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放站增益原理

直放站设计的原理与方法(网络转载,只供个人学习)

直放站作为公司在网络优化方面的核心产品之一,其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放站的设计包括很多方面,从核心的射频性能和监控参数,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EMC设计、降额设计、热设计、软件可靠性和机械可靠性、环境可靠性等), 再到产品的成本分析设计,无论哪一方面都将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此,仅从其中最关键的一些因素上来分析直放站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在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地方。

从在通信网络中所起的作用来看,直放站的主要功能就是放大从基站(下行)和移动台(上行)接收过来的有用信号,并将放大后的信号经天线(或其它耦合方式)发送出去。通过这一方式提高系统基站的覆盖能力。在这一放大过程中,要尽可能抑制随有用信号一起接收进来的干扰信号,同时也要避免产生新的干扰。也就是说,直放站的放大必须是有带宽限制的,同时还要保证直放站的放大是线性的。这是直放站很重要的两个特点。带宽的限制主要由双工器和中频滤波器来实现,而线性的要求则对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实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在实际的工程运用中,还要保证直放站的引入不会给通信系统叠加更多的噪声。

这就产生了直放站另一类很重要的模块——低噪声放大器。至此,可以看出直放站的基本模型中已经包含了四类核心模块:双工器(限制带宽)、低噪声放大器(限制噪声)、选频(带)模块(中频滤波)和线性功率放大器(线性放大)。

了解了直放站的基本组成,再来看影响和决定直放站性能的那些基本参量,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了。以WCDMA 直放站为例,衡量直放站的无线指标主要有:标称最大输出功率;自动电平控制(ALC );增益(最大增益、增益调节范围、增益调节步长及误差);带内波动;噪声系数;频率误差及频率步进;

传输时延;输入/输出驻波比;带外增益;杂散(频谱发射模板、杂散辐射);调制精度

(误差矢量幅度EVM、峰值码域误差PCDE);输入互调;输出互调等。下面先简单分析一下这些指标主要都跟哪些模块的哪些参数有关,然后再详

细说明各个指标的设计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相互制衡的关系。标称最大输出

功率主要由线性功放的最大输出功率和双工器的插损决定,自动电平控制通常取决于功放的功率控制环路(低噪放也设计成有ALC功能,但一般不应作为整机的ALC来使用)。增益的设计包含很多方面,直放站射频通路上的所有组成单元都将影响到整体的增益。影响增益带内波动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射频通路上各模块的带内波动外,各模块端口之间的匹配以及模块的EMC性能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从级联系统的噪声系数计算公式来看,直放站的噪声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只取决于低噪放模块之前的链路损耗和低噪放的噪声系数;但当低噪放的增益较低时,选频器和功放的噪声系数也会有很大的影响。频率误差主要由本振的参考晶

振的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决定,而频率步进则与本振锁相环的鉴相频率有关。传输时延反映了中频声表滤波器的时延特性。输入/输出驻波比跟双工器的输入/

输出驻波比、低噪放的输入驻波比和线性功放的输出驻波比有关。带外增益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它主要由带内增益和选频器的带外抑制决定。影响杂散指标的因素很多,频谱发射模板主要取决于线性功放的ACPR值,而杂散辐射则跟很多参数有关,比如说本振的泄漏、寄生杂谱、互调产物、谐波辐射等。影响调制精度指标的因素主要有频率误差和相位噪声,系统的自激(即使很微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输入互调指标对于选频直放站来说,基本上由中频声表滤波器之前的电路的三阶互调特性决定,而后面电路的线性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但对选带直放站来说,输入互调指标由整个链路所有模块的三阶互调(也可能是五阶互调)特性共同决 ^定。

输出互调主要跟功放的输出端特性有关,在功放输出端接有环行器或隔离器的情况下,输出互调指标很容易实现。

从上面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到,有些指标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相互制约。比如说,最大增益会影响带外增益指标,频率误差会影响调制精度,噪声系数也会影响到杂散(噪声)。下面会对其中几个重要的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相应设计方法的探讨。

1. 直放站的标称输出功率设计

直放站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运营商的需求。作为非消费类产品,直放站有很明确的目标客户,因此其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算是量身定做。当然,这里指的只是产品的性能规格,而在实现方式上仍然可以很灵活。

对于WCDMA直放站来说,其下行标称输出功率一般由运营商的需求指定,通常可分为微功率、小功率、中功率和大功率等几个档次。从目前主要的一些设备制造商的产品来看,功率等级主要包含有50mW、200mW、2W、5W、10W和20W 等几个级别。相应地需要设计不同功率等级的下行线性功放。因此,直放站下行标称输出功率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相应输出功率等级的线性功放的设计。

而WCDMA直放站上行标称输出功率的设计则主要由WCDMA的话务量决定。

F面简单分析一下WCDMA直放站上行输出功率设计的原则

设WCDMA 基站NodeB 接收机BLER 为10 -3 时Eb/No 要求为5dB ,所以当基站下只有一个语音用户时,用户到基站的功率电平值PUE-NodeB 为(为计算方便,未考虑其它干扰):

PUE-NodeB = KTB+NFNodeB + Eb/No- GP = -108 +

5+5-25=-123dBm

其中:KTB 为WCDMA 系统的热噪声,3.84MHz 时为-108dBm ;

