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自动保存的)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自动保存的)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自动保存的)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内容提要:关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向来有无数种观点。一般认为鸦片战争不是简单的一、两种直接因素所导致的,而是不同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所组成的一个合力推动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尤其是在中英贸易,特别是鸦片贸易曾经相安无事将近70年之久,任何一个方面的因素都无法可以说是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唯一因素。而且就战后英方所做出的反应来说,这场战争可以说是有预谋的,但爆发的原因又不单单是英国或中国中的一方所能预见到的。

一.中英贸易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爆发的诱因是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平衡被中国政府打破,英国贩卖至中国的主要盈利商品鸦片被强制销毁,从而导致英国商人在华的利益受损,促使当时的鸦片商人逃回伦敦,并要求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最后在1840年4月7日英国议会的上,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对华战争的议案,鸦片战争开始。显而易见,中英贸易的平衡被打破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动因,也是英方唯一能摆在台面上的战争发动理由,那么在战争之前中英贸易又处于何种状态呢?

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英方输出的商品主要是由工业革命致使产量大肆扩张的棉毛纺织品。但这由于中国发达的自然经济,棉毛纺织品在中国的销量并不如英国商人预料中的那般美好。相较于英方的纺织品,中国方面出口的茶叶、生丝、棉花、蔗糖、大黄在英国市场上具有良好的销路。尤其是茶叶,英国方面乃至整个欧洲都曾对这一商品迷恋不已,甚至在18到19世纪成了中西往来的一大重要商品。而销售到欧洲的茶叶,又以英国为最,可以说中国茶叶的最大出口国就是英国,英国人对于茶叶的依赖已经上升到日常必须品的地位,最后到达了中英贸易中其他商品都无足轻重的地步。

而且在当时中国茶叶的竞争力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日本虽也种植茶叶,但其国家仍处于较中国更为严格的闭关锁国之中。而印度的土壤虽适于茶叶的种植,英国人却还未如后来般开设茶园。所以在鸦片战争前的时间段内中国商品对英国无疑拥有着巨大的优势。

这种优势使得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存在着中国对英国巨大的出超。这一点是英国商人无法接受的,于是英国商人利用其特有的优势对中国输入鸦片,以此来挽回其白银外流的状况。

这里我们需要额外提一下鸦片,中国人在英国输入鸦片之前,并不是对于鸦片一无所知,相反中国民间在很早就有认识和应用鸦片的原材料罂粟的记载,郭橐驼《种树书》中提到“莺粟九月九日及中秋夜种之,花必大,子必满。”雍陶《西归斜谷》诗谓:“马前初见米囊花。”“莺粟”、“米囊”都是罂粟的别名。郭橐驼是长安人,雍陶是成都人。可知唐朝时,陕西、四川已种罂粟。另外宋时将罂粟当作补品。可见苏辙《种田苗》诗:“罂粟可储,实比秋谷,研作牛乳,煮为佛粥,老人气衰,调肺养胃…..”宋代乃至后代的医书中都有提到,鸦片以及鸦片的制作方法。

可以看到鸦片在中国古代一直扮演着药物、营养品、观赏品的角色。而真正成为一种瘾品,是始于南洋土着居民发明将鸦片与烟草混合的吸食方法,此后以荷兰人为媒介,传入台湾,再由台湾传入中国沿海的厦门等地。

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之前,由葡萄牙商人垄断。而在

此之后,英国商人开始成为向中国贩卖鸦片的主力,一开始中国视鸦片为药品,与其他货物一样经行商之手,收取关税,公开买卖。后来在认识到鸦片对于吸食者身心的危害后,最早是在嘉庆五年,中国开始禁止鸦片的正常贸易。英国商人为应对这种态势,贿赂澳门政府,在澳门囤积烟土,再由货船驶入黄埔,在船上进行鸦片的走私贸易。这也标志着鸦片贸易由公开买卖走向走私交易,开启了中国政府与鸦片商人之间长达40年的对抗。

在这40年的对抗中,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对华鸦片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东印度公司开始时不直接参与鸦片贸易,但对船员或公司内的职员、散商携带鸦片的行为暗中支持。1781年公司开始正式进行鸦片贸易,将孟加拉生产的鸦片卖往中国,并由东印度公司垄断。后来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的专卖权,没有了东印度公司在英国商人和中国官员中间充当缓冲作用,反而造成英国散商与中国广州十三行的直接冲突,造成后来中英关系恶化,进一步发生战争的后果。

清朝政府虽然严禁鸦片的贸易,却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嘉庆五年到十六年(1800年到1811年)年平均4016箱。嘉庆十六年到道光元年(1811年到1821年)鸦片的年平均进口增长到了4490箱。道光元年以后,禁烟措施更加严厉,但英国商人又通过快船走私,或是通过武装护卫来经营鸦片贸易,加上当地民众建立“窑口”销售使鸦片贸易虽明令禁止,暗地里却逐年扩大。

正是在鸦片的输入之下,中英原本的贸易出超变为了贸易入超,茶叶、生丝、大黄的贸易盈利都不足以弥补鸦片贸易日渐扩大的差额,到道光七年(1827年),中英贸易的入超已达千万元以上了,至战前一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年)入华鸦片数已达40200箱。

鸦片的走私使社会上的风气极端恶化,对于吸食者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清政府为防止鸦片吸食人群的扩大化,决定终止鸦片贸易,并在广州命令林则徐收缴英商鸦片并销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府虽站在毫无质疑的道德制高点上,但这一举动直接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英国在华领事义律表面上接受林则徐的要求,表示不在向中国贩卖鸦片,一方面为获取英国政府支持,策划了林维喜事件等,蓄意挑起中英战争。

可以说,中英之间的贸易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由于鸦片和茶叶分别给输出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又由于鸦片的商品性比之茶叶更强,而最终导致中英贸易的不平衡。中国的自然经济又缺乏将贸易重新拉回到同一水平线上的能力,故此只能申诉于强制性手段,最终导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

