外) 2、标志:“着”“了”“过” 3、用带趋向动词或重叠的方式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趋向等。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如,长、短、粗、高大…… 2、表示性质如,高尚、乐观、懦弱…… 3、表示状态如,迅速、朦胧、遥远…… 判断方法: 1、一般能用程度副词“很”等修饰(少数本身就表示程度“雪白、完美”等)。 2、大多可以按AA或AABB的方式重叠。如,小小(的)高高大大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1、表示确数:三分之二、七百…… 2、表示概数:成千上万、若干…… 3、表示序数:初一、第八……

词性和词类活用

词性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突出的语言现象,也是古今汉语语法重要差异之一。由于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了,所以对现代人来说,阅读古文最突出的障碍莫过于词类活用。要透彻理解和分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类,学会分析和判断词性。 一.如何分析词性 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古今汉语词类的划分没有太大的差别,学会判断词性,对分析词类活用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使我们掌握句子结构,确切地理解文章。例如: 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礼记?檀弓上》) 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资治通鉴》)——周:周代。泉府:钱府。官:官府。售:卖出去。 例①的“与”是句尾语气词。全句的意思是孔子办丧事的时候,有从燕国来观看的人,住在子夏家里。子夏说:“是圣人葬一般的人吗?〔不是〕是一般的人葬圣人。你看什么呢?”汉郑玄注“与”为“及也”,解为连词。这样“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连为一句,意思就不通了。例②的“与”是动词,“给予”。如理解为连词,“收不售与欲得”连为一句,“不售与欲得”都成了收的对象,意思也不通了。 分析词性的主要依据是看词在句子的组合能力及其充当什么成分,因此熟练掌握各类词的组合能力及造句功能是正确判断词性的基础。组合能力指某类词可以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例如副词可以和形容词组合(部分副词可以和动词组合),不能同名词组合。介词可以同名词、代词及名词性词组组合,不能同动词组合等等。造句功能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什么成分。例如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及判断句的谓语,不能充当叙述句的谓语。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词组充当句子成分等。根据词造句的功能,可以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词的组合关系,又可以将实词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五类,将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五类。下面把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四种。普通名词如“人”、“妻”、“国”、“天下”、“兵”等。专有名词如“江”(长江)、“河”(黄河)、《诗》(专指《诗经》)、“书”(专指《尚书》)、“刘备”、“戈”等。时间名词如“今”、“昔”、“旦”、“暮”等。方位名词如“东”、“西”、“南”、“北”、“中”、“内”、“外”等。名词可以同形容词、介词、动词、连词等组合,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和判断句谓语,一般不能与副词组合。例如: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史记?项羽本纪》)——现在别人有大功却去攻击他,这样做不符合道义。 “功”受形容词“大”修辞,在句中作“有”的宾语。“义”前边是否定副词“不”,正说明“义”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名词作状语或补语常常不用介词,例如: ①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游天都》)——到达天都峰旁边,沿着光滑的石板象蛇一样向上爬。 ②西门豹簪笔磬折。(《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把笔插在头发上,象磬一样弯着腰(恭敬地站在那里)。 以上是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 词性 词类的划分(2) (1)

词类分析和词性确定 1.实词与虚词的区别 实词与虚词的区别,除了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之外,它们还有五个不同: 能否成句是否定位能否相互结合是否开放使用频率的高低实词﹢﹣﹢﹢﹣ 虚词﹣﹢﹣﹣﹢ 2.实词与虚词之间的中间层次 增加中间层次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清楚地显示词类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因为根据共性可以归纳为较大的类,根据个性又可以划分为较小的类。 ①主体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②数代词(数词、量词、代词) ③修饰词(副词、区别词) ④声音词(叹词、拟声词) ⑤关系词(介词、连词) ⑥语助词(助词、语气词) 3.实词与实词的区别 鉴别实词和实词,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对语法功能有两种理解:第一,指能够在句子中担任什么句子成分。第二,指某个词可以跟哪类词结合,结合后是什么关系。第二点比第一点更重要,因为汉语的词类根句子成分不是一一对应的。坚持第二点,确定词性时不必进入句子,就不会给句子成分限定死了。 受“不”修饰带宾语做定语受名量词修饰词性公平﹢﹣﹢﹣形容词 公布﹢﹢﹣﹣动词 公共﹣﹣﹢﹣区别词 公寓﹣﹣﹣﹢名词 4.如何鉴别虚词的词性 判断虚词的语法功能,主要看它跟实词或短语的结合以及结合后的关系。 跟实词的结合语法关系词性 的爸爸的妈妈偏正关系助词 和爸爸和妈妈联合关系助词 对对爸爸妈妈介宾关系介词 吗爸爸妈妈吗表示疑问语气语气词 5.如何鉴别“没有”的词性 被否定的词语肯定形式提问形式 动词名词性的词语有……有没有……? 例:他没有钱。例:他有钱。例:他有没有钱? 副词动词性的词语……了……了没有? 例:他没有来。例:他来了。例:他来了没有?