NFNodeB 为NodeB 的噪声系数,假定为5dB ;

GP 为WCDMA 系统的扩频增益,

当系统使用12.2kbps 速率进行语音通信时,GP=Log (3.84M/12.2K )=25dB 。即当基站只有一个语音用户时终端UE 的上行电平只要到达基站有-123dBm 就可以满足通信要求。如果直放站到基站的综合路径损耗为95dB ,那么此时直放站的上行输出功率为-123+95=-28dBm 。现在假设一种极端的情况来看看WCDMA 直放站的上行输出功率,条件如下:

基站导频功率PCPICH (导频功率占总功率按10%计):33dBm

直放站下行输入导频功率PCPICH -REP :-80dBm

基站到直放站的综合路径损耗LNodeB-REP :113dB

直放站上/ 下行增益GREP-UP/GREP-DN :90dB/90dB 无话务时直放站上行输出功率PREP-UP (此时相当于直放站输出自有上行热噪声NREP-UP ):PREP-UP =NREP-UP =KTB+NFREP-UP + GREP-UP =—108 + 5

+ 90 =—13dBm

假设此时基站由于话务量较高且受到较大的外干扰,UE 到达基站的功率电平PUE-NodeB 要为-110dBm 才能满足Eb/No 为5 的要求,那么此时

每用户从直放站上行输出电平PUE-REP要为:PUE-REP = PUE-NodeB +LNodeB-REP = -110+113=3dBm 。假定施主基站是一个三载波基站,直放站覆盖范围内最多时有30 个用户进行通信,那么此时直放站上行总输出功率电平PREP-UP/ 30 为:

PREP-UP/ 30 = NREP-UP + PUE-REP/ 30 =

10Log(1/101.3+30*100.3) = 18dBm

而要使直放站达到18dBm 的上行输出功率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直放站与基站的路径损耗特别大;

2、话务量特别大或受到较大的干扰;

3、直放站覆盖范围内话务量也特别大。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条件的概率非常小,因此,WCDMA 直放站的上行额定输出功率做到20dBm 就足够任意类型WCDMA 直放站的上行输出要求了。

2. 直放站的增益设计

直放站的增益通常设计成跟直放站到基站的路径损耗相当的等级。当直放站覆盖的区域下行输入功率特别小(即直放站到基站的路径损耗特别大)的时候,直放站的增益不能变得很大,直放站的覆盖范围将会缩小。而当直放站覆盖的区域下行输入功率较大时,直放站应该可以适当控制其增益,即直放站要有增益调节的功能。

从整机的角度来看,直放站的增益设计也有诸多的限制。直放站的增益如果设计得过高,除了可能会引起链路的不稳定之外,对其它很多指标都会产生影响。

首先,当直放站到基站的路径损耗一定时,直放站的上行增益越高,直放站的噪声对基站噪声的影响就越大。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当直放站的上行增益跟直放站到基站的路径损耗相等,直放站的噪声系数跟基站接收机的噪声系数也相等时,直放站的热噪声叠加到基站输入端将导致基站的热噪声被抬高3dB 。如果

直放站的增益高于直放站到基站的路径损耗,那么直放站热噪声的影响会更大。此外,直放站增益过高会使直放站的输出底噪很高,而导致直放站的杂散高于指标要求。另外,在上面也提到了带外增益指标是跟带内增益有直接联系的,当带外抑制一定时,带内增

益过高也会导致带外增益超出指标的要求。因此,直放站的增益设计并不是越高越好。当然,直放站的增益如果太低,那么实际运用中很可能直放站不能满功率输出,这会导致直放站的覆盖能力降低。所以,直放站的增益设计必须结合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直放站的增益设计除了从整机角度考虑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增益分配的问题,即如何把整机的增益分配到各个模块上面。上面提到直放站的射频通路上有四类核心模块,直放站的增益主要分配到这几个模块上。对双工器来说,其插损越小越好。因为无论其作为链路输入还是作为链路输出,其插损小都会给直放站的设计带来很大的便利。作为链路输入,小的插损会带来更好的整机噪声;而作为链路输出,小的插损会减轻线性功放输出功率的压力。选频(带)模块通常会做成零增益或负增益,这对选频(带)模块来说并不难实现,而且对整机来说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案。增益分配的关键在低噪放和功放上面。从直放站整机噪声的角度来考虑,低噪放的增益越高越有利;而从混频器的线性角度来考虑,低噪放的增益不能设计得太高。因为对于同样的整机输入功率,低噪放的增益越高,低噪放的输出功率就越大,也就意味着选频模块的输入功率越大,位于选频模块输入端的混频器的线性压力就越大。从目前WCDMA 直放站的设计来看,选频模块的下变频器的线性是整机输入互调指标的瓶颈。因此,低噪放的增益设计必须根据整机噪声指标和输入互调指标来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案。

基于实际的工程应用,直放站的增益要有可调节的功能。这个可调节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动调节,这就是自动电平控制。在直放站的输入功率增大时,为了控制其输出功率不致超出范围,则要相应地减小直放站的增益。功放的自动电平控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当直放站的输入功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高于直放站设计之初的预测值时(即直放站覆盖区基站的下行信号较大),则需要人为地调小直放站的增益。这