二.中英双方以及中英双方各自内部的信息不对等

中英双方的贸易固然是重要的因素,是导致战争的直接因素,然而我们发现双方在事件发生初期其实都不愿意诉诸武力。最终致使事件导向战争深渊的是双方以及双方内部的信息不对等。也就是说,不仅中国人不了解英国人的状况,英国人不了解中国人的状况,连他们各自的内部也充斥着以下瞒上和信息混乱的情况。

1.中英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首先是中方对英方的信息不对等,这已经到达了近乎无知的地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清政府的满朝文武没有一个知道与天朝上国通商的“英吉利”究竟处于哪个具体位置。对于英方的印象大概是来自西边小小岛国之上的土着蛮夷,甚至在琦善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用“夷性犬羊”来形容英人,对于英国的名词往往加上“口”字边旁以显示区分。不论是英国的政治状况还是经济水平,军事力量都是混沌一片。

这不难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收到地理的影响极大,中华文明的感知始

终在东亚一带徘徊。尽管历朝历代都与外来的文化有过交流,中华文明始终是以自身作为主导的,外来的文化需先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才能被中华文明所接受并吸纳为自身的一部分。大统一帝国长时期统治在中国的土地上,加上在这一区域内中华文化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都远远领先于周围的其他国家,促使中国人养成了“天朝上国”的观念,尤其是明清以来中国所主导的朝贡贸易体系,使中国在东亚世界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更使这种固有观念不可打破。天朝、藩属国、化外蛮夷这三层关系牢牢的锁死了中国平等对外交往的可能,儒家的传统观念又深入每一位中国君主的内心,以农为本的世代经营理念使中国从骨子里轻视商业,仅仅是将其视为一种对蛮夷的赏赐,一种“怀柔远人”的工具。这就造成了中国不可能关注英国的社会状况以及先进之处,整个朝廷上下只有林则徐在赴广东任钦差大臣时做过一些功课。林拥有四名翻译,为他翻译英文书籍,他本人也通过这些资料判读英国与中国的形势,这些数字如人口、土地面积、军队数量,使林则徐产生了一种天朝上国在军事实力上可以碾压英国的直观感受。错误的解读往往更加可怕,林则徐以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眼光试图理解英国,本身就是一种荒唐的想法。林则徐在阅读资料后认为,在华的英国商人无法左右英国国内的政治局势,更加不可能使英国出兵。这些英国商人不过是与印度或是孟加拉的总督串通一气,借来几艘兵舰来讹诈中国,然后将对华的鸦片贸易中利润分予英属印度官员一部分。英商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于英王无关,况且英国注重贸易,也不会因为这起冲突,放弃与中国的茶叶贸易。即使退一万步来讲,英国决定向中国开战,人数较少的英国需要跨越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远征中国,清军必可以逸待劳。另外只有在战争中切断中国对英国的茶叶大黄贸易供应,嗜食肉食的英国蛮夷必会因为消化不良而纷纷暴毙,这样清军自可不战而胜。这一系列的想法判断均在林则徐对道光皇帝的奏折上有所反应。

这一系列的失误判断,使林则徐并没有预料到战争的到来,没有意识到中英间的差距,但在当时的大背景上来看,林则徐做出的判断又是身处于该位的官员所能做出的最合理的判断。

反观英方,1793年的马嘎尔尼访华和1826年的亚美士德访华使英国对中国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那句“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凸显出了马嘎尔尼对中国的预见,让我们看到英国人判断的准确性。但即使是迈入工业时代的英国人也无法消弭文化带来的差异,看到事情的本质。他们一直认为即便有所不同,与自己进行贸易交涉的还是广州的官员,英国人认为在摆脱了东印度公司的专卖权后,自己与中国的贸易之前已经没有任何阻碍。他们不明白,站在他们面前的中国官员不过是远在北京城中那个皇帝的木偶,他们的诉求也会以被曲解过的语言等待的那个皇帝的裁决。到后来正式开战之后,英国人从海洋文明的角度思考,认为只要封锁了广州,中国的经济将陷于瘫痪,就能逼迫清政府就烦。他们又何曾想到中国的农业经济根本就不依赖出口。连英国外相巴麦尊的公文信件也将收信人指定为中国宰相,中国自从明朝以后就没有了宰相。

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将真实的状况埋藏于毫无意义的误判中,我们能从各式各样的文件中,看出双方的领袖在一开始并无进行战争的意图。这当然也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等,道光皇帝因为刚平定内地的叛乱,国库空虚,希望不要妄开“边衅”,加上一封经清朝官员修改加工措辞委婉的照会,让他认为西夷只不过是想要“伸冤”。而英国人则透明的多,英国政府虽在一开始也不支持义律的鸦片贸易活动,但再得知本国在中国的利益受损后,英国政府在1840年4月7日召开议会,并在下议院以271对262票通过对华战争的议案。当然英国舰队早在1939年就从

英国出发,这却又是英国政府根据1939年6月形式主动判断战争走向的行为。

2.中英双方内部的信息不对称

如果说中英两国不了解对方的情况是战争爆发的一个因素,那么中英双方内部出现的问题也同样如此。

清政府在政治上的严酷僵化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清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官员做出的决定是需要向皇帝禀告的,钦差大臣拥有一定的便宜行事权,但总体来说还是听命于皇帝的。广州与北京的路程大约是两个月(林则徐从北京到广州是从1月6日启程,3月10日到达),所以关于鸦片战争之前的种种贸易纷争冲突,往往很难将信息及时的送到皇帝的手中,往往皇帝在收到信息时所做出的决定,早已于目前的形势毫无关系。而皇帝的命令是无法违背的,这就导致了在广州正在与英国人谈判的广州政府的尴尬,导致他们不得不一边稳住皇帝一边无视皇帝的旨意办事。广州和北京之间的天然距离造成了信息不对称,而专制的政治制度更加深了决策层与执行机构之间闭塞程度。整个中国官僚机构欺上瞒下,皇帝的举棋不定,使中国在是否开战这一问题上犹豫再三,最终错失战机。

