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率与像素的关系

分辨率与像素的关系
分辨率与像素的关系

分辨率与像素的关系

清晰度定义

清晰度指影像上各细部影纹及其边界的清晰程度。

清晰度,一般是从录像机角度出发,通过看重放图像的清晰程度来比较图像质量,所以常用清晰度一词。而摄像机一般使用分解力一词来衡量它“分解被摄景物细节”的能力。单位是“电视行(TVLine)”也称线。意思是从水平方向上看,相当于将每行扫描线竖立起来,然后乘上4/3(宽高比),构成水平方向的总线,称水平分解力。它会随CCD象素数的多少、和视频带宽而变化,象素愈多、带宽愈宽,分解力就愈高。PAL制电视机625行是标称垂直分解力,除去逆程的50行外,实际的有效垂直分解力为575线。水平分解力最高可达575x4/3=766线。但是限制线数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带宽。经验数据表明可用80

线/MHz来计算能再现的电视行(线数)。如6MHz带宽可通过水平分解力为480线的图像质量。低档家用录像机,如VHS,最多能有240线的清晰度,高档家用摄录机,如S-V而数码摄录机的记录方式是数码信号的格式,清晰度在500线以上。(普通电视的清晰度大约280线,VCD的清晰度是230线)。分辨率和清晰度

家庭影院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种类、性能和功能永远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其有关的基础知识,或更确切的说是有关电视、电视机和其它视频播放设备的基础知识的话题,却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话题,也是许多家庭影院爱好者一致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对电视、电视机和其它视频播放设备的基础知识并非每个家庭影院爱好者都明白,对现在正在蓬勃发展着的新技术、新设备的特点也不能正确地理解。

不但如此,即使就是现在自己正在使用着的设备,也不懂得如何去将它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不懂得如何去将它的功能充分利用起来。笔者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影院爱好者,在这里希望能从探讨的角度出发,和大家一起来解读有关家庭影院图像技术和显示设备的一系列

常用的、实用的和重要的基本知识,其中还包括设备的使用和调整等方面的知识。在目前五彩纷呈的显示技术和显示设备中,我们拟从电视说起,在电视中,又打算从大家都最关心的分辨率和清晰度问题说起。

分辨率和清晰度还用得着讨论吗?

说起电视的分辨率和清晰度,似乎是尽人皆知、谁人都懂的问题,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可谈的,更没有必要作专文加以讨论。

在与清晰度有关的用语中,除了清晰度一词以外,我们经常还可以见到分辨力、分辨率、解析力、解析度、解像力、解像度这些词语。对于这些词语分别的含义和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怎样使用才合适,目前流行的看法是很不统一的,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不见的看法。

第一种:分辨率就是清晰度

这是一种最普遍的看法。这种看法认为,这些词语的意义是一样的或者说是一致的,有的人习惯于用分辨力(率)、分解力、解析力(度)和解像力(度)这一类词,而另一些人习惯于用清晰度这一个词。或者说,这些词的意义是一样的,但在习惯上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词汇,如习惯于将清晰度一词用于电视机,将分辨率一词用于计算机之类的显示器。

第二种:分辨率和清晰度是两回事

这种意见认为清晰度与分辨率(还包括分辨力、解析度、解像度等几个词语)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所指的具体内容本来就不一样。具体说来,清晰度是指人眼宏观看到的图像的清晰程度,是由系统和设备的客观性能的综合结果造成的人们对最终图像的主观感觉。(虽然是主观感觉,但不像主观听音评价那样不能用一个客观标准来计量,清晰度这种主观感觉是可以进行定量测试的,即可以用黑白相间的线条的粗细来衡量,并有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图,其测量数据有明确的单位,即电视线TVL)。

而分辨率与清晰度不同,它不是指人的主观感觉,而是指在摄录、传输和显示过程中所使用的图像质量记录指标,以及显示设备自身具有的表现图像细致程度的固有屏幕结构,说具体点就是指单幅图像信号的扫描格式和显示设备的像素规格。图像信号的扫描格式也好,显示设备的像素规格也好,都是用“水平像素×垂直像素”来表达的,其单位不是“线”,而是“点”。图像信号的分辨率和显示设备的分辨率是制式和规格决定了的,是固定不变的,而清晰度是因条件而可改变的。清晰度的线数永远小于图像信号分辨率像素所连成的线数。

比如,对于PAL制电视720×576的扫描格式,其水平像素为720点,也就是可以得到720条垂直竖线,但不论用什么高清晰度的显示器,也不可能获得720条电视线的水平清晰度。

第三种:分辨率和清晰度可以互换使用,但概念不同

这种意见实际上是介于上述两种极端意见之间的意见。这种意见认为:电视系统有一个清晰度,也可叫分辨率、分解力、解析力和解像度等;电视机最终反映的图像也有一个清晰度,也可以叫分辨率、分解力、解析力和解像度等,因此二者是可以互换使用的。但是,二者的概念并不一样,因此虽然清晰度一词和分辨率那几个词可以随便互换使用,但在心目中不能将“电视制式的清晰度”和“电视机所达到的图像清晰度”两者混淆。

对于以上3种意见,不知您赞同哪一种?不管赞同哪一种,现在的实际情况是,3种意见是并存着的;说不要将两者混淆,实际上这种混淆的情况是随处可见的。就以身边刚刚发生的一件小事为例,就可以知道不搞清这个问题的麻烦了。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同事将一份新方特出版的《数码影像产品导购手册》(2003.8总第24期)给我看,问为什么索尼的和松下的总共20款数字摄录机的“水平解像度”分别是500线、520线和530线3种情况,而佳能在手册上仅有的6款摄录机的“水平解像度”全部都是625线,难道佳能的摄录机比索尼和松下的摄录机清晰度要高100多线吗?

我向他解释说,索尼的和松下的是指摄录的图像信号可以达到的水平清晰度的“电视线”数,而佳能的是指摄录的图像信号制式的扫描线数,即PAL制720×625中的625线。前者是水平解像力所具备的清晰度,后者直接就是垂直解像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垂直分辨率。因此,索尼和松下摄录机表示的“水平解像度”多少线,与佳能摄录机表示的“水平解像度”多少线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那位同事听来听去很难搞得清楚,最后只好抱怨说:一个是水平的,一个是垂直的;一个是转换过的,一个是没有转换的,那为什么都一律说成是“水平解像度”呢?——我还能说什么呢?只好说:我也闹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人都不但认同将清晰度与分辨率、解像度等词混用,而且还要近乎顽固地维护这种让明白的人可能明白,不明白的人就让他不明白的做法! 为了让不明白的人也能明白一点,我们在下面将对电视的清晰度、分辨率和电视制式的概念和来源作一个简单介绍,使上面所说的这个问题能得到比较统一和合理的认识。

电视的清晰度

1、人眼的分辨力和电视的清晰度

人眼的分辨力是指人眼对所观察的实物细节或图像细节的辨别能力,具体量化起来就是能分辨出平面上的两个点的能力。人眼的分辨力是有限的,在一定距离、一定对比度和一定亮度的条件下,人眼只能区分出小到一定程度的点,如果点更小,就无法看清了。根据人眼的分辨力,决定了影视工作者力求达到的影像清晰度的指标,也决定了采用图像像素的合理值。

人眼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也称为“视觉锐度”,视觉锐度的大小可以用能观察清楚的两个点的视角来表示,这个最小分辨视角称为“视敏角”。视敏角越大,能鉴别的图像细节越粗糙;视敏角越小,能鉴别的图像细节越细致。在中等亮度和中等对比度的条件下,观察静止图像时,对正常视力的人来说,其视敏角在1~1.5分之间,观察运动图像时,视敏角更大一些。

