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井盖规范

雨水井盖规范

【篇一:市政道路检查井井盖选型基本要求】

检查井井盖选型说明

1、材料

采用球墨铸铁防盗井盖,材料符合gb/t1348的规定,井盖与井座为同一种材质,且装配尺寸符合gb/t6414的要求。

2、井盖直径

3、井盖类型

设计井盖要求为承重400kn(40t)。污水井盖根据车流量,建议选用c250类型(仅有轻型机动车、小车行驶的区域),井盖负荷

≥250kn(25t)。

雨水井盖最低选用d400类型(城市主路、公路、高等级或高速公路),井盖负荷≥400kn(40t)。

4、井盖要求

【篇二:检查井标准070406】

成都市城市道路检查井盖及水箅技术规定(初稿)0418

1 总则

为了确保本市城市道路设施安全运行,规范各类专业检查井盖及水箅的使用,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规定。

2 本规定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安装在成都市行政规划区域内所有城市道路设施中的各种检查井盖及排水设施中的进水口水箅。

3 本技术规定制定依据

cj/t 3012—93 铸铁检查井盖

cj/t 121—2000 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

cj/t 130—2001 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水箅

s501—1 国家标准图集:井盖及踏步

02s501—2 国家标准图集:双层井盖

含以上标准引用的各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4 检查井盖及水箅的规格选用

在城市道路的排水设施中,必须按本规定采用同一种材料、型号的

排水检查井盖及雨水口水箅;电信、电力等其它专业检查井应分别

采用同一种材料、型号的检查井盖。

以上规定包括该道路或工程项目附属的人行道、綠化带。

4.1 在所有城市道路的排水设施中的检查井井盖及支座均采用国家

标准图集s501—1:《井盖及踏步》中的:

?700(zq)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b型。

4.2.1 其它专业使用的双层检查井上层井盖规定同上,电信、电力等

其它专业检查井宜采用国家标准图集s501—1:《井盖及踏步》中的:

?800(zq)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b型。

4.2.2 双层检查井下层井盖可采用国家标准图集02s501—2:《双层井盖》中的玻璃钢子盖。

4.2.3、双层井盖支座采可采用国家标准图集02s501—2:《双层井盖》中球重型球墨铸铁双层井盖支座、球墨铸铁及灰口铸铁子盖支座。

4.3 在人行道、在非开放式住宅小区内不以机动车行驶为主的道路、园林中的检查井盖可以采用国家标准图集s501—1:《井盖及踏步》中的:

?700(qq)轻型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b型;也可采用:

?700(qh)轻型灰口铸铁井盖(及支座)b型;也可采用:

行业标准cj/t 130—2001《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中的:

重型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

4.4 在所有城市道路、公园、园林等公用设施中的排水口水箅应采

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s2)95s518—1:《雨水口(一)》中的:

4.6 在非开放式住宅小区内不以机动车行驶为主的道路中的排水口

水箅可以采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s2)95s518—1:《雨水口(一)》中的:

4.7 在桥梁、隧道等特殊设施中,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和形式的水箅,其承载能力应达到或超过汽超20等级,同一工程应尽量採用同一材

料和形式的水箅。

5检查井盖及水箅的技术条件

5.1 检查井盖荷载等级:

一般城市道路:重型井盖、汽超-20(汽车总重55t、后轴轮压

7.0t)人行道、小区道路、园林:轻型井盖、汽-10主车(汽车总

重10t、后轴轮压3.5t)

5.2 材料

5.2.1 检查井井盖应采用以下材料制造

qt500--7球墨铸铁应符合gb 1348--88《球墨铸铁》标准

ht250灰口铸铁应符合gb 9439--88《灰口铸铁》标准

再生树脂复合材料应符合行业标准cj/t 130—2001《再生树脂复

合材料检查井盖》

5.2.2 排水口水箅应采用以下材料制造

qt500--7球墨铸铁应符合gb 1348--88《球墨铸铁》标准 ht250灰

口铸铁应符合gb 9439--88《灰口铸铁》标准

再生树脂复合材料应符合cj/t 130—2001〈再生树脂复合材料

水箅〉行业标准

5.3 制造尺寸

检查井盖及水箅的结构应根据标准图所示基本尺寸,按照gb/t6414

-1999《铸件尺寸公差》标准要求,其公差等级不低于其中ct10的

规定並保证井盖与支座的互换性;並应符合以下要求。

5.3.1 检查井盖的装配部位直径尺寸的公差范围为(0,-2)mm;