这个问题对于英国人来说也是同样的,虽然船只的速度远快于马匹,但英国到中国天然的距离使得海上航行所花费的时间也有大约4个月。所以英方代表义律在这场战争中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才是具体细节的操作者,在他身后的外相巴麦尊和英国政府仅仅是宏观方向的制定者。我们发现义律在与中国政府的谈判方面与他的上级们截然不同,他善于使用间接的手段,无视了巴麦尊大炮外交的主张。这也使得巴麦尊对义律极度不满,也有了后来英方召回义律,使璞鼎查代替义律的举动。义律甚至在1941年1月20日,也就是大角沙角炮台失陷后不久,与琦善在广东初步达成议定,订立《穿鼻草约》。

然而这《穿鼻草约》并非中英官方承认的条约,无论是道光帝还是巴麦尊都认为这是琦善和义律在之前中英一系列冲突中,私下订立的文件。注意此时中英并未正式宣战,双方在此之前虽有互相攻击的行为,但从定义上来说仅是冲突。《穿鼻草约》使得道光帝决意开战,在道光21年正月初五(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并派遣奕山、杨芳赴粤,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可以得出正是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才使鸦片战争之前的中英关系逐步由摩擦升级为冲突,由冲突升级为战争。尽管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战争本身是无法避免的,然而我们无法回避的是由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思想冲突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化,使中英关系因为一方的无知自大和一方的利益至上主义,在战争的轨道上愈走愈快。

三.武器装备与军事力量与技术

中英之间的武器装备差距显然是悬殊的,事实上武器装备也是构成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清政府难以在战争前或是战争中通过展现自己的力量来威慑对方。在1841年正式开战之前,在与英国武装船只的冲突当中,清军也屡次落于下风。这使得英国人判断出了清朝军事力量的底细,有了侵略的把握。

1.战争经验

这里要提到清朝军队的三重性质,清朝的军队不仅是军队,职能也不仅仅是对外作战。他们同时具有今天的武警与普通警察的特点,尤其是在清朝末期,边疆战争已经不如王朝前期一般频发,相对应的清军的作战水平也相应的退化,所以鸦片战争前的清军除少数精英部队外,大多扮演着后两者的职能。而英国军队不仅善于海战,更加在1815年击败过拿破仑的军队,虽然早已并非是当年的那批人,但英国军队对于战争的经验,尤其是现代战争的经验是清朝军队无法比拟的。

2.武器装备

先来比较双方的陆军武器装备,清军方面使用传统的鸟枪,使用的还是明朝时期的制作工艺。其中使用最多的兵丁鸟枪,长2.01米,射程为100米,射速为每分钟1到2发。更重要的是由于兵费的不足,清朝军队中配有枪支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也就意味着剩下的一半人仍然持着原始的刀、矛、弓箭作战,这些武器装备在鸦片战争中几乎是不形成战斗力的。而在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的持枪士卒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士兵的武器装备都不到保养和更换,通常一支鸟枪被使用几十年之久,甚至清军中有的鸟枪已经一百年不曾更换过。

清军的铸炮工艺则更暴露出清朝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清军铸炮技术仍采用整体浇筑的方法,所采用的铁水含有杂质多,在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从而导致炮管容易炸裂。为克服这一缺陷,清军不得不降低炮弹中火药的装填量,降低了火炮的威力。清军的火炮炮架采用木质结构难以固定,多数火炮没有瞄准器具。并且火炮的管理保养情况与火枪一样,不受人重视。

无论是火炮还是鸟枪,都需要火药,而清朝采用的火药配方还仅限于工匠们根据经验推导出的粗略配方,即硝石、硫磺、木炭比为8:1:1。火药爆炸威力低,不易储存,容易吸潮。

比陆军更能反映出差距的是海军,清朝的海军水平大概只能防范海盗,或者说他们从来不是以防范哪个国家的海军为目的而建立的。

鸦片战争的起因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程

鸦片战争的起因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政金融系山东青岛 266510) [摘要]:1840—1842年、1856—1860年,英法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野蛮地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更由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两次战争均以中国战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定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关键词]: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一、历史背景 只有对更早期的中外交往史有所了解,而不是局限于 1840 年或之前的一两年,才能理解鸦片战争的真正起因。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说已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会因素渐多地进行了量的积累,在一度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 政治上,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根本无法再维持中国的发展。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 经济上,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经济非常的脆弱。 军事上,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其装备水平与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文化上,清朝统治者还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 可以说,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与资本主义发展如日中天的西方列强差距太大。根本就没有办法抵御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 鸦片战争前夕,以英国为首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已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它按照自己的形象,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也就是说,当时的世界资本主义潮流,正在迫使所有落后民族走向近代化,亦即走向资本主义化。中国当然不可能例外。英国下决心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闭关的大门,正是不自觉地充当了强迫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工具。 而此时的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清政府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当时的英国政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分析