为了将研究的对象从两个点扩大到一个面,所以将视敏角从人眼到两个点之间的夹角,引伸到从观察点(人眼)到一定距离的一条相邻黑、线条”之间的夹角。如果观察的是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一系列连续水平黑白线条,则能表现出图像的垂直清晰度;如果观察的是在水平方向排列的一系列连续垂直黑白线条,则能表现出图像的水平清晰度。

电视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确定出了电视应当设计成具有多高的垂直清晰度和多高的水平清晰度,再从清晰度推算出需要多少条水平扫描线和多少条垂直扫描线,从扫描线又推导出需要多少水平像素和多少垂直像素,也即建立起了相应的图像的分辨率和单幅电视图像的扫描格式,将它再与每秒钟图像的显示次数和其它指标结合起来,最终建立起了相应的电视制式。下面,我们以PAL制电视为例,说明其清晰度和分辨率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2、垂直清晰度

上面已经提到过,根据视敏角原理,人眼能辨别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相邻黑白水平线条的细致程度叫垂直清晰度,但是怎么来鉴别和量度这个细致程度呢?下面参照图4来加以说明。假设画面高度为H,在垂直方向上有M条黑白相间、具有一定宽度的水平线条,每条水平线条在垂直方向上的宽度为h。如果人眼在距离为L处刚好可以分辨清楚这些水平线条,则视敏角θ可表示为:

θ=h/L(弧度)

因为每条线对的宽度为

h=H/M

则有

θ=H/(LM)(弧度)

将弧度化为角度后,则为

θ=3438H/(LM)(分)

也就是

M=3438(H/L)(1/θ)

试验表明,观看图像的最佳距离应当是画面高度的4倍至5倍,这时的总视角约为15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人眼不转动就能看到完整的画面。这个距离,既可以避免因过近观看时眼球需要不停地转动而引起眼疲劳,又可以避免过远观看时对图像辨别能力的降低,以及防止画面以外的景像进入视野中。如果选择观看距离L为画面高度H 的5倍,即L=5H,将其与视敏度θ=1.5分一起代入上式后,则为

M=3438(1/5)(1/1.5)

=458(线)

这个458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458条电视线,简称“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到,在5倍画面高度的距离观看图像时,人眼的垂直分辨力是约458线,这时图像所具有的垂直清晰度正是458线。这样,在制定电视制式的扫描格式时,其垂直像素应当基于458线清晰度来考虑。

水平清晰度

水平清晰度的确定,与确定垂直清晰度的思路是一样的。不过,由于电视机画面的宽高比,以及垂直清晰度和水平清晰度对整体图像质量影响的关系,不经过上述复杂的推导,也可以很方便地算出水平清晰度线数来。

传统电视屏幕的宽高比是4:3,这是根据原来的电影银幕的长宽比预先确定下来的。试验说明,在图像显示时,水平清晰度和垂直清晰度应当接近或一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利用这两点,再根据垂直清晰度计算原理,将垂直清晰度线数乘以屏幕幅型比4/3,立即可以算出图像的水平清晰度线数N为

N=4/3 M

=4/3×458

=610(线)

这就是说,在5倍画面高度距离观看4:3画面的图像时,人眼的水平分辨力约为610线,这时图像所具有的水平清晰度正是610线。 以上就是电视垂直清晰度和水平清晰度的来源。从这里不难看

出,在明确了人眼的垂直和水平“分辨力”后,也明确了电视的“清晰度”的概念:电视的清晰度是指电视机已经显示出来的黑白相间的直线,在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将屏幕排满时,人眼所能辨别的最细线条数,或者说能辨别的最多线条数。在垂直方向排列的这种水平线条的最大数量,是电视的垂直清晰度;在水平方向排列的这种垂直线条的最大数量,是电视的水平清晰度。

可见,清晰度是在确定电视图像的扫描线数和像素数之前就提出来了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物理量,而与“水平像系×垂直像素”所表示的分辨率概念和物理量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分辨率对图像信号来说也好,对显示器材的屏幕像素来说也好,都是固定不变的,而清晰度却是可变的。虽然图像信号分辨率的高低对电视机图像清晰度有影响,但信号分辨率并不是人们看到的图像清晰度;显示设备的像素对图像清晰度也有影响,但它也并不是人们看到的图像清晰度。图像信号分辨率是源头,最终显示的图像清晰度是结果;从数量上来说,清晰度永远小于分辨率。同一分辨率的图像信号,通过不同的传输渠道和不同的显示设备,最终得到的图像清晰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分辨率与清晰度之间并没有直接换算关系。如果说有换算关系的话,也只能是“自己与自己”换算,而不能进行源头与结尾、源头与中间以及中间与结尾之间的换算。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以后将要谈到。

PAL制电视图像分辨率的由来

从上面的介绍已经知道,将处在同一垂线上的所有水平扫描点(水平像素)从垂直方向连接起来,可以构成垂直方向的许多线条;将每一条水平扫描线的所有扫描点(水平像素)从水平方向连接起来,可以构成许多水平线条。那么,如果已经有458条水平扫描线和610条垂直线条将屏幕布满,这些线条是否就可以再现出上面计算出来的458线垂直清晰度和610线水平清晰度来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牵涉到“孔阑效应”和扫描线的有效性问题。

所谓孔阑效应,是指当扫描电子束光点尺寸小到与实物细节或图像细节光点尺寸相同和相近时,会造成对应尺寸的图像细节模糊的现象,也就是图像清晰度受电子束孔径(直径)大小限制的现象。这种现象既存在于摄像过程中,也存在于显像过程中。以摄像为例,具体说来是这样的:由于扫描电子束光点的电信号是被摄取的实物细节光点所具有的面积内的平均值,当扫描电信号光点与实物细节在尺寸上差不多时,如果扫描电子束在扫过两个黑白相邻的实物细节时,电子束正好扫在实物细节光点上,那么就能真实地重现黑、白光点的突变

边界,保持了高的水平清晰度;相反,如果扫描电子束扫过的不是两个黑白相邻的光点本身,而是它的边缘,这时,就不能重现出光点黑白突变的边界,而是重现出一个明暗过渡的边界,从而使图像细节变得模糊,使图像水平清晰度下降,其下降的程度为50%。从统计规律来说,刚好扫在光点上和刚好扫在光点的边界上各有50%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对整幅图像来说,有50%面积维持了原有的清晰度;有50%面积的清晰度只有原来的一半,即还保留了原图像总清晰度的25%。因此,整幅图像最后50%和25%的清晰度加起来,得到了相当于原来75%的清晰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扫描线也与孔阑效应有相类似的情况。当扫描线的宽度与线条的宽度相当时,如果正好扫在黑白线条上,则能够保持原有的垂直清晰度;如果扫描线正好扫在黑白线条之间,则重现的黑白线条是灰的,黑白线条边界变得模糊,清晰度降低,使这一条扫描线的有效率降低到50%,垂直清晰度相应也降低到50%。根据统计学的道理,正好扫在黑白线条上和正好扫在黑白线条之间的情况各占50%的几率,所以同样也可以得到最后显示的图像垂直清晰度只有扫描信号所具有的垂直清晰度的75%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好扫在线条上”或“正好扫在线条间”,是一种简化的说法,实际还有无数中间状态,但在中间状态时清晰度下降的比例不同,没有50%这么大,但各种状态对清晰度影响的综合效果,与简化为“正好扫在线条上”或“正好扫在线条间”的效果是相同的,即整幅图像最后只相当于原来75%的清晰度,孔阑效应的综合情况也是如此。