装配部

位的高度尺寸的公差范围为(0,2)mm。

5.3.2 检查井支座的装配部位直径尺寸的公差范围为(-4,-2)mm;装配部位的高度尺寸的公差范围为(0,2)mm。

5.3.2 检查井盖及支座装配表面不平度在构件长度范围内不应超过

5.3.4 检查井支座支承面宽度应≧20mm。

5.3.5 检查井盖及支座其它部位尺寸

实体部分应等于或大于标准图所示尺寸,孔的公差范围为(0,2)mm;检查井盖表面标记、防滑花纹高度尺寸公差范围为(-0.5,0.5)mm。

5.3.6 排水口水箅的装配部位长度及宽度尺寸的公差范围为(-2,0)mm;安装部位的高度(厚度)尺寸的公差范围为(0,2)mm。

5.3.7 排水口座的装配部位尺寸的公差范围为(0,6)mm;安装部

位的高度尺寸的公差范围为(0,2)mm。

5.3.8 排水口水箅及排水口座其它部位尺寸

实体部分应等于或大于标准图所示尺寸,孔的公差范围为(0,2)mm。

5.4 外观

5.4.1 一般要求

铸铁井盖及支座和铸铁水箅及排水口座表面应平整、光滑;应磨光毛刺、飞边。不得有裂纹,以及有影响使用性能的冷隔、缩松、气孔等缺陷,不得补焊。

5.4.2 装配表面

铸铁检查井盖的接触表面和支座的支承表面应进行车削等机加工。

5.4.3 检查井盖表面标记

所有检查井盖表面中间空白处必须填铸“给水”、“污水”、“雨水”、“消防”、“通讯”等专业标志字样;上面空白处填铸“?700(zq)”、“(?700QQ)”等规格、材料、承载等级标志字样;下面空白处填铸制造厂名(汉字楷书、全称或可以识别的简称)及制造年份(阿拉伯数字)字样。填铸标志、字样应清晰,高度与表面花纹一致。所有检查井支座也必须铸出清晰的材料、规格、承载等级标志,如?700(zq);必须铸出清晰的生产厂名、制造年份。

5.4.4 重量

铸铁检查井盖及支座的成品重量应等于或大于标准图所标重量,即: ?700(zq)重型球墨铸铁井盖b型重量应≧53kg

?700(qq)轻型球墨铸铁井盖b型重量≧45kg

?800(zq)重型球墨铸铁井盖b型重量应≧71kg

5.4.5 防盗装置:

铸铁检查井盖必须加设防盗装置,其装置应牢固、可靠,方便快捷开启,宜采用链条式防盗装置;

铸铁水箅宜采用铰链式防盗装置。

6 检验方法

在本市范围使用的检查井盖和水箅必须进行产品检验和工程检验。产品检验按规范要求的方法进行型式检验与出厂检验,工程检验按以下规定进行。

6.1 工程检验的含义

在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时,必须对检查井盖及水箅进行质量检验。

6.2 工程检验内容

按规范和本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以下检验:

【篇三:雨水口布置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

缘石的道路。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

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其中立孔式

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

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

0l/s。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多箅式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

向雨水口。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冰冻地区应对井及其基础采取

防冻措施。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

于10%,长度小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必要时口可以串联。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

接管管径。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基与雨水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