就是直放站增益的数控调节功能。一般直放站的增益数控调节范围都有20dB 以上,通常用5bit (1dB 步进)的数控衰减器来实现。在实际的直放站中,考虑其他一些因素(比如说噪声和线性等),增益调节需要用多级数控衰减器来实现。

直放站技术及覆盖案例探讨(东讯)

目录 第一章了解直放站 一、概述 二、无线直放站介绍 三、移频直放站介绍 四、光纤直放站介绍 五、室内信号分布系统 第二章直放站对基站的影响第三章覆盖案例探讨

第一章了解直放站 一、概述: 近几年来,移动通信在我国发展迅速,两大网络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态势基本形成,移动通信用户的数量上升迅猛,使得网络容量和频率资源日现紧张。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和提高服务质量,两大网络运营商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络扩容和优化工作。但即使这样,移动通信网络仍存在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各种问题中,最明显的是由于网络运营商在组网布局时,出于经费及地形地物等方面的考虑,会出现覆盖不到的地域,通常称为盲区或死角。即使不考虑经费问题,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盲区和信号分配不均或信号太弱或干扰严重等问题,室内的如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展览大厅、大型写字楼、酒店、商场、机场、地铁车站、地下室等,室外的如村镇、旅游风景区、公路、铁路、厂矿、隧道、小区、别墅等地方。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用移动通信中继设备——直放站(Repeater),来达到信号覆盖、信号增强、信号均匀分配的目的,扩大和延伸基站的覆盖范围,提高覆盖质量,以此建立基站(BS)与移动用户(MS)之间的可靠的、高质量的通信。 1、直放站的定义 什么是直放站呢?直放站实际上就是一个同频双向放大的中继站(Repeater),通过它把基站的部分信道引过来,以实现接收和转发来自基站和移动用户的信号。其中有一类称为无线直放站(RF Repeater)的,主要由施主天线(也叫反向天线,对基站方向)、直放站主机、和用户天线(也叫覆盖天线或前向天线,对用户方向)三个部分组成。天线一般采用高增益的定向天线,直放站主机包括双工滤波器(Duplex)、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PA-power amplifier)等。直放站一般可获得80dB左右的增益,覆盖距基站35km以内的地区。直放站的优点是经济、简单、可靠、易于安装等。 直放站的类型很多,比较流行的有无线直放站(RF Repeater)、光纤直放站(Fiber optic repeater)、微蜂窝外置功放(Micro cellular PA)、室内信号分布系统(Indoor

直放站增益原理

直放站设计的原理与方法(网络转载,只供个人学习) 直放站作为公司在网络优化方面的核心产品之一,其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放站的设计包括很多方面,从核心的射频性能和监控参数,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EMC设计、降额设计、热设计、软件可靠性和机械可靠性、环境可靠性等), 再到产品的成本分析设计,无论哪一方面都将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此,仅从其中最关键的一些因素上来分析直放站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在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地方。 从在通信网络中所起的作用来看,直放站的主要功能就是放大从基站(下行)和移动台(上行)接收过来的有用信号,并将放大后的信号经天线(或其它耦合方式)发送出去。通过这一方式提高系统基站的覆盖能力。在这一放大过程中,要尽可能抑制随有用信号一起接收进来的干扰信号,同时也要避免产生新的干扰。也就是说,直放站的放大必须是有带宽限制的,同时还要保证直放站的放大是线性的。这是直放站很重要的两个特点。带宽的限制主要由双工器和中频滤波器来实现,而线性的要求则对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实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在实际的工程运用中,还要保证直放站的引入不会给通信系统叠加更多的噪声。 这就产生了直放站另一类很重要的模块——低噪声放大器。至此,可以看出直放站的基本模型中已经包含了四类核心模块:双工器(限制带宽)、低噪声放大器(限制噪声)、选频(带)模块(中频滤波)和线性功率放大器(线性放大)。 了解了直放站的基本组成,再来看影响和决定直放站性能的那些基本参量,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了。以WCDMA 直放站为例,衡量直放站的无线指标主要有:标称最大输出功率;自动电平控制(ALC );增益(最大增益、增益调节范围、增益调节步长及误差);带内波动;噪声系数;频率误差及频率步进; 传输时延;输入/输出驻波比;带外增益;杂散(频谱发射模板、杂散辐射);调制精度

