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嘴CBD精编版

重庆江北嘴CBD精编版
重庆江北嘴CBD精编版

一、江北嘴CBD规划概况

1、区位条件及定位

重庆市中央商务区总用地规模约5平方公里,由江北嘴现代商务区、解放碑商贸区和弹子石滨江地带功能配套区共同组成,形成“两区一线”,其中重点是“两区”,即江北嘴现代商务区、解放碑商贸区,三个组成部分各有职能分工,协调发展。从景观特征上看,江北嘴、解放碑、弹子石构成的“两区一线”地区,地处两江交汇,山水相依,有利于形成具有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的中央商务区形象。

区位图

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居于显要的中心位置,东临长江,南濒嘉陵江,与渝中区朝天门、南岸区弹子石滨江地区隔江相望,处于城市中的两江交汇口的景观密集区,南距现在的城市中心区解放碑0.5公里,西距城市副中心观音桥地区3.0公里。

其功能定位为重庆市中央商务区的商务中心区,将集中建设办公写字楼等金融商贸设施和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等市级大型公益文化设施,兼容商业、服务业居住等多种功能,是未来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

大剧院

科技馆

2、总体规划

效果图

效果图

江北嘴CBD用地规模约226公顷,总开发量约653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开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写字楼262万㎡,约占总量的48%;酒店31万㎡,约占总量的6%;文化娱乐20㎡,约占总量的4%;商业配套50㎡,约占总量的9%;居住179万㎡,约占总量的33%,建成后可容纳居住人口约5万人,安排就业15万人。

二、开发建设情况

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开发主要分三阶段建设:

1、第一阶段是完成前期规划和拆迁工作

整个江北嘴的拆迁工作自2003年启动,在市、区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末完成了江北嘴片区2平方公里范围内约130余个企事业单位、1.78万户居民、8.5万人的整体搬迁任务。

拆迁前

2、第二阶段是启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

江北嘴CBD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快速推进,区内部分主干道路及水、电、气、讯等配套设施已基本形成;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等重点工程项目正加紧施工,招商楼以及特勤消防站已竣工投入使用,天主教堂也将于2008年年底投入使用,已出让地块的开发项目正进行相关审批手续。

建设图

3、第三阶段是商业开发和功能形成阶段

预计2008年底,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中央公园、基督教堂将基本建成,区内道路管网体系将全线贯通,已出让地块将全面开工建设,江北嘴CBD中心框架将基本形成;2012年临江及中央公园周边地块的酒店、商务写字楼及公寓将建成开业,江北嘴CBD各项功能将基本齐备;2015年江北嘴CBD将全面建成,功能将得以逐渐完善。

现状图

重庆江北嘴CBD

一、江北嘴CBD规划概况 1、区位条件及定位 重庆市中央商务区总用地规模约5平方公里,由江北嘴现代商务区、解放碑商贸区和弹子石滨江地带功能配套区共同组成,形成“两区一线”,其中重点是“两区”,即江北嘴现代商务区、解放碑商贸区,三个组成部分各有职能分工,协调发展。从景观特征上看,江北嘴、解放碑、弹子石构成的“两区一线”地区,地处两江交汇,山水相依,有利于形成具有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的中央商务区形象。 区位图 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居于显要的中心位置,东临长江,南濒嘉陵江,与渝中区朝天门、南岸区弹子石滨江地区隔江相望,处于城市中的两江交汇口的景观密集区,南距现在的城市中心区解放碑0.5公里,西距城市副中心观音桥地区3.0公里。 其功能定位为重庆市中央商务区的商务中心区,将集中建设办公写字楼等金融商贸设施和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等市级大型公益文化设施,兼容商业、服务业居住等多种功能,是未来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

大剧院 科技馆 2、总体规划

效果图 效果图

江北嘴CBD用地规模约226公顷,总开发量约653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开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写字楼262万㎡,约占总量的48%;酒店31万㎡,约占总量的6%;文化娱乐20㎡,约占总量的4%;商业配套50㎡,约占总量的9%;居住179万㎡,约占总量的33%,建成后可容纳居住人口约5万人,安排就业15万人。 二、开发建设情况 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开发主要分三阶段建设: 1、第一阶段是完成前期规划和拆迁工作 整个江北嘴的拆迁工作自2003年启动,在市、区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末完成了江北嘴片区2平方公里范围内约130余个企事业单位、1.78万户居民、8.5万人的整体搬迁任务。 拆迁前 2、第二阶段是启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 江北嘴CBD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快速推进,区内部分主干道路及水、电、气、讯等配套设施已基本形成;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等重点工程项目正加紧施工,招商楼以及特勤消防站已竣工投入使用,天主教堂也将于2008年年底投入使用,已出让地块的开发项目正进行相关审批手续。