6. 如何鉴别动态助词“了”与语气词“了”的词性 附着在什么词之后在句中的位置 助词“了1”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句中 语气词“了2”名词之后句尾 动态助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实现,称为“了1”。语气词表示新情况出现或一种变化,称为“了2”。如果“了”附着在动词之后,同时又出现在句尾,可以解释为动态助词与语气词的重合,成其为“了1+2”。例如:⑴他来了就走。⑵下雨了。⑶他走了。 7.如何鉴别动词“是”与副词“是”。 “是”后面的词语去掉“是”“不”出现的位置用“的确”替换动词名词不可以“是”之前不可以 副词动词或形容词可以“是”之后可以 例如:⑴他是学生。⑵他是走了。⑶他是聪明。 8. 如何鉴别助词“的”与语气词“的”。 去掉“的”能否成立“的”后添加名词句中位置 结构助词不能可以句尾或句中 语气词能不可以只限句尾 例如:⑴这是木头的。⑵他会理解的。当“是……的”这个框架中出现的是动词性短语,特别是主谓短语时就有可能产生歧义。例如:⑶他是卖书的。⑷这本是他借来的。一个意思是说:他是卖书的(人)。这本是他借来的(书)。其中的“是”是动词,“的” 是结构助词。另一个意思强调:他(是)卖书(的)。这本(是)他借来(的)。句中的“是”是语气副词,“的”是语气词,都表示语气的强调。 9.如何鉴别形容词“一样”与比况助词“一样”。 语法意义受“很/不”修饰用“似的”替换 形容词比较义可以不能 比况助词比喻义不能可以 例如:⑴这本书跟那本书一样。“跟”是介词,“一样”是形容词,作谓语。⑵这里的耗子跟猫一样。“跟猫一样”是比况短语作谓语。⑶这里的耗子跟猫一样肥硕。“跟猫一样”是比况短语作状语。⑷他跟孩子一样。这句话有歧义:一是比较,可以说“他跟孩子不一样/一模一样”;一是比喻,可以说“他跟孩子似的。” 10.如何鉴别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 时间副词刚刚正在将要就要马上立刻已经曾经时常终于 时间副词只能在句中作状语,位置处于谓语的前面。 时间名词刚才明年现在过去将来秋天往常平时最近早晨 时间名词在句中作状语,位置可以处于谓语的前面,也可以处于全句的前面。例如:⑴他刚刚走。⑵他刚才走了。⑶刚才他走了。 时间名词能用在动词“在”、“到”、“等到”的后面作宾语,能用在介词“在”、“到”、“从”的后面作宾语,构成介宾短语。有些时间名词还可以作主语。

词类和词性

词类和词性 (一)知识概述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 结果就是词类。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 实词可以分为: ( 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 (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 (1) (2) (3) (4) 动量 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学习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说明:在现代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具 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处所:北京、青岛、 方位:东、西、南、 西面、里头。 时间:早晨、正午、 1、名词: (1) (2) (3) (4) (5) 东边、 (6)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判断:是、就是、正是 使令:使、让、派、请、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 1) 形状:大、小、高、 ( 2) 性质:好、坏、镇定、 ( 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 (2) (3) (4) 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 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2、 (1) (2) (3) (4) (5) (6) (7) 3、 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圆、长、短、高大、肥胖。 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个体:个、位、尺、只、台、条 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 不定量:些、点 度量衡:丈、尺、里、亩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英语词性及用法