浅谈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摘要:前些天,中国的J—10隐形战机试飞成功,中国再次震撼了全世界,因为它能与美国的F—35一决高下。中国确实要站起来了,但我们不能忘记屈辱的历史。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鸦片战争以中国惨败而告终。自此以后,以《南京条约》的签订为开端,中国的大片领土逐渐被资本主义国家蚕食,大好河山变得残破不堪,使一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强大的民族逐渐衰败下来。中国在那段时间里垮的那么彻底,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分析一下我们失败的原因。以史为鉴,才能让中国长盛不衰。 关键词:鸦片战争清政府英国失败原因 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是被侵略者,正义完全站在中国一边。中国抗战是正义之战。而英军则出师不义。中国的正义之战为什么败给了英国的非正义之战?鸦片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六十八年,但我们能用旁观者的眼光去更好地认清中国失败的原因。这点是当时的统治者无法认识的。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和自己的阅读分析,我认为鸦片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有三个原因。 (一)清朝政府的腐败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无论从任何角度来分析都少不了清政府的腐败。 清政府愚昧无知,清王朝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长期以来,它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视外国为“蛮夷”,拒绝—切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传入,因此,清廷同西欧各国近行贸易虽有近200年的历史,但都是外国人到中国来,而很少有中国人到西欧去,更谈不上对西方列强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林则徐是较早注意了解世情的人物之一,史载:“林则徐至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从中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不过,出于时间短,手段少,翻译人才缺乏,他对西方列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为肤浅,因此,所作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直到英国舰队巳在来华途中,林则徐仍向道光帝奏称: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运载鸦片。奸夷借以扬言恫吓,以求得准许其贸易。现在各兵船只在外洋游奕,此东彼西,总无定处。此外别无动静,诚如圣谕(该夷)实无能为。可见林则徐对英国政府出动诲陆军大举进犯中国,也完全缺乏了解,这当然会影响广东方面战备工作的加强。至于其他沿海省份的战备工作就更差了,如英军抵达浙江定海时,兵勇都毫无准备,大沽口的大炮都不堪用,天津、大沽驻防的清军总共不及千人,这与清朝上下对英国将发动的武装侵略了解甚少有直接关系。 鸦片战争时,清军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八旗兵骄奢淫逸、贪吃懒散、酗酒赌博的作风严重。绿营兵一般既无训练,又无纪律,千里调遣,所到之处,居民横遭骚扰。封建统治者在整个战争中和战方针不定。说战,没有切实可行的对策,稍受挫折,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在这种情形下,当然更谈不到鼓起坚强的军心和民心。封建统治者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纵兵扰民,当然它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群众帮助的军队,反而不如得到一些汉奸导引的外国侵略者那样熟悉地理情况。但为侵略者所收买的汉奸在居民中终究只占极少数。英国在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时,显然不能不考虑到以少数的军队去和成亿的中国人敌对是危险的事。中国政府的外强中干和中国人民对这个政府的敌对情绪,是他们认为可以利用的机会。英军初到广东时,用汉文发表一个声明,向中国人保证对于和平居民并无恶意,愿彼此和睦相处,英军所攻击的仅仅是政府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客观: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主观: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武器落后、闭关锁国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1、清政府极端腐败,妥协退让。 2、中国经济落后 3、清军军备不足,装备落后,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4、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足。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得到教训或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 2、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发展科技; 3、培养人才等; 4、增强综合国力,发展国防事业。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和政治上的软弱---根本原因 2、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3、把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4、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和破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体会或收获? 1、改革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动力。 2、改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3、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4、要善于接受先进思想,勇于学习先进文化。 评价孙中山: 1、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国父” (中华民国国父)。 2、简介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和同盟会 (2)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3)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20世纪20年代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成立黄埔军校,开展国民大革命。 (精神:立志报国、追求真理、永不放弃、与时俱进) ●什么是长征精神?(红军长征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信念坚定、亲密团结,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对日本侵略罪行的了解,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认识和感受? 1、认识到日本侵略者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不忘国耻,牢记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 3、落后就要挨打,积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4、维护世界和平,勿让历史悲剧重演。 ●1、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为什么不愿承认南京大屠杀等真相,其目的是什么? 掩盖对中国和亚洲各国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面的铁的事实,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有两方面的原因。国内原因是清王朝在鸦片战争前夕,已从其发展的顶峰“康乾盛世”跌落下来,国势日衰,整个封建制度日暮途穷。自嘉庆以来这个封建王朝已经走上政治腐败、军备废驰、财政拮据的衰败道路。在这时候的欧美各主要国家却已进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衰弱落后的封建中国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重要目标。英国资产阶级首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正是他们不断向外掠夺殖民地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前,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防范外国入侵,在对外关系方面实行“闭关”政策。英国自从占领印度、新加坡等国后,力图打开中国的大门。早在18世纪末英国已成为对华贸易的主要国家。但英国的工业品如手织、棉布、棉纱等在中国缺乏销路,而英国却要从中国购进大量的生丝、茶叶、瓷器等。英国资产阶级企图利用工业品打开中国的大门,没有达到目的,竟不顾人类道德,无耻地用贩卖鸦片毒品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导致中国的烟毒泛滥。使清朝的吏治更加腐败,军队失去战斗力,吸毒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还有一个严重后果是白银大量外流。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感到流毒将会带来军队瓦解和财源枯竭的严重威胁,为了维护其统治阶级利益,倾向于禁烟派。1838年月12月,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雷厉风行。英、美鸦片贩子于1839年被迫缴出鸦片2万余箱。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2.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清政府的腐败集中表现在投降派在朝廷得势和军队战斗力低下、军事指挥失当等方面。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抵抗派和投降派。两派明争暗斗。后来投降派占了上风,受到重用;抵抗派则受到排挤、打击。其时的清军,无论是绿营兵,还是八旗兵都已腐败不堪,战斗力十分低下。被派往前方的统帅根本不会指挥作战,导致战争失败。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人民一直抱敌视态度。 3.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 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4.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和掠夺,在华大量倾销商品,严重打击中国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副业。清朝封建统治者加重对人民的搜刮的压迫,以填补国库空虚。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危机日趋严重。鸦片输入,白银外流。地主贵族兼并大量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地租剥削。 5.《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对它如何评价? 答: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方面,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不论男女,重新平均分配土地。 政治方面,建立新的管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乡官制度。太平天国采用君主制的政体形式,其政权机构分中央、省、郡、县四级。 它无疑是一个鲜明的反封建纲领。平分土地的主张,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在19世纪50年代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扫除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是我国近代社会历史提出的任务。《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规定适应了时代的这一要求,所以它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但《天朝田亩制度》有空想的成分,并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其不足之处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浅析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浅析 【摘要】鸦片战争一过去170年,但由此开始的百年大耻却始终让国人念念不忘。尽管鸦片战争以中国惨败为终,但也由此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正视历史,痛定思痛,笔者将从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分析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而南京条约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遭受更加深重的苦难。鸦片战争的原因,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封闭保守的封建经济和罪恶的鸦片贸易,政治上则是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集团,在军事上为武器落后,战斗力弱。 一、封闭保守的封建经济和罪恶的鸦片贸易 “战争是交战双方力量的较量,而经济实力是一切力量的基础。它不仅制约着政治、军事力量,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利。”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封建经济的落后。 英国早在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且从19世纪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取得了垄断地位,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当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仍然在清王朝的