滨水空间

滨水空间调研及案例分析

滨水空间调研 ——昆明市盘龙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亲手创造并欣赏这些美景的时候,自身活动的影响也使得水域的生态特征渐渐消失,即自然景观被人工化。江河湖堤岸由自然土变成了混凝土包裹,植物和动物失去了快乐的家园,沿河开山修筑游览大道,边坡岩石裸露,自然植被被破坏,把原本漂亮的自然河流掩埋,而把水道变成暗渠,原有空间变成了道路和建筑,再加上过量的污水排放,使得我国的许多城市河道景观失去了其应有价值,自然形态的河流被裁弯取直,被填埋、切割、覆盖,被裹上水泥外衣,致使城市水体不再有生态功能。为此,我们对昆明市盘龙江的局部河道进行了调研。 一.盘龙江简介 盘龙江作为昆明的母亲河横贯整个昆明,千百年来流淌不息,孕育了异彩纷呈、内涵丰富的盘龙江文化。盘龙江东流穿蟠龙桥、三家村至松花坝水库,出库后经上坝、中坝、雨树村、落索坡、浪口、北仓等村,穿霖雨桥,经金刀营、张家营等村进入昆明市区,过通济、敷润、南太、宝尚、得胜、双龙桥至螺狮湾村出市区,经官渡区南窑川南坝走陈家营、张家庙、严家村、梁家村、金家村至洪家村流入滇池。从其主源到滇池全长95.3km,径流面积903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57亿m3,河道流域高程为1890-2280m,径流面积最宽处为23km,最窄处为7.3km。 盘龙江自松华坝水库流出,将要流到昆明市区的小菜园立交桥至

北河埂一段,旧时叫八大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八大河是昆明学生们春夏的好去处。 云南大学、民族学院、昆明工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冶金工校、昆明地质学校、昆卅中、昆七中的师生以及附近一些小学校高年级的学生和教师,都把八大河视为天然的游泳馆,那个时代的盘龙江水,清澈见底,盘龙江上的船家和盘龙江沿岸居民的生活、饮用水,都是取自江中之水。 二.区位分析 我们这次调研的位置是昆明市油管桥附近的盘龙江地段,区域附近有环城北路,交通便利,周围还分布着居住小区,人流集中,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 区位分析图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规划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规划 2007-12-03 18:20:02 一、问题的提出 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城市兴起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滨水空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怡人的生活、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山水生态城市概念被提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进行研究和讨论。水体作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流动因素,人们对其在城市生态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视,而滨水空间则成为人们为实现城市和自然有机结合的重要纽带。城市规划工作者正试图将这一部分城市空间规划成既能符合自然生态功能又能促使现代城市发展的协调区。笔者通过参与编制温州市汇昌河水上公园规划,进而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改造规划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总结。 二、温州城市滨水空间的演变过程 温州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山水古城,建成选址时倚江、负山、通水的依据和东庙、南市、西居、北埠的布局风格,充分说明温州水乡城市布局特点。从清光绪八年城池坊巷图和民国二十六年城厢街巷图也能体会到温州古城水乡风貌的特色。城市滨水空间不外乎两种类型,其一是公共的(开敞的)空间,其二是封闭的空间,温州城市的滨水空间类型以前者为主。从其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以前),这一阶段城市滨水空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空间。城市周边地区山水自然衔接,山与水交融,形成山水城市的大格局,如松台山与九山河,海坛、华盖、积谷山与东环城河;2、经济空间。古城的南市和北埠均是以江河航运功能为依托,形成城市滨水商贸、运输繁华的经济活动空间;3、生活空间。城内街巷并水而置,形成路水互借的空间格局,由此而成八字桥、信河街等城市滨水生活空间。第二阶段(解放初——“文革”后期)由于现代城市发展,城市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温州经济由过去的手工作坊,商贸经营为主逐渐向机器工业时代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小巷、小河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老城内的小河被逐渐填埋,取而代之的是马路、建筑,这一时期城内的滨水生活空间基本消失殆尽。由于温州经济仍然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南市、北埠的滨水经济空间自然得以保存,而滨水生活空间有逐渐向滨水经济空间挤占的现象,如当时的望江路即是城市的北埠,又是市民休闲交往的滨水空间。第三阶段(改革开发以后),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经济和

滨水地区开敞空间的景观设计概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4185357.html, 滨水地区开敞空间的景观设计概述 作者:赵娜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9期 摘要:滨水地区开放空间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新世纪的滨水地区规划建设在发展动因、规模、区位、功能和目标上都呈现出一定的新趋势, 滨水地区的建设已不能只从形象的改善、景观的整治着眼, 而更应该从城市生态、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审视整个建设过程。这样, 不仅可保证滨水地区建设的良性发展, 而且可使这一地区真正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就此,本文探讨了基于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的一些特点和设计原则以及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生态开敞自然 中图分类号: 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生活的需求的提高,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中, 人们一方面是追求自然、渴望回归大自然, 而另一方面是对城市中自然要素的漠视, 甚至肆意破坏的现象随处可见, 伴随而来的是现代城市病的蔓延。水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度被人们遗忘的城市滨水地区正日渐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和规划设计的热点。滨水景观设计也成为了热点的话题。我们从分析滨水开敞空间的特点入手,来讨论如何进行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 (一)滨水开敞空间的特征分析 1. 自然性 作为自然系统的一部分系统,城市中滨水的地带一般包括有城市的水体、绿化、植被等, 是自然群落的集中地, 自然特性明显。 2. 兼容性 滨水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的交错区, 是水陆两种自然环境交界融合的区域。这里物质、能量的流动与交换过程非常频繁, 兼有水陆两种气候的特征 3.生态性 滨水地区的生态是一种独特的系统,从纯生态角度来讲, 河流地区水域和陆域环境构成了完整的滨水生态系统, 水中生长着各种藻类、水生昆虫、鱼类、虾类和蟹类等; 水边陆地上长着植物、昆虫、鸟类等多种生物。河流地区对于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作用。