因此,为了保证复原100%的清晰度,就应当增加垂直和水平扫描线,也就是在上面所计算出的垂直清晰度458线上需要乘以一个系数K,这个系数K称为有效系数,这个系数一般取1.3~1.4。乘以有效系数以后,所得到的扫描线数肯定大于458线。 如果不采用乘以有效系数的办法,我们姑取就以上面计算出的75%的总有效率来计算,也可以反推出要还原出100%的清晰度时应当具有的扫描线的行数m:

m=458÷0.75=611(行)

同样,根据电视屏幕4:3的比例,也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垂直扫描线n的数量: n=611×4/3=815(行)

可见,要达到普通人在正常收视条件下获得458线的垂直清晰度和610线的水平清晰度图像,原则上需要611行水平扫描线和815行垂直扫描线。因为垂直扫描线并非直接从竖向扫出来的,而是水平扫描

线上的像素点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起来构成的一条线,所以人们也可能将其叫做垂直扫描线,也可能将其叫做水平像素点。

以上讲到的水平扫描线是构成图像的有效扫描线,如果加上逆程扫描线,水平扫描线的数字还要大些。由于在制定电视制式时考虑到视频带宽和其他技术条件的限制,最后将PAL制的扫描格式确定为: 水平像素×垂直方向的水平扫描线=720×625

在625条扫描线中,包括了50行左右的逆程线,实际有效扫描线为575~576左右。

由于制定电视制式时,PAL制电视最后安排的视频带宽

为6MHz,这种带宽连720×625都不能完全满足,实际使用时,只好将PAL制电视的图像格式在720×625的基础上又有所压缩,压缩的是水平像素点,保留了625行水平扫描线。因此,PAL制电视的分辨率经过由815×611到720×625的降低,再经过为满足6MHz视频带宽的压缩,PAL制电视并不能达到458线的垂直清晰度和610线的水平清晰度,而只能达到431线的垂直清晰度和468线的水平清晰度。有关这些问题,将在后续的文章中加以介绍。

像素和分辨率有什么不同

像素 译自英文Pixel,图像元素(Picture element)的简称,是单位面积中构成图像的点的个数。每个像素都有不同的颜色值。单位面积内的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图像的效果就越好。像素有时被简称为pel(picture element的缩写)。 数码相机的像素分为最大像素数和有效像素数。 最大像素: 英文名称为Maximum Pixels,所谓的最大像素是经过插值运算后获得的。插值运算通过设在数码相机内部的DSP芯片,在需要放大图像时用最临近法插值、线性插值等运算方法,在图像内添加图像放大后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运算后获得的图像质量不能够与真正感光成像的图像相比。 在市面上,有一些商家会标明经硬件插值可达XXX像素,这也是相同的原理,只不过在图像的质量和感光度上,以最大像素拍摄的图片清晰度比不上以有效像素拍摄的。 最大像素,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像素,一些商家为了增大销售额,只标榜数码相机的最大像素,在数码相机设置图片分辨率的时候,的确也有拍摄最高像素的分辨率图片,但是,用户要清楚,这是通过数码相机内部运算而得出的值,再打印图片的时候,其画质的减损会十分明显。 有效像素: 有效像素数英文名称为Effective Pixels。与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镜头变焦倍率下所换算出来的值。以美能达的DiMAGE7为例,其CCD像素为524万(5.24Megapixel),因为CCD有一部分并不参与成像,有效像素只为490万。 数码图片的储存方式一般以像素(Pixel)为单位,每个象素是数码图片里面积最小的单位。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要增加一个图片的面积大小,如果没有更多的光进入感光器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像素的面积增大,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图片的锐力度和清晰度。所以,在像素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数码相机能获得最大的图片像素,即为有效像素。 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通常会看到商家标榜最大像素达到XXX和有效像素达到XXX,那用户应该怎样选择呢?在选择数码相机的时候,应该注重看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是多少,有效像素的数值才是决定图片质量的关键。 数码相机的像素设置与冲印照片尺寸对照表: 部分数码相机的像素设置与可冲印最佳照片尺寸对照表,可以根据自己希望冲印照片的

像素和分辨率的关系

像素和分辨率的关系 一、图片的像素和分辨率 1、像素是组成图象的最基本单元要素:点。 2、分辨率是指在长和宽的两个方向上各拥有的像素个数;单位面积上的像素个数(用PPI表示,单位是“像素/英寸”)。 一个像素有多大呢主要取决于显示器的分辨率,相同面积不同分辨率的显示屏,其像素点大小就不相同。 大家都知道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而面是由无数条线组成,即一个平面是由无数个点所组成。但无论技术多先进发达,人类总是不可能做到一幅图象由无数个点来构成的境界,只能在长和宽的方向上由有限个点组成而已。 这些有限的点就叫做像素,每一个长度方向上的像素个数乖每一个宽度方向上的像素个数的形式表示,就叫做图片的分辨率。 如一张640X480的图片,表示这张图片在每一个长度的方向上都有640个像素点,而每一个宽度方向上都480个像素点,总数就是640X480=307200(个像素),简称30万像素。 显然单位面积上像素点越多即像素点越小,这图片就越清晰细腻。那这个像素点究竟有多大小呢单纯从图片来说是不能确定这个点有多大的。这个大小和显示屏的分辨率息息相关。 二、显示屏分辨率 1、显示屏分辨率 显示屏的尺寸是指其对角线的长度,用英寸表示,1英寸=25.4毫米。 我们以一款手机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其主屏尺寸:4寸,主屏分辨率:800x480像素,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可知其长宽为寸寸(87.1毫米X52.3毫米)。800/=233,即每英寸长度有233个像素,每一个像素有800=0.109毫米大。 就是说这个手机的显示屏共由800X480=384000个边长为0.109毫米大小相等的像素点所组成。任何一张图片在这个显示器里百分之百全屏显示时(图片作为墙纸或屏保时效果最好),其像素点都是这么大。如果图片大过显示屏,则要滑动滚动条才能看完全图,如果小于显示屏,则会居中显示,无图显示处为黑框显示。对于640X480分辨率的图,在此显示屏中会居中显示,在长度方向上两端会有一截为黑框显示。这个图片的尺寸长为69.68毫米,宽为52.3毫米。如果

