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与不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等式与不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等式与不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等式与不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

1、复习等式与不等式的意义及性质。

2、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意义。

3、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研究等式与不等式区别及内在联系。

5、会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组),从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简单问

题。

教学重点:等式与不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等式、不等式、方程的综合运用。

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对本节课中一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初步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

1、提问:什么叫等式?什么叫不等式?

练习:说出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不等式?

2、提问:

①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②等式性质有两条,不等式性质有三条,主要区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不等式的性质1有同一个整式,但性质2和性质3没有?举例说明。

练习:

3、提问:

①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②什么叫做不等式的解?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解与解集的意义一样吗?

练习:在数轴上表示“解”或“解集”

4、提问:

①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及标准形式?ax+b=0(a≠0)

②什么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及标准形式?ax+b <0 或ax+b >0(a≠0)

练习:

(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4(x+k)+1有正数解,则k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要使方程2x= -4m+1的解在-3和2之间(包括-3和2),求m值。

5、提问:

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②用不等式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③用不等式解应用题应当注意什么?

练习:

某校师生组织春游,如果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刚好做满,如果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一辆且余30个座位。

(1)求该校参加春游人数。

(2)已知45座客车租金为250元,60座客车租金为300元,这次春游同时租用这两种客车,其中60座客车比45座客车多一辆,所以租金比单独租用一种客车要省,且租金不超过1500元,请你设计一下方案,租金多少元?

板书:

等式不等式

意义:a=b a>b

性质:1、a+c=b+c ,a-c=b-c 1、当c>0时,a+c>b+c ,a-c>b-c 2、ac=bc , ac >bc,

2、当c<0时, ac

解解集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

ax+b=0 ax+b<0或ax+b>0(a≠0)

应用:找相等关系找不相等关系

注意:答案

必修五 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第一课时)教案

§3.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景,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态与价值: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 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胖与瘦、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如何利用不等式来表示不等关系。 2.讲授新课 1)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引例1:限速40km/h 的路标,指示司机在前方路段行驶时,应使汽车的速度v 不超过40km/h ,写成不等式就是: 40v ≤ 引例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应不少于2.5%,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2.3%,写成不等式组就是——用不等式组来表示 2.5%2.3% f p ≤??≥? 问题1:设点A 与平面α的距离为d,B 为平面α上的任意一点,则||d AB ≤。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2.5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

基本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基本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1.基本不等式2 b a a b +≤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0,0>>b a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b a =时取等号. [探究] 1.如何理解基本不等式中“当且仅当”的含义? 提示:①当b a =时,ab b a ≥+2取等号,即.2 ab b a b a =+?= ②仅当b a =时, ab b a ≥+2取等号,即.2 b a ab b a =?=+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0(2);,(222>≥+∈≥+ab b a a b R b a ab b a ),(2 )2();,()2(2 222R b a b a b a R b a b a ab ∈+≤+∈+≤ 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设,0,0>>b a 则b a ,的算术平均数为2 b a +,几何平均数为a b ,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实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的几何平均数. 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 已知,0,0>>y x 则 (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y x =时,y x +有最小值是.2p (简记:积定和最小). (2)如果和y x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y x =时,xy 有最大值是.4 2 p (简记:和定积最大). [探究] 2.当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时,等号取不到时,如何处理? 提示:当等号取不到时,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等知识来求解.例如,x x y 1 +=在2≥x 时的最小值,利用单调性,易知2=x 时.2 5min = y [自测·牛刀小试] 1.已知,0,0>>n m 且,81=mn 则n m +的最小值为( ) A .18 B .36 C .81 D .243 解析:选A 因为m >0,n >0,所以m +n ≥2mn =281=18.