水流入交叉口。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 22-87

第3.5.7条口的型式和数量,应按径流量及泄水能力确定。

在道路纵断面凹处和路面低洼集水点,应设置口;在地下管线顶上,不应设置口。在道路交叉口处,应以不发生雨水在交叉口漫流为原则,按径流趋向和等高线设计要求设置雨水口。

雨水口的间距,宜采用30~80m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5 雨水收集

5.5.3 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10~20mm。

5.5.4 雨水口担负的汇水面积不应超过其集水能力,且最大间距

不宜超过40m。

5.7 雨水排除

5.7.2 当绿地标高低于道路标高时,宜设在道路两边的绿地内,

其顶面标高应高于绿地20~50mm。

5.7.3 雨水口宜采用平算式,设置间距不宜大于40m。

5.7.2 推荐雨水口的设置位置和顶面设置高度。

绿地低于路面,故推荐雨水口设于路边的绿地内,而不设于路面。

低于路面的绿地或下凹绿地一般担负对客地来的雨水进行入渗的功能,因此应有一定容积储存客地雨水。雨水排水口高于绿地面,可

防止客地来的雨水流失,在绿地上储存。条文中的20~50mm,是

与6.1.11条要求的路面比绿地高50~100mm相对应的,这样,

保证了雨水口的表面高度比路面低。

5.7.3 推荐雨水口形式和设置距离。

建设用地内的道路宽度一般远小于市政道路,道路做法也不同。设

有雨水利用设施后雨水外排径流量较小,一般采用平算式均可满足

要求。间距随雨水口的大小变化很大,比如有的成品很小,间距可

减小到10多米。

核电厂总平面及运输设计规范

6.5.5 场地间距,一般为30-80m;低洼和易积水地段或少雨地区,的数量,宜适当增减。平算式,算面应低于附近地面3cm,且四周坡向雨

水口。 6.5.6 城市型道路雨水口间距,宜按表6.5.6的规定设置,纵

坡小于3%或雨水集流的地段,的间距要适当加密或采用横隔道路的

多算雨水口。

城市型道路间距表6.5.6

6.5.7 应设置在集水方便并与雨水干管检查井或连接井的支管短捷处,不宜设在建筑物门口、人行道出口和地下管道顶上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187-93

第6.4.6条,应位于集水方便、与雨水管道有良好连接条件的地段。口的间距,宜为25~50m。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

大于50m。其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当

道路的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的数量应适当增加。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stewater engineering

gb 50014-2006

4.7 雨水口

4.7.1 的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的泄水能

力及道路形式确定。

4.7.2 间距宜为25~50m。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3个。

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

4.7.3 当道路纵坡大于0.0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其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

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应适当增加。

4.7.4 深度不宜大于lm,并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遇特殊情况需要浅埋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有冻胀影响地区的深度,可根据当地经验

确定。

条文说明:4.7 雨水口

4.7.1 规定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雨水口的形式,主要有平篦式和立篦式两类。平篦式水流通畅,但

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响收水能力。立篦式不易堵塞,边

沟需保持一定水深,但有的城镇因逐年维修道路,由于路面加高,

使立篦断面减小,影响收水能力。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和经验确定。雨水口布置应根据地形及汇水面积确定,有的地区不经计算,完全

按道路长度均匀布置,不仅浪费投资,且不能收到预期的效益。

4.7.2 规定间距和连接管长度等。根据各地设计、管理的经验和建议,确定雨水口间距、连接管横向串联的个数和连接管的长度。

为保证路面雨水宣泄通畅,又便于维护,雨水口只宜横向串联,不

应横、纵向一起串联。

对于低洼和易积水地段,雨水径流面积大,径流量较一般为多,如

有植物落叶,容易造成雨水口的堵塞。为提高收水速度,需根据实

际情况适当增加雨水口,或采用带侧边进水的联合式和道路横沟。

4.7.3 关于道路纵坡较大时的设计的规定。

根据各地经验,对丘陵地区、立交道路引道等,当道路纵坡大于

0.02 时,因纵坡大于横坡,雨水流人雨水口少,故沿途可少设或不设。坡段较短 ( 一般在 300m 以内 ) 时,往往在道路低点处集中收水,较为经济合理。 4.7.4 规定的深度。

雨水口不宜过深,若埋设较深会给养护带来困难,并增加投资。故

规定深度不宜大于1m 。

雨水口深度指雨水口井盖至连接管管底的距离,不包括沉泥槽深度。

在交通繁忙行人稠密的地区,根据各地养护经验,可设置沉泥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