直放站干扰,指标调试及整体测试

直放站在今天的应用已非常普遍,从工作原理来看,它本质上是个双向功率放大器,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主要起填补蜂窝小区信号传输空白区域的作用,体现在消除盲区、改善覆盖、扩展小区边界等应用上。在无线传输中,它还可以充当中继,以提高链路余量,并为特定的基站吸收业务量。基于其体积较小、价格较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它不再是通信运营商的专有物,一些工厂、宾馆、商场、停车场等场所也会根据需要私自安装。 直放站在商业通信网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其为数众多且管理上不够完善,也带来了不少副作用。如它恶化了公众移动通信频段的电磁环境,催生了众多无线电干扰,而且,对这些干扰的排查也并非易事。 直放站干扰排查实录 我们曾接到中国联通的干扰申诉,称:容桂华宝GSM900基站上行信号受到干扰,网络统计分析显示掉话率很高。他们认为是由机床产生的工业干扰,初步确定干扰源就在与基站一路之隔的广东美芝厂区内。我们出动监测车,利用车上的ESMB/DDF190监测/测向设备,同时开启E4407B频谱分析仪,分别接上全向及定向天线,在基站四周及广东美芝一带苦候干扰信号的出现。ESMB/DDF190系统在其高增益有源天线的强力支持下,倒是收到了信号,但却是假信号,频谱分析仪则一点动静都没有。但联通中心机房的网络统计分析显示,这段时间内干扰依然存在。 当监测车行经某知名公司厂房的大门口时,频谱分析仪显示屏上有了反应,底噪提高了近20dB。我们立即换上定向天线作简易测向,测得的信号最大值方向指向该公司办公大楼。于是,我们改用TekNet YBT250基站维护测试仪并配上EB200手持式测向天线入内查寻,绕大楼一周,最后将疑点锁定在电梯机房内。在楼顶电梯机房旁测得信号的最大值约为-70 dBm(频谱图如图1所示)。我们以为该信号是由电梯内的视频监视无线传输设备发出的,但遍寻不获。后来我们无意中发现楼下有两根天线立于停车场入口处的纤维遮光棚一侧,并在棚内又发现另一根。之后以手持天线对准其中一根定向八木天线,测得信号最大幅度接近-50 dBm(频谱图见图2)。我们沿着馈线顺藤摸瓜,发现在停车场入口旁一侧拐角的墙上,上下依次装了3个放大器。放大器的另一端分别接一根鞭状天线,固定于停车场天花板铁架上。

直放站学习整理

1 中国电信技术规范书应答 本规范中定义支持3载波以下(含3载波)的直放站为A型设备,定义支持4载波以上(含4载波)的直放站为B型设备。 A型和B型都有宽频和选频直放站。具体区别?指标上没区别? 必选: 1. 反向:825MHz-835MHz; 2. 前向:870MHz-880MHz。 可选: 1. 反向:820MHz-835MHz; 2. 前向:865MHz-880MHz。 高、低温及高、低压等严酷条件下:在额定功率的+2dB与-2dB之间 自动电平控制(ALC)是指当直放站工作于最大增益且输出为最大功率时,增加输入信号电平,直放站对输出信号电平的控制能力。 当直放站输入信号电平增加小于10dB(含10dB)时,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2dB之内; 当直放站输入信号电平增加大于10dB时,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2dB之内或关闭。 最大增益变化范围应在厂家声明值的±3dB之内。 增益调节范围是指当直放站具有可调增益时其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对室外型直放站,应≥25dB;对室内型直放站,应符合厂家声明值。投标人本次投标提供的直放站产品增压调节范围为:≥30dB 带内波动是指直放站有效工作频带内或信道内最大和最小电平的差值。有效工作带内波动≤3dB(峰峰值)。对于选频型设备,同时要求满足每信道内波动≤2dB(峰峰值) 频率误差应小于等于输入频率±0.05ppm; 频率步进值为30kHz,适用于具有频率设置功能的直放站类型

时延:宽带直放站≤1.5μs;(对于有中频滤波处理的宽带直放站依照选频直放站的指标要求) 选频直放站≤5.0μs; 光纤直放站≤5.0μs; 无线移频直放站≤10.0μs 噪声系数是指直放站在工作频带范围内,正常工作时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的差值。 室外覆盖用直放站:上行:≤5dB,下行:≤5dB(最大增益时),≤10dB(最小增益时) 室内覆盖用直放站:上行:≤6dB,下行:≤6dB(最大增益时),≤10dB(最小增益时) 对于和基站以有线直接耦合方式的直放站、干线放大器,前向噪声系数不作要求。 上行噪声系数应该在最大增益和最小增益下均能满足指标要求。 注:对于与基站通过有线直接耦合方式的直放站和干线放大器前向链路不做要求。 杂散辐射是指带外的由谐波辐射、寄生辐射、互调产物及频率转移产物等产生的非期望辐射。

5g直放站原理

5G直放站原理解析 1. 5G网络概述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对目前主流的4G技术的升级和演进。与4G 相比,5G在数据传输速率、网络容量、延迟、连接密度和能效等方面有了显著的 提升,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和设备,为人们带来更快的网络体验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5G网络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其中之一就是直放站(Base Station),也被称为 基站或基站设备。直放站是5G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并将数据传输到核心网中。直放站的性能和部署方式对5G网络的覆盖范围、容量 和速率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2. 直放站的基本原理 直放站是5G网络中与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关键设备,其基本原理涉及到信号 的传输和接收、调制解调和多天线技术等方面。 2.1 信号传输和接收 直放站通过天线将无线信号传输到终端设备,并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在5G 网络中,直放站使用的是毫米波频段的信号,频率范围在30GHz至300GHz之间。 相比于4G网络中使用的低频信号,毫米波信号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大的带宽,但其传输距离较短,受到障碍物的影响较大。因此,5G网络需要部署更多的直放 站来提供更好的覆盖范围。 2.2 调制解调 直放站在传输和接收信号时,需要对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而解调则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5G网络中,直放站使用 的调制技术主要有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 OFDM是一种将高速数据流分成多个低速子流进行传输的技术。在OFDM中,直放站 将数据流分成多个子流,并将这些子流分配到不同的频率上进行传输。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同时也可以支持多用户的同时传输。 OFDMA是在OFDM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将每个子流进一步分成多个子载波进行 传输。这种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频谱的利用率。 2.3 多天线技术 直放站在5G网络中使用了多天线技术,主要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波束赋 形(Beamforming)。