统治下,仍然在封建主义的老路上爬行。封闭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自给自足,生产工具落后,生产率极低。并且由此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停滞不前。清朝华丽辉煌的外表下腐朽破烂的经济惨景,被闭关锁国制造出的假象所掩盖了。 罪恶的鸦片贸易更是沉重打击了封建经济,英国也借此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中英两国如此悬殊的经济实力,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二、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集团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失人心,伤国体,竟至不可收拾,是不能无恨耳”。但罪魁祸首毫无疑问就是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集团。作为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不论在禁烟问题上还是在战争问题上都没有一贯的坚定方针。他和他的臣子们情况对于外国情况没有任何了解,甚至在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两年之后皇帝还询问英国坐落何方,可见清帝昏庸到什么地步。 在暗无天日的清朝统治集团中,林则徐是头脑比较清醒的,一贯坚定地主战论者。他力主禁烟,却被无情的排挤和打击。当整个封建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原因探析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探析 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从英国侵略者封锁珠江口和广东海面开始,到 1842 年 8 月签订《南京条约》结束,历经两年的时间,最终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然而,这并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失败,更是中国遭受帝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通过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来破坏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和关税等主权,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领域,对中国实行奴役统治。鸦片战争的失败, 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竟然败给一个不足 2 万人的军队,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这种分析是十分有道理的。笔者认为,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1 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清朝是我国封建时期最后一个朝代,晚清时期资本主义已经在西方国家迅猛发展,而当时中国却仍然停留在封建制

度之中,作为具有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上都优越于清朝的封建制度,而且晚清时期腐败和落后的制度也让封建制度的缺陷与弊端展露无遗。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弊端主要表现在 君王的专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君王的专权制度是阻碍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这种体制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封建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质是皇帝权威形式下的君主专制,皇权作为一切政治权力的源泉严格控制臣僚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活动,凡事皆唯皇帝之令是从,将皇帝权威推进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清王朝是一个封建专制帝国,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皇帝权力的相对集中极易造成臣僚政治个性的不突出,臣僚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活动保守成规,皇帝代臣僚操办所有公务,反对臣僚独立思考和议论朝政。 清朝政府还广泛利用特务机关和其他方式来加强对臣 僚的控制和监视。在鸦片战争中,英政府在给前方战斗指挥官在执行战斗过程中有根据战时情况自行决断的权力。即使战事情况发生变化,指挥官变更,但英国的总体战略部署和要求基本未改变。相反的,清朝政府对战争的态度则前后多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一次战争。英军以较少 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今天小编就来分析一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 爆发经过、原因及结果。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 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2、重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国力衰弱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能。 ?3、直接原因:中国正义的禁烟运动被英国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经过概述1839年7月,九龙尖沙咀村发生林维喜案。英国水兵在村内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交出 凶手,义律却自己轻判了事。8月15日,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贸易,派兵开 进澳门,更进一步驱逐英人出境。此事因而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虽然依据中国法律英国人无权在中国领土上存放鸦片。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1月8日英国“窝拉疑”号舰长宣布,自1月15日起,封锁广州口岸与珠江口。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谓正密切注意英人在华利益及国家尊严。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该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极严 重注意,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向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2月,英 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英军总司令。4月,英国国 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

论述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原因

论述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原因 摘要: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政府的动摇不定;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军事武器装备的落后;英国综合能力的强大。 关键词:历史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落后英国制度 鸦片战争,从1840年6月英国侵略军封锁珠江口和广东海面开始,到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结束,仅仅两年的时间,最后以中国惨败而告终。然而,这并不只是一场战争的失败,更是中国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点。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中英《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牵动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夏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但我们不能忘记鸦片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正是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大量的特权,破坏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了我国的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和司法主权……也正是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入侵,导致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我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我认为,当时的清政府之所以会在这场事关民族命运的战争中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封建制度的弊端主要有: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

碍历史发展的因素。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封建制度根深蒂固,中央集权往往导致了权利集中在皇帝一人,形成君主专制.专制因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往往引发分裂混乱,造成宦官和外戚专权。 清政府就是极端君主制,什么都皇帝说了算,超乎通常意义上的皇权集中范围,出现了以抹煞臣僚政治个性,严密控制臣僚思想意识和政治活动为显著特征的非理性强化趋势,许多属于臣僚职责范围的事务,改由自己操办,皇权恶性发展,皇帝逐渐成为事必躬亲的专制家长,而且高度强调臣僚要与自己“一德一心”,反对臣僚独立思考,鼓吹臣僚凡事唯皇帝之令是从,以皇帝之是非取代臣僚之是非;广泛利用奏折制度、特务统治等手段强化对臣僚的严密监督与控制。极端君主专制局面一旦形成,就会深刻地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带有明显非理性特色和恐怖色彩的个人独裁,并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久安长治。相反,它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消极影响。 总之,所谓极端君主专制,就是它不但将皇权作为一切政治权力的源泉,而且以片面的极端方式,将皇帝权威推进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如此多的弊端终究造成了中国在晚清时期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强大的英国侵略军给了闭关自缚的清政府当头一棒。