英语词性及其用法 一、英语的词性大约有10种,名词n.副词adv.介词prep,代词pron,数词num,动词v,形容adj,冠词art,连词conj,感叹词interj,及物动词vt,不及物动词vi,助动词vaux,缩写a bbr,动词不定式inf.,单数sing,复数pl,情态动词aux.。 二、名词及其用法 分类 名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Proper Nouns)和普通名词(Common Nouns),专有名词是某个(些),地方,机构等专有的名称,如Beijing,China等。普通名词是一类人或东西或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名词,如:book,sadness等。 普通名词又可分为下面四类: 1)个体名词(Individual Nouns):表示某类人或东西中的个体,如:gun。 2)集体名词(Collective Nouns):表示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如:family。 3)物质名词(Material Nouns):表示无法分为个体的实物,如:air。 4)抽象名词(Abstract Nouns):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感情等抽象概念,如:work。用法 1、用在谓语前做主语。 2、用在谓语后做宾语。 3、用a/an/the或物主代词、名词所有格修饰名词;用some,any等修饰不可数名词 4、形容词/定冠词/不定冠词都是用来修饰名词的:结构:形+名

5、数词结构:数+名冠词结构:冠+名 三、动词(v.): 1.be动词后+形容词(adj.),例,she is shy.(她很害羞) 还有的是It(形式主语)+be动词+形容词(+for sb)+to do sth 2.一般的动词后面+副词(adv.),例,she plays basketball happily(她高兴地打篮球) 3.系动词+形容词,常见的系动词有seem(好像)look,feel(感觉)make(使……)smell(闻起来)taste(尝起来)等。结构:系+表 4.Vt及物动词。直接加宾语。 5.Vi不及物动词,必须借助介词或副词之后才能加上宾语。如:look for… 6.情态动词(aux)后跟动词原形 四、形容词 通常,可将形容词分成性质形容词和叙述形容词两类,其位置不一定都放在名词前面。 1) 直接说明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它有级的变化,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在句中可作定语、表语和补语。例如:hot 热的。

词类及词性

语法——词类及词性 教师讲解: 一词的分类 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例: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一般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1.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 ——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词性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人事名词:如,人学生鲁迅《离骚》政治文化 2、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星期天母亲节刚才 3、处所名词:如,上海中国远处周围里屋郊区 4、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里外旁内东西 判断方法: 1、能受数量词修饰。两个城市一些学生一点儿水 2、不受副词“不”修饰。 (配合投影练习)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化、消失、判断、心理活动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看说进行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 动词的判断方法: 1、不能受“很” 修饰(除能愿和心理活动动词外) 2、标志:“着”“了”“过” 3、用带趋向动词或重叠的方式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趋向等。 (配合投影练习)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如,长、短、粗、高大……

2、表示性质如,高尚、乐观、懦弱…… 3、表示状态如,迅速、朦胧、遥远…… 判断方法: 1、一般能用程度副词“很”等修饰(少数本身就表示程度“雪白、完美”等)。 2、大多可以按AA或AABB的方式重叠。如,小小(的)高高大大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1、表示确数:三分之二、七百…… 2、表示概数:成千上万、若干…… 3、表示序数:初一、第八…… (配合投影练习) 量词:表示计量单位的词。 1、物量词:表人或事物的单位。 如,个位根本片双串寸公里两斤平方吨点儿些 2、动量词:表动作行为的单位。 如,次回遍下遭番 (配合投影练习) 代词:是起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1、人称代词:对人或事物起称代作用。 如,你我他它(们)自己人家大家咱您 2、指示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指示或区别的作用。如,这那这儿那么这样那样这里那里这么些那会儿每各某另一切其他 3、疑问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询问的作用。 如,谁什么哪多会儿哪里几多多少怎么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1、表程度:很更太极顶十分非常至少起码略 2、表范围:都总共净只仅仅光单单一概就统统 3、表时间:已曾刚才早已正将便常一向从来 4、表频率:又再再三还屡次重新 5、表状态:大力大肆亲自特意连忙悄悄匆匆公然 6、表语气:难道究竟简直可却幸而也许其实索性 7、表肯定、否定:必必须准的确不没未勿别 语法功能:1、修饰动、形,不修饰名词。 (配合投影练习) 介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组成“介词短语”作附加成分。 1、表时间:在于自自从从当由趁随着到 2、表处所:从打朝向在沿着顺着 3、表排除:除除了 4、表对象、范围:对于和跟同与替将把关于被 5、表方式、手段:按照依依照根据以凭本着用