重庆滨水空间调研报告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3) 1.1研究背景 (3) 1.2研究特点与方法 (3) 1.2.1研究特点 (3) 1.2.2研究方法 (3) 第二章从相关理论看待滨水空间 (4) 2.1从图底关系看滨水空间 (4) 2.1从设计心理学看滨水空间 (5) 第三章重庆滨水空间基本现状 (5) 3.1重庆滨水空间基本现状 (5) 3.2重庆滨水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6) 3.3重庆滨水空间存在的主要原因 (8) 第四章解决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措施 (8) 4.1解决措施 (8) 4.1滨水空间的指导思想 (9) 4.1滨水空间的工作原则 (9) 第五章总结与概括 (9)

摘要: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在日益高涨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内外对于滨水区景观的建设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然而,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初期,城市许多城市在滨水区开发中仍然存在着来自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滨水空间问题措施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人类文明智慧的加速演进,现代与未来人类对于滨水景观及其承载的滨水聚居环境的偏爱必将与日俱增。从滨水而居到滨水而聚,伴随着当今全球化的城市转型,景观环境生态优先,景观环境建设的高密度、复合功能与公共性等,远景设计研究院发现这些以城市滨水区景观化为标志的城市滨水区发展理念已经为世人所瞩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现今滨水景观的主要类型有一下几种:生态保护型规划对于这种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理念不应是高密度城市建筑或人工景观的大量堆砌,而是朝着建筑量小的“非建筑化”、“非城市化”的方向发展,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生态修复型规划生态修复既有利于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又能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给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生态修复是现代滨水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滨水区规划出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滨水景观已成为各国景观规划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旅游游憩型规划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压力不断增加,放松身心,缓解各种压力是现代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城市滨水地带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比其他地区拥有更为有利的娱乐游憩环境。 1.2研究的特点与方法 1.2.1研究的特点 关于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已有很多,其中有对滨水空间多层面的剖析,如滨水区域的建筑、道路以及景观的研究。也有从不同尺度对城市滨水空间进行探讨,如从城市总体规划尺度出发或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研究滨水空间的设计方法。而本文将重点放在滨水空间与水体、城市的联系上进行分析和探讨,即避免将滨水空闯与周遭环境隔离而单独进行考虑的情况,从而找到滨水空问与水体、城市在深层次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从前人的经验借鉴,并运用现代新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念,试图找到滨水空间与河流、城市有机联系、和谐发展的道路。在尺度上,本文主要在滨水空间的尺度上进行研究。 1.2.2研究的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 一:对前人的经验进行借鉴。分析作者对多个历史上富有特色的滨水城市进行了研究,收集资料,为进一步的

重庆江北区北滨路项目分析

重庆江北区北滨路项目分析报告 一、重庆旅游市场概述 1、重庆简介 重庆,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及航运、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为战时陪都,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2011年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重庆定位建设国际大都市。 2、重庆旅游市场分析 2011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7.3%(其中过夜游客5305.17万人次,同比增长29.39%);旅游总收入12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22%。其中:入境旅游者186.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6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04%和37.66%;国内旅游者2.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31%和38.51%。出境旅游者56万人次,同比增长30.23%,其中,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35.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18%。 2012年1—4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8249.27万人次,同比增长28.58%,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46.83万人次,同比增长27.6%;过夜游客2095.19万人次,同比增长26.82%。旅游总收入495.97亿元,同比增长29.1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7601万美元,同比增长29.04%。出境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155074人次,同比增长47.66,其中:出国游69362人次,同比增长44.45%;港澳游64912人次,同比增长56.75%;台湾游20800人次,同比增长33.39%。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流淌着的灵性——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人类自古逐水而居。时代的发展,生活区域不断的扩展,滨水生活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言。从单一的依水村落到现代功能多样化的港口城市、滨湖公园等,在经历了创造、模仿、复制、再创造一系列阶段后,滨水空间的打造手法和景观设计已经开始个性化,生态化、游憩化和人性化的再生阶段。 水,是灵气汇聚之所。滨水空间的景观打造也应延续这种特性,在城市滨水区域创造颇具灵性的特色空间。 一、城市空间与水案共荣共生 城市与水的关系是由来已久的,河流、湖泊、海案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滨水空间,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规划中逐渐被关注,愈来愈多的被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突破点。城市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展现城市魅力、挖掘城市活力的重要展台。我国现代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行业具有发展期短、发展速度较快的特点,致力于滨水空间方面的研究时间不长。总结滨水空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大格局的自然、经济与生活空间 解放以前,我国滨水空间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自然空间、经济空间和生活空间。自然空间以山水的自然衔接,山水交融的大空间格局为主,是开发较少的自然形态;经济空间大多以运河航运等功能为依托形成的城市滨水商贸、运输为主要功能的经济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是把水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 2、工业化时代使滨水生活空间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文革前期,现代城市雏形初现,城市功能和经济格局受政策影响较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化时代来临。老城内的河、湖被填埋,建筑和公路取而代之。这一时期,城市滨水