清晰度与分辨率

清晰度指影像上各细部影纹及其边界的清晰程度。 清晰度,一般是从录像机角度出发,通过看重放图像的清晰程度来比较图像质量,所以常用清晰度一词。而摄像机一般使用分解力一词来衡量它“分解被摄景物细节”的能力。单位是“电视行(TVLine)”也称线。意思是从水平方向上看,相当于将每行扫描线竖立起来,然后乘上4/3(宽高比),构成水平方向的总线,称水平分解力。它会随CCD象素数的多少、和视频带宽而变化,象素愈多、带宽愈宽,分解力就愈高。PAL制电视机625行是标称垂直分解力,除去逆程的50行外,实际的有效垂直分解力为575线。水平分解力最高可达 575x4/3=766线。但是限制线数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带宽。经验数据表明可用80线/MHz 来计算能再现的电视行(线数)。如6MHz带宽可通过水平分解力为480线的图像质量。低档家用录像机,如VHS,最多能有240线的清晰度,高档家用摄录机,如S-V而数码摄录机的记录方式是数码信号的格式,清晰度在500线以上。(普通电视的清晰度大约280线,VCD的清晰度是230线)。 [编辑本段]分辨率和清晰度 家庭影院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种类、性能和功能永远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其有关的基础知识,或更确切的说是有关电视、电视机和其它视频播放设备的基础知识的话题,却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话题,也是许多家庭影院爱好者一致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对电视、电视机和其它视频播放设备的基础知识并非每个家庭影院爱好者都明白,对现在正在蓬勃发展着的新技术、新设备的特点也不能正确地理解。 不但如此,即使就是现在自己正在使用着的设备,也不懂得如何去将它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不懂得如何去将它的功能充分利用起来。笔者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影院爱好者,在这里希望能从探讨的角度出发,和大家一起来解读有关家庭影院图像技术和显示设备的一系列常用的、实用的和重要的基本知识,其中还包括设备的使用和调整等方面的知识。在目前五彩纷呈的显示技术和显示设备中,我们拟从电视说起,在电视中,又打算从大家都最关心的分辨率和清晰度问题说起。 分辨率和清晰度还用得着讨论吗? 说起电视的分辨率和清晰度,似乎是尽人皆知、谁人都懂的问题,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可谈的,更没有必要作专文加以讨论。 在与清晰度有关的用语中,除了清晰度一词以外,我们经常还可以见到分辨力、分辨率、解析力、解析度、解像力、解像度这些词语。对于这些词语分别的含义和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怎样使用才合适,目前流行的看法是很不统一的,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不见的看法。第一种:分辨率就是清晰度 这是一种最普遍的看法。这种看法认为,这些词语的意义是一样的或者说是一致的,有的人习惯于用分辨力(率)、分解力、解析力(度)和解像力(度)这一类词,而另一些人习惯于用清晰度这一个词。或者说,这些词的意义是一样的,但在习惯上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词汇,如习惯于将清晰度一词用于电视机,将分辨率一词用于计算机之类的显示器。第二种:分辨率和清晰度是两回事 这种意见认为清晰度与分辨率(还包括分辨力、解析度、解像度等几个词语)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所指的具体内容本来就不一样。具体说来,清晰度是指人眼宏观看到的图像的清晰程度,是由系统和设备的客观性能的综合结果造成的人们对最终图像的主观感觉。(虽然是主观感觉,但不像主观听音评价那样不能用一个客观标准来计量,清晰度这种主观感觉是可以进行定量测试的,即可以用黑白相间的线条的粗细来衡量,并有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图,其测量数据有明确的单位,即电视线TVL)。

摄像头的像素与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摄像头的像素与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分类:基础知识2011-03-20 17:59733人阅读评论(0)收藏举报最近在看摄像头的驱动, 一直没搞懂像素和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特收集来学习一下: 我们买数码相机或是评价相机功能的时候,常常提到相机的“像素”这一概念,认为像素大的相机就好,就能拍出精细的图片来,现在有的高档数码相机的像素数高达上千万,一般的家庭用相机的像素达到了四百万到五百万。是不是我们购买相机的时候,“像素”就是我们评价相机和追求的唯一参数?答案是否定的,这里首先要弄清像素的基本概念。 “像素”是相机感光器件上的感光最小单位。就像是光学相机的感光胶片的银粒一样,记忆在数码相机的“胶片”(存储卡)上的感光点就是像素;要想得到分辨率高(也就是细腻的照片),就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像素数;是不是像素高的相机拍出的照片就一定比像素低的相机拍出的照片清晰呢?这首先要弄清一个概念,照片的清晰度不是取决于像素数,而是取决于像素的“点密度”(就是图片的分辨率)(用ppi表示,单位是“像素/英寸”),“像素数”和“点密度” 是两个概念,“像素数”(点数)是感光点的总量,而“点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点数(像素点),只有单位面积上的感光点数越多,拍出的照片才越细腻。所以,反映照片清晰程度的参数是“点密度”(图片分辨率),而非总的点数。像素虽高,若印的照片也很大,其“点密度”并不高,照片也不细腻;相反,像素不高,若只印很小幅面的照片,也可以得到很细腻的照片。所以确切地说,像素高,意味着能拍出幅面大的照片;所以,“像素”的高低,表示着照片幅面的大小;这样说来,我们购买相机的时候,就要考虑你准备拍摄的照片的最大尺寸是多大,再决定要求的像素数。若你准备开影楼或做广告,需要放大很大幅面的照片,就需要选择“最高像素”高的相机;若只是家庭使用,不准备放大很大的照片,也就不必追求太高的像素数。当然,高像素的代价是高价位,所以用户在选择相机时,既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也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我们在使用数码相机拍照时,往往有几组数字供我们选择: 640×480, 1024×768, 1600 ×1200,2048×1536,……

遥感影像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关系

遥感影像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关系

遥感影像的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关系 航空摄影测量对影像的要求 航空摄影测量的实践可以用来借鉴分析卫星影像与成图比例尺的选择。这是因为二者的成图原理相似,并且航空摄影测量具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实验数据,是非常成熟的。 航空摄影测量中没有直接给出对影像分辨率的要求,但可以通过对摄影仪物镜分辨率的要求和摄影比例尺来推断。航摄中航摄仪镜头分辨率表示通过航空摄影后在影像上能够分辨的线条的最小宽度(这里没有考虑软片和像纸的分辨率)。在航摄规范(GB/T 15661-1995)中规定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每毫米内不少于25 线对”。根据物镜分辨率和摄影比例尺可以估算出航摄影像上相应的地面分辨率D,即D=M/R。(其中M 为摄影比例尺分母,R 为镜头分辨率。)根据航摄规范中“航摄比例尺的选择”的规定和以上公式,可得表(1) 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影像地面分辨率(m) 1:5000 1:10 000~1:20 000 0.4~0.8 1:10 000 1:20 000~1:40 000 0.8~1.6 1:2 5000 1:25 000~1:60 000 1.0~2.4 1:50 000 1:35 000~1:80 000 1.4~3.2 上表可以作为选择卫星影像分辨率的参考。顺便指出,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成图比例尺愈大,所需的影像分辨率愈高,但两者并不是成线性正比关系,而是非线性的。

2 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选择 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选择除了考虑不同比例尺成图对影像分辨率要求,还要考虑现有可获取的卫星影像产品之规格,因为卫星摄影与航空摄影不同,其摄影高度(即摄影比例尺)是固定的。 下面列出几种商用卫星影像的分辨率。表(2) 卫星QuickBird-2 IKONOS-2 SPOT-5 SPOT-4 Landsat-7 最高分辩率(m) 0.61 1 2.5 10 15 对照表(1)和表(2),个人认为就目前较为稳定的卫星影像货源来讲,对于1:5000~1:50 000 的基础测绘更新试验,可以考虑如下的分辨率选择。表(3) 成图比例尺卫星影像(分辨率) 1:5000~1:10 000 QuickBird(0.61m) IKONOS-2 (1m) 1:25 000 QuickBird-2(0.61m) IKONOS-2 (1m) SPOT-5(2.5m) 1:50 000 SPOT-5(2.5m) 对于已有旧版实测地形图的地区,若有足够密度的图上参考点(即可与卫片上的同位置点相一致)作范围控制的基础上,在地形图局部快速更新(修、补测)时,可以考虑适当放宽对分辨率的要求,如用2.5m 分辨率卫片局部修、补测1:10 000 地形图,用10m 分辨率卫片局部修、补测1:50 000 地形图等。 卫星与航拍影像由像素点组成,像素点越丰富,照相辨认的细节的尺寸越小。影像照片上像素点的密度常用每毫米多少条线来表示,线越多表示影像质量越高。例如,卫星影像每平方毫米的纵横线数各250条,也就是每平方毫米内排列:62500个像素点,其相邻两像素点间的距离只有4微米,这样微小的间隔,即使放大10倍,肉眼也是看不出来的。照片上4微米相当于地面距离多少呢?这与照相机的焦距和卫星的飞行高度有关。如果焦距为2米,飞行高度150公里,那末,根据简单的几何学关系就可求得地面距离为0.3米。这个长度就叫做照片的地面分辨率。通俗地说,地面分辨率是能够在照片上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间距,但它并不代表能从照片上识别地面物体的最小尺寸。1尺寸为0.3米的目标,在地面分辨率为0.3的照片上,只是1个像素点,不管把照片放大多少倍,依然只