(浙江专用)2020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三 数列与不等式 第3讲 数列的综合问题学案

第3讲 数列的综合问题 [考情考向分析] 1.数列的综合问题,往往将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结合,探求数列中的最值或证明不等式.2.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背景,利用函数观点探求参数的值或范围.3.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问题是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主要涉及到的方法有作差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等. 热点一 利用S n ,a n 的关系式求a n 1.数列{a n }中,a n 与S n 的关系 a n =??? ?? S 1,n =1,S n -S n -1,n ≥2. 2.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利用等差(比)数列求通项公式. (2)在已知数列{a n }中,满足a n +1-a n =f (n ),且f (1)+f (2)+…+f (n )可求,则可用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a n . (3)在已知数列{a n }中,满足 a n +1 a n =f (n ),且f (1)·f (2)·…·f (n )可求,则可用累乘法求数列的通项a n . (4)将递推关系进行变换,转化为常见数列(等差、等比数列). 例1 (2018·浙江)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1,且a 3+a 4+a 5=28,a 4+2是a 3,a 5的等差中项.数列{b n }满足 b 1=1,数列{(b n +1-b n )a n }的前n 项和为2n 2+n . (1)求q 的值; (2)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解 (1)由a 4+2是a 3,a 5的等差中项, 得a 3+a 5=2a 4+4, 所以a 3+a 4+a 5=3a 4+4=28,解得a 4=8. 由a 3+a 5=20,得8? ?? ??q +1q =20, 解得q =2或q =1 2. 因为q >1,所以q =2. (2)设c n =(b n +1-b n )a n ,数列{c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由c n =? ?? ?? S 1,n =1, S n -S n -1,n ≥2,解得c n =4n -1(n ∈N * ). 由(1)可得a n =2 n -1 , 所以b n +1-b n =(4n -1)×? ?? ??12n -1 ,

高二数学必修5不等式与不等关系主要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5不等式与不等关系主要知识点 1.不等关系 两实数之间有且只有以下三个大小关系之一:a>b;a-?>b a b a ;0<-?, a b b a >?< (2)传递性:,a b b c >>?,a c > (3)可加性:a b >?. a c b c +>+ 移项法则:a b c a c b +>?>- 推论:同向不等式可加. ,a b c d >>? a c b d +>+ (4)可乘性:bc ac c b a >?>>0,,,0a b c >>>>?ac bd > 推论2:可乘方(正):0a b >>? n n a b >` (,2)n N n *∈≥ (5) 可开方(正):0a b >>? >(,2)n N n *∈≥ 2. 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a ++>>与相应的函数2(0)y ax bx c a =++>、相应的方程2 之间的关系:

3.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情况小结: 2 0ax bx c ++>(0a ≠)恒成立?00a >???+表示直线上方的平面区域;y kx b <+表示直线下方的平面区域. 说明:(1)y kx b ≥+表示直线及直线上方的平面区域; y kx b ≤+表示直线及直线下方的平面区域. (2)对于不含边界的区域,要将边界画成虚线. 5.基本不等式: (1).如果R b a ∈,,那么ab b a 22 2≥+. (2). ≤2 a b +(0,0)a b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基本不等式完整版(非常全面)

基本不等式专题辅导 一、知识点总结 1、基本不等式原始形式 (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 (2)若R b a ∈,,则2 2 2b a ab +≤ 2、基本不等式一般形式(均值不等式) 若* ,R b a ∈,则ab b a 2≥+ 3、基本不等式的两个重要变形 (1)若* ,R b a ∈,则 ab b a ≥+2 (2)若*,R b a ∈,则2 2? ? ? ??+≤b a ab 总结: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 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它们的积有最小值; 特别说明:以上不等式中,当且仅当b a =时取“=” 4、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5、常用结论 (1)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2)若0x <,则1 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 (3)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4)若R b a ∈,,则2 )2(2 22b a b a ab +≤ +≤ (5)若* ,R b a ∈,则22111 22b a b a ab b a +≤+≤≤+ 特别说明:以上不等式中,当且仅当b a =时取“=” 6、柯西不等式 (1)若,,,a b c d R ∈,则2 2 2 2 2 ()()()a b c d ac bd ++≥+ (2)若123123,,,,,a a a b b b R ∈,则有: 222 222 2 1 2311 23112233()()()a a a b b b a b a b a b ++++≥++ (3)设1212,,,,,,n n a a a b b ??????与b 是两组实数,则有 22212(n a a a ++???+)22212)n b b b ++???+(21122()n n a b a b a b ≥++???+ 二、题型分析 题型一: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1、设b a ,均为正数,证明不等式:ab ≥ b a 112+ 2、已知 c b a ,,为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证: ca bc ab c b a ++>++222 3、已知1a b c ++=,求证:222 13 a b c ++≥ 4、已知,,a b c R + ∈,且1a b c ++=,求证: abc c b a 8)1)(1)(1(≥--- 5、已知,,a b c R + ∈,且1a b c ++=,求证: 1111118a b c ??????---≥ ??????????? 6、(2013年新课标Ⅱ卷数学(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a b c 均为正数,且1a b c ++=,证明: (Ⅰ)13ab bc ca ++≤; (Ⅱ)222 1a b c b c a ++≥. 7、(2013年江苏卷(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0>≥b a ,求证:b a ab b a 2 2 3 3 22-≥- 题型二:利用不等式求函数值域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2 2 21 3x x y += (2))4(x x y -=