直放站在高速公路铁路优化中的应用

直放站在高速公路铁路优化中的 应用 直放站应用 1、直放站定义 直放站(Repeater )是一种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放大器。直放站系统包括与施主基站通信的施主天线,对上下行信号滤波放大的直放站,以及发射和接收直放站覆盖区域内用户信号的业务天线。在下行链路中,施主天线从施主小区的现有覆盖区域中拾取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对频带外的信号进行隔离,将滤波后的信号经功放放大后由业务天线发射到待覆盖区域;在上行链路中,直放站覆盖区域内移动台信号以同样的工作方式由直放站滤波放大处理后发射到施主基站,实现基站与手机间的信号传递。 2、射频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 2.1射频直放站 射频直放站通过无线方式接收来自基站的射频信号,经低噪、滤波、放大等处理后向目标服务区域发送。同样,从手机过来的信号采用相同的过程经施主天线传送给施主基站。射频直放站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2.2光纤直放站 光纤直放站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通过光纤传输信号。需要在直放站近端和直放站远端进行光电/电光转换。

3、直放站优缺点 3.1直放站的优点 ◆ 投资少 ◆ 工程设计及工程施工简单灵活 ◆ 安装条件简单 ◆ 覆盖更为灵活,帮助覆盖移动基站信号盲区、弱区,扩大覆盖范围 3.2直放站的缺点 ◆ 上行干扰、上下行电平不平衡、信源不合理等。同时由于直放站延伸了小区的覆盖范 围,导致了出现不规则的小区覆盖,这给频率规划及网络优化工作增加了难度 ◆ 不能增加容量 ◆ 直放站的性能监测相对被动 ◆ 容易退服 ◆ 自我测试及控制功能较差 4、直放站应用场景分析 4.1 射频直放站应用场景 1)射频直放站通过空间信号传播与施主基站通信,不需要传输资源;

铁路光纤直放站系统详解

铁路光纤直放站系统详解 本文主要对铁路无线列调中的光纤直放站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对光纤直放站覆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特点、网络拓扑结构、网管系统等方面做了细致的描述。通过分析,了解到光纤直放站系统具有中继距离远、信号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和投资低等优点,是解决无线列调中的长大区间、长隧道等弱场强区域的优选方案,并已在高铁、客专、普铁和既有线改造施工中广泛应用。 铁路光纤直放站无线 TN92 A 1672-5158(20__)04-0236-01 光纤直放站中继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与解决铁路无线通信弱场区问题的系统,它利用光纤作为中继媒介,具有传输距离远、信号质量高、稳定性好、投资低等优点,光纤直放站系统可以适应铁路现有无线调度通信的单双工系统、四频组和独立同步等制式及GSM-R系统,不改变运行中原有的系统功能及设备,提供全透明传输。光纤直放站可以解决铁路的长大区间、长隧道等弱场区的无线覆盖。 一、基本原理和构成

光纤直放站的作用类似于在弱场区建起了一座基站BTS,从信号接口电平看,光纤直放站拉近了车站台和移动台。 光纤直放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近端机和远端机。近端机的主要作用是从基站BTS(车站台)拾取信号,同时也把远端机中继过来的信号传送给基站。远端机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弱场区的场强覆盖,把BTS下来的信号(下行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同时把移动台来的信号(上行信号)上传给基站,它是光纤直放站覆盖系统的主要设备。 近端机和远端机之间靠光纤连接,采用光纤波分复用技术,每台远端机只需要一条光纤和近端机连接,下行使用1310nm波长的光窗口,上行使用1550nm波长的光窗口。提供光调制解调功能设备称为光端机,光端机提供上行和下行两个透明的射频传输通道,Rfin信号调制到光发射器;光接收器把调制在光上的信号还原为Rfout。经过光调制解调后,输出的底部噪声电平比较高,为了保证信号的信噪比,输入的射频信号电平应大于50dBm。 二、主要功能特点 1、适应铁路现有无线列调单双工系统、CTC、DMIS、四频组和独立同步等制式,不改变运行中原有无线列调功能及设备,提供全透明传输。