浅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 一、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形势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掠夺原料产地和市场。英国又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态势喷薄而出。 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清王朝走上衰败的道路,政治黑暗,国防薄弱,国势日衰。 经济方面: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具有高度自给自足的特点。《中国见闻录》中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也无怪乎乾隆自诩“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了。 政治方面: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清王朝对外“闭关锁国”政策.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侵犯,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三、马戛尔尼访华 清政府下令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此后又陆续制订各种严格措施.规定外国商人只准通过行商进行贸易。英国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打开中国市场的愿望破灭了,只能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实现。 四、禁烟运动 19世纪以后,英帝国主义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通过鸦片贸易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林则徐到广东禁烟。英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决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决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反思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反思 两百多年前叩击国门的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这样的结果不仅在当时难以接受,在今天也被国人视为巨大的屈辱。因此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对失败的反思却一刻也没停止过。是武器落后还是指挥无能?是国力衰弱还是用人不当?透过历史的表象,人们思考着失败的种种原因,设想着胜利的种种可能。在众多的胜利假设中,人口优势论、奸臣误国论甚有说服力,意志让人相信鸦片战争不过是提早了仅百年的抗日战争,只是缺了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领袖。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人口优势论。 在战争中,最直观呈现的是武器装备,清军在这方面的劣势一览无遗。鸦片战争期间,清军装备的主要是仿制的土枪土炮,辅之以刀矛弓箭,而英军装备的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清军使用的火炮在样式上和英军使用的火炮大体相同,但是由于质量上的巨大差异,其射程范围、射击速度、射击精度和威力都远不及英国的火炮。正是如此,在战争的全过程中,清军未能击沉英军的一艘战舰,而自己的阵地却被打得千疮百孔。中英双方差距最大的还是海防力量。英国海军为当时世界之最,拥有各类舰船400余艘,都以蒸汽为动力。清军的海军,当时称“水师”,拥有舰船数量上虽有百艘之多,但速度、吨位、技术均不及英国海军。而且水师的任务主要是缉拿海盗,算不上是一支正式的海军,大体上相当于海岸警卫队。一言以蔽之,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武器装备各自的水平,英军已经处于初步发展的火器时代,而清军仍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 兵器上处于劣势的清王朝,在兵力上却处于优势。是时清朝有八旗兵约20万,绿营兵约60万,总兵力达到80万。英国的兵力却小得多,本土和海外的兵力总共不过20万人。与清军相比,大约是1:4。而且中英两国远隔万里,英军自然不能全数派到中国。鸦片战争初期,英国远征军的总兵力,大约是7000人,后期兵力不断增加,至战争结束时,大约有2万人。与清军相比,大约是1:40。鉴于此,普遍的观点认为,只要清政府决心抵抗,指挥得当,发挥人民战争优势,以逸待劳,以众击寡,是完全可以击败英国的。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优势,实际状况却恰恰相反。 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全部分散在全国各地,以营为单位驻防,每营从200至1000人不等,每营又数十名不等分散在当时的市镇要冲等地。这些分散各地的军队扮演着警察的角色,日常任务是维持地方治安。因此不仅集中费时费日,而且还不能全盘调动,只能抽调一部分,否则地方完了。这样实际兵力和参战兵力就是两个不同量的概念。80万常备军真正能投入到战斗中数量极为有限,而且主要还是从地方抽调。当时清军调兵的大概速度,邻省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关键词:清政府;鸦片战争;失败原因 160多年前爆发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人被西洋的蛮夷拖进了近代,如蒋廷黻先生所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中国近代史》第一章“剿夷与抚夷”)。在这场战争中,大清朝被新兴的英国打败了。 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开拓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中国实行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从理论上讲,这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则是一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自卫的正义战争,从战争的正义性和客观条件来看,中国并非完全处于劣势。中国是蕴藏着雄厚力量的大国,在人力、物力、军队数量等方面处于明显优势,而且是在本土作战,地形熟悉,补给方便,又处于敌明我暗、以逸待劳的主动地位,这些都是战胜侵略者的有利因素。英国所进行的是掠夺性的侵略战争,有着它致命的弱点。它得不到本国人民的广泛支持;英中之间远隔重洋,相距几万里,交通不便,补给困难,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兵力单薄。它投入侵华战争的兵力起初才4000人,最多时15000人,进攻南京时兵力不过7000人。从军事上讲,用少数兵力侵入一个遥远的大国,完全是一种海盗式的冒险行动。英国军队里还有大量印度籍士兵,与英国侵略者之间矛盾重重。然而历史是无情的,落后就要挨打,并不因为落后的一方掌握着正义就有所厚待。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是一场两个时代的战争,当时英国在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上明显比中国先进,英国的军事力量明显比中国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发达,武器精良,占有火力上的明显优势。用军事史学家的语言来说,当时的英国军队,早已从弓箭大刀长矛的“冷兵器时代”全面进入了“火器时代”,战斗中的“点杀伤”已为“面杀伤”所取代。作战中更重要的是火力和火力与人的组织形式,个人的勇猛已退出决定性的位置。而当时中国军队主要用的是弓箭大刀长矛,其中也有一些火绳枪,但需要点燃火绳缓慢的捕捉目标,常常在火药引发时,目标已移动或对手早已开枪将其击倒。中国的火炮铸造技术全面落后,不仅制造工艺差,而且使用的主要原料铁在质量上也远逊于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由于铁质太差,铸造出来的火炮十分粗糙,威力也小,往往数千斤大炮不如英军的小炮。中国人手工铸造的大炮,铸件“布满蜂眼”,炮膛“毫无算学尺度”,装药少了打不出去,装多了自炸自伤,即便有几门装有瞄准镜的西式大炮,兵员也缺乏科学的训练和战场配合。 以兵丁所用枪支为例进行比较,英军主要使用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分别为200和3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和3/4发/分种,清军所使用为兵丁鸟枪,射程100米,射速为1/2发/分钟,双方差距可见一斑;自18世纪以来,西方军队所用步枪均使用刺刀,而兵丁鸟枪由于枪身太长(2米左右)而无法装配刺刀;而且在制造工艺上英国比中国更加精密和规格化,中国的制造技术不但没有长进反而后退了。清军还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兵丁鸟枪并不普及,使用冷兵器的部队至少占到一半,而鸟枪的质量也不容乐观,有的一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火炮中也有不少前明遗物。 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要素,但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战略战术的运用。入侵的英军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战争观念,将人和武器组合成一部精密的机器:战前侦察测绘,细致到每一段河道的深度;舰炮和步兵之间,配合到射击时间与进攻距离之间的确切的数量关系;在混乱的中国士兵面前,英国兵排成数排半圆形的进击队型,前队射击,后队装弹,互相交替上前,既不留有火力的间歇,又自我形成安全保护。英国人的战争思想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而这些方面,当时的清军均遥不可及。