导学案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考纲要求 1.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2.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考情分析 1.从高考内容上来看,不等关系、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是命题的热点. 2.着重突出考查对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有时与充要性的判断交汇命题,体现了化归转化思想,难度中、 低档. 3.考查题型多为选择、填空题. 教学过程 基础梳理 一、实数大小顺序与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 a - b >0? ;a -b =0? ; a -b <0? .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a >b ? 2.传递性a >b ,b >c ? 3.可加性a >b ? 4.可乘性 a >b c >0? , ? ?? a > b c <0? 5.同向可加性 ? ?? a > b c > d ? 6.同向同正可乘性 ? ?? a > b >0 c > d >0? 7.可乘方性a >b >0? (n ∈N ,n ≥2) 8.可开方性a >b >0? (n ∈N ,n ≥2) 两条常用性质

① a >b ,ab >0?1a <1 b ② 若a >b >0,m >0,则b a <b +m a +m ; 双基自测 1.若x +y >0,a <0,ay >0,x -y 的值为 ( ) A .大于0 B .等于0 C .小于0 D .不确定 2.(教材习题改编)已知a ,b ,c 满足c ac B .c (b -a )<0 C .cb 20 3.已知a ,b ,c ,d 均为实数,且c >d ,则“a >b ”是“a -c >b -d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教材习题改编)3+7与25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5.已知a ,b ,c ∈R ,有以下命题: ①若a >b ,则ac 2>bc 2;②若ac 2>bc 2,则a >b ; ③若a >b ,则a ·2c >b ·2c 以上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请把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基本不等式(很全面)

基本不等式 【知识框架】 1、基本不等式原始形式 (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 (2)若R b a ∈,,则22 2b a ab +≤ 2、基本不等式一般形式(均值不等式) 若* ,R b a ∈,则ab b a 2≥+ 3、基本不等式的两个重要变形 (1)若* ,R b a ∈,则 ab b a ≥+2 (2)若*,R b a ∈,则2 2? ? ? ??+≤b a ab 总结: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 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它们的积有最小值; 4、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5、常用结论 (1)若0x >,则1 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 (2)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3)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4)若R b a ∈,,则2 )2(2 22b a b a ab +≤ +≤ (5)若* ,R b a ∈,则22111 2 2b a b a ab +≤ +≤≤+

6、柯西不等式 (1)若,,,a b c d R ∈,则2 2 2 2 2 ()()()a b c d ac bd ++≥+ (2)若123123,,,,,a a a b b b R ∈,则有: 22222221231123112233()()()a a a b b b a b a b a b ++++≥++ (3)设1212,,,,,,n n a a a b b ??????与b 是两组实数,则有 22212(n a a a ++???+)22212)n b b b ++???+(21122()n n a b a b a b ≥++???+ 【题型归纳】 题型一: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题目1、设b a ,均为正数,证明不等式:ab ≥ b a 112+ 题目2、已知c b a ,,为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证:ca bc ab c b a ++>++222 题目3、已知1a b c ++=,求证:2 2 2 13 a b c ++≥