词性活用

文言文词性活用的几种情况 一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加宾语-----使+宾+动 2 形容词的使动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容词+宾语----使+宾+形 3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宾语----使+宾+为+名词二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形容词+宾语-----以+宾语+为+形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宾语---以+宾+为+名 三名词做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其一犬坐于前像---一样 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吾得兄事之用对待---的方式 3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好事者船载以入用-----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势卒廷见相如 5表示动作行为时间频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 四名词作动词 1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2沛公军霸上 3刑人如恐不胜 4面山而居 五形容词做动词 1 亲贤臣远小人 2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六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军赐赐矣,许君焦瑕 作业一词性活用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3 沛公军霸上,未得于项羽相见

4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5鲰生说我说:距关,毋内诸侯 6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诸侯。 二其的用法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2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军亦无所害。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吾属今为之虏矣! 4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8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9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0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1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12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词和词性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 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实词。实词都有词汇意义。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叫虚词。 例如:太阳北京学校红美丽跑步 了的吧吗把从和 二、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或物。 例如:雷锋同志作家老师学生(表人) 水山马飞机车辆道德(表物) 秋天明年早晨现在过去(表时间) 上海中国亚洲远处里屋(表处所) 上下前后以上以下上面左右(表示方位) (二)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例如:走坐听批评宣传学习(动作行为) 爱恨怕想念打算希望(心理活动) 在发生存在有演变死亡(存在、变化、消失) 是(判断) 能能够会可以愿意应当(助动词) 上下进出来去上来(趋向动词) 注意: 1、助动词 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或可能、必要的动词。 例如: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他能来吗? 天气应该暖和了。 2、趋向动词 例如:太阳下去了,月亮出来了。 拿出一本书。 (三)形容词 表示性质、状态。 例如: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 长短大小粗细红愉快 多少许多全多少 注意:区别动词与形容词: 1、能否带宾语:动词多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2、能否受修饰:动词多数不能,形容词多数能。 例如:“端正”一词,在“端正态度”中词性为动词;在“容貌端正”中为形容词。 (四)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 1、基数:表示数目多少。例如:一二十百千零 2、序数:表示次序前后。例如:第一第五 3、倍数:基数+“倍”例如:一倍五倍

4、分数:几分之几 5、概数:例如:一百多一千左右三四(个) (五)量词 表示计数单位,又叫单位词。 1、物量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例如:尺、丈、升、磅、吨、元、角(度量衡) 个、位、件、本、间、匹、章(个体单位) 双、对、堆、群、班、套、伙(集体单位) 些、点(不定单位) 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例如:次、趟、回、顿、遍 还有一些是借用的单位: 笔(画一笔)、刀(切一刀)、拳(打一拳) 看(看一看)、摸(摸一摸) 3、复合量词: 例如:架次、人次、吨公里、秒立方米 (六)副词 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例如:很、最、极、挺、非常、十分、几乎、过于(表程度) 都、总、共、统统、只、仅仅、一齐、一律(表范围) 已、已经、马上、要、就、将、常、终于(表时间) 必、必须、准、的确、不、没有、别、不用(表肯定、否定) 大肆、亲自、猛然、忽然、公然、连忙、悄悄(表情态、方式) 难道、岂、究竟、简直、居然、何必、只好(表语气) (七)代词 有替代、指示作用。 1、人称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名称。例如:你、我、他、咱、自己、大家、彼此 2、疑问代词 表示疑问。(有疑而问或无疑而问)例如:谁、什么、哪儿、怎么 3、指示代词 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例如:这、那、这样、那样、这些、那些、这么、那么 (八)象声词 模拟自然界声音的词。 例如:咣、叮当、哗啦、呼呼、轰隆 (九)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唉、啊、哎呀、哼、哈哈、嗯 有时同一叹词读不同的音调,便表示不同的意义。 例如:啊(ā)!真好哇!(表赞叹) 啊(á)?这么快呀?(表惊讶或不知道)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辱没。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鞭策,驱使。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 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故虽有名马:即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表示判断、猜测】其材 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三、古今异义

是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今义:或者 三、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作用? 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3、描写“食马者”形象的是哪一句?

现代汉语词性及专题训练、答案

~ 现代汉语词性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等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等。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等)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

词类和词类活用

词类与词类活用 一、古代汉语得词类划分 词类就是根据词得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划分出来得类别。 古代汉语得词类,跟现代汉语得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名称得词。例如: 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木兰诗》)?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得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谍报敌骑至。(《冯婉贞》)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得状态得词。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4、数词,表示数目得词。例如: 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口技》)?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单位或动作行为得词.例如: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得词,叫做代词。例如: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得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旮说赵太后》) 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8、介词,同它后面得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得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得单位连接起来得词,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 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 11、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12、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得词。例如: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