直放站作用

直放站作用 直放站作用.:转发基站信号,扩大基站覆盖范围。.盲区覆盖,改善现有网络的覆盖质量. 话务分流 室内分布:室内分布系统是将信号源信号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内部的每个地方,以实现室内覆盖。这种方式可以彻底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但设计较复杂,而且采用的结构不同成本亦 不同。 按传输介质分为:电分布系统和光纤分布系统 耦合器:是一种非等功率分配的功率分配器件 计算方法:方向性=隔离度-耦合度(例如6dB的隔离度是38dB,耦合度实测是.5dB,则 方向性=隔离度-耦合度=38-.5=35dB。 干扰基站的原因:上行输出噪声干扰,.放大器线性不好,下行交调产物串入上行干扰基站, 收发天线隔离不够,系统自激 跳频可分:基带和射频。它可以起到(频率分集)和(抗干扰)的作用直射波的信号强度最强;反射波和绕射波的信号强度相当;散射波的信号强度最弱 快衰落分为三类:频率、时间、空间选择性衰落 WCDMA速率:3.84Mchip/s WCDMA系统,话音业务的比特速率为12Kbps,则其处理增益为。(25dB) WCDMA下行扩频因子的取值范围为__4-512___。 WCDMA系统,下行扰码共有8192个,其中可以分为_512___个的扰码集,每个扰码集中包括1个主扰码和_15___个的从扰码;这些扰码集又可以分成_64___个扰码组,每个扰码组中有 _8___个主扰码。 重发天线与施主天线间的隔离度: 15dB 直放站的增益可调范围是(0dB~26dB) 干线放大器的增益可调范围是:(0dB~22dB) 无线直放站的下行输入值范围是:(-45dBm~-60dBm) 100mW等于20dbm 1/2弯曲半径为70mm。。二次210 7/8一次性弯曲的半径:120mm,二次:360mm; 30米自由空间传输损耗为:62dB 直放站按传输方式:无线直放站(宽带,选频)光纤传输直放站和移频传输直放站) GSM共有(124)个频点。1-94 95 96-124 CB:合路器 LD:负载 直放站监控:告警项目、设置项目和(查询)项目 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198V~242V 直放站:.增强器的射频信号功率.

直放站

直放站 移动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终端,传输系统,交换系统。 直放站:同频双向放大的中继站,又称同频中继器。传输方式是透明传输,功能是接受和转发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信号。 直放站的目的是信号覆盖,信号增强,信号的均匀分配。 直放站主要由施主天线,直放站主机,用户天线。沟通基站和直放站间的上、下链路,一般采用方向性更强,增益高的定向天线。直放站一般可获得80dB左右的增益。(增益: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之比。) 直放站类型:无线直放站,光纤直放站,移频直放站,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等。光纤直放站的特点采用基站直接耦合方式;无线直放站的特点采用无线空间耦合方式; 直放站和信源基站之间的接入有两种典型的方式:无线空间耦合方式和基站直接耦合方式。 中继方式的确定主要是解决信号的放大和传输问题。 直放机的组成 双工器,过滤器,低噪器,选频模块,功放模块。 室内信号分布可分为天馈分布系统和光纤分布系统;信号的覆盖方式解决的是信号的分配问题;直放站考虑的三个方面:接入方式,中继方式,覆盖方式。 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可分为4种解决方案:1、无源天馈分布系统;2、有源天馈分布系统;3、无线接入的室内分布系统;4、光纤室内分布系统;(有源天馈分布系统是在无源天馈系统上加入功率直放机系统的产品) 干扰保护比 (1)同频干扰保护比C/I 要求C/I》9dB 工作中一般加入3dB的余量要求C/I》12dB (2)邻频干扰保护比C/A 要求C/A》-9d B 工作中一般加入3dB的余量要求C/A》-41dB(记住这几个数值,重点) 跳频技术的优点1、频率分集;2、干扰源分集;跳频技术分为基带跳频和射频跳频;基带跳频通过腔体合成器;射频跳频通过混合合成器;(重点) DT测试的主要设备包括:测试软件,测试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地图,测试车辆,GPS定位仪等。CQT测试原则:一类城市40个测试点;二类城市30个测试点;三类城市20个测试点;其中80%为室内测试点,必须包括飞机候机楼,火车站候车室,会展中心1—3个,市区内重点旅游点1—2个,三级以上酒店占20%,大型商场/餐饮/娱乐场所占20%,高居写字楼占10%,居民小区占10%,其他测试点均匀分布。

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建议书

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建议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作为一种高速、高效的数据传输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数字光 纤直放站技术以其高速传输、低延迟、高可靠性等优势,成为数字 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其发展。 首先,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的关 键在于光纤的质量和传输设备的稳定性。因此,建议在选择光纤时,应优先考虑光纤的损耗、色散、非线性等参数,以确保传输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同时,在选用数字光纤直放站设备时,应注意其传输 速率、光功率、误码率等指标,以确保设备的性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其次,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例如光纤的布线、连接、接口标准等。因此,建议在设计和布置数 字光纤直放站时,应充分考虑光纤的布线路径、长度、弯曲半径等 因素,以避免光纤的损坏和信号传输的不稳定。同时,应选择符合 标准的光纤连接器和接口,以确保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通性。

另外,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在维护和管理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光纤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进 行光纤的清洁和检测,以确保其传输质量。而数字光纤直放站设备 也需要定期进行性能检测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建议在使用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时,应建立完善的维护和管 理制度,以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最后,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因此,建议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广数 字光纤直放站技术的相关标准,以推动其发展。同时,应加强对数 字光纤直放站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各行业对其应用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其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作为一种高速、高效的数据传 输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 光纤的质量、设备的稳定性、布线连接等因素,以确保其稳定可靠 的传输。同时,也需要加强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高技术的普及程度。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够对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 推动作用。