高考专题数列与不等式放缩法

高考专题——放缩法 一、基本方法 1.“添舍”放缩 通过对不等式的一边进行添项或减项以达到解题目的,这是常规思路。 例1. 设a ,b 为不相等的两正数,且a 3-b 3=a 2-b 2,求证143 <+<a b 。 例2. 已知a 、b 、c 不全为零,求证: a a b b b b c c c ac a a b c 22222232 ++++++++++>() [变式训练]已知* 21().n n a n N =-∈求证: *12 231 1...().23n n a a a n n N a a a +-<+++∈ 2. 分式放缩 一个分式若分子变大则分式值变大,若分母变大则分式值变小,一个真分式,分子、分 母同时加上同一个正数则分式值变大,利用这些性质,可达到证题目的。 例3. 已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求证:12<++<a b c b a c c a b +++。 3. 裂项放缩 若欲证不等式含有与自然数n 有关的n 项和,可采用数列中裂项求和等方法来解题。 例4. 已知n ∈N*,求n 2n 13 12 11<…+ ++ + 。 例5. 已知* N n ∈且)1n (n 3221a n +++?+?= ,求证:2 )1(2)1(2 +< <+n a n n n 对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4. 公式放缩 利用已知的公式或恒不等式,把欲证不等式变形后再放缩,可获简解。 例6. 已知函数1212)(+-=x x x f ,证明:对于* N n ∈且3≥n 都有1 )(+>n n n f 。 例7. 已知2x 1)x (f +=,求证:当a b ≠时f a f b a b ()()-<-。

汇总不等式与绝对值不等式教案.doc

第三十一讲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回归课本 1.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a ∈R ) (1)|a |≥0(当且仅当a =0时取“=”); (2)|a |≥±a ; (3)-|a |≤a ≤|a |; (4)|a 2|=|a |2=a 2; (5)|ab |=|a ||b |,|a b |=|a ||b | . 2.两数和差的绝对值的性质: |a |-|b |≤|a ±b |≤|a |+|b |. 特别注意此式,它是和差的绝对值与绝对值的和差性质.应用此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时一定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 |a +b |=|a |+|b |?ab ≥0; |a -b |=|a |+|b |?ab ≤0; |a |-|b |=|a +b |?(a +b )b ≤0; |a |-|b |=|a -b |?(a -b )b ≥0. 3.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思路:化去绝对值符号,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如下: (1)|f (x )|<a (a >0)?-a <f (x )<a ; (2)|f (x )|>a (a >0)?f (x )<-a 或f (x )>a ; (3)|f (x )|<g (x )?-g (x )<f (x )<g (x ); (4)|f (x )|>g (x )?f (x )<-g (x )或f (x )>g (x ); (5)|f (x )|<|g (x )|?[f (x )]2<[g (x )]2. (6)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一般可用零点分段法求解,对于形如|x -a |+|x -b |>m 或|x -a |+|x -b |<m (m 为正常数)的不等式,利用实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较简便. 考点陪练 1.设ab >0,下面四个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①|a +b |>|a |;②|a +b |<|b |;③|a +b |<|a -b |; ④|a +b |>|a |-|b |.

基本不等式完整版(非常全面)

2 8 基本不等式专题辅导 2 2 2、基本不等式一般形式(均值不等式) 若 a,b R ,则 a b 2 ab 3、基本不等式的两个重要变形 (1)若 a,b R *,则 2 总结: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 当两个正数 的和为定植时,它们的积有最小值; a b 6、柯西不等式 (1)若 a, b,c, d R ,则(a 2 b 2)(c 2 d 2) (ac bd )2 (2) 若 a 1, a 2, a 3, bi, b 2, b 3 R ,则有: 2 2 2 2 2 2 2 (a 1 a 2 a 3 )(柑 b ? b 3 ) (aQ a ?b 2 a s b s ) (3) 设a 1,a 2, ,a n 与 db, ,b 是两组实数,则有 2 2 2 p22 2 佝 a 2 a . )(0 b 2 b n )(日山 a 2b 2 a n b n ) 一、知识点总结 1、基本不等式原始形式 二、题型分析 题型一: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1)若 a,b R ,则 a 2 b 2 2ab 1、设a,b 均为正数,证明不等式:、.ab 二 (2)右 a, b R ,则 ab a,b,c 为两两不相等的实数, (2)若 a, b R ,则 ab b 2 ab bc ca 4、求最值的条件:“一正, 二定,三相等” 5、常用结论 1 (1)若 x 0,则 x — 2 (当且仅当 x 1时取“=”) x 1 (2)若 x 0,则 X - 2 (当且仅当 x 1时取 “=”) X (3)若 ab 0,则-- 2 (当且仅当 a b 时取 “=”) b a 2 2 (4)若 a, b R ,则 ab ( 旦 b)2 a b 2 2 (5)若 a, b R ,贝U 1 . a ab b a 2 b 2 v ------ 1 1 2 2 (1 已知a a,b,c a )(1 1, 求证: b)(1 c) 8abc a, b, c R