第一单元-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是被侵略者,正义完全站在中国一边。中国抗战是正义之战。而英军则出师不义。中国的正义之战为什么败给了英国的非正义之战?鸦片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六十八年,但我们能用旁观者的眼光去更好地认清中国失败的原因。这点是当时的统治者无法认识的。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和自己的阅读分析,我认为鸦片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有三个原因。 (一)清朝政府的腐败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无论从任何角度来分析都少不了清政府的腐败。清政府愚昧无知,清王朝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长期以来,它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视外国为“蛮夷”,拒绝—切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传入,因此,清廷同西欧各国近行贸易虽有近200年的历史,但都是外国人到中国来,而很少有中国人到西欧去,更谈不上对西方列强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林则徐是较早注意了解世情的人物之一,史载:“林则徐至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从中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不过,出于时间短,手段少,翻译人才缺乏,他对西方列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为肤浅,因此,所作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直到英国舰队巳在来华途中,林则徐仍向道光帝奏称: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运载鸦片。奸夷借以扬言恫吓,以求得准许其贸易。现在各兵船只在外洋游奕,此东彼西,总无定处。此外别无动静,诚如圣谕(该夷)实无能为。可见林则徐对英国政府出动诲陆军大举进犯中国,也完全缺乏了解,这当然会影响广东方面战备工作的加强。至于其他沿海省份的战备工作就更差了,如英军抵达浙江定海时,兵勇都毫无准备,大沽口的大炮都不堪用,天津、大沽驻防的清军总共不及千人,这与清朝上下对英国将发动的武装侵略了解甚少有直接关系。鸦片战争时,清军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八旗兵骄奢淫逸、贪吃懒散、酗酒赌博的作风严重。绿营兵一般既无训练,又无纪律,千里调遣,所到之处,居民横遭骚扰。封建统治者在整个战争中和战方针不定。说战,没有切实可行的对策,稍受挫折,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在这种情形下,当然更谈不到鼓起坚强的军心和民心。封建统治者既然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仍然纵兵扰民,当然它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群众帮助的军队,反而不如得到一些汉奸导引的外国侵略者那样熟悉地理情况。但为侵略者所收买的汉奸在居民中终究只占极少数。英国在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时,显然不能不考虑到以少数的军队去和成亿的中国人敌对是危险的事。中国政府的外强中干和中国人民对这个政府的敌对情绪,是他们认为可以利用的机会。英军初到广东时,用汉文发表一个声明,向中国人保证对于和平居民并无恶意,愿彼此和睦相处,英军所攻击的仅仅是政府的官员、军官和兵士。中国清政府如果不是残酷对待人民,英国侵略者哪有可乘之机。 (二)鸦片战争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中英两军素质,应战能力,装备的差距太大。清军数量上虽处于优势,但素质上却很差,与英军相去甚远。清军官兵们愚昧无知。各军营武官文员冒滥吃缺、克扣军饷的现象普遍存在。需索陋规、诈取贿赂,也是军营中的普遍现象。士兵们生活无保障,缺乏训练,技艺生疏,一临实战,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清军纪律败坏,聚赌贸易,其中有的还吸食鸦片,甚至抢劫百姓;战时征调,则沿途勒索,捶挞贫民,不听号令。加上清军将帅统率无方,不通兵法,难以发挥本来就已很低的战斗力。因此,在战场上往往指挥失当。英军却与此相反。他们文化水平较高,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战略目标明确。作战时,配合密切,能很好地运用战术。为了克服兵力不足的弱点,他们甚至放弃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自动保存的)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内容提要:关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向来有无数种观点。一般认为鸦片战争不是简单的一、两种直接因素所导致的,而是不同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所组成的一个合力推动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尤其是在中英贸易,特别是鸦片贸易曾经相安无事将近70年之久,任何一个方面的因素都无法可以说是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唯一因素。而且就战后英方所做出的反应来说,这场战争可以说是有预谋的,但爆发的原因又不单单是英国或中国中的一方所能预见到的。 一.中英贸易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爆发的诱因是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平衡被中国政府打破,英国贩卖至中国的主要盈利商品鸦片被强制销毁,从而导致英国商人在华的利益受损,促使当时的鸦片商人逃回伦敦,并要求英国政府发动侵华战争。最后在1840年4月7日英国议会的上,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对华战争的议案,鸦片战争开始。显而易见,中英贸易的平衡被打破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动因,也是英方唯一能摆在台面上的战争发动理由,那么在战争之前中英贸易又处于何种状态呢? 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英方输出的商品主要是由工业革命致使产量大肆扩张的棉毛纺织品。但这由于中国发达的自然经济,棉毛纺织品在中国的销量并不如英国商人预料中的那般美好。相较于英方的纺织品,中国方面出口的茶叶、生丝、棉花、蔗糖、大黄在英国市场上具有良好的销路。尤其是茶叶,英国方面乃至整个欧洲都曾对这一商品迷恋不已,甚至在18到19世纪成了中西往来的一大重要商品。而销售到欧洲的茶叶,又以英国为最,可以说中国茶叶的最大出口国就是英国,英国人对于茶叶的依赖已经上升到日常必须品的地位,最后到达了中英贸易中其他商品都无足轻重的地步。 而且在当时中国茶叶的竞争力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日本虽也种植茶叶,但其国家仍处于较中国更为严格的闭关锁国之中。而印度的土壤虽适于茶叶的种植,英国人却还未如后来般开设茶园。所以在鸦片战争前的时间段内中国商品对英国无疑拥有着巨大的优势。 这种优势使得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存在着中国对英国巨大的出超。这一点是英国商人无法接受的,于是英国商人利用其特有的优势对中国输入鸦片,以此来挽回其白银外流的状况。 这里我们需要额外提一下鸦片,中国人在英国输入鸦片之前,并不是对于鸦片一无所知,相反中国民间在很早就有认识和应用鸦片的原材料罂粟的记载,郭橐驼《种树书》中提到“莺粟九月九日及中秋夜种之,花必大,子必满。”雍陶《西归斜谷》诗谓:“马前初见米囊花。”“莺粟”、“米囊”都是罂粟的别名。郭橐驼是长安人,雍陶是成都人。可知唐朝时,陕西、四川已种罂粟。另外宋时将罂粟当作补品。可见苏辙《种田苗》诗:“罂粟可储,实比秋谷,研作牛乳,煮为佛粥,老人气衰,调肺养胃…..”宋代乃至后代的医书中都有提到,鸦片以及鸦片的制作方法。 可以看到鸦片在中国古代一直扮演着药物、营养品、观赏品的角色。而真正成为一种瘾品,是始于南洋土着居民发明将鸦片与烟草混合的吸食方法,此后以荷兰人为媒介,传入台湾,再由台湾传入中国沿海的厦门等地。 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之前,由葡萄牙商人垄断。