生活空间基本消失,仅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城市滨水空间得以保留,但逐渐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3、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极剧减少和缓慢恢复的两个重要时期 改革开发以后,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城市规模的膨胀,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城市周边河道被严重侵占,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河道被大面积填埋,水域污染,港口废弃,城市滨水空间也随之极剧缩小。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虽然仍然高速跃进,但逐渐趋于理性化,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得到了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但是城市景象亟待修复的一面,更是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中必须从生态、经济、交通、城市设计、城市特色和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环。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和研究进入黄金时代。 二、“游憩”使滨水空间更加丰富 长期的发展,使城市规划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化思路,法规化条例也已经成熟。针对这种固有的、模式化的规划,近几年,“游憩”逐渐被规划界讨论和认可。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稍微成熟,但在国内,尚处于探讨阶段。 1、游憩(recreation)来源于拉丁语recreatio,意思是恢复更新,英文为“recreation”,原意是“to refresh”,含有休养和娱乐两层意思。 2、“游憩中国网”认为,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基于城市、乡村、景区、度假区四类空间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生态、文化、康体或游乐功能的,能够内在满足自我、外在实现休闲的活动的总和。 为了便于研究及应用,“游憩中国网”将“游憩”的外延界定为: 一方面,“游憩”中的“游”可基本等同于“旅游”,“憩”可基本等同于“休闲”。当然,“旅游”与“休闲”之间的关系不在我们这一定义的考虑范围内。

城市滨水核心区空间形态研究

城市滨水核心区空间形态研究 赵秋璐王立科 摘要:城市滨水核心区是城市滨水区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活动与自然互动最强烈的地带之一,本文选取滨水核心区这一矛盾最集中地区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探求其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及相关问题,以期对今后大规模展开的城市滨水核心区城市设计与开发工作有所借鉴。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首先将滨水核心区的空间形态进行分解、归纳出影响其空间形态的六种最主要的因素,逐一分析其影响方式和所起到的作用,然后又分析了几种最能影响空间形态的客观因素的作用原因及效果,试图将复杂的空间形态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并以新加坡Marina bay和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滨水区为例将组成要素进行类比,对比了两种类型的滨水核心区空间形态,并剖析了客观因素在滨水区空间形态形成过程中做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滨水核心区空间形态空间要素 一.引言 滨水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滨水区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滨河区、滨江区、滨湖区和滨海区○1。 城市核心区是指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城市和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空间上有别于城市其它地区,可以代表城市的形象○1。 城市滨水核心区就是以上两种概念的复合体,城市滨水核心区不但包含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且与其他城市核心区不同,为大众提供了行为的释放空间与可选择余地,可缓释形态结构过度复合造成的冲突,并可作为城市特色的一种主题元素,为趋同的城市风貌提供个性化发展的基础。 由于滨水核心区的独特性以及近年来人们对滨水区发展的重视,本文从空

重庆市江北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重庆市江北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被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剪纸作品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A. B. C. D. 2.如图,△ABC≌△DEF,BE=4,AE=1,则DE的长是() A. 5 B. 4 C. 3 D. 2 3.计算的结果是() A. B. C. D.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5.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的值都扩大了3倍,那么分式的值() A. 扩大3倍 B. 扩大2倍 C. 扩大6倍 D. 不变 6.若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n的值为() A. 8 B. 7 C. 6 D. 5 7.如图的分割正方形,拼接成长方形方案中,可以验证() A. B. C. D.

8.如图,点A在DE上,AC=CE,∠1=∠2=∠3,则DE的长等于() A. DC B. BC C. AB D. AE+AC 9.甲、乙两地的铁路长240千米,动车运行后的平均速度是原来慢车的2倍,这样甲地到乙地的行驶时间缩短了1.5小时.设原来慢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 B. C. D. 10.如图,在△ABC中,∠BAC=90°,点D,E分别在BC,CA边的延长线上,EH⊥BC于点H,EH与AB交于点F,则∠1与∠2的数量关系是( ) A. ∠1=∠2 B. ∠1与∠2互余 C. ∠1与∠2互补 D. ∠1+∠2=100° 11.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处,若,,则为() A. B. C. D. 12.如图,△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 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 ①△ACE≌△DCB;②CM=CN;③AC=DN;④∠DAE=∠DBC.其中正确的有() 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6题;共11分)