数列与不等式专题练习[1]

数列与不等式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等差数列9}{,27,39,}{963741前则数列中n n a a a a a a a a =++=++项的和9S 等于( ) A .66 B .99 C .144 D .297 2.等比数列{}n a 中, ,243,952==a a 则{}n a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3.12+与12-,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1± D .2 1 4.已知一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33,22,++x x x ,那么2113 -是此数列的第( )项 A .2 B .4 C .6 D .8 5.在公比为整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如果,12,183241=+=+a a a a 那么该数列的前8项之和为( ) A .513 B .512 C .510 D .8 225 6.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2,若431,,a a a 成等比数列, 则2a =( ) A .4- B .6- C .8- D .10- 7.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5 935,95S S a a 则( ) A .1 B .1- C .2 D . 21 8.若)32lg(),12lg(,2lg +-x x 成等差数列,则x 的值等于( ) A .1 B .0或32 C .32 D .5log 2 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构成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为q ,则q 的取值范围是( ) A .15(0,)2+ B .15(,1]2- C .15[1,)2+ D .)2 51,251(++- 10.在ABC ?中,tan A 是以4-为第三项, 4为第七项的等差数列的公差,tan B 是以 13为第三项, 9为第六项的等比数列的公比,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11.在等差数列{}n a 中,设n a a a S +++=...211,n n n a a a S 2212...+++=++,n n n a a a S 322123...+++=++,则,,,321S S S 关系为( ) A .等差数列 B .等比数列 C .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D .都不对 12.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564718a a a a +=,则3132310log log ...log a a a +++=( ) A .12 B .10 C .31log 5+ D .32log 5+

知识讲解_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编稿:张希勇 审稿:李霞 【学习目标】 1.了解实数运算的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 2.会用差值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符号法则与比较大小 实数的符号: 任意x R ∈,则0x >(x 为正数)、0x =或0x <(x 为负数)三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种成立. 两实数的加、乘运算结果的符号具有以下符号性质: ①两个同号实数相加,和的符号不变 符号语言:0,00a b a b >>?+>; 0,00a b a b <>?>; 0,00a b ab < ③两个异号实数相乘,积是负数 符号语言:0,00a b ab >?>; ②0b a b a -,a b =,a b <三种关系有且只有一种成立. 要点诠释:这三个式子实质是运用实数运算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它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要点二、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基本性质和运算性质两部分 基本性质有: (1) 对称性:a>b b

(2)传递性:a>b, b>c a>c ? (3) 可加性:a b a c b c >?+>+ (c ∈R) (4) 可乘性:a>b ,?? ????>bc ac c bc ac c bc ac c 000运算性质有: (1)可加法则:,.a b c d a c b d >>?+>+ (2) 可乘法则:,a b>0c d>0a c b d>0>>??>? (3)可乘方性:*0,0n n a b n N a b >>∈?>> (4) 可开方性:a b 0,n N ,n 1+>>∈>?>要点诠释:不等式的性质是不等式同解变形的依据. 要点三、比较两代数式大小的方法 作差法: 任意两个代数式a 、b ,可以作差a b -后比较a b -与0的关系,进一步比较a 与b 的大小. ①0b a b a ->?>; ②0b a b a -?>; ②1b a a b b 且b>c ,则a>c (实质是不等式的传递性).一般选择0或1为中间量.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若两个式子具有相同的函数结构,可以利用相应的基本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作差比较法的步骤: 第一步:作差; 第二步:变形,常采用配方、因式分解等恒等变形手段,将“差”化为“积”; 第三步:定号,就是确定差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0; 最后下结论. 要点诠释:概括为:“三步一结论”.这里“定号”是目的,“变形”是关键过程.