而在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学术综述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学术综述 鸦片战争发生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战争的结果是清朝政府在南京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了屈辱的近代史历程。尽管从经济势力、军队素质及军队装备上来讲,中国处于劣势,但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而且拥有本土作战的巨大优势,然而一个拥有4亿人口、80余万常备军的泱泱大国,竟然败给一个远涉重洋、先后投入兵力不到2万的英国。这其中的原因,启人深思,值得探究。 一、小农经济体制落后。 (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无力造就船坚炮利,小手工业的经济模式是封闭性的,消耗型的,无需高科技、高生产力。封建统治者的财富多用于屯田、享受等,不愿用于扩大再生产,用于置机器、创实业。 (二)、小农社会只能造就政治上的腐败,清朝政府、清朝官员、清朝军队俱都腐败。(三)、小农观念形态的泥淖,在认识价值观取向上,崇古尚祖,把古人的实践当成真理的标准,妨碍社会进步。在经济价值取向上,为符合小农社会的要求观念形态便有了重农抑商的因素,导致中国虽然有资本主义萌芽,却没有资本主义。这种落后封闭的经济土壤中,最容易滋长因循守旧,虚骄自大,闭关锁国的思想。 二、战争中决策犹疑不定。 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的决策依据,一方面是前方各地的奏报,另一方面是中国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形成的天朝权威对蛮夷之徒的本能。清政府上下从皇帝到将军、督、抚,和战方针不定,说战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清政府对英国侵略者今日议战,明日议和。战和举棋不定,忽战忽和(三战三和)。他们既想战,又没勇气战,既想和,又嫌侵略者胃口太大,不甘心和。这些摇摆不定的方针和决策极易导致兵心不固。 三、军事海防的落后。 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反应在军事上,就是军事制度、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一系列问题。十九世纪时,西方炮舰政策应运而生,清政府却战备废弛。(一)、传统的国防战略重陆轻海,海防观念缺失,带来了海军建设的落伍。 从清建国伊始,海防观念缺失和海权意识薄弱就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它直接影响了清朝的海军建设,使之不能与世界发展同步。清朝赋予水师的海防任务主要是消灭海盗和国内敌对武装,清代水师虽然在有外敌入侵的时候,要承担起反击侵略的任务,但这并不是水师的主要职责。这样,清代水师就不能像西方海洋强国一样,决胜于海上。而是更多地驻守陆地,这样势必会造成清代海上武装力量的落后。 (二)、水师体制落后,束缚了海上力量的发展。 从清朝水师组织体制、兵役制度、选将制度和职责的内容来看,带有很强的封建性,水师体制的落后是十分明显的。除此之外,它还存在与此相关的几个严重弱点: 1.指挥系统互相掣肘,‘高度分割。 2.部队编制的分散,难以应付大规模的海战。 3.缺乏集中统一指挥的舰队。 4.水师建设重内轻外。 5.划界巡洋的会哨制度,限制了水师航海能力,削弱了国家海防力量。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鸦片战争的影响 3.《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4、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战争中?5近代的民族英雄6、近代新疆收复的过程 7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8、《马关条约》内容和影响 9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给我们的启示10、开强占租借地先例是哪个国家? 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12、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13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哪个条约后14、《辛丑条约》的影响 15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鸦片战争的影响 3.《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4、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战争中?5近代的民族英雄6、近代新疆收复的过程 7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8、《马关条约》内容和影响 9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给我们的启示10、开强占租借地先例是哪个国家? 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12、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13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哪个条约后14、《辛丑条约》的影响 15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鸦片战争的影响 3.《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4、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战争中?5近代的民族英雄6、近代新疆收复的过程 7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8、《马关条约》内容和影响 9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给我们的启示10、开强占租借地先例是哪个国家? 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12、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13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哪个条约后14、《辛丑条约》的影响 15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鸦片战争的影响 3.《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4、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战争中?5近代的民族英雄6、近代新疆收复的过程 7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8、《马关条约》内容和影响 9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给我们的启示10、开强占租借地先例是哪个国家? 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12、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13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哪个条约后14、《辛丑条约》的影响 15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鸦片战争的影响 3.《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4、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战争中?5近代的民族英雄6、近代新疆收复的过程 7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8、《马关条约》内容和影响 9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给我们的启示10、开强占租借地先例是哪个国家? 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12、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13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哪个条约后14、《辛丑条约》的影响 15中国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背诵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