我所关注的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

我所关注的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 要写的是有关江北嘴重庆大剧院所辐射的滨水空间的调查与自己的想法。去的时候不是双休日,理所当然地人很少,加之,重庆大剧院与科技馆本身就是领头的建筑,政府公共建筑一直在引领居住建筑的成长,这一直很管用。 周围到处都是未修建成的楼盘,少有居民,最多的就是拍婚纱照的新人,在草坪上,在大树下,在教堂边上,拍一张又一张的美满。作为中央公园,取景自然是不可少的功能。 唯一看见的生活模样就是一群爷爷奶奶一起出来游玩,坐在小山顶上的石桌椅上,谈话,喝水和斗地主。故意坐在他们身旁,想要融入重庆的市井生活,听闻他们的心声。 老人们想要围起来纸牌游戏,却发现是没有桌子的,只有能坐下的椅子。这不符合老人们的心意,便有喃喃的埋怨:这里没有龙头寺公园好,里面桌子很多,凳子也是可以搬来搬去的很舒服。 这是市井生活中,老人们的想法。岁数到了,不能长时间的行走与站立,倒是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下,说话与谈天。 这算是中央公园的败笔,即使是青年或者中年,晚饭或周日休闲的时候,仍需要围而坐的桌椅,是亲切与生活的剪影,而不是各朝一面的树下板凳。 写到中央公园是与大剧院的滨水空间是有相关的,不可分的。这是一串的景观路线,人走进来,就逃不出去这条路线,这是设计者的思路。 讨厌景观轴线之类的傻了吧唧的东西,人们不能像鸟一样飞起来看,只是用铺底与草坪相接的形式,来强调轴线的成立。最多再傻了吧唧的立些柱子,以在第三维上强调空间的连续性与轴线性。 公园,尤其是景观公园,不能是直肠子,不能做所谓的气势以及形式,而更应该是幽静与大树的结合,私隐与开放的共同需求。我躲在一棵树的后面,你看不见我,我在一片草地上,我要你看见我。我在水的旁边看书,我在山顶远眺。 景观公园更应该体现个人意识,不同于商业空间的属性。在这里,人作为商品的属性应该在设计者的巧思里尽量消失,形式主义的衣服应该消失,矫揉造作的走路姿势应该消失,人们更应该穿着睡衣,头发散乱,顶着未清醒的眼睛来散散步,找回自己原本的模样。 知道有问题等于没发现问题,倒是想要知道自己如何修改它。中央公园作为景观公园,它的空间类属太单调了,除了草坪和铺底两种空间属性,几乎没有一个可以停留的空间,或者说没有什么趣味性的空间来吸引人们,这不是人们没有乐趣的表现,而是吸引人们来往的事情实在是该设计者来做的。 大家来到这里的心态是闲逛的心态,而作为这样一个重要的公园,在这方面是相对失败的,因为没人把他当成一个目的,一个可以欢乐而且愿意欢乐的地方,它让人们丧失了对它的主动权,不可以健健身,不可以喝喝茶,没有举行小型活动的基座。 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地方,不仅仅是公园,它的越乱说明了它的生命力强盛。 这是我对滨水空间延长线公园的想法,当然我们这次的主题是滨水空间的打造。但延长线这种事情,是有它的控制性和不可控制性的。 科技馆是这条主线的重要节点,不仅仅限于二维,而是在三维上建立了视觉上的最高点。科技馆分为A区和B区,明明是一个整体的建筑,分开了,是因为轴线的存在。科技馆建立在一个小山包上,地势高于重庆歌剧院,加之有一条道路通上去,科技馆便设计成了分裂的形式,我试图去形容她的模样,有可能是开天辟地,但这个几乎无用,语言很低能,看见它的第一感觉很重要,我想这才是建筑的重要性。 但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气势,虽然我不知道一个科普类建筑为什么要有气势。 重点当然是重庆大剧院,那个怪模怪样的绿色建筑。在夜晚的时候发出温润的光芒,看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与特色的构建

城市滨水空间活力与特色的构建 ---以天津海河李公楼桥—进步桥段滨水空间为例 摘要: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邻近水体的部分,即城市中陆域与水域接壤的区域。它是以水系为中心,相对于周边实体界面而存在的一个空间场所,是一个包括多力一要素的系统。天津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而它的滨水空间的设计与改造也是天津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别从调研路段两侧交通、滨水空间整体分析、海河两边重要节点和空间尺度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滨水空间滨水建筑城市空间特色研究 引言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的客观发展状况。城市滨水空间特色是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中最易感知的部分,是其外在形象的表现。城市滨水空间特色是否突出、各要素的关系是否协调、是否有利于城市的良性发展、是否能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等,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本论文就通过对李公楼桥—进步桥段滨水空间的调研,认为有必要结合 国内外成功实例和优秀文献,对该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进行空间和特色的分析,总结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一些有利建议。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滨水地带是人类择居的基本场所;滨水环 境孕育了从原始到现代的人类文明;滨水景 观是诸多类型景观中最具持久吸引力的景 观。许多风景名胜也是地处大江大河与海陆 交汇之处。作为人类聚居相对的地带,城市 滨水地带保证了城市聚居的水源,带来了经 济便捷的港埠交通,促进了文化习俗的交汇 融合,聚集了人气、财气,壮大了城市的规 模,增加了城市的魁力。 而关于此次研究的城市----天津,位于华 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海河下游,东 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地跨海河两岸,是北 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 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 之称。 1.2 概念界定 1.2.1城市滨水空间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 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