数列与不等式知识点及练习

数列与不等式 一、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②211-++=n n n a a a (2≥n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 二、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 ②112 -+?=n n n a a a (2≥n ,011≠-+n n n a a a ) (2)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1)当1a >0,d<0时,满足?? ? ≤≥+0 0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1a <0,d>0时,满足?? ?≥≤+0 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 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四.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1)利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2)利用公式法求数列的通项:①;②{}n a 等差、等比数列{}n a 公式.(3)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数列的通项:①;②(4)造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②;③;④.第一节通项公式常用方法题型1 利用公式法求通项 例1:1.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2.已知为数列{}n a 的前项和,求下列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⑴ ; ⑵.总结:任何一个数列,它的前项和n S 与通项n a 都存在关系:???≥-==-)2() 1(11n S S n S a n n n 若1a 适合n a ,则把它们 统一起来,否则就用分段函数表示. 题型2 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通项 例2:⑴已知数列{}n a 中,,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⑵已知为数列{}n a 的前项和,,,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总结:⑴迭加法适用于求递推关系形如“”; 迭乘法适用于求递推关系形如““;⑵迭加法、迭乘法公式:① ② . 题型3 构造等比数列求通项 例3已知数列{}n a 中,,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总结:递推关系形如“” 适用于待定系数法或特征根法: ①令;② 在中令,;③由得,. 例4已知数列{}n a 中,,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总结:递推关系形如“”通过适当变形可转化为: “”或“求解.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专题3.3 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相结合问题(解析版)

一.方法综述 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相结合是数列高考中的热点问题,难度较大,求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相结合问题时会渗透多种数学思想.因此求解过程往往方法多、灵活性大、技巧性强,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熟练掌握各个类型的特点即可.在考试中时常会考查一些压轴小题,如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数列中的最值问题、数列性质的综合问题、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数列与其他知识综合问题中都有所涉及,本讲就这类问题进行分析. 二.解题策略 类型一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 【例1】【安徽省毛坦厂中学2019届高三校区4月联考】已知等差数列满足,,数列满足,记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对于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B. C.D.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得,则,等差数列的公差, . 由, 得, 则不等式恒成立等价于恒成立, 而, 问题等价于对任意的,恒成立. 设,, 则,即,

解得或. 故选:A. 【指点迷津】对于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仍要转化为求最值的问题求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得,进而由递推关系可得 ,借助裂项相消法得到,又 ,问题等价于对任意 的 , 恒成立. 【举一反三】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a a =,其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2 142,n n S S n n n N -++=≥∈,若 对任意1,n n n N a 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5 B .()4,6 C .[)3,5 D .[)4,6 【答案】A 类型二 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例2】【浙江省湖州三校2019年高考模拟】已知数列满足 , ,则使 的正整数的最小值是( ) A .2018 B .2019 C .2020 D .202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知识回顾 一、不等式性质: 1.a >b ? b <a .(反身性) 2.a >b ,b >c =>a >c .(传递性) 3.a >b ? a+c >b+c.(平移性) 4.a >b ,c >0 => ac >bc ; a > b , c <0 => ac <bc .(伸缩性) 5.a >b ≥0 => ,n ∈N ,且n ≥2.(乘方性) 6.a >b ≥0 => a >nb ,n ∈N ,且n ≥2.(开方性) 7.a >b ,c >d => a+c >b+d.(叠加性) 8.a >b ≥0,c >d ≥0 => ac >bd .(叠乘性) 二、如果a -b 是正数,则a >b ;如果a >b ,则a -b 为正数; 如果a -b 是负数,则a ?->=?-=,求证: b m b a m a +> + 2.若0x y <<,试比较()()22x y x y +-与()()22x y x y -+的大小;