直放站结构原理

直放站设备原理 1 直放站简介 移动通信直放站是对移动通信信号直接放大的一种同频中继站。它不改变原信 号的频率,也不对信号所携带的信息作任何处理。当然它会引起一些波形畸变 和相位偏移。在正常情况下这对通信没有明显得影响,但这也正是直放站要避 免的问题,尽量使波形畸变更小和相位偏移更小。 我们知道GSM通信由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组成,又因为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 频段与方向不同,所要求的信号强度也不同,因此直放机必须具备对上下行信 号分别进行处理的能力。 1.1 直放站系统 直放站系统分为三个部分,两个接口。 图9-1 直放站系统 第一部分是基站(微蜂窝)。它的功能是提供下行信号接受上行信号,并对信号 作一定处理。 第二部分是直放站。它是直放站系统的核心设备。它的功能是对上下行信号作 放大处理。 第三部分是目标覆盖区域。在系统未开通前,目标覆盖区域为移动通信盲区, 或目标覆盖区域通话效果很差。 第一个接口是基站(微蜂窝)与直放机的接口。该接口担负基站与直放机之间

的通信任务。基站的下行信号经过该接口到达直放机;手机的上行信号经过该 接口传到基站。根据实际情况,该接口可以是无线接口也可以是有线接口。无 线接口是通过基站收发天线与直放机收发天线之间的通信实现的。直放机收发 天线通常是收发合一的,一般由高增益的定向天线来担任,如八木天线,平板 天线,栅格天线等。有线接口则是通过电缆将微蜂窝与直放机直接相连而成。 第二个接口是直放机与目标覆盖区域的接口。该接口只能是无线接口。它通过 重发天线将下行信号发射到空间,供手机接收;同时收集手机上行信号送至直 放站。 1.1.1 直放站的工作原理 施主天线(或通过电缆)接收基站下行信号,然后通过环形双工器送入下行滤 波器,下行滤波器将滤除下行信号中的部分带外噪声。之后下行信号进入下行 低噪放,下行低噪放具有抑制带内噪声,提升有用信号电平的功能。低噪放具 有60dB的增益。低噪放的输出再通过下行滤波器滤除带外噪声后由下行功放放 大。如果信号不经滤波器、下行低噪放而直接进入功放放大,则噪声也会一起 被放大,导致波形畸变严重,信号误码率上升,通信效果变差。下行功放具有 60dB增益(若功率放大器前级串有推放,则推放与功放的整体增益可达110dB 以上)。 图9-2 直放站工作原理 DPX:双工滤波器DL:下行UL:上行 LNA:低噪放PA:功放NCS:选频模块 BTS:基站MS:移动台Monitor:监控模块

直放站基础知识及原理

直放站基础知识及原理

一、直放站概述 1. 直放站的定义 直放站(中继器)属于同频放大设备,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直放站在下行链路中,由施主天线现有的覆盖区域中拾取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对带通外的信号进行极好的隔离,将滤波的信号经功放放大后再次发射到待覆盖区域。在上行链接路径中,覆盖区域内的移动台手机的信号以同样的工作方式由上行放大链路处理后发射到相应基站,从而达到基地站与手机的信号传递。 直放站是一种中继产品,衡量直放站好坏的指标主要有,智能化程度(如远程监控等)、低IP3(无委规定小于-36dBm)、低噪声系数(NF)、整机可靠性、良好的技术服务等。 使用直放站作为实现“小容量、大覆盖”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主要是由于使用直放站一是在不增加基站数量的前提下保证网络覆盖,二是其造价远远低于有同样效果的微蜂窝系统。直放站是解决通信网络延伸覆盖能力的一种优选方案。它与基站相比有结构简单、投资较少和安装方便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难于覆盖的盲区和弱区,如商场、宾馆、机场、码头、车站、体育馆、娱乐厅、地铁、隧道、高速公路、海岛等各种场所,提高通信质量,解决掉话等问题。 2.直放站的种类与类型

(1) 移动通信直放站的种类 --- 从传输信号分有GSM直放站和CDMA直放站; --- 从安装场所来分有室外型机和室内型机; --- 从传输带宽来分有宽带直放站和选频(选信道)直放站; --- 从传输方式来分有直放式直放站、光纤传输直放站和移频传输直放站。 (2) 移动通信直放站的类型 GSM移动通信直放站 GSM移动通信直放站是解决基站覆盖而存在信号盲区的一种方式。通过架设直放站不但能改善覆盖效果,同时能大大减少投资基站之成本。 GSM直放站是为消除GSM900MHz/1800MHz频段移动通信网的小范围信号盲区或弱信号区而设计生产的通信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高层建筑的办公室、娱乐场所、电梯或私人住宅等基站信号所无法到达的信号盲区,同时对于消除城市因受高楼大厦影响而产生的室外局部信号阴影区或边远郊区个别村镇的弱信号区也具有相当好的覆盖效果。 CDMA移动通信直放站 CDMA直放站可以扩大CDMA基站的覆盖范围,大大节省CDMA网络建设的投资(一个CDMA直放站的投资约为一个CDMA基站的十分之一)。特别是在高层楼宇、地下(如地铁)、以及盲区等特殊环境下,CDMA 直放站将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由于各种地理环境和用户的要求不同,所需的