重庆两江四岸滨水地区规划设计

【摘要】重庆两江四岸地带是反映重庆城市风貌的重要地区,本文着重从问题入手,全面分析两江四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站区域发展和城市战略发展的高度,从城市整体功能结构、空间结构、交通组织、景观组织、生态维护、文化传承和特色塑造等方面,提出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的总体定位、功能分区、风貌引导、土地开发、资源控制的两江四岸滨江地带风貌建设规划。 【关键词】两江四岸;滨江景观;建筑风格;城市风貌 guo xin (chongqing planning research center, chongqing 400000) 1.两江四岸滨水地区概述 1.1自然地理条件 重庆山峦叠嶂、沟壑纵横,高程上的多变起伏限制了城市建设中土地使用的有效性,但是山、水、城交错相应的格局同时也给城市风貌注入了独特的性格。两江四岸滨水地区项目范围内的可建区大多处于丘陵地带,海拔高程在196-350米之间。坡度是重庆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坡度小于25%的土地适宜建设,而在本次两江四岸地区研究范围内, 25%以下的坡地只占60%,使得建设用地非常珍贵,同时也造成城市建设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 1.2历史沿革脉络 长江、嘉陵江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1891年开埠前,人们依水而居,靠江吃饭;开埠后洋行在重庆城内逐渐增多,长江航运给城市带来了商贸发展机遇。建国后,三线建设时期,重庆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两江四岸地区布局了大量轻、重工业。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随后重庆实施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两江四岸地区遗留了大量的老工业厂房。 2.两江四岸风貌建设规划的机遇与挑战 2.1规划机遇与挑战 (2)总体战略定位的审视与提升。一是直辖市的行政级别带来的管理和资源优势;二是作为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政策优势;三是对外综合交通的提升将强化重庆与区域和国际经济的互动影响;四内陆唯一保税港将进一步扩大重庆的经济辐射范围和辐射能力;五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重庆带来经贸合作潜力;六是三峡大坝将增加重庆的港口通航能力。 2.2规划挑战 (1)敏感的滨江生态环境。沿江地形起伏多变,陡直的河岸和巨大的水位变化导致地质灾害严重,防洪和景观栽植难度加大。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滨江污染及生态系统破坏(水质/空气/噪声/农地)也日益严重。 (2)城市产业转型和认识上的滞后。一是认为季节性水位高差影响产业功能布局,缺乏对滨水空间的有效利用手段。二是重庆工业形象根深蒂固,退二进三后没有合适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布局规划。三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内涵挖掘不够。一味的住宅开发建设损害了城市重要滨水公共空间的市民参与度。 (3)沿江建设和景观的无序发展与特色流失。一是城市增长迅速,缺乏对沿江地区建设有效先行的总体规划控制与设计导引。二是交通和市政设施以及沿江大型开发造成城市活动和水岸的隔离。三是缺乏总体引导的各类建设造成沿江城市风貌的紊乱及城市景观的个性流失。四是缺乏系统的公共活动空间规划及配套。 3.两江四岸滨水地区规划设计目标与对策 3.1规划目标 将两江四岸打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载体、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走廊、健康生活的人文舞台、国际大都市的形象窗口。 3.2规划对策

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商圈对比

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商圈对比 纽约有曼哈顿,巴黎有拉德芳斯,上海有陆家嘴,重庆呢? 作为助推城市发展的引擎,寸土寸金的CBD已经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金字招牌,重庆也不例外。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金融中心。由政府规划的江北嘴、解放碑、弹子石三大CBD,将成为真正的国际化CBD。北起江北嘴、南至弹子石都在全力打造全新概念的CBD,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重庆经济体量不断扩大,三大CBD将成为都市商务办公的新兴聚集区。 江北嘴CBD:主要为金融机构集聚拓展区、金融创新研发区、金融后台服务区、金融外包服务区和新兴金融要素市场所在地。区域将重点承担以商务办公为主的职能,吸引跨国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到此发展,形成区域内商务机构集聚态势,并聚集管理决策等高级商务服务机构,使其服务领域和辐射空间扩大,有力支撑重庆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努力成为西部地区金融中心的核心区。 解放碑CBD:将与江北嘴CBD共同承担金融功能。解放碑CBD为区域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区、金融贸易服务区、金融配套服务区和传统金融交易市场所在地,并将承担以商贸为主的功能。 弹子石CBD:侧重打造总部经济区,主要承担配套服务功能。这里将聚集法律、咨询、会计、创新、广告、设计等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和会展等产品展示设施,为两个核心区提供配套服务。 “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三足鼎立,谁主沉浮? 答案从重庆政府对江北嘴的定位和未来价值的期待可以看出——“金融第三区”、“上有江北嘴,下有陆家嘴”。 另外,江北嘴,过一座大桥便是弹子石,与寸滩保税港区、观音桥商圈、解放碑商圈相距各为3公里,正好处于“一区两圈”的交会点。江北嘴的区位优势尤其突出。 看文化: 江北城是城市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曾一度成为城市的中心。江北城格局清晰保存完好,街巷沿袭旧制,城墙保存比较完整。江北城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许多主要的历史遗迹可以通过相关资料和历史沿袭的对照研究得以发掘。 现在,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等全国一流的高档公益文化设施,与上百年历史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明玉珍睿陵等古建筑合理布局,造就了江北嘴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氛围,已成为重庆城市文明的新象征和建设西部文化高地的标志。 看商业: 由于打造理念别具一格,江北嘴未来将和一般意义上的CBD有所差异,白天晚上都热闹,