2 3.已知1260a <<,1536b <<,求12a b -及 a b 的取值范围; 1.若0a b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22a b < .B 2ab b < .C 2b a a b +> .D a b a b -=- 2.设,(,0)a b ∈-∞,则“a b >”是“11a b a b - >- ”成立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 必要条件 3.下列不等式:()1 232()x x x R +≥∈, () 2553223 (,)a b a b a b a b R +≥+∈, () 322 2(1)a b a b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0 .B 1 .C 2 .D 3 4.已知,,a b c 满足c b a <<,且ac <0,那么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b ac > .B c b a ()-<0 .C cb ab 22< .D 0)(<-c a ac 5.若, a b c R a b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 a 11< .B 22b a > . C 1 1 2 2 +> +c b c a .D ||||c b c a > 6.若0a >,0b >,则不等式1b a x -< <等价于 .A 10x b - <<或10x a << .B 11x a b -<< .C 1x a <-或1x b > .D 1x b <-或1x a > 7.若集合{|23}A x x =-≤≤,{|14}B x x x =<->或,则集合A B 等于 A .{}|34x x x ≤>或 B .{}|13x x -<≤ C .{}|34x x ≤< D .{}|21x x -≤-< 8.若0a b a >>>-,0c d <<,则下列命题:()1ad bc >;() 20a b d c +<; ()3a c b d ->-;()4()()a d c b d c ->-中能成立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2019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三数列与不等式第1讲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学案

第1讲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考情考向分析] 1.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和性质的考查是高考热点,经常以小题形式出现.2.等差、等比数列的判定及综合应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注意基本量及定义的使用,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热点一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运算 1.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a n =a 1+(n -1)d ; 等比数列:a n =a 1·q n -1 . 2.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S n = n (a 1+a n ) 2 =na 1+ n (n -1) 2 d ; 等比数列:S n =????? a 1(1-q n )1-q =a 1-a n q 1-q (q ≠1),na 1(q =1). 3.性质 若m +n =p +q , 在等差数列中a m +a n =a p +a q ; 在等比数列中a m ·a n =a p ·a q . 例1 (1)(2018·全国Ⅰ)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S 3=S 2+S 4,a 1=2,则a 5等于( ) A .-12 B .-10 C .10 D .12 答案 B 解析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3S 3=S 2+S 4, 得3???? ??3a 1+3×(3-1)2×d =2a 1+2×(2-1)2×d +4a 1+4×(4-1)2×d ,将a 1=2代入上式,解得d =-3, 故a 5=a 1+(5-1)d =2+4×(-3)=-10.故选B. (2)(2018·杭州质检)设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若S 4=80,S 2=8,则公比q =________,a 5=________. 答案 3 162

人教版高数选修4-5第1讲:不等式的性质与绝对值不等式(教师版)

不等式的性质与绝对值不等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不等式的概念、性质;绝对值不等式及其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基本不等式2 b a a b +≤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0,0>>b a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b a =时取等号.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0(2);,(222>≥+∈≥+ab b a a b R b a ab b a ),(2 )2();,()2(2 222R b a b a b a R b a b a ab ∈+≤+∈+≤ 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设,0,0>>b a 则b a ,的算术平均数为 2 b a +,几何平均数为a b ,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实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的几何平均数. 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 已知,0,0>>y x 则 (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y x =时,y x +有最小值是.2p (简记:积定和最小).

(2)如果和y x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y x =时,xy 有最大值是.4 2 p (简记:和定积最大). 5、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 若0x <,则1 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 )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若0ab ≠,则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若R b a ∈,,则2 )2(222b a b a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意: (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 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6、绝对值的意义:(其几何意义是数轴的点A (a )离开原点的距离a OA =) () ()()?? ? ??<-=>=0,0,00,a a a a a a 7、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关键在于去掉绝对值的符号) (1)定义法; (2)零点分段法:通常适用于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 (3)平方法:通常适用于两端均为非负实数时(比如()()x g x f <); (4)图象法或数形结合法; (5)不等式同解变形原理:即 ()a x a a a x <<-?><0 ()a x a x a a x -<>?>>或0 ()c b ax c c c b ax <+<-?><+0 ()c b ax c b ax c c b ax -<+>+?>>+或0 ()()()()()x g x f x g x g x f <<-?<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或 ()()()()a x f b b x f a a b b x f a -<<-<><<或0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14数列与不等式理