图像大小和分辨率

图像大小和分辨率 与数码照片有关的工作中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就是对图像大小与分辨率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作为照片处理者,你随时都会遇见ppi值(每英寸像素的数量)、像素大小以及输出大小。要想获得精确的图像效果,尤其是打印后的图像效果,把这两个概念整理清楚是非常必要的。 图像大小 图像文件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图像大小(不要与图像文件的大小混淆了)以及它的分辨率。图像大小涉及的是图像中点的数量。以像素乘以像素来说明,第二个像素值指的是垂直方向的像素数量。例如一个图像的大小可以是4368×2912像素,也就是共有12719616或者取整为1200万个图像点,也就是1200万像素。图像文件大小则与它所需的存储空间有关,以字节为单位。 一个图像的像素越大,所含的图像信息就越多,被清楚还原的尺寸也就越大。在输出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像素越大,单个细节就显示得越清楚,就越会形成清晰的视觉效果。但这里的视觉图像大小只是一个非实体的、虚拟的值,单独这个值既不能以厘米计算纸上的图片大小,也不能说明显示器上的图像大小。为了对图像上的大小进行确切的描述,还需要另外一个值,那就是分辨率,因为只有通过介质的显示,数字的像素信息才能有一个实际的载体。 分辨率 分辨率是用来表示一定长度的线段上的图像点数量的参数,用每英寸像素(ppi)来表示。它描述的是一个特定的输出介质在一个区域内所能显示的像素数量,同时也表明了在这个介质上正确展示一张照片的最低要求。每个输出介质的分辨率都是不同的。

你可以把一个图像想象成一个大的马赛克,每个像素中都含有关于各个马赛克“小石子儿”所应有的色彩信息。输出介质决定着单颗小石子儿的大小——显示器上的单颗小石子儿较大,而打印照片时相纸上的单颗小石子儿较小。因此在平铺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相纸所能容纳的小石子儿要比显示器容纳的多。也可以说,显示器在相同面积中所需要的小石子儿较少。相应的,在小石子儿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在显示器上所铺出来的面积就更大。但是在这两种显示介质前,在与这两个马赛克保持相应距离时,你会看到同样的图像。 此外,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分辨率这个概念也被应用于其他与摄影相关的情况,但是不同情况下的所指少有不同。 ——镜头分辨率描述的是这个镜头将黑白相间的细线条分辨开来成像的能力,即解像能力 ——相机的感光元件用分辨率来描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测量像素的数量,也就是可以成像的测量像素的总量(通常用“百万像素”表示) ——与相机的感光元件非常相似的是,显示器把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所可能显示的像素的总量也口语化地叫做分辨率,虽然这更多地是在描述显示器的大小(在这个意义上,更接近“图像大小”的概念) 但是一张照片的分辨率并没有说出这个图像文件中真正的像素数量。在一个特定的输出介质上,一张大图和一张小图的显示分辨率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大图要比小图显得大得多。为了理解这其中的关联,请你在后面的叙述中想象一下两个不同的图片文件,它们展示的是同一个主题:照片1的图像大小是6048×4032像素,照片2只有300×200像素。这两张照片将在显示器上和相纸上被展示出来。

像素和分辨率的概念及换算

经常会有朋友问到200万高清网络机是多少分辨率,或者1600*1200是多少万像素?今天刚好从网上找到一篇这样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深圳真功夫监控科技收集整理../../ 1.什么是像素? 简单的说,我们通常所说的像素,就是CCD上光电感应元件的数量,一个感光元件经过感光,光电信号转换,A/D转换等步骤以后,在输出的照片上就形成一个点,我们如果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Pixel)。 像素分CCD像素和有效像素,现在市场上的数码相机标示的大部分是CCD的像素而不是有效像素。PS:1/1.8的CCD比1/2.7的CCD要好 2. 什么是分辨率? 所谓的“分辨率”指的是单位长度中,所表达或撷取的像素数目。 我们通常说的数码相机输出照片最大分辨率,指的是影像分辨率,单位是ppi(Pixel per Inch)除此之外,还有: 打印分辨率,单位是dpi(dot per inch) 显示器分辨,就是Windows桌面的大小。常见的设定有640x480、800x600、1024x768…等。 屏幕字型分辨率:PC的字型分辨率是96dpi,Mac的字型分辨率是72dpi。 当然还会有其他输出设备的分辨率。 3.影像分辨率和像素的关系 前面已经说了,像素分有效像素和CCD像素 200万像素的CCD,最大影像分辨率是1600×1200=192万像素,也就是说,实际的有效像素就是192万。其他像素级的数码相机的计算方法也是类似的。 可以看出,像素越高,最大输出的影像分辨率也越高。 4.打印分辨率和像素的关系 打印分辨率,关系到我们冲印照片的大小 其实计算方法也是很简单的: 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有效像素192万,最大输出1600×1200的相片 宽:1600 Pixels/300 dpi=5.3" 高:1200 Pixels/300 dpi=4" 也就是说如果用300dpi输出分辨率冲印,最多能冲印5.3×4英寸的照片,而通常照片的尺寸是:5寸:5×3.5 6寸:6×4 很明显的看出,200万像素能以300dpi的效果冲印最大5寸的照片。 (顺便说一下:人眼能分辨出的最大分辨率是300dpi,超过这个分辨率,人的眼睛是无法看出差别的,也就是说300dpi和600dpi在人眼看来是没有差别的,所以现在的冲印设备最大的设计输出分辨率,就是300dpi,当然每个人对于清晰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能达到200dpi 就能让大部分人满意

分辨率与像素的关系

分辨率与像素的关系 清晰度定义 清晰度指影像上各细部影纹及其边界的清晰程度。 清晰度,一般是从录像机角度出发,通过看重放图像的清晰程度来比较图像质量,所以常用清晰度一词。而摄像机一般使用分解力一词来衡量它“分解被摄景物细节”的能力。单位是“电视行(TVLine)”也称线。意思是从水平方向上看,相当于将每行扫描线竖立起来,然后乘上4/3(宽高比),构成水平方向的总线,称水平分解力。它会随CCD象素数的多少、和视频带宽而变化,象素愈多、带宽愈宽,分解力就愈高。PAL制电视机625行是标称垂直分解力,除去逆程的50行外,实际的有效垂直分解力为575线。水平分解力最高可达575x4/3=766线。但是限制线数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带宽。经验数据表明可用80 线/MHz来计算能再现的电视行(线数)。如6MHz带宽可通过水平分解力为480线的图像质量。低档家用录像机,如VHS,最多能有240线的清晰度,高档家用摄录机,如S-V而数码摄录机的记录方式是数码信号的格式,清晰度在500线以上。(普通电视的清晰度大约280线,VCD的清晰度是230线)。分辨率和清晰度 家庭影院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种类、性能和功能永远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其有关的基础知识,或更确切的说是有关电视、电视机和其它视频播放设备的基础知识的话题,却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话题,也是许多家庭影院爱好者一致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对电视、电视机和其它视频播放设备的基础知识并非每个家庭影院爱好者都明白,对现在正在蓬勃发展着的新技术、新设备的特点也不能正确地理解。 不但如此,即使就是现在自己正在使用着的设备,也不懂得如何去将它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不懂得如何去将它的功能充分利用起来。笔者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影院爱好者,在这里希望能从探讨的角度出发,和大家一起来解读有关家庭影院图像技术和显示设备的一系列