重庆江北嘴CBD

精心整理一、江北嘴CBD规划概况 ?????1、区位条件及定位 ??????重庆市中央商务区总用地规模约5平方公里,由江北嘴现代商务区、解放碑商贸区和弹子石滨江地带功能配套区共同组成,形成“两区一线”,其中重点是“两区”,即江北嘴现代商务区、解放碑商贸区,三个组成部分各有职能分工,协调发展。从景观特征上看,江北嘴、解放碑、弹子石构成的“两区一线”地区,地处两江交汇,山水相依,有利于形成具有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的中央商务区形象。 区位图 ????? ????? 大剧院? 科技馆 ?????2 效果图 效果图 ?????262万㎡, 179二、开发建设情况 ?????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开发主要分三阶段建设: ?????1、第一阶段是完成前期规划和拆迁工作 ?????整个江北嘴的拆迁工作自2003年启动,在市、区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末完成了江北嘴片区2平方公里范围内约130余个企事业单位、1.78万户居民、8.5万人的整体搬迁任务。? 拆迁前

?????2、第二阶段是启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 ?????江北嘴CBD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快速推进,区内部分主干道路及水、电、气、讯等配套设施已基本形成;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等重点工程项目正加紧施工,招商楼以及特勤消防站已竣工投入使用,天主教堂也将于2008年年底投入使用,已出让地块的开发项目正进行相关审批手续。 建设图 ?????3 ?????预计 嘴CBD 现状图 效果图 ?????截至

长上游经 ,让“1595 “1 “5 “9 点工程。 “5 “1595 “五个江北”改善投资环境 “五个江北”改善着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落户发展! 建设森林江北。鸿恩寺公园成江北“绿肺”、铁山坪森林公园要打造成山地休闲度假高地,并推进儿童公园建设等。 建设畅通江北。确保滨江路二期(西段)、盘溪路体育公园段和金科段、观鸿大道按时竣工,快速推进唐凤二级路建设等。 建设平安江北。严控道路交通事故、做好高层建筑防火、强化危化企业安全监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防地质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等。 建设健康江北。加快体育设施建设,石子山体育公园争取2011年春节建成开园,并推行“四大健身工程”等。建设宜居江北。推进危旧房改造、小区环境整治、“两江四岸”城市风貌设计,实施环保“四大行动”等。 三方合作签署战略联盟

江北嘴中央公园局部景观分析

江北嘴中央公园局部景观分析 江北嘴中央公园局部景观分析 班级:环艺7班姓名:学号:1307130407 江北嘴中央公园位于重庆江北区千厮门大桥北北滨二路旁(如图一),占地150 亩,绿地率7成以上。全园中央,建设有一条全长600多米、宽9米的景观主轴线,将中央公园、重庆科技馆、重庆大剧院连成一线,并与南山观景台遥相呼应,构成江北嘴CBD富于层次的空间景观天际线。轴线以北,主要体现“记忆之城”的设计理念,以明玉珍睿陵、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测候亭为主要节点;轴线以南,主要体现“未来之城”的设计理念,以下沉广场和疏林草地休闲空间为主要节点。再加上百米长跌水水景、草地汀步、圆磨石小径等细节处理,整个公园充满了观赏性和趣味性。 本次景观分析的位置是中央公园广场(如图二)。此广场约为4万平米,分上下两层。这里 滨临长江 视野开 阔,园景优美,交通便捷,是人们活动休闲的重要场所。 景观分析 一、功能区域分析 广场大致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广场区域、草坪区域、地下广场区 域及水景区域(如图三)。 广场区域宽阔是用于人们活动的场所。在广场中有三颗桂花树,树 下设有四向的椅子,用于人们的休息。 草坪区域为广场中心景观区域,区域分为前中后三段,每一段的草 坪高度依次递增,中间以两条小路隔开。

地下广场区域算是广场的一块辅景。地下广场种有高大的银杏,露 出的银杏只有尖尖的树梢,可以开阔的视野。在地下广场边缘平台上种 有中高的斑竹刚好遮住地下广场的墙面,使其更贴近自然。 水景区域是锦上添花之笔,少量的活水及喷泉提升了园区的活性灵性。 1 二.道路分析 广场大但人少,人行的道路一点也不显得拥挤,完全符合 人们休闲玩耍的需要。总左往右主干道通往右方的基督教堂方 向。小路2可以通往明玉珍皇帝陵。 从材质上来看,广场地上的铺装基本全是花岗岩,大致只 有两种颜色,一种黄,一种灰。三.水景分析 广场周围的景物但大多数是静态的,而有一处景观而则作为环境的动态装饰使广场环境活跃起来,那就喷泉。喷涌的水、流动的景、闪动的光 给商场给广场带来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并且喷泉能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漂浮物和二氧化碳含量有一定作用。 四.植物分析 中央公园每一个小地方都会有植物,然而广场有着大量的植物比如桂花树,银杏树,小竹子等等。桂花树的绿化效果好,体现速度快,栽植当年既能发挥较好的作用。桂花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并且桂花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有一定的抗性。银杏树干端直苍劲,树枝雄伟壮丽,苍翠挺拔。炎夏枝叶繁茂。绿茵蔽日,晚秋果实累累,一片黄金,给人以华贵典雅、大雅别致之感。并且把他们大量的栽植一起,其树冠彼此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外轮廓线,从而表现出艺术上的整体美。 竹子形态优美,具有极高的观赏性;生性强健,不为空气污染和酸雨,能净化空气;具有庞大的地下根系,保护水土能力强,并且具有较好的防风。 总结 中央公园广场设计不仅大气,在细节方面也非常好,设计合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广场整体感觉感觉比较自然,亲和力强,适合各种人群休憩玩耍。 2