光纤直放站设计中需考虑的问题

光纤直放站设计中需考虑的问题 (1)传输距离 光纤直放站采用光纤进行传输,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的损耗非常小,光纤直放站信号传输的距离主要是受信号时延的限制。 GSM数字移动通信采用TDMA时分多址技术,每载频分为8个信道分时共用,即每载频8个时隙。时隙之间的保护间隔很小,为消除手机MS到BTS的传播时延,GSM系统采用MS提前一定时间来补偿时延,时间提前量的取值范围是0~233μS,对应信号传播约70公里,由于信号一来一回是双向的,所以,GSM信号在每载频8个时隙时,空间传播距离是35km。当引入光纤直放站延伸信号传播距离时,信号的传播时延包括了在光纤直放站上的时延和在空中传播的时延。光信号在光纤的介质中传播时,速度是无线信号在空气中传播的2/3,加上直放站的时延(大约1.5μS)和无线信号在空中传播时延,因此,光纤直放站距离基站最远不应该大于20km。 光纤直放站的核心部分是光端机,它的好坏影响直放站的传输质量及可靠性,现在国内光端机质量已相当好,因此,光纤直放站的可靠性是不成问题的,下面对传输距离进行计算。 对1.55μm波长的光端机,其已知条件是: 光功率输出为0dBm;光接收灵敏度优于-26dBm;光端机内射频信号具有自动增益控制(AGC)20dB;光端机内电/光及光/电转换时电信号将损耗10dB;光缆损耗≤0.35dB/km;活动连接器衰耗≤0.1dB;波分复用器的损耗≤0.3dB,系统光功率储备7dB(为保证电信号的载噪比而设)。 则对于50km远的光缆,就能计算光信号在传输系统中的衰耗为: L=光缆损耗+连接器损耗+波分复用器的损耗=0.35×50+0.1×2+0.3×2=18.3db。 系统光功率余量=光功率-系统衰耗-光接收门限=OdB-18.3dB-(-26)dB=7.7dB,该值大于系统功率储备7dB,由此可知光纤直放站的光信号可以传输50km远的距离,光/电转换后的电信号还能满足直放站所需电信号载噪比的要求。 (2)直放站增益的计算引入直放站设备,给手机和基站之间的信号增加了热噪声,增加热噪声的直接后果是降低了基站的接收灵敏度。下面看一下应如何正确设置直放站的增益,减小引入直放站对GSM网络的影响。 a.基站接收端的噪声在没有引入直放站的情况下,基站接收端的噪声为热噪声和基站噪声系数之和,称为基站底噪声。

切换算法,直放站

切换算法pbgt_alg_type分为:1号算法,3号算法,5号算法。 1号算法:(目标小区功率—原小区)大于Ho_margin。 3号算法:(目标小区功率—原小区)大于Ho_margin。且原小区功率小于门限值(一般设-85dbm) 5号算法:(目标小区功率—原小区)大于Ho_margin。且原小区功率小于门限值(一般设-85dbm),且目标小区功率大于门限值。 其中5号算法有2.5s时延。 GSM切换【功率预算(pbgt,分上行,下行),通话质量,干扰,时间提前量(TA)】 1:房间里面有切换,且两个邻区不会在门口发生切换。(可以采用1号算法,删除室内小区切出关系,多用于1800)(1800站点使用3号算法效果不明显)。 2:房间里面有切换,且两个邻区会在门口发生切换。(可以采用3号算法) 3:如果在窗边会切换到外网,可以修改Ho_margin。(加大)。 4:两个距离较近的站点产生窗边切换,不建议使用删邻区的方法,可能会影响大门口切换。(可以使用3号算法) 直放站常见问题 1:直放站要做功率预留(10lgD)D:载频数。【10w远端最大输出40db,预留6db(4载波)只能开到34db】 2:上下行链路不平衡:1:主要体现在手机发射功率大,接入网络困难,接入网络时间长。2:室外正常,室内通话困难3:上下增益差不超过3-5db。 3:上行底噪大:主要是离基站太近,增益太大。可以减小增益 调试直放站:先满足基站底噪的要求(直放站对基站的上行底噪小于-120db),这样可以确定直放站上行衰减值(加大上行增益会使基站底噪增加,基站灵敏度降低。上行增益和下增益差不超过3-5db,这样可以确定下行增益),根据直放站上下行链路平衡PB=110左右。定下行衰减值。 上行差?主要两个原因吧:1,上行增益不够,上下行增益不平衡,处理办法为提高上行增益,更换上行故障模块;2,上行质差,因为干扰问题造成,得找到干扰原因,如果是因为直放站上行增益过高干扰信源小区,则需要降低上行增益;如果是因为信源小区频点干扰,则需要建议运营商调整频点;另外还有可能是器件设备的三阶交调干扰(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相互叠加等,产生同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频率,被接收机接收,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的现象),杂散干扰(发射机输出信号通常为大功率信号,在产生大功率信号的过程中会在发射信号的频带之外产生较高的杂散,信噪比降低,通信质量恶化)。 (基站发射功率—手机接收灵敏度)>(手机发射功率—基站接受灵敏度) 直放站下行增益>上行增益 所以一般下行信号强度>上行信号强度=10d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