DPI和像素、厘米、英寸之间的关系和换算及CSS中的长度单位

DPI和像素、厘米、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像素不能直接换算成英寸、厘米,要在dpi下才能换算! photoshop中两种分辨率换算 72像素/英寸=28.346像素/厘米 300像素/英寸=118.11像素/厘米 1 厘米=0.3937 英寸 1 英寸=2.54 厘米 以常见1024像素对比: 1024像素=3.413英寸=8.67厘米 (300像素/英寸dpi 每英寸≈0.003333像素) 所以1024像素的厘米尺寸就是:1024*0.003333*2.54 1024像素=14.222英寸=36.12厘米 (72像素/英寸dpi 每英寸≈0.013889像素) 所以1024像素的厘米尺寸就是:1024*0.013889*2.54 提起分辨率,我们需要了解两个概念,图像分辨率和输出分辨率,图像分辨率是每英寸的像素数,以ppi 为单位,图像分辨率又常常被表示成每一个方向上的总像素数量,比如640×480像素、1280×960像素等。而决定图像输出质量的是图像的输出分辨率,描述的是设备输出图像时每英寸可产生的点数(dpi),以dpi 为单位,两者有联系但并不总是相等的。 dpi (dot per inch)输出分辨率 打印机分辨率又称为输出分辨率,是指在打印输出时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每英寸最多能够打印的点数,通常以“点/英寸”即dpi(dot per inch)表示。而所谓最高分辨率就是指打印机所能打印的最大分辨率,也就是所说的打印输出的极限分辨率。平时所说的打印机分辨率一般指打印机的最大分辨率,目前一般激光打印机的分辨率均在600×600dpi以上。 dpi是“dot per inch”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每英寸长度内的点数。通常,我们都使用dpi来作为扫描器和打印机的解析度单位,数值越高表示解析度越高。目前,市面上出售扫描器的光学解析度主要有600×1200 dpi和1200×2400 dpi两种。扫描器的光学解析度由两个数字构成,是因为横向解析度和纵向解析度不同。较小的数字通常为纵向解析度,即我们一般区分扫描器解析度用的数值。也就是说,600×1200 dpi 的扫描器,我们通常简称为600 dpi。 电脑显示器的解析度约为72dpi,这个数值其实是这样计算出来的:以一部15寸的电脑显示器为例,可视面积的水平长度大约为11.2寸,如果显示模式是800×600,那么解析度就是800/11.2=71.4。如果是17寸电脑显示器,以1024×768的显示模式来看,解析度就变成1024/12.8=80了。 像素(Pixel) 对于计算机的屏幕设备而言,像素(Pixel)或者说px是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就是一个点。其它所有的单位,都和像素成一个固定的比例换算关系。所有的长度单位基于屏幕进行显示的时候,都统一先换算成为像素的多少,然后进行显示。所以,就计算机的屏幕而言,相对长度和绝对长度没有本质差别。任何单位其实都是像素,差别只是比例不同。 如果把讨论扩展到其它输出设备,比如打印机,基本的长度单位可能不是像素,而是其它的和生活中的度

图像尺寸与像素的关系

图像尺寸与像素的关系 大概有很多初学者都知道,拍来的片片如果像素太高,会占内存,输出会很慢.但如果像素低,片片又会不清晰,大家也应该很清楚要视情况与用途而在电脑里设定片片的像素,但应该如何去设呢? 显示器上的图像是由许多点构成的,这些点就称为像素,意思就是“构成图像的元素”。但是要明白一点:像素作为图像的一种尺寸,只存在于电脑中,如同RGB色彩模式一样只存在于电脑中。像素是一种虚拟的单位,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像素这个单位的。 眼眸作者:孤小默 这里小编使用Photoshop来说明,打开图片然后点击菜单栏的(图像—图像大小),可看到如下右图的信息。图像 尺寸/像素的讲解与设定 上面的像素大小我们都已经熟悉了,指的就是图像在电脑 中的大小。其下的文档大小,实际上就是打印大小,指的 就是这幅图像打印出来的尺寸。可以看到打印大小为 17.64×10.58厘米。它可以被打印在一张A4大小的纸上。那是否就是说500像素等同于17.64厘米呢?那么1000像素打印大小是否就是17.64×2=35.28厘米呢?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电脑中的像素和传统长度不能直接换算,因为一

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现实的,他们需要一个桥梁才能够互相转换,这个桥梁就是位于文档大小宽度和高度下方的分辨率。注意这里的分辨率是打印分辨率,和“显示器分辨率”是不同的。 图像尺寸/像素的讲解与设定 现在看它的取值为72,后面的单位是像素/英寸,表示“像素每英寸”。英寸是传统长度,那么这个“像素每英寸”换句话就是“每英寸多少像素”。指在1英寸的长度中打印多少个像素。现在取值是72,那么在纸张上1英寸的距离就分布72个像素,2英寸就是144像素,由此类推。 为什么不是“像素每厘米”呢?这主要是英制单位使用范围较为广泛,我们平时所说的电视机或者显示器的寸数也就是英寸。在出版印刷行业也是如此,所以为了方便计算和转换,通常使用“像素每英寸”作为打印分辨率的标准。简称为dpi,Dot(点)Per(每)Inch(英寸)。 在Photoshop中,也可以把分辨率单位换成符合我们习惯的“像素每厘米”,如下左图。想一想,如果我们把打印大小和打印分辨率调整为下右图所示那样,像素大小是多少?首先看分辨率:每厘米80像素。再看宽度是10厘米,所以宽度的像素就是80×10=800像素。那么高度就是480像素。 在像素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打印分辨率将会扩大图像

像素与照片尺寸、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像素与照片尺寸、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对于业余摄影爱好者很少去研究与深入了解数码照相机的像素与拍出来的照片的分辨率(清晰度)以及照片尺寸大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实际上作为摄影爱好者非常有必要对此有所了解,否则我们都是处在盲目的拍摄状态,我碰到过不少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他们从买了数码照相机以来,从没有对次进行过调整(即设置),所以让自己的傻瓜照相机一直保持在出厂时的原生态“傻瓜”状态。 作为任何一名摄影爱好者应从拥有数码照相机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认真地去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对今后的拍摄是大有益处的。 为了深入理解像素与照片尺寸、分辨率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进行一番细说。 一、像素与照片尺寸、分辨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像素”是数码相机感光器件(CCD或COMS片)上的感光最小单位。就像是光学相机的感光胶片的银粒一样,它是记录在数码相机的“胶片”(感光器件)上感光点——即像素。 要想得到分辨率高(也就是细腻的照片),就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像素数。那么是不是像素高的相机拍出的照片就一定比像素低的相机拍出的照片清晰呢?这首先要搞清一个概念,照片的清晰度不是取决于像素数,而是取决于像素的“点密度”(就是图片

的分辨率——用ppi表示,单位是“像素/英寸”),“像素数”和“点密度”是两个概念,“像素数”(点数)是感光点的总量,而“点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点数(像素点),只有单位面积上的感光点数越多,拍出的照片才越细腻。所以,反映照片清晰程度的参数是“点密度”(照片的分辨率),而非总的点数。像素虽高,若印的照片也很大,其“点密度”并不高,照片照样也不细腻。相反,像素不高,若只印很小幅面的照片,也可以得到很细腻的照片。所以确切地说,像素高,意味着能拍出幅面大的照片——像素越高,照片的尺寸必然越大。所以,“像素”的高低,表示着照片幅面的大小。这样说来,我们购买相机的时候,就要考虑你准备拍摄的照片的最大尺寸是多大,再决定要求的像素数。若你准备开影楼或做广告,需要放大很大幅面的照片,就需要选择“高像素”的相机;若只是家庭使用,不准备放很大的照片,也就不必追求太高的像素数。当然,高像素的代价是高价位,所以大家在选择相机时,既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也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二、像素与照片尺寸、分辨率之间的计算实例 一般的数码相机都会提供几种不同像素单位的模式,比如640×480、1024×768、1600 ×1200、2048×1536……,其每一组数字中,前一个数字表示在照片的长度方向上所含的像素点数,后一数字表示在宽的方向上所含的像素点数,两者的乘积,就是像素数。比如1600×1200=1920000≈2000000,就是200万(像