重庆主城十佳约会地点

地处寸土寸金的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是主城区最精致的一块“碧玉”,是"森林重庆","宜居重庆"的产物。精致优雅的环境,成了很多情侣约会的最佳地点。 江北北城天街,到处都是充满浪漫情调的高档消费场所,吃饭、逛街、购物、聊天、看电影…… 无论何种约会,在这里都能享受到五星的待遇,也来次五星的热吻。毫无疑问,这里肯定是 一个上佳的约会圣地。 手拉手在静谧的林荫小道散步,山顶上躺着吹风,到美食街大快朵颐。春天去植物园赏樱花,

夏夜去一棵树观景台观全城灯火,秋季看红叶,冬日享暖阳。 都说大学是纯洁的爱情最后一块圣地,在满月的夜晚,吹拂着清风,数着天上的星星,闻着草的清香宫,手牵手,听着彼此的心跳,此生无憾。 沿着河堤上的碎石子路漫步,一路垂柳依依。清风拂面,长江的潮湿气息。对岸高楼鳞次栉比;而此岸,尘世喧嚣都与我们无关。租辆单车,你载着我欢快前行。双手环抱着你,脸

颊紧贴你宽阔厚实的背听心跳。傍晚时分,两人相依凭栏北望,对岸的渝中半岛,华灯初放,江水红似火…… 又或是只手牵着他,一只手拿着冰激凌,在洋人街游荡。坐在白色纱幔蕾丝的马车上,身边的他就是王子。在“宋朝”的繁华街头,用铜板买一把折扇或是胭脂盒送给彼此。走累了,到廊桥的木椅上分享一碗刨冰。生活如此美好…… 无论南北东西的竹林葱茏,或是统景天赐的山水黛碧,寻一眼脉脉温泉,浸泡其中。一碟豆 干,一杯果汁,一起翻阅喜欢的杂志,耳朵里塞着我们的歌。融化在幸福里。

长江大桥桥头,靠背坐在台阶上看日落,夕阳的金色余晖笼罩大地。身后摩天轮映衬着晚霞,眼前似锦繁花,银杏树下许诺永远。而酷暑盛夏,龙门阵水魔方、加勒比海岸,无疑也是情 侣约会的上佳选择。

重庆江北嘴CBD

重庆江北嘴C B D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一、江北嘴CBD规划概况 1、区位条件及定位 重庆市中央商务区总用地规模约5平方公里,由江北嘴现代商务区、解放碑商贸区和弹子石滨江地带功能配套区共同组成,形成“两区一线”,其中重点是“两区”,即江北嘴现代商务区、解放碑商贸区,三个组成部分各有职能分工,协调发展。从景观特征上看,江北嘴、解放碑、弹子石构成的“两区一线”地区,地处两江交汇,山水相依,有利于形成具有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的中央商务区形象。 区位图 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居于显要的中心位置,东临长江,南濒嘉陵江,与渝中区朝天门、南岸区弹子石滨江地区隔江相望,处于城市中的两江交汇口的景观密集区,南距现在的城市中心区解放碑公里,西距城市副中心观音桥地区公里。 其功能定位为重庆市中央商务区的商务中心区,将集中建设办公写字楼等金融商贸设施和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等市级大型公益文化设施,兼容商业、服务业居住等多种功能,是未来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 大剧院 科技馆 2、总体规划 效果图 效果图

江北嘴CBD用地规模约226公顷,总开发量约653万平方米 (其中地下开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写字楼262万㎡,约占总量的48%;酒店31万㎡,约占总量的6%;文化娱乐20㎡,约占总量的4%;商业配套50㎡,约占总量的9%;居住179万㎡,约占总量的33%,建成后可容纳居住人口约5万人,安排就业15万人。 二、开发建设情况 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的开发主要分三阶段建设: 1、第一阶段是完成前期规划和拆迁工作 整个江北嘴的拆迁工作自2003年启动 ,在市、区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于200 7年末完成了江北嘴片区2平方公里范围内约130余个企事业单位、万户居民、万人的整体搬迁任务。 拆迁前 2、第二阶段是启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 江北嘴CBD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快速推进,区内部分主干道路及水、电、气、讯等配套设施已基本形成;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等重点工程项目正加紧施工,招商楼以及特勤消防站已竣工投入使用,天主教堂也将于2008年年底投入使用,已出让地块的开发项目正进行相关审批手续。 建设图 3、第三阶段是商业开发和功能形成阶段 预计2008年底,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中央公园、基督教堂将基本建成,区内道路管网体系将全线贯通,已出让地块将全面开工建设,江北嘴CBD中心框架将基本形成;20 12年临江及中央公园周边地块的酒店、商务写字楼及公寓将建成开业,江北嘴CBD各项功能将基本齐备;2015年江北嘴CBD将全面建成,功能将得以逐渐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