专题1.4 数列与不等式 总分 _______ 时间 _______ 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选择题(12*5=60分) 一、单选题 1.【2018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1 月月考】已知全集为R ,集合 2{|0.51},{|680}x A x B x x x =≤=-+≤,则C A B ?=R A. (],0∞- B. []2,4 C. [)()0,24,∞?+ D. ][() 0,24,∞?+ 【答案】C 2.在等比数列{}n a 中,151,4a a =-=-,则3a = A. 2± B. 2± C. 2 D. 2- 【答案】D 【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2 3154a a a ==,因为151,4a a =-=-,所以3 2.a =-选D. 3.【2018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第一中学高三上期中】若a 、b 、c∈R,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ac>bc ,则a>b B. 若a 2 >b 2 ,则a>b C. 若 11 a b <,则a>b D. 若a b >,则a>b 【答案】D 【解析】若ac>bc ,则c>0时 a>b ;若2 a >2 b ,则|a|>|b|;若11 a b <,则a>b 或a<0,则a>b ,所以选D.

4.【2018届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一调】已知均为正实数,且,则 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 C 5.【2018届北京丰台二中高三上期中】若n S 是数列{} 2n 的前n 项和,则83S S -=(). A. 504 B. 500 C. 498 D. 496 【答案】D 【解析】83S S - 45678a a a a a =++++ 458222=+++L 163264128256=++++ 496=. 故选D . 6.关于x y 、的不等式组360, {20, 40, x y 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是( ) A. 3 B. 5 C. 7 D. 9 【答案】C 【解析】作可行域,如图,则直线2z x y =+过点A (1,3)取最大值7,选C.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不等式的性质及绝对值不等式 1.求不等式|x+1|+|2x-1|>4的解集. 2.已知a,b∈R+,且a3-b3=a2-b2,求a+b的取值范围.3.[2013·邯郸一模] 已知函数f(x)=log2(|x-1|+|x+2|-a). (1)当a=7时,求函数f(x)的定义域; (2)若关于x的不等式f(x)≥3的解集是R,求a的取值范围.

4.[2013·辽宁卷] 已知f (x )=|ax +1|(a ∈R ),不等式f (x )≤3的解集为{x |-2≤x ≤1}. (1)求a 的值; (2)若??? ?f (x )-2f ????x 2≤k 恒成立,求k 的取值范围.

不等式的性质及绝对值不等式 1.[2013·浙大附中月考] 解不等式|log 2x -3|+|2x -8|≥9. 2.已知a ,b ,c ∈R +,且a +b +c =1,若M =????1a -1????1b -1????1c -1,求M 的取值范围. 3.[2013·长春调研] 已知f (x )=1+x 2,a ≠b ,求证:|f (a )-f (b )|<|a -b |.

4.[2013·课程标准卷] 已知函数f(x)=|x+a|+|x-2|. (1)当a=-3时,求不等式f(x)≥3的解集; (2)若f(x)≤|x-4|的解集包含[1,2],求a的取值范围.

1.(1)x ≤-1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 -1-2x +1>4,解得x <-43,此时解为x <-43 ;(2)-14,解得x <-2,此时无解; (3)x ≥12时,原不等式可化为x +1+2x -1>4,解得x >43 .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 ?x <-43或x >43. 2.解:由a 3-b 3=a 2-b 2变形得a 2+ab +b 2=a +b ,整理得(a +b )2-(a +b )=ab , 而07, 不等式的解集是以下不等式组解集的并集. ? ????x ≥1,x -1+x +2>7或?????-27 或? ????x ≤-2,-x +1-x -2>7, 解得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4)∪(3,+∞). (2)不等式f (x )≥3,即|x -1|+|x +2|≥a +8, 因为x ∈R 时,恒有|x -1|+|x +2|≥|(x -1)-(x +2)|=3, 又|x -1|+|x +2|≥a +8解集是R , 所以a +8≤3,即a ≤-5.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5]. 4.解:(1)由|ax +1|≤3得-4≤ax ≤2.又f (x )≤3的解集为{x |-2≤x ≤1},所以当a ≤0时,不合题意. 当a >0时,-4a ≤x ≤2a ,又f (x )≤3的解集为{x |-2≤x ≤1},得a =2. (2)记h (x )=f (x )-2f ????x 2, 则h (x )=??? ??1,x ≤-1,-4x -3,-120. 即当x ≥8时,恒有log 2x +2x ≥20.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