像元与分辨率

像元——pixel,是栅格图像的基本单元。 像元-定义 像元亦称像素或像元点。即影像单元(pictureelement)。是组成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 在遥感数据采集,如扫描成像时,它是传感器对地面景物进行扫描采样的最小单元;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它是对模拟影像进行扫描数字化时的采样点。像元是反映影像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同时具有空间特征和波谱特征的数据元。几何意义是其数据值确定所代表的地面面积。物理意义是其波谱变量代表该像元内在某一特定波段中波谱响应的强度。即同一像元内的地物,只有一个共同灰度值。像元大小决定了数字影像的影像分辨率和信息量。像元小,影像分辨率高,信息量大;反之,影像分辨率低,信息量小。如陆地卫星MSS影像像元为56×79平方米,单波段像元数为7581600;而TM影像像元大小为30×30平方米,单波段像元数为,相当于MSS的5倍。 像元-像元分辨率 分辨率是用于记录数据的最小度量单位,一般用来描述在显示设备上所能够显示的点的数(行、列),或在影像中一个像元点所表示的面积。 由于遥感拍摄的像片是由位于不同高度,装在不同载体(如飞机、卫星等)上的不同清晰度(分辨率)照相设备,以不同的照相(采集)方式,获取的遥感像片(图像、数据、影像等),这些遥感图像是具有不同清晰度、不同分辨率的照片。类似我们在生活中用135照相机拍摄一棵树,从汽车上拍一张,然后再从飞机上拍一张,两张135底片在放大同一棵树时,其放大效果是不一样的。肯定是高度低的135照片放大后的效果最清晰,也就是说分辨率最高。遥感卫星的飞行高度一般在4000千米~600千米之间,图像分辨率一般从1千米~1米之间。 像元-图像分辨率 图像分辨率是指,一个像元代表地面的面积的多少。像元相当于电视屏幕上的一个点(电视

像素,分辨率与相片大小

对于业余摄影爱好者很少去研究与深入了解数码照相机的像素与拍出来的照片的分辨率(清晰度)以及照片尺寸大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实际上作为摄影爱好者非常有必要对此有所了解,否则我们都是处在盲目的拍摄状态,我碰到过不少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他们从买了数码照相机以来,从没有对次进行过调整(即设置),所以让自己的傻瓜照相机一直保持在出厂时的原生态“傻瓜”状态。 作为任何一名摄影爱好者应从拥有数码照相机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认真地去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对今后的拍摄是大有益处的。 为了深入理解像素与照片尺寸、分辨率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进行一番细说。 一、像素与照片尺寸、分辨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像素”是数码相机感光器件(CCD或COMS片)上的感光最小单位。就像是光学相机的感光胶片的银粒一样,它是记录在数码相机的“胶片”(感光器件)上感光点——即像素。 要想得到分辨率高(也就是细腻的照片),就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像素数。那么是不是像素高的相机拍出的照片就一定比像素低的相机拍出的照片清晰呢?这首先要搞清一个概念,照片的清晰度不是取决于像素数,而是取决于像素的“点密度”(就是图片的分辨率——用ppi表示,单位是“像素/英寸”如1080P),“像素数”和“点密度”是两个概念,“像素数”(点数)是感光点的总

量,而“点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点数(像素点),只有单位面积上的感光点数越多,拍出的照片才越细腻。所以,反映照片清晰程度的参数是“点密度”(照片的分辨率),而非总的点数。像素虽高,若印的照片也很大,其“点密度”并不高,照片照样也不细腻。相反,像素不高,若只印很小幅面的照片,也可以得到很细腻的照片。所以确切地说,像素高,意味着能拍出幅面大的照片——像素越高,照片的尺寸必然越大。所以,“像素”的高低,表示着照片幅面的大小。这样说来,我们购买相机的时候,就要考虑你准备拍摄的照片的最大尺寸是多大,再决定要求的像素数。若你准备开影楼或做广告,需要放大很大幅面的照片,就需要选择“高像素”的相机;若只是家庭使用,不准备放很大的照片,也就不必追求太高的像素数。当然,高像素的代价是高价位,所以大家在选择相机时,既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也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二、像素与照片尺寸、分辨率之间的计算实例 一般的数码相机都会提供几种不同像素单位的模式,比如640×480、1024×768、1600 ×1200、2048×1536……,其每一组数字中,前一个数字表示在照片的长度方向上所含的像素点数,后一数字表示在宽的方向上所含的像素点数,两者的乘积,就是像素数。比如1600×1200=1920000≈2000000,就是200万(像素)。关于比较专业的表述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有过比较详细的介绍,在此文中就不再熬述了。这是一个像素的概念。

像素和分辨率

1.什么是像素? 简单的说,我们通常所说的像素,就是CCD/CMOS上光电感应元件的数量,一个感光元件经过感光,光电信号转换,A/D转换等步骤以后,在输出的照片上就形成一个点,我们如果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Pixel)。 像素分为CCD像素和有效像素,现在市场上的数码相机标示的大部分是CCD的像素而不是有效像素。 2.什么是分辨率 说到像素就不得不说说分辨率了。因为两者密不可分! 所谓的“分辨率”指的是单位长度中,所表达或撷取的像素数目。和像素一样,分辨率也分为很多种。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影像分辨率,我们通常说的数码相机输出照片最大分辨率,指的就是影像分辨率,单位是ppi(Pixel per Inch) 打印分辨率也是很常见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打印机或者冲印设备的输出分辨率,单位是dpi (dot per inch) 显示器分辨,就是Windows桌面的大小。常见的设定有640x480、800x600、1024x768…等。屏幕字型分辨率:PC的字型分辨率是96dpi,Mac的字型分辨率是72dpi。 当然还会有其他输出设备的分辨率。由于种类繁多,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网上搜索一下。 3.影像分辨率和像素的关系 说完了像素和分辨率的定义,让我们来看看两者的关系。细心的朋友也许已经发现,像素和分辨率是成正比的,像素越大,分辨率也越高。让我们来举例说明! 前文已经提到,像素分有效像素和CCD像素 通常来说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最大影像分辨率是1600×1200=192万像素,也就是说,实际的有效像素就是192万。 通常所说的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最大影像分辨率是2048×1536=3145728像素,也就是说有效像素为314万。 其他像素级的数码相机,其分辨率和有效像素的换算也是如此。 可以看出,像素越高,最大输出的影像分辨率也越高。 [编辑本段]

浅说像素与镜头分辨率

浅说像素与镜头分辨率 像素的意义很广泛,也很抽象,如果用在数码照片和显视器上可以直观的理解成组成画面的最小色点。而分辨率在现实中有具体的实际意义,在打印照片或图像时的输出设定,如300DPI表示每英寸300个点,在显示器分辨率的设定上如1280×960表示整个显示器画面横向1280个点,纵向960个点。一个20英寸的4/3显示器大概每厘米31个点,每毫米3个点。而我们在打印照片时为了保证照片的影像质量,服务商通常要求顾客提供足够大的文件数据,以保证每英寸300个点的输出,算下来300个点除以25.4毫米,大约每毫米11个 点。 分辨率设定在上述范围的显示器每毫米3个点显示的画面,与同样打印成显示器大小,每毫米11个点的照片相比,显然照片要细腻的多。这也是在显示器观看并不起眼的照片打印出来要漂亮许多的原因。我们上传的画面通常需要压缩到横向1024以下,这与ZOL网页的设计宽度有关,为了便于理解,假定像素与显示器分辨率是对应的,当显示器横向也设定在1024时,上传画面是全屏幕显示,设定在1280时,上传画面只占屏幕4/5,设定在1600时画面占屏幕3/5。随着显示器分辨率设定的提高,照片在屏幕中的会变得越来越小,每毫米的点数大概在2.5-3.9变化。这与照片打印输出每毫米11点的差距依然相去甚远,加上色域、灰度等因素,压缩后的照片质量会明显下降。不免要提出一个问题:这样的条件下观看影友上传的照片,能鉴定出 镜头的好坏吗?我认为不能。

镜头的解像力也叫分析力、分辨力。解像力反应一只镜头所摄影像的清晰和明锐度,是衡量镜头好坏的重要指标,胶片时代是利用投影或实拍鉴别率板上的黑白线条来实现。通常以线对/毫米表示,好的镜头中心视场可达50-70线对,边缘视场40-50线对,顶级镜头的该项指标还要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鉴别该项指标通常用胶片实拍!这意味着胶片的解像力超过镜头,这是因为胶片的银盐感光颗粒是分子级别,反应镜头摄入的信息富富有余,随着胶片和洗印像纸质量的不断提高,迫使镜头厂商不断推陈出新提高镜头品质。今天的数码感光元件的解像力远不及胶片,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与像纸相比相差更远。所以,现在出的数码镜头单就本身质量来说不及胶片头,超过传感器所能表现的范围,实际是浪费和多余。当今相机测试分辨率,测试的是传感器加镜头的综合分辨率而不是单一镜头的分辨率,与从前胶片时代的镜头测试,概念是不同的。 数码相机记录影像的方法叫点阵格式,以尼康D90大图像为例是用4288×2848=12212224个点组成一幅画面,1200万像素即由此而来。所谓压缩是用抽取像素的方法实现,缩到1024×680=696320个点,变成69万像素,抽走1131万像素。当我们坐在品牌、设置不同的显示器前观看压缩后的照片时,谈镜头的分辨力是没有依据的,无论是6×9英寸中画幅传感器,还是全画幅,半画幅直至小到卡片画幅所拍照片,压缩到规定尺寸后的画质好坏,更多的取决于拍摄质量,拍摄质量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稳定”。一般来讲,传感器画幅越小,能力越差,而不是画质越差,卡片和单反同在光照良好的条件下稳定

图片的像素和分辨率关系

像素是什么意思?一个像素有多大?告诉你像素和分辨率的关系! 文/刘付罗金20120912 图片的像素和分辨率 对于像素和分辨率这两个词,主要见于图片和显示设备上。只要你用到手机里的照相功能,你都要接触到这两个概念。只是大多数人都是一知半解,而更多的人却根本就不知道,白白浪费了手机里500万、800万像素的摄影头,却不知道如何调节使用。 像素是组成图象的最基本单元要素:点。分辨率是指在长和宽的两个方向上各拥有的像素个数。一个像素有多大呢?主要取决于显示器的分辨率,相同面积不同分辨率的显示屏,其像素点大小就不相同。 大家都知道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而面是由无数条线组成,即一个平面是由无数个点所组成。但无论技术多先进发达,人类总是不可能做到一幅图象由无数个点来构成的境界,只能在长和宽的方向上由有限个点组成而已。 这些有限的点就叫做像素,每一个长度方向上的像素个数乖每一个宽度方向上的像素个数的形式表示,就叫做图片的分辨率。 如一张640X480的图片,表示这张图片在每一个长度的方向上都有640个像素点,而每一个宽度方向上都480个像素点,总数就是640X480=307200(个像素),简称30万像素。 显然单位面积上像素点越多即像素点越小,这图片就越清晰细腻。 那这个像素点究竟有多大小呢?单纯从图片来说是不能确定这个点有多大的。这个大小和显示屏的分辨率息息相关。 显示屏的分辨率 显示屏的尺寸是指其对角线的长度,用英寸表示,1英寸=25.4毫米。 我们以一款手机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其主屏尺寸:4寸,主屏分辨率:800x480像素,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可知其长宽为3.430寸X2.058寸(87.1毫米X52.3毫米)。800/3.430=233,即每英寸长度有233个像素,每一个像素有87.1/800=0.109毫米大。 就是说这个手机的显示屏共由800X480=384000个边长为0.109毫米大小相等的像素点所组成。任何一张图片在这个显示器里百分之百全屏显示时(图片作为墙纸或屏保时效果最好),其像素点都是这么大。如果图片大过显示屏,则要滑动滚动条才能看完全图,如果小于显示屏,则会居中显示,无图显示处为黑框显示。对于640X480分辨率的图,在此显示屏中会居中显示,在长度方向上两端会有一截为黑框显示。这个图片的尺寸长为69.68毫米,宽为52.3毫米。如果是在光线不足的条件下照得的相片,你会看到一格格的马赛克,画面很是粗糙。 而对于 4.3寸主屏,若其分辨率:1280x720像素,则长和宽 3.746X2.108(95.2毫米X53.5毫米),1280/3.746=341,即每英寸长度有341个像素,每一个像素有95.2/1280=0.074毫米大。显而易见这个屏幕比前面那个屏显示的效果好得多了。640X480分辨率的图片在这里的长和宽分别为47.6毫米和35.7毫米。 对于 4.5寸主屏,若其分辨率为:1280x720像素,则长和宽 3.923X2.206(99.6毫米X56.0毫米),1280/3.923=326,即每英寸长度上有326个像素,每一个像素有99.6/1280=0.078毫米。和前面的4.3寸屏差不多。 17寸液晶显示器(5:4),其分辨率:1280X1024,每英寸长度上有96个像素点;每个边长为0.263毫米。 19寸普屏显示器(5:4),其分辨率:1280X1024,每英寸长度上有86个像素点;每个边长为0.294毫

图片 像素 分辨率 尺寸 区别与关系

图片像素分辨率尺寸区别与关系 (2010-11-06 12:42:01) 转载▼ 标签: 杂谈 我们买数码相机或是评价相机功能的时候,常常提到相机的“像素”这一概念,认为像素大的相机就好,就能拍出精细的图片来,现在有的高档数码相机的像素数高达上千万,一般的家庭用相机的像素达到了四百万到五百万。是不是我们购买相机的时候,“像素”就是我们评价相机和追求的唯一参数?答案是否定的,这里首先要弄清像素的基本概念。 “像素”是相机感光器件上的感光最小单位。就像是光学相机的感光胶片的银粒一样,记忆在数码相机的“胶片”(存储卡)上的感光点就是像素;要想得到分辨率高(也就是细腻的照片),就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像素数;是不是像素高的相机拍出的照片就一定比像素低的相机拍出的照片清晰呢?这首先要弄清一个概念,照片的清晰度不是取决于像素数,而是取决于像素的“点密度”(就是图片的分辨率)(用ppi表示,单位是“像素/英寸”),“像素数”和“点密度”是两个概念,“像素数”(点数)是感光点的总量,而“点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点数(像素点),只有单位面积上的感光点数越多,拍出的照片才越细腻。所以,反映照片清晰程度的参数是“点密度”(图片分辨率),而非总的点数。像素虽高,若印的照片也很大,其“点密度”并不高,照片也不细腻;相反,像素不高,若只印很小幅面的照片,也可以得到很细腻的照片。所以确切地说,像素高,意味着能拍出幅面大的照片;所以,“像素”的高低,表示着照片幅面的大小;这样说来,我们购买相机的时候,就要考虑你准备拍摄的照片的最大尺寸是多大,再决定要求的像素数。若你准备开影楼或做广告,需要放大很大幅面的照片,就需要选择“最高像素”高的相机;若只是家庭使用,不准备放大很大的照片,也就不必追求太高的像素数。当然,高像素的代价是高价位,所以用户在选择相机时,既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也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我们在使用数码相机拍照时,往往有几组数字供我们选择: 640×480, 1024×768, 1600 ×1200,2048×15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